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人物

  • 大儒王阳明

    作者:周月亮

    《大儒王阳明》讲述了王阳明——融诸学于一体,集各家之大成,创心学,平乱党,辞章、兵学、仙佛,无不涉猎。继孔圣、孟圣之后的又一儒家圣人。外以史实文字记载以追求实叙,内以体现阳明心性功法以彰显心学,清谈漫话,平铺直叙,用最简朴的语言,从人性的角度贴近神圣化了的王阳明,感受活生生的明代大儒王阳明之成败得失,体会融儒释道精华的心学之力量及其韵律。
  • 陈寅恪和他的同时代人

    作者:刘克敌

    《陈寅恪和他的同时代人》是继我的博士论文《陈寅恪与中国文化》之后,又一部关于陈寅恪学术思想以及陈寅恪与其同时代人关系的专著,算是我这些年来有关研究的一个总结。在《陈寅恪和他的同时代人》写作过程中,不少学术界前辈给予了热心的鼓励与指导,同时我也从不少学术界同行那里得到很多启示与教益。对此除在注释和参考文献中一一注明外,也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此外,在写作方式上,为了做到尽量通俗易懂,在内容和表述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愿还不算是失败。
  • 成吉思汗传

    作者:朱耀廷

    《成吉思汗传》全面展现了成吉思汗这位有世界影响的伟大人物的风采。对其功过是非,尤其是褒贬不一的“西征”,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探讨,作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公元13世纪是一个天翻地覆的世纪,是一个战火纷飞的世纪,是分裂了四百余年的中国完成第四次统一的世纪,也是中国打破闭塞状态,真正走上世界历史舞台的世纪。而所有这一切都与一个伟大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这就是闻名中外的蒙古族及中华民族的英雄-元太祖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传》是在多年研究成吉思汗的基础上,重撰写的一本学术专著。 《成吉思汗传》以国内外丰富的史料为基础,通过极为复杂的矛盾和冲突,真实地反映和研究了成吉思汗的一生,反映了成吉思汗君臣不息抗争,积极进取,自强自尊,勇敢顽强,恩仇必报,睥睨一切艰难险阻,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主义精神和气概,肯定了成吉思汗缔造蒙古民族,统一中国北方的伟大历史功绩。
  • 华盛顿

    作者:华盛顿・欧文

    华盛顿,ISBN:9787801731975,作者:(美)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著;张今等译
  • 情归周恩来

    作者:阮柳红等

    本书以情感人,从周恩来总理与邓颖超的爱情入手,涉及周恩来总理的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感情真挚,文笔流畅。书中穿插了许多周恩来总理当年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更增加了内容的真实性和怀念意义,使书稿内容更为丰富。 书中的插图大多数是难得一见的珍贵老照片,或是纪录片中仅有的影像截图,非常有价值。 本书特色 2009年3月5日,周恩来总理诞辰111周年,中华书局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共同努力,推出了《情归周恩来》一书。 《情归周恩来》是一部以“情”感人,以“真”动人,深情怀念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著作。本书以一个平常人的角度,去看待人们心目中接近“圣人”的周恩来总理。他是妻子心中温情的丈夫,他是人民眼里贴心的总理,他是朋友身边率真的知己,他是国家利益的忠诚卫士,他是民族文化的完美化身,他是中国有史以来付出爱最多也是得到爱最多的人,在他的身后,人们还在深情地凝望他…… 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和亲属用他们亲身经历,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不一样的总理,仿佛又带我们回到了那个时代场景之中。书中细节的披露,让我们仿佛又看到了总理办公时西花厅彻夜不灭的灯光。 书中图片多取材于当年留下的珍贵影像资料,以图片的形式出现,于是书中图片所展示的场景和画面是非常难得一见的。 本书是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大力支持下推出,涵盖了新影厂自1976年以来制作的三部纪录片:《情归周恩来》、《周恩来外交风云》和《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 序 高峰 写在前面-珍贵历史影像再现周总理感人一生 童刚 前言 阮柳红 情归周恩来 1“我们并肩欣赏我们共同喜爱的海棠花。” 2“我们是在通信中确立关系的。” 3“只要我当一天总理,邓颖超就不能到政府里任职。” 4“他不讲,我不问;我不讲,他也不问。” 5“无限深情在险中。” 6“俏红娘捎带老情书。” 7“我家的事不叫我操心,真感谢她了。” 8“东北人民能吃高粱米,我当总理的为什么就不能吃呢?” 9“生产要服从安全,要为矿工的安全着想。” 10“你们不把移民的房子盖好,我再也不来了。” 11“你就把我当作自己的儿子吧。” 12“我是总理,这个家没当好,我对不起你们啊!” 13“你要去解决这个问题,马上就去。” 14和邓颖超的最后一张正式合影 15特殊的保温杯和小炕桌 16周恩来的工作日历 17斯诺说:“他确实有一种吸引力。” 18“听说有人把他抓起来,还要打倒他,我很痛心。” 19宋庆龄说她对周恩来永生不忘 20“陈毅有激情,外交部在他的领导下比我在时有生气多了。” 21艺术家的知音 22“我是一个东方人,我是按东方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的。” 23“我们这辈子如果看不到祖国统一, 下一代或再下一代总会看到的。” 24“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着亲恩未报!” 25“他很有才能,他将接替我主持国务院工作。” 26“你要照顾好大姐。” 附录 周恩来外交风云 傅红星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 解说词:陈泽人 后记 袁仁国 结束语 郭本敏
  • 思虑中国

    作者:李宗陶 采写

    评论 一次成功的采访,与其说取决于被访者的水平和口才,不如说看记者肚子有多少货色。作为《南方人物周刊》的主笔,李宗陶的成功,来自于她的灵感加好学。 灵感是先天的,天资愚笨,后天再如何努力,也终究有限。看她采访录中那些知性与感性交错的好问题,就明白这个女孩的灵性。她出身于书香之家,命运的阴差阳错,却让她读了一所工科学校。毕业以后弃工就文,改行当记者。没有受过新闻系的刻板规训,反而让灵性尽情发挥,淋漓尽致。 不过,灵气再足,也有挥霍一空的时候。好在她对文学、历史与宗教哲学有近乎膜拜的热忱。买书、读书,写作,成为最大的癖好。她的每一次采访,都做足了功课。事后将录音全部整理出来,沙里淘金,提炼出最出采的篇章,如同王世襄老人下厨,一斤菜要掐掉七两,只留那一点点嫩尖,炒成美肴。 ——许纪霖 语摘 把世界扔进一个巨大的分液漏斗,静止时大致会分为三层,包括记者在内的大多数人身处体积最庞大的中层,大家一刻不停地做着布朗运动,构成火热的生活。记者是其中有可能突破上下界面而提供另两层图景的人,他们的突破能力,决定了受众可能获知的世界的丰富和复杂。 ——李宗陶 目录 序言 记者的美德是专业 许纪霖 李宗陶的工作清单 杨子 辑一 中国心 王元化:为思想而生的知识人 余英时:中国学术传统破坏得太厉害 许倬云:我有“士大夫”情结 陈家琪:抵制遗忘 阎云翔:研究中国人的做人 何怀宏:让温和成为中坚力量 朱维铮:于丹不懂《论语》 黄克武:还原¬一个真胡适 辑¬二 彼岸 卜正民:我们都是陌生人 冯 象:从《圣经¬》翻¬译到“钉子户” 宇文所安&田晓菲:换个口味品尝中国文学 张旭东&班德:双城镜像——从纽约到上海 赫鲁晓娃:在中国嗅到美国味 辑¬三 进行时 丁学良:那些触及灵魂的往事 康晓光:为李思怡写本黑色的书 曹韵贞:中国艾滋病治疗第一人 杨东平:积极的悲观主义者 张立宪:我很怕某一类读书人 潘绥铭:中国“性化”苗头越来越强 贺友直:现在人心太浮躁 辑四 突围 阿 城:要文化不要武化 查建英:我的八十年代 木 心:我是绍兴希腊人 刘索拉¬:把声音抛出去,有时搭上命 杨 键:我通过一根芦苇¬活了下来 崔永元:从老电影到精神洁癖 姜 文:太阳出来了 陈晓卿:摆事实,不讲道理 辑五 “我不相信” 李 斌:油灯下的青春 周铁海:受困的骆驼 薛继业:当代艺术是个怪胎 方力钧:没有人比作者更刻骨铭心 向 京:艺术家应该一意孤行 陈丹青:中国当代艺术就是中国的现实 后记 比表象复杂 比复杂单纯 有所不问
  • 巨人不死密码

