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学研究
-
一个人的爱与死
狂人所目睹的吃人的惨剧是在夜里展开的;单四嫂子的希望是在夜里破灭的;神往于革命的阿Q,是在夜里迷迷糊糊地被提到县城里去的。陈士成、祥林嫂、魏连殳、子君,还有范爱农,还有柔石,或死于阒寂之夜,或死于喧阗之夜,或死于余生者的无尽的怀悼之夜,总之是在夜里。整个吉光屯为夜——昏睡的白天——所笼罩,不然,何以要点长明灯呢?... -
1956:百花时代
1956百花时代,ISBN:9787532824847,作者:洪子诚著 -
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这次修订,除了增写《新版前言》提出“三文原则”,附录台湾版《中国历朝小说与文化》和《中国古典白话小说史论》的序言,以及《白话小说由口传走向书面》之外,对一些尚有可取的重要观点作了更严密的逻辑推衍和发挥,对一些不恰切之处,作了改动,增加了不少论证材料和注解。更大的变动是把此书变成图志本,按照前言所述的“三文原则”,使图与文成为意义互动互补的有机整体。图画都是当做专门学问,日积月累地多方搜集来的,一百六十二图,分别选自一百种左右的古籍、拓本和画册。图的来源相当广泛,地及中外,时及古今,艺及雅俗,于同类中选优胜,异样中见情趣,旨在发挥图志本“多维证据法”的优势。当然图志是个无底洞,个人能力有限,难免还有诸多遗珠之憾。 本书稿是杨义先生在其旧作《中国古典小说史论》的基础上经过重新修订、增补的图志本。本书在原作基础上,强化了文化原我、文化生态、文化通观这“三文原则”,体现出更加充分的现代意识和世界视境。它以中国古典小说文本为中心,辅之以大量的图画,以图文互动的方式对内在于中国文化整体结构中的小说叙事进行“综观”,开拓了文学史解释的广阔视野,把文学史撰述方式推进到一个崭新境界。 -
牛津英国文学词典
本书是《牛津英国文学词典》的最新版本,在科学性、准确性、先进性以及收编词条的广度等方面都达到了新的水准。除去掉了那些与文学关系不大的音乐、艺术方面的内容及那些太古老、偏远或不够重要的作家之外,还增收了大量1939年以后出生的作家,突破了传统文学辞书的一大禁忌。这个版本既保留了之前版本的稳重、缜密,又与时俱进地反映出了后现代多元现状下英国文学的全貌,是所有文学爱好者,特别是是英语文学专业的学生和教授英语文学的教师不可缺少的重要参考资料。 -
一毂集
《一毂集》内容简介:“三十年集”系列丛书的作者是一批如今活跃在学术界和文化领域的著名学者与知识分子。他们大多出生于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对于他们而言,过去的三十年是一段重要而又特殊的生命旅程。 1977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一批“知青”的命运由此而改变,并被投入到与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时代洪流之中。在这潮头多变的三十年里,他们执著地行走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性格,在汹涌而来的滚滚红尘中,也不曾失却超越性的人文关怀。为着一个信念、一份眷恋,他们不懈地寻觅着。这里的每一本书所记录的就正是他们自己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经历、感受、体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姿态。 这是他们个人的独特道路,也是我们时代的独特风貌。 -
海上繁花
《海上繁花》主要内容:我开始读张爱玲之早,想起来连自己也觉得印象模糊。“1995年3月”——那时张爱玲还活着,和我在一个世界上?……如果不是购书回来顺手在书的扉页上写了这一笔,我都不知道这么早就拥有了张爱玲“全集”——后面的版权页上印着:“1992年7月第l版,1993年11月第4次印刷——”现在知道那是内地第一套张爱玲“全集”,而且似乎一开始出版社还挺犹豫,“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要求,方便专业工作者的研究借鉴之用”(卷首《出版说明》)。 但《海上花》并不在其中。《海上花》是我l996年购买的。我还买了《对照记》和《红楼梦魇》等,一小册一小册,可单买,但可能是盗版,也可能是“假书”,没多久就给查封了,却可见我关注之切,下手之快——那时候哪里知道分辨和选择版本?反正,我就这样凑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张爱玲“全集”。 《海上花》是张爱玲的晚年译作。原作却并非英文或其他外文。倒是中国话——“昙花一现”的(晚清)韩邦庆著《海上花列传》(1892年出版)是也。