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散文随笔

  • 橘子不要哭

    作者:李碧华

    《橘子不要哭》是本散文集。李碧华在香港各大报章开专栏已经有将近二十年的历史,她涉笔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尤其擅长写女人的感觉,本着先娱己后娱人的精神,完全奉献了她犀利的眼光以及泼辣尖刻又洒脱的文笔。她的散文伶牙俐齿,展现了她对人性的洞烛幽微,纤纤细笔像细碎的光束,照亮人们不易觉察到的那些体验与感觉,抹去心智的尘沙。
  • 苦茶随笔

    作者:周作人

    收录随笔《关于苦茶》《骨董小记》《论语小记》《厂甸之二》《科学小品》《现代散文小序》等约50篇。
  • 齐人物论

    作者:庄周

    《齐人物论》是一部对当代的散文、小说、戏剧、诗歌等的文学评论的文集。
  • 珠还记幸

    作者:黄裳

    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起,黄裳开始有意识收集师友辈作家、学人的手书墨迹。积之既久,渐具规模。张元济、沈尹默、马叙伦、邓之诚、周作人、许寿裳、沈从文、废名、茅盾、朱自清、巴金、冰心、曹禺、叶圣陶、俞平伯、钱锺书、杨绛等数十位现代名家皆应其约请题赠。十年浩劫期间,这批手迹与作者藏书一样难厄运,悉数籍没。“文革”后,这批私藏得以部分“珠”还,于是有了这组三十余篇“记幸”文字:随笔以作家、学人的手迹为缘起,或散记作者与其交游因缘,或述评其生平、创作、研究大端,或品藻其收艺风格,类乎师友记风神,而又兼具人物评传路数。而今,这些现代名家大多先后谢世,纸上烟云也化作历史遗存,于犹存的墨迹中重晤前贤,想见其道德文章,不无兴感。
  • 温柔的路途

    作者:马家辉

    一个男子,一个女子,一个女孩,在地球上走走停停,用镜头拍下沿途景像,用文字写下旅途心情。去年的《死在这里也不错》是前篇,今年的《温柔的路途》是延续,之后,还有没有,没人知晓,因为,女孩已经长大,已经开始找寻属于自己的旅程,他们从此,懒得出门。美好的日子已经过去,但也都留在这两本书里,所以,其实,永不过去。
  • 味道·味觉现象

    作者:梁文道

    假如食物注定要被人吃掉,假如食物真是一种艺术,那么我们欣赏这种艺术的唯一方式便是毁灭它。 想象一下烟花,特别是蔡国强那些爆炸艺术。当你目瞪口呆地看着它们在半空绽放的同时,可曾意会得到那是一个消失中的艺术?我们总是把毁灭与创造视为相反的过桯,又总是把艺术和创造联系起来,觉得艺术绝对不是毁掉什么,而是在创造一些东西。可爆炸难道不是一种终极的毁坏吗?烟花难道不就是一连串的破坏与消亡吗?我们欣赏烟花,其实就是在欣赏损毁的壮美。 同样的,饮食也是如此。我们有时候会用“干掉”去形容进食,比如说“干掉一碗面”,“把整桌菜干掉”;那个“干”字正正是最粗暴的破坏。形容一顿吃完的饭,我们会说那场面真是“狼藉”;这岂不是一桩惨案的遗留现场? 只有透过吃的动作,我们才能完整体验食物之美,才能领会食物作为一种艺术的精髓。可是吃的动作同时也就是一种破坏、吞没与消化。食物一生的高潮在于它的死亡,不消灭食物,我们就无从欣赏食物。饮食艺术乃是一种关于毁灭和败亡的残酷的黑色艺术;最美的刹那,就是崩解朽坏的一刻。
  • 春在绿芜中

