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Gilles_Deleuze

  • Cinema 1: the Movement-Image

    作者:Gilles Deleuze

  • The Logic of Sense

    作者:Gilles Deleuze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orks of one of France's foremost philosophers, and long-awaited in English, The Logic of Sense begins with an extended exegesis of Lewis Carroll's Alice in Wonderland. Considering stoicism, language, games, sexuality, schizophrenia, and literature, Deleuze determines the status of meaning and meaninglessness, and seeks the 'place' where sense and nonsense collide. Written in an innovative form and witty style, The Logic of Sense is an essay in literary and psychoanalytic theory as well as philosophy, and helps to illuminate such works as Anti-Oedipus.
  • 尼采与哲学

    作者:[法] 吉尔·德勒兹

    《尼采与哲学》这部著作系统地分析了尼采的哲学思想,清晰地再现了尼采哲学形成的线条、尼采哲学的基本问题等,是研究尼采哲学思想的一部重要参考书目。全书分为“悲剧”、“能动与反动”、“反叛”、“从怨恨到内疚”、“超人:反辩证法”五部分。
  • Anti-Oedipus

    作者:Gilles Deleuze,Felix

    A major work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theory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Anti-Oedipus is an essential text for feminists, literary theorists, social scientists, philosophers, and others interested in the problems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culture. In his preface, Michel Foucault calls Anti-Oedipus an introduction to non-fascist life, referring not just to political fascism but to the fascism within us--- the desire to be led. To address that problem, Deleuze and Guattari propose a political analysis of desire as it is expressed or repressed in Western culture. They find the seeds of society's sickness in contemporary psychoanalysis, especially in the powerful figure of Oedipus.
  • Bergsonism

    作者:Gilles Deleuze

    In this analysis of one major philosopher by another, Gilles Deleuze identifies three pivotal concepts - duration, memory, and élan vital - that are found throughout Bergson's writings and shows the relevance of Bergson's work to contemporary philosophical debates. He interprets and integrates these themes into a single philosophical program, arguing that Bergson's philosophical intentions are methodological. They are more than a polemic against the limitations of science and common sense, particularly in Bergson's elaboration of the explanatory powers of the notion of duration - thinking in terms of time rather than space.
  • 哲学的客体

    作者:(法) 德勒兹,G. Deleuze

    本读本通过六个方面的主题全面反映了德勒兹的思想:一、差异与重复;二、经验主义哲学;三、 游牧空间与机器;四、批评与欲望生产;五、逃逸的文学;六、内在性与存在的单义性
  • 什么是哲学

    作者:吉尔·德勒兹,菲力克斯·迦塔利

    德勒兹一生中与迦塔利合写过多部作品,《卡夫卡——为弱势文学而作》和《什么是哲学》是其中的两部。 在《卡夫卡》中,作者强调卡夫卡喜欢用一种称为“弱势”的文学术语,从语言、政治和群体上定义自己,同时又指出,弱势文学是大文学中彻底革命的元素。 在《什么是哲学?》中,作者指出:哲学作为创造概念的活动,应该告诉我们什么是概念的创造性本质,什么是随之相生的纯粹的内在性、内在平面和概念性的人物。正是通过这一点,哲学区别于科学和逻辑。 目 录 卡夫卡——为弱势文学而作 第一章 内容和表达 低垂的头和抬起的头——照片和音响 第二章 夸大的俄狄浦斯情结 双重超越:社会三角,动物之变 第三章 什么是弱势文学 语言行为——政治因素——群体因素 第四章 表达的构成成分 情书和邪恶盟约——短篇小说和动物之变——小说和机能性布局 第五章 内在性和欲望 反法律、负罪感和其他——过程、比邻,延续和无限度 第六章 层出不穷的系列 权力问题——欲望、片断和路线 第七章 联接手段 女人和艺术家——艺术的反美学倾向 第八章 单元,系列,强度 卡夫卡所说的两种营养造状态——单元的各种形式与小说的构造——矫揉造作 第九章 什么是配置? 话语和欲望,表达和内容 法汉译名对照表 什么是哲学 导论 问题因而就是 Ⅰ哲学 1.什么是概念? 2.内在性平面 3.概念性人物 4.地理哲学 Ⅱ哲学、科学逻辑和艺术 5.函项与概念 6.前景与概念 7.感知物、情态和概念 结论 从混沌到大脑 法汉译名对照表 译者谨识

