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散文

  • 咖啡物语

    作者:郭春燕

    本书作者用精致的文字和心思装饰了一间“休闲坊”,真诚地邀您来这里坐一坐,喝一杯咖啡,品一樽红酒,浸一缕香氛,听一曲琴音,由纯朴的感官入口入眼入鼻入心,笼在唯美意境里,过滤掉世俗中的尘埃,将灵魂托在去之上,获得一种最纯的精神洗礼。   一杯咖啡的时间,是冰点和沸点之间的转换;一杯茶的时间,是茶给时间的一种味道。人生不可能每分每秒都循规蹈矩、行色匆匆,偶尔散漫下来看人生,也在情理中。于是,喝咖啡就是成为一件忙里偷闲、无趣时觅得有趣的乐事。
  • 一个人的西域

    作者:陈达达

    这一次,我只追寻故垒、大漠、楼兰; 这一次,我只触摸壁画、废墟、流年; 这一次,我只感悟烈日、长空、雪山。 我的西域,繁华落尽,现世安稳。 这是一本先锋旅行图书,作者用游记勾勒历史,用散文描述考古,用脚步丈量地理,用心情串连丝路。是攻略,又是西域的传奇故事;是游记,又是历史地理的探索;是娱乐,又是严肃的生存思考;是追梦,更是一种精神的境界! 由于对古代西域丝绸之路的向往,在大量的阅读准备后,作者沿着探险家斯文赫定的西域探险路线,踏着玄奘的足迹,独自一人,搭车穿越了柴达木荒漠无人区和塔里木盆地沙漠南沿绿洲,最后登上帕米尔高原。作者试图以今日的旅途感受,用故事散文的结构,述说西域丝绸之路南道的沧桑悠远,和历史变迁,并感慨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对抗。
  • 新与旧

    作者:沈从文

    日头黄浓浓晒满了小县城教场坪,坪里有人跑马。演武厅前面还有许多身穿各色号衣的人,在练习十八般武艺。 时事推移,新旧交替,古典式的单纯与雄强,不免引出唐·吉诃德式的悲哀。然而,清醒而趋时的单纯与雄强,又极易受旧热力的无情摧毁。人生可悯。 如略去成败不计,则本集诸篇所涉人物性情,莫不见出光彩,令人肃然。
  • 清贫的诗意

    作者:蒋蓝,顾斯嘉

    我又想起童年的老游戏,曾是我心底最真的珍惜,就像初恋人的那幅白描,永远都藏在最深的箱底。  从心理学的角度,因为现实的不足而怀念往昔是很自然的。然而人类的怀旧也往往摆脱不了两种模式:从地缘角度展开的故土情感和从时间维度进行的童年追忆。过去的事实才让我们久久怀念,不能返回的童年始终是美丽的想象之所:伸向知了的竹竿,弹弓瞄准的小鸟,泥地上的弹珠,风中的纸鸢,五彩缤纷的香烟盒,一切都那么清晰,恍如旧日时光。开启尘封已久的幻想,去演绎其中的种种故事,体会其中丰富的情感,童年便复活在我们的现实之中,童年不再遥远。  那些清贫的诗意之光要照耀一个人的一生。   与而今五花八门的电玩、惊险的蹦极、时髦的滑板相比,我们的童年游戏显得很老土,很简单,几乎不浪费一分钱,因此,面对众多的老游戏,就像面对一杯清醇的酒。它们长久地留在记忆中,我理解它们对于我们的意义,就如同初恋情人的玉照,始终会留在隐私的箱底。
  • 空色

    作者:沐斋

    《空色(中国传统文化意象十二品)》编著者沐斋。 《空色(中国传统文化意象十二品)》内容提要:本书选取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中“西楼”、“江声”等十二种具有深刻文化韵味的意象,一篇一题,以史传诗文、世相人情为经,以哲理品析、兴会神思为纬,阐发这十二种意象在古典文学、文化和哲学中的深意与别趣,打通古今之间的隔膜,言近旨远,评赏入微。
  • 大衛林區談創意

