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旅行

  • 秘境

    作者:张承志

    本书是张承志自选集第二卷,包括获奖小说和散文。这些作品取材于异乡秘境,囊括了他半生的足迹。多年来,张承志远行跋涉,在大地上漫步,在孤旅中求学,从内蒙古、甘宁青黄土高原、新疆腹地,到日本、中亚、地中海以及坚忍的拉丁美洲,既追寻自然界辽阔自由的大视野,更追寻学识见闻上的大视角。通过多种文化的参照体系,他获益于深厚的文明资源,找到了真知灼见,一次次地修正自己的求学之路和人生之路。他用热烈的笔触,描述底层民众的人性之美,用心灵感受着异乡秘境生动的历史、传奇和生生不息的文明。本卷作品,涵盖辽阔,自由透彻,哲思深远,有强大的人道主义力量。
  • 威尼斯日記

    作者:阿城

    假如威尼斯的一條小巷是不通的,那麼在巷口一定沒有警告標誌。你只管走進去好了,碰壁返回來的時候不用安慰自己或生氣,因為威尼斯的每一條小巷都有性格,或者神祕,或者意料不到,比如有精美的大門或透過大門而看到一個精美的庭院。遺憾的是有些小巷去過之後再也找不到了,有時卻會無意中又走進同一條小巷,好像重溫舊日情人。 應該為威尼斯的每一條街巷寫傳。
  • 书到玩时方恨少

    作者:龚鹏程

    在本书中,读者在欣赏他的旅游观之余,字里行间,也透露出作者的两岸情怀,同时也不免忧心台湾原先在文化艺术上的优势,已渐渐地丧失。他说,台湾最以为成就的民主,大陆却并不苟同;而“台湾钱,淹脚目”,近年来大陆沿海及重点城市的经济发展,他们也不觉得了。早些年影响大陆甚深的台湾流行文化,现在大陆的发展,已经赶上了。
  • Riding the Iron Rooster

    作者:Paul Theroux

    Paul Theroux invites you to join him on the journey of a lifetime, in the grand romanttic tradition, by train across Euope, through the vast underbelly of Asia and in the heart of Russia, and then up to China. Here is China by rail, as seen and heard through the eyes and ears of one of the most intrepid and insightful travel writers of our time.
  • 思想徽州

    作者:赵焰

    本书是安徽籍作家赵焰所写的关于徽州的文化散文系列。赵焰不仅生长于徽州,行走于徽州,而且把其对家乡山水的热爱融进他对徽州历史文化的思考中,他的笔下有着对白墙灰瓦飞檐的徽州风光的清唱,有着对徽州历史的绵绵追寻,有着对徽州名人的鲜活描摹,更有着对徽州文化的深思。虽然以文化散文的体裁来写作,多少受到了余秋雨的影响,但他的文章不像余叙事状物有点故作感慨之状,而是出自内心的感悟与真诚,又因为有着学术研究做底,加以良好的文学悟性与语言表达,因此其文笔轻灵中不乏厚重,感性中浸透着理性的思索。文章发表后深得读者的喜爱和学者赞誉。本书还配上专业人士的摄影照片,力求做到文与景相得益彰,将一个自然、鲜活、历史、文化的徽州展现于读者。 这是本有关徽州的文化随笔。它对徽州的拿捏是相当准确的。作者在徽州的生活经历无疑使该书在感性的层面上显得亲切与平和。他幼年行走在曲折幽静的渔梁街,“自己清脆的足音就像啄木鸟在用尖喙撞击树干”。这声音,或许就开启了对徽州某种天问式的思考;仰望老屋“四水归堂”的天井里露出的那方蓝天,大概也能激发出关于这块土地的缕缕遐想……。该书是对徽州文化的一次有选择的解读,赵焰对史料的摄取并无新颖之处,由于观点的独到,却又使全书流溢着一种“且听新翻杨柳枝”的气韵。 本书主要介绍了却道天凉好个秋、桃花源里人家、秋雨西递、澄明婺源、书院春秋、清明胡适等内容。
  • 流動的饗宴-海明威巴黎回憶錄

