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散文随笔

  • 木片集

    作者:周作人

    《木片集》为周作人后期散文的代表。题材上延续之前怀人忆旧、名物风俗、草木虫鱼等主题,忆《语丝》成立因缘,蔡孑民、钱玄同等老友故事,谈希腊神话、南北点心,分析农历与渔历、避讳改姓,甚至蝙蝠和猫头鹰、乌鸦和鹦鹉这样的题目也能惬意谈来。但不再作长篇大论,也减少了对古文的大段抄引,仅以短章,娓娓道来,简洁明快,时有谐谈。一如其在八十自寿诗中所言:“剧怜独脚思山父,幻作青毡羡野狸。对话有时装鬼脸,谐谈犹喜撒胡荽。”
  • 念楼学短

    作者:钟叔河

    《念楼学短:逝者如斯》:学其短,是学把文章写得短。写得短当然不等于写得好,但即使写不好,也可以短一些,彼此省时省力,功德无量。汉字很难写,尤其是刀刻甲骨,漆书竹简,不可能像今天用电脑写作,几分钟十几分钟就是一大版。故古文最简约,少废话,这是老祖宗的一项特长,不应该轻易丢掉。 我积年抄得短文若干篇,短的标准,是不超过一百个汉字,而且必须是独立成篇的。现从中选出一些,略加疏解,以飨读者。
  • 不寒窗集

    作者:车前子

    《不寒窗集》主要内容简介:殿堂深处的一件心形银器。拭去灰土,时间的手。又熠熠生辉。玫瑰红的葡萄酒色,金黄的切成薄片的面包书页,彼得堡的文学掌故,众神之死和复活了的众神。在这白银时代里,有晚霞、樱桃、美人的勃洛克,有浅蓝之雪的布宁,有上下着楼梯的马雅可夫斯基,有吮吸绿色乳房的叶赛宁,——现在,在20世纪末回顾中的白银时代里,他们似乎悄然了。 车前子的散文因疏朗而淡远,因坦然而明澈,于随意中透着微妙,细腻而不造作,成熟而不世故。《不寒窗集》是车前子的最新随笔作品,作者把自己放到日常世俗情景之中,真正通持一种民间心思和情怀,来体察在这样的精神之下恒常且又变动不居的日常价值。作者既有“先锋性”和“实验性”的诗歌创作经验作后盾,又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支撑。他的感觉既精致又怪异,更难得的是他又关注现实和人生,在挥洒他感觉的同时,又不露声色地把人生的感悟呈现给读者,让你发出会心的微笑。
  • 群莺乱飞

    作者:叶兆言

    自序 朱自清先生醉酒说英语 欲采萍花不自由 白马湖之冬 为巴金最后三部长篇写的序 纪念 父亲和方之的友谊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万事翻覆如浮云 记忆中的“文革“开始 恨血千年土中碧 塞万提斯先生或堂吉诃德骑士 重读莎士比亚 《少年维持之烦恼》导言 难忘雨果 想起了老巴尔扎克 永远的阿赫玛托娃 横看成岭侧成峰
  • 陈旧人物

    作者:叶兆言

    《陈旧人物(增订本)》收录作家叶兆言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文化人物的散文二十九篇,作者无意去追求“绯闻”式的细枝末节,而是竭力捕捉人物的意蕴,品位人物身上所散发着的独特的文化味道。他用个人的眼光、温和的口气、品评的笔调写了二十九个旧时文人,上至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下至苏青、张爱玲等江南才女,既有林琴南、闻一多、朱自清、吕叔湘等文学大家,又有齐白石、张大千等画坛巨匠。特殊的家世使作者离这些陈旧人物很近,他记述这些人物的文字,仿佛是谈论老邻居一般随意散漫,断然没有作秀般的怀念、致敬或叩拜,透露出日常的亲切感。这怕也是《陈旧人物(增订本)》与其他一般性关于纪念五四人物的传记、揭秘文字的最大不同吧。《陈旧人物(增订本)》既是作者的一部读书笔记,从中可以窥出作者的阅读轨迹及阅读心得,同时也是一部近现代文学史话的随谈,加上有点迂腐、俏皮的议论,作者阅读记忆中的历史文化人物走出了尘封的记忆,读着亲切,甚至也有几分感动。
  • 上水船乙集

    作者:谷林

    《上水船集》分甲乙两册,汇编谷林先生未收入《情趣·知识·襟怀》、《书边杂写》和《淡墨痕》的文章,共计一百七十二篇。作者说:“上水船乃吾乡俗语,意谓虽费尽力气,终究寸迟尺滞,不能速达也。盖喻作者之拙钝而已。” 谷林先生那一辈作者中,有比他作品多的,却不及他文字精致;有比他声名大的,却不及他见解通达。他所受时代局限甚少,既不泥古,亦不趋时。假若但见辞章之美,或以小品目之,未免浅尝辄止,舍本求末了。- 止庵
  • 上水船甲集