    作者:彭征

    《巨人不死密码》总他曾经是莘莘学子万分敬仰的创业天才,5年时间内跻身财富榜第8位;也曾是无数企业家引以为戒的失败典型,一夜之间负债2.5亿;而如今他又是一个著名的东山再起者,再次创业成为一个保健巨鳄、网游新锐。事业的跌宕沉浮、世间的是非议论,唯有敢与苦难作伴的人,才能从跌倒的阴影中爬起来,迈向成功。
  • 美丽与哀愁

    作者:晓兰

    《美丽与哀愁:一个真实的王菲》主要内容:流行音乐之研究者或爱好者,个性之标榜者或藏匿者,时尚之崇尚者不屑者,“菲迷”或非“菲迷”,时尚的引领者或跟随者。
  • Free as in Freedom

    作者:Sam Williams

    This text interweaves biographical snapshots of GNU project founder Richard Stallman with the polit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free software movement. Starting with how it all began - a desire for software code from Xerox to make the printing more efficient - to the continuing quest for free software that still exists today. The goal of the book is to document how Stallman's own personal evolution has done much to shape notions of what free software is and should be. Like Alan Greenspan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Stallman has assumed the role of tribal elder in a community that bills itself as anarchic and immune to central authority. This book looks at how the latest twists and turns in the software marketplace have done little to throw Stallman off his pedestal. Discover how Richard's childhood and teenage experiences as well as his years at Harvard and MIT made him the man he is today. The book's narrative style includes many quotes from Richard and his mother about his life, education, and work providing a look at RMS and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FSF). Throughout the book are insights from FSF supporters, detractors, the early MIT hackers, and those who knew him in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If anything, the current software marketplace has made Stallman's logic-based rhetoric and immovable personality more persuasive. In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 people need a fixed reference point, and Stallman has become that reference point for many in the software world.
  • 走下神坛的毛泽东

    作者:权延赤

    《走下神坛的毛泽东 Mao Zedong:Man,Not God》内容简介:The title might have been written by Mao himself. Instead, it was dictated by the revealing, intimate, neverbeforepublished recollections of Li Yinqiao, Mao's bodyguard, and brought to light by the author Quan Yanchi. After fifteen years of devoted service, Li received thisrequest from Mao: "If what happens in my family is a secretto others, it is not a secret to you. But don't write about mewhile I'm still alive; wait until I die, and write truthfully whenyou do." For the first time, the personal, inside story ofChina's dynamic leader and world statesman is told rathelife and thought of Mao, the husband, father, comradeinarms, the peasant's son. The recollections, only now madepublic in English, provide the reader with a refreshinglydifferent perspective from any of the many other worksabout Mao, Highlighting the book are photographs, published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 师门五年记 胡适琐记(增补本)

    作者:罗尔纲

    罗尔纲先生,著名的太平天国史专家,著述甚丰,享誉中外。他的入门导师是胡适先生。 《师门五年记》于1944年问世,是他从师五年的传记;《胡适琐记》是他1993年完成的新作,写的是胡适从事学术研究、行政工作和生活的琐事。两种书的写作时间虽然相隔半个世纪,却是作者从师经历、见闻和感觉的姊妹篇。 1995年5月,三联书店曾将这两种书合并出版。其后,罗尔纲先生继续撰写胡适琐记。现在,我们将他的新作及其亲自选编的文章并入原书,遂成《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增补本。 在中国文化学术源流之中,对师承甚为重视。不少名家大师正是在师辈严格训练和切磋之下成长起来的。罗尔纲先生从师五年,潜心苦学,深得胡适治学精髓,从而受用一生,就是一个绝好的范例。 关于胡适的治学方法和生平事迹、世人多有评论、记叙,但由其入门弟子亲撰,实为罕有、珍贵。
  • 四国演义

    作者:查尔斯·R.莫里斯

    美国经济的起飞并非历史的偶然。安德鲁·卡内基、约翰·D.洛克菲勒、杰伊·古尔德和J.P.摩根四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商界人物引导美国创造了无可比拟的财富和惊人的生产力,并成为全世界的统领者。他们是19世纪美国经济迅猛增长时期站在幕后的大亨,而正是这一时期使美国在日后成为了这个星球上最富有、最具创造力、生产力水平最高的国家。这四位巨人既充满魅力又各有缺点,通过生动而引人入胜的描述,作者莫里斯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怎样把美国这个新兴而又渴望财富的国家变成了一个世界强国。
  • 我是这样长大的

