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美国文学

  • 永别了,武器

    作者: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永别了,武器》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 草竖琴

    作者:【美】杜鲁门·卡波蒂

    杜鲁门·卡波蒂(Truman Capote,1924—1984)堪称美国二十世纪最为著名、最具有明星效应,同时又是最饱受争议、最被严重诋毁的作家。在整个二十世纪中,唯有两位杰出的小说家真正在美国家喻户晓,那就是欧内斯特·海明威和杜鲁门·卡波蒂。尖酸刻薄的毛姆也称誉他为“第一流的文体家”。 《草竖琴》是卡波蒂最具自传色彩的名著,描写三个畸零人——一个孤儿和两个古怪的老太太决定退出残酷的现实世界,隐居到一所树屋上的故事;小说文笔优美、情感细腻、格调凄婉。与他的成名之作、同样自传体的《别的声音,别的房间》比较起来,那种美国南方特有的哥特式阴郁和古怪几乎消失不见了,就像姨婆苏克也许给了卡波蒂一生最为温柔阳光的陪伴,《草竖琴》的气氛也温柔醇和,时常幽默诙谐,故事讲得非常抒情。即便是暴力的场面,畸零的人物,生离死别,也仿佛透过印度草的歌声,变得悠远,好像隔着晨雾的朦胧美。《草竖琴》是卡波蒂第一部真正成熟的长篇小说,是他一生创作的最高成就之一,被公认为二十世纪的文学经典。
  • 防守

    作者:[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本书为纳博科夫第三本小说,讲述一个象棋天才由于长期沉溺于棋局而逐渐精神失常的故事。主人公卢仁小时候是个不引人注目、性格孤僻忧郁的孩子,对父母来说他就像一个谜,是同班同学嘲笑的对象。现实生活总是让他感到焦虑,于是他把象棋作为逃避现实生活的避难所。事实证明,他是个象棋天才,并一跃成为象棋大师。然而,他也为此付出了代价:象棋棋局渐渐取代了他的现实生活。在一次比赛中,他精心设计的防守之策因为对手出其不意的着法而变得一文不值,这样的现实让他的精神世界最终崩溃。尽管有体贴的妻子的帮助,但是他沉湎于在想象中与一个未知的力量对弈,不能自拔,最终他使用唯一的解决方法“退出比赛”来结束这场比赛,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故事情节紧凑,引人入胜,读者不仅能感受到卢仁作为象棋大师的魅力,更会对卢仁的遭遇感到深切的同情。
  • 眼睛

    作者:[美]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一位严肃的心理学家可以透过我雨滴般晶莹的密码文字分辨出一个灵魂化解的世界,在那里可怜的斯穆罗夫的存在只取决于他在别人头脑里的反映,而他们的头脑接着也像他的一样,被置于同样离奇的镜子似的窘境中。故事的结构戏拟侦探小说的结构,但说实在的,作者否认有任何玩弄、迷惑、愚弄或者欺骗读者的意图。其实,只有立即看懂的读者才会从《眼睛》中获得真正的满足。即便最易轻信的读者,读这篇灵动闪烁的故事时要认识斯穆罗夫为何许人,也不可能费很长时间。我用一位英国老太太,两名研究生,一位冰球教练,一位医生,一位邻居的十二岁的孩子做试验。孩子最快,邻居最慢。 《眼睛》的主题是实施一项调查研究,它引导主人公通过许许多多的镜子,最后以一对形象的重合告终。三十五年前我以某种神秘模式整合叙事人追索的不同阶段,我不知道我人中得到的强烈快感是否会为现代读者分享,然而,无论如何,强调的不是神秘,而是模式。我相信,尽管时光流转,书海更迭,一种语言的海市蜃楼变成了另一种语言的绿洲然而追踪斯穆罗夫依然是件精彩的活动。情节不会在读者头脑里——如果我把那头脑研读得正确的话——简化为一个惨痛的爱情故事:其中有一颗痛苦扭动的心不仅遭受弃绝,而且受到羞辱和惩罚。想象的力量终归是善的力量,这些力量依然稳稳地驻留在斯穆罗夫一边,而事实证明备受煎熬的爱的苦涩,就像它最销魂的回报一样,令人陶醉,催人奋起。
  • 卢布林的魔术师

