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斯文·赫定

  • 丝绸之路

    作者:斯文·赫定

  • 马仲英逃亡记

    作者:(瑞典)斯文·赫定

    《马仲英逃亡记》(原名《大马的逃亡》),是瑞典人斯文·赫定的著作,1935年以瑞典文在斯德哥尔摩第一次出版。出版后不久,就被译为英文、德文、日文等。 本书《马仲英逃亡记》是作者的亲历记,是根据他当时的日记整理成文的。因此,内容真实可信,形象具体,所涉人物、时间和地点准确无误。对我们研究西北现代史、民族史和新疆地方史,特别是研究“盛马之战”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另外,书中对当时新疆的社会状况,风土民俗,道路交通和自然地理等方面,也有详细的记载。
  • 从紫禁城到楼兰

    作者:斯文·赫定

    《从紫禁城到楼兰:斯文·赫定最后一次沙漠探险》是20世纪著名的探险家、地理学家,也是被后人誉为“西域探险之父”的瑞典人斯文·赫定撰写的一部有关上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在中国西部考察的纪实探险游记。 曾发生于上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的这次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的活动,不论在新疆探险史上还是在中外合作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由于中瑞联合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的组建,中国学者第一次在中国土地上的探险考察中有了自己的地位,第一次成功地进行了中外合作的多学科的大型科学考察。 1926年的冬天,斯文·赫定来到中国,他带来了一支由瑞典人、德国人及丹麦人组成的探险队。但考察还在筹备中,就遭到北京学术界的一致反对。经过近六个月的谈判,斯文·赫定和北京的中国学术团体协会就即将进行的考察达成了如下协议:本次考察由中国瑞典双方共同组成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北京大学教务长徐炳昶(旭生)和斯文·赫定分别担任双方团长,团员有中方人员10人,欧洲人员17人(瑞典5人,丹麦1人,德国11人)。考察内容包括地质学、气象学、人类学、考古学、民俗学等。考察团采集和挖掘的一切动植物标本文物矿物质样品等等,都是中国的财产。 1927年5月9日,斯文·赫定和徐炳旭率领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离开北平,前往中国西北开始长达7年的考察活动。实地考察一直持续至1933年。 在《从紫禁城到楼兰——斯文·赫定最后一次沙漠探险》这部探险游记中,斯文·赫定以通俗生动的笔法记录了1927年—1933年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的整个考察探险过程,记录了考察路途中许多有趣和罕见的人文、民俗、地理等景观,以及考察队一路上遭遇和发生的一系列或有趣或悲伤的事件,给读者栩栩如生描画出了探险考察队的一路所见所闻和所感,呈献给读者许多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逸闻趣事。 《从紫禁城到楼兰:斯文·赫定最后一次沙漠探险》文笔生动活泼,记事精彩,融通俗性、趣味性、猎奇性于一体。同时又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是一本具有较高可读性的探险游记译作。
  • 帝王之都

    作者:斯文·赫定(S.Hedin)

    《帝王之都:热河》不仅详细记述了斯文•赫定一行从北京到承德的旅行以及在承德的所见所闻,而且通过收集和翻译大量中外文献资料,将清朝帝王在避暑山庄的生活真实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斯文•赫定通过对数据精确的记录和对细节的描写令承德的多座寺庙建筑跃然纸上。书中更配有八十多幅珍贵老照片和四张作者手绘写生图,配合精妙的文字,将承德宗庙这些艺术瑰宝展现在读者面前。
  • 我的探险生涯(上下)

    作者:(瑞典)斯文・赫定

    本书从作者幼年立志探险讲起,讲述了他从1885年开始的亚洲之旅,1890、1893多次到中国西域探险,试图登上“冰山之父”,挑战“死亡之海”,获得了重要的探险成果:发现楼兰古城,界定罗布波。
  • 游移的湖

    作者:[瑞典] 斯文·赫定

    《游移的湖》格调是诗化的叙事,在漫润着忧伤情愫、饱蘸着沧桑意蕴的行文中,总能使读者感悟到作者—全书的主人公所特有的迟暮之感。这是一个终生以发现、探险辜誉天下,又历尽苦涩艰辛的独行侠对生活目标的认定;这是一个情有独钟的探险家,用人格与尊严为世人拟设的情感考场。
  • 我的探险生涯

    作者:斯文·赫定

    这是一个世界最著名的探险家写的一部最畅销的探险著作。发现楼兰古城、征服“死亡之海”、翻越世界屋脊、深入雪域高原,作者斯文·赫定以切身的经历在亚洲腹地抒写了探险史上最经典的篇章,又以真实生动的记述完成了20世纪有关新疆、有关西藏的传奇经历。同时,本书也被形象地称为科学的《西游记》!
  • 亚洲腹地探险八年

    作者:(瑞典)斯文.赫定

    本书的头一部分主要描述的是探险活动的缘由。当时它的主要目的是在柏林和北京一上海之间建立一条航线。借完成这项技术任务之机,也进行一些科学考察工作,特别是在地质学、考古学、气象学、地形测量学、动物学、植物学和自然人类学等领域进行工作。这段时间计从1927年2月到1928年5月。财政资助由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提供,成员包括德国的航空专家、瑞典和中国的科学家。 书的第二部分介绍了自1928年夏到1933年秋,这段时间的工作就是具体的科学考察,其间更大部分的财政资助是由瑞典政府承担的,不过也有相当的部分是由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文森特·本狄克斯先生和芝加哥的阿尔伯特·阿布列顿先生及我本人承担的。这时队里大部分成员是瑞典人,间断地也有两个丹麦人、几个德国人和中国人加入进来。 第三部分主要写的是从1933年秋到1935年春所进行的汽车考察活动。这次活动的经费由中国政府提供,目的是进行调查,然后给南京政府提交一份有关在中国沿海与新疆省之间修建两条公路的报告。除去主要进行这项任务,我们也进行有关考古、动物学、植物学及地理学方面的研究,同时还进行地图绘制和气象调查,参加的成员都是瑞典人和中国人。
  • 我的探险生涯

    作者:[瑞典]斯文·赫定

    《我的探险生涯》介绍: 斯文•赫定是一位瑞典探险家。他在中国西部探险考察的时间跨度长达40余年,不但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创见,还留下了等身的著作。《我的探险生涯》是其中广为人知的一部名著。中国的知识界和道斯文•赫定其人,主要就是凭借的这《我的探险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