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美国文学

  • 塔莎的世界

    作者:(美)塔莎·杜朵 著,理查德·布朗 摄

    “如果一个人自信地朝着他的梦想前进,努力创造他想象中的生活,那么他便会在平凡的时日与成功不期而遇。” 塔莎奶奶便是这样的一个人。她居住在像花栗鼠窝一样昏暗的老房子里,花园里开满了四季的繁花,一群可爱的动物们围绕在身旁。在本书中,塔莎奶奶为我们讲述了她的成长故事、她的喜好以及一年四季的生活。精美的照片、富有哲理的话语和塔莎的艺术,共同描画出了塔莎的真实形象以及她独特、美丽的私人世界。
  • 珍妮姑娘

    作者:[美]德莱塞

    德莱塞(1871-1945),美国著名作家,《珍妮姑娘》是他的主要作品之一。 贫困的珍妮姑娘为生活所迫,与参议员白兰德同居。一直到他死后两人都没有正式结婚。珍妮带着他们的孩子迁居别处。她遇到阔少雷斯脱,与他同居,但是不能见容于他的亲属。后来为了让他能继承遗产,珍妮坚决与他断绝了关系。与作者的另一部作品《嘉莉妹妹》不同的是,作者是本书中塑造了一个近乎圣女的形象。
  • 白日做梦有理

    作者:[美] 詹姆斯·瑟伯

    《纽约客》最老辣的文字,另类解读两性关系,机智剖析男女交往心理。 詹姆斯•瑟伯让人赞叹的原因恰恰是《纽约客》的特质:针砭时弊同时具有权威的文学性,经典却总以其尖锐走在时代的前端,神来一笔的漫画更是不可或缺。 他对语言有着苛刻的追求,他优雅地把玩文字就像一位腰杆笔直的滑稽魔术师,他的聪明和幽默在字里行间流淌,有时稍不留意就溢了出来——他绝对是一流的“幽默家”。 书中文章选自瑟伯的几本随笔、小说集,文章内容涉及瑟伯对早期家庭生活的回忆、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见闻和他对一些社会现象的看法,还包括他那几篇著名的短篇小说。这些文章大都在《纽约客》发表,并大受欢迎。其中有不少文章围绕两性关系和男女交往展开,读来乐趣十足。他笔下的男人多陷于困顿而无力应对,女人却凡事具有绝对的掌控权。这本书里的人物,就像瑟伯画笔下的那些人物一样,神情、姿态甚至内心,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 福克纳随笔

    作者:[美]威廉·福克纳

    本文集收录福克纳所有成熟的文章、演说词、书评、序言以及有意公开发表的信函。大多数的篇页是他创作后期的产物,其中许多反映了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有所增强的公众人物的责任感。虽然有些文章为了金钱上的需要不得不在限期之内赶出,却绝非草草写成的应景作品。对于觉得自己没有兴趣的题目或是他认为不能很好完成的任务,他是绝不接受的。从这本非小说性的文集的每一个篇页,都可以窥见作为艺术家以及作为人的福克纳的某个方面。这些篇页,在向我们显示出这位极其热诚、异常复杂、非常隐秘的作家在职业生涯的后四十年愿意向公众揭示的耶些部分的同时,也使我们得以更进一步地厂解他的为人与他的作品。
  • 推销员之死

    作者:(美)阿瑟·米勒

    本书为《推销员之死》、《撒勒姆的女巫》和《都是我的儿子》的合集,是阿瑟·米勒的代表剧作集。 《推销员之死》是米勒戏剧创作上的巅峰之作,荣获普利策奖和纽约剧评界奖。推销员威利·洛曼因年老体衰,要求在办公室里工作,却被老板辞退。老推销员做了一辈子的美梦幻灭了,最后为了使家庭获得一笔人寿保险费而在深夜驾车外出撞毁身亡。 《撒勒姆的女巫》荣获安东纳特·佩瑞奖,是米勒的一部最能持久上演的剧本。描写的是一六九二年在北美马萨诸塞州萨勒姆镇发生的迫害“行巫者”的案件。男主人公普洛克托被人诬陷,遭宗教法庭处以重罪,不愿以出卖朋友、出卖灵魂为代价换取屈辱的生存,最后毅然走上绞刑架。 《都是我的儿子》是米勒的成名作,获纽约剧评界奖。这是一出易卜生式的社会道德剧,写一家工厂老板在二战期间向军方交付不合格的飞机引擎汽缸,致使二十一名飞行员坠机身亡。他嫁祸于人,虽然逃脱了法律制裁,但最后他认识到那些丧命的飞行员“都是我的儿子”,遂饮弹自尽。
  • 冬日传奇

