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散文随笔
-
诗书生活
《诗书生活:顾随随笔》收录了大量的顾随随笔,包括文与岁月、人与名作、收与禅宗三大部分。近50篇文章。内容简介:青岛天气此刻仍温暖无秋意。野花如雏菊、牵牛、铃儿草,及其他不知名者花,遍山皆是,灿若云锦。我的书室,亦甚爽垲,四面玻璃,电灯朗然。青岛固有海山,然结伴最难,天寒,不欲独游。每拥炉独坐,辄思念旧雨,岁暮怀人,此之谓也。 -
广州沉香笔记
《广州沉香笔记》讲述旧城广州的前尘影事,永不消逝的风物人生,宛若沉香的简静之美!《沉香笔记》试图“在正史的参天大树上寻找不小心被遗忘的细小花瓣”,其背后折射的是耐人寻味的历史观感。疏离由强势话语撰写的单线大写的正史,进而通过细节描写来对小历史和复数历史进行书写,以此来拆解和颠覆大历史,呈现历史面目的多元化,这正是《沉香笔记》与新历史主义的“小历史”观感互为契合之处,新历史主义批评家格林布拉特认为,新历史主义不是回归历史,而是提供一种对历史的阐释,为王者书写的大历史是充满谎言的、单线条化的;而小历史是具体的,它坚固地镶嵌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其表现途径是多线条化的。因此,格林布拉特主张要将目光投向那些普通史家或不屑关注、或难以发现、或识而不察的历史细部,进行纵深开掘和独特阐释,进而构筑出各种复线的小写历史。小写历史的丰富具体性让微弱沉寂的历史事件发出了声音,让大历史丰碑遮蔽之下的人和事浮出了历史地表,从而展现历史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小历史,作为历史书写的一种独特的认知方式,使历史书写范式产生重大变化。近年,在赵柏田的《岩中花树》、王笛的《街头文化》等文本中都可窥见此种书写范式的踪迹。相比同类作品,《沉香笔记》的范式之新则更多体现为观察视角的独特化。视角作为建构文本叙事机理的首要元素,使文本在小历史的视域下,从区域史研究进入到一个更广大与密实的空间。这一空间便是特定历史中普通人生存的无限丰富性,而不是宏大历史空间中宏伟叙事的空泛性。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沉香笔记》向我们贡献了它的独特价值,即让“人”重回历史书写的重心,将人的生存体验的繁复性作为历史书写孜孜不倦表现的中心,体现出历史写作的人文取向,而非只将人物作为勾勒历史与事件的道具。 在王美怡笔下,细节“像串在日子上的花朵”,散发着历史的诗意香气:在《街巷》中,她不厌其烦地罗列街道的名字,因为“一座城市,因为有了这些地名,也就开始有了细节,有了故事。”如果说在这些篇目中,作者通过采拾细节表现历史,更多停留在叙述的表层经验与感性体验上,那么,文本中那些以历史人物为表现主体的篇目之中,细节则成为了作者观照历史的一种理性视角。 在《白云楼》中许广平的独特个性,通过她在修改《鲁迅年谱》时,将“以爱情相结合”改为“与许广平同居”这一耐人寻味的细节得以精妙的展现。细节以出乎意料的张力,使许多已被定格化的人物性格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同时细节相对于宏大事件来说更能显现人性心理的细微之处,它于大历史的隙缝中显现,要么弥补了大历史叙述下人性的模糊暧昧,要么颠覆了大历史演绎中人物的意识形态特征化,它以其细小尖锐的芒刺刺痛了大历史的神经中枢。 在《太史第》中,江太史起伏的人生际遇没能吸引作者更多的关注,叙事的触觉独辟路径,向这座深宅大院的日常生活层面摄照,太史第中美食盛宴一度辉煌,各种菜式在作者笔下通过史料得以精致细叙,而这位遍尝人间美食、深具美食家格调和情怀的人物在风烛残年,却被土改中的乡民强行用箩筐抬回南海老家进行批斗,一代美食家竟以绝食而终。筵开盛宴与绝食而终,写尽人世繁华之后,笔触迅疾而下戛然而止,人生之苍凉依托这种独特的叙事手法得以意外地呈现,这种类似张爱玲笔下“反高潮”的艺术效果,正是借助以细节观照历史的独特视角得以实现。 小历史从大历史根部逃逸,细节在小历史经脉的滋长蔓延间展开复活之旅,在呈现历史史料的丰富与多样性的同时,它也使正史的根脉旁密布了众多的根枝节杈,单线历史从而呈复线化发展,城市历史的织体生长得更加密实与丰厚。 -
