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帝国
-
最后的英国人
★ 2019年Kekoo Naoroji 山地文学奖获奖作品
★ 与尝试珠峰探险一起失败的,还有英国对印度的统治
“对20世纪40年代英国和印度的详细研究读起来就像最棒的小说。”
——悉达多·德布(Siddhartha Deb)
约翰·奥登是考察喜马拉雅山的地质学家的先驱。迈克尔·斯彭德是调查从西藏登顶珠穆朗玛峰顶峰的第一人。而他们的弟弟W·H·奥登和斯蒂芬·斯彭德在文坛取得了声望后,争相参加将珠穆朗玛峰顶峰交给一位英国人的探险队,这一探索成为英国对印度保持权力争斗的比喻。 这场竞争中又发生了另一件事:1938年夏天,这两个兄弟同时爱上了一位名叫南希·夏普的画家,而这位画家最终将选择谁作为终身伴侣取决于他们在战时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放在哪儿。
从加尔各答到伦敦,再到喀喇昆仑山冰川冰封的野外,再到珠峰,最后的英国人也是一代人的故事。在这个令人振奋的故事中,有印度和英国的作家、艺术家、探险家、顽固分子、民族主义者、流氓和内线犯人。他们中的关键人物是一位名叫Sudhin Datta的高贵的孟加拉诗人,这个忧郁的灵魂像他那代人中的许多人一样,在对大英帝国的憎恨和对欧洲文学的深深热爱之间撕裂,他的生活将被在加尔各答发生的战争而颠覆。
【本书获誉】
黛博拉·贝克将小说家对内心生活的警觉、人类学家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以及历史学家对重大事件的观察相结合,为我们带来惊险刺激又引人入胜的作品。它扩展了20世纪中期的文化和政治历史,而且巧妙地结合了几位男性和女性扣人心弦的冒险经历。
——潘卡吉·米舍尔(Pankaj Mishra)
爱、战争、政治、精神分析、诗歌、加尔各答,尤其是喜马拉雅山脉——黛博拉·贝克对20世纪40年代英国和印度的详细研究读起来就像最棒的小说。
——悉达多·德布(Siddhartha Deb)
-
帝国的失败
你对美国革命的理解可能是错的!
美国革命不是民族解放战争,而是边缘对中心的挑战,更是大英帝国统治失败的明证。
跳脱耻辱史观的认知陷阱,重新理解美国独立的根由与过程。
※美国革命不是民族解放战争,逆转对美国独立的陈旧认知
美国革命是一次奇怪的革命。“在其他的革命中,人们拔剑出鞘是为了捍卫受到侵犯的自由,反抗那正在威胁着社会核心的压迫。”但很难说美国革命是由于这个爆发的。
对北美在英国治理下的生活的优劣,无论是从人均税负、居民身高、生活水平、收入水平,以及英国贸易法规给北美施加的直接间接经济负担来衡量,英国在北美的统治说不上严酷。正相反,可以说是善治的典范。当时的北美人民普遍都有英国认同。
那么,为什么北美还会独立出去,就是一个值得回答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转变两个旧观念:不要把北美的独立看作是殖民地对帝国的反抗,而应该看出,美国革命其实是一场英国内战。北美独立不是战争的起因和目的,而只是内战的结果;应该从英帝国的整体环境来考虑美国革命问题。
※帝国统治离心离德,边缘跳船,挑战中心
与其说美洲革命是一场反抗暴政的起义,不如说这是一次“跳船”行动。从根源上来看,使北美人离心离德的原因,在于他们对英国统治的不放心。
英国国内政治的弊陋和腐败导致统治合法性的丧失。十八世纪英国正在经历政治转型和社会转型,君主立宪制与议会制的争斗、大众社会与大众政治的兴起、政治改革呼声与社会运动都在摧毁殖民地人民对英国政治的信心。直到1775年,殖民地人士都确定自己在处于一场由政治和社会腐败引发的宪法危机之中,这种危机心态极大影响了他们对英国诸项殖民地政策的判断。
※帝国结构不稳,应对失当,矛盾冲突一触即发
英帝国的政治结构有严重缺陷,这种缺陷激发了北美与英国之间的矛盾。英美双方一直在寻找一条帝国框架下满足彼此需要的合法出路,他们思考了若干种方案,但是这些方案都遇到了严重的困难而无法实行。由于宪法结构上的缺陷,北美和不列颠两方的妥协空间减少,敏感性与脆弱性增高。
不列颠人的应对实在不当。尽管从国王到大臣未必存心为恶,但是他们的反应却不好,一是回避真正的政治问题,把美洲问题简单归结为一小撮人野心作祟,把政治冲突庸俗化;二,在冲突显性化之后,却又实施“边缘政策”,又把政治斗争“零和”化。这些行动策略极严重地恶化了局势。
【内容简介】
美国革命是一次奇怪的革命。它没有直接的压迫原因,其爆发的缘由是复杂却又理性的。为什么英国当时的执政者不能保住自己的国家?为什么各殖民地最终会选择独立?《帝国的失败》描写了美国独立战争前英美双方的政治斟酌,指出美国独立战争其实是英帝国的一次内战,而内战的结果是英帝国的分裂。《帝国的失败》通过对北美殖民地的治理结构、大英帝国在七年战争之后的帝国改革运动所造成的危机的分析,全方位向读者展示了美国革命的独特性。
