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摄影

  • 摄影的力量

    作者:江融

    本书走访了20多位活跃于当今国际摄影界的重要摄影师、图片编辑、策展人及批评家。以摄影人的经历为依托,借助个人化的视角回顾了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摄影”在技艺和观念层面发生的巨大变迁,折射出当代摄影人对诸种社会现象的考量、反省以及内心深处对人性的悲悯。通过当代历史“在场者”对摄影的理解及其对摄影抱有的信念,彰显出“摄影”本身的独特魅力和存在价值。本书立场严谨而不失风格的活泼,语言明净而不掩思想的深邃,视野开阔、富于历史的纵深感和深切的责任意识。
  • 王者歸來

    作者:劉剛,趙劍川

    本書全面、系統、由淺入深地介紹了Linux系統移植的各方面知識。每個章節都有相應的實例編譯或移植過程,每個移植實例都具有代表性,在實際應用和開發中有很高的價值。從基礎的系統組成到裝置驅動,再到高級應用,希望能給目前從事嵌入式研發和學習的讀者們提供最有效的幫助,並使讀者們的嵌入式系統最快地執行起來,且在最短的時間內成功移植開放原始碼軟體。這是你不可錯過的一本好書。
  • 月刊NEO 神楽坂恵

    作者:荒木経惟

    [特典]豪華ハードカバーケース収納ポストカード10枚セット付き特装版 ついに最後の写真集を迎えてしまった神楽坂恵。 多くのファンが彼女のセクシーな肉体の虜になった。とりわけ、その美しい巨乳! アラーキーの縄はその大きな形の良い乳に容赦なくくいこみ、肉体は吊るされ、両足は大きく開かされた。 すべてを晒す、これ以上ない過激な撮影! そうして最後の写真集は、彼女曰く、「最大にして、最強!」のものになった。 なぜなら、神楽坂恵は「荒木さんに撮ってもらいたかった、ずっと」という思いを高校生の頃から抱き続けてきたから。 荒木さんに撮ってもらえるのなら何でもする、と決意していたから。 だから最後の写真集は、神楽坂恵のアラーキーへの“求愛”であり、アラーキーからの“愛の仕打ち”になった。 神楽坂恵と荒木経惟の“恋愛”は、月刊NEOシリーズが贈る最強の作品です!
  • 数码单反摄影完全宝典