    作者:(美)马克·哈普林

    ★ 白色神马飞翔在黄金之城的天空上,数十年光阴一晃而过,千禧年正是正义现身之时。 ★ 对于纽约的居民来说,纽约就是他们的霍格沃茨,布鲁克林大桥就是他们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五个行政区就是他们的格兰芬多、赫奇帕奇、拉文克劳和斯莱特林; 对于纽约的居民来说,纽约就是他们的中土世界,曼哈顿就是他们的刚铎王城,中央公园就是他们的巨绿森,地铁就是他们的地宫摩瑞亚。 ★ 《纽约时报》书评:绝对出色的新作品,有趣而富于深思,感情强烈而富于同情心;过去25年关于纽约最好的写作。 《出版人周刊》:前所未有的纽约史诗。 这本书有一个主角,对,就是那座有五个区、一条河、八百种语言、三分之一海外人口、两万四千家餐馆、七十个亿万富翁、爵士、嘻哈、朋克的万城之城——纽约。小说里的纽约真实、混乱,黑帮肆虐,充满机器和烤蛤蜊的味道;而四周环绕的白色云墙,似乎在随时提醒纽约:你就在奇迹之中,赶快实现你承诺过的正义。 这本书有一个主角,白马亚山索,有一双完美的温柔圆眼,注视着帕里萨德崖、曼哈顿和纽约大中央车站的弧形屋顶,跑过雪原、街道和剧场,他既是见证者,又是推动者,他证实:一切苦难都会得到救赎。 大移民时代的纽约,当地土著湾民收养了一个男孩,取名为彼得·雷克。 彼得·雷克十二岁进入令人眩晕的巨大都市,在这里他成为一个技艺精熟的机械师 和盗贼。他和贝弗利·潘的邂逅似乎是一种命定…… 在一次战斗中,彼得·雷克骑着白马亚山索落入围绕城市的云墙,当他再次出现,这 座城市正在迎来它的又一个千年之交……
  • 小妇人

    作者:奥尔科特

    《小妇人》是19世界美国著名女作家奥尔科特的代表作,自问世以来被译成了一百多种文字,并多次被搬上银幕,打动了无数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的心弦。第一个为奥尔科特作传的传记作家埃德拉?切尼评论说:“……又一代人已经成长起来,但是《小妇人》仍然保持着稳定的销量。母亲们读着这些姐妹的童年,延续着自己当年的欢乐……” 《小妇人》在出版后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被称为美国最优秀的家庭小说之一,而作者本人也因此跻身于著名小说家的行列。 美国图书协会,美国教育协会从评选出的100种小学必备书中又精选出25种,其中《小妇人》位居榜首。
  • 作者:

  • 汤姆大伯的小屋

    作者:(美)斯陀夫人

    小说主人公汤姆,原是肯塔基州奴隶主谢尔比的“家生”奴隶,从小侍奉主人,成年后当农场总管,忠心维护主人的利益。谢尔比在股票市场投机失败后,决定把汤姆和女奴伊莱萨的儿子哈瑞卖掉抵债。汤姆是个忠实的基督徒,逆来顺受,俯首听命;伊莱萨却带着儿子逃走。她丈夫乔治,也受不了主人的虐待,化装潜逃。小说情节是围绕着汤姆数次易主的遭遇以及伊莱萨和乔治争取自由的斗争而展开的。伊莱萨在历尽艰险后终于和丈夫相会,带着儿子逃到加拿大,获得了自由;而汤姆则不肯逃跑,最后被卖给残暴成性的勒葛利。在种植场里,汤姆因同情黑人同胞,特别是帮助两名黑人妇女逃走,惹怒了主人,受到百般凌辱和折磨,但他始终坚贞不屈,宁死也不出卖同胞,结果被勒葛利活活打死。
  • 我们的小镇

