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张曼菱

  • 西南联大行思录

    作者:张曼菱

    本书是作者浸润于“西南联大”的成果。其间,作者走访海峡两岸的西南联大老校友,亲身接触、交谈,拍摄出电视纪录片数部,积累案头笔记、文献等一手材料不计其数,甚至不乏独家所有。作者寻访西南联大老校友,目的在于寻访“西南联大精神”——在中西合璧下,既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有“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的人文精神。本书用文学化的语言进行纪实性的描述,人物访谈时的讲话穿插其中,章法上也化整为零。在一个个小专题内,可见出西南联大人活生生的精神面貌,和对国家、民族的赤诚与担当,更可见出作者对当下文化教育建设的思考与忧虑。从“西南联大”到今天,历史的精神就在“行”与“思”之间跳动,对那激情岁月与美好人格的怀念向往,跃然纸上。
  • 北大回忆

    作者:张曼菱

    《北大回忆》是北大中文系78级学生、著名作家张曼菱(著名小说《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曾经被改编为电影《青春祭》)回忆北大(在校期间和毕业以后)的新作。该书以作者亲身经历为主要内容,涉及北大的同学、老师、领导、文艺界、出版界的前辈等大量人物,以及发生在北大或者与北大有关联的种种事件,描述生动、人物鲜活,传达了作者体验和理解中的独特北大,为了解那空前绝后的一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以及北大的风格和传统,提供了很有意思的材料,也可从中感受到当时的时代氛围。书中有各种著名人物,有同学间大大小小的冲突,有作者自身性格带来的戏剧性,可读性强。
  •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作者:张曼菱

    张曼菱作为具有深厚人文功底的创作型作家,毕业二十多年来,始终深入社会生活,与时代同步,从现实中汲取营养,一直涌动着旺盛的创作生命力。先后有多部小说问世:《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云》、《星》、《唱着来唱着去》、《异乡寒夜曲》、《为什么流浪》等,深刻影响了一代青年与学子。此集是张氏二十年来小说创作的首次选集出版。张曼菱小说才华洋溢、结构灵动、情感细腻。其小说中,一种对理想人性的不绝追求,对人生大美的永恒憧憬,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位读者,让读者永享文字之美。
  • 张曼菱评点红楼梦

    作者:张曼菱

    本书是张曼菱多年来潜心于红学研究的结晶,为近来“红学研究热”中之奇葩。其中充满了真知灼见,可谓字字珠玑,语语惊人。作为中国女性评红出集之第一人,张氏文化视野宽阔,才贯中西,情通现实,展示了其作为承前启后的一代红学奇才的绝代风华。
  • 北大才女

    作者:张曼菱

    张曼菱作为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现代著名女作家,近十年采写下了不少高质量的学术随笔与社会生活随笔,其中不少是作者本人在北大、清华等高校的演讲录和学术讨论会的主题发言整理而成。此次结集出版是作者十几年来散落在各处发表的随笔的精选集,以便与读者分享,其中有许多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论点,读来对我们不无教益。一书在手能使读者在诸多观点上耳目一新,有如沐春风之意。
  • 北大才女

    作者:张曼菱

  • 中国布衣

    作者:张曼菱

    《中国布衣》内容简介:季羡林先生为《中国布衣》主人公亲笔题写:“无名有品,无位有尊。”书法家钱绍武先生:“看了进德先生的书法作品,我立即为先生的格调所激动,一种诚恳质朴又刚正不阿之风扑面而来。”台北易君博先生送给(《中国布衣》主人公两句话:“拔乎流俗之上,立于千圣之表。”一群退休工人读此书后给作者打电话:“我们要像进德先生那样生活。”程郁缀教授:“这样的书是可以传几代的。”作家吉狄马加:“这是一本有社会学价值的书。什么是中国人?这就是中国人。”一位在美国开办华人学校的昆明同乡认为:《中国布衣》是美国华人教育孩子的合适教材。
  • 中国布衣

    作者:张曼凌

    风云变幻的中国,幸存布衣精神吗?尘劫万千的龙种,还有布衣人格吗?布衣者,民间神髓,尘世高蹈都也,特立独行于帝阙与儒林之外,无名有品,无位有尊,任凭围剿放逐,依然拒绝趋奉,孤怀宏视,卓然独立于贩夫走卒、政客泼痞以及一切流俗者。作者以深痛莫解、情透纸背的文字,追溯父亲的中国式生命行迹,竟是纵深直入了奄奄以就尽的布衣本真精神的流变与绝地,直入了精神集体倾覆时布衣人格的担当和砥砺,虽系书生一己独力,却是来自文化本源,渊渊浩浩,不可得而穷测也。当太多美丽、崇尚的生命不堪深海般的劫难而摇尾伏地时,主人公不畏于势,不惑于神,不弃高贵的尊严于寸阴,孤守怀疑、叛逆、自由而旷达的布衣精神,极尽苍凉人生;那放逐于穷乡僻野的足迹明灭、精神高驰不胜寒的夜半惊醒,那永远渴望知音的细腻柔情与无限伤怀、始终与平民拥有一脉鲜血的个性星芒,那观天地生物气象、读古今经世文章时的识见与吁嗟,无不含有惊心动魄的境界,读来使人慨叹、锐痛、唏嘘难尽。该作韵气逼人,睿识煌跃,以怀远以深情大真晓示:东方古大陆最纯粹最尊贵最生动的本源精神-布衣精神,虽万劫而荧荧而未能尽灭,必光复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