    作者:刘德华

    我是这样长大的 序 相隔数年,再度执笔,感觉仍是一样:心里未说的话如水银泻地,一发不可收拾。 散文集里的十三个书目,原本是我在香港的一张粤语唱片里的歌名。十三首歌都是旧歌 金曲,曾经在香港的乐坛上独领风骚。金曲流行的年代,正好是我个人的成长年代,从念 书、训练班,至演出的《神雕侠侣》以至今天,这些歌曲实实在在地印证了我的青春岁月。 去年某天,我从收音机听到其中一首歌,回忆忽地在那一刻占据我整个脑海,历久不 散!然后我惊觉:原来在我成长的过程当中,陪伴我的除了家人、同学和好朋友,更多的是 这些历久常新的金曲。 我把重唱这些旧歌的构思告诉唱片监制,在一致通过后,唱片开始制作。 每次踏进录音室,我就想起许多许多: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幕幕温馨的生活片段,零 零碎碎,暖透心窝。 我决定把这些感想都记下来,这是种难得的情感:真挚、单纯。希望能藉著这些小小的 文字,我手写我心,让朋友们和我一起分享成长中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天各一方 谁说过的:当什么都不可能的时候,回忆就宪整了。 可是我没想过,原来这些年来,大家有大家的生活,然而偶尔在月明星稀的夜晚,听著 一首歌时,我仍会想起从前的点点滴滴。 “爱情”这两个字在我人生的字典里,总是忽明忽暗,忽远忽近,忽淡忽浓,从来不曾 找到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人,每次当我努力想把它抓紧时,它反而逃了。 无结果的爱情大概都是这样的:在我不想走的时候,你要我走;在你想走的时候,我没 有叫你留下。 两个人的盟誓都在走与不走之间磨蚀了。 我想我是一个不懂得在现实中表达感情的人。我把自己的感情都错放在一个又一个的角 色里,谈情说爱,七情六欲,都是电视剧和电影里头的感情世界,回到现实中,我只是一个 渴望有细水长流、平淡恬静的爱情的人。 有时工作累了,也很想有个自己的家,家里有我疼的人和孩子,让我回家一头栽进他们 的笑声里,把工作上的种种烦恼都抛诸脑后。 每年的农历年,姊姊和弟弟扶老携幼地来父母家拜年,看着他们都有自己的家庭和下一 代,不禁也会幻想数年后,自己也成为当中的一份子,我是别人的丈夫和孩子的父亲,然后 一家人“交换” 派红封包给小朋友,热热闹闹,喜气洋洋……。 可是一回到现实,这一切都变得遥不可及,自己也不能告诉自己要再过多少年,才能拥 有一个儿孙满堂的家。 当年年纪小,能遇到自己喜爱的人,会觉得是顺理成章的人生一部分,以为两个人开开 心心在一起,就能组织将来,就能拥有将来。但相处下来,才发觉两个人最终能够走在一 起,必须讲求适当的人和适当的时间。 “时间”很重要。 我们要懂得在适当的时间向适当的人表达适当的爱。 回想起以往的爱情,我欠缺的都是“时间”。不能在对方给予我的有限时间内,表达出 我对她全部的爱,在对方眼中,我一直都是付出较少的一方。 工作和恋爱,我总没办法在它们之间取得平衡,屡次在穿插片场的日子里我被问及关于 将来的计划,我都哑口无言。 一个男人的将来不同于一个女人口中的将来。我们的将来并不是芭比娃娃和她的情人 “简”那样的多姿多采,活色生香。 生活是生活。我们曾经许下承诺,可是承诺最终还是背叛了爱情,回到现实世界中面对 千疮百孔的人事,渐渐地浓情不再。 回忆是人类最奇怪的一种感情,我们都习惯把它装进一只记忆盒子里好好保存。有的人 拥有一只精致美丽上锁的丝绒盒子,珍而重之藏著;有的拥有一只木盒子,把它放在风雨 中,让它与时间做见证;有的是一只玻璃盒子,小心翼翼地保护它,可惜最终又让它打破 了,心碎了一地。 很多很多年后的今天,在营营役役、不分昼夜的工作中,曾怀疑自己的回忆是否真实。 长犬了,身边越来越多丑陋和虚伪,惆怅旧欢如梦。 一直以为自己已忘记过去,一直把过去同岁月埋葬了,努力现在,谁料还是被歌曲触动 了。 什么才是真实而恒久的呢? 是片段的回忆。 昨夜的渡轮上 青春真好,可以骄傲,可以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用担心回头已 是百年身,不用理会当青春一去不回的日子应否后悔。 曾经有一段青葱多用,尽情地玩、尽情地无忧无虑去生活,把赚回来的钱都花在自己的 兴趣上,那时候赚的钱虽然没有现在的多,但花钱时的那份快乐却是今天名利双收时无可比 拟的。名利和快乐,永远没法在一个艺人的天秤上平衡。 有一次,我在汽车渡轮上拍戏,突然觉得渡轮上那种缓慢的节奏似曾相识,如当年故 人,久别重逢,不胜唏嘘。 故人竟也老了,像老去青春的老人,有过他快乐糊涂的岁月,曾经风光地在汪洋的维多 利亚港穿梭行走,船客熙来攘往,班次频密,然而年事大了,老人办事能力大不如从前,开 始要面对退休问题,流金岁月,不是没有回忆的,但回忆总是有点遗憾,好像被社会遗弃 了。 年轻的一代都把渡轮当作可有可无的交通工具,宁捱塞车之苦,也不愿忍受他的慢,可 是老人家也有老人家的好处,至少他舒服,守信用,不用在他身上花太多钱。 我和余佬都曾是他的好主顾。 那一年刚好中学毕业,抛下书包,迫不及待找到一份暑期工,替厂家送手袜皮套去工 厂,从红堪送去湾仔,除工资外,每天还津贴廿块钱的计程车费用,初出茅庐,这种待遇算 是不赖。 第一天上班,主管分了各廿块钱给我和余佬,我俩相视而笑,嘿嘿,大家都已经在心里 盘算如何尽最大的努力去省下这廿块。 于是我们计划好每天不坐计程车,改坐渡海轮,从红堪码头去湾仔码头,下船后再走一 段路就到了。 可是理想归理想,当肩膊上托着两大块又厚又重的手袜皮套时,这理想实在叫我太吃 力,再加上恶毒的太阳,正是汗流侠背,百上加斤。 每天的行程就是从红堪乘渡海轮往湾仔码头,下船开始步行,肩上托着两大块皮套,两 张脸都晒得黑黑的,像苦力,嘿呵,嘿呵,经过湾仔运动场,嘿呵,嘿呵,经过艺术中心, 嘿呵,嘿呵,三步并作两步,千万别让在艺术中心上暑期班的同学看到我们这副狼狈相才 好!嘿呵,嘿呵,步上天桥,举步艰难,还得把肩上两块皮套分两次运行,来回两趟,托得 气也喘不过来!下天桥,嘿呵,嘿呵,再接再厉,绕一大圈路,当看到湾仔的三角红砖教 堂,总算可舒一口气。 每天都在渡轮的甲板上踏上青春脚印,踏上去的时候天还是白的,踏过来的时候天已黑 下来。 这样快乐无忧的日子竟也会过去,然后才发觉:男人的肩膀,卸下手袜皮套的日子们然 要负起沉重的责任,走一条好长的路,上车下车,步行上天桥,再向前走……。 生命是一场战斗,我们都是天生的战士,披战衣,上沙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受伤 了,自己躲到一角舔伤口,休息一会再上沙场,渐渐地,受伤不再是一个伤口,而是一种习 惯。 昔日的三角红砖教堂现已拆卸,渡海轮专线也越开越少,终有一天它会给社会淘汰,小 岛上再也容纳不下任何过时的东西,当大家都在加快脚步的时候,我怀念那种日子。 大地恩情 一望无际是中国悠长历史,永无止境是探讨它的趣味;出生在农村的我,对中国传统主 活,从小就有浓厚的求知欲,我很想知道自盘古初开到唐、宋、元、明、清,每一个朝代中 的点滴,朝代中每一个人的心态,他们在工作上看什么书籍、用什么工具,在消遣上玩什么 游戏、奏什么乐章,这些我无一不感到极大的兴趣。 香港人也是中国人,奇怪的是香港入总爱逃避和不关心中国的以往和将来,对中国的传 统渐渐己忘记得一干二净,向着西方的文化努力,拼命地要与西方看齐,但为何不穷一生之 力去超越西方文化呢?为何香港大部分的时装设计师不早一点把东方味的服饰设计出来,而 要待西方的设计师流行中国味的时候才醒觉呢?是否人家的脑袋比我们大,比我们发达呢? 是否人家的说话比我们更强,比我们更有说服力呢?一连串问题在我的心中不停打滚,但无 奈,不能改蛮,只好做回本分,听从多数,做一个跟风的少年。 音乐的空间比任何空间广阔、自由,这是我个人的见解,因此我在事业的中途加入了这 个空间,从小听了许多许多国语歌曲、中国小调、民族音乐,所以在我的音乐里不难找到中 乐的东西,在我声音里不难找到中国腔,在我唱片里不难找到中国味,但我不是一个墨守成 规的人,在我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各方面的东西我不断地吸收,天南地北,古今中外各款各 式的音乐都成为我学习的对象,用意是和不同肤色的人沟通,我学习普通话是希望中国人更 了解我,我学英文是希望外国人更容易了解中国。 