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德勒兹

  • 尼采与哲学

    作者:[法] 吉尔·德勒兹

    20世纪50、60年代,法国知识界正在为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和现象学争论不休的时候,德勒兹却为尼采的思想所痴迷。他在1962年发表的专著《尼采与哲学》突然搅乱法国知识界的神经,开启了法国的后现代主义之路。这部专著可以与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三卷本巨著《尼采》相媲美,成为20世纪尼采研究的巅峰之作。 面对尼采这样一位满怀激情、思想深邃而且最终疯狂的哲学家,要理解他到底说了什么,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诠释尼采,取决于如何阅读他的作品。德勒兹为诠释尼采提供了一个极其精彩的范例,《尼采与哲学》不单有对尼采的严谨系统的阐述,同时还糅入了作者富含创见和想象力的解释。解释,对于德勒兹,就是重复,以重复出新,以重复创造——重复是形成差异的唯一通道。他后来的许多创见,包括事件、差异、重复、生成、时间性在内的核心概念,都能在这部作品中找到最初的萌芽。故而,此书不但可以作为窥尼采思想精髓的透镜,亦是深入了解德勒兹乃至后现代哲学的桥梁。
  • 解读尼采

    作者:(法)吉尔·都鲁兹(G.Deleuze)

    本书由《尼采的生涯》、《尼采的哲学》、《尼采文摘》三个部分构成,还附有《尼采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尼采著作年表》。尼采著作即简单又复杂,说其简单是因为他的纲领可以简约为对“既成价值”的批判;然而他批判的对象繁多,表现手法、特别是他赋予了独特意义的概念和人物的丰富又令初读他的著作的人感到困惑。 本书前言 特色及评论 文章节选 尼采的生
  • 斯宾诺莎与表现问题

    作者:[法]吉尔·德勒兹

    译者以吉尔·德勒兹的动力论为核心,以法国学派的研究作为他的参照点,准备全面性地整理这一思路的发展线索。其间与洪汉鼎教授有许多的互动,洪教授是研究斯宾诺莎的专家,他曾多次提及德勒兹的《斯宾诺莎与表现问题》一书,并认为这是奠定斯宾诺莎动力论研究基础的重要著作,有必要对其做深入的研读与整理,而他过去曾从事过哲学书籍的翻译,他建议我可以在写博士论文的同时,或者把这本书一起翻译出来,以作为学术上的另一收获。后来经过其引介,认识了商务印书馆的关群德博士,在关先生的大力支持下,敲定了这本书的翻译计划,中间因本人博士论文的撰写与答辩,延宕了一点时间,但大体上进展顺利,并于2011年底完成整本书的翻译。
  • 游牧思想

    作者:吉尔·德勒兹,费利克斯·瓜塔里

    本书是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和费利克斯·瓜塔里的代表性文选。德勒兹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国60年代复兴尼采的关键人物,在对尼采的创造性重读中,将其运用到资本大义的批判中来,由此而同瓜塔里合作写成的《反俄狄浦斯》和《千座高原》获得了世界性声誉。德勒兹在哲学、政治学、精神分析学、电影、文学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无与伦比的创造性和开拓性,是名副其实的实验哲学家,尼采式的未来哲学家,博识多学的概念大师。在他这里,哲学脱离了原有的范式神话,成了思想无拘无束的游牧高地。
  • 尼采与哲学

    作者:[法] 吉尔·德勒兹

    《尼采与哲学》这部著作系统地分析了尼采的哲学思想,清晰地再现了尼采哲学形成的线条、尼采哲学的基本问题等,是研究尼采哲学思想的一部重要参考书目。全书分为“悲剧”、“能动与反动”、“反叛”、“从怨恨到内疚”、“超人:反辩证法”五部分。
  • 德勒兹论福柯