    作者:龙文摄影

    《数码单反摄影完全宝典》是畅销摄影书《数码摄影实拍技法宝典》的姊妹篇,由具有多年拍摄经验的摄影师精心创作。每一位摄影师都在拍摄中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独到的见解,通过本书引导读者打下坚实的摄影基础,掌握正确的方法和途径,更加轻松完成从入门到精通的学习历程,真正体验从新手到高手的顺利晋级! 全书共分为5个部分,21章。内容涵盖了最新的摄影器材的选购与解析、深入细致的相机设置与初学摄影的必备知识;对焦、测光与曝光控制、快门选择与应用、光圈选择与景深控制、白平衡调整、设置ISO感光度等数码摄影必须掌握的7大要领;以及各种摄影主题的实拍技法解析,帮助影友突破每一个摄影瓶颈,拍摄出更高品质作品。 《数码单反摄影完全宝典》还附赠大容量DVD光盘。内容包括“Photoshop中国第一人”,李涛主讲的CS5在相片处理中的运用视频教学;资深摄影器材玩家,腾飞主讲的相机基本设置与使用视频教学;影像器材养护专家,日本爱尔玛提供的器材保养与维护视频教学,以及ACDSee Pro4、光影魔术手、PhotoshopCS5、佳能Digital Photo Professional等照片处理常用后期软件的运用。 名家推荐 “这本书抓住了摄影爱好者提高水平需要学习的关键内容,引导读者在实践中学习掌握各种拍摄技巧。书中的内容化繁为简,却又精雕细琢,实在难能可贵,能让你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体验到摄影的乐趣”。 ——北京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李英杰 “这是一本不拘泥于传统教学风格的好书,细致的解析能够帮助摄影爱好者系统地建立摄影知识体系,领悟实拍中各项参数调整背后的深层道理,是引导摄影爱好者迅速提升摄影水平的有效途径”。 ——著名风光摄影家 李少白 “上学是学习,读书也是学习,读一本好书,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数码单反摄影完全宝典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作品缺少一些“专业”的味道,那么这本书是你的良师益友。认真阅读,细心体会,一定会让你的照片拍得更票亮!”   ——著名摄影家 黄其昆 “作为媒体人,我曾经看过太多数码摄影类书籍,而能将摄影必备基础知识通俗易懂地剖析与大量实拍技巧恰如其分地融合的摄影书并不多见。我欣喜地看到,在《数码摄影》月赛中屡次获奖的微距摄影师XSY也参与了本书编写,毫无保留地传授多年摸索积累的拍摄经验。这是一本以精美的图片打动人,以亲民的语言吸引人,以丰富的内容滋养人的好书,堪称是摄影爱好者必备的学习指南”。 ——《数码摄影》杂志执行主编 邓登登 “摄影的对象纵使千变万化,纷繁之下也存在着一般规律。掌握其中的规律才能够在按下快门的瞬间,把自己的情感、要展现的主题更好地表现出来。这本书细致讲述了摄影创作中的规律性法则,为摄影爱好者打开了通往艺术之路的大门。领会这些规律的内涵之后,不断冲破它,才能创出新意,拍摄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佳作。 ——《中国摄影家》杂志资深编辑 杨小军 “了解自己的相机、镜头,针对不同的拍摄对象使用不同的技术、技巧是摄影入门的根本。这本书从基础讲起,让初学者从一开始就养成一个正确的拍摄习惯。书中介绍的各种递进式的入门办法,从简到繁,一步步深入,实用性非常强,真正使读者可以放下此书就开始摄影创作”。 ——蜂鸟网资深版主 不给寂寞 “这本书紧紧扣住了决定照片质量的关键要素,诸多题材的深入讲解,倾情无私的详尽传授,实为快速提升摄影水平不可多得的好书,具有较高的学习和鉴赏价值”。 ——蜂鸟网资深版主 Power88
  • 摄影的智慧

    作者:刘易斯·布莱克威尔

    《摄影的智慧:当代摄影大师眼中的摄影艺术》一书,是对当代摄影创作实践及其丰富内涵的一次无可比拟的探索。当今世界最为杰出的摄影家刘易斯·布莱克威尔在书中向我们阐述并探讨摄影的目的及技术。透过那些独具见识、通俗易懂且“原汁原味”的评点解说,读者的视线被自然地带到镜头之后,进入作品之中,得以分享摄影大师的视觉,他们的种种职业挑战、创作动力以及创作方法等。书中所采访的摄影家非常广泛:有屡次获奖的新闻摄影师,也有职业的名流摄影师;有涉及政事的环保主义者,也有难以捉摸的艺术家:有彪炳史册的老摄影家,也有充满幻想的新新摄影人;有讲故事的高手,也有流传久远的图标的创作者。 这些不平凡的艺术家在本书中相聚,同时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让本书与极富创新进取精神的慈善组织“照片之声”(PhotoVoice)一起,共同支持一项摄影计划。“照片之声”这个获奖组织的目标,是通过摄影去帮助全世界的弱势群体,让他们有能力讲述自己的故事。本书每销售一本,都将有一部分资金用于资助这项计划。 视觉语言的创作在历史上还从未到达过现在这样充满活力,又如此富有挑战性的高度,同时也从未像现在这样成为全球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摄影的智慧:当代摄影大师眼中的摄影艺术》一书的出版,正是将当今世界众多杰出的摄影家聚拢在一起,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感悟摄影的力量,见证它能为我们开拓出一番怎样的视野。
  • 觀看的實踐