    作者:谷林,止庵 编

    《上水船集》分甲乙两册,汇编谷林先生未收入《情趣·知识·襟怀》、《书边杂写》和《淡墨痕》的文章,共计一百七十二篇。作者说:“上水船乃吾乡俗语,意谓虽费尽力气,终究寸迟尺滞,不能速达也。盖喻作者之拙钝而已。”
  • 茶余酒后金瓶梅

    作者:郑培凯

    本书由四篇围绕《金瓶梅》写就精彩篇章组成,分别关涉此书四个话题:饮茶、饮酒、酒色才气、序跋主旨,由小及大,皆关于明代风尚,无外乎名物史考。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化作通畅清晰的文章,为读者揭开“索隐派”拟造的《金》学“谜团”,使小至民风好尚变迁、小说与史实之别,大至南北习俗差异、时代风气流变的问题,都豁然开朗。作者的文字简炼有味,氤氲茶酒清香。
  •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

    作者:黄永玉

    一位67岁的中国画家,在塞纳河畔、翡冷翠街头,支起画架专心作画。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收入的两辑文章《沿着塞纳河》《翡冷翠情怀》,是作者根据短期旅居国外写生作画的经历、见闻而创作的艺术游记散文集,记述了作者在巴黎及意大利各地亲历伟大艺术遗存的感悟、惶惑以及坚守勤拙的自励。作者敏锐、细致、富于幽默感,将旅途中遇到的奇情趣事、与旅居地人们的有趣交往,描述得活泼生动、引人入胜。 那个夏秋冬,黄永玉以绘画和文字完成了他丰盈的艺术之旅。
  • 笼中鸟集

    作者:钟叔河

    《笼中鸟集》:关心国家社会的读书人,对于民意总不能漠不关心,若发而为议论,或者托诸笔墨,而能表现出不阿附官方的独立的精神,这种精神便是可宝贵的士气,它是民意的体现和升华。 钟叔河:从禁地到走向世界。
  • 经过

    作者:黄荭

    《经过》是黄荭求学、游学、教书经历的一个总结和追述,这本书不仅仅是书评,更是作者对自己这个人生阶段的回顾。全书分为三辑:辑一“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是作者的译后记,译作和人生交织相映;辑二“手掌中盛住无限”,是作者对他人的书评,社会、历史和文化自由穿行,以西方视角观察中国文化,其中有一些未在内地发行的书更是珍贵的资料。辑三“似是故人来”,记录了作者在国外游学其间结识的人和事,读来别有风味。
  • 野史杂闻

    作者:黄苗子

    作者几十年来走南闯北、四处游逛;读书杂博,兼收并蓄,可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攒了一肚子故事,厚积薄发,将帝王将相的作为、文人雅士的逸事、古今中外的趣闻,一一注入笔端,不仅涉笔成趣,且有深意存焉:对最具史传传统的中国人来说,正史野史都可明辨是非善恶,杂闻杂说皆能透视世道人心。
  • 作者:黄伟文

    我不知道如果我不是写歌词的,还有没有机会写散文, 而且得到出版。对,换你来写,或者更好。但这句话,不妨看完才讲。 30元,未必够你买两叠空白A4纸,而A4纸不能陪你坐巴士 坐地铁坐马桶,但我可以。
  • 无限江山

    作者:孔庆东

    《无限江山:孔和尚谈文化》辑录了孔庆东先生最畅快的演讲精华、最生猛的辛辣杂文、最诚挚的感怀文字,话题兼及文化演变、人文精神、世态生活、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透过文字,我们得以相遇最真实的孔和尚,听他指点江山,畅谈中华文化精义,直指当下精神病灶;与他围炉夜话,品鉴经久耐看的文艺作品,缅怀过往的时光碎片。幽默中透着冷峻,尖锐中饱含深情,读之酣畅淋漓,过瘾至极。
  • 纸上蹁跹

    作者:黄裳

    此书为黄裳随笔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收录作者用写意笔法写就京剧片段的妙文十余篇,既是对儿时剧场回忆的优美再现,更是老人童心来复的珍贵记录。书中所写京剧片断,如“捉放曹”、“长坂坡”、“空城计”等,不止对于京剧爱好者,对于所有中国文化人都是熟悉不过的场景,极易引起共鸣。作者文笔简丽清隽,泌人心脾;全书所配高马得绘京剧图二十四幅,妙趣盎然,与文字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 普利茅斯的冬日花朵