    作者:(美)艾萨克·巴谢维斯·辛格

    《卢布林的魔术师》内容简介:故事主人公雅夏是一个“贪婪”的男人,他喜爱高度与速度,喜色情欲与爱情,他有着超强的魔术技能,但他的人生经历却跌宕起伏,总是徘徊于善与恶、理智与情欲、科学与宗教之间惊心动魄的思想斗争中。直到走投无路才发现自己陷进了一张越收越紧的罗网中,最终,他麻痹理智,抑制记忆,消灭希望的最后痕迹来以一个忏悔者的姿态重获新生。这个力量不是上帝,是一种矛盾。
  • 倒带人生

    作者:(美)肯恩•格林伍德

    《倒带人生》内容简介:被一潭死水的婚姻和没有出路的工作所困住,杰夫在1988年以为自己死去,醒来时却发现自己回到了1963年,那时的他只有18岁,在他眼前的是熟悉的埃墨里大学宿舍…… 所有的事物都与原来一样,但又不太一样:杰夫带着未来的记忆。他知道历次世界职业棒球大赛的得主……知道每次肯塔基赛马会的结果……甚至知道华尔街哪只股票即将大涨。只有一件事他不明白:为什么只有他能够回到过去?为什么他要一次又一次的赢得,却又再失去所爱呢?
  • 我,及其他

    作者:[美] 苏珊·桑塔格

    《我,及其他》是苏珊·桑塔格唯一的短篇小说集,中译本还特意增加了两篇作者本人建议纳入的近年新作。总共十个短篇,宛如多棱镜般展现了二战之后成长起来的那代美国知识精英的心路历程、知识女性的精神肖像,以及当地美国都市人的生活方式,并探索了短篇小说这种表现形式无限的可能。在先锋实验的创作表层之下,骨子里体现出来的是桑塔格对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关怀。
  • 拍卖第四十九批

    作者:[美]托马斯·品钦

    在品钦已有的长篇小说中,《拍卖第四十九批》是最易读,又能全面反映其独特创作风格的一部。 主人公奥迪帕发现前男友的遗产中有大量邮票,这邮票似乎暗示了某种秘密。为此她四处寻访调查,慢慢地她不知自己是真的有所发现,还是陷入了幻觉之中。莫非一切不过是死者为她设下的一个庞大的恶作剧?所有可能的知情者都在她接近时离奇消失。邮票最终进行拍卖,据说会有一个从未露面的人前来竞拍。她坐在拍卖厅里,等待那个神秘人物的到来…… 小说通过迷宫式的叙事和对熵增理论、测不准原理的借用,描绘了美国光怪陆离的社会全景,道出了在无序、空虚、没有确定性的现代社会中人类的尴尬处境,展现了鬼才品钦诡谲的视角及其对杂糅、戏仿等艺术手法的娴熟运用。
  • 接骨师之女

    作者:[美] 谭恩美

    《接骨师之女》是谭恩美的第四部长篇小说,出版于2001年,是她自传性最强、表现华裔母女关系最为深入和感人的巨作。 旧金山。母亲茹灵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为了免于忘却,她将自己的身世和家族秘密记录在案;女儿露丝是位代人捉刀的作家,在与男友同居十年后陷入感情和事业的低谷。母亲的讲述使我们见证了老北京一个制墨世家的兴衰、北京人骨、一位接骨大夫的女儿也是茹灵生身母亲的惨烈遭遇,以及茹灵姐妹如何于国仇家难中生存下来,又如何先后抛下过去的种种伤痛,最终来到美国的坎坷经历。露丝在读了母亲的记录之后,才理解了母亲的过去,得以明白母亲性格中种种的别扭与为难,于是谅解了母亲对自己的伤害,反省了自己青涩时种种错误,而有了先人的指引,她也获得动力,放下代人捉刀的工作,开始执笔为自己,为亲人创作,讲述他们的故事。 文风流畅,清婉动人。情节之传奇,令人荡气回肠。
  • 马丁·伊登

