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散文随笔
-
身边的江湖
1.野夫书稿中被删减最少,最能体现作者观点、情感的作品。 2.文字凝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以一枝孤笔书写那些就在你我身边的大历史背景下普通人的生活变迁。 3. 柴静口中“一半像警察,一半像土匪”的野夫,以其特有的韵律表达世间的欢笑和悲苦。 -
鱼丽之宴
《鱼丽之宴》是木心关于文学的答问录。 -
树犹如此
《树犹如此》是白先勇的散文自选集,主要收录他回忆个人经历、亲友交往的文章。其中纪念亡友的《树犹如此》将至深痛楚沉淀六年,被称为“以血泪、以人间最纯真的感情去完成的生命之歌”。另收两篇写友人的新作:画家奚淞修佛之旅《寻找那一棵菩提树》,救助上万艾滋孤儿的杜聪《修菩萨行》。可见白先勇近年心中所系。 书中作品多成于白先勇“五十知天命”之后,董桥曾“惊讶他已然像自在、放下的老僧,任由一朵落花在他的掌心默默散发瞬息灿烂”。写至友王国祥、三姊先明,平实中蕴藏波澜壮阔,人间悲悯。桂林、上海、南京、台北,文化乡愁叠加,难觅归处。在倾注心血和青春的同人杂志《现代文学》,白先勇以文会友,情笃一生。他也关心年轻人的成长困境,艾滋病患的挣扎和勇气。生命繁华之欢喜,伤逝消亡之不舍,白先勇的天真执着和无可奈何,在散文中化为真实的有情世界。 -
一生里的某一刻
《一生里的某一刻》是张春在豆瓣、知乎、天涯上的随笔文章精选集,约一半篇幅为重新创作。全数收入《各种普通的食物最好吃的时刻》等在互联网内外广为传诵的文章。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 《你好小地球》讲述了作者在厦门的创业经历,讲述了冰激凌店“晴天见”内外的动物、植物、客人和孩子们 ,是关于青春和梦想的灿烂篇章;《梦境仓库》主体是一组人物素描,描绘了那些真实存在在作者生命中,却又好像从故事里走来的五湖四海的朋友们;第三部分《我和她》,是作者对童年与故乡的回忆,对家人和友人的爱与恨,悲伤与疼痛,描摹了一幅幅复杂微妙的人生场景;最后一部分《世界尽头的风景》,集中了作者患抑郁症以后最为灰暗沉痛的作品,表达了这个坚韧顽强的姑娘,以“辛幼安领百人冲万军”的勇气,面对生命的磨难的个人感受,是全书的风暴眼,也成就了这本焕发灿烂青春的勇气之书。 收录18P阿春手绘植物插图,并附赠6张绝美明信片 -
像邦妮一样爱你
柏邦妮的名字来源于一段爱情——电影《邦妮和克莱德》里面的男女强盗相视一笑,在阳光下身中167枪,倒地而亡,成为60年代好莱坞青春爱情的经典。邦妮有一个论坛叫做“像邦妮一样爱你”,满屏都是她的文,跟帖的几乎都说喜欢,爱她爱得要死。 《像邦妮一样爱你》是作者的心路历程和成长体验,也是她的青春印记。书还未出来,网络上已经掀起盛大的声势,大家奔走以告,热情期待。有人说她的清新文字要给灰暗颓废的文坛一股旋风,有人说她咆哮江湖的时代就要到来,有人笃定说她会很成功。可是邦妮说:“这些不重要。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总结,以及一个开始。”柏邦妮说:爱,是我们惟一的道路。让我们记住这句话,也记住她! -
早晨从中午开始
本书收集了路遥创作谈、自传、言论方面的文章。 -
持灯的使者
在《持灯的使者》里,我们读到不仅仅是围绕《今天》那批有理想、有才华的诗人作家的故事,还能通过不同作者的手笔感受到一些实实在在的气氛,六十年代的气氛、七十年代的气氛和八十年代的气氛,以及这三个十年之间的不同。 这些气氛贯穿始终,让你产生幻觉,让你经历一次奇特的时间错位,眼前的实实在在一下子变得有点不真实,好像走在路上一不小心踩了个空,你突然对眼前熟悉的事物产生怀疑,不由得问:比起诗人和他们的朋友所经历的一切,我们当下的日常生活是否更真实?总体来看,这本集子像是一种自觉的写作尝试;而通常意义上的历史文献并不刻意经营写作。 《持灯》的写作迫使我们重新思考现代文学史一贯的前提和假设,因为它所代表的倾向是另一类的历史叙事,一种边缘化的文学史写作。 -
风格练习