把中国话译成中国话?因原作系以吴语方+言(“上海话”或者“苏州话”——到底倾向于哪一支则不是我这外地人所能分辨的了)写就,张爱玲将它译成国语并加注一在此之前她先译成了英文——前后费时十几年,付出心血之多,可见珍爱之深(因我的阅读始于张版国语版,以张版为主,在此书名从张版;如无特别说明,引用文字、回数、段落亦从张版)。 《海上花》被张爱玲称为《红楼梦》百年之后的又一高峰——孤峰,断崖。小说以经历了开埠——开放的混乱与繁荣,一面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初显、一面却仍属正宗传统中国社会的晚清上海为背景,描写了当时租界堂子(主要是长三堂子——高级伎院;不同于通常“那类”交易场所;倒有一点儿像今天的娱乐圈、时尚圈)男女交往及日常生活情形,并链接至高官富商以及平民草根的各阶层人物生存状态,其人物之多,文字容量之大,文风之“平淡而近自然” (鲁迅对该书的评价),写法之巧——如“穿插”、“藏闪”、“草蛇灰线”、 “伏脉千里”——构造出一个伟大和有趣的文学迷宫世界,和《红楼梦》确有一比;而以它出现的时间,大约可算得上“最后一部”——中国传统小说的一个完美收官 《海上花》在某些方面比《红楼梦》更好看,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更亲切——《红楼梦》也不过两百多年,那是另一个时代,时的巨大冰川切下,让它和我们所在的陆地分裂开了,却把《海上花》和我们划在了相邻——近现代。 “职场”与名利场的手段与倾轧,“人生”这场斗争,女性情感与生存的冲突、幻灭, “移民城市”与“转型社会”之下的个体处境……这一切也都是我们毫不陌生的。这书里有张爱玲所推崇的“通常的人生的回声”。 但这书却远不及《红楼梦》那样家喻户晓,是寂寞的书。张爱玲为此叹息日: 《水浒传》被腰斩,《金瓶梅》是禁书, 《红楼梦》没写完,《海上花》没人知道。 -
当代小说或世界的问题性
小说成了文学创作的核心体裁,也是大众读者如今阅读最多的体裁。小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三十年以来。分析当代小说,不啻于潜心于西方小说传统和其他文明之小说传统的核心,那里交织着范式和独创性。这样做激发着新的主题和新的理念,我们应就此展开对话,并让这些主题和理念展开对话,如人的主题之再现观和实践的改变,如超越个体的人类学意图等。这些新的特征使当代小说与所谓的传统小说相对立,后者以继续的方式阅读经典现实主义小说、现代主义(现代派)小说、新小说和后现代小说。一种小说的演变甚至革命正在发生,明确发生于欧洲和北美,尤其发生在拉丁美洲、亚洲、非洲和新西兰。贝西埃这部大作对当代小说的国际创作现实和背景进行了全景式的思考和分析。 -
小说门
本书是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小说的艺术”的最终成果。这是一部系统化的小说理论著作。作者从“古典”和“现代”的双重维度,探究了古典小说与现代小说的重大差异,在指出两者差异的同时又揭示了两者所共同遵循的小说艺术的基本面。书中若干富有新意的判断来自于对大量小说文本的精细阅读,也来自于对古今中外小说理论的吸纳与辨析。在坚持学理的同时,作者将自己在创作实践中所感悟到的若干小说艺术的奥秘,上升到理论层面,直接进入表述。其中,“摇摆”、“渗延”、“情调关系”等一系列观念,都是以前的小说理论中未曾有过的。本书既是纯粹的学术著作,又是小说创作的入门之书。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缘起 1.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小说史 2.永在:故事 3.书写经验的最佳文体 4.无所不能:再造一个世界 5.与游戏精神的契合 第二章 经验 1.小说与个人经验 (a)小说意义上的个人经验 (b)小说的自传性 (c)失败者:在个人经验之外的徘徊 (d)个人经验与集体经验 2.经验与经历 (a)经验大干经历 (b)自诉与拒绝自诉 3.极端的个人经验 (a)私人经验 (b)极端经验 4.动词意义上的经验 (a)命运:经历的书写者 (b)“深入”与“投入 5.理性与经验 (a)心智的力量 (b)理性:无法否决的力量 第三章 虚构 1.从前:对虚构的回避 (a)以虚构开始的小说史 (b)对“虚构”之名的躲闪 (c)想像等于回忆 2.小说家:准造物者 (a)对“虚构”的全面认定 (b)准造物者 3.对“虚构”的现代性理解 (a)存在的虚构性 (b)现代小说的策略 4.无法遗弃的真实性 (a)基本行为:观察 (b)似真性 第四章 时间 1.压制与自由:时间 2.“渗延”困境 (a)对“渗延”这一术语的界定 (b)情感:渗延状态 (c)空间化 (d)对策 3.