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旅行

  • 伦敦画记

    作者:蒋彝

    伦敦雾伦敦雾,几人参透雾中趣。 一个全新而陌生的声音,在谈论着西方文化──那经常自视为较优越较进步的文化。传统上身为观察者的西方人,第一次成为被观察的对象。 蒋彝从未隐瞒他的族裔身份,反而将英伦风物与中国文化参照对看。无处不在的幽默与智慧,中式书画中洋溢的闲情逸趣,引领读者重新审视伦敦的春夏秋冬、风花雪月,细致而精到地勾勒出大英帝国心脏的众生样貌。
  • 趁,此身未老

    作者:阿sam(夏天鸿)

    旧年华的午夜场 回不去的时光机 你,有后悔的事情吗? 小时候,母亲不给买零食,就像世界末日一样嚎啕大哭。现在猛然发现,世界上不是所有东西都会永远拥有。比如身边的人。 以前,舅舅是家族的骄傲,年年都会塞给我一个大红包。毕业后我来上海工作,听说舅舅病了,我继续忙工作,没有回去看他。夜里接到电话,舅舅走了。 和旧的感情告别,拖着箱子到处搬家,长途飞行,异乡,失眠,想得到的似乎得到了,最终却什么都留不住。 在漫长的成长岁月里我们爱过,恨过也遗憾过,我们总是自以为是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可一转身却都是忧愁。 20岁时许下三个愿望:去一次布拉格,写一本书,好好谈一场恋爱。 我从来没为这三个愿望努力过。直到去年,出版了《去,你的旅行》,爱上一个人,踏上布拉格之旅。 愿望,原来,并不遥远。 急景凋年,回忆所剩无几,趁你还未老,趁时光还在,继续做梦,继续相爱。 我对文字很挑剔,在我常年使用大白话创作之后,阿Sam文字的美,恰到好处,而他的旅程,又恰是我的不能到达。 ——畅销书《人生需要揭穿》作者 丁丁张 不言老,不嫌累,只贪欢……阿Sam是当下“私旅行”写作风潮中的古惑导航员。 ——香港作家,漫画家 欧阳应霁 旅行是一种期待心情的满足,也是一种平凡生活的不平凡的延续,阿Sam的文字,记载的就是这些,风景都是过眼的,只有心情经历才是自己的。 ——音乐制作人 姚谦
  • 接触!

    作者:[英] 简·莫里斯

    本书是知名游记文学作家简·莫里斯的最新作品。 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旅行和写作中,莫里斯可谓踏遍四海八方,笔触涉及知名城市及无名村落。在描绘地域风貌的同时,莫里斯一直保持低调亲和的姿态,希望能融入当地居民的生活。在本书中,作者精心挑选了他在多年的旅行生涯中所邂逅的诸多人物,社 交名流和市井小民皆在她的妙笔下洋溢生花。 作家堂•乔治(Don George)曾说,如果旅行文学设一个诺贝尔奖,我一定提名简•莫里斯(Jan Morris)当选。相信熟悉简•莫里斯作品的读者都会认同,假若真有此奖,她当之无愧。——刘铮 简洁巧妙的片段,以鲜明的幽默感和精准的观察力写成。——英国《卫报》 我读到的最令人愉悦、最聪颖、最富洞察力的观察切片:我没见过什么东西像这样。——阿尔韦托•曼格
  • 近在远方

    作者:七堇年,苏枕书,王泽,老王子,庆山(安妮

    《近在远方》是10位作者的合集,包括七堇年,安妮宝贝,木遥,何袜皮,老王子,陈思呈,苏枕书,郭珊等。整书以“性和旅行”为主题,讲述了作者们各自的旅行或者口述别人的旅行的故事,以及故事中的爱。有亲人之情,朋友之情等,以情的博大,告诉大家旅行的美好意义,也是鼓励人们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 再远的地方,只要愿意迈步,都不遥远;再近的地方,只要不愿意走出去,都那么遥远,这就是“近在远方”的意义。 这世界其实为所谓远方,所有你的远方,都是他人的故乡。
  • 迷失布拉格