    作者:海明威

    品嚐原汁原味的巴黎「河左岸」,唯有加入海明威這席「流動的饗宴」, 踏過他的足跡,哈錢、扯淡、賭馬、忍飢、啃舊書攤、泡咖啡館…… 《瀑布上的房子:追尋建築大師萊特的腳印》、《花.骨頭.泥磚屋》作者 成寒 以溫潤柔煦的譯筆、豐美的圖片,讓上世紀文豪眼中的巴黎乍現眼前。 如果你夠幸運, 在年輕時待過巴黎, 那麼巴黎將永遠跟著你, 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 ──一九五○年 海明威致友人   1957年秋天,海明威在古巴開始動筆寫這本書,關於1921年至1926年他和第一任妻子在巴黎的那段歲月:初嚐作家生涯、窩咖啡館寫作、與文友扯淡、賭馬、忍飢受餓、逛塞納河畔舊書攤、在莎士比亞書店借書,與費滋傑羅邂逅並和喬伊斯、龐德等人擦身而過……巴黎的生活永遠寫不完,因為巴黎總是值得眷戀。這裡寫的是早年的巴黎,當海明威很窮、但很快樂的那段日子。   在台灣,許多讀者把《流動的饗宴》當作巴黎的深度旅遊書,帶這本書去巴黎。海明威當年所寫的場景,而今已是巴黎的地標,所交往的藝文人士多已成為世界要角。書中的場景不僅是海明威的回憶,亦是許多到過巴黎的人難忘的回憶;而還沒去過巴黎的人,嚮往著追尋海明威的足跡。這是一本令全世界書迷一讀再讀的散文回憶錄。 名人推薦: 「人生不及一句波特萊爾,遊手好閒也能有一種高級的百無聊賴。」 ──作家 莊裕安
  • 八十天环游地球

    作者:儒尔·凡尔纳 编

    《八十天环游地球(插图本)》是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一部重要作品。该书讲述的是一位绅士福格因为在改良俱乐部同牌友们打赌,而从伦敦出发,用80天的时间环游地球一周的故事。作者匠心独具,布局巧妙,以生动传神的笔法,时而将读者带到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时而将读者带入惊险刺激的场面。因此小说一经出版便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普遍喜爱,被公认为科幻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 走出非洲

    作者:[丹麦] 卡伦·布利克森

  • 浮云流水间

    作者:吴琼

    本书是一本旅游类图书,它以欧洲庄园为主题。共介绍包括La Papessa乡村别墅、干邑区的Chanteloup庄园、丹麦Dronninggaard城堡在内的九个庄园。这些庄园一般坐落在远离闹市的地方,而且大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在岁月的变迁中,它们不断地变更着自己的主人,也不断地见证许多有趣的故事。探询这些古老庄园浓缩的历史故事,以及随着庄园一起被传承的生活文化就成为本书的主旨所在。作者流畅、细腻的文笔时时让人游走于历史与现实之间,而多幅精美的图片更为本书增色不少。
  • 欧洲十一国游记

    作者:康有为

    本书为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康有为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国外时所写,百日维新后,康南海开始了“流离异域一十六年,三周大地、遍游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路,一生不入官,好游成癖”的考察生活、“其考察着重于各国政治风俗,及其历史变迁得失、其次则文物古迹” 。尤其在意大利和法国的游历感触顿多,回国后写成《意大利游记》和《法兰西游记》,即为本书收录的主要籍章。这些游记文字涉及了很多方面的观感记录,对今天的读者来说具有极高的价值。 “西洋映像手记”这个系列主要是整理、出版清朝一些官员和知识分子到国外访问、游历的日记,这些日记是他们的代表性作品,在当时一经出版即已引起很大反响。  他们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来选择、理解异域文化,从多个局部和侧面反映了传统观念在西方思潮冲击下的反应和变化。 他们是借游记之名,讨论中国的问题,阐发他们政治改革的思想,要在西洋找到中国将来应当发展的理想,从而造就出一个在体制上和财富上超过西方的新中国。 本书根据广智书局光绪三十一年至三十三年初版本《欧洲十一国游记》校注。
  • 以巴黎为借口

