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学研究
-
帕慕克在十字路口
一本汇集了帕慕克在访问中国期间的演讲,中国诸多学者、作家对帕慕克作品的解读以及帕慕克与中国学者之间的交流对话的著作《帕慕克在十字路口》出版,对了解帕慕克及其作品具有重要的价值。2008年,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和外国文学研究所的联合邀请,帕慕克来华访问,与中国作家莫言等举行了交流研讨。本书中收录了莫言解读帕慕克的文章《好大一场雪——〈雪〉赏析》、帕慕克在其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我是一个书卷气的作家》、大江健三郎与帕慕克的对谈《作家的使命》等等帕慕克访华期间的演讲和与诸多学者专家的交流对话。 -
關於寫作
三十年前,我的哥哥十歲,第二天得交一篇鳥類報告。雖然他之前有三個月的時間寫這份作業,卻一直沒有進展。當時他坐在餐桌前,周圍散置著作業簿、鉛筆和一本本未打開的鳥類書籍。面對眼前的艱鉅任務,他不知如何著手,簡直快哭出來了。後來身為作家的父親在他身旁坐下,把手放在他肩上說,「一隻鳥接著一隻鳥,夥伴。只要一隻鳥接著一隻鳥,按部就班地寫。」 多年來,安.拉莫特把這個故事謹記在心,寫作的時候,以及和寫作班的學生上課時,她總把它當成一個鼓勵;並且,轉而贈與我們一份獻禮:一本循序漸進、教導如何寫作和處理過程中各種狀況的指南。 幾乎沒有一本教寫作的書,像這樣令人時而捧腹大笑,時而感動落淚,並且如同小說般,讀畢竟有依依不捨的感覺。安.拉莫特坦率風趣的文筆,將寫作的各個面向,闡述得一針見血又引人入勝。這大概是本書之所以成為暢銷經典的原因--自1994年出版以來,蟬聯Amazon網路書店分類排行榜第一名長達十四年之久。 作家布洛德瑞克(Jim Broderick)說:「每個熱愛寫作的人,都應該要有像拉莫特這樣的朋友!」她幫助你一路解決寫作的困境,探索寫作的方法,深入閱讀與寫作的喜悅中。 你只要一個字一個字地將你想到的寫下,靈感便會來敲門。你可以將寫作當成例行工作,也可以將它當成一件樂事。你的寫作過程可以像小時候被叫去洗碗般不情不願,也可以像表演日本茶道般細心專注,讓自己完全沈浸其中,同時找到自我。 然後我們也會擁有可以付出的東西,一首能唱出來的歌。 即使沒想過成為作家,也可以為自己而寫。然後我們會發現,寫作最好的回報,就是寫作本身。 那個當下,正是我們的歸屬。 -
超越雅俗
《超越雅俗》以高雅小说(严肃小说)为参照系,来讨论通俗小说,研究雅俗文学之间的某些规律,截取抗战时期这个横断面来对通俗小说的发展状况和雅俗文学的互动关系做出考察,填补了学术界空白。文学历来在高雅和通俗两部分相互对峙、相互竞争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中向前发展,高雅文学和通俗文学原是文学不可或缺的两翼。 -
陈寅恪诗笺释(上下)
陈寅恪诗是陈寅恪研究中最有意趣的课题,透露出陈氏专业学术背后的精神世界,既是陈氏本人的“心史”,也可视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心史”。不仅如此,陈诗还是一位最擅长“以诗证史”的学人的“诗史”,是一位有充分史学自觉的通儒对现代历史的观照和理解,代表了他那个古今纠缠、文化与政治交织的思想世界。 -
中国文学概要 小说新语
曹聚仁先生的《中国文学概要》,起笔自1954年冬,结稿于1956年春,同年由香港世界出版社刊行。此著不似通常教科书般开纲拉目,而是以问题学理贯穿始终。其开篇即在理清“中国文学”的概念。以外国人不识竹夫人与字纸簏的比喻,强调近世所论“文学”与历史上所谓“文学”的区别,进而分作十讲,采用可以相信的论断,结合个人观点,举其大要,叙述了“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一直到近代散文兴起的流变,目的在于条理源流,使求学者明其线索,故此,本书虽名为“概要”,实不妨作“简史”看。本书原为供中学生课外阅读之用,因此语言格外生动畅达。《小说新语》为香港南苑书屋初版于1964年,系作者写作计划“文艺近思录”的一部分。作者谈论国内外小说,不作面目严肃的注解、品第,而是专写“自己所了解的、所欣赏的、所体会的”,不骛面面俱到,唯求别具只眼。体类近乎传统札记,文笔则仿佛“文艺国”游记,自开生面,使人读来每有会意。 -
水浒论衡
水浒名家马幼垣的研究论文结集。以其精湛的考据功夫、深厚的学养和不凡的见识,通过遍访存世的《水浒》罕本,在做足了版本的精细比勘之后,为我们厘清了水浒研究中的多个关键问题,如:《水浒传》的作者是谁?它成书于何时?与水浒杂剧及话本有着怎样的相互承接或影响?数种不同的版本(繁、简本系统)之间又是怎样错综复杂的关系? 在考据之外,作者亦对《水浒传》的谋篇布局、情节、场面和人物有着精彩的分析和点评。 -
文学史的权力
本书是学术史丛书中的《文学史的权力》分册。全书共分五章,其内容包括新知识秩序中的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一个历史主义的神话、作为教学的“中国文学史”等。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资料翔实、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性,可供相关人士参阅。 -