    作者:(法)吉尔·德勒兹

    时至今日,德勒兹与福柯已成为20世纪西方思想史上的两则传奇。不读德勒兹的《德勒兹论福柯》,便不能说了解福柯。因为在德勒兹之后,福柯已不是原来的福柯,就如弗洛伊德在拉康之后,不再是原来的弗洛伊德一样。德勒兹与福柯这两颗法国思想界的熠熠红星在本书中一起迸放光芒,使福柯成为理解德勒兹的一扇重要窗口,使德勒兹成为透视福柯的不二法门。由福柯到德勒兹,再由德勒兹到福柯,两股思想之流不断地牵引、碰撞、发光与褶皱,本书所呈现的正是这般奇诡景致。
  • Anti-Oedipus

    作者:Gilles Deleuze,Felix

    A major work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theory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Anti-Oedipus is an essential text for feminists, literary theorists, social scientists, philosophers, and others interested in the problems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culture. In his preface, Michel Foucault calls Anti-Oedipus an introduction to non-fascist life, referring not just to political fascism but to the fascism within us--- the desire to be led. To address that problem, Deleuze and Guattari propose a political analysis of desire as it is expressed or repressed in Western culture. They find the seeds of society's sickness in contemporary psychoanalysis, especially in the powerful figure of Oedipus.
  • Bergsonism

    作者:Gilles Deleuze

    In this analysis of one major philosopher by another, Gilles Deleuze identifies three pivotal concepts - duration, memory, and élan vital - that are found throughout Bergson's writings and shows the relevance of Bergson's work to contemporary philosophical debates. He interprets and integrates these themes into a single philosophical program, arguing that Bergson's philosophical intentions are methodological. They are more than a polemic against the limitations of science and common sense, particularly in Bergson's elaboration of the explanatory powers of the notion of duration - thinking in terms of time rather than space.
  • 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

    作者:汪民安,陈永国,马海良 主编

    本书是后现代性是六十年代以来由福柯和德里达等人推动的思想潮流。它对西方的形而上学、本质主义、总体性持一种激进的批判态度,同时也动摇了主体、理性、真理、语言、历史等概念的稳固的现代性内涵。最终,后现代性表现为一种祛伪式的哲学形式和知识形式。本书收录的是后现代理论中堪称经典的文献,正是这些理论家及其著述,刻写了后现代进程中无法抹擦的痕迹。
  • 斯宾诺莎的实践哲学

    作者:德勒兹

    斯宾诺莎的实践哲学,ISBN:9787100039352,作者:(法)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著;冯炳昆译
  • 哲学的客体

    作者:(法) 德勒兹,G. Deleuze

    本读本通过六个方面的主题全面反映了德勒兹的思想:一、差异与重复;二、经验主义哲学;三、 游牧空间与机器;四、批评与欲望生产;五、逃逸的文学;六、内在性与存在的单义性
  • 德勒兹与当代性

    作者:麦永雄

    吉尔·德勒兹是法国著名的哲学教授和社会心理学家,有“哲学中的毕加索”之兴誉。本书的核心部分参照德勒兹本人所认可的三个分期,在梳理德勒兹生平和当前国内外德勒兹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将德勒兹后结构主义哲学和美学思想置于当代语境中,主要择取德勒兹哲学的三个重要维度并分为三编加以论述:德勒兹与哲学;德勒兹与微观政治哲学;德勒兹与文艺美学。 本书旨在择取德勒兹后结构主义哲学和美学中重要问题和关键概念加以梳理和阐发,探讨其富于特色的思想观念与当代性的关联,深化中西方文艺美学思想的会通,促进国内文艺美学界对西方后结构主义思潮的深入研究和当代文艺观念形态的建构。
  • 福柯 褶子

    作者:[法] 吉尔·德勒兹

    《福柯》使人一下子抓住了整体结构紧密的福柯思想的要点,并隐约感到思想的精深博大。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没有这本书作为参考将不可能读懂福柯。思想的名片逐渐形成——最重要的名片之一。 褶子永远存在于艺术中,但巴罗克风格的特点将褶子发展到无限。如果说莱布尼兹的哲学思想是十足的巴罗克风格,那是因为一切事物都是折起、打开、再折起的。灵魂也充满了模糊的褶子。
  • 批评与临床