既然这张唱片是我生命的历程,我想大家一定猜到当中必有一些中国味极浓的歌曲,一 点也没有猜错,《大地恩情》便是!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为了保存歌曲的原味,坚持曲中的 音乐都以中国乐器演奏,期间当然会育一点点的阻挠,但终于成事,效果亦极之理想,虽然 因为创作上需要时间去沟通、研究,使《大地恩情》成为最后一首完成的作品,但我感宽很 值得,因为是我终于以诚意打动了身边的伙伴,虽然只是三两个工作人员,但也是以使我开 心好一段日子。 整张唱片已做完了,到底用哪一首歌作主打歌呢?真实任何一首也不是问题,因为每一 首都是我、杜自持和制作组的心血。又回到我的固执,就用中乐味较重的歌去尝试一下,最 少也可以让听众新鲜一下,回味一下遗忘已久的中国音乐,不过世事多磨,事与愿违,当我 提出的时候,反对的声音比任何声浪大,一千个理由在我耳边狠狠地打进去:没新鲜感、一 片外国凤,被概括为小调歌手,做偶像可免则免,做音乐也要讲求商业原素,艺术只是其中 极小部分。每一句、每一个原因都发自他们的内心,没错,都是为我好,深受感动之余,本 来有原则的我,也再一次地做跟风的青年;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大条道理叫我作出取舍,有 取舍当然会有遗憾,但毫无东西可以让我取舍,不是更遗憾吗?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他们代表旁观看吗?我就代表当局音吗?他们不曾迷惘吗?我也 有清醒的时候,每做任何一件事,当然要顾虑到风险,但请问针有两头利吗?我也深知不去 冒险是最安全,永远都不会错,永远不会跌倒,永远不会痛,但会是对吗?会超越吗?会得 到惊喜吗?只会一事无成! 好担心,好担心,好担心我会步入跟风的老年。 仍然记得那一次 在这个圈十数年,容我说一句:化(看透)了! 从黄毛小子直到今日,十年人事几番新,当中什么起跌、生死、离合、喜怒无常,我都 看过了,也看透了。 诬告、指责、挑剔,曾经为这些无中生有的事情暴跳如雷,情绪陷入极度低潮,抚心自 问已尽了最大的努力,为什么仍要面对针对!那种不被人了解的心情很难受。 这几年老在心中斗争;要妥协吗?化了并不等于要妥协。化了只是心境上对人对事的进 一步容忍和宽恕,可是如果在不去计较之余,还要皮笑肉不笑去迎合歪理,这也未免太勉强 委屈自己了。 十年间,擦身而过的嘴脸换了又换,像京剧中的脸谱,青红皂自,台上台下,不曾间 断,昔日风光的,也许今日斯人独憔悴;音日落魄的,今日已经飞上枝头,扬眉跋扈,或者 就是这种蛮幻无穷引人入胜。 然而十年过去,不蛮的仍有数张难忘的面孔:潘宏彬、叶德娴,还有陈玉莲。 对于陈玉莲,我想这是自己的一个情意结,许多人以为我和她相识于拍摄《神雕侠 侣》,真实早在这之前我已对这女孩子印象深刻。 我很记得十年前在香港电白第一次跟她碰面,电台电视部的朋友向我介绍:这是陈玉 莲。然后她很斯文羞涩地跟我打了个招呼。 那次是因为我们一大班朋友创作了个剧本叫《蜕变》,得到奖,香港电台拿去拍电视 剧,转转折折找了陈玉莲当女主角。 漂亮,绝对的漂亮,但那种漂亮不属于城市和这个大都会,她的漂亮是一种泥土气息的 清新,宁静舒服,毫无侵略性。 陈玉莲的眼睛会说话,但说的都是冷冷漠漠,平平淡淡的,我从未有在她眼中看过一丝 渴望的眼神,大概她一直是一个甘于平静生活的女孩子。 要在几年后,我才明自原来她根本就像小龙女,看淡世事,不争不问,但求有自己的一 个小世界。 拍《神雕侠侣》的初期,我宽得她真像姑姑,不可侵犯,又怕接近她,怕她冷冷的看你 一眼,自讨没趣。 其实我一直都没有跟她有太多的话题,她的世界不是外人可随便走进的。好几次我都想 告诉她:为什么你不多笑一点呢?你笑起来很好看。可是我没有说出口,因为她大多时侯都 是抿着嘴唇的。 有一次《神雕》出外景,我和她同坐一架外景车,山路颠颠簸簸,弄得全车人没育一觉 好睡,大家开始有点烦躁,开始不耐烦,唯是她仍静静地望着窗外不作声,看不出她双眼想 说什么。也许在她来看,这个世界所有的事物都是身外物,不愠不躁是最好的态度对待众 主。 这时候车厢内的收音机正好在播《仍然记得那一次》这首歌,听着听着我笑了,不知为 何,我竟想起陈玉莲,想起那年我在香港电台第一眼看见她。 这么多年了,她依然没变,依然故我,身在娱乐圈,她这种性格诚然是难能可贵,但从 另一方面去想,她的坚持是否也是她吃亏的一点,令她在这个圈兜兜转转,浮浮沉沉? 近几年再断断续续在一些场合碰见她,有时会意外地说上一两句,有时则只打个招呼, 我可说一句:陈玉莲依然是数年前的陈玉莲,虽然她的笑容开始释然,但倔强的眼神依旧— —求仁得仁,她的坚持也何曾是错! 铁塔凌云 “为何喜欢这首歌?” “旋律悦耳。” “是吗?” “还有,歌词特别。” “是吗?” “还有,歌词和旋律配合得很好。” “是吗?” “还有,许冠杰是我的偶像。” “是吗?” “……它打动我。” 奇怪,人每每绕一大圈才说出原因!歌曲能不能在你心目中永久留痕,原因只有一个; 它打动你,不只以前,还有现在,甚至将来。 最初喜欢《铁塔凌云》是因为许冠杰。我是他的歌迷,也是他的词迷,他写了很多不同 类型的歌词,对歌迷、社会都起了很大的化学作用,至今仍回味无穷;起初,还以为这首词 也最他的作品,后来才知道是他哥哥——许冠文所写的,就有一点失望,还有一种感觉,那 就是不明当中意思,歌词使我迷惘,总是觉得有点词不达意;跟同学、朋友讨论时,还毫不 吝力地批评歌词的不是,什么叫铁塔凌云?我不知道;什么叫富士耸峙?我不明白;什么叫 自由神像?我不理会;什么叫檀岛滩岸? 我管不着。只是说香港好,谁不知道!无聊! 谁也想不到当日的举动,却换来今天的无地自容,原来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高见, 但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有远见;谁都可以有情怀,但不是谁都可以有胸怀。人长大了,自卑 更大了,遇到的环境和看见的世界,教我明自从前的批评是自以为是:坐井观天,多丑! 自我的世界,比斗室还要小,生活在天然的温室内,所育事情身边的亲人都为你安排得 太好,却已经忘记人生需要奋斗、进步;满以为无欲无求,不爱去了解、明白和欣赏别人的 本事,看不起别人的成就,自家的成就就捧上天、沾沾自喜,到现在才明白是自己不撞,不 懂就没资格去欣赏人家的作品,更加不能感受到人家的优点,要懂得分享别人的思想、情 怀,就霖要付出,面对世界,走人家走过的路,别高估自己。静里多思己过,停图会使你退 步,世界在转,人的脑筋也需要转,不时多加一点机油,使它运行得更快、更顺,与时日同 步,甚至超越,如这首歌的填词人一般。 何时、何方、何模样。曾几何时,填词人和我面对面详谈、天南地北。心虚的我老是提 不起勇气和他谈及此事,以为时日可招缺德的事情,一笔勾销,带到九霄云外——害人的自 尊! 此时、此处、此模样。此刻填词人可感受到我的无奈吗?能否原谅我吗?不知道,不原 谅又如何,是自己活该。内心深处由衷的歉意比小心翼翼、表面他说一句“对不起”来得更 可贵。 何须多见,复多求。且让我用行动来解决事情,我想广阔胸襟的人心里,必然可容纳一 个心胸狭窄的无知小人——如我。 俯盲低问,在往后的日子里,自己还要无知多久?不知道。充实可减低无知的次数,胸 襟广阔可让我在别人的成功中得到启示,能否开窍视乎你的情怀!共勉! 祈盼着填词人给我指引,不需要《铁塔凌云》续集,只希望再见到许冠文另一首作品。 倦 如果我说:“我倦了”,大家一定以为我拍戏拍得累了,一时意气用事才说这样的话。 可是我真要说:我真的倦透了! 这倦意不是肉体上的倦,而是精神上的倦,有时日以继夜地轧戏的确会令我肉体上感到 筋疲力尽,但此时精神上的坚持,往往可以令我支持下去,直到工作完成为止。 在这个圈十多个年头,经历了很多很多,第一出电视剧,第一部电影,第一张唱片,还 有难忘的雪藏日子……每一件事在我脑海中如菲林(影片)格一样,卡嚓、卡嚓地转动,回 想起当年面对这些事时感受很深,但现在看回头,空余叹息! 《倦》这首歌总让我有“累”的感宽和“泪”的冲动。