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散文随笔

  • 梁实秋散文

    作者: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的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巧,文笔精巧、语言幽默、内蕴深厚、风格恬淡,充分显示了梁实秋先生的文学功底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作为中国现代典型的自由知识分子,梁实秋“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留下了令后人叹为观止的《冬夜草儿评论》、《骂人的艺术》、《文学的纪律》、《偏见集》、《文艺批评论》、《雅舍小品》、《谈徐志摩》、《清华八年》、《秋室杂文》、《秋室杂忆》、《槐园梦忆》、《看云集》、《梁实秋札记》、《白猫王子及其他》、《雅舍谈吃》、《英国文学史》以及《莎士比亚全集》的中译本等等。他的大女儿梁文茜女士对我说:我父亲的作品在国内已有众多大大小小的版本,且长销不衰,其中《雅舍小品》在海内外也有300多个版本,这充分说明广大读者对他的作品的。
  • 为了报仇看电影

    作者:韩松落

    电影是真实的虚构 生活是虚构的真实 现实中无法兑现的诺言,无法实现的梦 让我们一起去电影里找寻结果 本书由韩松落的电影随笔结集而成。 所谓“电影随笔”,是介于影评和生活随笔及时评之间的边缘文体,以电影为素材和话题的因由,着重考察我们的生活在影像中的映射,以及影像对我们生活的渗透。 本书共分为四辑。《人生的质感》,借助电影观察人生;《熊不是泰迪熊》,借助电影窥探时事;《滋养灵魂的风景》,探查与电影直接有关的人与事;《私房话》,表达个人与电影的亲密接触。
  • 以箭为翅

    作者:简媜,徐学 编

    简媜至今在台湾和大陆已经出版了近二十种散文集,本书收录了简媜的一些经典散文作品。全书分为“原乡”、“梦土”、“情绳”、“行僧 ”、“诗课”五辑。自二十五年前出版第一部散文集,简媜便开始在散文沙场上南征北讨,创格不断。她先是以典丽繁复的辞藻歌咏青春;再调和空灵文字与禅宗境界,演绎人间之悲欢离合与缘起缘灭;又刻意溶解闽南方言于中文书写中,捕捉幼时乡村记忆,那母乡平原的神秘招引;以后又以虚构和纪实交织描摹都市诡异的胭脂体味;还有轻松的禅味小品《下午茶》,哲意盎然的《私房书》和《梦游书》,令人震撼的现代女子心情的《女儿红》和《红婴仔》,壮阔宏大的《海角天涯》……
  •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作者:余光中

  • 春醪集

    作者:梁遇春

    现代中国散文的奇异之作,深得英国小品文神髓。从现在的眼光来看,梁遇春的作品依然无出其右,他的写作风格在当代并无传人,坊间许多的所谓的随笔基本上是形似而神不似。也许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梁遇春(1906-1932)是个短命的文学天才,在这个世上他仅仅活了短短的28年。他留下来的作品并不多,除了二十余种外国文学作品译著外,他自己的文字主要就是本这本书了,这也是他《春醪集》和《泪与笑》两个小册子的集合。是作者用情感、学识和思想酝酿而成的春醪。废名普说过:“他的文思如星珠串天,稍纵即逝”。在文中,他谈读书,论学问,聊爱情,议朋友,引经据典,而毫不迂腐唠叨,是纯粹文学的议论,也属于文人的清谈。在小册子中,我们看到的作者是如此热爱生命、赞美人生的,他对待这个美与丑、善与恶、正与邪交织在一起的世界并没有用“拍案而起”的态度来批判,而是一种冷漠而鄙夷的方式揭露。
  • 随想

    作者:(台湾)三毛

    在这本集三毛半生见解、智慧的小品里,三毛就《孩子》、《快乐》、《岁月》、《伤》、《自己》、《乐命》、《男与女》、《钱钱钱》、《爱情》、《人》、《无心》、《有意》、《如果》、《朋友》十四题,随而想这了一番。她一贯的文字魅力不在话下,再揉和她独具的特殊心灵,电光石火迸现般的奇想,每每一读,便有一种新趣,仿佛稍稍碰触到她独然世界的边缘。
  • 文学与人生