解读周作人
刘绪源先生说,写这本书时,他所感受的审美愉悦,“超过了以往,甚至超过了以前写小说的时候。”正是这种愉悦,使他在解读周作人时,每每有如庖丁解牛,能够发人所未发,而每一新的发现,都令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尤其那些颇有见地的思想,不但令我们产生了崭新的撞击,也让我们享受到和作者相同的欣快。他在《解读周作人》一书中,不仅指出我们不能将周作人与林语堂、梁实秋、叶圣陶、丰子恺等列齐观,还指出了周作人晚年文章境界更胜早年。其小品文的写作,拙胜于巧,简胜于繁,凝涩胜于轻滑,驳杂胜于单一,然而周作人之高于林、梁、叶、丰处,又不止此,还在于他文章里潜藏的巨大思想性和深广忧愤是他人所无的。 -
寄意故乡
《寄意故乡》是汪曾祺的散文集,文如其人,他的散文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缘于他心地的淡泊和对人情世物的达观与超脱,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汪曾祺的散文可以称得上真正的文人散文,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少有宏大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汪老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楔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考辞章典故,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文如其人,汪老的散文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缘于他心地的淡泊和对人情世物的达观与超脱,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汪曾祺的散文在向人们发出这样的吁请:慢点走,欣赏你自己啊! -
鸟儿问答
《鸟儿问答》作者王朔在作者们这个时代是孤独的,是他在最正确的方向上坚持了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直面人生的精神。大多数的人被他表面上的游戏味、痞子腔所蒙蔽,没有看到他在骨子里其实是一个真正的启蒙主义者,对他的小说里流露出来的深切的人道主义精神、对小人物的悲悯情怀、对爱情的渴望、对个体的人的存在价值渴求视而不见。这几本书都是十年前或更早的时候写的,那时作者很自以为是,相信很多东西,不相信很多,欲望很强,以为已知的就是一切了。这些书里的人、情景和一些谈话是那时作者经历过的,在生活中也不特别,仅仅因为作者不知道更多的东西,才认为有趣,虚张声势地写下来。这些情景不在了,这些人也散了,活着的也未老先衰,作者也不再那么说话和如此看待自己,所以有时作者觉得自己失去了继续写作的能力。年轻的时候认为有很多重要的在前面,只要不停地奔走就能看到,走过来了发现重要的都在身后发生了,已经过去了,再往前又是一片空白。对过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也没有任何偶然,都是必须经过的,作者不信一个人可以有两个以上的选择。 文化太可怕了,像食物一样,不吃,死,吃了便被它塑造了。作者怀疑其核心已编入遣传而不必再通过教育获得了。作者觉得自己像在大海里游泳,无边浪涛挥之不尽,什么时候才能登上彼岸,有从树上刚下来的原始人那样一个澄明的无邪的头脑。关于这些书,作者个人认为是一个蒙昧时代的见证。活下去,活在自作者虚构和自作者陶醉中,这大概是一个写作者的宿命,明白也没用。 -
人文桃花源
