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散文随笔
-
自己的园地
《自己的园地》分三辑,共五十六篇,其中“自己的园地”“绿洲”接近文艺批评,“茶话”则属于杂感随笔。“绿洲”意趣盎然,其手法为作者此后随笔创作多所沿袭;“自己的园地”则是作者此阶段文艺思想的一面镜子。 “所谓自己的园地,本来是范围很宽,并不限定于某一种:种果蔬也罢,种药材也罢,――种蔷薇地丁也罢,只要本了他个人的自觉,在他认定的不论大小的地面上,应了力量去耕种,便都是尽了他的天职了。” 阿英说:“‘自己的园地’一辑,确立了中国新文艺批评的础石,……《沉沦》《情诗》二评,在中国新文学运动史上,可说是很重要的文献。”可以说,周作人的文艺批评理论,到此时遂告完善。 -
比缓慢更缓慢
本书在2004年出版的《比缓慢更缓慢》基础上增订而成,增加了作者近年来的随笔、访谈和诗歌近20篇,删去了原书中的《上海流水》等已另行出版的文章。希望能通过“孙甘露作品”系列(包括《我是少年酒坛子》、《忆秦娥》、《呼吸》、《上海流水》和本书),向广大读者呈现孙甘露近年来作品的完整风貌。 -
那一张旧书单
内容简介 沈昌文、张元济、莫言、董桥、畿米……借由一个个名字,著名出版人俞晓群追忆书香前辈、抒发出版情怀与爱书之情,写下一段段趣味十足的小故事。作为一个爱书、懂书的出版人,俞晓群在这本书中将过往的藏书记忆、阅读经验与自身的出版经历、前辈旧事结合在一起,为读者展现出一幅隽久、美好的书香绘卷。 -
蓝天作镜
香港散文大家刘绍铭先生的精选集。在包罗万象的话题中,时而闪现生活的“精彩的破绽”, 常能捕获啼笑皆非的瞬间,令人羡慕嫉妒。他在笔墨中尽情释放自己的能量,在公共空间发表自己的精彩见解。是我们身处的时代真正需要的好文字。 -
葬我以风
“哪怕前路也有尽头,但是没关系,我遇见过一帮同路人,我们能同路,因为我们都可以向着一个铜墙铁壁的结果冲过去,却不改道路。墙后必有我们要的世界,哪怕得不到。” 从柬埔寨的吴哥窟走至马来西亚仙本娜十八米深的大海中,路过埃及、台湾,走过菲律宾,印尼。从与人同行,至最后一个人上路。旅途中所见的悲与喜,历史痕迹与风俗生活,真实的笑与深藏的往事,一年的沉淀与自省。 全新收录消失宾妮十万字散文随笔及旅行摄影,丰富的图片,细腻的文字,饱满记录生活、世事、行走、心情,从心底的哀伤至千帆过尽后的平静。 -
林徽因诗文集
《林徽因诗文集》内容简介: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雪化后那片鹅黄,尔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自莲。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
准谈风月
书是江晓原、王一方二人关于性学的散文随笔合集。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对话、夜话、闲话,另加序、跋各一篇。对话部分共四篇,是江晓原、王一方二人关于伟哥、避孕药、性麻木现象及性文学的对话。夜话部分共七篇,为江晓原所写。前五篇是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中国古代的房中术、春宫图、春药、避孕与堕胎史、性文学史,后两篇是书评,是对两本性文学研究著作的评论。闲话部分共八篇,为王一方所写,是探讨当前社会生活中的情色现象的散文,对当前社会中的一夜情、美容、湘女多情等现象做了有趣的探讨。中国人往往羞于谈论性爱——甚至在许多夫妻之间也是如此。所以有许许多多中国夫妻在性爱方面并不幸福,这不仅仅是指他们之间不交流性爱的感受(更别提切磋或探索性爱技巧了);更重要的是,性爱至今在不少人(特别是女性)心目中是一件下流的、不体面的事情,非但羞于谈论,也羞于实践。所以性爱质量不能提高,性爱甚至没有名正言顺的地位。性爱非但与男女感情关系匪浅,对身体健康也极为重要。和谐美满的性爱,可以使男女双方都活力增强,疾病减少,益寿延年。江晓原、王一方都是国内有名的性史专家,他们的研究,不仅使我们对古人的性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对于匡正今天的时弊,增进国人的幸福有极大推动作用。 -