    作者:瑪莉塔·史特肯,莉莎·卡萊特

    每一天,我們都在「觀看」的實踐中解讀這個世界。 「看」(to see)是觀察和認識周遭世 界的一個過程。 「觀看」(to look)則是主動去為這個世界製造意義。 「看」(seeing)是我們每日生活中的某種隨性作為。 「觀看」(looking)則是一種更有目的性與方向性的活動。 「觀看」可以是容易或困難的,有趣或不悅的,無害或危險的。 「觀看」同時存在著潛意識和意識這兩個層次。 我們參與「觀看」的實踐是為了溝通、影響或被影響。 這本無所不包又緊密貼合的視覺文化導論,探討了我們使用影像和理解影像的所有方法。本書檢視繪畫、照片、電影、電視和各種新媒體,涵蓋的領域包括藝術、廣告、新聞、科學及法律。作者介紹了近幾十年來與視覺分析有關的各種研究取向,以清晰易懂、高度可讀的文字,帶領讀者一一破解視覺文化的重要理論。 設計IBM logo的設計大師保羅.蘭德(Paul Rand)曾說道:教學生設計的最大原則就是,解釋每一個名詞,老師都習慣假設學生知道,但其實學生都不知道。本書難得的一大特色便是,以平易的方式,在內文中從頭說明每一個看來難解的名詞和哲學概念。 這是一本貨真價實的跨領域書籍,收錄了一百多張圖片,希望成為所有對影像有興趣者的綜合導論,以及媒體暨電影研究、藝術史、攝影和傳播等學科的最佳參考書籍。 意義並不存在於影像內部,意義是在觀看者消費影像、流通影像的那一刻生產出來的。
  • 我住在这里

    作者:白小刺

    《我住在这里》将镜头对准白小刺所生活的深圳的居住现实:这是一个千万级人口的移民城市,全国乃至境外的人士随着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大风像蒲公英一样飞坠来此,他们是住在高尚小区的中产,是住林泉掩映别墅中的富人,他们是住在城中村楼里的城市新丁,他们是住在工棚里的民工家庭……白小刺所拍摄的海量图片纪录了我们这个时代千差万别的人居环境 。
  • 超越影像的价值

    作者:王传东

    《超越影像的价值》选用了百余幅世界摄影名家的作品,并加以文字注解,以介绍摄影家的艺术创作特点,照片所产生的时代文化背景,以及这些影像对当时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为方便读者阅读,《超越影像的价值》尽量多以时间的推移为主线,以摄影家的创作为辅线进行编写。这些影像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摄影艺术的发展历程,它们也是摄影术发明以来世界发展变革的明证。
  •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作者:[德]W.本雅明

    本书是德国法兰福克学派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W. 本雅明(1892-1940)的美学名篇与代表作,也是迄今国内第一个译自德文原著最新版本的完整译本(含其第一稿、第二稿两个稿本)。作者从考察古希腊用以复制艺术品的铸造与制模手艺为起点,经过文字复制的印刷术与图画复制的版画刻印术,直到19世纪中叶、末叶的照相术、留声术的发明,最终认定,艺术复制技术从手工到机械的发展,是“量遽变到质”的一个飞跃,它引起人类对于审美创造、制作、鉴赏、接受诸等方式与态度的根本转变,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艺术的基本观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书中还特别就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典范——(有声)电影艺术作了同传统戏剧、绘画、建筑等艺术以及现代达达艺术的比较研究,同精神分析揭示本能无意识相对应的揭示视觉无意识可能性的分析,肯定了电影这一用现代机械手段摄制、可大量复制发行,并以群体方式接受的现代艺术媒介与社会大众的直接贴近性,从而揭示了其艺术功能中具有宣泄社会心理情绪、激发政治与社会革命精神的价值内涵。作者的研究体现了法兰福克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唯物主义立场与激进态度。 本书写于1936年,作者生前未及付梓,直到1963年才首次出版。1992年7月15日是作者百岁诞辰,此际中文版的问世,正是对作者的最好纪念。 2007年9月13日录入电脑于杭州梅苑阁
  • 绝版古城记忆

