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德里达

  • 胡塞尔《几何学的起源》引论

    作者:雅克·德里达

    本书是德里达在把胡塞尔的短文《几何学的起源》译成法文的同时为该文所配的长篇导言。德里达在导言中以胡塞尔的晚期作品为基础、以胡塞尔早期和中期著作为线索,详尽讨论了“对原初含义进行重新激活的可能性”、“历史还原的方式”、“客观性、历史性与意向性之间的关系”、“如何跨越先验之我与先验之‘我们’之间的鸿沟”、“语言、理念与视域之间的交叉关系”等等一系列重大的现象学问题并从辩证法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回答。作为回答的结果,德里达不仅提出了“远程通信”、“书写的现象学”、“中间地带”、“地理学”、“亚结构”、“终极创建的无限推迟”、“‘听’(而不是‘看’)观念”等令人耳目一新的表述。更为重要的是,德里达从中发现并论证了解构学说最重要的理论支柱——“延迟”原理。
  • 本原与延异

    作者:朱刚

    德里达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西方哲学家之一,他的影响在哲学、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等诸领域随处可见,他提出的解构概念几乎成了学术界时髦的点缀,但真正读懂德里达的人却不多。本书可以说是国内真正系统研究德里达的开端,作者抓住了德里达的思想主线是对本原形而上学的解构这个纲,把德里达放在整个西方哲学的大背景下,分析了德里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解构、本原、延异、替换、存在、踪迹等;考察了德里达思想的渊源、演化、目的、形态、价值、意义等,把晦涩、“看不懂“的德里达写得清晰流畅。
  • 明天会怎样

    作者:(法)德里达等 著,苏旭 译

    维克多·雨果在他的诗集《黄昏之歌》的一首诗中问道:“明天会怎样?”在诗集的前言里他指出:“今天,所有的一切,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社会还是个人,都被黄昏笼罩。结果将如何?将来又会怎样?”这就是我们这本书的命题。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一位哲学家与一位历史学家进行了一场历时30年的对话。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这场漫长的对话就已经揭开序幕。那时的卢迪内斯库还是个年轻的大学生,而比她年长15岁的德进而达正是一位声誉鹊起的解构主久哲学家。时间流逝,卢迪内斯库逐渐成长为一位重量级的学界名妹,而德进而达的解构论已经在全球都有代言人,深刻影响了一代知识分子思想的形成。 这是一次特别的对话,“从不妥协”的德进而达和卢迪内斯库演绎了苏格拉底式的辩难,双方的意见并不总是一致,其间语锋犀利、观点挑激,思想火花频频绽放……话题范围从家庭是否会存在下去,到人类的意愿是否还会得到尊重,从民族仇视的表现形式将会如何,到死刑是否能够被彻底废除……对话涵盖了对哲学和整个人类的看法,真诚动人,精彩纷呈。
  • 多义的记忆

    作者:(法)德里达

    根据巴黎伽利略出版社1988年版译出
  • 声音与现象

    作者:(法) 德里达

    声音与现象,ISBN:9787100072083,作者:(法)德里达 著,杜小真 译
  • 德法之争

    作者:[德] 伽达默尔,[法] 德里达

    本书根据德文版《文本与阐释》和英文版《对话与解构》选编译出,收录了解释学和解构论两大思潮的代表人物伽达默尔与德里达的巴黎论争(1981年4月)的全部文本以及相关评论,对了解当代欧洲哲学界的基本思想方向和内在冲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论好客

    作者:雅克•德里达,安娜•杜弗勒芒特尔

    本书是由德里达应安娜•杜弗勒芒特尔邀请所做的关于好客问题的两个讲座组成的。德里达通过对柏拉图的对话录、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以及法国和阿尔及利亚之间的历史问题等话题的研究,探讨了“好客”的概念,认为真正的好客应该是一种无需任何提问,无需任何条件的绝对的好客。这种无条件的好客要求违抗所有的好客规则,无条件的好客超越了权利和义务,而好客本身又被权利和义务限定。于是,主人就成了客人的客人,客人反而成了主人的主人。另外,书中还收录有安娜•杜弗勒芒特尔的论文《论邀请》,对德里达的研究做出了评论。 -------------------- 目录 导读:“好客”和现代国家政治之间(杜小真) 译序:好客,不可被解构的正义(贾江鸿) 论邀请(安娜•杜弗勒芒特尔) 外人的问题:外人的来到(德里达) 不好客(德里达)
  • 解构与思想的未来

    作者:(法)德里达

    《解构与思想的未来》是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今日世界一体,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孤立发展乃至生存,古老的华夏文化更有从域外接引各种源头活水之亟需。这套“人文译丛”收入西方极具价值各种译著,主要有西方古典思想与人物、西方政治理论与实践、知识分子与自由市场、基督精神与人文、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俄罗斯思想等,其中有译有评,尤注意中西历史交叉延入“现代性”的曲折与展开。
  • 德里达中国讲演录