出道至今,不断要坚持自己的 路,不断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在路和理想之间,我还要不断地面对群众、媒介和舆论给我的 压力,我要解释,我要澄清,我要道歉。这些年来,身边不断有人告诉我:你要这样做,你 要那样做!你要这样说,你要那样说!却原来做了、说了,竟惹来更多不必要的麻烦! 我记得那年在加拿大拍戏,突然被传在当地秘密结婚,传言越写越大,而我在加拿大也 澄清了很多次没有这回事,不料传言仍不肯罢休,变本加厉以讹传讹,越写越离谱,期间我 透过各种媒体耐心地解释这误会,可惜传言不曾停止,最终我在回港那天,向大家起了个 誓,希望平息谣言,也就在这时候,大家竟又觉得我这誓言太突兀,太惊世骇俗了,怪我把 事情看重了,也揶揄我何需这般语不惊人! 瞧!就是这些事叫我累! 影迷和影迷间有争执,大家跑来问我有何意见,我说影迷只要有偶像在场看着一定乖乖 的,除非是庆动宴之类的宵夜场合,他们才有机会在没有偶像看着的情况下一言不合地吵 架,既然这样,以后我少去这类场合就没事了。谁料话一说完,即有人指责我口蜜腹剑,口 不对心,口出歪理! 瞧!就是这些事叫我倦! 早已知道生在这圈,是是非非少不了,闲言闲语也总有人说。嘴巴是人家的,我不能阻 止,也无权制止。我只想做好本分,演我的戏,唱我的歌,跟大家像朋友一般地聊天,有商 有量,有问有答。 清者自清,谣言止于智者,是的,这些我都明白了。可是别人不明白,别人不明白就要 我解释。 但在我向大家交代,为自己讨个公道之际,苛刻指责的话又来了:何必如此紧张,何需 如此解释? 我觉得自己像是身处夹缝当中,进退两难,然后我发觉原来自己早已厌倦了再去解释。 这几年来,每当有朋友要求我写祝福语时,我总爱写上:开怀、快乐、如意、健康这四 个词,我想这也是我的愿望。 曾经说过:永不言休,这个“休”是退休,也是厌倦。如今我说我有倦意,是因为我知 道身边的人也有倦意了。 从不知 生命是一朵花,爱情是花蜜。我们一生像一头勤力的蜜蜂寻寻觅觅,希望开花结果,拥 有一朵最美最爱的花朵,把她留在身边,悉心呵护,地老天荒。 曾经演过许多爱情故事,做过无数深情汉子,恋过不同性格的女子:激情浪漫,暴雨狂 风,生离死别,痴心缠绵,细水长流,各类型的爱情故事我都在电影世界里爱过了,跟美丽 温柔的女主角往往只有完美的爱情,却没有完美的结局;也许是电影世界里,有缺憾的爱情 才凄美动人,才能叫观众留下印象。 每次在镜头前爱得要生要死,难舍难离,可是导演一声“卡”,爱情也随着褪落。我曾 问自己:爱情真的如此儿戏?爱情真的可以戏假情真?爱情真的可以在片场日久生情? 一直以来不断有人问我:会否戏假情真,爱上戏里的女主角?会否双方擦出爱人花?真 实真要谢谢备界厚爱,为我安排终身大事。我也明白看戏的人往往比拍戏的人更投入,一厢 情愿地以为童话可以延续,可惜爱情并没剧本。现实生活中的爱情既不能像电影剧本里的浪 漫可人,亦不可能如剧本般的合情合理。爱是没道理,爱是岂有此理! 电影里的爱情故事都利用了镜头告诉我们男女主角相识、相恋、相分、相依的前因后 果,将不可理喻的爱情分析得有条有理。 做编剧的都把现实生活中爱情的漏洞堵塞了,男女主角爱得合情合理,分手也分得理由 十足——可是这是爱情的真面目吗? 作为一个演员,剧中为何要你爱一个女人或恨一个女人,剧本都跟你解释了,剧本解释 不来还有导演,大家有商有量,删删改改,一切不合理的都变得顺理成章。 于是旁人爱把这些理由加诸在我和女主角的现实生活中,他们会问:某某某不就是你喜 欢的那类型女孩子吗?你没有理由不爱上她。某某不是对你千依百顺吗?你没有理由不爱上 她。某某跟你这么相衬,你没有理由不爱上她。某某肯为你牺牲事业,你没有理由不爱上 她。某某对你一往情深,你没有理由不爱上她。 真实对我来说,爱上一个人是没有理由的。 在讲求门当户对的世俗下,书生仍旧爱上烟花女子,富家小姐仍会爱上穷小子,汪洋大 盗有个美丽温驯的妻子,年青少艾身边是个老态龙钟的情人,难道这些都有充分的理由? 当别人问你为什么会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我们通常是基于人情世故,基于礼貌才为这个 问题附上注脚,我会说上一千个理由去交待。 曾经深爱过,也固此曾经受伤过,曾经问自己为何爱得这么深仍然会分手,为何曾经一 发不可收拾的爱情突然休止了?真实——早已知道问题是没有答案的。 也许所有的爱情都应该像这首歌一样:只能意会,而没有解释。 戏剧人生 是谁将戏剧与人生串连起来?又如何将戏剧与人生定界线?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戏剧?什 么样的爱情才属于人生?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我们会觉得一切来得太戏剧化了;当我们遭受突如真来的巨变时, 我们也怪人生太像戏剧了,都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小时候,一直崇拜说这句话的人,觉得这是大智慧的人才说的话——那时我刚升上小 学,全家从大埔搬出市区钻石山居住,也是自那时起,我跟这个圈结下了不解缘。 父亲在钻石山经营杂货店和冰室,每天我放学回家就往店里钻,帮母亲洗洗碗,也帮父 亲递外卖。 冰室附近是坚城片场,每天都有不少红人台前幕后的穿穿插插,也有一些二、三线的演 员跑来我们的冰室喝茶聊天,但红的如冯宝宝、曹达华、石坚筹却少有亲身前来,他们都是 叫外卖的多,因此每当冰室的电话一响起,我即飞扑抢来听,为的是争取送外卖到片场,一 睹明星风采。 每次到片场,就像进大观园,好奇加新奇,老想贪婪地流连此地,好好逛一逛。见到曹 达华,他总是不分昼夜、不分寒暑地穿着的探长雨衣外褛,要不就背一把剑,一身古装地在 跟石坚比试武功;冯宝宝更厉害,一天里面常时装、古装、民初装的轮流拍,有时早上送外 卖去见她身穿古装,下午再去时已换了时装,我想没有人比她更清楚戏剧人生。 穿起戏服的他们,是另一个世界里的人,然而脱下戏服的他们,又更像是另一个世界的 人。那时候在我眼中的冯宝宝、石坚、曹达华,很多时就是回家扭开电视机里头的他们,没 有戏剧和人生的界限。 记得有一次,父亲叫我送一副麻将去片场给张瑛,送到片场,但见张先生一行四人坐在 麻将台前高谈阔论,表情、对白都跟电视剧里的同出一辄,当时我曾却步,生怕附近摆有镜 头,以为眼前的一幕是戏,而我,我是负责送道具来的小工。 就因为眼前的景象,教我一直以为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直到我自己进入娱乐圈,投身 水银灯下。 成长都得付出代价,而很多时候付出的代价并非跌一跤这么简单。付出的可能是时间, 可能是机会,或者是感情……。 在付出的过程当中,我们总觉得一次又一次的无奈。明明不想放弃,却半途被迫停步; 明明不想记取,却偏偏叫你遇上。当我们告诉自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时,真实这才是 人生。跟戏剧不同,人生没有剧本,没有场口(每段剧得分场),没有NG,也不能倒片, 一切发生了的事都不能中止,无论我们喜不喜欢自己的“剧情”,我们都要继续下去。 戏剧根本不同人生,戏剧和人生根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戏剧可以因剧情需要,观众口味而改变结局,但人生却无论如何也不能随我们的意加插 欢乐片段或抽取伤心片段。 戏剧总有剧本替你安排妥当,人生却往往杀你一个措手不及! 星夜星尘 小时候,比身边真他小朋友幸运得多,因为家中早已有电视机,可以供我在课余的时间 尽情轻松一下。长大后更学会了选择,就在电视剧集最盛行的时候,我养成了一个习惯,选 择了电视剧集来陪伴我中学阶段,我绝不肯放弃收看任何一个剧集的机会,从《民间传奇》 到《上海滩》而至……直到加入电视圈,仍是没有把我的习惯改变。 七、八十年代电视剧集己成为每一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包括我。当年的我,虽然说不上 大红大紫,但工作量也挺大的,收看剧集的时间越来越少,但妈妈总会为我一一录影下来, 认真地跟我说做一个成功的艺术从业员要多看别人演出,才可得到多方面的启示,在演出时 才得到全面的发挥。 我好记得有一天晚上,我累得不可以再累了,回家时竟看见妈妈坐在厅的中央,老人家 兴高采烈地跟我说:“不能错过!