    作者:(美)杰克・伦敦

    《马丁·伊登》(插图本)作者杰克伦敦是著名的美国作家,也是中国人熟悉和喜爱的作家,许多人对他笔下描写的狼、穷人的生活都有深刻的印象。他出生于破产农民家庭,从小出卖劳力为生,曾卖报、卸货、当童工。成年后当过水手、工人,曾去阿拉斯加淘金,得了坏血症。从此埋头读书写作,成为职业作家。他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短篇小说和故事,3部剧本,以及论文、特写等。到了晚期,也写一些宣扬世界末日的作品。1916年他在精神极度苦闷空虚中服毒自杀。《马丁伊登》是他的代表作品。这部带着明显新的自传痕迹的作品讲述的是水手马丁爱上上流社会的小姐罗丝,在爱情的鼓励下努力写作,最后成为知名作家,登上上流社会的顶峰之后忽然发现一切都是空虚,精神上的痛苦无法忍受也没有办法消除,最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部流传及其广泛的著作。
  • 温暖躯壳

    作者:[美]艾萨克·马里昂

    【编辑推荐】好莱坞同名大片原著小说 著名导演乔纳森•莱文改编执导 2013年2月北美震撼上映 “史上最帅最萌僵尸”演绎萌系人尸恋传奇 一部仅靠预告片引爆了青春恐怖爱情电影狂潮的神作 《暮光之城》作者斯蒂芬妮•梅尔倾力推荐—— “我从未想过我会如此狂热地喜欢一个僵尸。”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作者奥黛丽•尼芬格倾情推荐 【内容简介】 R 是一个僵尸。他没有姓名,没有记忆,没有感情冲动,然而他有梦想。在一片城市废墟里,他遇见了一个名叫茱莉的女孩,她温和、热情,就像灰暗画面中一抹亮丽的色彩——这与R以前见过的一切都截然相反。R失去常有的理性,爱上了茱莉。 这是R从未体验过的经历。他不再满足于坟墓里的生活,他想再次呼吸,他想重生。茱莉希望帮助他。然而,他们必须经过一番艰难的斗争才能改变那个灰暗而腐朽的世界……
  • 南回归线

    作者:[美] 亨利·米勒

    【我的书不是关于性的,而是关于自我拯救的。 ——亨利•米勒】 亨利•米勒的作品中存在着露骨的性描写,英语国家长期拒绝发表他的作品。其早期作品首先在法国出版,1944年盟军来到巴黎后发现了米勒的作品,遂争相传阅,并偷偷带回英美等国,米勒顿时成为美国最富盛名的“地下”作家。直到20世纪60年代经过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诉讼,米勒作品终于在美国得以解禁。 ★ 亨利•米勒——最富有个性又极具争议的文学大师、自由与性解放的预言家 ★ 毫不掩饰的性描写 颓废中追求着有限的奢华 ★ 精神世界的诅咒“散文诗” 对传统观念的勇猛挑战 ★ 文学大师笔下的自由和性 自传式罗曼史作品 ★ 一部性狂想曲,一首音乐、文学、社会相融的狂想曲 《南回归线》是亨利•米勒自传性三部曲之一,描写了米勒早年在纽约的生活经历,是一部描写自己内在精神世界的作品,同时也是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嘲弄。该书包罗万象,揭示了芸芸众生相,包括他的同事、形形色色的求职者、他幼时的伙伴、他的父母和疯妹妹、他的朋友以及他身边的各种女性等。在米 勒的文字世界里,一切都是游离的、跳跃的,一切毫无瓜葛却又相互联系…… ———————————————————————————————— 这个时代或任何时代最出众、最具原创力的作家之一。 ——《星期六评论》 一本荒谬的书,一本充满欢乐的书,一本关于一个男人尽力解放自己、实现自己价值、改变自己的人生的书。这是一部充满痛苦和爱意、性和纵欲的书,一部关于文学和写作的书,最重要的是,它是一部关于改变的书。 ——美国作家 詹姆斯•弗雷 亨利•米勒的书可以从任何一页读起,任何一页都是杂花生树,群英乱飞,好像“陌上花开,君可徐徐归”。 ——冯唐 使米勒在现代作家中鹤立鸡群的,是他毫不含糊地把审美功用和预言功用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英国评论家 赫伯特•里德 米勒是现代作家中能让读者感动落泪的为数不多的人之一,仅仅是出于他个人的情感压力。 ——罗伯特•奈 米勒完全掌控了对人性的解读,他因描写性欲横流、杂乱无章的世界而感到快乐。 ——《卫报》 今日之美国文学以他(米勒)所做之事的意义而开始,也以此而告终结。 ——英国诗人、小说家 劳伦斯•达雷尔
  • 黑暗中的人

