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现代文学
-
上海屋檐下(夏衍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学百家
中国现代文学,一般指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这一阶段的文学,其间跨度有30年左右。30年在一个国家文学发展的历史上不过忽然而已,然而这30年的文学史却是不可忽视的。在惊天动地的时代巨变、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寻觅人生的辛苦遭逢中,不仅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作家和传世之作,而且其文学主潮,从那时起,就为今天的中国文学积攒着激情和趋向,成为了今天中国文学的前奏。最早,五四新文学运动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声。这一时期的文学,不仅以白话文的倡导推进了文学向人民群众和现实生活的回归,而且在作品内容上,也和旧民主主义文学风貌迥异,即高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旗。其中尤以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的创作影响巨大,一批优秀作家以其丰厚的创作实绩,推动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流派的形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了伟大的奠基与开创。随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为口号提出并形成运动,特别是随着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潮,越来越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许多作家直接间接地受到革命思想的洗礼,开始自觉地把文学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武器。“左联”以外的进步作家,亦因其坚持人民的立场和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同样成就斐然,融会成进步的文学洪流,推动中国现代文学进入成熟阶段,使那时的文学呈现出繁荣、复杂、丰沛的格局。“七七”事变以后,家国危殆的局面更加激发了作家感时忧国的情怀。随着解放区的创立和发展,解放区文艺运动也蓬勃高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制定了革命文艺运动的路线和政策,深刻回答了“五四”以来革命文学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的结果,使解放区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一片崭新的气象。与此同时,“国统区”的文学,虽然环境和条件均和解放区不同,但进步文艺界在鞭挞黑暗呼唤光明方面同样高潮迭起,奔涌着走向新中国,走向人民文艺的伟大会师。 本书是由中国现代文学百家、中国现代文学馆编写的,收集了夏衍的包括戏剧、报告文学、杂文、散文等作品,主要内容包括夏衍小传、戏剧、自由魂(三幕话剧)、上海屋檐下(三幕话剧)、法西斯细菌(五幕话剧)、芳草天涯(四幕话剧)、报告文学、劳勃生路、包身工、广州在轰炸中等。 -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部吸收最新研究成果、采用崭新教学理念编写而成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它清晰而详细地叙述了中国现代文学从1917年前后到1949年间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其间各种文学运动、文学思潮、文学创作的基本情况及其主要成就,深入阐发了现代文学的思想文化含蕴。《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撰写者都长期从事现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既有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专长,又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因此,《中国现代文学史》显示了以下的突出特点:首先,全面系统地覆盖了现代文学所有的重要领域,无论是对作家作品,还是社团流派,以及文学论争,都进行了应有的评价。尤其是以往一般现代文学教材忽略的通俗文学创作部分,《中国现代文学史》亦给予了客观详细的描述和评价,强调了通俗文学与新文学的并存及其实际影响,这也与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保持了应有的沟通和衔接。其次,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既突出重点内容,又具有广泛的知识覆盖面,点、线、面结合,追求叙述历史的深度和力度,立体化地展现了现代文学的直实形态。这体现了我们体例编排上的一些新的想法和追求.我们力图在相对简约的篇幅中,尽可能展示中国现代文学丰富而完整的面貌,其中包括对现代文学发生过程的描述以及上述提及的对通俗文学存在价值的关注等等;同时又尽可能地对相关内容按照历史时段或文体的分类加以相对集中的介绍和论析。以我们的体会,作为教材,这样可能更有利于教学层面的实际操作。 -