不能错过!”话还没有说完,电视上呈现一个新剧集的片 头,妈妈的声浪比电视更大,嚷着说:“讲你们的、讲你们的心态!”在她焦急的声浪下, 我隐约听到片头的衬底音乐,亦即是电视剧主题曲。老实说,当时的画面我真的一点印象也 没有,但歌声和老妈的每一句话到今天还牢牢地记在心中。 乐曲的名字是《星夜星尘》。而当时妈妈说:“古老有一个传说,天上每一颗星均代表 每一个生命,乍明乍暗是代表生命有高有低,有喜有悲!” 从那天起,每次当夜空星海一片的时候,我便不自觉地寻找,寻找属于自己的那颗星 星:当看到最亮的那颗,就不其然微笑起来,满足地对自己说,“它太明亮了!”这是自欺 的一种途径,还是拥有一颗赤于之心呢? 时光飞逝,当明星的梦也一步一步实现了,看星的习惯比看电视剧的习惯坚持得更久, 但每当夜空上杳无明星的时候,我便会担心是否运程有变,奇怪!人总爱知道自己的未来, 但有谁可给你预知?生命的安排是不可思议的,古人道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没错,这是 恒久不变的天理,但种的瓜是甜是苦,得来的豆是肥是瘦,谁知晓?随着岁月的流失,人不 自觉长大了,对妈妈的话也起怀疑了!星夜星尘真的可以给我指引吗?可能会,可能不会。 是理智了还是己不再见赤子?所有的问号在我心中徘徊,一时弄不清答案,感到无止的困 扰! 又是一个没有明星的晚上,工作压力使我腰酸背痛,坐在录音间呼吸到的空气比平时混 浊得多,疲累使我看到乐章上的音符和文字都感到烦躁,不妙!暗暗地自语,渴望尽快找到 地方,让身躯有一点休息,让心灵有一点慰寂,于是大胆地跟社自持说今天的工作到此为 止,没有和他交换眼神便离开了。 无聊地驾着车,车开得越快,车厢内就越静;思考能力越慢,车厢外的景物就飞逝得越 急。六神无主,最后将车子停在家外的空地,把所有车上的门窗尽开,把心中的焦虑狠狠地 吐出来,多不希望把无谓的东西带回家!无助!当人不能自主时,便想找一个依赖。头自然 地抬起来,妄想在没有明星的晚上得到捐引——想起老妈,很想找她倾诉;一步一步回家, 心情矛盾,又恐怕她担心,又想得到她关心。我曾对自己说甘与家人、朋友分享,苦自己一 人面对;让身边的人为你神伤,亦于事无补。 崎岖路上大大小小的石头,只有自己才知道哪一块可以跨过,哪一块需要搬走。跌倒的 时候,并不代表别人比你高明,只怪白己太无知;信自己、靠自己,才真正找到自己——多 美丽的言词,要做到却又谈何容易。 坐在厅中央,虽然屋比以前大,但人占据的空间在比例上就更小,不管我有多沉静,老 妈都像长了顺风耳,她在我身旁良久我才发觉。知子莫若母,了解我的人绝对不给我多余的 说话,她总是一针见血;人生在世,可能某时候怕得罪人家,因此学会了不断的虚伪;也因 为怕吃亏人前,因此学会了不断的自私。世事往往有利必有弊,理智会令你做人变得婆妈, 成熟会令你做人变得世俗,值得吗? 看戏的人总喜欢为你编写故事的结局,你愿意吗?只有自己完成的剧本才尝宽得完满, 要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是痛苦的,不想吃苦中苦,又怎可以做“人上人”呢?醒来吧,孩 子! 在这一刹那间,很想听一下音乐,调剂一下心情,《星夜星尘》是我的选择。妈妈说的 传说,太多人认为是谎言,但无伤大雅!我总觉为何不可以让它流传下去呢?当我七老八十 的时候,可能儿孙满堂,我又自会在厅中央,把这个美丽的谎言,灌输入我的未来,我的后 代。其实永远拥有一颗赤子之心也无碍!可能会活得更加自如、过得更加开心。 凭著爱 有人问我:“华仔,每天你的通告都排得密密麻麻,日夜不分地工作,挣得睡觉的时间 少又少,值得吗?这么辛苦又为了什么?” 为了什么?我没有认真去想:工作、工作又工作对我来说已是习以为常,无论是自己、 家人、朋友、工作伙伴,大家都习惯了忙碌的刘德华。要是有一天,大家见到一个游手好闲 的刘德华,恐怕还要问我一句:“你辛苦吗?” 我不能没有工作,我工作已是我的全部,每天因为工作,我得以跟家人、朋友、社会、 影迷有紧密的接触,这种接触带给我身心上无限的安全感和力量,令我知道我的努力不会白 费,我的坚持也不是空坚持,所做的一切均为了一班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 大家也许曾在我影迷会的聚会中看见他们高举“华仔,我们永远支持你!”的横额,这 横额可不是白举的。这些年来,“华仔天地”确曾切切实实地支持我、鼓励我,是我精神上 最大的寄托和支柱,我甚至可以感觉得到,这世界上除却亲人外,她们是最疼惜我的人! 能够拥有这么一大班不舍不弃的朋友,是我这人生很大的一种福份,许多人终其一生也 找不到三数知己良朋,又或者找到了,都经不起时间考验!而我竟在这短短数年间得到一大 班朋友无条件的爱护和宠爱,我心中无言感激!辛苦的时候想起她们天真的笑容,低落的时 候想起她们恳切的脸孔,我就什么也可放心! 曾在这高高低低弯弯曲曲中跌倒,才骤觉开开心心简简单单已极好,的确是我渴望的一 种支持。 生活在这五花八门的娱乐圈,每天身旁穿插一大班人,很多时候,难分真与假。有些人 对你唯唯诺诺,有些人对你阿谀奉承,有些人狐假虎威,有些人装腔作势,你如何去鉴定真 假? 我宁取“华仔天地”对我的情义,我相信她们,愿意和她们分享分担彼此人生路上的喜 与忧。别人奇怪我为何乐意花一整天的时间给这班小朋友?为何我有耐性跟这些小朋友玩? 理由很简单:因为她们真!我无需在她们面前虚假,又无需掩饰什么。她们百分之百对我的 真,叫我感动! 狂风暴雨的时候,她们懂得为我挡风挡雨,为我送上安慰;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她们 善解人意。 爱的力量很大,爱的力量每个人都有,但爱一个人要用心去爱,爱没有“心”,就变成 自作自“受”。 我庆幸有一班懂得爱我的朋友,令我在人生路上不再孤单孤独。爱令人年轻,爱令人变 老。年轻的心的爱令我心境常青。 很多影迷和朋友既关心也担心我的爱情生活,虽然我现在还在寻觅心目中的另一半,但 生活中有父母家人的亲情,有朋友和“华仔天地”的友情,我觉得什么也不缺。 整整的十个年头,“时间”成了我和“华仔天地”最好的见证人。新人来了又去,去了 又来,但始终朋友是旧的可爱,凭着“华仔天地”对我的爱,未来的路不管有多远多难,我 们承诺了一齐携手共进! 每一句说话 要我说对这首歌的感受,答案只有一个:喜欢。 “喜欢”不是理由,但喜欢一个人或一件事是从来不需要理由的。正如在一九九二年, 《每一句说话》获得电台颁发的“我最喜爱的创作歌曲”大奖时,我情不自禁在台下站起身 来拍手欢呼!在我心目中,它的得奖实至名归,至今仍是我最爱的金曲之一。所以当筹备这 张唱片时,监制要我提供一些心中最爱歌曲时,我几乎是第一时间说了《每一句说话》这首 歌名。 每个人的生命里,总拥有一句或以上刻骨铭心的话,有叫人伤心落泪的,也有叫人回肠 荡气的,没法忘记。年轻时,以为动听难忘的话都出自爱情,以为只有爱情才有最大的杀伤 力,伤一个人于无形,伤一颗心于无声。 要到长大后,踏入社会工作,才知道除了爱情外,还有另一样东西的破坏性比它更大更 强,更不可理喻——人言。 人言可畏。 近数年来,深深体会到这四个字的杀伤力!它带给我情绪上极大的波动,也带给我工作上不少的牵连。不知道是我高估了自己的性格,还是低估了人言的可畏! 在一般人眼中,娱乐圈是个多姿多采的地方,五光十色像香港的夜景,但你又可知道这 小岛的美丽璀璨并不是一朝一夕建成,而是百年人事,百年基业努力而成的。在这个圈,别 人只看到它名成利就风光的一面,又哪里明白风光背后付出的代价?要熬得了晨昏颠倒、昼 夜不分的轧戏生涯;要抵得住无关痛痒的人对你评头品足,窃窃私语;更要受得起你曾经信 任的入对你无中生有的指责、闲言和毁谤! 熬得了,抵得住,爱得起这一切,我告诉你,你就是武林至尊了! 十多年来,从木人巷打阵开始,过了一关又一羌,关口把阵的大师武动越来越高强,有 时轧戏轧得精神恍惚,头昏脑胀,往往招架不住。 心里渐渐感慨:要闯少林寺越来越难了!非得练成金刚不坏之身,不听不闻不问不理, 方才臻至化境。可是我等都是凡人,凡夫俗子,有喜有悲,有情有欲,很难对身边的一些无 中生有、无理取闹的话语无动于衷,处之泰然!身为公众人物,我已尽量说服自己去接受这 些可怕可恶的人言,真要迫到眉睫,也只好堆着笑脸去接受,可是这一来又给人说假情假义 了。