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
《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以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作为主题,主要是想从文化的某些角度切入,为盛唐诗的繁荣找出若干被忽略的原因。因为不求全面阐述,只是填补空隙,所以未免有所侧重和遗漏。其中山水田园、时代思潮、学术背景、社会人事关系、文人生活方式、诗歌表现艺术等,是我一向关注较多的方面;女性与文学、音乐和乐府、文化交流和诗歌、教育环境、创作范式、声律体调等,是近来新涉及的领域。而像边塞题材这样重要的问题,因以前作过研究,现在没有什么新的体会,也就只好付之阙如。 -
文学性讲演录
该书分6个单元,共40讲。作者以文学形象问题开篇,阐述了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的诸多理论:如表达力、想象力、审美价值、审美规范等。作者特别重视对文学文本的微观分析,从《诗经》到朦胧诗,从李白、杜甫到艾青、王蒙,从托尔斯泰到马尔克斯,古今中外的许多经典文本均有涉及。通过对文本的细致解读,作者对一些传统的理论问题进行了质疑与批判,揭示其不合理的因素,进而提出了一些新的文学观点和审美范畴,体现了批判与超越的魅力。 全书幽默风趣,热情洋溢,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目录 第一单元形象结构和真善美价值错位 第一讲面对理论与审美阅读经验为敌的困境 第二讲生活、情感和形式:三要素结合在逼真的幻觉里 第三讲细节的特点和情思的深度 第四讲真善美三种价值的错位 第二单元创作心理:非智能与智能结构 第六讲心理素质:多情善感 第七讲观察的深度和精度 第八讲从寻找人物的区别开始 第九讲感受力:找到自己 第十讲感受力:把自我的特点和对象的特点结合起来 第十一讲想象力:联想的渠道——相似、相近、相反 第十二讲表达力:语言的常规用法和超常规用法 第十三讲表达力:语义的颠覆和重构,有理陌生化和无理陌生化 第十四讲表达力:外部细节的洪流 第十五讲表达力:内心效果的精致 第十六讲表达力:现代叙述——电报文体和冰山风格 第十七讲表达力:对话的心口错位 第十八讲形式感:不同媒介,不同的优越和局限 第十九讲形式感:艺术形式对生活和情感的规范 第二十讲形式感:丰富的统一 第三单元诗歌形式的规范性和开放性 第二十一讲意象:客体的概括性和情感的独特性 第二十二讲浪漫想象和意境:强烈感情和不强烈感情 第二十三讲感受层次:从审美到审智 第二十四讲直接抒情和一向并列 第二十五讲诗歌是把米酿成酒 第二十六讲想象:逻辑的变异——无理而妙 第二十七讲主导意象和从属意象的有机整体 第二十八讲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 第四单元散文的审美规范性和开放性 第二十九讲审美和审智的调节 第三十讲情趣、理趣和流派的缺失 第三十一讲审美、审智和审丑 第三十二讲亚审丑——幽默:以丑为美,以歪为美 第三十三讲审智的感觉和过程 第五单元小说审美规范性和开放性 第三十四讲人物情感的多元错位 第三十五讲把人物打出正常轨道 第三十六讲情节:审美因果超越实用、理性因果 第三十七讲性格:寻找情感的着迷点 第三十八讲情节的淡化:意识流和魔幻因果 第三十九讲环境的强化和虚化 第六单元审美规范的解构和重构 第四十讲风格和流派:对审美规范的突破 附录: 一、 冲破理论与审美阅读经验为敌的困境 二、主要著作简介 三、主要论文 -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对比较文学的基本原理做了体系化的概述与梳理,汲纳了国际和国内比较文学界基本和前言的理论,在比罗文学学科理论的体系建构上,具有创新性。作为比较文学概论的基本教材,它的体例适合高等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使用,目前已被多所院校采用,并被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推荐为研究生教学用书,入选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
文学的周边
本书为北大中文系的陈平原教授在北大及其它文化活动中所做演讲的精华集。演讲内容主要是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演讲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同时配上现场照片和图片。 -
无灯无月两心知
《无灯无月两心知:周炼霞其人与其诗》分为上下两编。上编通过作者所收集的周炼霞相关资料,对这个民国时期具有传奇色彩的的女画家和女诗人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从周炼霞的生平事迹、轶闻、交游、婚姻、文学成就等多方面展示她不平凡的艺术与人生。下编为周炼霞诗词作品的首次公开整理,共分六卷,收诗词六百一十三首,创作时间自上世纪二十年代直至八十年代累计六十余年。作者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进行辑录之余,也对部分诗词的创作背景和其中所涉及的人物交往稍作笺释,以便于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无灯无月两心知:周炼霞其人与其诗》可谓真实见证了周炼霞一生的心路历程并展现了她在诗词创作上不凡的艺术成就。 -