    作者:David Lynch

    《象人》、《藍絲絨》、《雙峰》、《穆荷蘭大道》、《內陸帝國》,大衛?林區一出手,必定引起全球影壇的側目。 在過去的三十多年裡,林區不斷創新表現形式、影像風格,捕捉意識底層那若有似無、難以名狀的事物,將之表達為具體的影像。創意人馮光遠提到大衛?林區時,「哇?,他很屌!」哪裡「屌」呢?因為「他是當今導演之中,唯一一個不斷在形式上頭突破的導演。」 讓人好奇的是,大衛.林區為何能保持創意源源不絕,數十年而不衰?在《大衛.林區談創意》這本書中,他第一次談論了他身為藝術家的創作法門、如何捕捉創意,以及如何把細微的念頭發展一部作品。 ●●●內容連載●●● ●下水之前 INTRODUCTION 創意跟魚是一樣的。 如果你想捉小魚,留在淺水即可。但若想捉大魚,就得躍入深淵。 深淵裡的魚更有力,也更純淨。碩大而抽象,且非常美麗。 我在找某種我在意的魚,一種能轉化為電影的魚。但水裡游的魚形形色色。有商業的魚、有運動的魚。萬事萬物都各有其魚。 只要能稱得上事物的東西,都是來自最深的層次。現代物理學把這層次稱為統一場(Unified Field )。你愈是拓展你的意識知覺,你愈是往源頭深處探究,就有可能捉到更大的魚。 超覺靜坐(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 )我練了三十三年,對我的電影、繪畫與生活各方面意義至鉅。在我而言,它是我入深淵捉大魚的方法。我想在本書中與你分享這些經驗。 ●令人窒息的橡皮小丑裝 SUFFOCATING RUBBER CLOWN SUIT 不識自我而獲致快樂真諦,難於把整片天空捲成一小塊布。 《奧義書》(Upanishads ) 我開始靜坐的時候,內心充滿焦慮與恐懼。我有一種沮喪憤怒之感。 我常把怒氣發洩在第一任妻子身上。我學習靜坐約兩個星期之後,她過來問我:「怎麼回事?」我沉默了一會兒,我最後開口說:「你是指什麼?」她說:「你的怒氣,它跑哪裡去了?」我甚至沒意會到,它已經被連根拔起了。 我把那種沮喪與憤怒稱為令人窒息的負面能量橡皮小丑裝。它令人窒息,而且橡皮很臭。然而,一旦你開始靜坐,潛入內在,這套小丑裝便開始消解。等到臭味開始散去時,你這才明白它有多麼令人作嘔。等到它消解之際,你便得著自由。 故事裡的沮喪、憤怒與悲傷有其美感,但對電影工作者或藝術工作者來說,則是是毒藥,有如老虎鉗,扼制創造力。你要是受其鉗制的話,恐怕連床都下不了,更別說去體驗創造力與創意的奔流。你必須心志清明才能創作。你必須有辦法捕捉創意。 ●創意 IDEAS 創意即思緒。當你接收到這思緒時,它所蘊含的東西比你以為它所能夠容納的還多。不過,在最開始的片刻,還只是火光一閃而已。在連環圖畫裡,每當有人想出個點子,就有燈泡發亮。這是電光火石之間的事,就跟現實生活是一樣的。 假如一次就能把一整部電影想清楚的話,那就太棒了。但是對我來說,它是零星而片斷地浮現。第一塊斷片就如同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 )一樣。它是指向其他斷片的一塊拼圖。這塊拼圖充滿希望。 在《藍絲絨》(Blue Velvet)中,是紅唇、綠草,還有那首歌──巴比.雲頓(Bobby Vinton)翻唱的《藍絲絨》。接下來是野地上的一隻耳朵。就只有這樣。 你愛上了第一個念頭,那微不足道的一小塊。而你一旦有這一塊之後,其餘的遲早會出現。 ●欲望 DESIRE 欲望之於創意,就像釣餌一樣。你釣魚的時候,得要有耐心。你把餌掛到釣鉤上,然後等待。欲望就是把那些魚──那些創意──鉤進來的餌。 美妙的是,你抓到一條你喜愛的魚,就算是一條小魚──一個創意的小碎片──這條魚會招來其他的魚,它們都會上鉤。那麼你就上了軌道。很快就會有愈來愈多的片斷,然後整個全貌便會浮現。但一切皆始於欲望。 ●意識 CONSCIOUSNESS 透過靜坐,人體會到開闊無際。 開闊無際即是幸福。 狹隘渺小了無幸福。 《奧義書》 小魚浮游水面,但大魚在深處悠游。假如你能夠拓展垂釣的容器──也就是意識──你就能捉到大魚。 事情是這樣: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純淨又充滿生氣的意識汪洋。當你置身超覺靜坐中「超脫」時,便潛入那一片純淨意識的汪洋中。你濺著水花蹬入水中。那裡是至福。你可以隨著至福浮沉。去體驗純淨意識便能活化、拓展純淨意識。它於焉開展並增長。 假使你的意識只有高爾夫球那麼大,那麼你看書的時候,理解力也只會有高爾夫球那麼大;你望向窗外時,知覺也只有高爾夫球那麼大;你早晨醒來時,清醒的程度也只有高爾夫球那麼大;你度日的時候,內在的幸福也只有高爾夫球那麼大。 但你若能拓展意識,使之增長,那麼,你看書的時候,理解會更深刻;你看窗外的時候,知覺會更敏銳;你醒來時,會更清醒;而度日時,會享有更多的內在幸福。 你有辦法在更深的層次捕捉創意。創造力確實奔流不息。它讓人生更像一場妙趣橫生的遊戲。 ●轉譯創意 TRANSLATING THE IDEA 對我而言,每部影片、每個案子,都是一場實驗。