    作者:[美]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

    七十二岁的书评家奥古斯特·布里尔遭遇车祸,在女儿家修养,却常常失眠。为了打发漫漫长夜,更为了遗忘妻子去世和外孙女男友泰特斯横死他乡的悲痛,他躺在床上给自己讲故事。在他想象的世界里, “九·一一”事件没有发生,二〇〇二年的总统大选造成美国分裂,新的内战爆发了,而士兵布里克被迫执行的任务,就是杀死讲故事的人…… 布里尔渐渐向外孙女敞开心扉,讲述自己荒唐的婚外恋,也触及泰特斯遇害的真相。两个同命相怜的人在讲述故事中互相医治心灵的创伤,寻找生活的光明,也让读者庆幸在残酷的世界中还存在寻常的快乐。
  • 苏菲的选择

    作者:[美] 威廉·斯泰隆

    苏菲是一个拥有痛苦过去的波兰女子。在纳粹集中营里,她选择了让儿子活下来,而把女儿推向了焚尸炉;她像一只摇尾乞怜的小狗,卖命地为纳粹打印屠杀犹太人的报告;她忍受着德国医生、看守、甚至女管家的调戏、强暴、变态的凌辱;她违心地用自己的色相去诱惑纳粹司令官。恐怖、耻辱、罪恶和绝望的阴影笼罩着一颗碎裂的心灵。 战后,她在美国与犹太人内森相爱。他们疯狂地做爱,就像发狂的野兽在撕咬、搏斗,仿佛在释放最后的生命之火。多疑、狂躁的内森经常辱骂、殴打苏菲;苏菲怀着对犹太人负罪的心情,默默地承受着情人的暴虐,以解脱沉重的精神负担。每每如此,他们的精神和肉体,痛苦和快感,才交织着达到高潮。 深爱她的作家丁哥带她离开了内森。但她却在一次狂热的做爱之后,选择了回到精神已经失常的内森的身边,重登那交织着痛苦与欢乐的眠床,拥抱着走向死亡…… 美国大学生的必读书目,西方小说史上的里程碑作品,二十世纪百部最佳英语小说之一。 获1980年美国国家图书奖。位列美国兰登书屋“20世纪100部经典英语小说”名单。其它入选作品包括《永别了,武器》、《第二十二条军规》、《洛丽塔》等。 威廉·斯泰隆超越了自己的现实世界并跨越历史和文化的界限,无论文学评论家和读者都同样将他推举为继海明威、福克纳之后时代的最伟大作家。 ——《纽约时报》
  • 盖普眼中的世界

    作者:约翰·欧文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翰·欧文的成名作,一部丰富、睿智而幽默的作品。故事的主轴是一个叫盖普的男人,他有个出身豪门望族的名人母亲珍妮。珍妮是未婚妈妈,她说:“我要一份工作,也要一个人住,我想要一个小孩,可是我不想为此跟人分享我的身体或人生。”于是她一手扶养盖普长大,并花了许多精神扩展盖普的视野,甚至花钱让他和妓女一起过夜……在欧文的生花妙笔下,盖普的世界虽是个想象的世界,但这个世界中的恐惧与快乐、愤怒与爱、复杂与纯真,以及在悲剧与喜剧之间轮转的故事,却照亮了真实的人生。本书曾荣获1980年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
  • 魔法师