    作者:林微云

    上海三联书店推出新书《迷失布拉格》:清新唯美与历史文化厚重相得益彰 近日,上海三联书店推出了林微云的旅行文化散文集《迷失布拉格》,该书入选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度最佳图书,获最美图书奖。该书将感性流畅的文笔、扎实的史料与空灵纯美的自绘插图、丰富精致的图片融为一体,呈现出了布拉格这座绝美之城的美丽与沧桑、苦难与浪漫,将清新唯美 的写作风格与历史文化的厚重相得益彰地联决呈现给读者。 手绘插图,清新雅致 作者为全书二十三个章节全部手绘了与章节内容相匹配的清新雅致的插图,再加上大量的优美图片,以及深入的文化体验与思考,让读者形象地感知了布拉格这座欧洲名城的美丽与浪漫。随着作者游历布拉格的脚步,读者彷佛倘佯在布拉格城堡、老城广场、巴洛克教堂、人骨教堂、黄金巷、高堡等名胜美景里,品味艺术的盛筵,倾听历史的回声,感悟波希米亚人在战争与苦难中凝成的思想和智慧;并与作者一起迷失在布拉格这座美轮美奂的城市里,追寻米兰‧昆德拉、卡夫卡和莫扎特的足迹,在伏尔塔瓦河畔聆听斯美塔那的动人旋律,流连于啤酒爱好者的天堂里品尝捷克美食,享受属于自己的咖啡时光,在童话般的黄金巷里顿悟,在布拉格广场听歌,在查理大桥上沉思,邂逅最美的图书馆,参观惊悚的人骨教堂,追寻波希米亚的荣光。 历史厚重,文化璀璨 本书以波希米亚多灾多难的历史为背景,将其绚丽多姿的艺术、音乐、文学、建筑、科技以及众多杰出人物的传奇融入其中,展开浪漫迷人而又深邃忧伤的布拉格之旅。作者运用大量的历史细节和人物场景,讲述了卡夫卡的悲情恋爱史如何成就了他的文学高峰,对祖国山川历史的热爱与耳聋的无情折磨如何交织催生了斯美塔那不朽的交响诗组曲《我的祖国》。作者还在查理大桥上沉思波西米亚的“千古一帝”查理四世的是非过功,在老城广场的胡斯塑像下梳理胡斯宗教改革与三十年战争对捷克和欧洲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在高堡(维谢格拉德城堡)回溯布拉格城市文化的起源,在人骨教堂探讨哲学、宗教与死亡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黄金巷琢磨鲁道夫二世的炼金术如何追求永生结果却落得与宋徽宗一样的悲惨结局,在圣巴巴拉大教堂追寻波希米亚的历史荣光,让读者不但通过阅读领略了布拉格迷人的城市风光、风俗人情,更能深入捷克人民千百年来波澜壮阔的苦难和抗争历史,深化了对波希米亚这片大地上的艺术文化和社会人文的认识,并进一步了解这些深刻而丰富的历史文化背后的精彩故事。 人文之旅,沉思之书 出国旅行早已日渐寻常的当下,许多人已不满足于浅尝辄止、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而是拿起背包用自助游的形式,前往域外的风景名胜、人文景观,静心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体验独特的风俗民情,而后用个性化的独特方式图文并茂地记录下旅行的轨迹和思考,既留下了一份美好久远的回忆,也为旅人们提供了一份独具价值的旅行文化笔记,或许这就是《迷失布拉格》出版的意义。
  • 少有人看见的美