    作者:宋明炜 著

    这本小书,收录十九篇随笔,一部文体含混(虚构和纪实杂糅)的实验小说(共七章),还有一部批评家传记(共九章)。作者谦称此书所收皆所谓“不务正业”之作,把这些闲时所作的文字,说成是在正经学术工作之外的自我逃逸。但这类写作,或许因在心里占有长久的记忆,而更加宝贵。作者有着浓厚的文学批评功底,对中外文学如数家珍,以流丽文字娓娓道来,无书袋气、无头巾气,只有淡淡的冬日花香。
  • 美的五次沉思

    作者:(法) 程抱一

    这是一本堪与朱光潜《谈美书简》媲美的书。 著名作家、法兰西学院首位亚裔院士程抱一学跨东西,在巴黎生活60多年,他结合自己独特的生命感悟,以一种跨越东西方的视野,从中国千年的艺术传统出发,从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美学理论出发,谈美,谈美与生命存在的内在关联。 《美的五次沉思》是多次相遇的独特生命历程的结果,超越了纯学识的范畴,进入程抱一内心思考的最深处。五次深思都带有口头演讲色彩,螺旋式层层递进。 真正的美并不仅仅存在于已被认定为美的事物之中;它几乎首先在于向美的欲求与冲动之中。它常是一种不期而至的临在。此中精神或心灵的维度因而至关重要。在背后支配着它的乃是博大的生命原则。于是,在所有可能的标准之上,唯一能保证美的真实性的原则应是:顺应“大道”的美才是真美。“大道”么?它是那不可阻挡地朝向开放生命的行进。换言之,它是坚守允诺,保证所有开放可能的生命原则。——程抱一
  • 慕容雪村随笔集

    作者:慕容雪村

    《慕容雪村随笔集》主要内容简介:穿衣要穿五尺长,嫁人须嫁狠心郎,睡到三更狗儿叫,钢刀闪闪铜钱响。一生中,你至少要去两次重庆,第一次去吃满街美食,去看美女如云,去领略山城、雾城、江城的独特韵味。这时独行人也许会感到孤独;但第二次就不一样,你会找到朋友,全重庆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你的朋友,会找到重庆漫不经心、大大咧咧的诗意,这诗意行走在高高低低的路上,停留在棒棒军的棒头,飘荡在朝天门浆声灯影的夜色里,这诗意与酒有关,与辣椒有关,却又永在它们之外,身不临重庆,就不会发现完整的生活。海子在昌平的居处,离我的宿舍不足五百米。他的房间里只有电灯。海子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学生们都会要求他朗诵自己的诗,那是诗歌最好的年代。海子的死讯传回政法大学,没有人为他流泪。那是诗人的悲哀,或者是诗的悲哀,不过我想这可能更接近海子的心情,他一直想做悲情英雄,不愿意别人为自己哭泣。生活是一枚不可解剖的蛋。把壳打破,汤汤水水一塌糊涂。我以前有个坏习惯,喜欢站在路边看过往行人,每走过一个衣着光鲜的人,我就会在心里揣测,这光鲜的衣着之下,会不会有大面积的红肿溃烂,现在我把这习惯改掉了,因为我已经知道那个答案。“得其时横刀天下,不得其时蓬头而行。”这话是我说的。前半句是我少年的狂想,后半句则是当下的心态。这是君子之道。大多数人都无法做到,我们都是平凡人,既不能横刀天下,也不甘心蓬头而行,只能在两者之间摇摆,从明天起,我就可以踏上异域了,这片土地上的一切欢笑和悲伤,都会成为往事,它们再也不会让我脆弱,浮世已经远去,我感到无比宁静。人生向我展开从未有过的神秘,未来的事没有人知道,是的,就像是波澜汹涌的大海,没有人知道哪里有险滩,哪里有暗流,哪里有迷人的小岛。
  • 不一样的生活

