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美国文学
-
康科德奏鸣曲
本书是美国著名的学者式先锋小说家盖伊·戴文坡的中短篇小说集。小说叙述天马行空、想象奇特,开拓了小说的新的空间,并创造了崭新的小说形式,是我国文学家、研究家、文学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参照。 -
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
《没事儿读点英文小说吧: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英汉对照)》精选欧•亨利最著名的11篇短篇小说。这些作品富有人情味和生活情趣,脍炙人口,流传不衰。作品大多刻画平民百姓的生活,笔调轻松、语言幽默,并以出人意料的结尾而闻名。编者用简单而又不失原作风格的英语,配以文笔流畅的汉语译文,向读者展示了这位世界顶级作家独具特色和风格的短片小说的魅力,以期读者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熟悉其历史背景、政治演变、经济发展;了解其社会习俗、人文心理及价值观念;品味人生,增强自己对人生意义的感悟,提高文学修养和人文素质。 -
红色的英勇标志
《红色的英勇标志》是美国文学史上一部经典作品,它奠定了作者斯蒂芬•克莱恩(1871-1900)在美国史学上的地位。小说描写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间一个不谙世事却胸怀崇高理想的青年在战火和死亡中成长的故事。亨利!弗莱明由于战火和死亡的恐惧而逃跑,又因为受到道德和荣誉心的鞭策而归队,重使用面对炮火,他奋勇当先,表现顽强,终于赢回了荣誉和信心,从而成熟起来。《红色的英勇标志》是一个描写年轻人在战火中成长的故事,重点表现战争环境对人的心理所产生的影响。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期间,不谙世事的小伙子享利•弗莱明到爱国宣传的影响,出于对古希腊英雄的崇拜,不顾母亲反对,执意报名参加了北部联邦军。 -
我弥留之际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的代表作以及“约福克纳帕塔法世系”的重要小说之一。讲述国南方农民本德伦为遵守对妻子的承诺,率全家将妻子的遗体运回家乡安葬的“苦维历程”。整整十天的行程灾难重重:是大水差点把棺材冲走,后来拉车的骡子被淹死,大火几乎遗体焚化。结果长子失去了一条脚,老二发了疯,三子失去心爱在马,女儿打胎不成,反被药房伙计奸污,小儿子也没得到相望的小火车,而本德伦却装上了假牙并娶回了一位新太太。 小说完全本伦一家、众邻居及相关人员五十九节内心独白构成,多角度讲述了这个故事,是作者运用多视角叙述方法及意识流法的又一杰作。 -
Moby-Dick
A century and a half after its publication, "Moby-Dick" still stands as a literary classic. A novel of adventure the story of a madman pursuing an unholy war against a creature as vast and dangerous as the sea,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social commentary populated with several of the most unforgettable characters in literature. This edition features French flaps and deluxe packaging. -
霍桑哥特小说集
