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摄影
-
中国颜色
《中国颜色》内容简介:中国传统颜色缤纷七彩,色泽涵盖领域宽广细腻,且各色又分别传递不同的思想和意义。《中国颜色》在烂漫迷人的色彩世界中,挑选出一百种自古流行至今,依旧发挥极大影响力,以及仍活用于现代华人社会生活的重要颜色;并对每种颜色的源头出处、沿用历史、应用特色,以至在政治、社会、文化上的含义进行系统式解读。 为了介绍及阐述的方便,《中国颜色》引用了现代色彩学理论中的基本专有名词加以辅助说明,并附上每种颜色的彩印色票以供示范参考,标示出各种色彩的四色混合调色比例,以方便读者辨色鉴赏,同时了解中华色彩的知识,感受东方传统色彩之美。 -
变革在中国
本书主要表现的是1976年到1986年这十年间中国社会变革、发展中的一些痕迹,这些图片都是最珍贵、真实的历史镜头。 没有摄影的历史,将是残缺的历史。 -
莫理循眼里的近代中国(全三册)
《莫理循眼里的近代中国(第3版)(套装共3册)》图片是第一手资料,出版者精心排版制作,大幅高清呈现,每一张图都是审美主体。4.图片收藏者身份重要:《莫理循眼里的近代中国(第3版)(套装共3册)》图片的收藏者为《泰晤士报》记者、袁世凯政治顾问、北洋政府顾问,视野广阔。 -
民国南京1927-1949
从少壮军人崛起、国民政府成立到首都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这座城市巨大的创痛――日军入侵,也有胜利还都的热烈场面,有三十年代运动会冠军的英姿,也有四十年代金陵女大学生的留影。夫子庙文人淘宝,秦淮河老少观灯,玄武湖才子欢聚,中山陵冬雪苍茫……蒋家王朝由盛及衰,祭祖之后撤离大陆,留下的最后的身影。作者是专心收集历史照片的优秀文史工作者,以难得的资料和角度多端的照片,倾力再现时代变迁的点点滴滴,可读性极强,更具独特的收藏价值。 近三百幅稀见的历史照片,全面凸现南京作为国民政府时期的首都风貌,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战争、体育以及城市物貌、城市风情,以最直观的影像、最具震撼力的形式,集中奉献给读者。 -
尋找幸運星
全球風行的工作新觀念 只工作,不上班! 工作應該是樂在其中的,能夠樂在其中就是一件很美的事。生活也是一樣。 ──蜷川実花 ◎蜷川小姐的手──松浦彌太郎 有著很美的一雙手的人。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蜷川那日、持有的印象。 我之所以說蜷川的手很美,指的不是那種以指甲油修塗妝飾的很美,或是手保養的很好的那種纖弱之美。也不是指那種很注重擦護手乳的滑嫩肌膚的美。那樣的手或許看起來很漂亮,但絕不是美麗的手。 蜷川的手不是那種會向別人撒嬌的手,也不是想依靠誰的手,而是被一種莫名的光所包圍,沒有受到污染,經歷過成功和失敗,是一雙堂堂正正工作的手。 雖然這麼說,但這畢竟是一雙女性的手。和那種讓人聯想到嚴苛的職人(工藝家)或是勞動者的手又不一樣。不是那種經歷人生苦難,滿是皺紋的手。 那麼蜷川的手到底是一雙什麼樣的手呢?想了想,我的腦海裡突然浮現出一個很適合的形容詞。 蜷川的手,用施魔法的手來形容是最為貼近的吧。雖然我從不曾見過施魔法的手,但我認為施魔法的手一定就像這樣吧。但是有一點要聲明的,不是那種繪本裡會出現,指甲留得長長的,手指關節隆起的老婆婆的那種手,請不要誤解了。 -
Days With My Father
just last week, at my father's 99th birthday, I asked him how old he thought he was. Grinning, he said "22 and a half?" Now, he's gone to Pairs, to meet my mum. -
世界24小时
10万张海量照片里精选出1000张照片,展现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 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宏大的单日摄影纪实项目,可堪传世的珍贵视觉记录。 一本帮助你开拓视野、丰富人生阅历的书,每一页都呈现给你不一样的生活。 -
影子的炼金术
2月8日开幕的第三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将展出20个国家和地区的158位中外摄影师的近2000幅作品,其中国内摄影师115名,国外摄影师43名;其中还细分为“韩国单元”、“日本单元”、“征兆”、“看景”四个群展,以及100多个个人展。该活动将持续到22日。今年第三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主题是“影子的炼金术”。展览将分为主题展、文献展、实验展和开放展。强化摄影年展的文化主体性,在总标题“影子的炼金术”之下,主题展区以“时间剧场”为主题探究当代摄影的时间性、事件性以及叙事容量。 本书为此次展览的作品集。 -
The Sartorialist
After the enormous success of The Sartorialist , Scott Schuman is back with a completely new collection of beautiful images of the men and women who have caught his attention. His much-loved blog, thesartorialist.com, remains one of the most-read in the fashion world and continues to grow in popularity as Scott travels further and more widely. This book emcompasses the diverse style and visual attitude of people as far afield as Japan, Korea, London, Milan, New York, Paris, and beyond. In The Sartorialist: Closer , Scott Schuman looks deeper and with great breadth at human style, and the way it is expressed across the world. Always reacting to an inspirational moment, the images in his new book continue to reflect Scott's unique sensibility and vision. -