    作者:苏缨

    每幅名画,是美的凝固,也是谜的布局 画外之美,在画家的灵魂、时代的低语 谈一场智慧的恋爱,欣赏她们的美与奇思异想 “在这本以绘画为主题的书里,强烈的个人偏好逼迫我只想谈谈那些富于理性之美的画作,这也就意味着,我不是从艺术角度,而是从思想角度切入进来的。如果可以把一幅名画比喻为露在海面之上的冰山一角的话,那么海面就是画家本人以及画家所生活的那个社会,而冰山隐藏在海面之下的庞大身躯,亦即那些由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圣奥古斯丁等等伟大哲人们无声浸润于社会与艺术之内的诸般奇异哲思,才是令我兴趣盎然并在这本书里着力描摹与分析的东西。 所以,这不是一本常规意义上的美术读物,它无意于引起任何感动,只希望激发一点思考。如果你恰恰和我一样,也是一个对智力趣味情有独钟的人,并且对美术史怀有几分兴趣的话,那么你一定就是这本书所要寻找的读者。” “恋爱让大脑产生多巴胺,而多巴胺除了能让人快乐之外,还能激发大脑活力,让人变聪明,从而能更快地推理和解决问题。这本书所做的,就是用优质绘画作品让你萌生恋爱之感,然后给你一个又一个在画作中发掘而出的扣人心弦的谜题,让你脑内刚诞生的多巴胺有用武之地。在多巴胺的助力下,难题一一被解决,成功的感觉又刺激大脑产生更多的多巴胺,更多的多巴胺就意味着更多的快乐,还意味着更多的聪明……多么了不起的良性循环。 璀璨的艺术杰作、成串的悖论和诘难再加上令人目眩的谜案,这本书送给你的,乃是一场高智商的恋爱。” ——毛晓雯
  • 巴黎往事

    作者:符晓

    一本关于文学、艺术和旅行的书,提供了表述巴黎的新范式。作者尝试以巴黎为中心建构出一个小型艺术史地图,内中囊括了与巴黎及周边地区相关的文化、艺术、历史、社会等内容,既涉及古,又涵盖今。更以灵动活泼的文字讲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包括达芬奇、弗朗索瓦一世、拿破仑、巴尔扎克、雨果、罗丹、莫奈、雷诺阿、梵高、肖邦、海明威、萨特、巴赞、特吕弗和杜尚等人的诸多往事。既是一本了解法国艺术史的手边书,又是一本去巴黎旅行的小手册。
  • 孤独要趁好时光

    作者:张朴

    衰老攻占你, 生活俘虏你, 只有旅行, 把你还给自己。 青春逝去前,“我”一个人踏上游历欧洲的旅途。 2年,12国,15城,一个旅人,一袭欧洲,一生沉醉。 旅行是不期而遇,是兜兜转转,是华丽冒险,是决不妥协。 当一切落幕,还有回忆的珍宝在熠熠闪光。 在那里,阳光灿烂,青春不老。 ○在冰岛火山爆发后,从希腊驾车奔回挪威; ○在伦敦街上拍型人时,偶遇著名模特; ○在雪夜,彻夜狂欢后到英俊的萨克斯手家里倾心交谈; ○在阳光刺眼的夜晚9点,在挪威海边畅饮; ○在克里特的橄榄树林里,用力奔跑; ○在哥本哈根的沙滩上躺倒,让爵士乐浸满身体; ○在阿姆斯特丹的青年旅社,遇到独自旅行的澳洲大婶; ○在巴塞罗那,跟火热的西班牙人学习西班牙语; ○在阿兰德机场,打翻维果罗夫香水; ○在巴黎,探寻摇滚诗人的沉睡之墓; ○在斯德哥尔摩,遇见最美的男人; ○在最冷的1月,在布拉格伏尔塔瓦河边散步; ○在罗马,背对许愿池许愿; ○在伦敦,去看一场伍迪•艾伦的电影…… 这一切,就是我的欧洲,我的私旅行。
  • 罗马文学地图

    作者:[美] 福斯特(Brett Foster

    《罗马文学地图》为《布鲁姆文学地图译丛》之一。《罗马文学地图》以罗马文学发展为脉络,以罗马的历史兴衰为时间轴,以台伯河为地理坐标,向读者展示了一副完整的罗马文学地图。从古罗马到神圣罗马帝国,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你可以通过《罗马文学地图》感受几千年的历史浩荡。从椭圆形竞技场到万神殿,从彼得大教堂到特雷维喷泉,你可以体味到罗马的恢宏雄伟。无论是维吉尔、奥维德、但丁、彼特拉克,还是雪莱、拜伦,抑或是亨利·詹姆斯、菲茨杰拉德,你都可以在这本文学地图中寻找到其非凡笔迹。作者将历史、宗教、建筑和文化巧妙地融入了文学中,显示了罗马的独特魅力,为读者提供了一场文学盛宴。
  • 回不去了