    作者:【法】吉尔·德勒兹

    语言中是如何诞生了另一种新的语言,致使整个语言向其极限或自身的“外在”倾斜。 精神病的可能性和谵妄的现实是如何介入这一过程的。 言语活动的外在是如何由非语言的视觉和听觉构成,然而只有言语活动本身才能令这些视觉或听觉成为可能。 为什么通过词语,作家从写作这一刻起都成为着色专家和音乐家。
  • 弗兰西斯·培根:感觉的逻辑

    作者:[法] 吉尔·德勒兹

    在福柯打开的新视野中,德勒兹是将疆域拓展得最宽的一位,文学、电影、绘画,不一而足。而这本论培根的作品,是德勒兹将哲学触角引向绘画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从中可以管窥德勒兹的基本哲学观念,尤其是德勒兹的思想方法。 德勒兹认为-弗兰西斯·培根的绘画以纯粹的形象取代了具象绘画,从而在抽象与具象之间,找到了第三条道路,拯救了形象在20世纪的命运,在他之前,塞尚已经开始了类似的探索,而从更广的艺术史角度来讲,这一探索可以上溯到古埃及艺术。这一探索的本质,是用一种具有触摸能力的视觉,取代了纯粹的视觉,其间有哥特艺术与巴洛克艺术曾经偶尔达到了这样的视觉。
  • 什么是哲学

    作者:吉尔·德勒兹,菲力克斯·迦塔利

    德勒兹一生中与迦塔利合写过多部作品,《卡夫卡——为弱势文学而作》和《什么是哲学》是其中的两部。 在《卡夫卡》中,作者强调卡夫卡喜欢用一种称为“弱势”的文学术语,从语言、政治和群体上定义自己,同时又指出,弱势文学是大文学中彻底革命的元素。 在《什么是哲学?》中,作者指出:哲学作为创造概念的活动,应该告诉我们什么是概念的创造性本质,什么是随之相生的纯粹的内在性、内在平面和概念性的人物。正是通过这一点,哲学区别于科学和逻辑。 目 录 卡夫卡——为弱势文学而作 第一章 内容和表达 低垂的头和抬起的头——照片和音响 第二章 夸大的俄狄浦斯情结 双重超越:社会三角,动物之变 第三章 什么是弱势文学 语言行为——政治因素——群体因素 第四章 表达的构成成分 情书和邪恶盟约——短篇小说和动物之变——小说和机能性布局 第五章 内在性和欲望 反法律、负罪感和其他——过程、比邻,延续和无限度 第六章 层出不穷的系列 权力问题——欲望、片断和路线 第七章 联接手段 女人和艺术家——艺术的反美学倾向 第八章 单元,系列,强度 卡夫卡所说的两种营养造状态——单元的各种形式与小说的构造——矫揉造作 第九章 什么是配置? 话语和欲望,表达和内容 法汉译名对照表 什么是哲学 导论 问题因而就是 Ⅰ哲学 1.什么是概念? 2.内在性平面 3.概念性人物 4.地理哲学 Ⅱ哲学、科学逻辑和艺术 5.函项与概念 6.前景与概念 7.感知物、情态和概念 结论 从混沌到大脑 法汉译名对照表 译者谨识