霍桑,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写作短篇小说的作家。因为受了英国“哥特小说”的影响,霍桑着重描写超自然的、怪诞的、恐怖的现象。他的小说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也注重心理分析,所以霍桑也是美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小说的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本书是霍桑歌特小说的选集,在书中,你看到的是阴森、黑暗、混乱的一个世界:“海德格医生的试验”虽然让人重返青春但这种幻境转瞬即逝:“拉帕西尼的女儿”虽然美艳绝伦但却身含剧毒;“埃莉诺小姐的斗篷”带来了可怕的瘟疫,致使她也成为这场灾难的牺牲品;……种种看似荒诞无稽的事都“发生”在霍桑的小说中,读了它们,不只是毛骨悚然,还有对旧世界的抛弃与决绝…… -
索尔·贝娄全集(全14卷)
在当代美国文坛上,索尔·贝娄被认为是继福克纳河海明威之后最主要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包含了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深邃的哲理思辨,是一个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现代派作家。他曾三次荣获美国全国图书奖,一次普利策奖;1976年,他以“对当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公众的怒火
1977年夏,《公众的怒火》甫出,读书界哗然。引起反响的两个主要原因是:作者以谐谑不恭的方式描写涉及罗森堡案件的人和事,他还选择了当时的副总统尼克松作核心叙述人。书中的语气是无政府的,有碍体面和秩序;点了全国半数要人,让另一半也带上了丑闻的色彩。不管此书对美国公众的影响如何,反正它奠定了库弗在美国当代小说界的地位。 本书为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
顺流而下
将深刻的人性探讨与冷静的推理完美结合,从来没有一部推理小说,这样触动你的灵魂。 《超人归来》《刺杀希特勒》《地狱神探》的制片人Gilbert Adler即将重磅推出电影版 获爱伦坡最佳小说奖 (美国新生代推理作家的典范) ★英国理查德与朱迪图书俱乐部推荐书•首月销售16万册 ★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18位•入选亚马逊推荐百本最佳图书 ★美国独立书商协会年度重点选书 ★美国《图书馆期刊》、《太阳报》、英国《伦敦时报》年度好书推荐 内容简介: 当年,因继母的指控而遭到逮捕的亚当•切斯,虽然最终获判无罪,却也因此被迫离开从小生长的小镇,远走纽约,过着漫无目的的生活。 五年后,儿时好友丹尼•费斯一通恳切的电话,催促几番挣扎的亚当回乡。虽然时光流逝,当年他在小镇上所受到的创伤,并未因此结痂。而且他即将面对家乡那些极度不稳定的因子——酗酒赌博的弟弟、精神分裂的妹妹、坏心的后母、愧疚的父亲以及将死的老人——他们不可见人的谎言与秘密。 随着丹尼的离奇失踪,亚当终将发现,当秘密在这个诡谲的南方家庭中揭露时,一切比白日下突然被挖出的尸骨更骇人。 读者评论摘要: 至今为止,还没有一部惊悚小说表现得如此有文学品位。 ——《纽约时报》 浓郁的地方特色、紧凑的情节、张弛有度的节奏,以及对人性悲悯的情怀,使约翰•哈特成为独特的推理小说家。 ——《出版商周刊》 《顺流而下》关涉个人救赎、家庭的秘密和谋杀,结构精巧。 ——《书单》 《顺流而下》的冷峻风格和引人深思的比喻,让人想起雷蒙•钱德勒…… ——《图书馆杂志》 -
真实世界
编辑推荐: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他不敢与人对视,无法热情拥抱,不会表达情绪,更不懂沟通技巧 他是一个自闭症少年,却要迎战最复杂的人际关系 一部震撼全美的自闭少年奋斗之书! 畅销数百万册,全球翻译近三十种语言,获奖无数的成长力作! ------------------ 这个夏天,一场真实世界的洗礼即将开始: 马塞洛从小被判定有交流障碍,被父亲的律所合伙人嘲笑为少年“阿甘”。他不敢与人对视,无法热情拥抱,不会表达情绪,更不懂沟通技巧。与其和人聊天,他更乐意和小马驹说话。 为了让他适应外面的世界,父亲将他安排到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实习。在这里,他遇到了脾气火辣的收发室女孩茉莉,也遇到了处处刁难他的“富二代”温德尔,更遇上了一桩棘手的案子:他在温德尔的办公室里,发现了一张被丢弃的毁容女孩的照片…… -
