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西蒙波娃

  • 西蒙波娃回忆录

    作者:

    第一卷 闺中淑女 1 第二卷·上·下 盛年 第三卷·上·下 时势的力量 第四卷 清算已毕 本书共四卷。作者回忆了自己一生的全部生活,展示了传主作为法国女权主义理论的先驱、存在主义学者、杰出文学家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思想、学说、贡献及复杂的经历、心态,卷后附作者生平年表及主要译名对照表。
  • 模糊性的道德

    作者:[法] 西蒙娜·德·波伏瓦

    本书收录两篇随笔,是波伏瓦存在主义理论入门之作。《模糊性的道德》阐述了存在的双重性,并对人类的生存状况作了深刻的思考。在萨特的存在主义影响下,波伏瓦开始研读黑格尔、克尔恺郭尔、康德等哲学先驱的著作,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存在主义哲学观,提出了“存在的模糊性”的观念。她主张承担自身的存在,争取自由,让我们的存在处于向无限性开放的有限性中。正像那个古老的谚语所说的那样:“不管结果怎样,做你该做的事。”《皮洛士和齐纳斯》一文讨论人类行动的尺度、行动的目的和价值。
  • 第二性

    作者:西蒙波娃(SIMONEDEBEAUVOI

    本書主要分為二卷,在第一卷,主要是從宏觀面來討論婦女的處境、權力及地位的變化,以女性群體的角度去討論婦女問題。作者先討論生物學、精神分析學、以及歷史唯物主義對女人的看法,從而解釋所謂「真正的女性」這個概念如何形成。文中揭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事實;還以斯湯達和D.H勞倫斯等五位作家為例,說明西方文學對婦女的態度。 在第二卷中,主要從微觀面的研究描述了各個年齡階段、各種類型女性的生理、心理以及處境的變化。 作者沿著從童年到老年這條生命的發展軌跡,以各類婦女(女性同性戀者、妓女、戀愛中的女人或情婦、修女、獨立的女人或職業婦女)為對象,大膽的探討了女性的個體發展史。 「女人是形成的,不是生成的。」這是波娃在這本書中的一句名言;他告訴女人:原來女人是可以有選擇的;而選擇必須建立在深刻的自覺、足夠的勇氣、以及自信與努力之上。
  • 波娃的告別--再見,沙特!

    作者:西蒙.德.波娃

    本書為西蒙.德.波娃對與沙特兩人晚年生活的真實回顧,波娃從一九七○至八○年間的日記中抽出與沙特有關的部分,改寫成書。 全書透露出沙特晚年的健康及交遊狀況,包括他失去視力以致於無法寫作、參與各項運動、定期出國度假等,及最後因肺水腫去世、萬人送葬之經過,而這整個晚年的人生旅程中,都可見沙特與波娃兩人形影相隨的情懷。波娃以平淡寫實的筆調記錄,毫不隱晦,使得讀者們皆可透過此書了解兩位二十世紀思想先驅的晚境世界。 本書內文後有附錄兩篇:一為沙特〈七十自述〉一文,是沙特接受年輕友人龔塔訪問的紀錄;另一篇則為譯者賴建誠老師著之〈新沙特風潮〉。 本書特色 一般人對於沙特的認識,大多是在於一九五○至六○年時的存在主義運動,或是從沙特的《噁心》、《存在與虛無》、《詞語》等作品中得來;至於沙特的晚年生活是如何?內心狀態又有什麼改變?仍然令人好奇的。但藉著沙特的伴侶西蒙波娃忠實紀錄而成的《波娃的告別》系列書,將能為所有的讀者們解開這層神秘面紗,同時也能從書中窺見沙特與波娃相知相惜的感情世界。 作者簡介 西蒙.波娃(1908-1986),法國知名傑出女作家,被譽為二十世紀女權運動的先驅,她拒絕婚姻,選擇不生育,且一生與沙特(Jean-Paul Sertre)維持伴侶關係。其重要作品為《第二性》(Le deuxi鋩ochme sexs)、《越洋情書》、《西蒙波娃的美國紀行》。
  • 西蒙波娃的越洋情書Letters a Nelson Algren

    作者:西蒙.波娃,譯/樓小燕,高凌瀚

    在沒有手機、也沒有網路的年代,十七年、三百多封的情書,維繫了一位女性主義者與男作家的祕密戀情!被譽為二十世紀女權運動先驅的西蒙.波娃,拒絕傳統妻子與母親的角色,不結婚、不生育,終生與沙特維持伴侶的關係,但她在美國,卻有位「親愛的丈夫」? 1947年的美國之旅,已有沙特在身邊的波娃,結識了青年作家艾格林,兩人一見傾心,一場橫跨大西洋的戀愛從此展開。波娃當時早已建立「女權代言人」的國際聲譽,戀愛卻讓她極端屈抑自己:艾格林不懂法文,波娃就貼心地用英文寫信給他,費盡心思一如平凡女人。 波娃渴望異國戀人能更了解她,在一封封甜蜜書信裡,與艾格林分享對社會、戰後情勢、文學、藝術等多方面的觀點。沙特、卡繆、惹內這些巴黎知識份子,自然也成為波娃筆下捕捉的鮮活影像。
  • 我与沙特的爱情故事

    作者:西蒙.波娃

    书名标题党,内容基本没有他与莎特的炮友关系,基本上是波娃的成长史。是不是波娃原著值得怀疑,应该为国内某编辑编著。
  • 回忆少女时代

    作者:(法)西蒙·波娃

  • 少女的心

    作者:[法] 波伏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