我的照相机
《我的照相机(第四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内容为:“我的照相机”的主题也许带着复古的倾向,但艺术史上很多新思潮恰恰是通过对某种古艺术的复兴来实现的,诸如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而"连州国际摄影节"举办地的连州,其人文地理也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参考。“我的照相机”,并不主张单纯回到“我”和“照相机”及其现实的传统关系上,而是主张摄影家回到“我”的独立立场,回到通过“照相机”直面和见证今天的现实和人生境况和感觉中。 -
吕楠经典三部曲(套装共3册)
从1989年开始,吕楠用15年完成了他的三部曲:《被遗忘的人》、《在路上》和《四季》。三部曲作为一件大作品将摄影通过史诗的形式来确立人的观看方式,是吕楠的重要贡献。三部曲中的每张图像都可以是独立的,但又不可被分割。它们以结晶化的方式彼此拓展、相互延伸,其中每一个单独的瞬间,通过时间的“经验”又同时属于所有的瞬间。三部曲在人生的三重层面上聚焦于人的生命状态。光和影纠结缠绕的微粒,暗合着高度的道德情致,将观者的目光最终引向我们自身被遮蔽的心灵世界。 从1989年至1990年,吕楠在中国十个省市的38家医院接触了14000名精神病人,寻访了上百个患者家庭和流浪患者,完成了《被遗忘的人》的拍摄,由此开启了吕楠将三部曲作为一部大作品来拍摄的序幕。吕楠在这部作品中真实有力地呈现了被遗忘的一群人的生存状况,并提示我们对他们的遗忘或许意味着我们所向往的完美也将无法成长。 1992年至1996年,吕楠在中国十个省市拍摄了三部曲的第二部《在路上》。这期间,吕楠接触过的教堂超过百座,但他却把重点放在了日常生活中教友是如何践行爱和信仰的——那才是教友心中的教堂。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人内心的神性与日常生活是融合在一起的。这是一个磨炼的历程,通过现世的福与祸对他们的考验,人在向上确立自身价值的过程中发现并关照自身的光亮。 1996年至2004年,吕楠在西藏的40个村庄拍摄了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四季》。作品以季节为序,从春波到秋收,从等待收获的夏季到漫长的严冬。大自然的意志推动着人在大地上的庄严劳作与平和超然的生活。和前两部作品一样,《四季》避免了生活中的任何事件,而将关注焦点集中于命运的自身。“日常生活”向我们呈现了这种命运的基本尺度。图片中的主人就是用这个尺度在心灵通向至善境地的领悟中去度量他们的前世、今生和来世。 “吕楠经典三部曲”《被遗忘的人》、《在路上》、《四季》 全三册,1280元 -
京剧守望者
《京剧守望者》主要选取近数十年来中国优秀纪实摄影家专题作品,以开放、包容的方式,能为研究和观察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提供真实、完整、直观、系列的视觉文献材料。20世纪,特别是70年代末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纪实摄影以其渗透社会各个阶层的活动和作品,广阔而深入地展示了这种震撼世界的变化,甚至直接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力量。一批摄影家怀着强烈的时代认同感,用自己的作品对行进于巨变历程中的中国人精神和生活状态进行了深度的视觉记录。他们的作品不仅呈示了难以取代的价值,而且始终给我们以超越时空的感动与沉思。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熟悉而陌生的场景,在恍惚的意念中,重涉昨日之河。 -
摄影与社会
《摄影与社会》最早把摄影作为一种社会力量来加以讨论,因而成为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本书详尽而又具体的考察了摄影家必须面对的各种无所不在的商业、社会和政治上的需要,同时又探索了摄影又是如何反过来影响了它们,作者以社会学者的清晰和小说家的激情,把读者领进这座另人眼花缭乱的历史宫殿,领略其中的“无限风光”。 本书最早于1974年在法国出版。 -
Take Ivy
Madras plaid, Top-Siders, seersucker shorts, highwater trousers, tweed jackets, Brooks Brothers, J. Press, and J. Crew. What comes to mind? Described by The New York Times as, “a treasure of fashion insiders,” Take Ivy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Japan in 1965, setting off an explosion of American-influenced “Ivy Style” fashion among students in the trendy Ginza shopping district of Tokyo. The product of four sartorial style enthusiasts, Take