-
帝国的技艺
大众政治兴起,统治压力剧增
帝国,作为一种主要的人类政治构造,航行在民族主义时代的风暴中。
帝国的掌舵者们,并没有温柔地走进那个良夜。
有些船搁浅了,有些船则被时代大潮打成了碎片。
他们所遭遇的困难,现在仍然困扰着一些多民族国家,
而对我们而言,观察这些水手的举动,
即使是他们在礁石上撞得粉碎的时候,仍然是有益的。
【编辑推荐】
※大众政治兴起,古代帝国失效,当代读者更应关注近代帝国
大众政治到来,掠夺型政府消失,以前被“官民关系”遮掩的族群问题必须在大众政治的框架内得到解决。近代之前,几乎没有一个人类社会有和异己携手共建政治共同体的经验,古代帝国是机械堆积的结果,依赖的是人民的政治冷漠与顺从。从这个角度讲,古代帝国都几乎不是什么让人惊异、眼睛一亮的创举。我们很难说,古代帝国的治理术对现代政治实践能有什么借鉴作用,真正需要观察的,是那些活动在大众政治年代里的帝国。
各近代欧洲帝国的多元性更强,观察它们如何应对大众政治年代所带来的压力,不仅能使我们看到人类政治想象与政治设计的界限,同时也能为现代一些限于多元社会纷争的国度提供某些历史教训,因为它们有的时候也是在“统治不可统治之地”。
※详述近代帝国的统治压力与应对之道,提纲挈领勾勒帝国的技艺
帝国压力来自内外两个层面 :在内,帝国的扩张、发展与维持会冲击核心区既有的社会、文化与经济形态,从而破坏本地的政治平衡。在外,近代环境下,核心区对边缘区的统治不能只是简单地以军事优势为基础的统治,而必须有一定的法理基础 ;过去那种上下统治关系,必须以“群群关系”替代,而此群群关系自然也对帝国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挑战。
为了应对帝国压力,帝国会在正式/非正式、吸纳/隔离两个维度上移动,以此来避免或减弱帝国压力。
帝国可以选择一个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制度框架,这决定了帝国是否有一个等级式的集中控制体制,帝国中心与属地之间的政治关系是否得到明确说明,权责划分是否明确,边缘属地的官员是由中央指定还是地方产生,以及,在非正式管道层面,中央—属地政府官员之间的交往是重在协商一致还是依靠律令。
此外,帝国的本部人群对待属地人民也可以持两种态度。一种是“内外有别”,将属地的人民与本部的人民分别看待 ;另一种则不做此区分,赋予所有人群以统一的政治公民身份(或认为他们有资格获得此身份)。前者是一种政治隔离,后者则有吸纳/同化的含义。
※直击英、法、奥、俄罗四大帝国治理困境,指陈帝国统治利弊得失
各个近代帝国都有一些根子上的东西使它们偏爱某种设置,使得它们在一段时期对一些地方、人民的处置具有一致性,呈现某种特色。
英国在北美及澳洲的诸殖民地被当时的英国人看成帝国的核心区域,在对它们的处置上,一而再、再而三地体现出英国的保守主义政治文化。
法帝国的建立与设置主要是一个政治行为,所以受到法国共和主义意识形态的极大影响。
哈布斯堡王朝在启蒙时代后在内莱塔尼亚地区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官僚政体,但由于德意志人始终占据人口少数,没法向法国学习,只能另寻他途。
俄罗斯帝国实际上是从一个相当古典的传统帝国演变而来,自然在边陲地区统治薄弱,但又受到一个民族主义时代的推动。
这些都使这些帝国在一段时间内,在一些其认为最重要的区域推行了一些富有特色的政策、制度。
本书所描写的四个帝国,虽则各自失败,但都并非被民族主义一击便摧枯拉朽式地瓦解。这四个帝国都进行了某种反抗,虽成效不一,但足以给后人留下历史教训。
那么,对当下的民族国家来说,这些近代帝国的民族治理方略具体能有什么教益呢?如果帝国是在“统治不可统治之地” —那些被它统治的地方和人民,因为种种限制,无法被纳入现代民族国家的设定之中,那么,对于处在较相似境地的人们来说,就要学会突破既有的政制设定,在国家的设置中加入足够的弹性。
【内容简介】
帝国,作为一种主要的人类政治构造,航行在民族主义时代的风暴中。帝国的掌舵者们,并没有温柔地走进那个良夜。有些船搁浅了,有些船则被时代大潮打成了碎片。他们所遭遇的困难,现在仍然困扰着一些多民族国家,对我们而言,观察这些水手的举动(即使是他们在礁石上撞得粉碎的时候),仍然是有益的。
《帝国的技艺》想要探讨的,正是这样一些问题:近代帝国是如何统治其多民族属民的?在统治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内在的困难?它们的应对之道是什么?
在探讨这些问题之前,《帝国的技艺》有几个基本假设:
第一,近代帝国并不只是征服—统治的等级关系,也不只是一撮人以某个地方及其人群为本部向外申延政治影响的工具和实体,其统治者、统治阶层通常都能超越狭隘的地区、人群本位,有切实的(当然同时也是自私的)整体考虑。
第二,在许多帝国统治者眼中,帝国并不是一次短期投资,而是长期持有的一项事业。因此,凭借武力驾凌一方并不是长久之策。“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这不只是陆贾与刘邦才能理解的中国古代智慧,也是所有近代帝国的治国之道。
第三,诸帝国的构建模式本身很复杂,并不一定是一个由帝国中心出发对边缘区、社群进行管制的同心圆。
简而言之,近代帝国并不是古代的遗迹,也不是急就章式的多民族、多地域的拼凑之物,而是有正经政治考量的多元政治实体。
《帝国的技艺》将按如下线索展现对上述问题的思索。
引言中,《帝国的技艺》将介绍帝国的定义,解释为什么应该研究近代帝国而不是古代帝国。
第一章,《帝国的技艺》将陈述本书所面对的基本问题和假设—在近代,帝国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诸帝国又是通过调整哪些政制、政策来应对这些挑战的。
第二章至第五章,将英帝国、法帝国、奥地利—哈布斯堡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作为历史案例,以之来验证《帝国的技艺》的基本假设。
在结语中,主要是将各个帝国的应对之道做一比较,指出异同,也简略讨论了帝国民族方略之间的关系、帝国选择各自方略的依据,以及帝国属民对帝国方略的反应。
-
帝国的话语政治
本书聚焦于19世纪晚期大清朝与英国之间的“帝国碰撞”,对“帝国”问题进行了跨文化的历史研究。作者以主权想象为中心,着重分析法律、外交、宗教、语言学及视觉文本中的知识传统和话语政治。通过爬疏相关的历史档案和文献资料,作者处理了大量不同种类的文本和历史事件,如国际法、符号学、帝国之间的礼物交换、传教士的翻译、语法书,甚至还有殖民摄影术,而这一切都由与欲望和主权想象有关的帝国的话语政治这条主线贯穿起来。作者的核心关怀是从近代中西冲突看现代世界秩序的形成,以及中国作为一个古老帝国是如何被帝国的话语政治“塑造”成为现代民族国家的。 -
Empire of Difference
This book i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imperial organization and longevity that assesses Ottoman successes as well as failures against those of other empires with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Barkey examines the Ottoman Empire's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mechanisms of rule at key moments of its history, emergence, imperial institutionalization, remodeling, and transition to nation-state, revealing how the empire managed these moments, adapted, and averted crises and what changes made it transform dramatically. The flexible techniques by which the Ottomans maintained their legitimacy, the cooperation of their diverse elites both at the center and in the provinces, as well as their control over economic and human resources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longevity of this particular 'negotiated empire'. Her analysis illuminates topics that include imperial governance, imperial institutions, imperial diversity and multiculturalism, the manner in which dissent is handled and/or