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现当代文学

  • 走出白色恐怖

    作者:孙康宜

    这本书是孙康宜一家走出苦难、超越困厄的回忆。作者的父亲是天津人,母亲是台湾高雄人,国共内战期间,一家辗转到台湾,不想却是厄运的开始。五六十年代,被称为台湾“白色恐怖”的高峰期,军事法庭受理的案件多达三万多件,被长期监禁、被处死者,保守估计也有七八千人,知识分子、军人、工人、农民均有被打击的对象,著名考古人类学家张光直先生还是中学生的时候,就因思想问题而被捕,研究中国诗词的叶嘉莹教授也因家人受牵连入狱……1950年初,孙康宜的父亲因她舅舅参加了反抗当局暴政的活动,以莫须有的罪名下狱,判刑十年,家产尽遭查抄。母亲带领全家躲到农村,坚强生活,供儿女求学读书,狱中的父亲也通过信仰找到精神寄托。之后全家迁至美国,展开另一段生活。书名之所以用《走出白色恐怖》,是因为“写在这里的章节大多与白色恐怖有关,但这本书并非控诉文学,也不是伤痕文学,相反地,这是一本‘感恩’的书——对那些给我们雪中送炭的朋友和亲人,我的感激是一言难尽的”。作者想纪念的却是一个个在集权下生活的平凡而善良的人,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感激与怀念之情。“我原来以为从前幼时所遭遇的患难是我生命中的缺陷,但现在发现,那才是我的心灵资产。”文中还带出张光直一家、沈从文夫妇、杨宪益夫妇等浮光掠影,都很令人回味。而关于作者的大舅舅陈本江和“台湾第一才子”吕赫若的部分,更是对台湾政治迫害年代有志人士的深切纪念。 这次三联的增订版还请学者王德威写了序言“从吞恨到感恩”。王教授不仅对台湾1950年代的“白色恐怖”历史做了简单介绍,而且用很动情的文字称许了孙康宜笔下的人物以及作者本人的写作态度。“往事不能如烟:不能忘记的不只有苦难和冤屈,还有仁爱与自尊。”
  • 不够知己

    作者:温源宁

    本书是由43篇短文合成的一个集子,这些短文都是一家英文周刊的专栏的文章,先后发表在1934年CHINA CRITIC(《中国评论》)第七卷相应的各期。 本书为了便于读者较好地理解七十多年前的人与事,为了使得这些字数不多典故不少、特别是充满了洋典故的文章变得好读一些,还尽可能附加注释以为背景资料。全书以英汉对照的方式问世,便于有兴趣的读者对照阅读。
  • 刺猬歌

    作者:张炜

    这部长篇小说是张炜积三十年之创作心血历练而成,是其已出版的《古船》、《柏慧》、《九月寓言》、《家族》等十余部长篇小说中最具冲刺和突破意义的作品,可称之为一部奇书。 小说以廖麦、美蒂男女主人公四十余年的爱恨情仇、聚散离合为经,以滨海荒原莽林的百年历史为纬,编织出一个个光怪陆离、耐人寻味的传奇故事。其中既有浓烈的寓言色彩,又凸显出尖锐的现实冲突。写奇人畸爱,写野地生灵,将二者水乳交融地绘制成一幅幅具有强大生命张力的、野性充溢的多彩画卷。 小说的叙事方式典型地代表了张炜所具有的浪漫主义情怀与深刻的哲理悠思。语言凝练生动,让人过目不忘。
  • 苏童作品精选

    作者:苏童

    《苏童作品精选》内容简介:四太太颂莲被抬进陈家花园时候是十九岁。她是傍晚时分由四个乡下轿夫抬进花园西侧后门的。仆人们正在井边洗旧毛线,看见那顶轿子悄悄地从月亮门里挤进来,下来一个白衣黑裙的女学生。仆人们以为是在北平读书的大小姐回家了,迎上去一看不是,是一个满脸尘土疲惫不堪的女学生。那一年颂莲留着齐耳的短发,用一条天蓝色的缎带箍住,她的脸是圆圆的,不施脂粉,但显得有点苍白。颂莲钻出轿子,站在草地上茫然环顾,黑裙下面横着一只藤条箱子。在秋日的阳光下颂莲的身影单薄纤细,散发出纸人一样呆板的气息。她抬起胳膊擦着脸上的汗。仆人们注意到她擦汗不是用手帕而是用衣袖,这一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花腔