    作者:(美)桑顿·怀尔德

    【悲得有温度,喜得有锋芒。平凡、琐碎之中可见生命的威严与意义。】 美国现代戏剧的灵魂人物与先驱、三度普利策奖获得者桑顿•怀尔德扛鼎之作。 低入泥土的视角,清浅极简的笔触,讲述小镇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展现平凡中存在的庄严与幸福。 1938年普利策戏剧奖作品,现代叙述体戏剧的典范。牟森、吕效平、史航 推荐。 【美国戏剧巅峰之作】 《我们的小镇》是怀尔德1938年创作的经典话剧,以两个家庭为主线,叙述了一群普通而快乐的人,生活在一个恬静而平凡的小镇,平平凡凡地经历着出生、成长、婚育和死亡。当因难产离世的女主角艾米莉的灵魂回到曾经记录着她的笑声的地方,她才猛然发现,那些平凡和琐碎,那些平淡和简单,是那样的美好和珍贵。 ☆ 它只讲述了一件事:生活本身。 ☆ 三幕剧:“日常生活”,“爱情与婚姻”,“死亡与永恒”,生命的所有流转。 ☆ 它绝不仅仅是一部属于美国的戏剧。它抓住了所有生命的共通体验。 ☆ 设定的时间是二十世纪初,但这个时间却同样适用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 ☆ 格洛佛角属于我们所有人,可以是我们的小镇,亦可以是每个地方的小镇。 【经典流传,日久弥新】 ☆《我们的小镇》是除了莎士比亚戏剧之外,美国上演得最多的一部剧,多家剧院保留剧目。 ☆ 赖声川、王伟忠《宝岛一村》致敬之作,其创作源泉即来自《我们的小镇》。 ☆ 上世纪八十年代埃德加•斯诺夫人访华时曾在北京亲自执导过该剧,盛况空前。 ☆ 夜雨剧社每年清明节固定上演的剧目。剧社借这样一部戏剧缅怀逝者、心存感伤。 【内含《漫长的圣诞晚餐》】 ☆ 独幕剧,深具日本能剧的极简叙事美学。 ☆ 奥逊•威尔斯《公民凯恩》中,部分场景的技巧灵感来源于此剧。 【怀尔德官方网站】 ☆ www.ThorntonWilder.com
  • 遗产

    作者:[美] 菲利普·罗斯

    《译文经典•遗产》主要内容简介:妈咪,妈咪,你在哪儿啊,妈咪?我会变成植物人吗?我得重新开始生活、也许英格丽能永远照顾我等。
  • 流动的盛宴

    作者:[美] 海明威

    一九二○年代上半叶,海明威以驻欧记者身份旅居巴黎,《流动的盛宴(图文珍藏本)》记录的正是作者当日的这段生活。不过这本书的写作却是在将近四十年以后,换句话说,盛宴的“现场”早已消失,作者和读者都只是在记忆中追寻那段过往岁月,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这些记忆都已在时光的透镜里失焦、变形。所有有关巴黎的记忆都杂糅成一种对于巴黎的共同的历史记忆。在历史上不计其数的关于巴黎的虚构或非虚构作品中,《流动的盛宴(图文珍藏本)》是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其扉页上的题献——“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已经成为巴黎的“文化名片”,被广为传诵。在这部半纪实半虚构的作品中,二十年代巴黎文人圈的风俗画卷徐徐展开,那些当时在世界文坛、艺坛上呼风唤雨的人物都被寥寥数笔勾勒出生动的素描像,与这座城市、这部书永远融为一体。
  • 蝴蝶君

    作者:(美) 黄哲伦,David Henry

    《蝴蝶君》于1986年10月完成,1988年2月在华盛顿国立剧院首演,3月移师百老汇公演,大受欢迎,获当年托尼奖最佳戏剧奖,之后又获奖无数。1993年,由他亲自改编剧本、大卫·柯南伯格执导、杰瑞米·艾恩斯和尊龙主演的同名电影上映,更使《蝴蝶君》的影响遍及全球。 《蝴蝶君》以冷战背景下一位法国外交官与一位中国京剧旦角演员之间敷演的一出间谍迷案为“本事”,以著名歌剧《蝴蝶夫人》作为颠覆的原型创作而成,着力探索的是民族与种族、东方与西方、性别与政治、身份与认同,乃至殖民与后殖民等等重大文化命题。可以说兼具了学院与民间、精英与大众的审美趣味和关注热点。 “黄哲伦有可能成为自阿瑟·米勒后在美国的公众生活中第一个重要的剧作家,而且,很有可能,他还是最好的剧作家。” ——《时代》周刊 “《蝴蝶君》有时会被认为是一部反美国的戏剧,是对西方支配东方,男人支配女人的模式化观念的一种谴责和反对。恰恰相反,我把它看成是对各方的一个请求,希望它能穿透我们各自的层层累积的文化的和性的误识,为了我们相互的利益,从我们作为人的共同的和平等的立场出发,来相互真诚地面对对方。” ——黄哲伦 “希望这个剧本能够帮助更多的中国人认识到我们是谁,同时也认识到把我们变成我们的‘他们’是谁。” ——张生
  • 狄金森诗选

    作者:艾米莉·狄金森

    本书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全面、最权威的艾米莉·狄金森诗选。
  • Eat Pray Love

    作者:Elizabeth Gilbert

    At 32 years old, Elizabeth Gilbert was educated, had a home, a husband, and a successful career as a writer. However, she was unhappy in her marriage and often spent the night crying on her bathroom floor. After separating from her husband and initiating a divorce, which he contested, she embarked on a rebound relationship which continued for some time but did not work out, leaving her devastated and alone. Afterwards, while writing an article on yoga vacations in Bali, Gilbert met a ninth-generation medicine man who told her she would one day come back and study with him. After finalizing her difficult divorce, Gilbert spent the next year traveling around the world. The trip was paid for in advance with a book deal from the publisher. She spent four months in Italy, eating and enjoying life ("Eat"). She spent four months in India, finding her spirituality ("Pray"). She ended the year in Bali, Indonesia, looking for "balance" of the two and found love ("Love") in the form of a dashing Brazilian factory owner.
  • 与化石打交道的女孩