internalized, and the nature of state society negotiations. • Views the Ottoman empire i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 Combines social science methodology with a strong sense of historical perspective • Covers a wide range of topics, including imperial governance, institutions, diversity and multiculturalism, and conflict resolution -
帝国
《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分三部分,介绍帝国主义一般的错综复杂状况,讲述帝国主义向帝国转变的过程,并以生产为立足点,叙述同样的历史过程。 -
Empires in World History
Empires - vast states of territories and people united by force and ambition - have dominated the political landscape for more than two millennia. "Empires in World History" departs from conventional European and nation-centered perspectives to take a remarkable look at how empires relied on diversity to shape the global order. Beginning with ancient Rome and China and continuing across Asia, Europe, the Americas, and Africa, Jane Burbank and Frederick Cooper examine empires' conquests, rivalries, and strategies of domination - with an emphasis on how empires accommodated, created, and manipulated differences among populations. Burbank and Cooper examine Rome and China from the third century BCE, empires that sustained state power for centuries. They delve into the militant monotheism of Byzantium, the Islamic Caliphates, and the short-lived Carolingians, as well as the pragmatically tolerant rule of the Mongols and Ottomans, who combined religious protection with the politics of loyalty. Burbank and Cooper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empire on capitalism and popular sovereignty, the limitations and instability of Europe's colonial projects, Russia's repertoire of exploit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as well as the "empire of liberty" - devised by American revolutionaries and later extended across a continent and beyond. With its investigation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versity and imperial states, "Empires in World History" offers a fresh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empires on the past and present. -