  • 德勒茲論文學

    作者:【美】雷諾.博格 Ronald Bogu

    《德勒茲論文學》是第一本關於德勒茲文學論述的全方位介紹性著作。博格詳細閱讀德勒茲關於文學的主要著作,清楚而有系統地闡述德勒茲對書寫藝術的看法,包括薩德─馬佐赫及路易斯‧卡洛爾的疾病與健康,普魯斯特的符號,卡夫卡的文學機器,「少數文學」的概念,卡米羅‧班納的少數劇場,以及T. E. 勞倫斯與貝克特的「景象與聲響」。 本書鎖定這些著作,並旁引眾多德勒茲生涯中的其他相關散篇著作。 【名家推薦】 ◎「博格的著作探索並闡釋德勒茲的全部作品,對德勒茲與文學之間的關係提供了卓越而清晰的洞察力」 --Clair Colebrook,愛丁堡大學,《德勒茲》一書作者 ◎「《德勒茲論文學》一書再一次證明為什麼雷諾‧博格長久以來被公認是最有影響力的德勒茲詮釋者。看似輕鬆,但這本關於德勒茲文學論述的全方位著作展示了德勒茲文學與哲學批評之間,及語言哲學與生活哲學之間的連續性。對德勒茲『批評與臨床』的哲學及文學研究取徑有興趣的人,本書無疑價值非凡。」 ──Paul Patton,新南威爾斯大學,《德勒茲與政治》一書作者 ◎「這些書出版之後,便不再需要撰寫如何閱讀德勒茲之類的書籍了」──Dorothea Olkowski,《吉爾‧德勒茲與再現的崩毀》一書作者
  • 康德与柏格森解读

    作者:吉尔・德勒兹,张宇凌

    树的图像可以展示出主导人们认知的模式:井然有序的等级秩序,树枝的多样性从树干的统一性中生长出来,而根部的盘根交错也归于主干。树的譬喻可以归结到统一性、等级体系、线性秩序以及系统的胜利。从赫西俄德撰写的神谱、生物学的物种起源学说、到现代语言学的句型树状图分析--树的譬喻到处都指向形而上的秩序。但是哲学家德勒兹说:"我们已经厌烦树木,再也不能信任树木了……我们已经吃够了它的苦头。整个树状文化就是以它为基础的……只有地下的须根、蔓生植物、野生植物和根茎才是美丽的、政治的、可爱的。" 在这里展现出了与树相对立的模式。哲学家德勒兹,这位如此独特且又富有创造力的并且崇尚尼采的人,会以怎样的形式来论述康德与柏格森呢?令人充满期待。
  • 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 (卷二)

    作者:[法] 德勒兹,加塔利

    作为《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的续作,本书将前作《反—俄狄浦斯》中已然肇始的思想实验向更为开放而宽广的领域推进:地质学、生物学、史学、神话学、数学,等等,都成为真正的思想—“根茎”的蔓生之地。而盘踞于传统思想模式中的种种“层”、“编码”、“超越性平面”、“纹理化空间”等,则伴随着这场激动人心的实验进程而渐次烟消云散。全书散布着一座座流播强度的“高原”,而多元性、异质性的连接则成为它们之间彼此沟通的横贯线。但在乱花迷人眼的表象之下,全书却流淌着纯正的哲学血液,因为它所致力于的正是德勒兹一以贯之的信念:哲学,就是概念的创造,就是新思想方式的创生。
  • 普鲁斯特与符号

    作者:(法)吉尔·德勒兹

    本书是对普鲁斯特的名著《追忆似水年华》的一种全新解读。作者一反传统的现象学式解读把《追忆》视为一种“反逻各斯”,其中不再存在一个超越一切认知经验的主体自我,而是一个被动接收世界之符号客体,从而对西方哲学的经峻阐释体系提出挑战。本书见解独到,语言精辟,读来既发人深省,又趣昧盎然。本书自1964年初版后受到广泛关注,多次再版,是作者早期的代表作之一。 本书是对普鲁斯特的名著《追忆似水年华》的一种全新解读,书中具体包括了:符号的类型、符号系统中的多元化、《追忆》的层次、三种机器等内容。本书见解独到,语言精辟,读来既发人深省,又趣昧盎然。本书自1964年初版后受到广泛关注,多次再版,是作者早期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