    作者:吴宓

    吴先生是我国比较文学的开拓者、奠基者和著名学者。本书系他苦心经营十余年写成的讲义,于湮没五十年后首次面世。该书用中、英、法、拉丁等多种文字写成,代表了作者的哲学与文学艺术思想的核心与精华。作者凭借渊博的才识,汇通古今中外的智慧,对人生的意义、文人的道德、文学的本质、文学之功用、艺术创作的规律以及一些哲学上的本体论的问题作出了独特而新颖的阐释。这些论述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以及在现代化经济浪潮冲击下如何提高文人的品格极有启迪意义。书后附有吴宓先生的弟子周辅成、李赋宁、王氓源先生撰写的阐释性论文。
  • 女儿红

    作者:简媜

    《女儿红》为简媜一九九一至九六年间创作之结集,与同时成书之《胭脂盆地》互补构成,而题旨与表现方法各异。此书探索女性之内在世界,听其声,窥其情,以介乎散文与小说之体裁穿梭今昔各种女性面貌之间,坚持自我之性别典型,追踪,寻觅,以其不畏缩,犹疑,遂能发现并摹写个中充沛之壮丽与高贵。 2011年1月版封面(09版与11版均有货,除封面外,内容均一致,两种封面,随机发货):
  • 从前

    作者:董桥

    收选“旧日红”、“耳语”、“念青室情事”、“西贡沉沦”、“字里秋意”等散文。
  • 左手的掌纹

    作者:余光中

    “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这是文坛对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公认的形容。而今,余老又用他的左手为读者奉献上一道精神大餐,散文集《左手的掌纹》选其作品五十多篇,有短到数百言的小品,也有长逾万言的巨制;有纯粹的抒情文,有夹叙夹议的杂文,还有不折不扣的论文。无论篇幅与文体都不拘一格。这些散文或记海外见闻,或写读书杂感,或写域外游踪,或写人情世故,或抒思乡怀人之情,内容广泛,不拘一格,编选者从余光中散文创作的整体性和多样性出发,整体勾勒出这位活跃在当代世界华文之林中的文学巨擘,从浪迹天涯到誉满中外的人生轨迹与心路历程,集中展示了余光中散文创作的多方面的艺术才华。这些散文随笔,叙事抒情议论自成一家,激情奔放,叙事精当,思路开阔,人情练达,知识渊博,读来美不胜收
  • 世間的名字