    作者:(法)德里达

    多年来,德里达的解构思想在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引起了许多争议。这些争议其实说明了它的重要价值。正如香港大学哲学系主任关子尹教授所说,“德里达思想的重要性恰恰在于这种高度的可争议性”。对于这位西方解构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我们更应注重的是他的解构工作的旨趣和关怀所在,追溯他的思想形成的深层学理,以能够较恰当地理解、评价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及其在当代法国哲学乃至当代西方哲学中的特殊意义。
  • 马克思的幽灵

    作者:雅克·德里达

    《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作者雅克·德里达,要想继续从马克思主义汲取灵感,就必须忠实于总是在原则上构成马克思主义而且首要地是构成马克思主义的一咱激进的批判的东西,那就是一种随时准备进行自我批判的步骤。这咱批判在原则上显然是自愿接受它自身的变革、价值重估和自我再阐释的。
  • 论精神

    作者:[法]雅克·德里达

    德里达的解构在其产生之初,就被指责为是非政治的。而由于它与海德格尔的遗产之间的某种程度上的“共谋”关系,他的思想更被指责为有法西斯的倾向。特别是1987年维克多·法里亚斯的《海德格尔与纳粹主义》一书的出版,似乎更加重了人们的这样一种印象:海德格尔的纳粹事件并不是哲学家的一次偶然的失足,相反,纳粹思想已铭刻在海德格尔思想的最深处。《论精神——海德格尔与问题》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发表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它当然可以视为是对法里亚斯一书的回应。然而,该书的意义首先并不在此,毋宁说,它首先是对纳粹主义本身的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对纳粹主义与整个西方思想的关系、尤其是与西方两千多年来所追求的各种不同的精神之间的关系的思考。而所有这些又都是通过解构海德格尔不同时期对于“精神”的不同态度和关于精神的不同思考来完成。 该书是德里达从早期到后期关于海德格尔的一系列文本中的巅峰之作,也可以视为他对于海德格尔的一个总结性的思考。
  • 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

    作者:汪民安,陈永国,马海良 主编

    本书是后现代性是六十年代以来由福柯和德里达等人推动的思想潮流。它对西方的形而上学、本质主义、总体性持一种激进的批判态度,同时也动摇了主体、理性、真理、语言、历史等概念的稳固的现代性内涵。最终,后现代性表现为一种祛伪式的哲学形式和知识形式。本书收录的是后现代理论中堪称经典的文献,正是这些理论家及其著述,刻写了后现代进程中无法抹擦的痕迹。
  • 论精神

    作者:(法) 雅克·德里达

    德里达的解构在其产生之初,就被指责为是非政治的。而由于它与海德格尔的遗产之间的某种程度上的“共谋”关系,他的思想更被指责为有法西斯的倾向。特别是1987年维克多·法里亚斯的《海德格尔与纳粹主义》一书的出版,似乎更加重了人们的这样一种印象:海德格尔的纳粹事件并不是哲学家的一次偶然的失足,相反,纳粹思想已铭刻在海德格尔思想的最深处。《论精神——海德格尔与问题》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发表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它当然可以视为是对法里亚斯一书的回应。
  • 无赖

    作者:[法] 雅克·德里达,Jacques D

    雅克•德里达被称为“解构主义大师”,于2004年去世,他的离世被法国媒体视为自1980年让•保罗•萨特逝世以来法国学术界最大的损失。本书是他最后一本重要的政治哲学著作。在书中,他论及“9•11”后世界正面临的新的政治前景,以及全球化进程下正在到来的世界未来民主。 本书从评述来自美国政要、哈佛大学著名政治学家、教授和主导媒体对于“无赖国家”一词的话语分析出发,深入探讨了民族国家之外的新主权问题。它既讨论了西方民主的自我期许的失落,其未来政治民主的虚空,也批判了伊斯兰文化政治的局限及其面对正在到来的世界民主时的消极态度。 作者从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数字平等和比例民主原则出发,展望正在到来的世界民主的前景,把西方、第三世界和作为各种顽固的他者,比如恐怖主义者和美国强权,放进一个非常开阔的政治视野内来透视,这或许是当今最深邃的一种政治哲学眼光。正是这一独特而深刻的角度,使得本书成为了一本不可忽略的政治哲学著作。
  • 德里达传

    作者:【法】伯努瓦·皮特斯

    本书讲述了德里达的故事: 阿尔及尔那个12岁便被逐出学校的犹太孩子,后来成为全世界被翻译作品最多的法国哲学家;一个脆弱而饱受折磨的、直到生命最后仍自认为不受法国大学的青睐的人。 他与最重要的作家和哲学家们非同寻常的友情,从路易•阿尔都塞到莫里斯•布朗肖,从让•热内到埃莱娜•西克苏,还有埃玛纽埃尔•列维纳斯和让-吕克•南希。 他同许多思想家一系列激烈而意味无穷的论战,无论是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米歇尔•福柯、雅克•拉康、约翰•塞尔还是尤尔根•哈贝马斯。 那个与他融为一体的概念——解构——及其奇特的命运,它远远超出了哲学界,对文学研究、建筑、法律、神学、女性主义、酷儿研究和后殖民研究都影响深远。 为撰写这部传记,作者访问了数以百计的当事人,并参考了雅克•德里达终其一生积累的庞大的个人档案及大量通信。资料丰富全面。这部作品深刻地更新了我们对这位20世纪下半期重要哲学家的看法。
  • 精神的分裂