蔡澜谈人生
《蔡澜谈人生》以孩童般的率性纯真看待世间百态;以赤子般的火热炽诚追求无悔人生;洋洋洒洒,真知沉淀的人生真谛;信手拈来,反璞归真的快乐信条;一种闲情,一种境界,蔡澜带你体味人生的旅程。 -
文字还能感人的时代
《文字还能感人的时代》大部分的稿件,是作者这两年来先后发表在报章上的文章。其余散篇,见《香港文学》和《文学世纪》。在文字身价贬值“玩残”的时代,我还笔耕不断,一来是为了经济收益,二来是积习难改。写作一旦成了爱好,终生也戒不掉。这年月,文字虽难再感人,但至少还能感动作者自己。有些当年刊在台湾地区报纸副刊的旧稿,事隔多年,我还不时拿出来翻阅,像重刊在本集的《怀念旧台北》是一例。这类旧作现在重刊,一来是为了重温旧时情;二来是今日的我,童心已尽,再也写不出这种文章来。集内有《写不过自己》一文,讲的就是这份心情。 -
垂钓于时间之河
张宗子早已在散文爱好者中负有盛名,气质雍容闲雅,冲淡飘逸,直追他的四百年前同名人张岱张宗子。十年前我在纽约的热闹繁华中,与他有一面之缘:心静气闲一少年。此后多年,不断读到他的新作,出尘风度依旧。古人大隐隐于市,今人大隐隐于西,今人有古风者,陷于西市。不过张岱是历尽繁华披发入山,张宗子天性是在如海繁灯中独觅孤独兴会,没有任何人勉强他。此张宗子彼张宗子,今人何必不如古人? -
自己的园地
文艺当以平民的精神为基调,再加以贵族的洗礼。作者不仅看到社会心理或群众心理庸俗的一面,更发觉了其危险的一面。他说:“君师的统一思想,定于一尊,固然应该反对;民众的统一思想,定于一尊,也是应该反对的。” -
鲁迅小说里的人物
去年春天,还在给上海《亦报》写小文章,动手来编《呐喊衍义》,虽然只发表了极小一部分,但仍是继续着写,大概费了两个月的工夫,一总写了一百三十多节。这里分作两部,前部是关于《呐喊》的,后部是关于《彷徨》以及《朝华夕拾》,所以虽是两个头,实在却可以叫作“三衍义”的。我写这些文章的目的是纪事实,本来与写《百草园》是一样的,不过所凭借的东西不同,一个是写国及其周围,一个是写两部小说里的人物时地。小说是作者的文艺创作,但这里边有些人有模型可以找得出来,他的真相如何,有些物事特别是属于乡土的,上物方言,外方人不容易了解,有说明的必要,此外因为时地间隔,或有个别的事情环境已经变迁,一般读者不很明了的,也就所知略加解说。这几项都是事实,因此我的工作只是记述而不是造作,就只怕见闻不周,记忆不足,说的或有错误,希望知道得更确实的朋友能够给与补正,但是要想找熟悉四五十年前绍兴事情的朋辈已经很不容易,我也曾这样找过,可是结果是很失望的。 《朝华夕拾》本来并不是小说,虽然也不是正式的自传,为便宜计也就收在里边,因为分量不多,不能独立,所以就并在《彷徨》部分里去了。原来《朝华夕拾》里可说的事实很不少,论理可以自成一卷,但是有许多都已在《百草园》里说过了,这里所说只是余下的那一部分而已。不但是《夕拾》,便是那两部小说里的人物,有好些也都在《百草园》里说过,因此如说《鲁迅的故家》可以作本书的补遗,这话可以说得,若是说本书可以作《故家》的补遗,也是一样的可以这么说的。 关于《夕拾》中在南京学堂的一段注解得很简略,因为以前曾写了一篇《学堂生活》,虽是说我自己的,但情形大抵相似,所以作为一个附录,加在后边。近时翻阅旧日记,看见有不少关于鲁迅的记事,也抄录了出来,当作另一个附录,虽然,这如附在《故家》后面,自然更为适当。日前偶看俞阶青先生的《诗境浅说》,联想到《曲园课孙草》,忽然记起鲁迅在三味书屋读《课孙草》的事情来。寿镜吾先生教他读这书,大概已经教他“开笔”作文了,后来“满篇”之后才叫洙邻先生批改,这事本来应当写在第三节《戊戌二》里边的,可是当时遗忘了。上文所说记忆不足的事可见是实在的。但是现在还没有完全忘却以前,能够记下这一点来,也正是很幸运的吧。一九五三年十月二十四日,著者记。 -