    作者:唐諾

    這一次,不談書,不寫導讀,還原為散文家唐諾自身。 近取諸身:哥哥、同學與編輯; 遠取諸物:富翁、網球手與拉麵師傅。 深度就在表面,名字即是實相。 是最具企圖,也最深情的一次命名。 這一次,將以下身分打碎和泥重塑:編輯、球評、推理小說導讀、業餘古文字愛好者、專業讀書人、博學雜食者、小說家的教練、大導演的諍友……,還原為書寫者唐諾自身,專注如刺蝟,通達似狐狸,言志兼抒情,雄辯亦溫柔。在台灣,很久沒有看見這種「強悍而美麗」的大散文,旁徵博引卻不枯燥乏味,冷眼嘲諷底下有著一副熱心腸,時而深沉曲繞,不厭其煩再三辯證;時而直抒胸臆,用起大白話,字字句句鑿進你心坎底。 這一次,不談書,不特地談一本書;不評論作家,不為他人作嫁;不依傍一種主義,不主張一樣學說;主角不是班雅明、不是卡爾維諾、不是朱天文,也不是波赫士(雖則總如暗夜中忽明忽滅地螢火蟲縈繞不去),眾神退散,撥雲見日,走來的是這樣一個謙卑之人:「是為了看懂,多看懂一些,而不是成為。」──〈棋士〉。 這一次,是唐諾最無邊界、無框限的一次書寫。雕刻時光,近取諸身:如〈哥哥〉、〈同學與家人〉、〈少尉〉、〈編輯〉、〈小說家〉。 「我們這些可能是最後一個世代還擁有成排兄弟姊妹的人,不會不知道如今所謂的兄弟姊妹大致是怎麼回事,比水濃比水密度高的東西遍地都是,大家就別裝了吧,通常幸福無間的時日不會長過童年,如同梅特靈克的青鳥般是某種無法存活於現實天光和人生真相的東西。隨著各自童年結束,接下來便是一晃幾十年逐步淡漠稀薄下去、行禮如儀但毋甯只是義務的拖行歲月,最終正式斷裂於父母親的衰老死去,彷彿父母是水落石出之後僅剩的聯繫,這共有的源頭一旦消失了,我們也就回復成無關係的人,並偷偷在心裡鬆了口氣。」──〈哥哥〉 「書籍這麼個寒傖的行業,會在其末端呈現著如此繁花盛開的驚人模樣,我想不出來有其他任何一個領域,能如此深如此廣同時如此多樣如此精密──人類的思維,包括每一種想法,每一個念頭,每一次夢境,管它多細瑣、多奇怪、多私密、多不合時宜,乃至於多幽黯恐怖邪惡,你在世界其他任一個領域任一個角落就算不危險,也無不撞得鼻青眼腫,便只有在書籍這個世界中,每一種你都有機會找到實踐的可能,有機會碰到某一個還肯一試,並負責編好它、送它到讀者面前的傻編輯;也就是說,除了你自己容量有限又時時遭受遺忘威脅的記憶力之外,如果說這個世界還有一處可容身可收存可展示的地方,並鄭重相待,那必定是書籍了。」──〈編輯〉 觸類旁通,遠取諸物:如〈富翁〉、〈醫生〉、〈主播〉、〈神〉。 「我想人長得太好看,在人人稱羨同時必定是很辛苦的,是上天一個不懷好意的祝福,特別是在如今這個鋪天蓋地獵殺俊男美女的時代。如今,美麗已不只是要件了(你會唱歌而且你必須美麗,你會鑑識凶器上的微量DNA而且你必須美麗云云),美麗還單獨成立不必再配備其他任何能力,也就是說,你什麼都不必做不必會,你就每天廿四小時在那裡美麗就行了。這其實就是今天台灣所謂『名模』的真正定義,她們不是歌手、不是演員、甚至不用走伸展台(台灣沒什麼時裝工業可言),她們就只是自身的存在而已,存在即真理──很抱歉,這讓我又忍不住想到錢鍾書,《圍城》,寫方鴻漸從歐陸回國的船上,長日漫漫窮極無聊,他們為那名成天穿著泳裝賣弄風情的可敬女士取了個綽號就叫『真理』,因為『真理是赤裸裸的』,但仔細想想這不太對,決定改稱呼她『局部的真理』。」──〈主播〉 「看守生死的界線,不等於就是人生命和死亡的詮釋者指導者,一如哨兵不自動等於哲學家,這樣的誤會對雙方大家都不好。醫學,最終是一門專業手藝;醫生,是修護者而不是建造者。不要惑於語言的暗示性,修護工作不見得比創造工作不高貴,事實上,它更綿密更時時發生,要談公益性,它也更能實質幫到更多急切的人更富光輝,因此,更需要專注不是嗎?就像葛林筆下那位讓他都折服的麻瘋病醫生柯林。」──〈醫生〉 多識草木蟲魚鳥獸之名,彷彿各行各業,百工技藝之浮世繪,如:〈拉麵師傅〉、〈棋士〉、〈書家〉、〈網球手與吟遊詩人〉 「甚久以來,我一直無法妥善解釋自己一個童稚味十足的心理,因為羽生而學將棋,因為吳清源而下圍棋,因為費德勒而看網球,因為愛因斯坦而讀物理學,因為波赫士而讀詩,還有賈西亞.馬奎茲(或直接就是《一百年的孤寂》)之於小說,李維-史陀之於神話學云云,我總是因為目睹著某個神奇的人、神奇的事物從而進入某一領域展開學習。」──〈棋士〉 「六百到一千二的價格限定,進一步蒸發掉夢的胡思亂想多餘成分,濃縮出夢樸素、辛勤、真實不欺、因拉麵而拉麵這部分;驅走了表演者,留下了拉麵師傅──我們看哈利.溫斯頓的珠寶店,皇宮一樣門口站著警衛,店裡四時清涼無汗如佛家的不思議之國,店員永遠比顧客多,也通常比顧客優雅美麗,夢在此地有無盡寬敞舒服的空間可伸展可徘徊;但一家做得下去的拉麵店需要川流不息的顧客,爐子煉獄之火般永不熄滅,甩麵水讓兩腳站立之地永遠濕漉漉的,接近我們所說的水深火熱,各等各色的人壅塞大聲講話還在門外排隊,工作跟打仗一樣,不,跟打仗不一樣,士兵要戰火完全停歇才清理戰場並把大部分工作留給大自然自己分解,拉麵店是一邊打一邊得搶時間收拾滿桌油膩狼藉的盤碗,夢在此地匆忙、費力、狹窄而且揮汗如雨。」──〈拉麵師傅〉 馬奎斯說:「這個世界太新,很多事物還沒有名字,必須用手指頭去指。」 書寫者唐諾,用其堅定不懈的筆,一一為我們指出「世間的名字」,深度就在表面,名字即是實相,是最具企圖,也最深情的一次「命名」。
  • 读中文系的人