你要如何轉譯創意?你要如何把創意變成電影或椅子?你有這念頭,你能看見它、聽見它、感覺它、瞭解它。好,我打個比方,你開始切一塊木頭,但就是不怎麼對勁。這讓你想得更多,所以你能從這裡下手。現在你正在行動與回應。所以這是一種實驗,讓它感覺起來是對的。 你靜坐時,這種流動會增加。作用與反作用力也會變快。你在這裡有個念頭,然後你會到那裡,然後再到那裡。就像即興舞蹈一樣。你只要跟著它動來動去;你會整個動起來。 這不是裝神弄鬼;也不是那種讓人心情愉快的課程,要你「停下來聞一聞玫瑰花,你的人生會更好。」。它來自內在。它必須發自內在深處,然後不斷增長、增長、再增長。事情就真的變得不一樣了。 因此,超脫、體驗自我──純淨意識──然後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音樂 MUSIC 我在拍《象人》(The Elephant Man)的時候,有一天在廣播上聽到巴伯(Samuel Barber )的〈弦樂慢板〉(Adagio for Strings)。我愛上這首曲子,想把它用到最後一場戲。我請製作人強納森.桑格(Jonathan Sanger)去找。他買了九張不同的版本。我都聽了之後說道:「不對,這跟我聽到的完全兩樣。」九張全都不對。於是他又出去再買幾張。最後,我聽到普烈文(Andre Previn)的版本,我說:「就是這個。」當然,它演奏的音符跟其他版本是一樣的,差別在於他演奏的「方式」。 音樂必須與畫面相結合,並有所增益。你不能就這麼隨便丟個東西進去,以為這樣就行得通,就算是你最喜歡的音樂也不行。那首曲子可能跟那場戲一點關聯沒有。兩者彼此結合時,你能感覺得到的。東西會跳起來;一種「整體比個體之總合來得大」的事情會發生。 ●直覺 INTUITION 藉由知曉全知之事而知之。 《奧義書》 生命充滿了抽象,我們唯一能加以理解的方法,就是透過直覺。直覺就是看見解決之道──看見它、認知它。情感與理智攜手前行。這對電影工作者來說至為重要。 你如何讓事情感覺起來對味?這些工具每個人都有:攝影機、影帶、這個世界,還有演員。但是如何把這幾個放在一起,方式各有不同。直覺就是在此切入。 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透過靜坐、潛入自我,直覺會更敏銳、更廣延。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在,都有一片意識的汪洋,各種解決之道盡匯於此。你潛入那片汪洋、那片意識之時,你便將生氣注入其中了。 你並不是為了找尋特定的解決方法而潛入其中,而是為了活化這片意識汪洋。你的直覺開始滋長,然後,你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你知道什麼時候不對勁,也知道如何把事情弄對。這種能力會日漸發展,事情進行得也會更順利。 ●排戲 REHEARSAL 排戲的時候,從哪裡開始並不重要。你把演員湊在一起,然後只要挑一場在你心目中足以界定角色特性的戲。你開始排戲,不管進行到哪裡,就先這樣。情況可能有點凌亂。 然後你跟他們談。這些談話聽起來往往言不及義。但對我來說、以及對於我的談話對象來說,確實有其意義。你可以感覺到它有意義。所以等到下次排戲的時候,也許會更接近一點。然後下次又更接近一點。 排戲的時候會有很多交談,尤其是剛開始的時候。你可以說很多話,有時說些奇怪而愚蠢的字眼。但是你與某些男、女演員發展出小小的密碼。比方說,對我來說,「多一點風」代表「多點神秘感」。這是件怪事。但是慢慢地,你只要動一動手或是說某個字,就會有個人說:「啊、啊,好。」而演員在剛開始排戲沒多久就會跟上,然後盡情發揮。他們的才華都能步上正軌。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跟你共事的人身上。大家說到「排戲」的時候,通常只是指演員而已。但是每個部門、每個工作人員都在排戲。這是為了讓每個人都能攜手合作,朝著相同的方向──由想法指引出來的方向──一同前進。 舉個例子來說,管道具的人可能會找來一堆道具,但是全都不對,但是你說幾件事,然後他說:「噢,好。」然後他再回來,這次更接近你要的。然後你再說幾句,他再回來,這次他把東西全都找對了。這關乎交談、動作與反應。 拍電影就跟各部門做事一樣,因為整部電影要是都能統合在一起,那麼每個元素都至關重要。它的過程都是類似的。你開始著手排戲,無論事情有多麼遙不可及。開始就是了。而你可能會說:「老天爺──我們還差得遠呢。」(當然了,你只能在心裡說!)然後你開始溝通、排戲。然後事情開始愈來愈接近、愈來愈接近。這種事情有點抽象,但每個人都往那裡去。每個人的燈泡在某個時刻都會亮起來。然後他們會說:「我想我明白了。」然後你再排一次。但是你不想揠苗助長,所以你在開拍之前都先不去管它。 你永遠思考著最初的想法──氛圍、角色。透過交談、排練、交談、排練,它很快就會出現。一旦大家都抓到你的意思,他們就能跟你一起往下發揮,他們隨著初念中的東西一同流動。事情就是這麼進行。
  • 品味传奇