二十世纪中国小说与文化
《二十世纪中国小说与文化(插图本)》追慕民族文化的开放眼光及伟大魄力,在时代理性强光下,详加辨析,除弊兴利,力求异质文化的文质互补,刚柔并济。文化无所不在,而且与时推衍,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化不仅儒家与道教共生共存,本土和外来更是错杂虬蟠。 -
巴金选集
《巴金选集(1家)》是巴金亲自选定的;唯一一部十卷本选集;授权四川人民出版社独家出版。我社曾于1982年出版了“中国现代作家选集”丛书,问世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珍爱。为满足读者需求,我们将陆续再版。现首先再版《巴金选集》这一传世名作。 -
废名卷
《废名卷》集选了废名的散文、诗歌及诗论、小说等各类文体,形式虽异,但都具有浓厚的诗意。在现代文坛上,废名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从他的照片到文字,都有令人难忘的气质。废名的创作有一种鲜明的独创性,渗透到语言都是他自己的,“破天荒”的,是一种创格。 -
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
张新颖这部著作在理论上的创新与个案研究上的突出个性,无疑是对当前比较文学领域和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疲软状态的一次整体性提高。著作消解传统以西方为中心的所谓“影口向研究”的方法,创立出“中国现代意识”这一概念,并整合了其与世界格局下各种现代意识的平等对话的历史,使中国新文学中的现代主义创作思潮不再被看成是西方文化的接受体或派生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外文学关系的研究思路。其行文流畅而达意,资料丰富而扎实,论述新颖而不饰,均略而不述。 ——陈思和 《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是我近年来看到的极少数优秀博士论文中的一部。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站在对“全球化”问题的较为透彻的分析立场上,摈弃通常所使用的“冲击一反应”模式,从文学的角度,描绘出近代以来“外来”与“本土”因素交相作用而产生的现代中国的“现代意识”的复杂状况。这样相当深入的描述,是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新文学研究的不断进展,向前又推进了一步。它的学术价值,也由此得到确立。 这部著作充分显示了作者清晰的思辨能力和敏锐细致的文学分析才能。在今天的年轻一代学人中,能这样把两方面的才能结合在一起的,并不多见。 ——王晓明 目 录 导 论 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现代意识的基本状况 第一章 中国现代意识的发生与原有文化资源的考掘和重造 ——章太炎的极端性思想实验 第二章 现代意识与个体性承担 ——王国维寻求“慰藉”的精神简历 第三章 主体的确立、主体位置的降落和主体内部的分裂 ——鲁迅现代思想意识的心灵线索 第四章 中国新诗对于自身问题的现代焦虑 ——从20年代到抗战前夕 第五章 都市的感官和现代意识的“病之花” ——20年代后半期到30年代前半期上海的都市文学 第六章 日常生活的“不对”和“乱世”文明的毁坏 ——张爱玲创作中的现代“恐怖”和“虚无” 第七章 没有凭借的现代搏斗经验 ——与胡风理论紧密关联的路翎创作 第八章 学院空间、社会现实和自我内外 ——西南联大的现代主义诗群 第九章 从“抽象的抒情”到“呓语狂言” ——沈从文的40年代 附 录 论台湾《文学杂志》对西方现代主义的介绍 主要参考书(篇)目 人名索引 原版后记 新版后记 -
感谢生活
火车开过三站,这个包厢里的其他铺位依然空着,多半没人来,那可真要谢天谢地了,长途旅行中,没熟伴,也最好没生伴,一个人自由自在…… -
中国现代文学百家--废名代表作
《废名·代表作:竹林的故事》主要内容:随着解放区的创立和发展,解放区文艺运动也蓬勃高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制定了革命文艺运动的路线和政策,深刻回答了“五四”以来革命文学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的结果,使解放区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一片崭新的气象。与此同时,“国统区”的文学,虽然环境和条件均和解放区不同,但进步文艺界在鞭挞黑暗呼唤光明方面同样高潮迭起,奔涌着走向新中国,走向人民文艺的伟大会师。 每一个选家的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见仁见智,可以阐释、讨论、争论,甚至势不两立。其实,或许正因为选家迭出、见解纷纭,才给读者一个判断、选择、最终形成自己独立见解的机会。因此我以为,绝不可自诩本丛书如何高超于别人之上。 -
长河集