    作者:林文月

    《读中文系的人:真是想你知道,文学是永恒感人的》共收二十二篇长短不等的文章,作者把它们分为三类:第一部是分文随笔类;第二部是赏析评论类;第三部是近年来翻译《源氏物语》的相关文章。作者之所以把这三种类型不同的文章收在一起,乃是因为尽管内容性质有别,却都是读中文系的人始终努力用功的三个方向。每个方向又与在台大读中文系的那一段日子有深厚而又温暖的关联,因此书名也已《读中文系的人》命之。
  • 人生一瞬

    作者:詹宏志

    宏志的文字现在才在这里出版,虽然耽搁太久,总算让我长出一口气。 ——阿 城 詹宏志是当代极少数能写明朗文章的人之一。明朗的魅力,绝不抽象,将复杂的来龙去脉说得有趣、帅劲,令人神往,他是此中高手。 ——朱天文 我和宏志各有各的“动物领域”,同一代人,相与三十载,能够成为渐行渐近的朋友是不容易的事,关键在于我们都还保有一点不堪凑附热闹的好奇心,在惯于接触种种未必能和正常人交换心得的琐碎知识之际,相濡以沫也许正是难得的缘法。 ——张大春 这些作品当然可以让大陆读者一窥詹宏志那百科全书般的知识配备与无线电望远镜似的敏锐触角,也当然能够略显这位绝代才子的蕴藉光华;我唯一担心的是,这就够了吗?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大陆读者明白:没有詹宏志,就没有今天的台湾? ——梁文道 年岁渐长,记忆发酵。 穿越时间与空间的旅程,往事纷至沓来。詹宏志搜索自己的生命经验,企图从灵光一闪的画面中,建立起私密的个人史。 书分两辑:辑一是生命时间轴下的凝思与追忆,捕捉各个成长阶段难忘的人、事、物,情与景;辑二则是旅程地景上片刻的忘我与不可忘怀,记述游历世界各地如日本、欧美等地的趣闻与所思所感。
  • 淡江记

    作者:朱天文

    《淡江记》的文笔雄劲到都豁出去了。冈洁喜说雄劲二字,近来我从书法才体会得了笔姿的雄劲。《淡江记》则有司马相如赋的雄劲。天文与司马迁,贾宝玉,张爱玲都是多爱不忍,而司马迁贾宝玉与你又都是自身参预在内的,惟独爱玲是旁观者。爱玲小说中人物的美处都是有限制的,天文笔下的人物则虽如凡凡等,在那一节里都是绝对的。爱玲如神看世人,天文则参预其中,自身与凡等人皆在那一节里成为神仙。
  • 中国文脉

    作者:余秋雨

    《中国文脉》是继《文化苦旅》之后,余秋雨教授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当今中国当代文史领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余秋雨教授感叹当前“文脉既隐,小丘称峰;健翅已远,残羽称鹏”,因此以这部重大的开创性著作来提醒和弥补。 中国文脉,就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中国文脉》以中国文字起源为引,从《诗经》讲起,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楚辞,再到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与书同文对文学的影响,汉赋及“无韵离骚”《史记》,魏晋时期的三曹及“竹林七贤”等文人雅士的诗作文采,再到唐宋诗词,元曲及明清小说,一气呵成,使历史与现实相沟通,文理与形象相交融,为广大读者解读了中国文化的演化过程。 第一核心篇目《中国文脉》,酣畅地通论了三千年中国文学的精神主脉和美学主脉。此前从未发表过;第二核心篇目《笔墨历史》,也酣畅地通论了作为文脉载体的三千年中国书法史。此前均从未发表过。在这两个核心篇目之后,是对每个时代文脉的精细论述,组成了一部罕见的《中国文化人格史》和《审美精神流变史》。其中不少文章,已成当代经典。
  • 真水无香