    作者:李洱

    《花腔》以寻找主人公葛任为基本线索,以破解葛任的生死之謎为结构中心,描写了葛任短短一生的生活境遇,政治追求及爱情经历,讲述了个人在历史动荡中的命运。 小说的最大特色是以三个当事人的口述和大量的引文来完成叙事。书中众多的人物性情不同,身份各异,以不同的腔调来叙述这桩历史謎案,显得意味深长,引发读者对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构、记忆与遗忘、饶舌与缄默等诸种生存状态的体验和思考。
  • 不谈爱情

    作者:池莉 等

    《不谈爱情》为“中国当代情爱伦理作品书系” 第四辑,中、短篇小说作品集。收录了《猜猜菜谱和砒霜是做什么用的》、《海南是个迷人的地方》、《情感问答》、《何日君再来》、《不属于我的日子》、《不谈爱情》、《肤色》、《苹果馅饼》、《冬日不觉得冷》、《珍珍故事》、《雁过无痕》11篇小说,这些作品写尽当代之情爱百态,反映出作者们写作风格和风貌。
  • 雌性的草地

    作者:严歌苓

    在文革动乱的年代,一群年轻的姑娘被放置在中国西北荒凉草原上的一个军马场,她们的命运在这个特定的背景下,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强烈的刺激性。故事是从小点儿这个有乱伦、偷窃、凶杀行为的少女混入女子牧马班开始的。主要以小点儿的观察角度来表现这个女修士般的集体。这个集体被荒诞的人性和庄严的神性所扼杀,年轻的肉体与灵魂作为牺牲,捧上了所谓“理想”的祭坛。而这“理想”,最终被认清为罪恶。
  • 水与火的缠绵

    作者:池莉

    《水与火的缠绵》讲述了80年代初,男女主人公高勇、曾芒芒相遇了,他们单纯、敏感、内向,都深藏着自己美好却空茫的人生理想。在为时代所规定的狭隘环境里,他们相恋了。而整个婚恋过程,充满了矛盾、碰撞、刺激,理解和被理解,误解和被误解,各种关系节外生枝,山重水复。18年的经历,从幼稚到成熟,收获着许多经验教训和智慧的同时,他们似乎更加艰难和复杂,然而,却一直坚持呵护着自己的个性与理想。因此,生命的愉悦、欣慰、甘苦和意义便从生活的每一道皱褶里发出了迷人的光芒。 点击链接进入: 《池莉经典文集:让梦穿越你的心》 《致无尽岁月》 《水与火的缠绵》 《池莉经典文集:来来往往》 《池莉经典文集:所以》 《一夜盛开如玫瑰》 《池莉经典文集:看麦娘》 《烦恼人生》 《池莉经典文集:成为最接近天使的物质》
  • 说吧,房间

    作者:林白

    这是一部关于当代职业女性的小说,表现了在社会转型期职业女性所承受的压力,她们的创新和隐痛、焦虑与呼喊、回忆与诉说,可视作林白的成名作《一个人的战争》的姊妹篇。 京城记者多多米报社解聘后,为了生存,她离开了北京到常识找工作,与女友南红住在了起,在闯荡中深受伤害的南红不停地向多米叙说她闯深圳的经历,而多米则在倾听中不断地回忆自己极不和谐 的婚后生活,多米在深圳找工作不果,又重返京城,南红则在一次意外中死去。整部小说从极其精细的身体感受到的叙述出发,直达当代女性心灵的最深外。
  • 黄金时代