    作者:周芬娜

    正如西方人常说的一句话:“人如其食”( You are what you eat),饮食习惯忠实地反应个人性格与生活环境。在这样的想法驱使下,本书作者周芬娜实地探访名人故乡,品尝当地特产与名菜,加上她自身对于历史与文学的热爱,终于完成了这本结合名人、历史、文学、名胜与美食的作品。透过餐桌上一道道香气四溢的美味佳肴,提供读者一个重新认识这些古今风流人物的有趣角度。才子多情,美人如玉,两者交流激荡,熠熠生辉,无不令原本的佳肴美上加美。美食本来就是为人所发明,并供人鉴赏的。有了人文,美食才能诞生,也才能发挥它的光芒。无论这些名人如何道貌岸然或风华绝代,一旦将他们还原到最原始的“饮食男女”层次,便缩短了我们与这些名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使他们显得更为可亲、更是有血有肉。同时,许多趣味盎然的历史典故和饮食窍门,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娓娓道来,比起单纯的名人传记或美食评论,更加引人入胜。
  • 走读苏州

    作者:嵇元

    苏州既是太湖、长江和大运河哺育出来的历史文化名城,著名旅游城市,又是经济发达地区,关于苏州的昨天和今天,让许多人着迷,但又因视角不同而似乎很难三言两语准确概括。本书作者既是生于苏州,长于苏州,对苏州有着天然热爱和熟悉,又因为其将近30年记者工作,走遍苏州城乡,接触社会各界,看到、听到许多鲜为人知的秘辛,加上作者喜欢阅读,注重收集材料,写作时以史为经、以城乡景点、景区为纬,向读者全方位介绍了一个丰富多彩而又厚重的苏州,许多内容一般人不易获知,因此,此书不同于一般的苏州游记或说明文式的旅游介绍,读来不仅引人入胜,而且必有所得。近年来介绍苏州的书籍已出版很多,各擅胜场,但可以说,这本书介绍苏州别开生面,非常值得一读。
  • 中国吃的故事