    作者:钟晓阳

    绿芜,原指蔓生的乱草,但在春回大地之时,荒圃废园,也自有烂漫的春光。《春在绿芜中》所记的,正是春天在我生命中暂留之事。那夹带在风中雨中的花草讯息,鸟虫微语;那托付在云上海上的愿望纸鸢,鱼书小笺。曾是我侧耳倾听,陶然神往的;曾是我栏畔所思,窗前所盼的。曾让我的快乐之杯盛得满满的。 ——钟晓阳《春在绿芜中》后记 《春在绿芜中》一书结集的,是钟晓阳创作《停车暂借问》时期前后所写的十四篇散文,记述作者在故乡中国东北、居住地香港和求学地美国密歇根的交游。除写当年各地的风物外,更多的是细笔描绘人情,写父母、写姊妹、写老师、写亲戚、写朋友,也写里弄之间的贩夫走卒,这些日常琐碎的情事感悟, 折射出人性的简朴与纯净。三十年后再版重印,钟晓阳特意在每篇文末加入后记,交代书中人物的后续生活,是为对消逝青春的追忆与怀念。
  • 不存在的贝克特

    作者:张宗子

    《不存在的贝克特》系著名作家张宗子先生最新作品集,辑录作者近年读书随笔三十余篇。 全书分三辑,辑一笔涉中国古典诗词,其中《看花诗在只堪悲》是一篇全面论《红楼梦》诗词的长文,此外则涉及苏轼、陆游、明诗等;辑二论及近代人物,谈到周氏兄弟和龟鹤齐寿钱、郑振铎的藏书等;辑三评介外国作家和电影,包括卡夫卡、普鲁斯特和《教父》等。全书既平实,又典雅,作者谴词造句,匠心独具,沉静中不失华彩,往往惊为神笔。
  • 各自的朝圣路

    作者:周国平

    《各自的朝圣路(经典散文·珍藏版)》是作家周国平的第二本散文集。《各自的朝圣路(经典散文·珍藏版)》收集了作者1995年4月至1998年的散文作品。书中作者由读书而发感想,在读书中仿佛结识了一个个不同的朝圣者,他们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在写作时,作者心中悬着的对象也常是隐藏在人群里的今日的朝圣者,不管世风如何浮躁,朝圣者依然存在。每个人正是靠自己孤独的追求加入人类精神传统的,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
  • 人与永恒

    作者:周国平

    《人与永恒(经典随感·珍藏版)》是作家周国平的第一本随感集,也是出版后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品之一。书中记录了作者思想的原生态,而这样的原生态正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考的人的头脑里。当人们为了生活忙碌,忘记了思考,作者却将他经过深思熟虑的生活感悟呈现出来,他用散文的笔调写他的哲学思考:人、自然和生命、爱、孤独、人生、美、超脱、幸福和痛苦、幽默、女人和男人、天才、婚姻、死、时间和永恒等26个话题。
  • 鸟儿歌唱

    作者:李零

    《鸟儿歌唱》是著名学者李零近年来所撰思想随笔的结集。李零身处21世纪,心系20世纪,对20世纪中国和世界的重要历史文化话题进行了独到解读。就被世人几度翻烙饼式解读的“启蒙”、“革命”等话题,作者有感而发,强调从事实出发,以历史与世界的眼光进行深入思考和辨析。《鸟儿歌唱》 所收文章的风格有别于其专业写作,见识通达,视野宽广,独立清醒。作为知识人和思想者的李零印象在此更为清晰。《读<动物农场>》、《太阳不是无影灯》、《环球同此凉热》等篇堪称经典,尤为人称道。 ------------------------------------- 编辑推荐: 1.著名学者李零先生近年的思想随笔集萃; 2.20世纪“美式民主”“启蒙”“革命”话题的深度反思; 3.期待更多“结实的不可打垮的身影”伫立于世,坚定“歌唱”。
  • 丰子恺散文

    作者:丰子恺

    《丰子恺散文》为“中华散文珍藏本”系列丛书之一,它收录了我国上世纪著名作家丰子恺先生的散文82篇。除了文章外,《丰子恺散文》还附加了多幅反映丰子恺先生的人生历程的珍贵照片。可谓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赏之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
  • 英美十六家

    作者:吴鲁芹

    本书收录作者1980年访问或介绍英美16位作家的文章,其中不乏大家,也有今天不常见的若干作家。以作者一贯的娓娓道来的语气,再现作者与受访者之间相谈甚欢的场景,中间穿插作者对作家或作品的见解,文学研究者读来会受启发,一般读者则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享受到了吴氏恬淡从容的文风。
  • 文学风流