本书是香港作家陈宁向法国作家雷蒙•格诺(Raymond Queneau)的致敬之作。这位法国老先生在听完巴赫的赋格曲后,把音乐变奏的概念移植至文字,一则小故事可以幻化成九十九种不同的叙事风格。陈宁被格诺的文字迷倒,遥借此实验精神,延续风格的变奏,在方块文字里述说一则又一则生活小故事。 这一则则小故事或发生在香港、巴黎、台北、伦敦、上海……或抒写任何她感到兴趣的领域:音乐、文学、电影、饮食、感官……作者游离于时光隧道,不停转移视点,不断回溯记忆与经验,剪辑那些过往的韶光掠影,用典雅精致的文字,写出她这些年来的人生历练与漫游体会。 -
你是我不及的梦
时光,可以在记忆中倒流,如同那条唱歌的河,又一度慢慢流进我心深处。——三毛 从遥远的撒哈拉到敦煌戈壁 贯穿二十余年写作生涯 26篇散佚作品,2篇手稿首次曝光,大陆首度结集出版 她是永远的三毛 永恒的传奇 她是我们不及的梦 三毛是一则永远的传奇,她流浪生活、炽烈爱情、种种喜悦与悲伤始终牵动着我们。虽然三毛已远走,但美丽的作品永驻人心。 本书精选三毛从未结集出版过的二十六篇散文,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贯穿三毛创作全程,为三毛全新散文集。从荷西的百合花到月牙泉的单纯女子;从尼日利亚丛林到童年记忆 中的关渡;从读者弟弟永不屈服的勇气到学生合力织的百福被……二十六篇散文,篇篇蕴含她对至亲好友的真诚与爱心,对百般世情的关怀与体悟,让读者再次贴近三毛的点滴记忆,再次感受三毛的温柔魅力! 原是流浪的异乡客, 直到遇见那片薄绿的田野,那泓戈壁中的清泉, 遇见你那亩小小的心田, 种着往昔、梦想,满满的快乐, 真真实实的幸福在不断滋长…… 我听到有人悄悄说: 这是你动了凡心的地方了, 这是你永远不及的梦。 也许是我太多情, 我想知道一朵花为什么会开,一只鸟为什么会飞, 一位艺术家为什么会为了画笔、文字、舞蹈而甘付终生…… 我会记得撒哈拉的朋友,月牙泉的女子, 记得尼日利亚的丛林,记忆中的关渡,清泉的山间小屋…… 记得尘世间那许多不灭的情缘, 那一草一木一沙和许多的欢乐哀愁。 用对生命的爱,燃烧我的灵魂; 用最真的心, 将这些原本只说给自己的故事,说给你们听 -
背影
這些生命的美麗記憶,在別人看來, 可能沒有價值,在我, 不如不去想它價值不價值的問題, 自由得像空氣一般去寫我真摰的心靈吧! -
旧时月色
董桥其人何如?他的七情六欲所钟,他的兴趣嗜好所爱,他的煮字生涯乃至少年情怀怎样,一句话董桥是如何成为董桥的,知者恐不多。其因一是董桥向于自律,有学养而不炫夸,富英国绅士风度,二是他的一些自述文字星散在林林总总文章的夹缝中,读者见到的是断片,零珠散玉,故难识“庐山”。 《旧时月色》远别于董桥散文的其他选本,别致的是该书选编宗旨以“读人”为本,有种准“自传”色彩。旧时的往事难忘,月色的诗意撩人。笔者耐不住诱惑,潜入董氏的天空,去品味一番他那或朦胧、或朗润、或清辉一片的月色。 自喻是文化遗民的董桥,他那遗民的种子植根于南洋的土地。年少时,他师从父执亦梅先生习之乎者也,如沐春风。令他不能忘怀的是先生曾教他读一本《博物要览》,书中描写各种珠玉犀象,可珍可玩的雅品,每则仅三言两语,言简意赅。先生说这是教他学会用简洁的笔墨描摹眼前的景物,以后作文不致累赘。董桥反复诵读,默记于心。春雨润物,磨砺成今日犀利之笔,中外典故,信手拈来,相杂以出,调和鼎鼐,既得学者之趣,又有诗人之风。 台湾。董桥读大学的地方。成功大学铸就他成功的阶梯。大三那年寒假,滴水成冰,偌大的校舍空落落只剩下他们几个侨生,白天蒙头睡大觉,晚上当夜游神。一位侨生收到家中汇款,请大伙打牙祭。面对佳肴,董桥像“久违亲人雪夜相逢,满怀是辛酸的温暖”。他们酣饮,乌梅酒烘起了浓烈的乡愁离绪,潇洒一回又何妨?听说同学结识的歌女白媚,家藏甚丰,有陈半丁、黄宾虹等家藏字画珍品,还有沈寐叟的枯墨山水扇面,一睹为快大饱眼福…… 董桥怀念60年代的台湾,他觉得台北有点破旧,台南简直荒凉,台中显得苍老。又觉那时台湾的物质匮乏,但人情盈满,世风纯朴,礼数周致,连小摊贩的言行都如小学教员一样温文。更令他难以忘怀的是文人学者名满校园书香怡人。“雨冷,酒暖,书香,人多情”。