    作者:何农

    以巴黎为借口》,借巴黎一方宝地,介绍和品评法国文化和社会生活,也即“巴黎、饮食、男女”,和与这些内容有关的体验、感想、收获、积累。 “巴黎”,只是这些文字的出发点或落脚点,涉及的地理范围当然不局限于巴黎,甚至也不局限于法国。巴黎,只是一个象征、一种韵味、一股精气神儿。或者说,一个借口。不是把“巴黎”注水稀释,加上空话套话;而是把法兰西的细节放大,推己及人、推而广之。 正如法国教育部汉语总督学白乐桑先生所说,作者犹如一位娴熟的导游,带领阅读本书的人尽可能地靠近法国,尽可能详尽地了解法国人,“他的观察如此深刻和细致入微;而他的分析又是如此中肯确切。”
  • 欧游杂记

    作者:朱自清

    本书内容包括威尼斯、佛罗偷司、罗马、滂卑故城等内容。
  • 180°以外

    作者:瑶瑶

    这是一本貌似游记的书,但是作者的冷静观察和独立思考却蕴含其中,这便有了强烈的主观色彩,她对外部的观察和细致的描述,娓娓道来,层见叠出,无论文字还是图片都有很好的艺术感觉和视角。令人对19岁的作者刮目。――陈染语
  • 万水千山走遍

    作者:三毛

  • 巴黎恋爱地图

    作者:鲁道夫

    一直想要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小说集,如今这个愿望总算是实现了,贪心的个性似乎却又让我不愿意这样就说是功德圆满。巴黎还有许许多多的风貌没有记录,人生还有许许多多的故事没有说完,于是,我将会继续书写、记录下去! 本书以旅行当中的爱情故事为呈现体裁,文体的主要内容为小说、心情短文,并附加爱情长短句的形式。主题锁定爱情出走的概念和心情,包括实际上的身体行动或是心灵的出走,以文字旅行的形式,解放被禁锢于城市无法脱困的灵魂。此外,在视觉的设计上以一张巴黎地图作为展开,并于文字当中强调视觉的印象,带领读者走进每段爱情的心灵底处。
  • 从巴黎到耶路撒冷

    作者:(法)夏多布里昂

    《从巴黎到耶路撒冷》作者从希腊出发回到法国,按顺序将《从巴黎到耶路撒冷》全书分为七个部分,沿着作者游历的路线,在参观古迹遗址时,读者仿佛和他一起在瞻仰那已经的落的文明,并了解到作者希望通过追溯历史去寻觅现代文明之源的真实愿望。《从巴黎到耶路撒冷》:夏多布里昂优美的语言、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和精准的描写构成了这部游记的魅力所在,相信会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同和喜欢!
  • 莫言·北海道走笔

    作者:莫言

    莫言最初是以电影《红高粱》的原著作者身份而在日本为人所知,此后,他的主要作品被翻译成日语广泛流传,逐渐成为在当地颇具影响力的中国当代作家。2004年年底至2005年年初,应北海道有关方面邀请,历时12天,纵横三千公里,莫言一行人的足迹几乎遍及北海道。而另一个很重要的吸引莫言前往的原因是,他想亲眼看看他的老乡刘连仁——上世纪40年代初被日军强掳去当劳工,后逃亡——在那儿过了足足13年野人生活的地方。在旅途中,莫言与旅伴们畅谈文学、艺术、人生、动物、战争、过年,与当地普通的学生、影迷、乡民交流,谈吐风趣,见解独到,这些都在书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 斯坦贝克俄罗斯纪行

    作者:(美)约翰·斯坦贝克,卡帕(摄影)

    《斯坦贝克俄罗斯纪行》是世界著名的作家斯坦贝克与战地摄影家卡帕 40天苏联之行的记录。 1947年冬天,铁幕降下,冷战开始。为了报道铁幕后的苏联的真实面貌,斯坦贝克和卡帕踏上了俄罗斯大地,足迹从莫斯科到斯大林格勒,从乌克兰田园到格鲁吉亚海滨,以斯坦贝克的数百页旅行札记和卡帕的四千余张摄影负片,真实展现“伟大的另一面”——俄罗斯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 这是一次巨人之间的伟大合作,斯坦贝克充满热情、同情而又幽默生动的文字和卡帕卓越的摄影写真技巧,堪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使本书至今仍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彩。 作为一部魅力非凡的游记,《斯坦贝克俄罗斯纪行》和斯坦贝克的另一旅行杰作《斯坦贝克携犬横越美国》长期受世俗瞩目,被译成多国文字,畅销世界。
  • 域外手札