    作者:邱阳

    《流年》和《流年影像》是陆续出版的人文、历史、地理读物。以当今的视角去回顾历史,以纪录的文字去记录时代的进程,以极具震撼力的图片去见证往日的发生。流年的风景昨天,也是今天,更是未来。《流年》主要包括史料和遗迹的整理发掘、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自然风物的追怀等等。《流年影像》则为《流年》的姊妹刊,意在以影像的形式配合“流年”主题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镜头记录的力量永远是无比强大的,不必要太多的文字,只需对实在场景的真实回眸,便可承载住历史的本来。   流年书坊以话题的形式来呼唤人文精神之于文与图的回归,无论是满载了厚重历史的文本,还是亲历者朴实无华的述说,都是记录光阴似水的真实格调。
  • 心的視界

    作者:柯錫杰

    有一位攝影家,高行健讚喻他「用照相機取代畫筆,又超越了相機的機械性能和照片的物質性,賦予影像以某種繪畫的可能。」他是第一個在紐約開設個人工作室的華人攝影師、第一個深入撒哈拉沙漠拍照的台灣攝影師,也是第一個把攝影作品推向藝術、得以在Hammer Gallery等重量級藝廊展出的攝影師。他開創了新的攝影風格和構圖視野,在七○年代,他的大名已享譽國際。他是台灣現代攝影第一人──柯錫杰。 本書是柯錫杰執相機五十年首度公開他的攝影美學之精華集結。在他眼中,什麼是美?什麼是藝術?如何拍出好照片?為何《Play Boy》和《國家地理雜誌》找他他都不拍?書中都有精彩論述。 他是一個極其純真浪漫的人,面對美景時,他經常感動落淚,高興時又不顧周遭眼光,脫了衣服便手舞足蹈。在向舞蹈家妻子求婚時,他在紐約清冷的黃昏中拍了一張照片寄給當時還在台灣的她,他說,「舞台有了,燈光有了,就是缺少一個舞者。」一頭白髮,一顆少年的心,帶著一身憨膽,柯錫杰走遍世界,擁有與眾不同的精彩人生,也透過他的心和眼,給我們一張又一張動人的精彩照片。 攝影家說,「現在,只要拿起相機,開始走路,他什麼都能拍。」這當中必定有著超越技巧的深刻內涵。也許正如評論所說:「那不是技巧,是靈魂。」
  • 中国表情

    作者:白芨 午马

    收集中国人脸孔的照片,讲述由人的表情构成的历史,是一项诱人的工作,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本书就是将这些面孔和表情从淹没它们的文献资料堆里单独提到读者的视线中,对所有收入本书的照片,无论是专业摄影者的作品,还是私人保存的照相馆肖像或留念册,本书都给予了同样的尊重。目的是希望能超越通常的摄影法则以及审美习惯去接近这些原来带有鼻息和眼神的表情。相信这样的阅读有助于我们发现历史诗意的一面。
  • 摄影向导

    作者:迈克尔·兰福特

    本书中有大量刻划入微的示意图和照片使主要内容一目了解,便于理解。它与一些主要通过文字叙述的摄影读物相比,更能缩短初学者,特别是边远地区的摄影爱好者与摄影之间的距离。同时,该书每个章节之后还附有要点提示的作业,使它更具有教材的特色。此外,在系列介绍摄影的基本技法之后,还介绍了十四位有代表性的现代摄影家及其作品。这些作品题材不同、风格迥异,使读者对摄影的流派,摄影的造型能力和生命力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在学习该书之后增强在摄影上的进取心和开拓精神。这种写法在其它摄影读物中并不多见。
  • Kinfolk Volume 12