    作者:王小波

    《黄金时代(特别纪念版)》是《时代三部曲》之一。这是以文革时期为背景的系列作品构成的长篇。发生“文化大革命”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灾难年代。那时,知识分子群体无能为力而极“左”政治泛滥横行。作为倍受歧视的知识分子,往往丧失了自我意志和个人尊严。在这组系列作品里面,名叫“王二”的男主人公处于恐怖和荒谬的环境,遭到各种不公正待遇,但他却摆脱了传统文化人的悲愤心态,创造出一种反抗和超越的方式:既然不能证明自己无辜,便倾向于证明自己不无辜。于是他以性爱作为对抗外部世界的最后据点,将性爱表现得既放浪形骸又纯净无邪,不但不觉羞耻,还轰轰烈烈地进行到底,对陈规陋习和政治偏见展开了极其尖锐而又饱含幽默的挑战。一次次被斗、挨整,他都处之坦然,乐观为本,获得了价值境界上的全线胜利。
  • 受活

    作者:阎连科

    受活,ISBN:9787201071978,作者:阎连科 著
  • 迷冬

    作者:胡发云

    封面由以文革系列作品《遗忘》闻世的艺术家田太权设计,很有视觉冲击力,也有与小说相关联的元素。书名由魏晋文化史专家、书法家、中美台三地教授唐翼明先生题写。在此一并致谢。前些天在接受采访时我说了,这本书,力图撕破多年以来,有关当局给文革蒙上的层层帷幕。我希望能被更多的青少年能看到,要像西方一代代青少年了解二战背景和法西斯起源一样,了解文革,避免文革重起,也认清那些随时甚至已经将我们再次拽入万劫不复之地的人。 ——胡发云
  • 啼笑因缘

    作者:张恨水

    《啼笑因缘》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为轰动的文学巨作,六次被搬上银幕,七次被改编成电视剧,胡蝶、冯宝宝、米雪、袁立、关山、刘松仁、付彪、胡兵,历代巨星影后争相出演。最令人向往的爱情模式,落入凡间的梦幻情人,二十世纪中国言情小说的里程碑。作为中国大众文学最精致的范本,《啼笑因缘》历来被认为是最适合搬上银屏的文学作品。富家子弟与平民女子、部长千金、江湖侠女间的爱情纠葛,曲折多变的悲喜恋情,善恶交锋的旷世传奇,七十年来魅力依然的不朽巨作。
  • 洞房·少女小渔

    作者:严歌苓

    本卷所收的20篇小说,均为作者旅美之后的短篇创作。作品或写移民阶层孤苦而艰辛的生存,或写市人井人物世俗而庸琐的生计,均以活泼青纯的文字为普通百姓描形造影;由于作者有新的人生体验和他种文化作参照,作品在以往的敏锐中更见睿智,在过去的明快中平添凝重,常常在引人入胜之中发人深省。本卷中的《少女小渔》、《女房东》、《海那边》、《红罗裙》和《学校中的故事》,曾先后在台湾、香港的文学竟奖中获奖。 目录 洞房 审丑 黑宝哥 家常篇 无非男女 除夕·甲鱼 小珊阿姨 少尉之死 馋丫头小婵 我不是精灵 卖红苹果的盲女子 少女小渔 栗色头发 海那边 大陆妹 女房东 红罗裙 簪花女与卖酒郎 方月饼 学校中的故事 抢劫犯查理和我 失眠人的艳遇 《少女小渔》台湾版后记 《海那边》台湾版代后记
  • 妻妾成群

    作者:苏童

    与《收获》编辑部的朋友一起编选这本书,心情出奇的美好。借助于这本书,我也回顾了自己的二十年写作生涯,回顾了我与《收获》十八年来结下的缘分友情,突然觉得这么多年来,我不是一个人在孤灯下写作的,我的背后站着许多人,包括我的亲人,我的朋友,包括生活在另一个城市里的《收获》的朋友们,我们一直在一起。写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件不破不立的事情,写作之路是幽暗的迷魂之路,但写作者在猛然回首之间,他所期望的不是路途中照明的火把,是那些朋友熟悉的身影,他所关心的是一个写作无关的事情,朋友,他们还中那儿吗?
  • 骆驼祥子

