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人物

  • 戈尔巴乔夫回忆录(上下)

    作者:[俄] 米·谢·戈尔巴乔夫

    这部《回忆录》的中译本(全本)分5篇44章。 第1篇“我的身历”记述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总书记前的亲身经历以及他个人的家庭生活及与其知心友人间的关系。第2篇“在克里姆林宫”记述他当选总书记后进行改革的理念及活动。其中戈尔巴乔夫本人对改革事业的思考与理念、心理活动等等方面的细腻记述、“事过境迁”后的反思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辩解,官僚、派别间的明争暗斗,是任何其他书刊无法取代、独一无二的珍贵资料。第3篇“新思维和对外政策”记述在他的“新思维”指导下的对外政策。第4篇“改革与社会主义国家”记述他对国际共运、社会主义大家庭整个阵营解体原因的分析,以及在改革和新思维的“第三维”思想指导下的各种探索。第5篇“严峻的1991年”记述八月政变、年终解体的详细过程和他一个当权总统被迫辞职到签署联盟解体而成立独联体协议后的复杂的内心感受。 本书是一部对研究苏联兴亡历史极有参考价值、具有其他书刊所没有的独特视角的珍贵文献。
  • 史家陈寅恪传

    作者:汪荣祖

    本书作者参以陈氏的文集、诗词,完成这本系统论著,深入研讨了陈氏一生的学术历程与思想,对陈氏的史学成就与地位有持平之论,对陈氏寄托感情的《论再生缘》与《柳如是别传》等力作亦有中肯的评析。本书初版由香港波文书局1976年印行,后由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4、1997年先后两次增订再版;其间,1992年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以《陈寅恪评传》为题出版简体字版。此次再版,据1997年联经版,并经作者重新校订。
  • 三十岁前的孙中山

    作者:[澳大利亚] 黄宇和

    《三十岁前的孙中山:翠亨、檀岛、香港(1866-1895)》国际知名的孙中山研究学者黄宇和院士,继其《孙逸仙伦敦蒙难真相》英文原著在1986年出版后,再用二十五年时间的努力,遍访广东省、香港、澳门、夏威夷、英国和美国的档案馆,并频频到翠亨村、香港、澳门和夏威夷等地作实地调查,经过细致的考证,最终把孙中山前半生的曲折经历,以及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过程,最忠实地呈现出来。 《三十岁前的孙中山(翠亨檀岛香港1866-1895)》解答的重要问题包括: 孙中山祖籍是广府人还是客家人?他是否中原贵胄的后裔? 孙中山的国学根底如何?是否只是一名“番书仔”? 在檀香山四年的学习生活,对孙中山身心变化有何影响? 孙中山曾有过当传教士的念头,为何最终放弃, 孙中山是否真的曾在香港拔萃书室念过书? 孙中山自称其走上革命道路是由于在香港念书时所受到的影响,这些影响到底是什么? 孙中山在澳门行医时,是否同时策划革命' 1895年的广州起义,号称有“决死队”三干人,为何却未举先败?是否真如史书所云杨衢云调度失宜所致? 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是否曾如他自己所言,由朋友在城墙上用吊萝载着他降下城墙而逃离广州城这么惊险? 孙中山逃至香港时,是否曾在域多利监狱作客? 通过对类似上述微观细节问题的研究,本书最终解答了孙中山为促使中国“现代化”,如何走上革命道路这一宏观历史问题。 孙中山前半生的事迹过往由于原始史料的缺乏,大多数研究者都只能语焉不详。通过黄宇和院士的不懈努力,相信《三十岁前的孙中山(翠亨檀岛香港1866-1895)》巳成功还原了孙中山前半生的最真实面目,为“孙中山研究”以至历史学研究,立下了良好的典范。
  • 也同欢乐也同愁

    作者:陈流求,陈小彭,陈美延

    关于陈寅恪的书虽说也出了不少,但以女儿的身份回忆父母双亲,秉笔实录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和感受,这是第一部。质朴真挚,可以作为历史来读。 ——吴学昭 目录 父母亲早年的点滴旧事 父母亲的婚姻及我们姊妹名字的由来 抗战前家居生活 抗战期间 抗战胜利后 母亲
  • 晚清有个李鸿章

    作者:赵焰

    《晚清有个李鸿章》不仅仅是一部传记,作者更是将李鸿章作为一个符号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晚清重臣李鸿章,以其风云变幻的一生成为晚清时期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去世不久,大儒梁启超便为他立传。李鸿章一个以喜剧的方式进入世界,却以悲剧终场的命运的宠儿。说他是命运的宠儿,是因为上天在铸造李鸿章的时候,充分彰显了人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神秘性。我写作李鸿章的动机却是非常明确的,那源于清醒和困惑的交织——一种极端的清醒,也是一种极端的困惑。这种困惑与清醒是相联系的,更是相融合的。它不仅仅是对李鸿章本身的困惑和清醒,是对中国文化的困惑与清醒,同时也是对于世界以及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困惑与清醒。
  • 非常道II