民国二十三年的冬天,我因事从北平回湘西,由沅水坐船上行,转到家乡凤凰县。去乡已经十八年,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表面上看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进步,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那点堕落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那点正直素朴人情美,几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民功的一种唯实利庸俗人生观。敬鬼神畏天命的迷信固然已经被常识所摧毁,然而做人时的义利取舍是非辨别也随同泯没了。 长篇小说《长河》的文稿曾遭长时间审查扣留,经大量删削后才得以发表。作品第一部的文稿大部分在1938年8月至11月间香港《星岛日报・星座》副刊上连载。个别篇章留在其它刊物上发表。第二部末能写出。 1945年1月,作者对上述已发表过的篇章作了大量非情节性的增补,字数由《星岛日报・星座》连载时的6万余字增至10余万字,各章均拟出了篇名,交由昆明文聚出版处出版单行本。1948年8月又由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 此版据文聚出版处初版单行本,另增加有关《长河》的三封家书和新发现的《〈长河〉)自注》。 -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内容简介:建立一种东西方文学传统的双重参照背景是本文考察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的一个主导的命意。但是,这种意图是否能够真正得到实现,关键还在于对现代作家象征主义创作实践的具体考察。这种考察的目的决不是单纯为了印证西方象征主义的原初形态在中国也存在着翻版,这种简单的指证往往会陷入西方中心主义式的窘境,具体的论证过程也不过是为了证明究竟哪些中国作家以及哪些现代作品是象征主义的。这种现象层面的影响实证固然是不可或缺的,但这只是立论的一个出发点。而真正有价值的工作尚在于考察象征主义与中国作家创作实践相互融合的具体途径,在于辨认象征主义到底为现代文学带来了哪些艺术表现的深层方式以及在于分析现代作家如何在吸收与内化西方滋养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把异质的因素转化成自己民族的美学风格。象征主义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真正实绩正在于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之中。对这种创造性艺术生成的考察是影响的实证描述所无法替代的。基于上述考虑,《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更关注于那些创造性地吸收了象征主义诗学观和艺术表现方式并在具体的创作中致力于更高的艺术综合的作家。他们并不追求与本原象征主义的“形似”,而是以独特的生命体验和艺术体验去融化象征诗艺并进而生成为自身艺术创造中浑然一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思索的核心艺术问题不在模仿,而在创造。象征主义诗学在他们这里重新还原为一种艺术把握世界的审美和认知的深层方式,因而他们的成就代表着象征主义在中国文学中更深刻的转型,并且力图把这种转型与民族传统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相互融合。他们的创作实绩充分显示了把象征主义的外来传统纳入民族化进程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
人妖
在转瞬即变的时空里,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经典是打败了时间的文字、声音和表情。 那些坦诚的语句,那些无畏的呐喊,那些人类精神的思考,唤醒了我们曾经的期望,鼓起现在的勇气,不再虚空浮华、怀疑未来。 郁达夫曾以惊世骇俗之势写下了许多青春期的苦闷与性纠葛的小说。这些小说无论是直接或间接的无疑曾受到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小说也时时把性的苦闷延伸到生活的苦闷、社会的苦闷与时代的苦闷中来。于是民族的屈辱,苍凉的祖国危亡意识,和弱国子民卑微心态,便不时地潜露出来。 《人妖》的不知名少女?身材不长不短,不肥不瘦,在黑暗中看得出来的是一张瘦削的脸儿和一双黑晶晶的大眼。灯光照在她蓬松的头发上,一丝丝头发在那里发光,她的头上竟同中国古画里的佛像一样,烘出一圈金光来。 -
丽莎的哀怨
《丽莎的哀怨》描写贵族少妇丽莎在十月革命后流亡到东方巴黎上海,在生命线上苦苦挣扎,最后沦为妓女的凄艳故事。小说以丽莎昔日的荣华和当前的沦落为对照,生动细腻的描写了主人公从金尽囊空到走投无路、到变相卖淫、到公开为娼、到得梅毒而死的悲惨过程,把丽莎复杂的心态和情感渲染得淋漓尽致。同时,由于整篇小说采取了主人公自叙的形式,因而使红颜薄命的哀怨更为深切。 -
李敖大全集 10