    作者:(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我最初感觉到《洛丽塔》的轻微脉动是在一九三九年末,或一九四○年初,在巴黎,是我急性肋间神经痛发作、不能动弹那个时候。依照我所能记起来的,最初灵感的触动在某种程度上是由报纸的一条新闻引起的。植物园的一只猴子,经过一名科学家几个月的调教。创作了第一幅运动的画作:画中涂抹着囚禁这个可怜东西的笼子的铁条。我心中的冲动与后来产生的思绪并没有文字记录相联系。然而,就是这些思绪,产生了我现在这部小说的蓝本,即一个长约三十面的短篇小说。我是用俄语写作的,因为俄语是我自一九二四年以来写小说用的语言。(这些小说大部分没有翻译成英语,而且全都由于政治原因在俄国禁止出版。)故事中的男人是中欧人,那个没有起名字的性早熟女孩则是法国人,故事的地点是巴黎和普罗旺斯。可是,我不喜欢这篇小说,所以一九四○年我们移居美国后的一天把它销毁了。 大约在一九四九年,在纽约州北方的伊萨卡,一直不曾完全停息的脉动又开始让我不得安宁。关联的情节又带着新的热忱与灵感相伴,要我重新处理这个主题。这一回是用英语写作。那是在圣彼得堡,大约是一九○三年。性早熟的女孩现在带一点爱尔兰血统,但是,实际上还是同一个女孩,与她的母亲结婚这一基本思想也保留下来了;但是除此之外,这部作品是新的,而且悄悄的一部长篇小说已经成形。
  • 爱伦·坡短篇小说集

    作者:(美)爱伦·坡

    爱伦·坡著有小说《怪诞故事集》、《黑猫》、《莫格街谋杀案》等。论文有《写作的哲学》、《诗歌原理》。1841年发表的《莫格街谋杀案》是公认为最早的侦探小说。内容写密室凶杀,凶手居然是猩猩。1842年发表的《玛丽·罗杰神秘案件》,纯粹用推理形式破案。其他如《金甲虫》、《你就是杀人凶手》、《被盗窃的信》等五部小说成功创造了五种推理小说模式,(密室杀人、安乐椅上的纯推理侦探、破解密码诡计、侦探即是凶手及心理破案、人的盲点)塑造了业余侦探奥古斯特·杜平这一艺术典型。
  • 三个六月

    作者:(美)朱莉亚·格拉丝

    《三个六月》以1989、1995和1999年的三个六月为三个乐章,分别以大西洋两岸的希腊海岛、苏格兰鹈林老屋和纽约为场景,叙述了一个苏格兰家庭和他们所爱的人的聚散离合,交织着忧伤与欢乐,惶惑与坚持,甜美与苦涩,逝去与拥有,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纠缠。书中人物总是在小心翼翼地回避着那个似乎让他们尴尬的字眼:爱,但浸润着整部小说的正是传递在夫妻、恋人、兄弟、朋友、父母与子女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千姿百态、生生不息的爱。 用作者的话来说,这是书中几乎所有的人物都是“有特权的”人:受过很好的教育、有很好的房子、被家人支持、很少缺钱花,而且他们所处的环境也几乎同样是“享有特权”的:在苏格兰一个豪华的老房子里、在希腊的一个岛上、在长岛一个看得到海的小屋里。“谁会关心这些人的痛苦,这些生活在如此之好的环境中的人?这里的痛苦难道是不可忍受吗?”而她所写的正是这些人的痛苦和他们的努力。
  • 幻世浮生