    作者:馬家輝

    櫻花荼靡,春之極盛 你站在風中,時光流逝,景色一瞬 因為回不去,人生故而絕美 回不去的是旅途,是心情,是流金韶華 你無能為力,只能飛快書寫這一切。 你不是悲傷,也不是不悲傷。 你不是捨得,也不是不捨得 那停駐過的,都密封,都凝凍。 馬家輝愛開玩笑。生老病死葷腥不忌,朋友家人文人陌生人包括自己的玩笑都開,彷彿如此就能跟上帝發笑的聲音抗衡。 馬家輝很矛盾。他討厭行旅和人群,卻無法抵擋想出走的心情。他馬不停蹄,卻不時駐足旁觀在身旁流逝的歲月。 馬家輝走走停停,凝神注視。 歲月昏黃,記憶在燈光下閃耀。 他很明白,花終究要落, 即使駐足,躊躇,旅人終究該瀟灑離去。 入世且多情,旁觀自己的瀟灑 繼《死在這裡也不錯》,那個自承喜歡旅遊又不敵身心疲弱的旅人再次出發了…… 他走得很遠,走了許多地方。從中國長沙、日本大阪、寮國緬甸、德國,沿路深情凝視這世界,最後又回到了自己,但他心裡明白,所有一切的歲月和時光,都再也回不去了。
  • 葬我以风

    作者:消失宾妮

    “哪怕前路也有尽头,但是没关系,我遇见过一帮同路人,我们能同路,因为我们都可以向着一个铜墙铁壁的结果冲过去,却不改道路。墙后必有我们要的世界,哪怕得不到。” 从柬埔寨的吴哥窟走至马来西亚仙本娜十八米深的大海中,路过埃及、台湾,走过菲律宾,印尼。从与人同行,至最后一个人上路。旅途中所见的悲与喜,历史痕迹与风俗生活,真实的笑与深藏的往事,一年的沉淀与自省。 全新收录消失宾妮十万字散文随笔及旅行摄影,丰富的图片,细腻的文字,饱满记录生活、世事、行走、心情,从心底的哀伤至千帆过尽后的平静。
  • 一去二三里: 关于故乡,也关于旅行

    作者:李双喜

    一个北漂80后重拾故乡的乡村之旅 •超人气摄影师双喜第一本乡土旅行随笔结集,真情呈现纯真田园生活。 •137张精美逼真大幅摄影图片+272页清晰雅致、全彩绿色环保印刷,【美文+摄影】的图文书。 最令人心动的图片盛宴,最具品质的乡土旅行美文集。 •清丽隽永的文字,温暖治愈。 作者文笔轻柔细腻,像早春的一场小雨,冲散喧嚣都市带来的各种压力,让你抛却烦恼,从急促的生活节奏中解脱出来。 •普通的乡村生活画面,牵动广大游子的心。 这些呈现你我的故乡的照片,点亮你的心,让你找回失落已久的自我,重拾简单的幸福。 ----------------------------------- 李双喜自幼生长于南方山村,长大后,同大部分80后一样,也开始了离乡漂泊。 十几年来,他都在城里工作奔忙,却始终无法融入繁华的都市。而千里之外的故乡,依然宁静美丽如昨。 他在体会了人事无常、光阴似箭的变化后,越发地迷恋质朴的乡间生活。他怀恋的不仅仅是故乡,而是心底最初的地方,一切纯净如天籁。 于是,他决定给心找个出口,出去走走,像古诗中描写的“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在久违的乡村田园中,找回最初的自己,让生命焕发光彩。 ----------------------------------- 从故乡开始的旅行,自南向北, 从柔情的江南水乡到寂静的黄土高坡, 从质朴实用的瓦房到高墙深院的大宅, …… 它们都是正在改变的、依然温暖如初的你我的故乡。 一山一水,一村一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 一花一果,一枝一叶,一粥一菜,一茶一饭, 体悟人世间最真实、最平凡的生活。 此书像一粒种子,种进向往简单、纯真生活的人们心中,结出满满的希望。 【远山】我从远山走来,带着泥土和山野的气息。 【村庄】回故乡,去他乡,其实这就是我的旅行,人生也便是如此。 【乡味】每个人,都有一份关于家乡的缱绻记忆,那缱绻里,有父母的叮咛,有撒满屋顶的点点星辰,更有厨房里飘动的缕缕油烟味。 ----------------------------------- 乡村,真的是最好的心灵旅行地。这一篇篇文章,一张张照片,犹如一首首清新的田园牧歌,抑或是来自荒野的一股清新空气,轻轻地抚平我内心的浮躁。 它让我在困顿疲惫中感到一丝温暖,获得平静的力量,不再去想争强好胜、羡慕他人,不再空虚或忧虑,从而走向宁静的回归。 ——旅行家 鸢尾
  • 大地的阶梯