难道要像《圣经》里说的,谁要是打了你左脸一记,赶快也把右脸送上,叫他再赏一记 耳光,难道这才是“应有”的做人态度吗? 谁要做圣人!我不要。我只想做一个有血有肉、有得有失的普通人。我也有自己对人对 事容忍的一个底线,请不要挑战我的底线。 不要再在外头无中生有地说一些伤害我的话,然后告诉别人这些话原来都是出自一片 “爱之深,责之切”的心。我可以接受批评,但不是中伤;我可以接受意见,但不是为难。 爱我的人永远不会伤害我,疼我的人也永远不会刺痛我。最令我感动的,是这些年来, 一班疼爱我的朋友永远不离不弃地在我身边陪我度过风风雨雨,永远不说任何一句伤害我的 话。 交叉点 成长需要面对许多挟择,从懂事的一刻起,我们要面临人生路上大大小小的分岔口,经 过的路都总是十字形状的,站在中间,茫然无助,突然感到人置身十字路口,并没有绝对的 方向;我们害怕抉择,因为害怕抉择错误后,要去面对因自己的错误而带来的伤害。当局外 看到的是“交汇点”,局中人却已身陷其中成为“交叉点”。 第一次要面对人生抉择的是中五毕业那年,左手拿着无线艺员训练班的报名表格,右手 拿着应届高等程度教育课程的报名表,顿时觉得自己的前递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要继续学业吗?还是去读艺员训练班?再念两年中学毕业后又何去何从?再念大学吗? 然后学士、硕士、博士这样一路念下去?还是选修艺员训练班有一技之长,将来无论条件符 合台前幕后也好,总算有门专业知识傍身。 一连串的问题此起彼落在我心中响起,魔鬼天使各据一方,展开辩论大会。 反反覆覆的考虑,我把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逐一写在一张纸上,自己替白己理智地分析利 弊;这样念书一直念下去适合我的性格吗?我喜欢艺术工作吗?我可以吃苦头吗?我喜欢什 么样的人生? 平稳安定?还是多姿多采,充满挑战? 要到那一天才明曰,人才是目已生命最大的主宰,向左还是向右走都是自己决定的路, 匀天无尤。 我的心作了我的指南针,只有它才最明白我要的方向,也是它教我最后选择了左手的那 张报名表格。 我把这个决定告诉父亲,他听后皱了皱眉头,问:“你肯定了?” 我用力点头。 父亲沉默了一会,最终也点下头。在那一刻,我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我大个仔 了!”我跟自己说,因为终于替自己解决了人生的第一个交叉点。 念训练班的日子很开心,每天见的都是同一班人,从陌生变为好朋友,第一天踏进课室 时听到的名字:潘宏彬、梁家辉、吴家丽、张之亮、戚美珍……等等,一个礼拜后统统给一 连串古灵精怪的花名取代了。 训练班总共要念一年,每三个月有一次小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不能再继续学业,面 对如此富挑战性的课程,各人都怀着战战兢兢、城惶城恐的心情去迎接每一个小考试。 导师常跟我们说:“吃这口饭的,最重要的是信心和自信,没有这些,就算本身很有才 华,也无从发挥,更不用遇上伯乐!”于是班上本来已信心十足的同学更加信心百倍:本来 没有信心的唯有强迫告诉自己:我可以的!我一定是明日之星! 在面对另一次考试前夕,大伙儿的信心竟遭受冲击:其中一个同学因外型问题,导师觉 得他不适合幕前发展,已考虑在即将举行的考试中给予不及格的分数。 至此阶段,大家才知道“自信”并非必赢的战略,“自信”外还要配合许多天时、地 利、人和。本身有才华,还要有外表,再加观众缘,缺一不可。 虽然这突加其来的冲击令到那位同学自信心受挫,但大家并没有为此而士气低沉,相反 我们更积极地去迎接这个考试,更乐观地去鼓励这个同学。 我们编写了一个短剧送给他,并挑选了一首名叫《交叉点》的歌在短剧里唱给他听,鼓 励这个同学一定要坚持白己的理想,未到最后公布考试结果,也不要放弃。 许多年过去了,这位同学最终也没有跟我们一起毕业,然而还看今朝,他也在自己的行 业中创出了名堂,实现了他的理想。 每个人的抉择都要经过时日去印证,彼一时的挫折,并不等于将来的命运也是如此。 这十数年的演艺生涯,教我看到许多星浮星沉。没有永远的光辉,也没有永远的失意。 人生,变幻才是永恒! MaMaILoveYou 血浓于水,“亲情”于我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可贵的东西,没有什么可以比拟家人在我 心目中的地位。 人总是越长大,才能越体会到亲人对自己的重要性。从前年纪小,老是把妈妈的关心当 罗嗦,也曾经把爸爸的严厉管教当作耳边风,然而当踏足社会后,才知道这些罗嗦和管教对 一个人的成长是何等重要! 无论外头有多大的风雨,“家”是最妥当和安全的避风塘,而父母则是最可信可靠的 人;这些年来,每当在工作中遇到什么不开心,又或者事业上有任何转折,我都会告诉自 己:“不要紧的,回到家,有妈妈在等我喝热腾腾的汤,然后爸爸又尝跑来跟我说今天下午 听到我的广播剧,姐夫的朋友要我的签名照,妹妹今年中秋会回香港度假。……” 我发觉,只有在这些琐琐碎碎的家事当中,我才能有实在和安全的感觉,疲惫的心才能 再次振作起来。 谢谢上天让我拥有一个如此温馨的家,我知道幸福不是必然的,不是每个人天生也有这 份福分,而我却又比谁也幸福,因为我有两个好妈妈。 有妈妈疼的小孩是最幸福的——这是DEANIE姐跟我说的。 也许是缘份教我和DEANIE姐在今生有这么一份浓情。 自《猎鹰》开始,我们彼此间“妈妈和仔仔” 的身份一直没变,这几年间,虽然不常见面,甚至也甚少联络,但那份亲情的感觉仍 在。 我知道她一直关心着我。每当看到我不如意的消息时,她总会摇电话给我,亲切地给我 鼓励和安慰——就是这份感觉,我待她如家人。 我和她无所不谈,曾在一个夜晚,我们说起彼此的家庭。我说我庆幸有一个体贴入微的 母亲,照顾我的起居饮食,好让我在外安心冲锋陷阵,也庆幸有她这个好妈妈,在这许多年 间,给我精神上的支持。 我对她说:做你的儿女一定很幸福。 她莞尔,在她复杂的眼神里我看到一丝无奈。 原来她一直因自己过去忙碌和颠倒的生活而对子女深感内疚。 她觉得在他们最需要母亲照顾的时候,自己疏忽了。渐渐地,儿女习惯生活上没有母亲 的日子、习惯自己念书、自己庆祝生日、自己煮饭、自己解决困难……。 虽然今天她放下所有的工作去照顾他们,去疼爱他们,可是他们早已习惯了自己的小天 地,有他们自己的世界了。 是遗憾吗?大概是的。人生总有许多东西错失了就追讨不回。 我想起家中的母亲,突然对她有种莫名的内疚感。这些年来,她总不辞劳苦,晨昏不分 地照顾我,而我却难有时间跟她聊天、吃饭,一尽做子女的责任,反而有时还会因工作有 错,对她生晦气,又或者忽视了她对我的细心和体贴。 忙,对的,这是我一直给自己的藉日,可是不能因为忙而盲了做儿女的心。这世界上, 没有一份感情比母亲的更伟大!DEANIE姐的感慨使我顿悟做人该珍惜眼前的人,珍惜彼此 间相处的每分每秒。 那天晚上回家,妈妈来开门,我搂着她的肩膀跟她说:“妈,今年圣涎我们去旅行,你 想去哪里玩?” 妈看着我笑得很开心,像一个小孩终于等到她心爱梦想的玩具。 原来亲人的笑脸比任何奖励和名利更真切和实在。妈妈,我答应你,从令以后,我不再 是一个只懂得工作的孩子,我还是一个懂得爱你的孩子! 后记 散文集在香港出版后,反应很好,实在出乎我意料之外,当出版商告诉我,在短短的一 个月内,文集已加印到第四版时,我著实有说不出来的开心。 写这本散文集时,心情起伏不定,因为这十三个书目的确牵起我太多的感触。 有感慨,也有喜悦。有些话,曾想要不要记下来;有些人,也曾想过好不好提。 在这过程当中,有过一阵的犹豫,然而内心想:做人总不能有太多的顾虑,没有人可以 成为别人心中百分之百的好人,如今既写了,不妨跟读者坦诚相对来得自在。 我一直相信喜欢我的朋友,如你们永远也不会鸡蛋里挑骨头般地伤害我。 这些年来,经历了不少,终于深深地体会到一句话:“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 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我想我已经不需刻意去讨好别人,因为有你们在身旁一直支持我,我得到的已比别人多 出很多很多。 *都贴出来,送给喜欢华仔的朋友
  • 勇敢抉择(纪念版)