本书是一部随笔集,基本上都是对近世学人及其著作的解读,共约6万字。第一部分主要是解读季羡林及其著作,另外还有几篇书评、序、跋,共14篇。第二部分共10篇,论述了陈寅恪、梅贻琦、周叔韬、马雍、赵国华等在学术史上卓有贡献的人物。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陈寅恪先生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期许与要求,然而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本书从近百年中挑选了陈寅恪、梅贻琦、周叔韬、季羡林等人,研究他们的成长路径、思想特点,然后加以评点、对比,既是对前辈学人精神的继承,更是为改正今日学风的大声呼吁。 作为长者与学者的季羡林先生 季羡林与梵学研究 藏书·读书·译书·著书——记季羡林教授 一代宗师季羡林先生的中学时代 评《季羡林教授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 读余英时著《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 《道学政》译后记 《走出疑古时代》 《泱泱汉风》与《漠北来去》 人文精神的桃花源 《茶余琐话》跋 《宋代在室女“财产权”之形态与意义》序 《倾听恒河天籁》前言 义宁精神与陈学研究 后世相知或有缘 书信里的陈寅恪 “陈寅恪印象”——《陈寅恪印象》编选前言 《启功杂忆》乎?《杂忆启动》呼? 活泼泼的历史实相 周叔弢与自庄严堪 “大学者,有大学校长之谓也” 记马雍先生 追忆赵国华先生 也说王茂荫 搬书苦乐 写不写信及其他——与李天纲博士商榷 雪茄情怀 暴民的高尔夫 自由岂能强迫 书中自有 “自我吹嘘” 后记 -
未能忘情于诗酒
《梁实秋:未能忘情于诗酒》主要收录梁实秋先生体会生活的情趣与抒发人生感悟的文章。 -
书之爱
《新东方•书之爱》为王强先生的读书随笔集。其简体中文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于2000年1月初次出版,台湾大块文化于2006年5月出版了该书的繁体字版。较之于2001年的初版,现在的这一简体字版无论从装帧形式还是内容方面都有了较大改观。 “书房就是我的王国,风景收束于此。”王强说。 因此,从历史上的宠物,到厨烟里的大仲马,到莎士比亚的博物学,到伊甸园的黑暗,到曼哈顿的书店,王国的主人陪你展开书世界的瑰丽奇航。 -
雅舍小品(上、下)
梁实秋的作品在国内已有众多大大小小的版本,且风行不衰。为了展示梁公散文的总体面貌,我们从他作品中遴选了有代表性的散文、小品、杂感、札记、随笔、短评,合成四卷《雅舍文集》付梓,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本书共了四集,详细内容包括雅舍小品·第一集、雅舍、孩子、音乐、信、女人、男人、洋罪、谦让、衣裳、结婚典礼、病、匿名信、第六伦、狗、客、握手、下棋、写字、画展、脸谱 ;雅舍小品·第二集、旧、洗澡、树、读画、手杖、牙签、睡、垃圾、由一位厨师自杀谈起、观光、脏、狗、老年、聋、敬老、退休、头发、怒、沉默、窗外、吃相、雪;雅舒小品·第三集、书房、送礼、排队、爆竹、腌猪肉、萝卜汤的启示、喜筵、年龄、痰孟、搬家、看报;雅舍小品·第四集、让 “啤酒”啤酒、守时、对联、图章、钱、勤等。 -
余年集
《余年集》为吴鲁芹个人专集,1985年洪范书店出版。《余年集》由董桥、刘绍铭、李欧梵,余光中陈子善,叶兆言、孙甘露、傅月庵深情推荐。一位有学养、有风度的散文家,功力匀于字行间,情思入于化境。轻松地游走在中外优秀文章之间,既有两方的随笔传统,又有中国的散文精髓,非但处处都是学问,而且处处都有哲理。 -
风雨读书声