    作者:唐鲁孙

    “吃道”是仅次于孔孟大道的学问,如向不了解东方国情的外国人打听打听, “吃学”可能盖过孔孟之学。可是很怪,中国样样书都有,惟独“吃”的书很少。如此一门皇皇大道竟无经典可循。我在大图书馆中找了几个月,关于“吃”的记载最古的有《齐民要术》——后魏贾思勰写的。其中有不少烹任方法,那时代砂粮和酱油尚未发明,菜也好不了多少。其次是唐人写的《膳夫经》,草草数百字,一鳞半爪,无中参考。一晃数百年,一片空白,到了元朝才算有了一部《饮膳正要》,内容全是做补药的菜。
  • 吃的后现代

    作者:廖炳惠

    “吃”逐渐在生活中成为一种品味与身分的表征,小到十块钱的臭豆腐,昂贵至数十万元的红酒,交会在我们餐桌,其所创造的精致与活力,让人激动不已;香料、恋旧食物与箬裔的议题竟能从一碗碗中勃发生命力,具备后现代的新鲜景观。 作者学贯中西,旁征博引,将饮食现象放到后现代的语境中,进行了颇有趣味的解读:从饮食文学观的转变到后现代餐饮哲学,从食谱、香料、厨艺的旅游到族群及多元食谱、怀旧料理和饮食的情色化,梳理出后现代语境中饮食的文化流变…… 作者自述 饮食导致新的社会发展及人际关系,文学和电影往往以这种方式展现食物和移民所造成的社会形态、财经、信息、科技 、运动、娱乐、医疗体制等方面的汇整。 在后现代的语境中观察饮食文学和食谱,并对我们所常见的生态及社会问题,作出美食上的思索。我们将以这样的方式,进一步讨论如何透过后现代的餐饮,去有限地弥补、挽救社会的焦虑和危机。 ——廖炳惠 编辑推荐 关于饮食文化类图书,近年来可谓是出版热点。大多书都有较好的销售业绩。如山东画报出版社的《吃的艺术》、三联出版社的《文人饮食谭》,我社出版的“唐鲁孙系列”《文学的餐桌》也属于此类。但是从比较学角度来研究中西饮食文化,并且将后现代的理论引入这个领域的图书,市面上不曾多见。此书是一本视角比较独特的饮食文化著作。 作者从“前现代”开始谈起,以富有学养但轻松的笔调,构成一篇篇短文,谈异国美食的历史,间杂电影、小说,谈论目前“后现代”的饮食现象。本书引学术理论为经,深入浅出串连饮食与文化,引领读者在文化情致之中,品尝美食下掩藏的文化。 目录 简体中文版序 自序 第一篇前现代、早期现代、现代到后现代的饮食文学观之转变 第二篇 后现代餐饮哲学 第三篇 食谱、香料、厨艺的旅游 第四篇 族群及多元食谱 第五篇 恋旧、怀古料理 第六篇 饮食的情色化 结语/台湾的后现代饮食与政治 参考书目
  • 尋回香港文化.

    作者:李歐梵

  • 闲说中国人

    作者:余秋雨

    《闲说中国人》选录了几乎所有描写地域文化的佳作名篇,商人经商用得到它,自省反思可以阅读它,闲聊瞎侃可以说起它,是每个中国人了解自己的地域文化号与性格的最佳读本。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因地理环境、物候环境和人文历史的差异而形成了不同“地域”,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也就造成了个性有所差异的“地域人”。每种地域人性格都有其短长。
  • 北京饭局