    作者:Various

  • 摄影眼的培养

    作者:《DIGIPHOTO》编辑部

    《摄影眼的培养》内容简介:“摄影眼”其实就是拥有“看见他人所不能见”的观察能力。摄影爱好者在面对相同的场景时,总希望拍出来的作品能与众不同,这也是它受到摄影爱好者追求的最大原因,然而“摄影眼”应该如何养成?《摄影眼的培养》会由浅入深地帮助你找到答案——《摄影眼的培养》没有那些艰深难懂的摄影理论,也没有枯燥乏味的器材评比,而是设定许多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主题,20位摄影师遵循着条件设定去拍摄相关作品,与你分享不同主题拍摄时的构思与想法,给你展示从平凡中寻找惊喜的惊人能力,帮助你循序渐进地培养卓越的观察力,让你重新找回刚接触摄影时的那份纯真与感动。 视角篇:摄影时的观察角度决定一张照片的主观基调; 色彩篇:每个颜色在不同的呈现方式下都有不同含义; 构图篇:构图不是对图像的限定而是重新搭建创作思路; 情绪篇:在内心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搭建一座摄影桥梁; 后期篇:利用软件让自己预想的效果更加完美地呈现。
  • 100个改变艺术的伟大观念

    作者:[英] 迈克尔·伯德

    《100个改变艺术的伟大观念》打破了传统学术观念中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将实践放置于理论之前进行编排。书中记述了100个在艺术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观念,从上万年前的岩洞壁画、粘土锻炼,到近日的活动影像和数字技术,还包括油画、版画、水彩、拼贴、焊接等。这100个观念都各自有其独立而清晰的艺术史线索,很多都可以单独写成一本书,但本书仅用不足千字的篇幅简明扼要地将其描述出来。本书大致依循了这样一个历史线索:从旧石器时代艺术到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直至近日。在此大框架中,每个板块又有着它内在的时间线索。当代艺术对艺术家的作品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以往的艺术更是通过重新阐释而持续地对艺术家创作观念产生影响。虽然有些观念,例如手绘圣经、图画寓言等,已明显走向了尽头,但大部分的观念至今在某些领域的实践中仍有保存。
  • 目击者

    作者:(美) 戈尔登

    《目击者:这个世界上最杰出的新闻摄影师》内容简介:1855年,罗杰? 芬顿用一台笨重的大型相机拍摄克里米亚战争,“新闻摄影”由此诞生。自那时起,新闻摄影师一直是世界性事件最为关键、最有说服力的见证人。时至今日,尽管电视和互联网24小时毫无间歇地报道新闻,静态图像的强大表现力却一如既往。无论是人类的丰富情感、戏剧性的画面,还是悲剧故事,都能被相机镜头捕捉到。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伊拉克战争,尽管照片的文化和背景各不相同,人们却都能够读懂摄影的语言。《目击者:这个世界上最杰出的新闻摄影师》向读者展示了无数个激动人心的画面,都出自近150年内世界最伟大的新闻摄影师之手;同时,它还提供了大量富有洞察力的说明文字,以及摄影这一媒体本身的发展历史。《目击者:这个世界上最杰出的新闻摄影师》收录的每一位新闻摄影师都具有个人简介,其中对他们的作品做了批判性评价。从拍摄1857年印度土兵的费利斯? 比托,到因911恐怖袭击的杰出照片而闻名于世的詹姆斯? 纳赫特韦,他们的代表作均被《目击者:这个世界上最杰出的新闻摄影师》收录,画面本身向读者说明了一切。
  • 荒木经惟写真的话