序·以做新闻的激情热待每一本好书 陈朝华 折腾了接近一年,南方都市报读书版的首本选集<风雨读书声>终于由花城出版社出版了.这一年,变幻明灭,心浮气躁,除了几首诗,一两个随意的访谈,还有这篇序言,我好象没有什么时间静下心来写点属于自己的文字,为表对该书出版的祝贺,也为花城出版社做做广告,把这个序言置顶了 这是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书评精粹的结晶,其所评对象是近三年来在文学艺术\思想学术\历史及科普等多个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优秀图书.同时,这也是南方都市报创刊11年来读书版相关文章第一次结集出版。 近10年来,南方都市报的文化副刊一直在颠覆和突破传统副刊小情小调、无病呻吟的快餐消闲生态,以清新脱俗的文风、启蒙心志的品趣、体察现实的情怀、追踪思潮的敏锐构建并呈现出有自我格局、有自己灵魂的都市副刊新模块,在厚报时代成为吸引、团结一大批有较高文化品位的读者的重要纽带,引领着新时期晚报、都市报副刊设置与定位的新路向。而读书版,无疑是审视南方都市报副刊的文化个性与价值取舍最开阔最活跃的标本,它的独立姿态与评判深度、它的专业操守与表达高度,是缔造南方都市报文化影响力和公信力最锐利也最沉实的符号谱系。 10年来,我们屏蔽人情应奉、警惕平庸迎合,超脱于图书出版业之外,谙熟于书痴书迷者三昧,轻畅销、重奇趣,藐时尚、倡经典,以做新闻的激情热待每一本好书,并且广觅有责任感的名家与独立书评人,或借题发挥,针砭时弊,或丝丝入扣,雅达性情,经年累月,不喧不嚣,目力所及,不偏不倚,为读者筛选好书,为好书延揽知音,在阅读越来越边缘化、隐私化的浮躁与断裂中,致力营建可供精神审美赏鉴交流的心灵公园,让寂寞的读书人因蜜寻花,把知识界文化人的最新成果推向公共阅读的鸣奏,《阅读周刊》虽然只是一份区域大众媒体中小小一版块,却能雄占中国最有影响力书评媒介之前列,赢得广泛的信任与尊敬,这其中,既有与南方都市报“拒绝平庸、追求卓越”办报理念相契合的文化气度在坚守底线有关,更与有一批懂书爱书、视野扩达、体察精微的“书虫”以专业精神在悉心呵护版面有关。 南方都市报的读书编辑,从谢有顺肇始,及张超、王来雨、李霞、戴新伟、雷剑峤诸君,无一不是嗜书如命、博览广识的“书虫”,但他们能超越个人旨趣、激活公共意蕴,选题谋篇,精到深邃,赶潮拾贝,慧眼如炬,举凡历史、人文、时政,或者科普、宗教、艺术,只要符合推荐标准,都诚恳地一一收入囊中。因此,我们的版面深刻而丰富,独立且开放,成为观察出版趋势、反馈阅读流变的权威依据,这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必然结果。我勉强也算半个读书人,常常从他们的版面上获得心仪快意的阅读指引、购书资讯,即使是一时半刻读不到该书,但从那些隽永温厚、宛如独立文化随笔的书评文章中也可管中窥豹,于散金碎玉中曲径通幽,也是其妙无比的,相信我们的读者,都有这样的感同身受,而这个年度选本,更是最直接的一次佐证。 读书是启蒙自我、完善心智的最好途径,古贤云读书可以“穷万物之理,养浩然之气”,福楼拜更是严肃地说“阅读是为了活着”,但读书一定要读适合自己的好书,否则开卷就不一定有益,这样的道理不需要我多置噱了,记不得是谁说过,“淘到一本好书,有如占领了整个世界”,我们不遗余力向众多读者推荐一本本好书,让爱书人不断刷新自己的精神世界,不亦快哉。 言不及义,权当序了。 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czh1969 -
小道可观
《小道可观:洁尘的女人书2》是以那些提笔写作的女人为主题的书,是女作家洁尘继《提笔就老》之后推出的一个以阅读女性作家的又一个私人版本。说她私人,是因为她的视角和眼神会把读者带进从来不曾想到和看到的隐秘,更敏感的地带,让原本熟悉的作家和文本有了新的诠释;另外,她的文字温婉灵秀却不刁钻艰深,又总能抠着读者的庠庠筋,让你产生深深的共鸣。如果你是女性阅读者,感受将更加强烈。 -
凤凰台上