切入与回旋 (a)纸上:时间游戏 (b)切入 (c)建立主体化的时间格局 4.速度 (a)均匀:一种失败的速度 (b)减速与加速 第五章 空间 1.一切皆发生于空间 2.场面 (a)场面:小说的单元 (b)大场面与小场面 (c)单一场面与众多场面 (d)无人之境与有人之境 (e)场面也是角色 3.特别空间 (a)异境 (b)目的:试验人性 4.重组与虚幻:新空间 (a)符号空间 (b)位置也是一种性质 (c)虚拟空间 5.“空间”概念的现代性理解 (a)对物质性空间的蔑视 (b)分别以“空间”和“时间”作为核心概念 (c)内空间 (d)对大信息量场面的追求 第六章 悬置 1.悬置 (a)小说:叙事 (b)小说的忌讳:判断 (c)“自然而然地 (d)“含而不露 2.零度 (a)“感动”文章 (b)古典的节制 (c)零度写作 (d)悲悯情怀 3.“介入”与“隐退 (a)戏剧化的叙述 …… 第七章 摇摆 第八章 风景 第九章 结构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
帝国意识
在后殖民时代意识出现之后,文学与政治文化的关联被深入的发掘和解剖。以萨伊德的“东方主义”为代表的分析理论已经对欧美学术界的文学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而在俄国自身对俄国文学的研究,乃至欧美有关俄国的研究中,后殖民时代的意识几近于无。本书是一部扭转局面的关键之作,它将萨伊德所代表的后殖民理论引入俄罗斯研究这一领域,专注于俄国文学和俄国文学理论语境中的后殖民主义时代意识。该书尝试表明,在俄国文学中,政权与文学本文之间的联系也是比初看上去要深刻而微妙得多的。这些联系不仅表现在叙事者的语调和评论中,而且也同样表现在对文学形象的刻画和地理空间在读者记忆中的长期印象之中。 -
欲望书写
本书从分析色情文学的话语体裁入手,将色情文学与已知的话语体裁作比较,分析其形成条件、语言机制。同时,历时性地研究了色情文学从文艺复兴以来的演变过程,深刻揭示了当今色情文学在新科技与女权主义双重影响下的转变。 -
黑暗的閘門
本书所收之文章主要是对中国左翼作家作品的文学批评。它是作者过世后,由其弟夏志清教授编辑而成。本书所讨论之左翼作家包括鲁迅、蒋光慈、左联五烈士以及瞿秋白,他们都是1949年以前共产党理念的同情者。《黑暗的闸门》全面检讨中国左翼文学运动的文学审美和政治观点,是该领域的少数奠基性作品之一。 《黑暗的闸门》此前曾于1968年由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出版过平装和精装本,并获得很高的评价。在东亚研究的顶级刊物上,几乎没有同类的研究可与之匹敌。 《黑暗的闸门》全面检讨中国左翼文学运动的文学审美和政治观点,是该领域的少数奠基性作品之一。它深入梳理了左翼文学运动的两难境地:一方面它是左翼作家自身理念的创作,另一方面它又严格地受二十世纪早期共产党宣传的意识形态条条框框限制。 夏济安的文章特别具有可读性,因为他的文学批评不仅有历史学的严谨,还特别有作家的感性眼光。同时此书还是研究鲁迅晚年文学最重要的学术论著之一,夏济安用自己的原创眼光和同情之感受,打开了鲁迅内心的『黑暗之门』,揭示出一个令人着迷的鬼神世界,社戏和民间迷信是它们的源泉。 「熔文学批评与传记、历史甚至是哲学于一炉─这是Sainte-Beuve,埃德蒙・威尔逊、雅克・巴赞和 George Steiner的传统。」 ─李欧梵 (资料来源于中大出版社2015年秋新书目录) -
圣经的叙事艺术
希伯来《圣经》的叙事极具艺术品质,但西人的研究于此颇为淡漠。这 本由巴埃弗拉特所著,李锋译的《圣经的叙事艺术》的关注,恰在于《圣经 》叙事的形式与结构。作者首论叙事人与叙事模式,再谈人物塑造、情节构 成、时间空间和文体细节,最后加以统括。《圣经的叙事艺术》视《圣经》 为文学,意在为其叙事提供指南,展现一番全新的阅读方式,其中所涉文学 特征以众多实例旁证之,遍及全经,惟《创世记》与《撒母耳记》为重。出 版以来,本书被誉为“圣经文学领域中划时代的创举”。 -
对话北欧经典
《对话北欧经典:易卜生、斯特林堡与哈姆生》内容简介:中国和北欧相距遥远,文化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然而双方在文学上的交流却是广泛而持久的。距离增加了彼此间的陌生感,却激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北欧文学源远流长,北欧中世纪的神话《埃达》和《萨迦》乃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品,对欧洲文学和世界文学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英国古老史诗《贝尔武甫》就取材于北欧神话。18世纪丹麦作家路德维格.