    作者:庄信正

    本书精选庄信正近年随笔作品,谈文论艺,对许多著名文学作品作出了深入浅出的阅读评价,令读者重新认识文学经典,是时下难得一见的回归文学本质的优秀作品。 自序 献给普通读者 魅力 神奇 鬼才 才尽 读与写 宝库 百科全书 懂不懂 不朽的“死语” 译诗 影响 生前身后名 伪大作家 爱与憎 姓名交关 笔耕 秋日、乡间、榻上 缪斯 福水祸泉 强记与健忘 铁窗 盲 丑 懒 失眠 怪癖 羊癫风 哲人之死 柏拉图 哲人与诗人 师生 大哲与大帝 最有智慧的人 最高尚的罗马人 西塞罗 数 数学 ……
  • 小風景

    作者:董橋

    六、七十年前讀過一篇《樓前白玉蘭》,說一位學人到北京一所賓館去開學術會議,看到院子裏三株盛開的白玉蘭,又踫到做生意發了大財的中學同學大秦在賓館裏包了個套房做辦公室。大秦套房那扇窗正對著那三株樹,學人說大秦真有福氣,有那麼標致的玉蘭花陪著。大秦似乎從來沒注意到院子裏的樹,還以為學人說的是窗戶上掛著的「招財進寶」菱形掛件,一味誇說是香港買的鍍了金的真貨。學人心裏發堵;催他上樓開會的人說住這賓館的個個是大款,問他那位中學同學是不是也非常有錢。學人回頭看了看那三株玉蘭說:「不,他其實很窮很窮」。 這篇小品劉心武寫得很有意思,給了我一些聯想。我不羨慕大秦,也不鄙視他,做大生意賺大錢是他的私事,不把窗外白玉蘭看在眼裏也沒什麼大不了。學人瞧不起大秦滿腦子招財進寶我也能理解,他說大秦「其實很窮很窮」反映的正是讀書人的精神面貌,有點迂腐,有點滑稽,卻是高遠的。我當然覺得那三株白玉蘭那樣好看,簡直是窗外一幅小風景,冷落了多可惜!這種小資產階級心態我是甩不掉了,去年報上專欄名索性改為《小風景》,正是這篇小品撩出來的。 轉眼寫了八十多篇,幾乎每一篇都配著一幅子小圖畫,全是我家的藏品,存心讓讀我小品的人抬頭瞄一瞄窗外閑閑淡淡一翦疏影,算是碌碌浮生裏意外的慰藉也好。我的文章其實也很窮很窮,書裏這幾十幅大名家小名家的作品倒是十幾年來我苦心招紅進綠的成果,標致不輸賓館院子裏那三株白玉蘭。報上發表的畫作跟文章本來就不很搭配,又縮小縮得厲害,這次編書重新做了些刪削和調度,圖與文還是掛不了釣,隱隱然多了一點點呼應好像好多了。
  • 微晕的树林

    作者:簡媜

  • 人生几度秋凉

    作者:梁实秋

    著名学者、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梁实秋经典散文全新结集出版。 他学贯中西、形神潇洒,他为人豪爽、淡薄名利,他文思泉涌、笔耕不辍,他有明月禅心,恬适散淡;他有真情似火,风情万千…… 梁实秋是适合散文的,那种从容的美,隽永沉郁,幽默绵长,绽放在生活的灭一个瞬间。读梁实秋的散文,每一篇都是一个小故事,一则小家常,犹如坐在那里听他拉家常,四周是溪流杂树,面前是一杯满溢芬芳的 碧螺春或龙井香茗,没 一点心情,没一种感觉,他都向 你娓娓道来,不勉强,不霸道。他总是那么自然,那么随和…… 生离死别是人生一大痛苦,但又是无法避免的,如何怀念先父寄托哀思,我想回忆往事,恍如爸爸音容宛在,或可得到一些解脱,自言自语向爸爸诉说衷情,虽说冥冥之中没人能 听到这一切,但是自我感觉,也有解脱之意。妹妹写了不少回忆先父的文章,但由于妹妹比我小六岁,所以从妹妹记事以前六年的情况,我记忆的就多一些了,写一点补其不足。
  • 休谟散文集

    作者:[英] 休谟

    《休谟散文集》收录了18世纪苏格兰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心理学家休谟的27篇散文,内容涉及政治、哲学、伦理、历史、文学、艺术等领域。作者从人性的天赋特点出发,分析了政府起源和宗教狂热与迷信产生的原因在于人性的弱点,肯定了人性中追求完美、热爱美德的高尚一面,批评了人们脱离公认行为准则的道德偏见。
  • 故事