    作者:荒木经惟

    ◎联合推荐 何颖怡/文字工作者 吴子婴/节点文化负责人 林盟山/自由摄影 纪大伟/美国康州大学外文系驻校助理教授 张世伦/文字工作者 蔡康永/作家、主持人 天才荒木的真心话:「我的人生就是摄影!」 超A级教科书!四十年来的摄影秘技一举公开! 私写真、中年女性、少女、人妻、EROS、日记、日本人的脸、纪实摄影…… 从早晨到夜晚,他以自己的语言,轻松洒脱地谈论各种环绕于荒木经惟四周的关键词, 确实地传授具体的技巧,诸如将女性拍摄成美人的方法、拍摄角度与构图的学习方法等等。 这是让你成为摄影家的教科书! 无论广告或任何事物,所谓的创造,都必须以纪实摄影为起点;而所谓的纪实摄影,就是捕捉人类的本质。纪实摄影是持续地凝视,然后发现、感动。我有严重散光,所以透过相机的镜头凝视这个世界。我有一个很老式的信念,认为只有真实之物才能够创造同样的真实之物。所以首要之务,就是抚臀、吶喊,以剥除虚假的外壳。──荒木经惟 所谓的摄影,就是人生。 《写真的话》分成三个章节,以「早晨」到「夜晚」比喻荒木经惟的摄影生涯。他精心挑选各个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从「摄影的修业时代」开始,风趣幽默地向读者叙述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并且穿插许多对于「摄影是什么」的精采见解,最后则以「摄影的绝顶时代」作结。他说:「摄影集依照年代顺序,列出我从二十三岁开始所拍的照片,这种做法实在很有趣,因为这样一来,我的整个人生看起来就像是不断地拍照。而且,这种编排方式印证了我长久以来的想法:所谓的摄影,就是人生。」 在《写真的话》里,可以清楚看见荒木经惟对于摄影的态度与坚持──「活着就是要保持进行的状态,并且对于各种事物怀抱好奇心。例如我的童年时期;对于街上偶遇的中年女性的面孔一见钟情、拚命拍摄的时期;接着则是与老婆阳子相遇、蜜月旅行、初夜、做爱,甚至连她去世时我也拍了照片。此外我也拍天空、拍云、拍花……什么都拍,也拍了我的猫奇洛。」不断地按下快门,藉此将身边所有事物联系起来,这份联系正是荒木经惟活着的象征! 荒木经惟语录‧关于摄影 写真,不是拍摄物体,而是捕捉情感。 「生」即是「动」,这是我创作的原点。 拍摄脸孔就代表与人相遇……这种彼此之间的关联性不就是摄影吗? 所谓的「摄影」,就是不拍以后不想再看见的东西,以及自己讨厌的或是对方不喜欢的东西。这就是构图。 老妈的死,让我了解了摄影的角度就是「爱的角度」。 摄影技巧是在不断拍摄之中学习、进步的。 所谓记实,是透过不断地凝视人类,进而发现其本质。 我觉得每当摄影时,被拍摄的对象也在注视着我,至今依然如此。 活生生的女性,创造我的人生……我跟随她们,同时也拍摄她们。 如果去上「○○摄影学校」,绝对是行不通的喔,毕竟日常生活中的「爱」不在那里,而是在我们身边。 我认为摄影就是人生,「拍照」和「活着」是一样的。 所谓的摄影,就是拍摄你最喜爱、最亲密的东西,拍摄近在眼前、就在身边的东,就是拍人。 媒体推荐 【专业编辑推荐】 邱元鸿 (尖端出版 第一事业部 总编辑) 代表作《数字单眼相机讲座--30天精通摄影技巧》、《构图决定一切II:完美的构图技巧讲座》 「离经叛道」是我的第一印象,但其独特风格,引起我的兴趣。读完之后,却有了更深沈的启发。作者透过述说着每张相片的背后故事,以其摄影角度来表达人生的生死,并以诙谐语调诉说着备受争议的摄影观,见解相当精采,值得推荐。
  • 最后的胡同