    作者:扫舍

    懂得生活,才是真正的知性。每一天都感受着静夜和清晨的色调,但不是每个人都能重现所感知的色调。这一辑的“知性女人系列”带来三本书——《小麦的穗》、《爱与伤奔涌不息》、《不一样的生活》;带来三位女性——蔡小容、王鹤、扫舍的生命观感。她们在生活的间隙写下文字,细水长流地积累着,读城市,谈艺术、书籍和电影,聊女人的故事,叙说她们的生活本相。 《小麦的穗》有一种学识凝聚的沉郁气韵。小容特有一种文字的敏感,由言语而及人事,寻找到一种理解世态人心的入口。她析解他人的文字,体谅他人内心的幽微之处,这一份私人阅读笔记,便多了一份通透与理解。 个人生活的叙事透露出一种生活的路径。对于当下的处境,她说:“剩下的是现在中年的你,世界静了下来,没人跟你说话——像年轻时那样说话,做伴的唯有多年累积的不如意,前路可期的加倍的荒寒,以及各种病痛。”然而,因为活得真实,生活自有一种底气。她对生活的描摹有一种摄影机的魔力,城市里头的剪影,记忆中的时光,都淡淡地呈现出来,笼罩着温暖昏黄的光线。她的笔下、心底里会关注着别人,在意他人的力量,然后融化为自己的力量。这样的真挚常常也诱惑着读者回味自己的经历和情感。 《爱与伤奔涌不息》有一种旁观者的冷静和犀利。因为长期的职业训练,叙述中有一种深味人事回环的敏感,一份体察苦心经营的老到。 这本书是借“她”之事,道一己之见,贯穿始终的是对女性命运的关注。追寻民国才女的倩影,回味她们跌宕起伏的人生,解读一个个时代弄潮儿在历史浮沉中的苍凉和苦辛。陈衡哲、杨绛、沈祖棻、庐隐、苏青……饱历人情冷暖,却有着各自不同的走向。捕捉那些屏幕前的光耀和暗影,她们在镜头内外演绎的故事,又何尝不是充斥另一种对际遇的无奈和惘然。还有那些舞动在字里行间的女子,又是怎样的心思细腻,碰触着同为女人的神经,那些震颤最是动人心魄。时空变换,不变的是人心深处的根本追寻。 《不一样的生活》是华丽的,但它少了些许法国般的绚丽,而增添了上海的柔美与温婉。扫舍丰富的人生经历,支撑起她观察的高度,有一种静心思考的睿智,多了一份坚韧和绵密。扫舍挚爱那些青砖黑瓦,爱到把它们藏进背包一起行走。从成都的街道写到上海的弄堂,她说“城市能伤我们,是因为我们对城市有爱,我们因为爱它而伤怀。要迷茫很久,我们才懂得城市对于我们,其实是一个漫长婚姻中的爱人”。她早已把生活嵌入城市,记忆的碎片洒落在城市的角角落落,生活的光影映照在街巷的斑驳灰墙上。 扫舍写她与画,与画家,与小物件的故事,却可以发现她追求艺术,更追求艺术的生活。正如她在意观展的习惯,享受在潘家园的游荡,在“789”的倾听,因为在她看来艺术品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生活相连接的。她写电影,从细小的生活场景,到那些突然而至的冲击和血腥,始终关注着“个体的人对生活的态度”,关注人如何寻找自己的位置。 三位知性的女子摸索着生活的肌理,品砸生活中的人、事、物,固有迥异的角度,却有相似的旨趣。写艺术,写的是生活的另一面,是个人的欲望与梦想的出口。写城市,是理解一个城市的积淀与风格,觅得一种都市生活的从容和自如。写女性的时光,在于知悉生活的处境与心境,年华易逝,逝去的却不仅是容颜。 她们并不尝试消解与弱化一些真实,王鹤说“大大小小的困窘、失意、失衡、刺激,我们就算不是每天经历,至少也会随时听到、看到,它们不是生活的枝枝蔓蔓,可以随手砍削,它们就是生活本身,硬而重,体量也大,挪不动也绕不开。”她们定格的瞬间把人生生地拉进残酷的现实。然而,她们的文字却依然把人感动得一塌糊涂,因为我们都曾经历或亲见那些个操心劳力。生活中从来是有幸福涌动,也有遗憾晦暗,许多的经历品来不一定都会回甘。动人心魄的是历练得来的透彻与智慧,对生活中的知人阅世。王鹤喟叹“人人都在各自的困境中挣扎,有时候是扳不过身边的“局”,有时候,则拗不过自己的心。” 知性是对细节的体会,是对隐藏其中的幸福的追寻。那其实是女性生命的本能。小容说,“从前,现在,都是有意义的,即使不完美,即使现在比从前完美。抽掉任何一截,都残缺了一部分,因为我们认真书写的生命,并没有哪一截是浪掷过去的。”
  • 墨影呈祥

    作者:董桥

    《墨影呈祥》全文约4.4万字,共收录17篇短文随笔,针对不同的事件或者人物,发表抒情和议论。包括:《梁启超遗墨》、《任伯年画扇》、《溥靖秋画蛱蝶》、《和杨老板聊天》、《兰亭剪影》、《墨影呈祥》、《如画,如史》、《书札影真好看》、《周作人妙品》、《风雨故人来》、《两般秋雨》、《我的董其昌》、《工尺谱归我珍存》、《咏史:感事》、《墨梅枝谭》、《芦塘鸳鸯》、《黄浚书扇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