帝国春秋
《海国图志》辑刊是“海国图志丛书”的姊妹系列,致力于发现并出版政治、法律与文史诸领域品质优良的研究文章。“海国图志”书系属于生者,为生命及其动力服务。它既属于行动的人和强有力的人,也属于受难的人和需要解放的人。不过在一个特别的意义上,它严格地属于行动的人和强有力的人,正是这些人在进行一些伟大的事业和斗争,他们尤其需要模范、指导以及至关重要的安慰。 帝国春秋 四帝国理论 亚西比德与雅典僭政 培根的帝国主义 白鲸与美国的政治象征 立法的艺术 培根的《新大西岛》 立法家的疯狂:梭伦是如何推翻“萨拉米法令”的? 作为政治哲学的修辞 君主之鉴 撒路斯特的“阴谋” 弱者的法律世界 虚拟对话 瓦莱里乌和普布里可拉谈话录:或平民共和国的真实形式 -
世界帝國二千年
美國大學歷史系學生必備! 用「帝國」而非「民族國家」研究全球史, 探索「帝國是什麼」及「帝國如何運作」的經典之作! 為什麼直至二十一世紀,我們依舊活在帝國的世界裡? 跳脫「民族國家與歐洲中心」史觀, 以權力運作、差異政治與互動交流為分析核心, 直探兩千年來帝國的權力政治! ★2011年世界史協會(WHA)書籍獎 ★2010年《擇萃》(Choice)傑出學術研究獎 ◎羅馬帝國政治文化的核心是什麼?為何成為後世帝國的永恆典範? ◎中華帝國歷經多次分合,為何總能一再復興?它和蒙元、滿清帝國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穆斯林如何將虔誠的宗教社群步步擴張為橫跨歐亞非的伊斯蘭帝國,伊斯蘭勢力至今又如何影響全球政治面貌? ◎蒙古帝國如何處理「差異政治」,促進各區域政權的互動交流,並深深影響奧斯曼帝國、俄羅斯帝國和中華帝國? ◎葡萄牙、荷蘭、不列顛如何橫跨兩大洋,以「貿易飛地」或設置「公司」的多元權力形式,建立全球殖民帝國?又如何崩解? ◎美國的建國終極目標其實以民主自由為名,行帝國擴張之實? ◎帝國時代是否已然終結?當前中國、美國、歐洲與俄羅斯四強鼎立,均以民族國家為政權形式的外衣,和古代帝國的同異又是什麼? 近百年來,帝國霸業似乎讓路給了主權平等的民族國家,人們甚至一度將民族與主權視為人類歷史發展的歸趨。然而,於《世界帝國二千年》一書中,歷史學者珍.波本克與弗雷德里克.庫伯除了直指民族國家的弊病,並點出「帝國必然會分裂、發展成為民族國家」此觀點有何謬誤之外,更強調相對於排外、對內追求一致且有明確領土邊界的民族國家,帝國是種更值得我們探究的政體。 我們對於帝國的傳統印象為何?是侵略,是殖民,是殺伐。不過,波本克與庫伯卻告訴我們,自西元前三世紀的羅馬與中國,再到十三世紀的蒙古汗國,以至近代殖民帝國,對於歐洲、亞洲、非洲、美洲與大洋洲等全球勢力範圍,帝國從不只是侵略佔領。無論是「中間人」的派任與監督(如奧斯曼帝國的奴隸官員),還是形成中央官僚(中華帝國)、建立「貿易飛地」(葡萄牙帝國)或設置「東印度公司」(荷蘭與不列顛帝國),領土的控制都仰賴於帝國多元的權力形式。帝國也不只是殖民剝削,帝國必須協調治下各民族的宗教與文化「差異」,而有效運作「差異政治」,如羅馬帝國朝「同化」發展或如蒙古汗國傾向善用「差異」,均有助於維持秩序、集中稅收與招募兵員。帝國更不只是殺戮征伐,帝國間的互動也帶來了統治手法的模仿與創新,不僅對不同民族與國家造成影響(如俄羅斯帝國承繼了拜占庭與蒙古汗國的統治套路),也轉變了思想(啟蒙思想)與意識形態(民族革命)。可以說,帝國在世界史上長期扮演著關鍵角色,不僅自覺地維持其征服的各民族的多樣性,更在全球範圍內創造了環境,讓人們在移民、殖民、奴隸及貿易網絡中,透過民族或宗教社群相互交流。 儘管在歷經二千年的發展後,於「打倒帝國,建立國家」的口號與抗爭下,帝國時代已逐漸終結,但關於「誰屬於這個國家」之爭議所引發的種族滅絕行徑,以及因各國實力不平等所引發的強國支配弱國之現象,卻又讓人對於民族政體有所質疑。而時至二十一世紀,我們也看到了復興的中國與俄羅斯、整合的歐洲,以及自許「世界警察」的美國——當前世局似乎仍是由昔日帝國所構成。或許,無論多麼想把民族放在政治想像的中心,經久不衰的帝國政治及其遺緒仍不斷在形塑我們的世界。 《世界帝國二千年》為全球帝國政治史的經典之作,不僅顛覆了「民族國家合乎自然且不可或缺」的迷思,更以「權力、差異與互動」為論述核心,闡明了世界史上各帝國對於權力的爭奪、運作與鞏固,如何塑造社會與國家,激發野心與想像力,開啟或終結政治的可能性,影響力持續至今。 本書特色 一、經典性:美國大學歷史系學生必備!探索「帝國是什麼」及「帝國如何運作」的必讀之作!用「帝國」而非「民族國家」研究全球史的經典鉅著。 二、顛覆性:跳脫以「民族國家與歐洲中心」解釋世界史,而以全球視角,具體描述和分析二千年來各帝國的統治策略,以及帝國之間的交流互動如何推動世界史的發展。 