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唐研究

  • 唐研究(第十六卷)

    作者:榮新江 主編

    《唐研究(第16卷)》主要内容简介:规矩或率意而为?——唐帝国的马印、唐置轮台县与丝绸之路北道交通、和田古代遗址的重新定位——斯坦因地图与卫星图像的勘定与解读、新见唐代郭晞夫妇墓志及其相关问题、唐幽州雄武军(城)位置再考、唐后期河东北部的铁勒势力——从鸡田州的变迁说起等。
  • 唐研究(第十五卷)

    作者:荣新江 主编

    《唐研究(第15卷•长安学研究专号)》由美国罗杰伟先生创办的唐研究基金会资助,每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一卷,论文和书评以中文为主,也将包括英文论文和书评。《唐研究(第15卷长安学研究专号)》以唐代及相关时代的研究为主,内容包括历史、地理、美术、考古、语言、文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传统学术问题,其特色是论文之外,发表新史料、书评和学术信息。
  • 唐研究(第十七卷)

    作者:荣新江 主编

    唐研究·第17卷:中古碑志与社会文化研究专号,ISBN:9787301199237,作者:荣新江 主编
  • 唐研究(第十八卷)

    作者:榮新江 主編

    《唐研究(第18卷)》以唐代及相关时代的研究为主,内容包括历史、地理、美术、考古、语言、文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传统学术问题。其特色是论文之外,发表新史料、书评和学术信息。
  • 突厥集史(全二册)

    作者:岑仲勉著

    本书广泛辑集散见于大量汉文古籍中的有关突厥的史料,包括正史中的突厥本传、与突厥关系比较密切的其他诸部落的传记、突厥人的碑志、列传等等。此外,还收载了古突厥碑铭的汉译文,以及外国学者的论著选译。内容丰富,篇幅甚巨,达八十馀万字。上册为突厥集史编年,按系年先后或类别连贯编次;遇叙说有异同者,则加以考证。下册则为突厥本传、突厥部族传记以及汉文、突厥文之碑铭的校注。并附译文和论文多篇,足供研究突厥史者参考。
  • 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

    作者:蔡鸿生

    本书的论题,是由唐代两个著名混血儿的一场讥讽性对话引发出来的。《新唐书•哥舒翰传》给后世留下这样的记录: 禄山谓翰日:“我父胡,母突厥;公父突厥,母胡。族类本同,安得不亲爱?”翰日:“谚言‘狐向窟嗥不祥’,以忘本也。兄既见爱,敢不尽心。”禄山以翰讥其胡,怒骂曰:“突厥敢尔!” 安禄山和哥舒翰的身世,以缩影的形式反映出一个广阔的种族文化背景,即中亚绿洲城邦文明与漠北草原穹庐文明的接触和交融。自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沙畹在圣彼得堡刊布《西突厥史料》以来,昭武九姓与突厥汗国在中古时代的互动关系及其渗透现象,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中外学人的关注。当代粟特学和突厥学的研究成果日新月异,不断地推进本世纪初沙畹孤明先发的学术导向。 本书之作,并无“预流”之心,只有“拾遗”之意。以下三编,谈胡说蕃,兼及胡物在汉地的命运。略人所详是显而易见的,至于能否详人所略,那就有劳读者慧眼的鉴定了。
  •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作者:陈寅恪

    一部仅十几万字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本书包含了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等与隋唐制度及其建置相关的内容,涵盖了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民族学、社会学、考古学、文化史、语言文字学等与中古史相关的诸多领域,显示了陈寅恪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中西文化的关系、种族与文化的界定、胡化汉化的实质等问题的高标卓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本不是为西域史立论,然通观各篇,与西域史研究有关的考索和证述却比
  • 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

    作者:傅璇琮 编

    《唐才子傅校箋》以日茂元刊十卷本为底本,校以日藏五山本、正保本、《佚存叢书》本以及《四库全书》本、三间草堂本、《指海》本等海内外世傅版本、校订精審,堪稱定本。箋證的重点在探索史料来源、纠正史實错误、補考原书未伯重要+事迹,以全书所收近四百位唐代備的重要事迹,以全书所收近四百位唐代重要诗人的生平和创作为基本架构,通过对他们生平事迹、诗文创作、作品流会心等基本史料来龙去脉、是非真假的逐條考證,起到了有唐一代诗人事迹资料库的作用。 本书是中国二十多位唐代文史学者多年協作研究的结晶,集中代表了世纪唐代诗人群體研究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