董桥是苏雪林的学生,他还沐浴过梁实秋、台静农、林海音等文学老前辈的教泽或熏陶。小遗民在习习古风中长大。 伦敦。这是董桥作研究生研究马克思和工作过的城市。凝重古老的英国文化陶冶了他的贵族气息,蓄养了他的绅士风度,这些风韵不仅融在他的作品字里行间,也塑造了他处世做人的人格和品位。 香港。冒险家的乐土,最初他难觅一只称心的饭碗,不得不“过着刻板而清醇的学院生活,亲近知识避免酬酢,生活在办公室、书房逼仄的方寸天地间。费时不久,他凭借自己的实力洞开天地,在此立足、生根、发迹,拥有令人羡慕的美差,在这块被人称为文化沙漠的荒原上耕耘,培植绿洲。把他的人生发挥到了极致。与此同时,他结识了启功、苗子等一批内地的文人雅士,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和素养。最终养成心中“长剑一杯酒,高楼万里心”那一缕乾坤清气。铸就了一个有文人的情怀、学人的博识、书人的雅致、闲人的雍容的文化遗民董桥。 董桥说他是旧派人,窗竹摇影,野泉滴砚的光景挥之不去,尽管电脑吐字的时代到来了,心中向往的竟还是青帘沽酒和纸上风月。这是一个遗民的真实写照。 -
西棒槌
《西棒槌》内容简介:由书而起,时而追忆,时而感慨,作者在多年来的阅读的经历中体会着各种奇思妙想,享受思考带来的喜悦和乐趣,记录下所有的感动和思维的轨迹,一篇篇慧言智语引人入胜。 -
雨天的书
《雨天的书》收录五十六篇,是周作人自编集中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一本,收录了《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喝茶》等脍炙人口的名篇。 这本书最可显示周作人前期随笔的风格特色,也就是“极慕平淡自然的景地”,是周作人的性情之作,影响深远。 “雨天的书”,书如其名,晶莹剔透,宁静隽永,如《喝茶》:“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同饮,得半日之闲,可抵上十年的尘梦。” -
万物皆有伤心处
2005年起,王芳芳在豆瓣网以“这么”之名,发表了大量散文随笔,成为豆瓣最受欢迎的实力派作者之一。她的文字有英气,句子短,断语多,好比武艺高强人的匕首,飒然爽落,片片寒光。这英气底里却有很缠绵的东西,羞于表露,而出之以爽朗。因了这一层辗转,其滋味便尤为久长。 《万物皆有 伤心处》是她八年来散文的精选集,其中多数文章,曾在豆瓣广受推荐与好评。书大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动如参与商”,是个人的忆旧。木槿树下的外婆,关于烟和初恋的往事,童年的鹅毛大雪,写来皆是人世相逢与离散的茫茫。第二部分“有味是清欢”,关于吃的种种,因为作者是个吃货,愿意为吃点东西跑路,这些文字就更见烟火气。第三部分“多情似故人”,是读书有间的八卦与杂谈。从胡兰成的三板斧,到东坡先生的隐疾,热闹泼辣,有味有趣。 -------------- 封面插画:周小兜 另赠送精美书签一枚。 -
静默有时,倾诉有时
《静默有时,倾诉有时》是黎戈第一本书评、人物评论随笔,作者在书中和我们分享阅读书籍的独特体验与深刻感悟。她剖析两性关系的牵连与渗透,探究天才作家在非常处境中的极端挣扎,琢磨不同文明下不同作家的关涉与影响,窥视文化八卦背后的意味深长,捕捉那些针尖般纤细精密的思绪…… -
人情·世故
《人情·世故》主要内容简介:在人情与世故之间,抱着如三岁小孩的好奇心看大人的人间世:感受人情的温度,重绘人心的图画,品味人间的烟火,用如火的热心、如灰的冷眼,浏览人世风景。假如有一幅名叫《人间世》的水墨画,那才叫个百看不厌,越看越有趣。书卷中的留白,任我们自由补白,那是任何人都不能剥夺的自由。有了这自由,管他个鸟的“人情世故”。 -
生活十讲