    作者:尚杰

    20世纪60年代,法国著名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创立了“解构主义”。解构主义认为,自柏拉图以来“形而上学”形成了一个潜在的定势:万物背后都有个根本原则,这种终极的东西近似于“神的法律”,背离其就意味着走向谬误。解构主义就是打破这种霸道的秩序,是对“结构主义”或传统哲学的反叛。德里达的理论动摇了整个传统人文科学的基础,也是整个后现代思潮最重要的理论源泉之一。本书作者以一种与晚年德里达进行虚拟对话的形式,深入解析了德里达的解我主义思想,深入解析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思想,从哲学到文学,从语言学到法学,可谓一本分析解德里达思想的力作。
  • 汪堂家讲德里达

    作者:汪堂家

    第一章 为学的人生 第二章 “解构”策略的制定 第三章 分延或延异 第四章 哲学与教育 第五章 文学之思 第六章 翻译及其抵制 第七章 性别与女性主义 第八章 正义的可能性 第九章 信仰与知识 第十章 为政治立言 第十一章 法律的悖论 附录 与列维纳斯同行 后记 文献目录
  • 导读德里达

    作者:[英]尼古拉斯·罗伊尔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出色、强大、明快、原创的(著作)”。——雅克•德里达 “一部雄辩滔滔、创建非凡、胆识过人的著作;其成就连坊间大多数的导读都不能企及:它们想也不敢想呢!”。——黛安•埃兰(Diane Elam),卡迪夫大学 “读者实在不可能找到(比本书作者)更具权威且经验更丰富的导师。作者虽然没有淡化德里达著作的重要性和分量,但他直截了当、风趣无比的论说风格,必定会令初次接触德里达、并通常会因此而受惊过度的读者倍感亲切”。——德里克•阿德利治(Derek Attridge),约克大学 德里达一般被视为一位创造性超群、想象力澎湃且幽默诙谐的作家。坊间的导读往往侧重德里达作品的哲学性质以及谱系。罗伊尔的这本书则另辟蹊径,重点指出文学在德氏作品里,那种奇奇怪怪的重要性。为了让读者进一步理解和欣赏德里达的作品,他对德里达的著作作出了详细的参照,字里行间更交织着对其他文学作品的仔细解读,从而探讨德里达一贯的主张:解构就是“与文学和解”。作者罗伊尔一再强调,在德里达眼中,“文学”势必与其他问题(例如哲学、心理分析、政治与道德、责任与正义、法治与民主)息息相关,彼此不可分割。 ·内容简介 在这本富于热情且充满挑衅性的导读里,作者罗伊尔会为读者清楚介绍不少德里达的“关键思想”,包括解构(deconstruction)、延异(difference)和将临的民主(the democracy to come),同时也兼顾了一系列也许不那么显眼的题目,例如地震、动物和动物性、鬼魂、畸怪、诗性(poematic)、毒药、礼物、秘密、战争和哀悼等。
  • 一种疯狂守护着思想

    作者:德里达

    德里达的根本性贡献,在于他以一种极端的态度抨击了西方的文化传统,即使这一批判并不像德里达认为的那样有力,至少这一批判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动摇了西方的文化传统,暴露了西方文化传统的某些虚弱之处。德里达对语言本身的思考的价值,也远 远超出了他对言语、模糊性问题,作了一次全新的把握。另外,德里达的解构方法论也同样是极具启发性的。正如德里达所说:“正像理性守护着思想那样,某种疯狂最终也守护着思想。”
  • 论文字学

    作者:(法)雅克・德里达

    序言 第一部分 字母产生之前的文字 题记 第一章 书本的终结和文字的开端 计划 能指与真理 写下的存在 第二章 语文学与文字学 外与内 外是内 接缝 第三章 论作为实证科学的文字学 代数:奥秘与透明 科学与人名 字谜与各种起源的协同性 第二部分 自然、文化、文字 “卢梭时代”导言 第一章 文字的暴力:从莱维―斯特劳斯到卢梭 专名的战争 文字与人对人的剥削 第二章 “这种危险的替补……” 从盲目到替补 替补之链 过度。方法问题 第三章 《语言起源论》的起源与结构 1.《语言起源论》的地位 文字、政治堕落与语言学堕落 当前的争论:关于怜悯的结构 最初的急诊与《语言起源论》的写作 2.模仿 间隔与替补 版画与形式主义的模糊性 文字的循环 3.发音 “指挥棒的运动……” 起源的铭文 圣歌 “手指的简单动作”。文字与乱伦禁忌 第四章 从替补到起源:文字理论 原始的隐喻 历史与文字系统 字母与绝对的再现 定理与戏剧 起源的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