    作者:张弛,帅克

    我们的北京饭局,很有讲究的。我们这帮人,基本两大饭局,西边一个饭局,东边一个饭局,西边的叫西局,东边的叫东局,西局是西二环以外,东局是东二环以外。西局局长,现在还是弛老大,东局局长,一度就是艾丹。 我们的北京饭局,除东局西局外,还有两个著名的饭局,一个男局,一个女局。女局也叫大仙局,当然以小妖精为主,不过领导是一个叫大仙的老男人,一个京城资深男记。据说大仙从60后领导到70后,从70后领导到80后,从80后领导到90后,能领导四代小妖精的老男人,除导演那一行近水楼台,北京似乎也凤毛麟角。 当然,大仙也不可能卖油郎独占花魁,大包大揽这么多小妖精,所以常常会根据小妖精的种类、类别,分门别类叫一些老男人。比如某天的主题是超女,就是说有著名的超女到场,大仙就会叫上他的歌手朋友,何勇啊、老狼啊、左小诅咒啊、彝人制造啊,都是名字叫得响的,都会引出小妖精一阵尖叫的。大仙自己也经常嗷嗷的叫,那是他酒喝大了,背一些唐诗宋词元曲,炫耀名记的文学功底,成为小妖精们经典的下酒菜,仰望的仰望,投地的投地。只是不晓得他怎么处理买单问题,大仙看去也不是一个腰缠万贯的主,留下一个疑问。 北京饭局,你所不知道的中国作家的生活状态和人脉地标
  • 你们

    作者:马家辉

    書 的 名 字 有 如 人 的 容 顏 , 《 你 們 — — 關 於 這 個 時 代 的 一 些 綺 麗 與 崩 壞 》 這 個 有 些 拗 口 的 名 字 , 就 讓 人 想 到 近 代 中 國 知 識 分 子 那 種 夾 雜 了 耽 溺 頹 廢 但 又 憤 怒 焦 慮 的 批 判 容 顏 。 「 綺 麗 」 是 耽 溺 頹 廢 的 代 碼 , 「 崩 壞 」 則 是 憤 怒 焦 慮 的 記 號 , 而 「 你 們 」 則 是 批 判 的 距 離 。 「 綺 麗 」 、 「 崩 壞 」 、 「 你 們 」 這 三 者 是 個 彆 扭 不 自 在 的 組 合 , 而 這 個 彆 扭 不 自 在 不 正 是 近 代 中 國 , 包 括 兩 岸 三 地 在 歷 史 發 展 的 過 程 裡 , 由 於 受 到 時 代 的 擠 壓 而 顯 得 格 外 光 怪 陸 離 所 造 成 的 嗎 ? — — 著 名 政 論 家 南 方 朔 一 起 加 入 「 拜 們 教 」 ! — — 狙 擊 陳 方 安 生   研 究 汪 偽 政 權 馬 家 輝 去 年 出 版 《 我 們 》 , 入 圍 「 香 港 書 獎 」 , 引 動 各 方 議 論 , 有 人 喜 之 , 有 人 厭 之 , 但 大 家 都 想 讀 之 。 馬 家 輝 今 年 出 版 《 你 們 》 , 顯 是 故 意 挑 釁 , 在 喜 與 厭 的 喧 嘩 裡 , 再 向 世 界 宣 示 他 的 個 人 喜 厭 。 跟 《 我 們 》 相 同 , 《 你 們 》 議 論 縱 橫 , 從 李 安 的 水 銀 燈 到 曾 蔭 權 的 選 舉 騷 , 從 陳 冠 希 的 生 殖 器 到 梁 朝 偉 的 床 上 戲 , 從 沈 殿 霞 之 死 到 羅 志 華 之 逝 , 從 漢 奸 汪 精 衛 到 漢 奸 的 粉 絲 湯 家 驊 , 從 天 星 的 朱 凱 迪 到 皇 后 的 林 鄭 月 娥 , 從 虛 偽 的 陳 方 安 生 到 慓 悍 的 葉 劉 淑 儀 … … 統 統 談 及 , 或 嘲 之 , 或 罵 之 , 總 之 , 沒 有 保 留 。 而 繼 《 你 們 》 之 後 , 馬 家 輝 說 , 日 後 還 會 再 出 《 他 們 》 、 《 她 們 》 、 《 它 們 》 甚 至 《 牠 們 》 。 以 「 們 」 為 志 , 眾 志 成 城 , 不 亦 快 哉 ? 你 怎 可 以 不 加 入 「 們 」 之 系 列 , 成 為 「 拜 們 教 」 的 忠 實 信 徒 ?
  • 建筑之美