《生活十讲》是台湾广播节目“文化广场”的结集,安抚过监狱中很多绝望而困顿的人。 在台湾,蒋勋的讲座常常是一票难求;而文字的传播无远弗届。在本书中,作者娓娓道来,在广阔的生活中选取了十个侧面:价值、官学、伦理、信仰、物化、创造力、文学力、爱与情、情与欲、新食代。借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反映文化的本质。 旧有的社会转型、伦理道德重建,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物化、官学的限制、信仰的缺失和急功近利,似乎都不可避免,新的价值、官学、伦理和信仰亟待建立。在这个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文学刊物却日益萎靡,我们需要文学,去体味生命的过程。 中国社会很早就进入了理性时代,而神话的缺失,却过早带走了我们的童年和想象力。爱是一生的功课,如果可以真正诚实地面对问题,就不会有那么多情与欲的挣扎。“忙”即是心的死亡。在越来越匆忙的生活中,要学会停下脚步,享受绿色和有机的生活。 蒋勋的文辞优美,直指本质,悲悯却并不忧伤。在这个问题迭出的时代,带给我们一种发自内心、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
写书记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领衔,余华、王小波、史铁生、毕飞宇、史铁生、周国平、曹文轩、虹影等近三十位作家讲述写书背后的故事,他们或言为什么写作,或言写作中的各种事件、情绪,或言对写作的看法……他们所言及的,既不是枯燥乏味的“创作谈”,也不是“序跋”之 类应景儿之作,而是围绕“写书”这个中心展开的事件与情绪的所有记叙。事件是写书背后的真事件,情绪是写书过程中的真情感,这种记叙,弥足珍贵。 【编者荐语】 无论任何时代,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书写,或者是对自我存在的一种确认,或者是承担了精神救赎的责任……他们的书,从灵感的产生,到框架的建构,到书写的过程,到摆在书店一隅,其中充满了创作的冲动、写作的激情,也充满了孤独、焦虑与徘徊……书写,是怎样一种难以言说又欲一吐为快的病痛,是怎样一种在绝望中希望的人生悖谬?他们称得上是真正的写作者。他们的书是怎样写成的?是灵光闪现一蹴而就,还是经历了无数心身折磨、几经坎坷才得以完成?本书的诸位作者,将为你讲述写书背后的故事…… 在低俗文化泛滥、图书市场混乱的今天,写书、出书已非难事,而真正能使读者获得知识补给、满足精神愉悦的好书少之又少。真正的写书之人应有的文化担当,是他们写作前后对自我存在的一种确认,在这种确认的同时,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承担了精神救赎的责任……他们称得上是真正的写作者。这本书不为名家所辑,只为真正的写作者而编;有关书写,本书作者所记皆为肺腑之言,文化留存价值不在话下。 谈论一本书是怎样写成的,是灵光闪现一蹴而就,还是经历了无数心身折磨、几经坎坷才得以完成?此书对读者具有“挖掘一本书背后的故事”的吸引力,爱书之人必爱此书。 【精彩书摘】 “为什么写作?一是为了不要僵死在现实里,二是要维护和壮大人的梦想,尤其是梦想的能力。”(史铁生) “二十年来我一直生活在文学里,生活在那些转瞬即逝的意象和活生生的对白里,生活在那些妙不可言同时又真实可信的描写里……生活在自己的叙述里。”(余华) -
怒河春醒
心之形 《怒河春醒》序 韩松落 从新疆回到内地两年后,陆天明的小说《桑拿高地的太阳》刊登在了一本文学杂志上,母亲读过这部小说后,向许多人推荐,从新疆回来的,没去过新疆的,喜欢读小说的,不喜欢读的。或许,她是急切地想让周围人知道她的感受,从新疆那座有白杨树和花园的小院,落到这个荒山下的小镇后的感受。 在许多人手里传阅过后,那本杂志到了我手里。我十二岁,但我怀疑我读懂了。前半段,知青在新疆的生活,后半段,他们回到上海后,油然而生的失落。更磨人的,是经历过那种天高地阔、折根柴棍当筷子的生活后,重新回到人际半径很小的上海,在种种琐碎计较中陡生的怅然,那是一种被逐出乐园的怅然。 二十四年之后,把1995年到2009年写作的散文放在一起的时候,我发现,这些本来像碎片一样的文章,一旦放在一起,也显出这么一种怅然,从丰盈走向溃败后的怅然。