三、議題性:透過往昔帝國運作,審視當今中美歐俄四強鼎立的「新帝國世界」,並反思在帝國與民族政體之外,還有哪些政體能夠促成世人對政治歸屬、機會平等與相互尊重的期盼。 名人推薦 「以探討帝國與國家關係的書來說,我腦海裡最好的就是這一本。」──彭慕蘭(Kenneth Pomeranz),《大分流》(The Great Divergence)作者 「本書對許多研究帝國的論著提出了重大修正,也因此注定成為經典之作。書中處理的主題龐大又切合當代需要,筆調流暢,從羅馬與漢代中國一路寫到今天,包羅萬象、不偏不倚。了不起的成就。」──傑瑞米.阿德爾曼(Jeremy Adelman),普林斯頓大學歷史系教授 「本書面世的時間恰到好處,內容也很重要,強調帝國自古以來的經久不衰,跨越各個歷史時期來到今日。兩位作者力陳非西方帝國經驗的重要程度,藉此模糊了前近代、近代,以及去歐洲化的歷史之間的界線。」──羅伯特.提格諾(Robert Tignor),普林斯頓大學歷史系教授 「這本傑出的作品重新界定了帝國與殖民研究的領域。作者小心翼翼,沒有為了死板狹隘的定義問題削足適履,減損帝國經驗的複雜與多樣性,而是另闢新徑重述帝國的故事,點明帝國如何千秋萬世,帝國如何造就,以及帝國如何崩潰。無人能出其右。」──羅納德.格里戈.薩尼(Ronald Grigor Suny),密西根大學歷史學教授 「這部鉅著探討的主題相當龐大。要是有誰以為帝國史只跟不列顛,以及十九世紀時一些模仿不列顛的歐洲國家有關,那本書可是會讓他大吃一驚。在波本克與庫伯眼裡,帝國史就是世界史。兩位作者也指出,不同的人群因為海納百川的理想所組成的邦聯,也能算是帝國;有些學者對國界的概念非常反感,因為國界讓窮人進不了富國,作者的論點在這些學者間也大為流行。他們如是說,『主權可以分享、可以分層,也可以徹頭徹尾地轉變』。」──《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 「兩位作者以『帝國如何處理差異』的問題為宗旨,分析最為多樣的帝國支配布局,靠著對既有文獻的浩瀚知識,就世界史來了一回全面探討。」──《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 「帝國與民族國家、國民與公民,包容與排擠間的關係,有時既不穩又複雜,若想用文字呈現出這樣的關係,《世界帝國二千年》可說是提供了相當有效的表達方式。」──《世界史通訊》(World History Bulletin) -
帝国统治世界的逻辑——从古罗马到美国
《统治世界的逻辑:从古罗马到美国》作者旁征博引,借助历史追述对帝国统治类型,帝国扩张、巩固方式,帝国借以形成的手段以及成败的原因进行了详细论述,深入研究了帝国统治世界的逻辑,试图对美利坚帝国的持久性和稳定性作出预测,还对如何塑造欧洲并使之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与美国平起平坐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思考。 -
帝国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纪事
2004年夏天,一部名为《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的历史作品突然问世,因其从人性角度和史料细节中,发现历史的鲜活与真实面目,一时洛阳纸贵,海内风行。作者李亚平也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热门作家,被誉为“黄仁宇之后最会讲历史的人文学者”。 此后,备受好评的《帝国政界往事》系列之“大明王朝纪事”“大清是如何拿下天下的”相继推出,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从“人”的视角诠释帝王将相,通过入木三分的精彩剖析,全新解读历史巨变与政治迷局,用轻松有趣的独特方式讲出了历史的真相,使人豁然开朗又难以释怀。 2015年,《大明王朝纪事》推出全新修订典藏版,翻开本书,您将一口气读懂朱元璋、张居正、嘉靖、崇祯等传奇历史人物得势与失势之谜! -
帝国造就了我
1919年,刚从“一战”退伍回家的廷克勒(1898—1939)生活前景灰暗,战争的阴影挥之不去而想在战后找到工作并不容易。所以当他从当地报纸上看到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Shanghai Municipal Police)要招募警员时,他决定尝试一下。他被录取了,在那个陌生而遥远的东方大都市他要开始一个崭新的生活,也将在那结束他的一生…… 本书通过小人物廷克勒的经历,描述了一个普通英国人在旧上海的生活,为我们再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图景。本书也是研究当时在上海的外国人和上海租界警察的重要参考资料。 -