    作者:舒婷

    很小的时候,我总问外婆,为什么我会生长在鼓浪屿这术一个地方?外婆回答得很时确简练:上帝的旨意。 作家出版社推出“朦胧诗五将”之一舒婷的最新散文集《真水无香》,以《致橡树》、《惠安女子》等诗歌闻名全国的舒婷首次以散文的形式对故土与人生进行全面的盘点与梳理。舒婷在扉页写着题词“我的生命之源——鼓浪屿”,而书中所有的文字也全都围绕着故乡小岛鼓浪屿而作,全书读来犹如一本自传背景下的“鼓浪屿方志”。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家乡总是月白风清、我们生活中的动物演员、生命年轮里的绿肥红瘦、留在石头上的家族体温、渐行渐远的背影。
  • 旧情解构

    作者:董桥

    收有“薰香记”、“亲爱的税务局长……”、“两般彩笔,一样风情”、“中年是下午茶”、“春日即事”等散文。
  • 老而不死是为贼

    作者:小宝

    这是一部书评集。作者乃知名书评人,也是老资格的贩书人,洞明世事,走笔老辣,评论的,多属近年坊间寻常可见的读物,或文学,或历史,或学术,或文化零屑,或饮食男女,一百三十余篇文章,依类编排。期望雅者见雅,俗者见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活着活着就老了

    作者:冯唐

    《活着活着就老了》:冯唐的随笔“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没有主题,没有悬念,有的是浓得化不开的思想和长满翅膀和手臂的想像”,他的随笔“可以从任何一页读起,任何一页都是杂花生树,群英乱飞”。 本书收录的随笔,全部是冯唐近年来的代表作。这些随感而发的文字,表达了作者自由、时尚、前卫的思想、文笔犀利幽默,既调侃又老道深髓,极富哲理,常有惊人之语,既能让读者忍俊不禁,又能给读者的新的启迪。
  • 坦白说,亲爱的

    作者:迈克

    全书收录文章百余,谈书,谈香港,谈电影,谈流行文化,也谈性。视角依然刁钻,题目依然语不惊人死不休。对于不熟悉的读者,此书可谓迈克刻薄、淫荡以及贱的集中展示,或许,有的人会读得高潮迭起,舒服得直哼哼,有的人激起一身鸡皮疙瘩,掷书而去。 迈克的文字正好可套在他自己头上: 张爱玲晚生五十年,那枝生花妙笔可以在广告界打天下,挥一挥手猪笼入水,比写电影剧本写到眼出血逍遥,也好过当游牧式的驻校作家。「写小说,是为自己制造愁烦」,以她的通透,纵使注定一生一世在文字狱度过,也不会不挑一间较舒服的牢房。 别以为粗口烂舌是与生俱来的本能,缺乏临床实验的机会和语言天份的补给,阴沟难免翻大船。且不提那个丢来丢去弄得人眼花缭乱的动词,单是「九隐贼」这三剑客如何流利换班,交替保卫民间口语的乐趣,外省旗兵就模仿不来。 早期的亦舒是莎冈明目张胆的复制,有如几十年后著名的意大利牌子在深圳的现身,曾经令贪方便的读者眼前一亮喜不自禁。不必经历学习外语的麻烦,拗口的人名地名自动翻译成为亲切的家乡话,多好! 香港人日以继夜怕俾人睇蚀,把对地皮的寸金尺土评估方式,悉数过户到人皮。这种扭曲的心理,除了根植长期锱铢必较造成的吝啬性格,恐怕也源于对身体的无知和误解。一具本来应该用来享受感官的外壳浸在羞怯里,渐渐沦为有市有价的商品,摸一摸固然要收费,看两眼也不能白白便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