    作者:(美)詹姆斯·M·凯恩

    与《邮差总按两遍铃》一样,《幻世浮生》也是美国出版史上的超级畅销书,对于美国“黑色文学/电影”的传统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而在这种类型中,也很难找到真正超越它们的作品。根据本书改编的电影获1945年奥斯卡奖六项提名,由琼•克劳馥摘取最佳女主角奖,张爱玲的《小团圆》中也提到过这部当时引起轰动的电影。。根据本书改编的电视剧获2011年艾美奖二十一项提名,由凯特•温丝莱特摘取最佳女主角奖。 故事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中美国经济大萧条时代开始。中产主妇米尔德里德与丈夫伯特之间的婚姻危机因为经济形势的陡然紧张而加剧,不得不黯然分手。米尔德里德独自抚养两个女儿,屡次因为失业而几乎山穷水尽。支撑着她的动力是大女儿维妲漂亮聪颖的天资、过人的音乐才华和某种似乎超越她现有阶层的傲人气质。为了维妲,米尔德里德点燃了自己所有的能量——无论是当侍应还是开店,抑或利用自己的美貌勾引男人,最终都是为了成全维妲的野心。然而,米尔德里德渐渐发现自己一步步走进了自挖的陷阱。维妲究竟是亟需一双翅膀的天使,还是回过头就会咬恩人一口的毒蛇?抑或,她两者都是?
  • 她的镜像幽灵

    作者:(美)奥德丽·尼芬格

    即使我们分离如此之久,要是没有你,这个世界根本难以想象。 生命错落,情深难弃,《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奥德丽•尼芬格作品 茱莉亚与瓦伦蒂娜是一对生活在芝加哥的镜像双生子,她们完全对称,彼此犹如镜前影像。 某天,一封从伦敦不期而至的信打破了平静的生活,她们这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妈妈也有个双胞胎姐妹——艾斯沛姨妈。艾斯沛是珍本书商,她处理旧书的手法极其感性,售出时却毫不留恋,性格矛盾而果敢。艾斯沛遗留给双胞胎一幢伦敦的公寓,就在风景迷人的海格特墓园旁边。只是她条件古怪,不单单要求两姐妹在那里住满一年,还不准她们的妈妈踏入房间一步。年轻的双生子难抵诱惑,欣然收拾行囊,开始全新的英伦生活。 她们的新邻居有艾斯沛的情人,准备博士论文《海格特墓园史》的罗伯特。罗伯特痛失所爱,沉沦于悲伤中而不能自拔。邻居中也有字谜设计家马丁,他患有自闭症,恐惧一切不洁之物。从美国而来的姐妹,一面在彼此不能分离的双生情节中纠结,爱恨交加;一面也融入新生活:茱莉亚试图改变马丁的病况,瓦伦蒂娜则有点儿爱上了罗伯特。 然而,英伦终究迷情。瓦伦蒂娜和艾斯沛是如此相像,罗伯特爱的就是她,还是她的影子?与此同时,她们也发现了房间里的另一种存在,逐渐揭开尘封多年的秘密,并陷入了一桩可怖而骇人的事情中…… 奥德丽•尼芬格文辞细腻委婉,令人不忍释卷。如果说她在《时间旅行者的妻子》中是一笔写尽时光穿梭中的爱情,而此次,她则透过被扭曲穿越的生命,再度审视爱情的真谛。对于爱,不论是苦苦占有还是释然放手,不过是情非得已。 为了写作本书,奥德丽•尼芬格亲自前往伦敦海格特墓园担任讲解员。对于这座安息有狄更斯、马克思以及性手枪乐队主唱等名人的墓园,她风情与文史兼备的描摹,亦使这部小说为人称道。 尼芬格创造了一个奇妙的场景,里面充斥着无声的悲伤和让人窒息的情感,又令人迷惑地转入了童话故事的黑色逻辑。但请拂去占卜板的灰尘,让孩子们保持距离,因为你将会有一番盎然有趣但又毛骨悚然的经历。——《华盛顿邮报》 引人入胜!读者们愉快地被尼芬格创造真实人物的能力和叙述天赋感染了,小说最有力的部分不是超自然事件,而是快乐与失意同在的日常生活。——《纽约时报》 一个围绕着伦敦著名墓园的当代维多利亚小说,里面幽灵出没,还有严守着的秘密。一个有魅力的当代哥特故事,让人不安而又好奇。——《芝加哥太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