接骨师之女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自1989年发表成名作《喜福会》以来,早已超越了一位少数民族或者流行小说家的身份,成为整个美国乃至西方最为著名的一流大作家之一。《接骨师之女》是谭恩美的第四部长篇小说,可以说是她自传性最强、表现华裔移民母女关系最为深入和感人的巨作。 母亲茹灵患上了老年痴 呆症,为了防止遗忘她将自己的身世和家族秘密记录在案;女儿露丝是为代人“捉刀”的作家,在与男友同居十年后正陷入感情和事业的低谷。母亲的讲述使我们见证了北京郊区一个制墨世家的兴衰,北京人骨的发掘,一位接骨大夫的女儿,即茹灵生身母亲的惨烈遭遇,以及茹灵姐妹如何于国仇家难之中幸存下来,又如何先后抛下过去的种种伤痛,最终来到美国的坎坷经历。女儿在读了母亲的记录之后,才理解了母亲的过去,得以明白母亲性格中种种的别扭与为难,于是谅解了母亲早年对自己的伤害,反省了自己年少青涩时犯下的种种错误,也因此更加深层地挖掘到自己性格之中的问题,与母亲,与男友的关系也最终都得到和解。而有了先人的指引,露丝也得到了动力,放下代人“捉刀”的工作,开始执笔为自己,为亲人创作,讲述她们的故事。 -
圣洁百合
《圣洁百合》被誉为厄普代克创作生涯晚期最重要的代表作,作品通过对威尔莫特一家四代人的描写,对美国整整一个世纪的宗教、精神和道德面貌作了三百六十度的全景式记录、报道与剖析,尤其浓墨重彩地展现了宗教和电影这两大美国精神支柱的兴衰沉浮,堪称一部美国二十世纪精神道德的沉沦史。 《纽约时报》称誉《圣洁百合》“非但是厄普代克迄今为止最具雄心的作品,也可能是他最为优秀的长篇巨著”。 “一部至关重要而又感人至深的小说:不但展现出我们现今的生活状况,而且揭示出我们是如何走到了今天……它迫使我们不得不重估所谓的美国梦以及信仰(以及对于信仰的渴望)对于民族精神的形成所具有的决定性的作用……《圣洁百合》非但是厄普代克迄今为止最具雄心的作品,也可能是他最为优秀的长篇巨著。” ——《纽约时报》 “精妙绝伦……厄普代克的文学天赋,他堪与霍桑和纳博科夫比肩而立的大师风范再也没有如《圣洁百合》所表现得这般确定无疑、令人心折。” ——《纽约客》 -
在美国
《在美国》是一部历史传记,主人公的原型是波兰裔著名演员海伦娜•莫德耶斯卡。莫德耶斯卡一八六八年在华沙崭露头角,一八七七年在旧金山主演《勒库弗勒》英文译剧,“虽英文很差,但仍十分成功”。她偶尔也到伦敦演出。波兰的理想主义者们购置农田,研究农事,开辟葡萄园,希望建立自己的种植园。经过几个月艰难而又美好的田园生活,牧歌式的乌托邦终因经营不善和内部分歧而夭折。一些人返回波兰,一些人转到另一社区,还有一些人在美国定居。为了渡过经济上的难关,玛琳娜顽强地克服了语言障碍,重返舞台。在从南到北、从城市到乡镇的巡回演出中,玛琳娜风靡美国,成为美国舞台上璀璨夺目的新星。故事在玛琳娜与布斯对人生和艺术的探讨中结束。 -
星期三的战争
《星期三的战争》内容简介:对七年级的霍林而言,每个星期三下午都是一场灾难,因为班上的一半同学要去犹太教堂学习希伯来文,另一半则要到天主教堂参加教义问答,作为班里唯一的一名基督徒,霍林不得不与严肃的贝克夫人一起待在教室。不苟言笑的贝克夫人似乎总在刁难霍林,“罚”他清理黑板擦、打扫教室、整理大老鼠笼子……在种种手段都宣告失败后,贝克夫人使出了最致命的一招——让霍林阅读“冗长”而“乏味”的莎士比亚作品…… 于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在两人之间悄然展开。 -
阿特拉斯聳聳肩