    作者:余世存

    本书是著名学者余世存的最新著作。作者历时五年读了上千本传记,抄卡片几千张,整理出20世纪重要的历史人物的一些“边角料”,用这些“边角料”或者说是历史碎片的方式记载历史,内容全是来自公开出版物。很好看,很八卦,很丰富。
  • 往事不寂寞

    作者:李菁

    《往事不寂寞》是《三联生活周刊》在创刊号出版十年之际编辑的一本文集,想给刊物的成长留下一点记忆。 文章是由曾在或正在编辑部工作的同事们提供的,他们从个人角度讲述的故事,涉及周刊从创刊至今各个时期的生存状态,酸甜苦辣,五味杂陈。限于篇幅,我们删去了部分重复的内容和过于冗长的感想。数十位读者朋友也写来文章,他们对周刊的期待我们已经铭记在心。
  • 从历史看人物(第二版)

    作者:许倬云

    《从历史看人物》的主题都围绕着历史人物的成败,一方面试图从不同角度来评价历史人物,另一方面也试图在评价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标准和立场,因为不管是历史人物的行为还是后人对他们的评价,都是由他们自己认定的生命价值决定的。从这两点出发,作者在第一章挑选了商鞅、王安石、张居正等几位以改革著称的政治人物,探讨他们的成败;接下来,则以反省色彩更深的笔调解析诸葛亮、郭子仪、岳飞等人的得失;在“创业帝王”与“继统帝王”两章中,逐个分析了汉、宋、明、清的开国君主与汉、清继统君主的功业得失,不但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之了解”,也为现代人经营事业提供了许多启发。
  • 王立群读《史记》之吕后

    作者:王立群

    百家计坛,坛坛都是好酒。 本书以作者CCTV-10百家讲坛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 《吕后》是“王立群读《史记》”系列里占据重要地位的一本书,也是《百家讲坛》里最引人关注的题目之一。作为中国大一统之后第一位权重一时的皇后,吕后的一生充满神奇色彩,从不谙世事到叱咤风云;从贤妻良母变成宫廷魔女。王教授在本书中,从现代立场深刻地解剖了吕后的一生。 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独揽皇权的女人,她阴狠毒辣,掌权十五年,诛功臣、杀皇子,满手血腥,这样一个女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为您精彩讲述吕后的复杂一生。 本书最大卖点: 第一,专门介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专权皇后的书。 吕后是中国大一统之后第一位权重一时的皇后,她的一生充满神奇色彩,从一个不懂事的女孩子,变成叱咤风云的人物;从贤妻良母变成,宫廷魔女,在这中间有许多历史故事,作者从现代立场,深刻地解剖了吕后的一生。 第二,客观地评介吕后。 过去往往将吕后残暴的一面描述得十分充分,例如吕后诱杀功臣韩信、彭越,砍去戚夫人的手脚,将其变成“人彘”,吓晕亲生的而且已经当了皇帝的儿子,饿死皇帝的兄弟,可见残酷的一面。同时,她还有其亲情的一面,同时在政治上有其非常成熟的一面,与匈奴和亲,就是一个例证。汉代与匈奴的关系,在本书里介绍,反映了处于休养生息时期的汉王朝如何化解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表现出吕后为代表的最高统治阶层具有很高的智慧和手腕,这为汉王朝以后的发展、繁荣赢得时间,并带来良好的契机。 这里,不仅有吕后作为人的种种性格以及生活的情趣,而且也有了她“称制”之后作为政治家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手段,以及与皇族、家族和大臣之间的互相利用、互相仇杀等内容,都一一进行充分展现,真实地再现了吕后的一生。与此同时,作者在叙述吕后的时候,并且没有一味地讲述她的阴暗心理,同时也将她具有政治家的气度和胆略展现出来,这样丰富了吕后的人物形象,她不再是过去我们所熟悉的那么一种面目,而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第三,将宫廷内部的冲突与斗争展示得淋漓尽致。 本书将吕后自嫁给刘邦之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特别是在刘邦死后,她所导演的各种各样事件,都栩栩如生地展示出来。一方面暴露了吕后的强烈的政治野心,另一方面也把刘邦家族与吕氏家族,以及朝廷功臣之间的勾心斗角表现无疑。 第四,本书还给了我们历史的知识,将汉代初期广阔的历史场面进行陈述,同时也将宫廷内部尔虞我诈的争斗,以及各位大臣在政治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嘴脸进行了深刻具体地描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 另外,本书稿现在已经摆脱过去在中央电视台纯粹讲稿的性质,有了一定的可读性,具有强烈的美文色彩,能够吸引当代年轻人的胃口。同时文章还具有丰富的层次感,一步一步叙述,引人入胜。即使是看过中央电视台的“吕后”节目的人,再来读读这本书,依然可以获得“王立群读史”的无限乐趣。 本书增加数十幅插图,并请知名画家为本书进行配图,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图文并茂的图书。
  • 杜月笙传(上.中.下)