    作者:冯骥才

    书摘 离开巴黎的前一天,我去到旅游纪念品商店,打算选几张明信片做个纪念。巴黎的明信片花花绿绿,都很漂亮和诱人。但我没有像旅游者那样,去选那种风景名胜的画面。什么艾菲尔铁塔呀,巴黎圣母院呀,还有贝聿铭用他那个有名的玻璃金字塔做人口的卢浮宫呀。我从架上拿了这样一张——一对年轻男女正在街头忘情地接吻。这时,身旁一位陌生的法国男子朝我微笑着点一点头。他表示很同意我这个外来客的选择。我呢?向他得意地一扬眉毛,似在说:“我当然懂得,这才是巴黎!” 两个多月前,我到巴黎,便被主人安排在拉丁区一条又弯又窄的老街上。从这条街走出来便是巴黎人无人不知的圣·米歇尔广场。它在一座带有雕像与喷泉的纪念碑式建筑前,是一个三角形的广场。广场不大,但它直对着塞纳河上一座桥的桥口,又是几面临街,视野开阔,四通八达。无论地上还是地下的交通,这儿全是枢纽。故此,许久以来它一直是巴黎的情人们约会的地方。我每天至少两次经过这里。广场上总是站着一些等候情人的人,或男或女。逢到下雨,每人举着一把伞,痴痴立着,他们的倒影静静地反照在地上的雨水里,非常动人。没有等到情人的人都很孤单,正在相爱的人都很幸福。有时一大片站在那里,虽然彼此绝对地各不相关。但他们共同心怀着的那种爱的期待却令人感到一种无声的震撼。细看他(她)们——有的耐心伫立,有的不安地东张西望,有的着急地掏出手机打起来。最司空见惯的画面便是一对邂逅的男女激情地拥抱和亲吻起来,完全不管周围这个人来人往和车来车去的闹市。 街头的吻从来都是巴黎最迷人的风情画。 自从一八四八年照相机进人社会生活,巴黎的这种街头亲吻的情景便时时进入摄影家们的镜头,成为杰作,使得不少摄影家名扬天下。我曾对一位旅行者开玩笑说,你随便举着照相机,在巴黎街头胡乱地按快门,回去冲洗出来看看,保准每一卷都会有一张接吻的照片。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河边、桥上、地铁站、露天的咖啡店等,时时可以看到一对男女在那里亲吻。可以说,亲吻是巴黎人的一种公开的爱情语言。情感过剩的巴黎人总是按捺不住心中盈满的爱。如果他们过街时遇到红灯,在等候变灯时也会吻两下;如果他们驾车遇上红灯,那正是好好亲吻一阵子的好时候。我见过一对年轻人走到大街中央忽然紧紧拥抱,热吻起来,来往的车辆全都不按喇叭,而是鱼贯地绕过他们而前行。热吻中情人脚下的土地,永远是巴黎街心的安全岛。这样的画面除去巴黎,大概只有在电影中才能出现。如果你再往细处看一看,会发现他们这种接吻的语言十分丰富,决不千篇一律。有的在表达着明媚而清纯的爱意,有的在诉说心中的缠绵,有的几乎是铺天盖地的誓言。 巴黎简直是一块接吻的圣地!P14-15
  • 美国景象

    作者:亨利·詹姆斯

    《美国景象:大师游记》内容简介:美国社会常被视为一座大熔炉。国家不同,文化背景迥异的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可以在这熔炉里把自己转变成美国人。十九世纪,美国出现了马克·吐温、爱伦·坡、梅尔维尔·惠特曼、詹姆斯等重要文学家。二十世纪又出现海明威、福克纳、斯坦贝克、菲茨杰拉德等伟大作家,以及庞德、艾略特、弗罗斯特等重要诗人…… 美利坚合众国的关键词似乎就是向上与自由:没有向上,自由只是懒惰;没有自由,向上会变成挣扎…… 建议以下人群阅读《美国景象:大师游记》: 美国历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美洲历史之地理之研究家或爱好者,旅行家或工商过客,大中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