    作者:老舍

    《骆驼祥子(增订版)》作者老舍先生虽然是一个幽默大师,但《骆驼祥子》却是一个悲剧作品。作家没有刻意幽默,而是摹写生活的本来面目。作品中的人物都在走着下坡路,从祥子、虎妞、小福子、二强子、老马祖孙,到曾经威扬一时的刘四爷,都在走向绝望、暗淡。由这些人物的悲剧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大悲剧。《骆驼祥子》的另一个特点是它浓郁的古都风情,市井气息。老舍以北京为背景的作品都有这样的特点,《骆驼祥子》偏重下层劳动者的生活场景,尤其是车夫的圈子,大杂院的生活。这些京腔京韵的北京风情为本书增加了不可代替的艺术魅力。在我国现代诸多知名作家里,像老舍先生这样以平民出身而跻身文坛是为数不多的,而始终保持平民品格,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城市平民生活大获成功者,唯老舍先生一人。1899年2月3日老舍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后来写作时所用的笔名。他生逢末世,清王朝在内忧外患的夹攻下已成残灯末庙,气息奄奄。在他还不满两岁时,父亲就在与八国联军的巷战中阵亡。全家靠母亲替人缝补洗衣作杂工维持艰难的生活,佐饭的“菜”,经常是盐拌小葱或腌白菜帮子,每逢下雨还要坐到天亮以防屋塌。这样的生活使老舍幼年早熟;母亲的勤俭和坚毅,给了他最初的“生命的教育”。老舍是在旧北京的大杂院中长大的,从小接触的是小商人、小手工业者、人力车夫、旧艺人、巡警等下层平民,他们的生活状况、人生态度,他们喜好的娱乐形式,都不都对老舍产生了最原始的影响,奠定了他创作的生活基础和平民化的艺术审美倾向。可那时的老舍没有想到日后会走上创作的路。困交不起学费,他考上了免费膳宿的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作小学校长,敬业尽职,不断被提升。就在这时五四运动爆发了。老舍曾非常激动地回忆五四对他的震撼:“‘五四’运动给我一双新眼睛”;“‘五四’给了我一个新的心灵,也给了我一个新的文学语言”。他放弃了原来的生活道路,辞去待遇优厚的职位,1924年赴英国伦敦任教,在异国开始了文学创作,回国后逐步确立了以文学为终生职业的思想。从1925年他写第一部作品《老张的哲学》起,近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写下了800万字的作品,留下了《二马》、《离婚》、《骆驼祥子》、《断魂枪》、《月牙儿》、《四世同堂》、《茶馆》等许多传世名作,成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语言艺术大师。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他的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日、俄等十几种文字在国外出版,被越来越多的读者所了解和喜爱。《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1936年在青岛写成。老舍从开始创作起,一直是以教书为正职,以写作为副业。到了1936年夏,他辞去山东大学的教职,专心从事写作,用他自己的话说,“《骆驼祥子》是我作职业写家的第一炮。”但作品最初的创作诱困却是很偶然的,那是山东大学的一位朋友来老舍家聊天,随便谈起他在北京时曾用过一个车夫,那车夫自己买了车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最终还是受穷。老舍当时就敏感地意识到“这颇可以写一篇小说”。那个朋友紧接着又说了另一个车夫的故事,他被军队抓走,又伺机逃出,还偷偷牵回了三匹骆驼。这简单的叙述引起了老舍非常的兴趣,从春到夏,他入迷地搜集资料,构思情节,他还写信给齐铁恨先生打听骆驼的生活习惯。老舍虽身在齐鲁,但自幼所见旧北京下层社会的生活画面活跃在他脑中,给了他灵感和生活背景,一部以人力车夫祥子为中心交织着北京穷苦社会世俗风情的作品很自然地构思完成了。他自己非常满意这部作品,比作是“谭叫天唱《定军山》”。
  • 酒国