本全集共分四十册: (1-20)本书是作者六十年治学的一个总结。主要评析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如孙中山,蒋介石、蒋经国、胡适等,剖析他们的是非功过,严肃论证了国是,揭露社会黑幕,针砭社会流俗,坦然地自我独白,将其人生观、爱情观、生命观等赤裸裸地表达出来,谨慎地运用资料,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给人全新的理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以猛烈地抨击和精华地吸纳,树立了特立独行的人品和文风。 (21-40) 这是李敖先生继前20册后的自选集,是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力作。全集有对蒋介石的评传,对老贼臭史的抨击,对李登辉真面目的揭露,为中国近代史的定论,为“二二八”、为中国艺术与迷信的新研,大写特写的回忆录、白色恐怖的述奇;汇集成册的书札、书笺、好讼、闹衙集等,以及公开发表了他在预备军官时的日记和牢狱中写给女儿的信件。 李敖,1935年生于哈尔滨,1949年到台湾。李氏文笔自成一家,自誉为百年来中国人写白话文翘楚。发表著作上百余种,以评论性文章最脍炙人口。《胡适评传》与《蒋介石研究集》为其代表作。西方传媒更捧为“中国近代最杰出的批评家”。近作《我们没有明天》获选为本世纪最具影响力图书。李敖生平以嬉笑怒骂为己任,而且确有深厚的学问护身。自称文章天下第一,狂妄至极,刻薄至极。他曾说有的人可爱到可恶,有的人可恶到可爱,他自己恐怕两者皆是。 李敖是个奇才,他的作品已经成了当代中国特具影响力的文字之一,他本人也成了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前者是因为他的文字打破了台湾文坛语言的游戏规则,后者是因为他是台湾罕见的具有“反对派”色彩的作家。 -
中国新文学大系
《中国新文学大系》影印本出版说明《中国新文学大系》为鲁迅、茅盾等编选的中国新文学运动第一个十年(一九一七——一九二七)理论和作品的选集,由上海良友图书公司赵家壁主编,于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六年间出版。全书分为十大卷,由蔡元培作总序,编选人作导言:第一集《建设理论集》(胡适编)、第二集《文学论争集》(郑振铎编)、第三集《小说一集》(茅盾编)、第四集《小说二集》(鲁迅编)、第五集《小说三集》(郑伯奇编)、第六集《散文一集》(周作人编)、第七集《散文二集》(郁达夫编)、第八集《诗集》(朱自清编)、第九集《戏剧集》(洪深编)、第十集《史料?索引》(阿英编)。一九八一年六月曾根据原书影印过二万套,应读者要求,二O0三年六月据原书再次影印三千套。 -
戴望舒全集——诗歌卷
这是一套从未出版过的全集;这是一位既让 人感到陌生而又熟悉的文学大师。戴望舒――中 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着突出创作个性和成就 的诗人、作家! 戴望舒多才多艺,一生中曾尝试并成功地进 行了多种文体的创作。 戴望舒的诗,虽然有一部分行文比较明快, 但大部分多表现的是抒情主人公内心的感觉和一 种寂寥感伤的意绪。在诗歌创作上,戴望舒追求 朦胧,注意意境,文字纤丽,戴望舒是中国三十 年代一位有代表性的现代派诗人。 戴望舒的散文包括有游记、日记、书信、随 笔、文论等,其行文既不乏诗人的激情,又不无 学者的严谨。 戴望舒的小说,主要以翻译为主,其译作多 为名篇或艺术上有独物个性的作家作品。 《戴望舒全集》共分三卷,分别为诗歌卷、 散文卷、小说卷。全集收录了戴望舒生前创作和 翻译的所有文字,一些文章、作品、书信、日记 系首次公开发表。对于爱好和喜欢戴望舒作品的 广大读者和从事戴望舒研究的科研人员来说, 《戴望舒全集》的出版无疑有着它不言自明的价 值和意义。 本卷为戴望舒诗歌全编。 -
郁达夫作品精选
郁达夫,名文,字达夫,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1913年9月随长兄赴日本留学,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 郁达夫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郁达夫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坛上一位才情横溢的作家,他短短20多年的文学生涯,留给了后人一笔宝贵的财富。他在小说、散文、诗词、文论等诸多领域都有、具有深湛的功力和卓越的成就,而且形成了自然畅达而热情坦荡的鲜明风格。 -
1928:革命文学
1928革命文学,ISBN:9787532824816,作者:旷新年著 -
丁西林代表作:一只马蜂
丁西林,原名丁变林,字巽甫;现代著名剧作家。江苏省泰春县人。本书收其独幕剧七篇,多幕剧两部。另附其小传及主要著译书目。早期的独幕喜剧《一只马蜂》等,反映了知识分子和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以清新喜人的形式、轻松幽默的风格、机智风趣的语言,赢得了广大读者和观众。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妙峰山》等,以别致有趣的方式,歌颂抗日爱国者的英雄行为,极富染力。 -
海滨故人
"五四"是中国现代史上永难磨灭的光辉一页,本书要给你展示的正是在那个火热的时代里,女知识青年的种种命运。这里有她们对爱情的追求,有不幸的婚姻给她们带来的苦痛,还有她们在理想与现实、理智与情感冲突下的悲观苦闷、觉醒与追求。 -
坟-鲁迅杂文
本书收入鲁迅先生1907年至1925年间所作论文和杂感23篇及题记、后记各1篇。 《坟》贯穿着“五四”精神——民主与科学的要求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坟》中部分杂感,锋芒直指激烈的政治斗争。“因为这虽然不是我的血所写,却是见了我的同辈和比我年幼的青年们的血而写的。”《坟》中杂感艺术特色鲜明——气势跌宕,层层深入,收放自如。 附袭沙和王伟君插图。袭沙和王伟君两位艺术家以毕生精力用画笔“揭示鲁迅思想体系”,执著探索,苦心构思,大胆创造,以“理解的准确,表现的深刻,艺术的精湛”再现了鲁迅的世界。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