    作者:阿来

    西藏在许许多多的人那里,是一个形容词,而不是一个应该有着实实在在内容的名词。一个形容词可以附会许多主观的东西,但名词却不能。名词就是它自已本身。 当我以双脚与内心丈量着故乡大地的时候,在我面前呈现出来的是一个真实的西藏,而非概念化的西藏。那么,我要记述的也该是一个明白的西藏,而非一个形容词词化了神秘的西藏。《大地的阶梯》就是这种努力的一个成果。
  • 独立韩秋

    作者:孔庆东

    《独立韩秋》是作者在韩国梨花女子大学任教两年期间写下的随笔集,收有《特立独行的葵花》、《韩国人的革命精神》、《韩国的海》、《迟到与礼数》、《刀下出美人》等篇。
  • 马可波罗游记

    作者:马可波罗

    Polo dictated these tales to a scribe, a writer of romances named Rustichello, while the two men shared a cell in a Genoese prison. Just how much Rustichello added to the text nobody knows. Yet most of what Polo tells us about his overland journey to Asia checks out. He traveled during a relatively peaceful time, so this is not a book about taking physical risks. Nor is it as accessible to modern readers as many of the books on this list. Yet it is without question the founding adventure book of the modern world. Polo gave to the age of exploration that followed the marvels of the East, the strange customs, the fabulous riches, the tribes with gold teeth. It was a Book of Dreams, an incentive, a goad. Out of it came Columbus (whose own copy of the book was heavily annotated), Magellan, Vasco da Gama, and the rest of modern history.
  • 旅行日记

    作者:艾青

    这不是人们概念中的那种日记,它由一些札记、散论、随笔和诗歌的断章组成,是诗人式的——随意、跳跃、简约、生动,这是一种独特的文体。 1954年夏天,艾青接受智利众议院议长的邀请,前往智利参加诗人巴勃罗·聂鲁达的五十寿辰纪念活动,这是一次旨在“保卫世界和平”的活动。当时,国际上许多有影响的文学家、艺术家汇聚在圣地亚哥,包括苏联作家爱伦堡,巴西画家亚马多等。艾青在日记中所记录的就是 1954年 7月 12日至 8月19日这一次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当时与艾青同行的还有作家萧三和中联部的副部长赵毅民。 。 这是一部比较私密的旅行记录,联系到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气氛和环境,可以隐约地看出一位未被时代的浪潮所淹设的诗人的形象,他的艺术还没有完全被政治所代替。艾青也许从没有想到这部日记会被公开,因为他在落笔时是随心所欲的、只言片语的,缺少通常的文字表达时所注重的修辞、延续性和逻辑关系,但是,存在于人们直觉中的,甚至是浅意识的、第一反应的种种判断,往往可以更真实地裸露出其本质。对于诗人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 日记写于 1954年,已过去了整 50年。今年又逢聂鲁达诞辰 100周年,此书的即时出版,有如天意,是对两位诗人的纪念。
  • 巴黎的鳞爪