    作者:莫言

    《酒国》是莫言1989年到1992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原名《酩酊国》。省人民检察院的特级侦察员丁钩儿(这个名字在土话里有“臀部”的暗示)奉命到酒国市侦察金刚钻部长吃婴儿的案件。侦察员丁钩儿在调查过程中也享受到了婴儿宴的美味,并且目睹了酒国的疯狂社会现状:父母把婴儿卖给酒店,并且因为卖了个一等价钱而自豪、激动。在酒国的美酒和婴儿宴里,丁钩儿很快迷失了本性,最后跌进粪池淹死了。《酒国》中的官员之所以为官,不是因为他们才华高过他人,而是因为海量,并且食欲旺盛。吃的影响已经到了这样一种地步,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小说里还贯穿着酒国一个业余作者与莫言的通信,小说结尾作家莫言和丁钩儿一样,兴致勃勃地来到酒国考察……
  • 边城

    作者:沈从文

    《边城(增订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边城》1943年完成,是这类“牧歌”式小说的代表,也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沈从文有一部分小说是写都市生活的,如《第二个狒狒》、《如蕤》、《八骏图》等,这类小说讽刺性强,但流于表面化;他还有一类小说,在展示湘西原始的民风和朴素的人性时,暗带对人生的些许哀怜,如《萧萧》、《丈夫》;而《月下小景》、《菜园》等,则对愚昧的习俗和黑暗的现实进行了批判。但真正奠定沈从文在文学史上地位的,是《边城》这一类“牧歌”小说:以湘西的人情、自然、风俗为背景,旨在展示淳朴的人性和理想人生情态。这些小说以真挚的感情,优美的语言,诗意的情绪,为我们营造出一派沈从文式的理想世界,宛如清新悠选的牧歌,倾诉着沈从文以地湘西的眷恋,对自然的感怀,对至善至美的人情与和谐宁静理想境界的想象。沈从文特殊的文化选择和文化观念,在这类小说中,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是沈从文小说最隽永的部分。
  • 烟花乱

    作者:雪小禅

    《烟花乱》内容简介:我问她,你爱我吗?她说,爱,我又问,你是谁?她说,我是妖精,是魔鬼。我说,为什么要做妖精魔鬼?她说,做妖精是为了诱惑你,做魔鬼是为了折磨你。
  • 赫德的情人

    作者:赵柏田

    因为女人他爱上中国,因为中国他拥有权力,因为权力他改变历史。 一个西方人,竟能掌控晚清经济命脉50年? 派系林立、官场腐败的清政府中竟能脱生出中国历史上最高效廉洁的“衙门”? 莫言、阿来、梁文道、葛剑雄 联袂推荐 大清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的清廷传奇,王朝末日的官场众生态 ◆ ———————————————— ————————————————— 一个英国人,搅动中国政坛50年 《赫德的情人》在大量史事考察的基础上,借由钩沉一个多世纪的书信、电报、日记、奏稿和宫庭秘档,为深刻影响大清命运的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罗伯特•赫德重写今生。 他主宰晚清帝国的经济命脉近半个世纪,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各个重要阶段,从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直至世纪之交的义和团运动,他都深深介入其中。 他19岁来华,28岁担任大清海关总税务司,掌权长达45年,在衰朽的旧帝国制度中创造出惟一廉洁不贪腐的高效衙门; 他怀揣大英帝国的野心,却又以“中国政府外籍雇员”自居; 他是地地道道的英国绅士,却在行将覆灭的清廷官场游刃有余施展幕后外交; 他被授予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最高级勋位爵士,却被清政府委以重任并被追封为“太子太保”; 他像一个走钢丝艺人施展骑墙术,在两大帝国间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而这一切竟都是源于,他对中国女人阿瑶那瞬息燃灭的情欲之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