霍尔堡创作了几十部优秀的喜剧作品,被誉为“北欧的莫里哀”。①19世纪上半期北欧浪漫主义文学硕果累累,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诗人和作家,比如:丹麦的阿达姆‘欧伦施莱厄(素有“斯堪的纳维亚诗歌之王”之称)、瑞典的约翰。奥洛夫。瓦林、挪威的亨里克·韦格朗、芬兰的约翰.柳德维格.鲁内贝格等等。在浪漫主义文学的带动下,北欧儿童文学创作突飞猛进,丹麦童话作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成为举世瞩目的童话大师,他创作的童话脍炙人口,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
启功讲唐代诗文
本书卖点: 启功书画成就斐然,但其主业是文史。本书是启功先生讲唐代诗文的讲稿,深入浅出,言约意丰。书中对唐诗和唐代文学的讲述,以时间为线,以人物为纬基于作品的特点来品鉴诗人,提出了很多精辟而独到的观点,对于专业研究者很有启发。 书中插配了一些唐诗诗图和对应的唐诗。讲稿中提到的一些知识点或减省的诗词有相关链接,有助于普通读者更好地领略讲稿的内容。 书前有10面启功先生手书的讲课提纲的彩插,既可具象地见到提纲的内容,也能一窥启功先生书法的风采。 内容提要: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文学空前繁荣。而唐代诗歌作为唐代文学的代表,题材广泛,数量巨大,风格多样,其成就是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启功先生概述了唐代诗文的成就并略论了初唐、盛唐、晚唐诗歌的特色,并从李白、杜甫等诗人的作品特点出发品评立论。语句精辟、观点独到,深入浅出,对于专业研究者和一般读者都开卷有益。 -
马孔多神话与魔幻现实主义
本书以加西亚•马尔克斯“马孔多系列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囊括《死亡三叹》到《百年孤独》为止的第一周期三个阶段创作,探讨“爆炸文学”的创作成因、魔幻现实主义的形成和演变。研究的主要内容既包含传统创作论所涉及的单个作品主题和形式的研究,也包含理论和文化意识形态方面所涉及的现代主义、巴罗克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后现代现实主义等阐释,它具有两个不同研究层次的确立和拓展的内容。 本书是以完整的理论视角来分析,将作家三个阶段的创作纳入到现代主义美学和跨国文化意识形态的综合透视之中,籍此梳理有关的焦点议题,解决学界遗留的疑难问题,从理论上明确地定义这种创作的性质,将传统的创作论与新型的理论研究结合起来。这种结合在国外的同类研究中尚未进行过。 目前国内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研究,除了陈众议的三部评传、朱景冬的一部评传、陈光孚的《魔幻现实主义》一书中涉及“马孔多小说”的专论之外,尚无研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较具理论系统性与学术规模的专著出现,而本著作的出版将填补此项空白。 -
重写神话
神话和童话往往是男权社会价值观的载体,质疑并重写神话和童话,是二十世纪欧陆和英国几位重要女性小说家共同特点。 《重写神话》正是从女性重写神话这一独特视角入手,选择极富个性的五位欧洲现当代女作家作为研究对象。揭示出这些女作家对历史的想象,以及对生活和人性的独特理解。在这本书中,理论关怀、文本分析与历史叙述相辅相成,开启了女性文学研究的另一个侧面,也为我们打开当代欧洲文学极为生动绚丽的一道风景。 -
中国文学简史
《中国文学简史(插图本)》作者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曾三次撰写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简史(插图本)》为其集大成之作。作者意图通过对文学史上创造性精神的发掘与总结,来揭示文学创作的奥秘,被朱自清称为(用诗人的锐眼看中国文学史……他写的是史,同时也是文学;既是著作也是创作)。 -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小说史的一部开山著作,也是一部奠基著作。它初版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版以后,以它丰富翔实的资料、严谨精辟的论断,深受学术界的推崇,与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同被奉为研治中国通俗文学史的经典著作。迄今近九十年,凡研究中国小说史的学人,仍把它作为一本主要的参考书。