这些碎片,分散的时候,像不那么明显的病症,拼接在一起,却隐隐呈现出一个始终如一的精神形象,甚至可以提供给精神科医生,作为家庭创伤、童年阴影的案例进行分析。 但是……“但这都不是我的心的形状……”斯汀在《心之形》里唱。 二十四年里,我常常会想起农场的春天。石蒜兰、蒲公英、火绒草一起开花,云低低地垂在空中,像是银子的制品,走在旷野里,隐隐听见什么地方有轰轰的声音,水声,或者雷声。还有秋天,一种红紫的矮草覆盖满山坡,根须苍劲结实,叶子蜷曲着,开着小花,或者小小的穗子。许多许多,几千几万几亿棵,充满柔情地覆盖在柔缓的山坡上。直到现在,我还能清晰地想起它们的形状,从叶脊到叶子边缘的颜色变化,叶子的纹路在手里的感觉,还有那种被红紫的细草覆盖的山峦在落日里的那种苍茫和神秘。但一种“我怎么可能经历过这一切”的怀疑瞬间到来。这些景象,或许经过了我的篡改、修饰,或许从来就不曾存在过。 时间,让过去成为异域。一个没有可能经历过的异域。 所以我一直用小说化的方式来写散文,固然是我的小说力比多没个地方发散,也是因为这种隔膜,这种对异域的隔膜。我不确定它是不是存在过,就只有把它变得陌生,把自己变成被叙述的人,以说明我的不确定,以确保我的诚实。 但这还不是我的心的形状。 甚至后来的经历也不是。 2005年、2006年(后来是2007年、2008年),我彻夜没睡,但早上还是醒来了,凌晨六点,天有种昨夜暗暗修补过的、稚嫩的、多汁的蓝,附近的KTV,唱了一夜的人们还在唱,带着包厢里的那种混响。心脏紧扭着,像是一股橡皮筋搅在一起。 但这还不是我的心的形状。 甚至这些文字也不是。2000年开始,它们陆续发表在《散文》、《人民文学》、《天涯》、《大家》、《母语》以及《文学界》、《江南》,还有颜峻主编的《书》上。它们有别于我写的那些娱乐、电影、音乐类的文章,它们是我的黑桃,我的红心,我的方块,我的梅花,但还不是我的心的形状。 有的时候,写得越多,隐藏得也越多。即便是自以为最诚实或者最无耻的袒露,也还是一种隐藏。袒露是最大的隐藏。 “这只是几个音符,几笔颜色。一个#F,bB,一道稍纵即逝的金黄色。或者,是那已经脱离了地球,向着黑暗的宇宙折射而去的光柱里,翻滚的形象中,扑朔迷离的一个。” 但还不是我的心的形状。 要特别感谢与这本书有关的朋友和老师们,颜峻和乔颖,《散文》杂志的刘雁老师,李敬泽老师,还有老友张海龙,这本书中的大部分文章能够落实到纸上,是因为他们。而它最终能成为一本书,要特别感谢三联的黄韬先生和彭毅文,他们接受了这部在写作取向上多少有点古怪的稿子,毅文无数个短信和电话的催促和讨论,则让它渐渐面目清晰起来。最后要感谢的,是阿涩(多西)——他用一周时间,专门为这本书画了一幅画作为封面,还有沈遇(江湖),他先后设计了二十个封面供我们选择,那棵泡桐树、白色的花串、树下的少年,玫红色的书名,非常妖娆阴郁,显然,他们比我更懂得属于我的颜色和形状是什么。 2011 年4月11日 -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是村上春树所推崇的日本国民诗人谷川俊太郎的诗歌精选集,囊括了谷川俊太郎各个时期的优秀作品90余首,既有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如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哈尔移动城堡》的主题歌《世界的约定》,以及早期广受欢迎的《二十亿光年的孤独》等。也收录了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诗作《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活着》、《春的临终》等。 谷川俊太郎的诗歌是关于人生的。他的诗是为家族、母亲、孩子、情人、朋友和一朵六月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写下的。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