  • 德勒茲論文學

    作者:【美】雷諾.博格 Ronald Bogu

    《德勒茲論文學》是第一本關於德勒茲文學論述的全方位介紹性著作。博格詳細閱讀德勒茲關於文學的主要著作,清楚而有系統地闡述德勒茲對書寫藝術的看法,包括薩德─馬佐赫及路易斯‧卡洛爾的疾病與健康,普魯斯特的符號,卡夫卡的文學機器,「少數文學」的概念,卡米羅‧班納的少數劇場,以及T. E. 勞倫斯與貝克特的「景象與聲響」。 本書鎖定這些著作,並旁引眾多德勒茲生涯中的其他相關散篇著作。 【名家推薦】 ◎「博格的著作探索並闡釋德勒茲的全部作品,對德勒茲與文學之間的關係提供了卓越而清晰的洞察力」 --Clair Colebrook,愛丁堡大學,《德勒茲》一書作者 ◎「《德勒茲論文學》一書再一次證明為什麼雷諾‧博格長久以來被公認是最有影響力的德勒茲詮釋者。看似輕鬆,但這本關於德勒茲文學論述的全方位著作展示了德勒茲文學與哲學批評之間,及語言哲學與生活哲學之間的連續性。對德勒茲『批評與臨床』的哲學及文學研究取徑有興趣的人,本書無疑價值非凡。」 ──Paul Patton,新南威爾斯大學,《德勒茲與政治》一書作者 ◎「這些書出版之後,便不再需要撰寫如何閱讀德勒茲之類的書籍了」──Dorothea Olkowski,《吉爾‧德勒茲與再現的崩毀》一書作者
  • 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 (卷二)

    作者:[法] 德勒兹,加塔利

    作为《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的续作,本书将前作《反—俄狄浦斯》中已然肇始的思想实验向更为开放而宽广的领域推进:地质学、生物学、史学、神话学、数学,等等,都成为真正的思想—“根茎”的蔓生之地。而盘踞于传统思想模式中的种种“层”、“编码”、“超越性平面”、“纹理化空间”等,则伴随着这场激动人心的实验进程而渐次烟消云散。全书散布着一座座流播强度的“高原”,而多元性、异质性的连接则成为它们之间彼此沟通的横贯线。但在乱花迷人眼的表象之下,全书却流淌着纯正的哲学血液,因为它所致力于的正是德勒兹一以贯之的信念:哲学,就是概念的创造,就是新思想方式的创生。
  • 生产(第五辑)

    作者:汪民安主编

    德勒兹(Gilles Deleuze,1925—1995)提供了一种新的思想形象。思想,不再是一种被的思考,而是一种主动的发明和创造。思想最终应该是某种进取的、能动的和肯定的东西。这个20世纪最伟大的尼采主义者,这个终其一生都在思考什么是思想,什么是哲学的哲学家,相信哲学的作用“在于使人悲哀”,它的唯一用途在于“暴露思想的一切卑贱形式”,在于减少愚昧,并使愚昧成为耻辱。我们尚未了解这种新的思想形象,尚未了解“德勒兹世纪”,也就是说,我们尚未思想德勒兹。
  • Cinéma, tome 1. L'Image-mouvement

    作者:Gilles Deleuze

  • 電影I:運動-影像

    作者:Gilles Deleuze,德勒兹

    這項研究並不是一套電影史,而是嘗試對屬於電影的影像與符徵進行分類。我們在此對第一類型的影像──即運動-影像,還有它的主要變化──感知-影像、動情-影像與動作-影像,以及構成上述影像特徵的各種(非語言學)符徵等等進行思考,有時是光與陰影的抗爭,有時又是光與白色的關係。這些質性與力量有時表現在容貌上,有時又展示在「任意空間」裡;有時揭示出原創世界,又有時實現於假定為真的地點裡。電影裡的偉大作者各有所長地發明並構成了這些影像與符徵,他們不只得以媲美畫家、建築師與音樂家,甚至可與思想家並駕齊驅。光是經由視聽效果而批判或讚揚是不夠的,而是應該說明思想如何用運動-影像,以及最深刻的時間-影像的聲光符徵來進行,以求偶爾能生產出偉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