希腊帝国主义
本书包含7个讲座,第一篇勾勒了希腊帝国主义发展的主要线索,其余各篇则试图说明希腊城邦从其原初形态向政治政区单位转变过程中帝国主义发展的主要线索。作者关于雅典、斯巴达、亚历山大、托勒密、塞琉古、安提柯诸帝国理论与统治实践的讨论相信对一般读者有用,尤其是对政治和历史学者。这是一部出版于一百年前的著作,在如今这个知识爆炸、进步迅速的时代,还翻译一本这么古老的著作,相信一定值得阅读。 -
草原帝国
《决定经典004:草原帝国(全新修订版)》内容简介:我们甚少将目光投向中亚,然而恰恰是对中亚的无数次争夺,改写了人类的历史进程。无论是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还是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这些主要活动在草原的民族,永远具有一种淳朴的本性,他们的英勇豪放与他们的野蛮残酷一样率真可爱。他们在对人类毁灭欲望的淋漓宣泄中,扮演着独特的历史角色,也建立起了独特的历史文化。 阿提拉、成吉思汗和帖木儿,他们的事迹广为人知。全世界的编年史家们对草原的叙述使他们名扬四海。这些伟大的野蛮人闯入了发达的历史文明地区,转瞬之间。把罗马、伊朗或者中国夷为废墟。他们的到来以及消失似乎都极难解释,致使今天的历史学家们还倾向于古代著作家们的结论:他们是上帝之鞭,是为惩罚文明而来。 -
剑桥插图大英帝国史
《剑桥插图大英帝国史》讲述直至二战以及之后,大不列颠都是一个版图巨大的帝国。对于英帝国的过去,现代文明的态度要么是对英帝国势力的怀旧,要么是对权力滥用的憎恶。《剑桥插图大英帝国史》摒弃两者,旨在提供一种对于大英帝国历史全新的理解,而这种理解对于人们正确评价当代世界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剑桥插图大英帝国史》更是配有大量首次与读者见面的精美的珍贵图片,11位顶级专家为《剑桥插图大英帝国史》撰稿。其全面回顾了英帝国在北美、印度、非洲、澳大利亚和加勒比海的殖民经历,以及英帝国对大不列颠自身的影响。《剑桥插图大英帝国史》侧重于介绍社会及文化历史,包括奴隶制度、贸易、宗教、艺术、交通和思想演变。大不列颠如何统治他们的帝国?谁从帝国得到了经济利益?谁又因此受到损失?广大读者都将在这部堪称惟一全方位披露英帝国史料的著作中得到答案。 ·直接、负责地解决世人争议话题 ·英帝国领土的历史浓缩,以及更为细致的解剖 ·关键方面珍贵的特殊附文 ·精美插图;权威、通俗的文字 “权威、丰富、透彻,每个希望了解英帝国历史的人都不可错过的伟大著作,它在整个世界国家史方面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经典。” 全世界都企盼着能够重新评价英帝国历史和作用。这正是《剑桥插图大英帝国史》的初衷:把近年来史学家的发现毫无保留地呈现给广大读者。 对于想深入了解英帝国基本情况和背景的读者,这部恢宏的巨著包括了英帝国历年的发展及历史影响,同时从多方面创新性地解释了英帝国在所触及的地区的影响。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现实版的《007》其实一直都在上演 这是一本约翰•珀金斯花了二十多年写成的自白书; 这是一本约翰•珀金斯在遭到恐吓和贿赂下仍旧坚持完成的自白书; 这是一本让美国政界、商界、金融界震惊的自白书; 这是一本让美国主流媒体刻意回避和保持沉默但仍旧可以达到空前畅销的自白书。 约翰•珀金斯在书中揭露,经济杀手披着经济学家、银行家、国际金融顾问之类的合法外衣,其实却肩负着建立美国全球霸权的战略任务。他们通过伪造财政报告、操纵选举、贿赂、敲诈、色诱乃至谋杀等手段,拉拢、腐蚀和控制别国的政治经济精英,向他们蓄意提出错误的宏观经济分析和产业投资建议,诱骗发展中国家落入预设的经济陷阱,控制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和自然资源,通过欺骗手段让成万亿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巩固、扩大美国在全球的经济、政治和军事霸权。 珀金斯在书中披露了自己作为经济杀手期间所见证的一切,并且揭开了最近几起在国际上发生的重大事件背后的秘密。例如沙特阿拉伯洗钱风波、伊朗国王的垮台、厄瓜多尔和巴拿马总统之死以及美国入侵巴拿马和伊拉克。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