◎聯合推薦 金石堂書店行銷總監/盧郁佳 國立清華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黃春興 名作家/成英姝 早安財經出版社發行人/沈雲驄 專欄作家/林濁水 PChome網路家庭集團董事長/詹宏志 中廣流行網「蘭萱時間」節目主持人/蘭萱 ◎一出版即成為打破美國出版史上銷售紀錄的超級暢銷書,至今長銷不墜。 ◎2009年打入Amazon暢銷榜前20名,另外兩種平裝版本也打入前100名。 ◎蘭德著作共銷售2,500萬冊,每年售出80萬冊以上。 ◎安潔莉娜裘莉、布萊德彼特、金凱瑞、葛林斯班、雷根、希拉蕊柯林頓——他們都是蘭德的超級粉絲! ◎繼《聖經》之後對當代美國人影響最大的一本書! ◎2007.10.11《華盛頓時報》《阿特拉斯聳聳肩》五十周年專題報導:1957年10月發生兩件重大事件,一是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其次則是小說《阿特拉斯聳聳肩》出版了。 ◎2009.1.9《華爾街日報》專題報導:這本小說在52年內從虛構變成現實! ◎出版逾半世紀後再度成為當紅話題的奇蹟之書,繁體中文版首度面世! 美國銷售超過1,000萬冊,目前每年仍售出約20萬冊,2009年前七週銷量是去年同期的三倍,甚至在歐巴馬就職期間,全美各媒體都在報導歐巴馬上任消息的情況下,打敗歐巴馬最新自傳;而今年前四個月銷售已超過去年一整年。 除了傲人的銷售記錄,1985年成立的「蘭德協會」(Ayn Rand Institute),過去七年共送出了超過百萬冊蘭德著作給全美高中教師與學生。 「我以我的生命以及我對它的熱愛發誓,我永遠不會為別人而活,也不會要求別人為我而活。」 如果所有的思想家和創造者都罷工了,這世界會變成怎樣? 如果肩負地球的阿特拉斯神,有一天不堪長久的負荷, 聳聳肩拋下地球一走了之,那麼地球的命運又將會是如何? 本書於1957年出版,一出版即成為打破美國出版史上銷售紀錄的超級暢銷書。根據1991年美國國會圖書館與每月一書俱樂部的票選,選出十大最具影響力書籍,本書的影響力僅次於《聖經》。有人說美國精神就等於耶穌加上蘭德,不了解蘭德,就無法真正了解美國精神。 有個男人說他要停下這世界的發動機,他辦到了。 這個令人震驚的故事,百萬字的史詩鉅作,不論是內容幅度之廣,或驚人的懸疑性,都將打破你以往所有的閱讀經驗。這是個推理故事,但卻不是肉體的謀殺,而是人類精神的謀殺與重生。 在近未來的世界裡,美國是世上碩果僅存的少數資本主義國家。塔格特鐵路公司的副總裁達格妮,是位積極進取、聰明漂亮又野心勃勃的企業家,她亟欲挽救搖搖欲墜的公司,過程中卻不斷遭受政府的不當作為,最終導致全國經濟崩潰,災難頻傳。更詭異的是全國有能力的企業家和員工,竟然一個個相繼退出職場,或從地球上人間蒸發。 此時,所有人都開始尋找十二年前突然神秘消失的那位天才工程師,期待他帶來解救世界的方法…… 本書融合了愛情、懸疑、推理、科幻、災難、甚至槍戰打鬥,情節高潮迭起,場面浩大;包括上流階層的宴會、名車華服豪宅,災難場面如火車事故、飛機墜機、油田燒毀、全世界的銅礦在同一時間爆炸、鐵路大橋斷裂、美國各地群眾暴動、方圓數百里的建築物瞬間化為烏有;感情戲如三男一女的多角戀情、激情床戲,甚至最後男主角被裸體刑求的橋段等等,都是好萊塢電影的最愛,已由獅門影業公司籌備改編電影中。 小說一開頭從「約翰.高爾特是誰?」這句永恆的問句開始,蘭德發現了完美的藝術形式,來表達她對人類存在的看法,以及她獨特的哲學。《阿特拉斯聳聳肩》讓蘭德不僅成為當代最受歡迎的小說家之一,也使她成了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 出版逾半世紀後再度成為當紅話題書 2008年發生的金融風暴,以及美國政府的紓困方案,宛如模仿本書中的場景,使這部52年前的長篇小說再度成為當紅話題書,今年年初以來長踞Amazon文學書排行榜第一名,引起英美各大媒體熱烈報導。 《華爾街日報》首先建議歐巴馬政府的所有官員與美國國會議員,都應該讀這本書,好加速擺脫當前的經濟危機;《經濟學人》則做了一項調查,發現過去三年,只要美國政府介入市場,這本小說就會狂賣。其他如《紐約時報》、《華盛頓時報》、《芝加哥論壇報》,英國的《衛報》、《泰晤士報》、《金融時報》、《每日電訊報》等,都有專文報導。 小說史上最長的演講 日劇《Change》裡面,木村拓哉打破日劇紀錄的22分30秒演講已經夠長了?在這部百萬字小說的長篇篇幅中,有一場主角約翰.高爾特的演講,長達六十幾頁,實際朗讀需時三個半小時! 關於這段演講,當初藍燈書屋在出版前,總編輯海登曾力勸蘭德刪改,但就是無法說服她刪一個字。藍燈書屋發行人貝內特.瑟夫決定親自出馬搞定,跟海登說:「叫她來見我,我馬上把問題解決掉!」蘭德過來找他,用犀利的眼光看著瑟夫,他說:「艾茵,沒人願意讀那些,你在前面已經重複三四遍了,而且這個演講佔了幾七十頁,你必須刪短。」蘭德不動聲色地看著他,說:「你會刪《聖經》嗎?」於是瑟夫投降了,一字不刪地保留了下來,變成我們今日看到的小說史上最長的一段演講。 -