最近重新翻读此书,想到鲁迅此书在治学精神方法方面,深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下面略述三点。 一、重视做好资料基础工作。我们知道,除《小说史略》之外,鲁迅还辑校编纂过三部有关中国小说的著作,那就是《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它们分别就唐以前的古小说、唐宋文言小说、宋元明以来小说做了深入细致的资料辑集、整理工作,这是《小说史略》写得内容扎实、功夫深厚的一个重要基础。鲁迅从1910年开始辑校《古小说钩沉》,到《中国小说史略》的写成,经历了十多年,这说明在这一领域有了长期的积累,精心准备和结集,方能产生学术巨著。中国古代小说,从先秦到清代绵延二千年,作品繁富,情况复杂,鲁迅做的又是筚路蓝缕的拓荒工作,自然需要漫长的时间。就我们今天来说,当然不是说做任何一个课题,都需要花漫长的时间,而要看题目的范围大小、已有的可供参考的研究成果等具体条件。但无论做什么课题,都应该严肃认真地对待,不怕花时间气力,摒弃浮躁之心,不片面追求速成,乃是必须努力做到的。 二、创新而不附会。《小说史略》充分体现了“五四”后学人接受西方文艺新思潮后的创新精神。在宋元明清的封建时代,尽管写小说的作者颇多,但小说、戏曲、讲唱文学等通俗性作品,经常受到政府和正统文人的轻视、贬斥,清代编《四库全书》,广泛收集四部书籍,但摒弃通俗性的小说、戏曲不收,前此关于小说、戏曲的论述,也常常是零碎的。因此,鲁迅下大功夫编著这样一部系统的《小说史略》,就是一件富有开创意义的工作。书中各方面的论述,也大抵从材料出发,中肯精警,贯彻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到处洋溢着接受西方文艺思潮后的新观点,而与某些观点陈旧的中国文学史著作精神面貌迥然不同。另一方面,我们看到,鲁迅又不是为了刻意求新,勉强运用西方的一些学说来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解释。例如弗洛伊特的精神分析学说,在当时已颇为流行,鲁迅翻译的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一书,正是介绍此类学说的。他的小说《不周山》(后改名《补天》),写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也受到此类学说影响,但《小说史略》全书没有出现这种迹象。《补天》是小说,写故事新编,不妨驰聘想象,放开地写;《小说史略》乃是严肃的学术著作,更应当注意实事求是,避免牵强附会,这也是值得我们重视并学习的。 三、谦逊不自满。《小说史略》出版后,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好评,被奉为中国小说史的开山力作。但鲁迅于此并不自满,常常注意到此书的阙失与未备之处。他在1924年3月所写的此书后记中,就说起《后水浒传》作者“雁宕山樵陈忱孕遐心,胡适为《后水浒传》考得其事尤众”,“惜得见在后,不及增修”。又说“近时作者如魏子安、韩子云辈之名,亦缘他事相牵,未遑传访”。他在1930年11月所写的此书题记中,更谦称此书为“陈言”、“瓦釜”,并希望后来者能在这方面写出“杰构”。鲁迅在其他文章中,也常有对《小说史略》的补充之言,此处不赘。应当说,《中国小说史略》就是一部具有经典性质的“杰构”,著者如此自谦,更令人起敬。反观今日学术界,有的人写出一两部著作就洋洋自得,自以为高人一等,如以鲁迅的话自照,宁能无愧? -
文学史写作中的现代性问题
本书运用近年比较新兴的批判理论探讨文学史写作以及文学研究的一 系列相关问题,通过把“文学史”放置在一条“问题史”的脉络里,探究 不同类别的文学史框架如何在不同时代的知识和制度语境的支配下累积起 自己的问题意识和表述问题的方式,力图在更大的背景上考察文学研究的 境遇、问题和方法。对于文学研究者了解文学研究现状,形成新的问题意 识,本书可视为是反思层面上提出的研究导引。 -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艺术研究
本书主要依据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文本、创作笔记、文论和文学书信的研读,探讨这位小说家的文艺思想和创作发展的轨迹。在回顾重要的陀氏评论的同时,以小说原著的文本分析为主线,阐述了陀氏提出的“理想主义”、“达到幻想性的现实主义”和“完整的现实主义”等等的内涵和艺术特色。本书还论述了陀氏在艺术探新中同欧美及俄罗斯名家(如雨果、爱伦·坡、普希金、果戈理)进行的文艺创作对话。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