    作者:冯建国

    北京的胡同到底有多少呢?据文献记载,在元末熊梦祥撰写的《析津志辑佚》中,北京当时共有街巷胡同413条,其中29条直接称为胡同。明代张爵的《京师五城坊巷摘打衙集》记载了1170条街巷,其中有459条胡同。清末朱一新的((京师坊巷志稿》中,共有2077条衡巷,其中有978条胡同。1949年前后,北京街巷数量达到高峰,其时共有3216条衡巷,其中有1039条胡同。1980年以后,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北京的城区有了很大的扩张,据1982年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古今北京》一书说:“至今,北京城区的胡同约有4550多条。”但在改造建设城区之中又拆迁了一些老的街巷,昔日的许多街巷胡同变成了高楼林立的社区,一些老胡同也随之而消失了。伴随人口的增长,城区的扩大,截止到2003年的统计,北京的老城区尚存有1000多条胡同。 北京胡同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苍桑,它既是老北京生活的象征,又是北京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岁月如歌,古老的胡同虽然大都改变了模样。但还在生生不息,还在向人们讲述着一个老北京的故事。 “北京古城是世界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杰作,是中国历代都城建设的结晶。目前,古城虽已遭到一些破坏,但仍基本保持着原来的空间格局,并且还保留有大片的胡同和四合院映衬着宫殿庙宇”。 建筑家:贝聿铭 “文物与文化是两个概念。文物是指历史建筑的精华,如皇家建筑、宗教建筑;文化是指历史街区,如北京四合院、胡同等。…文化是人立足之根。一个失去了文化的城市,人将无根。” 作家:冯骥才 “感谢《最后的胡同》,钩沉了几百年的春秋往事,完成了对胡同文化记忆的整理和存留,定格了古都最后的有点苍凉的背影。” 文学评论家:汪兆骞
  • 觀察者的技術

    作者:強納森 . 柯拉瑞,Jonathan C

    〔眼球考古學〕 我們置身數位的時代,視覺經驗也在這個數位化的行列中,脫離了類比的掌控、進行徹底重組。於是,舊的眼球如同痂一般自然脫落,新的眼球由電腦、電視、監視器等數位影像共同催生茁壯。解析度、像素、虛擬實境、photoshop,我們今天擁有的不只是各種全新的詞彙,更有一雙新的眼睛,一種與過去截然不同的觀看與聚焦方式。 面對新的視覺,我們如何知道自己的觀看方式有何「新穎」之處? 本書作者強納森.柯拉瑞(Johnathan Crary)試圖回答這個問題,但他不是去動手撬開液晶螢幕,或者分析街頭監視器如何密不透風;也不是如布紐爾(Bunuel)直接切開人們的眼球,血淋淋地給觀眾震撼教育。他選擇了逆向操作,從地下拾起被人們拋棄、遺忘的眼球,開始進行視覺的考古學。他認為,只有弄清楚我們「過去」如何觀看,才能知道新的視覺經驗有哪些只是承接前者,哪些是這個時代的真正特徵。 因此,作者開著推土機,撥開人類眼球千年史的地層遺跡、向我們展示了「暗室」與「立體視鏡」這兩層對當代最有影響的視覺典範。前者統治了十七十八世紀人類眼球運作方式,後者則形塑了作者所謂的「十九世紀觀察者」。 乍看之下,「暗室」只不過是光線從小洞進入黑箱時,會在內部出現顛倒室外影像的光學現象,而所謂「立體視鏡」,則是僅僅在某種條件下才會產生「立體」效果。但在作者極有說服力的挖掘與陳述當中,這兩個如同玩具般的儀器,成為當代視覺研究的基礎,也成為所有眼球養分的來源。柯拉瑞的眼球考古學,讓我們弄清楚,在液晶螢幕華麗色彩的背面,隱藏了什麼秘密。 本書內容橫跨視覺研究、藝術理論與科學史等領域,引發了視覺再現理論的典範轉移,被譽為「具有毋庸置疑的原創性與重要性」,無論身處藝術理論、科學史或是視覺研究領域的專業研究者,或是對視覺觀看與應用有興趣的一般讀者,都可在本書中享受到閱讀的樂趣。 本書特色 本書討論的問題並不限於學院題材,是一部打破類型、融合多項主題領域的作品,將畫家與哲學家彼此連結,又將這兩者與新興的視覺技術聯繫,並且展現了原創散文所具備的那種開拓性洞見,從中更可見到作者的淵博學識,少有著作能夠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