本书收录了民间读书刊物《开卷》出版百期以来的经典作品。全书共分九卷,按年度划分。虽然书中收入的只有二百来篇文章,但表达出的那份衷情、那份眷念、那份祝福,则是书友们所共同的。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纪初,能同登上《开卷》这一叶文化小舟,不能不说是一种难得的缘分。这当然也因为,《开卷》是一份充分开放的刊物。从创办之初,它就力求避免小圈子,一言堂,扯旗称霸。它希望打开的不止是书卷,还有人们的心胸和情怀。《开卷》同人始终恪守和而不同的精神,尊重不同看法,包容不同意见,这才会有今天的和谐局面。 目录 写在前面 第一卷(二○○○年) 南京历史上的开有益斋 历历春风侍坐时 赵叔雍其人及其他 城市会说话 白先勇的故都旧梦(外一篇) 文坛风两题 戏法史观 书话二则 杂志的个性 香港的《开卷》月刊 为卞之琳送行 纪念萧乾创办《中国简报》七十周年 我爱魏明伦 第二卷(二○○一年) 枕边所读 涉及内山完造的一种资料 鼓舞——纪念范泉先生 诗谊如水 也算交代 借花献逝者倒叙忆娄平 怎一个“情”字了得 一座城市的欣慰 与人为善的行吟记者 “吃安逸了”怀故人 孙用藏《清代文字狱档》 我读胡风 老僧录存的居士诗 好花时节不闲身 短命的汉奸杂志《众论》 展墙告白 “学者随笔”琐议 奇文不可读 广义的翻译说 南京往事 我看副刊 记苏州两位陆姓画师 “泔脚文化” 一日得两“鹰” 《老子趣读》之趣 我有一把好扇子 未能如愿的回乡之行 念楼的竹额 清淡汪曾祺 难进牛津 天于我,相当厚 曹靖华《铁流》手校本流传始末 寻访五桂楼 纪念鲁迅的几句话 怀艾青 第三卷(二○○二年) 这就是巴金 六十年前的惜别 江南书香流传 说旧书 武侠小说丛谈 永厚老兄 《日瓦戈医生》未获诺贝尔文学奖(外一章) 徐志摩《花之寺·序》残稿 书香人和 文学同窗四友 二三啤酒事 访杨宪益先生琐记 建国初期南京大学中文系的兼职教授 至美的《骑车》 话说“题签” 过去的回想 清风皓月诵寒笳 忆金陵 也说《日瓦戈医生》未获诺贝尔文学奖 铜雀台及其他 读书偶记 悼孙犁 缅怀昔日文化女性 宗白华残简一通 三副对联的出处 王国维这道题 徐志摩为编校发脾气 第四卷(二○○三年) 大康的隐忧 字谜征解 也谈郑成功忠于谁 邵洵美、项美丽与“抗日杂志” 亦一“上娱” 雪漫什刹海——记杨宪益和戴乃迭 且说蜗牛居 我的书房 寒碜的冬青书屋 我喜欢看书 陈光甫的故事(二则) 耕堂笔下皆大雅 苦茶庵里的笑话 《当年游侠人》自序 去八条 他们仨 一丘一壑也风流 第五卷(二○○四年) 严家炎与金庸武侠小说 辛笛叔 “门外汉”写大文章 学术“量化”误尽苍生 碧空楼的情思 常导之的两本书 两本胡适传 一条漏掉的注文 再谈幽默 孙望与《中国诗艺》 谁还记得叶德均 五十年前的理想 晚年的东方蝃<虫东> 克洛底奥·阿巴多 听艾青议诗 小丁《花街》创作的原型 第六卷(二○○五年) 诗人和他的坐骑 无题 了不起的女儿 对张岱年先生的点滴回忆 探索神秘圣火的勇士 《复旦往事》后记 武汉的书香 五十五年后谈《起点》 遥祭冯亦代 书生原来是牧人 唐吟方的《雀巢语屑》 书鱼知小 双浅斋 谈诗小札 我喜欢光,我崇拜光! 子善老师 一本艾青读过的书 看张维祺怎样《致死者》 关于《海上花》英译本 影印贯华堂本《水浒传》赘言 图文并茂,不易 《文艺》闲话 悄声向巴金先生送别 永远的怀念 第七卷(二○○六年) 试说鲁迅先生编的《文艺连丛》 黄裳的“图文”南京 过去的好时光 怀念巴老,永记《随想录》 也曾“坐拥书城” 我的朋友张中行 吴梅看电影 关于“金陵杂记” 钱君訇先生印象 一个难题——谈幽默 悼吴藕汀先生 忆尊敬的孙望先生 “苏州王稼句” 沉重的书——怀念子铭兄 我和我的画 萧散淡永,自成境界 馀事作书人 朱金顺可称高手 《我在行走》自序 秀才人情纸一张 我们还需要“启蒙” 第八卷(二○○七年) 读《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张幼仪》兼及其他 “食衣住行信” 鲁迅与梅兰芳 “我就是这样天生一副牛脾气” 胡蝶,玉翼翩翩影犹香 出书的遗憾 笔名 浮出水面的诗人废名 《访问历史》自序 罗庸先生讲《论语》 第九卷(二○○八年) 我的本名与笔名 三妙轩怀远 小识林文月 父亲周楞伽编辑的《文艺春秋》 凤子的旧作——《八年》 向来喜怒形于色,只为吾心太不平 《李健吾传》:韩石山的“心血之作” 《周有光百岁口述》序 …… -
退步集