美人与书
自16世纪后半期开始,中国出现了大量的女性作者,此时社会上开始接受士绅家庭出身的女人创作的诗歌,她们也寻求机会出版诗集。小说出版也进入繁荣时期,半职业化的小说家出现了。但与西方的情形相比,小说仍不是女性的写作文类,这种情况直到20世纪才有所改变。《美人与书:19世纪中国的女性与小说》前半部分是三则个案研究,探寻的是19世纪早期女性与小说之间关系的三个不同方面,分别是四个女作家为一部关于女人的小说所撰写的序言;一位女性编辑与小说作者的活动;三个重要女文人关于小说的文字。以这些个案研究为基础,本书的第二部分着重探讨《红楼梦》的多种续书。到19世纪末,女性作者已经越来越多地以批注、撰述和编辑的方式参与小说出版。 -
中国当代文学史
本书评述了20世纪50-90年代的中国大陆文学,内容包括: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成;当代文学的分期和时期特征;文学体制和文学生产方式;文学思潮的演化;各时期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类的状况;对当代文学主要作品的评述等。 -
耻辱与恢复
本书所收内容,第一部分为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表的系列论文,第二部分为1997年出版的《(野草)研究》,第三部分为近年的学术报告。在翻译中,我对丸尾先生的研究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的方法或许可以称之为“历史还原法”,就是把鲁迅放回到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去,放回到鲁迅自身的精神发展脉络与作品生态群落中去。正是顺着这一思路,我加深了对鲁迅的理解,在方法论上亦有收获。我想,丸尾先生之所以一再自谦,也是因为他的学术方法并非无源之水,而是日本鲁迅研究学术传统的发扬光大,其中融会了增田涉对研究对象及其历史背景的深人体察,竹内好的思想史视角和以鲁迅自身作品来解释鲁迅的方法,丸山昇严谨的实证,伊藤虎丸绵密的思辨,木山英雄富于穿透力的哲学与诗性的交织……当然,丸尾先生在汲取传统的同时有着个人聪慧的感悟与灵性的发挥,至于扎扎实实的文本细读与历史追溯自不待言。 -
写作与救赎
《写作与救赎:本雅明文选》内容简介:书名之所以定为《写作与救赎》,是考虑到救赎思想乃是本雅明纷繁奇诡、变幻莫测的思想中一条贯串始终的线索,即使到后来受马克思主义影响日深,试图借鉴犹太教救赎思想以拯救现代性危机的努力也未曾稍减,而本雅明对文学形式、现代作家作品的论析,大都与其救赎思想有着或隐或显的关联。循此思路,将译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试图概略地展示本雅明的救赎思想,而第二、三部分则是本雅明救赎思想在文学批评领域里的展开。要说明的是,或由于力有不逮,或由于篇幅限制,或由于国内已有多个译本,因而与此主题相关的某些重要篇什没有收录翻译。 -
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
《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增订本)》是学界第一部从流派史的角度研究中国现代小说的专著,作者从理论上廓清了中国现代小说之所以为“现代”小说的迷雾,在大量第一手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钩沉和总结了现代文学史上的小说家“群落”,开创了新时期以来中国现代小说的流派史研究格局,书中首次发掘了新感觉派、社会剖析派、七月派和京派等小说流派,引发后来相关流派的研究热潮。《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增订本)》初稿曾在北大讲堂多次开讲,其间作者数易其稿,几度增补,本版经作者重新审订、增补。 -
昨天的故事
这是一本关于重写文学史的论文集,收入的十篇文章全部选自《今天》的“重写文学史”专栏,其中大部分作者现已成为学术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们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变革中最活跃、最具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他们进行的文学史写作,蕴藏着丰富的历史经验,这也正是出版此书的意义所在。本书副标题中的所谓“重写”,就是对旧的文学史提出质疑和批判。书中收录文章的发表时间都在1991年至2001年间,从一个比较长的时段上看,作者们的写作是立足于本土,也面向着世界。 -
中国散文五十年
《中国散文五十年》是林贤治先生的最新著作。作者回顾五十年中国文学,从人类自由精神出发,以树木为喻,从根、干、枝叶等多个方面,探讨散文写作的特性,时代的不同体制、意识形态、“有活力的组织”对写作的影响,现实环境中作家的言说方式及价值选择等问题。《中国散文五十年》论及多位有代表性的作家,臧否分明,印证了作者所坚持的美学原则,是一部极具特色的文学史著作。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