    作者:林徽因

    恩格斯说:“希腊式建筑使人感到明快,摩尔式建筑使人觉得忧郁,歌特式建筑神圣得令人心醉神迷。希腊式建筑风格象艳阳人,摩尔式建筑风格象星光闪烁的黄昏,哥特式建筑风格象朝霞。” 美国城市规划专家戈兰尼教授说:“在历史上,中国十分重视资源保护和环境美,中国的住宅、村庄和城市设计,具有与自然和谐并且随大自然的演变而演变的独特风格。” 帕克《美学原理》说:“建筑是现实中有一个三维的固体,它的每一角度的外观都是一个两维的平面,以线条为界限,在内部又有其他条加以分割,使之多样化。” 沈复《浮生六记》说:“……虚中有实者,或山穷水尽处,一折而豁然开朗;或轩阁设厨处,一开而别通别院。实中有虚者,开门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实无也;设矮栏与墙头,如上月台,而实虚也。” 英人李约瑟《中国的科学与文明》说:“风水对于中国人民是有益的 ……虽然在其他一些方面,当然十分迷信,但它总是包含着一种美学成分,遍及中国的田园、住宅、村镇之美,不可胜收,都是由此得到说明。” 《汉书?晁错传》说:“真其阴阳之和,尝其水泉之味,审其土地之宜,观其草木之饶,然后营邑立城,制里割宅,正阡陌之界。” 《水龙经?水法篇》说:“石为山之骨,土为山之肉,水为山之血脉,草木为山之皮毛,皆血脉之贯通也。” 《发微论?浮沉篇》说:“大抵地理家察脉无异。善医者察脉之阴阳而用药,善地理察脉这沉浮而立穴,其理一也。” 《吕氏春秋?慎势》说:“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天下之地,方千里为国,所以极治任也。” 《皇帝宅经》说:“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故不可独信命也。” 建筑美学之研究家和爱好者,建筑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中西艺术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卖房或买房者,开发商或“房奴”,职场中人或学生……
  • 娛樂大家 - 電視篇

    作者:林奕華

    距《等待香港》系列面世,睽違三年的林奕華以嶄新的面目帶來《娛樂大家》系列,高舉娛樂旗幟,分享對於電影、電視、明星與文化的想法。 娛樂是名詞、動詞,更是比喻。作者從娛樂出發,尋找在物慾橫飛的消費主義時代裏,它所承載的無數符號和意義。娛樂是一面哈哈鏡,模糊地折射了現代人的慾望、權力、道德、性觀、想像和消費。變身娛樂 [名] 大家的作者換來明鏡,為大至震撼社會和小至雞毛蒜皮的娛樂人事,進行釐清、透視和評析,探索我們和娛樂的相互關係,盼能了解背後本質,啟發大家深度思考。這樣的過程,我們稱之為娛樂,因為在閱讀與思考中,讀者得到的可以是滿足的歡娛與快樂。
  • 干杯!柏林大街

    作者:简铭甫

    很少有一个城市,会把地下文化变成主流文化;但是柏林这个地方,标榜的就是另类。这个城市,资本主义跟社会主义有着清楚的界限,要找光鲜亮丽,去西柏林的 KDV百货,要波西米亚,就来东柏林的蓝领社区。是柏林,帮助作者找到了不爱物质文明、却又离不开城市包围的平衡点。被欧阳应霁称为“自讨苦吃的天使”的简铭甫,十年来造访德国十多次,为读者展示了一个“看不见的柏林”,即柏林不为常人所知的一面。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是柏林置死地而后生的坚韧活力,以及兼容并包的风格;这些,都使得柏林成为一座神秘而有魅力的城市吸引着读者和游人。
  • 對照記──看老照相簿

    作者:張愛玲

    『三搬當一燒』,我搬家的次數太多, 平時也就『丟三臘四』的,一累了精神渙散, 越是怕丟的東西越是要丟。 倖存的老照片就都收入全集內, 藉此保存。 張愛玲 對照記裡收藏了『張愛玲』大大小小的私房照, 生活的、家族的,還有那些不經世事記憶裡的。 喜愛張愛玲的你是不容許錯過的『對照記』。
  • 群星闪烁的法兰西

    作者:孟昌明

    本书为美国华裔艺术家孟昌明新近完成的艺术随笔。有着画家和作家双重身分的孟昌明,试图以文字作为媒介,深入细致地阐述西方现代艺术史上,一批生长在法国或是在法国生活、创作的卓越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艺术和生活。作者在文章的语言和结构上做了感性的尝试,以期更准确、更完整地将艺术家的心理和他们的作品呈现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