    作者:徐志摩

    《巴黎的鳞爪》主要内容包括:罗曼·罗兰、达文謇的剪影、济慈的夜莺歌、天目山中笔记、鹞鹰与芙蓉雀、自剖、再剖、求医、想飞、“迎上前去”、北戴河海滨的幻想、我的祖母之死等等。
  • 水流花静

    作者:童元方

    优雅而清新的游学笔记记录着:从香港到美国,从美国到英国,从英国到法国,万里寻觅、上下求索的游学旅行。 行云流水、夹叙夹议的行文,解析了著名学者的内心世界;少年狂放的爱因斯坦、浪漫诗性的麦克斯韦、人文学养深厚的杨振宁、和蔼可亲的长者费孝通……思考科学与诗的对话的可能。 全书起于春天,也结在春天,多少反映出一种欢快的基调,回应着我这一段的人生之歌。而在满天的晴丝荡漾之中,我的笔下最常谈到的两个大人物,一个是麦克斯韦,一个是爱因斯坦。麦氏以方程式表达他的思想,以诗表达他的感情。而少年与老年的爱因斯坦却分别表现出狂野与睿智两种不同的形象。我追探之两位大科学家的言与行,从香港到美国,又从英国到法国。以万里寻觅、上下求索的旅行,作忽天忽天、夹叙夹议的描写。
  • 匈奴的谶歌

    作者:张承志

    《匈奴的谶歌》收录的,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在《收获》杂志上发表的大部分散文作品。为了集中力量和记录轨迹、更为了思想的表达,与一本杂志保持长久合作的目标——不仅我一个人追求过。就我个人而言,大概有过较多地把自己的作品集中发表在《读书》、《收获》、《花城》、《天涯》等刊物上的阶段。但是文坛在剧烈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变迁,道难合谋人各有志,合作难能始终不渝,所以也不断发生过选择的变幻。
  • 寻找莎士比亚

    作者:【美】 理查德·保罗·罗 (Roe,R.

    2014年,谨以此书,纪念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向经典致敬! 莎士比亚是世界上最传奇的剧作家,作为一个英国人,他笔下的作品却屡屡涉及意大利。打开莎士比亚的作品,会发现莎翁的“足迹”遍及意大利,但大部分学者认为,莎士比亚终其一生都未曾离开过英格兰,他的剧作中关于意大利的部分多半来自道听途说,或者是从英格兰当地现成素材中看来的。因此,莎士比亚的作品关于意大利的部分很多都存在不正确的地方。事实是否真是如此?作者理查德花了二十多年时间,从长度和广度上对意大利进行了一番奇妙的文学旅程,用莎士比亚的十部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维罗那二绅士》、《威尼斯商人》、《驯悍记》、《奥赛罗》、《仲夏夜之梦》、《终成眷属》、《无事生非》、《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作为指南针,找到几乎每一个场景的确切位置。他的足迹遍及了伦巴底和威尼斯公国的领地,再越过亚平宁山脉延伸到托斯卡尼,而后往南遍历了整个西西里岛;此外,还特意到了西西里对面第勒尼安海上一处神奇的岛屿走了一遭。随着旅行的逐渐深入,理查德得出了一个又一个惊人的发现…… 生活中最令人快意之事,莫过于开始一段漫长而惬意的旅行——而这样一段充满神秘与收获的智力大冒险,更让人心动。我们将去往维罗纳、米兰、佛罗伦萨、威尼斯、比萨……甚至是西西里岛,去往因为莎士比亚而使游客们纷至沓来的胜地,也将寻找不为人关注但却是莎剧中不可缺少的场景地点,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莎士比亚意大利剧集中对人物和事物的描写在极大程度上都有事实依据,如此精确,如此详实,又如此美妙。让我们跟随莎士比亚的足迹,重新认识意大利! 本书配有丰富的手绘地图、照片、绘画以及详尽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