本書是《退步集》的臺灣版。 本書作者陳丹青,於一九五三年出生上海,自習繪畫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研究班,在一九八○年畢業展中發表的《西藏組畫》,以寫實的風格在文藝界和美術界引起一陣旋風而蜚聲海內外,成為中國油畫界的風雲人物,更被圈內人士喻為八○年代最具才華的油畫家,影響深遠,至今油畫界中仍有所謂的「陳丹青情節」。 一九八二年他以自由畫家身分移居紐約,直至二千年才重返清華大學任教。他除了是一位畫家,也是一位作家和評論家。 本書選錄了他歸國後的隨筆散文、雜誌專訪、演講內容等部份文字,劃分為五大主題,分別是繪畫、訪談、城市、專題和雜談。在不同的主題中,他透過一雙歷史之眼,以清晰的理路,層次分明的敘述,質樸有力的文字,呈現他對人事物的所見、所聞、所思和所感。 以退步為題,涉有作者對中國百年在人文藝術領域種種「進步」 之說的懷疑、追尋和反思。除了兼有禪詩「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之道,也隱含了作者退一步的反省,是對進一步的期許。 |目錄| 本書總頁數共 352 頁 序 Ⅰ 常識與記憶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笑談大先生 魯迅是誰? 我的師尊木心先生 Ⅱ 城市建設與歷史記憶 我們應該向那位大清國老兵丁好好學習 心理景觀、建築景觀與行政景觀 古鎮:衰敗與淪亡 城市與想像 我只是偶爾潛回上海的喪家犬 Ⅲ 山高水長 油畫與圖像 一時聚散 如何成就大師? 寫在義大利文藝復興作品展來華前夕 文藝與復興 -
梁实秋读书札记
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字实秋,北京人,原籍浙江杭县。他早期写诗和杂文,也做评论。1923年留学美国,1926年回国后任大学教授、报刊主编等。1949年6月迁居台湾。著评甚丰,主要有文学评论集《浪漫与古典的》、《偏见集》、《秋室杂文》等,并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等。 -
各自的朝圣路
《各自的朝圣路》是作者1995年4月至1998年散文的结集,在与原出版社全同到期后重新出版。作者的散文出过不同的版本和选本,其中,《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自成一个系列,是按时间顺序的完整结集,收入了到2002年8月为止将近二十年间的我所发表的几乎全部散文。现在,这三种书均由同一家出版社出版,方便了读者的选取和配套。 -
无事此静坐
本书收录了汪先生几十年创作之精华,时间跨度之大,在以往选本中实为少见。且选家在选择时对内容也作了大致分类归纳,也算妥帖。此选本是阅读和研究汪先生散文风貌与特色的得力之本,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与出版意义。文前已请著名评论家季红真作序,对阅读与研究汪先生散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心与物游
著名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经典力作,全景再现沈从文先生笔下的那些人与那些事,重新梳理沈从文从湘西凤凰到中国文坛中心的创作经历与心路历程。 -
雨中的人生\:周作人人生随笔集
本书采取分类罗列文章的方式。共分为“序”和“对生死的默想”等八节,序及每节的标题为编者所加。其分类当然是十分模糊抽象的,甚至个别地方存在勉强之嫌。然这样提纲挈领一下,可能有助于阅读,但愿不是画蛇添足。于此,编者祈望能得到读者的理解。 -
聂绀弩杂文集
《聂绀弩杂文集》收录作者生前亲手编定的121题杂文,涵括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精品,历史与现实的观照,文学与生活的冲突,社会与文化的动荡,均在这些嬉笑怒骂而又才情横溢的文字间有所展现。其中对妇女和儿童境遇问题的关注和呼呈,尤其引人深思。夏衍认为“鲁迅以后杂文写得最好的,当推绀弩为第一人”。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