魔杖
《魔杖》目录 关于罗伯特·库弗 门(某种前奏曲) 魔杖 套上锁链的莫里斯 姜饼屋 训诫小说七篇 题头敬献给塞万提斯先生 1.委员会游戏 2.书签 3.兄弟 4.火车站 5.克里死了 6.J的婚姻 7.漂泊者 电梯 瘦男人和胖女人的罗曼史 昆比与奥拉斯威德与卡尔 敏感的透镜 1.“冬季”之一景 2.萨马涅戈的挤奶姑娘 3.麻疯病人的太阳 平常事故 保姆 帽子魔术 罗伯特·库弗谈他的创作 -
Daisy Miller (Penguin Classics)
Famous novella chronicles a young American girl’s willful yet innocent flirtation with a young Italian, and its unfortunate consequences. Throughout, James contrasts American customs and values with European manners and morals in a narrative rich in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insight. -
上帝之城
美国著名作家E.L.多克特罗的新作《上帝之城》是一部不容易阅读,也不容易定位的小说。 不容易阅读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上帝之城》的文本是用一百余块碎片“拼贴”起来的。有些碎片可以归类并链接,如基督教神父佩姆伯顿所在的教堂的铜十字架失窃,后来发现被人搁在几个街区之外的一家犹太教堂的房顶上,在寻找十字架的过程中,佩姆伯顿认识并爱上了犹太教神职人员萨拉,最后改宗并娶萨拉为妻。再如二战期间立陶宛犹太人的苦难,借助萨拉之父断断续续的讲述可以串连起来。但小说中更多的是无法归类甚至无从整合的各种文字片断,如《时报》退休编辑追查隐匿的前纳粹党徒,如论及宇宙的演变、地球的生态、鸟类迁徙、电影拍摄、太空旅行。而且除佩姆伯顿的故事大致呈现线性状外,小说的叙述流程或语言碎片的排列似乎是杂乱无序的,有时甚至不知道谁在叙述,对谁叙述,叙述什么,读来云里雾里。 多克特罗自己说过:他的写作不再有“小说”与“非小说”之分,唯有“叙述”。《上帝之城》中除叙事性较强的神父佩姆伯顿由十字架失窃而最终皈依犹太教的故事、二战中德国占领区犹太人苦难的故事外,有大量非故事性的文字片断,如哲学笔记、艺术评论、科普文章、档案文件等等。而且,整个文本不仅呈现碎片化叙事,文体也五花八门:小说、诗歌、传记、速写、梗概、自述、日记、评论、布道词、流行乐曲、电影场景、电子邮件等。要是勉强定位,也许我们可以将《上帝之城》归为具有“拼贴”和“种类混杂”特征的后现代写作。 《上帝之城》是关于一座城市的,这座城市就是美国的纽约。乔伊斯描写都柏林从而触及“世界的心脏”。同样,多克特罗为纽约拼贴起来的文字碎片也勾勒出现代大都市的一般模型。在多克特罗看来,纽约就是一座破碎的城市、悖论的城市: 纽约啊纽约,文学、艺术之都,虚伪之都;地铁、隧道、公寓大厦之都。拿破仑式的房地产商,疲惫不堪的商人们。自以为是的体育记者,在萨顿广场退休的政客重写着他们悲哀的政绩……纽约,人们不工作就大量挣钱的都市。人们一辈子工作最后破产的都市。灰色的纽约有众多不知名的破公寓房子,在那里每天都有一个天才出生。 这是一个所有音乐汇聚的都市,这是一个连树都筋疲力尽的都市。 怪不得有人说:你要进天堂就去纽约吧,你要下地狱就去纽约吧。而在作者笔下,现代都市生活亦是破碎而混乱的: 五次警报,警车呼啸,大街上惯有的风钻在钻孔,穿着运动短装的跑步者,穿滚轴溜冰鞋的,送信的。