    作者:【美】卡莉•菲奥莉娜

    她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也是富有争议的商界传奇人物之一。 她拥有一颗勇者之心,敢于挑战自我,并且努力成为业内的佼佼者。 历经职场大起大落,静看风云变幻,宠辱不惊。 对很多美国人来说,卡莉•菲奥莉娜不仅是惠普前CEO,一位知名的女高管,她还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她被全美女性奉为男权社会的变革者,她的成功也是女性获得商业社会平等权益的胜利。 在这本倾心撰写的自传《勇敢抉择》中,菲奥莉娜为读者展示了一个职场女性想要崭露头角的艰辛。在AT&T公司面临拆分大潮时,她作为一个雷厉风行的女高管所经历的风雨,以及自从来到富有传奇色彩而又深陷困境的惠普公司后,身为空降的“异族女魔头”,其管理战略与领导力又经受了多少考验与历练。 作者卡莉•菲奥莉娜一直提倡“我的生活属于我自己”的人生理念,《勇敢抉择》能够帮助读者全方位地了解这位真实的世界知名女总裁,感受到她在面对人生选择时的勇气与坚定。
  • Titan

    作者:Ron Chernow

    John D. Rockefeller, Sr.--history's first billionaire and the patriarch of America's most famous dynasty--is an icon whose true nature has eluded three generations of historians. Now Ron Chernow, the National Book Award-winning biographer of the Morgan and Warburg banking families, gives us a history of the mogul "etched with uncommon objectivity and literary grace . . . as detailed, balanced, and psychologically insightful a portrait of the tycoon as we may ever have" (Kirkus Reviews). Titan is the first full-length biography based on unrestricted access to Rockefeller's exceptionally rich trove of papers. A landmark publication full of startling revelations, the book will indelibly alter our image of this most enigmatic capitalist. Born the son of a flamboyant, bigamous snake-oil salesman and a pious, straitlaced mother, Rockefeller rose from rustic origins to become the world's richest man by creating America's most powerful and feared monopoly, Standard Oil. Branded "the Octopus" by legions of muckrakers, the trust refined and marketed nearly 90 percent of the oil produced in America. Rockefeller was likely the most controversial businessman in our nation's history. Critics charged that his empire was built on unscrupulous tactics: grand-scale collusion with the railroads, predatory pricing, industrial espionage, and wholesale bribery of political officials. The titan spent more than thirty years dodging investigations until Teddy Roosevelt and his trustbusters embarked on a marathon crusade to bring Standard Oil to bay. While providing abundant new evidence of Rockefeller's misdeeds, Chernow discards the stereotype of the cold-blooded monster to sketch an unforgettably human portrait of a quirky, eccentric original. A devout Baptist and temperance advocate, Rockefeller gave money more generously--his chosen philanthropies included 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and what is today Rockefeller University--than anyone before him. Titan presents a finely nuanced portrait of a fascinating, complex man, synthesizing his public and private lives and disclosing numerous family scandals, tragedies, and misfortunes that have never before come to light. John D. Rockefeller's story captures a pivotal moment in American history, documenting the dramatic post-Civil War shift from small business to the rise of giant corporations that irrevocably transformed the nation. With cameos by Joseph Pulitzer, William Randolph Hearst, Jay Gould, William Vanderbilt, Ida Tarbell, Andrew Carnegie, Carl Jung, J. Pierpont Morgan, William James, Henry Clay Frick, Mark Twain, and Will Rogers, Titan turns Rockefeller's life into a vivid tapestry of American society in the late nineteenth and early twentieth centuries. It is Ron Chernow's signal triumph that he narrates this monumental saga with all the sweep, drama, and insight that this giant subject deserves. From the Hardcover edition.
  • 李光耀觀天下

    作者:李光耀

    出生於1923年,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一生密切地參與國際事務。從毛澤東到習近平,他見過中國每一位主要領導人;從詹森到歐巴馬等美國總統,也與他有密切交往。 在本書中,李光耀憑藉其豐富經驗和深入洞察力,對今天的世界和20年後世界可能展現的面貌提出看法。這不是枯燥的地緣政治論述,也不是全球事務迂迴曲折發展的專題報告。相反的,在本書橫跨美國、中國、亞洲和歐洲的廣博敘述中,他剖析它們的社會、探究人民的心理,並做出關於這些國家的生存機會的結論,以及它們在未來勢力均衡的分級結構中所可能占有的位置。一個社會何以有活力?其人民真正相信的是什麼?它能適應變化嗎? 透過簡潔、堅定甚至政治不正確的樸實文字,他描述了一個在不可阻擋的崛起道路上,仍然癡迷於中央集權的中國;一個儘管具有永不言敗的活力,卻必須分享其支配地位的美國;以及一個掙扎著保持聯盟完整的歐洲。關於日本為何不對外國人開放、為何「阿拉伯之春」不會為中東帶來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為何阻止全球氣候變暖不比為這個現象未雨綢繆來得有效等問題,他提出坦率且往往令人驚訝的觀點,使本書成為新鮮生動又引人入勝的讀物。 為使本書完整,李光耀也探討了他長久以來最關切的新加坡的未來,並讓讀者一窺他的私人生活和他對死亡的觀點。本書每個章節都穿插了從他與《海峽時報》新聞工作者的訪談中整理出的問答錄。

  • 最后的女神

    作者:司徒佩琪

    葛丽泰・嘉宝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好莱坞的著名影星;是当时惟一的超级巨星,许多明星都以其为自己的偶像……40年代,她在演艺黄金年龄神秘引退,令无数挚爱她影迷的惋惜。本书从其成长、演艺、感情等生活的诸方面进行刻画,使其隐约朦胧的形象鲜活起来。此外还包括200多幅图片资料,如睹其人。
  • 李昌钰

    作者:张克荣

    莱漫斯基的裙子、辛普森的手套,陈水扁的玩具枪,挽救肯尼迪家族声誉的手帕、纽约世贸中心爆炸案的调查、8000多件悬案成就经验,800多项荣誉集于一身,美国人称他为“当代福尔摩斯”、“现场重建之王”。人们都说他一定有个“水晶球”,破不了的案子就找李昌钰好了。
  • 我不是时装设计师

    作者:张文霞,李蔚东,迈克尔・格罗斯

    拉尔夫·劳伦不是时装设计师,那谁还敢说自己是时装设计师?在我心目中,他是时装设计师的典范。 用世俗眼光来看,拉尔夫·劳伦是全美十大服装设计师之一、Polo品牌的创立者、PoloRalphLauren时装帝国的统治者,他曾获美国时装设计协会奖,并先后六次获科蒂美国时装评论奖。据《福布斯》杂志估计,拉尔夫在美国富豪榜上排名第97,是全球年收入最高的时装设计师。他在全世界共有236家品牌店。自从1968年凭借26箱领带起家,35年里,拉尔夫把一个只有5万美元贷款的领带生意变成了一个上百亿美元的时装帝国。 当然,以上都是世俗眼光看到的东西。对此,我没有什么兴趣。我感兴趣的是那条精致的渐进线。哪条渐进线?实际上,男人的服装不像女士的服装有那么多款式、花色和变化,它简单直接。最好的男装只比次好的男装好那么一点点,就是这一点点的优点要付出绝大的努力去争取。这就是那条精致的渐进线,在我看来,它的曲度才是真正的美感。 拉尔夫·劳伦就是那个勾勒渐进线的人,因此他是我尊敬和欣赏的人。 有人认为在私生活中,拉尔夫·劳伦以自我为中心,自信得近乎傲慢,控制欲极强,有时甚至是一个暴君。我想,也许艺术的追求者不是偏执狂,便一定是暴君吧。
  • 无冕元帅

    作者:张雄文

    粟裕身为共和国第一大将,一生经历了两个历史时期,即打天下的战争年代和建国后的和平年代。前一个年代,粟裕从一名普通的班长一步步走到野战军的统帅,毛泽东对粟裕言听计从,粟裕的战略思想和军事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后一个年代,政治风云变幻,此后,粟裕的历史形象被人随意歪曲,粟裕的历史贡献被人随意抹杀。直到粟裕去世10年后,一桩长达36年的冤案,才得以了结。 历史好像真的是一位可以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然而,史实终究像一座大山不可动摇!想推倒它的人必然自折手臂,到头来还是要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序言 前言 军史的发现与被淡化的名将 第一章 战绩最大的野战军——华东野战军 一、缩短战争进程的关键,在于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毛泽东说;“国民党的命根是他的军队。”“消灭了他的力量,也就算打倒他了。” 二、非主力部队发展而来的方面军。粟裕说:“我们华东野战军,本来是一支数量不大的军队。” 三、纵横全国主战场。华东: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中原;谁想统一中国,谁就要控制中原。 四、屡屡超额完成任务的方面军。四大野战军里歼敌数量最多的一个方面军。毛泽东说:“三野的仗打得好!” 第二章 华东野战军的代表——粟裕 第三章 毛泽东为何授予粟裕华野战役指挥权? 第四章 华东地区战史,没有粟裕就不成章(上) 第五章 华东地区战史,没有粟裕就不成章(下) 第六章 淮海战役胜利第一功臣(上) 第七章 淮海战役胜利第一功臣(下) 第八章 抗美援朝第一司令员人选 第九章 “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 第十章 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 第十一章 在人民军队建设中的独创性贡献 第十二章 毛泽东:粟裕可以领元帅衔 第十三章 三十六年是与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