周作人散文
本书收集了周作人的许多篇著名的散文,其中主要有: ·民俗风物·、 故乡的野菜、 济南道中、苍蝇、苦雨、谈“目连戏”、鸟声、乌篷船、金鱼——草木虫鱼之一、虱子——草木虫鱼之二、两株树——草木虫鱼之三、苋菜梗——草木虫鱼之四、水里的东西——草木虫鱼之五、 关于蝙蝠——草木虫鱼之七、村里的戏班子、鬼的生长、日本的衣食住、谈油炸鬼、北平的春天、关于雷公、谈鬼论、结缘豆、·生活情趣·、·追怀故人·等等许多。 -
药味集
从作者散文创作来看,本书与《夜读集》风格相近,曾于1941年由国际文化振兴会出版单行本。"药味"之命,乃是因为书中所收文章,看似闲适,但是用心品茗却令人颇感苦闷,在苦味中希望能对他人有所裨益,故以此为名。"痛,并快乐着",或许就是本书吸引读者的一大特点。 -
龙虫并雕斋琐语
“正经的文章不能多产,要多产就只好胡说”指的是通例,王力先生却是特例。所以做正经著作《古代汉语》的王力颇为多产,写胡说散文《龙虫并雕斋琐语》的王了一并不多产。学问家而文字清通、妙趣橫生者实不多见。如此妙文自然不可不读。 -
安静的位置
收录散文约50篇,包括《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人生寓言》、《记住回家的路》、《活出真性情》等。 -
朱自清散文
《朱自清散文》经再次遴选,不仅每册新增加五万余字,而且每册还辅以反映其人生历程的珍贵照片若干幅。可谓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赏之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 -
董桥散文精选集
《董桥散文精选集》收入“亲爱的税务局长”、“香港的人文空间”、“英伦日志半叶”、“中年是下午茶”等数十篇隽永优美的散文。 -
梁遇春散文
《梁遇春散文》主要内容:梁遇春的内省个性造成他散文笔调的“内视”特色。他的小品像一个人扯不断的思绪,散布开来,不在任何一处逗留过久,互相勾搭,连绵,文字是水一样流动的。我国的古典散文每一次挣脱“载道”束缚而转向“言志”,也都讲究抒发个人性灵,但大半是寄情的,你梁这类充分外露心迹的散文,是对我们文学的一个合理的补充。 -
对照记@1963
三人三地三本书,对比对照对流年—— 大陆、台湾、香港, 三个六零后同代男, 三十个日常词汇, 说着故事,串起历史…… 很偶然的,台北的杨照、香港的马家辉、深圳的胡洪侠相互认识了,很凑巧,他们都生于1963年。三个老男人于是开始谋划:既然三个人来自三地,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大为不同,如果选择一些共同的日常词汇或话题,三个人各写一篇文章,一定很有意思。单独看某一个人的文章可能觉不出什么,如果三篇对照起来看,可能意义就不一样了。 《对照记@1963》为他们三人共同创作,精选华人社会五十年来三十个日常生活词汇为话题,三个人就每个话题各写一篇文章,分别以各自差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写出这些公共话题中的私人记忆,并于互相对照中折射出半个世纪两岸三地的沧桑变化。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