嘶嘶作响的公共汽车,人行道上堆着影视明星画。所有的饭店已被订满。婴儿从母婴室里滚落出来。建筑物正面的外墙倒塌在街道上、水管爆裂。警察犯罪。每天警察枪击一个黑孩子,掐住一个罪犯的脖子,一伙警察错误地闯进别人的公寓,造成破坏,铐住女人和孩子。有关部门的掩饰,市长致歉。 纽约充满了“喧哗与骚动”,“我们已经失去了我们的城市……我们的故事四分五裂”。但丁在维吉尔的引导下游历了地狱,而多克特罗作为读者的导游,“带你们去看人类理智的可怕的混乱,意识的裂片、无法整合的碎片……现实的垃圾,我们和上帝毁灭了的罗曼司。这个新地狱就是我们开始探索的地方。” 小说《上帝之城》出版于新世纪的初年,而次年作为现代纽约象征的世贸大楼就在全世界人的眼前被恐怖分子炸成了碎片!多克特罗是个悲观主义的预言家? 无论是犹太教还是基督教,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界应是上帝之城。差不多两千年前,基督教思想家圣奥古斯丁发表《上帝之城》,认为“世人之城”终将覆灭,代之以“上帝之城”,而基督教会则是“上帝之城”在地上的体现。我想,多克特罗的《上帝之城》多少是回应圣奥古斯丁的同名著作的。“世人之城”固然风雨飘摇几乎分崩离析,但“上帝之城”也遥遥无期啊。当年奥古斯丁由摩尼教信徒改信基督教,而20世纪纽约的那位基督教神父则改宗信了犹太教!当然,多克特罗写佩姆伯顿不是为了调侃奥古斯丁,基督教堂的铜十字架失窃也不纯是游戏笔墨。在当今美国文坛,多克特罗是个严肃作家,常怀忧世之心。奥古斯曾提出“理解为了信仰,信仰为了理解”的救赎之道,多克特罗也在《上帝之城》中呈现及探讨科学与神学、理智与信念的扯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尤其是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大屠杀、冷战的现代人如何缔造“上帝之城”。 有论者指出,多克特罗的《上帝之城》带有《圣经》的文本特征。《圣经》始为“创世纪”,终之为“启示录”。《上帝之城》开篇提出“大爆炸”的宇宙学理论,最后则以佩姆伯顿的改宗演说作为结束。他在回顾人类历史上种种恶魔行径及接连不断的灾难后,提出了一个极其尖锐的问题:为什么成千上万年之后我们仍然无法解释上帝的存在,同时更无法解释人类自己的行为?最后他是这么说的: 我想我们必须重造一个你。如果我们要重造自己,我们必须重造你,主。我们需要一个可以站立的地方。我们弱小、微不足道,在文明的历程中蹒跚着走到这里……我们只有把相互的爱作为我们的立足点,我们的婚姻,我们怀里抱着的孩子,只是这种摇摆的感觉,如水涨水落,使我们保持了意识,阻止我们从宇宙中跳出。阻止我们从宇宙中跳出去还不够。这还不够。我们需要一个可以站立的地方。 这番话能为整个人类的救赎和希望提供“启示”吗? 读完掩卷有感,破碎的其实不是小说,而是生活,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及我们对世界的信念。多克特罗呈现了上帝的现代境遇和我们的生存状态。重造上帝就是重塑对上帝的信念,就是重塑生活的信念,这样才有希望重构上帝之城。(原作者: 唐建清 来 源: 文学报 ) -
邮差总按两遍铃(中英双语珍藏本)
流浪青年弗兰克到公路旁的一家小餐馆去打工,看上了餐馆主人的年轻妻子,与其私通,两人策划车祸杀害店主,并通过种种办法几乎逃脱法律制裁,最后却在命运的阴差阳错中被推上了绞架。 -
看不见的山
1900年,失踪的女婴帕哈丽塔从天而降,栖在树梢,成为小村塔夸伦博的新世纪奇迹,她的人生随乌拉圭20世纪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布而展开。 然而,人生传奇闪闪动人,痛苦却总被深埋在时光的黑暗角落。 当莎乐美唤回母亲与外婆失落的灵魂碎片,才终于重新拥抱那足以移山的深沉爱恋。 卡罗 琳娜•德罗伯蒂斯用魔幻之笔写下乌拉圭三代女性的最强意志与真实心声,绘出一幅宏大而幽微的乌拉圭心灵画卷,成就一部华丽、抒情的奇迹之作。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