    作者:董桥

    这是香港散文大家董桥的最新作品,收入文章全是他近两三年来的新作。书中讲的都是他在古董文玩集藏中经历的故事,底子是沉郁的中国历史文化,穿插的是一段段或隐或现或远或近的情感。每个故事配一幅他收藏的古董彩图,故事因此多了几分颜色的铺陈。 散文可不可以虚构? 作者说:我写散文常常希望可以像小说家写小说那样遨游在虚构的时空里操控虚构的哀乐,可惜我终究硬不起这颗心肠。为了照顾我笔下的人与事的隐与私,我顶多只能以虚笔烘托实情,以实笔敷设虚境。 董桥已经六十五了,所经历过的风雨路途,不论是伦敦古董店里的偶遇,或是香港斜坡路上的惜别,心思缕缕,都成如梦般的沧桑。他说,活了这许多春秋的老头了,邂逅的人和事说不上多也说不上不多,闲时回想恍如一出出的戏,有的缤纷,有的苍凉,更多的是幕启幕落之间的那一阵微茫。毕竟跟文字结了四十几年的深缘,书斋里一盒一盒的旧信件旧日志旧笔记藏着太多的人和太多的事,抗拒抚今,情愿追昔,寻寻觅觅总会寻出一番前尘,半帘梦影, 有些可以写得细致,有些不便依帖描红,比较稳练的做法往往是背临碑字似的摹绘淼茫的输廓留住无尽的念想,为流逝的岁月,为往昔的际会。 所以,董桥这本最新的《故事》,既是他在搜集古董文玩路程中念旧怀古的思念,也是他另一种人生情感的回忆录,因此比起以往的文字,《故事》更加深沉、内敛,更堪品味。
  • 当王子爱上女巫

    作者:苏友贞

    在王室爱情的角逐中,公主般的戴安娜为何不如女巫般的卡米拉更能虏获王子的心?从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到现代社会的政治女强人,都对自己的容貌耿耿于怀,内中反映住怎样的男性和女性文化?海明威和第四任妻子葛尔红这对火石与轫钢之间激烈的爱之火花又怎样演变成终身的仇恨?哈代的妻子艾玛是哈代的缪斯还是灾难?简·奥斯汀的美丑之争引发了怎样的故事?……这一切在苏友贞的笔下,与其说是八卦,不如说处处是文化和人生。 本书是苏友贞的一本随笔集,分四辑。辑一“女巫的苹果”主要以两性关系、婚姻家庭为话题;辑二“文艺女子”则以海明威的妻子葛儿红、哈代的妻子艾玛、简·奥斯汀、桑塔格等文艺女子为主角,夹叙夹议其故事遭遇;辑三“议论”则话题丰富,对时事、种族、艺术欣赏、畅销书等热门话题谈论了自己的看法;辑四“微言”选取生活中的种种事情,特别是重西方文化差异的种种表现,微言大义。 苏友贞的文字风格沉静细腻,叙述简洁,议论毫无学院风却处处见出洞见和真率。 < 辑一> 女巫的苹果 当王子爱上女巫 人人都要那只苹果 第一个女人 不结婚的大多数 一个都嫌多 妖姬之歌 轮船与摇篮 读出迟暮之美 <辑二> 文艺女子 火石与韧钢 废墟里的阳光 呼喊的女人 珍妮的画像 海蒂续篇 同时 花岗岩的年轮 <辑三> 议论 意识形态与艺术之间 阿伦特的《心智生命》与中译的可能问题 意图的谬误 碎心人与驯马师 也谈《色,戒》里的性爱场面 背叛遗嘱的人 传记文学,文学传记 假做真时真亦假 脱下理性的雨衣 斗牛士 身份与认同的政治 买一送一与二对一 民主里的『朝代』问题 <辑四> 微言 登山 自由的过程 姊姊妈妈的 希拉蕊传奇 爱看猫儿打架 妈妈自保书 色妇有疾 早谢的兰花 成长的声音 那一种忠诚 糖纸包裹的滋味 故乡里的异乡人 插头的画像 未完成的拜波塔 熙攘的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