    作者:[美] 特蕾西·雪佛兰

    我们经历那么多,生命里有人离开有人徘徊,也有人一直都在。当不需言语的默契变成奢望,当心底那份温暖变成宝藏, 你的心里是否还会为友情留一个至死不渝的地方?《与化石打交道的女孩》让你从兵荒马乱的青春里,复活风干的回忆,找到生命的慰藉。 当贫穷的“闪电女孩”遇见睿智的“名流女士”,她们的发现竟然改变了整个世界! 19世纪早期,玛丽出生在莱姆里吉斯镇的一个贫苦家庭,那儿的海滩毗邻英吉利海峡,狂风肆虐,亦埋藏着无数待人发掘的化石。 玛丽从小就非常喜欢化石,常把在海滩上拾到的奇异石头称作“蛇的宝石”和“魔鬼的脚趾”。当发现可把这些石头卖给热衷收藏的上流人士,从而赚取大笔财富时,玛丽对化石的兴趣更甚。尽管有着家人源源不断的支持,但玛丽不得不经常面对买家的落井下石和科学家们的冷嘲热讽。 幸运的是,她结识了脾气乖戾、头脑睿智的伊丽莎白。伊丽莎白是一位中层阶级的未婚妇女,和玛丽一样,对化石无比痴迷。出乎意料,这两个不同年龄、不同社会阶级、不同生活背景的人成为了朋友。 不久,玛丽首次成功发现了一具完整的蛇颈龙化石,这令人振奋的壮举,却招来社会各界人士态度各异的评价,另一方面,她与伊丽莎白,两人间的友谊在对朋友的忠诚和内心无法遏制的嫉妒中开始摇摆……
  • 老人与海

    作者:海明威

    本书讲述的是一位老人只身到遥远的海域捕鱼的故事。老渔夫桑提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一条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条鱼实在是太大了,在海上拖着小渔船游逃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而被桑提亚哥杀死并被绑在了渔船的一边。在归程中,桑提亚哥不断遭到鲨鱼的袭击,到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海明威说:“我试图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然而,如果我能写得足够逼真的话,它们也能代表许多其他事物。”
  • 嘉莉妹妹

    作者:德莱塞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喜爱的外国文学名著,这些名著系由著名翻译家翻译,以优美流畅的译文再现了原著的风格,并配以精美的插图,称之为“名著名译插图本”丛书。
  • 小妇人

    作者:奥尔科特

    《小妇人(插图本)》的作者是美国女作家路易斯.梅.奥尔科特。《小妇人(插图本)》使路易斯一举成名,也是她一生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作者描绘了一幅幅温馨动人的家庭生活图景,人物栩栩如生,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这些都将深深吸引着读者,并使这部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 《小妇人(插图本)》为美国文学中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它讲述了美国内战期间一个普通人家四姐妹成长的故事。梅格、乔、贝丝和艾美各怀才艺和梦想,在父亲从军,生活艰苦的情况下,她们只能把瑰丽的梦想装在心里。一位凭着自己慈爱的母性和辛勤培养儿女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使她们能够快快乐乐生活着的平凡的母亲。在母亲的引导和生活的磨砺下,她们培养了勤勉、自重、友爱、向善、坚忍、乐观的品质,一步步走向梦想中的殿堂。
  • 重生:桑塔格日记与笔记1947~1963

    作者:(美)苏珊·桑塔格 著,(美)里夫编

    桑塔格日记首次公开出版;一部宛如浓缩的欧美断代文化史的名人日记 自《反对阐释》开始,每一本桑塔格著作的问世,都是美国一次重大的文化事件。这种现象,甚至到桑塔格死后都在延续。许多有关她生平逸事的著作在她逝世后陆续出版,而所有这些在桑塔格身后出版的著作中,当属桑塔格日记的出版最令人期待与激动。苏珊•桑塔格身后留下了近100个日记、笔记本。 2008年12月,在她去世4年后,由其子戴维•里夫亲自整理的三卷本桑塔格日记首卷《重生》出版,世人终于得以窥见私人日记中那个真我的女斗士。 1947至1963年,这16年,正是桑塔格从一个花季少女成长为一个青年作家以及单身母亲所走过的历程。其生命的中心内容就是不顾一切地去经历:如饥似渴地去阅读,竭尽全力地去理解。日记中的内容都是高密度的、省略性的、跳跃性的,有大量的摘抄、无穷无尽的书单、关于写作的想法、与不同时期友人的关系,以及详尽的自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