Ivy is a collection of candid photographs shot on the campuses of America’s elite, Ivy League universities. The series focuses on men and their clothes, perfectly encapsulating the unique academic fashion of the era. Whether lounging in the quad, studying in the library, riding bikes, in class, or at the boathouse, the subjects of Take Ivy are impeccably and distinctively dressed in the finest American-made garments of the time. Take Ivy is now considered a definitive document of this particular style, and rare original copies are highly sought after by “trad” devotees worldwide. A small-run reprint came out in Japan in 2006 and sold out almost immediately. Now, for the first time ever, powerHouse is reviving this classic tome with an all-new English translation. Ivy style has never been more popular, in Japan or stateside, proving its timeless and transcendent appeal. Take Ivy has survived the decades and is an essential object for anyone interested in the history or future of fashion. -
黑镜头(7-8)
黑镜头,ISBN:9787503410147,作者:阿夏编译 -
镜头里的社会(上下)
这本书以特殊的体例编进1500余张照片,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首次发表。在叙事方式上赵铁林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从表象上看图文结合似乎并不难,其实要真正做到“水乳交融,浑然天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在摄影及书面语言上具有相当的功力。 本书中作者不但展示了已发表的所谓好照片尤其展示了支撑这些有限照片的几乎所有照片。在文字上也进行了修炼,做到了精确老到,不“顾此失彼”。 赵铁林,1948年出生。小学和中学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北京度过的。1968年至1970年在河南新乡当知青。1977年曾为首钢的工人。1978年考入北京航空学院工业自动化系,毕业后留校。1986年到北京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工作,1989年开始经商,5年后公司倒闭。近年来他用镜头和笔完成了不少作品,主要反映社会焦点问题,受到社会普遍关注,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重视。2002年受聘于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任影像室主任。 主要作品有: 《镜头里的社会》 (2004年出版) 《黑白宋庄》——断代青年的艺术追求与人生自白(2003年出版) 《即将逝去的记忆》 (2003年出版) 《聚焦生存》——赵铁林另类人生拍摄手记(2002年出版) 《另类人生》——一个摄影师眼中的真实世界(2000年出版) 《聚焦生存》——漂泊在都市边缘的女孩(1999年出版) -
江村纪事
《江村纪事》主要内容:“纸上纪录片”是一套纪实摄影系列丛书,包括《希望》、《火车上的中国人》、《江村纪事》、《上海人》、《茶铺》、《寻常》等六册,这是一群具有特殊品格和旨趣的人,在道德感的规范下,在三十多年的时光中,默默地用影像表达一种寻常却别有意蕴的视角。耄耋高龄的摄影家张祖道先生,4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师从潘光旦、费孝通先生。因社会学的师承和实践,专注于社会学原则下的记录摄影。在一种紧迫感的敦促下,张祖道先生用相机记录了江村这个江南水乡小村从1950年代从事农桑到1990年代工业化的变迁过程。作为一份首次披露的社会学视觉文献,它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
这个世界会好吗?
布拉德里•特雷弗•格里夫在《这个世界会好吗?》一书中,继续了他此前的创作轨迹——关注生命中最基本、最持久的问题,从而写成了这本意义深远、令人鼓舞的作品。对这些天真活泼的动物图片进行文字描述的初衷是:我们如何健全地生存在一个充满着变化、冲突、混乱和看起来十分疯狂的世界? 不仅仅是如何应对变化,《这个世界会好吗?》还对处于糟糕环境中的读者如何维系自己的立场和乐观情绪提出了忠告。尽管这个话题是严肃且利害攸关的,但这本小书仍能使你微笑甚至开怀。 格里夫之前的作品包括《你今天心情不好吗?》、《我爱你,妈妈》、《我要我的真情郎》等。这些作品风靡世界30多个国家,作者将动人的图片、含蓄的幽默和宝贵的情感结合在一起,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读者。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