    作者:章君榖 著,陆京士 校订

    台湾《传记文学》杂志唯一正式授权版本。 最权威的杜月笙传记,再现上海滩风华与民国恢宏历史 完整收录杜月笙其人生平史料,极具史料价值 历时十余年,详细采录杜月笙门人、亲属、好友的口述,历史小说名家章君榖执笔,杜氏得意门生陆京士亲为校订,著名历史学家沈云龙为全书更正。 生花妙笔,奇人奇事,厚重、流畅、大激荡、大智慧,读来不忍释卷。 杜月笙出身市井,不识之无,以一介平民,名满天下。其人一生事迹充满传奇与神秘气氛。杜氏重然诺,片言解纷,其一生是大时代、大熔炉中的火炼。 ——刘绍唐(《传记文学》创办人) 杜月笙(1888-1951) ,名镛,号月笙,近现代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与黄金荣、张啸林并称“上海三大亨”。 1927年4月,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帮助蒋介石镇压工人纠察队,诱杀上海工人运动领袖。1929年出任法租界公董局华董,这是华人在当时法租界最高的社会职务。 抗战期间,杜月笙积极组织劳军活动。曾为八路军采办防毒面具、通讯器材。上海沦陷后,杜月笙迁居香港,继续从事抗日活动。震惊中外的“高陶事件”,即为杜月笙与戴笠共同成功策动。 抗战胜利后,帮会的作用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杜月笙只得致力于向工商、金融、交通、文化、新闻等各业中发展势力。国民党失败后,杜月笙再赴香港。1951年8月,在病榻上备受折磨的杜月笙,散尽钱财,将仅存的10万元现金分遗家属后,离开人世。 这部《杜月笙传》,系上世纪50~70年代港台文坛知名作家章君榖的长篇纪实作品,经过详细采录杜月笙身边门人、亲属、好友等口述的杜月笙生平行迹,多加背景资料的扩展和演绎,几经增删修改,并经口授者们集体讨论、认可而后,由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印行。该书出版后,被认为是有关杜月笙其人生平最权威、最完整的传记,颇具历史参考价值。
  • 十个人的德意志

    作者:孙世龙

    《十个人的德意志》收录了民族英雄赫尔曼、日耳曼的罗马王查理曼大帝、恐怖的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切开欧洲的马丁·路德、德意志的千古一帝腓特烈大帝、打通德意志血脉的李斯特、不是只有铁和血的俾斯麦、彻底失败的富二代威廉二世、从天使到魔鬼的希特勒、德国统一的操盘手科尔等十个人为主线的历史,讲述了德国从产生到当代的一些情况,文笔幽默,故事情节细腻,时间安排顺畅。 《十个人的德意志》由孙世龙编著。
  •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

    作者:麦克.哈特(美)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最新修订版)》主要内容:当麦克·哈特1978年首次出版《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最新修订版)》时,就有人批评说,无论是在人物的选择标准方面,还是在人物的排序方面,作者都有些大胆。没错,哈特不但把战争狂人希特勒选人其中,还把穆罕默德而不是把耶稣或马克思排在第一位。然而《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最新修订版)》却出人意料地畅销,这足以说明作者的评价方法是具有说服力并令人感兴趣的。 时间将继续证明这些人物对世界的影响到底有多长远。因此,作者在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最新修订版)》进行修订时增删了一些人物,并在排列顺序上也做了一些调整。当然,这又引来一些争议,然而读者似乎又接受了哈特的做法,《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最新修订版)》仍然畅销。
  • 历史深处的误会

    作者:傅国涌

    本书从近代史人物的细节告诉我们:洪秀全的“天国”并非是别求新声于异邦的救国探索;康有为没有公车上书;杨度也并不像别人想象的那么反动……作者对史学有许多独树一帜的评论,尊重史料但不固守成规成论。让人读后拍案称奇,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近年来的历史界有一个共识:尊重历史,以史实说话,还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一个本来面貌。
  • 水流云在

    作者:英若诚,康开丽

    这是英若诚晚年的一本令人感动的自传,他是一位深受喜爱的演员、戏剧导演、翻译家和政治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监禁,为求生存,使用各种方式,甚至曾装扮成士兵,私下留藏着笔记本。在这本自传中,他的回忆就从他的监狱岁月开始,他回忆了三年的监狱生活,困苦中夹杂着风趣,艰难中保持着乐观。然后开始叙说他的家族,叙述他的童年及所受教育的不平凡经历。最后讲他在戏剧、电影方面的职业生涯和文化外交上的作为。 本书回顾了英若诚一生中的种种传奇,也让我们领悟到一位风趣幽默、博学谦和、流淌着贵族血脉的艺术家的人生智慧。
  • 门阀旧事

    作者:倪政兴

    《门阀旧事:谢安在他的时代(汉语江湖书系)》“世上只有一个江湖,就是讲汉语的江湖。不过,现在汉语的江湖很寂寞。自人类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后,中华文明再也没有对世界文明做出多少原创性的贡献,除了那些了不起的不可替代的汉语文献外。儒术,也就是半本论语治天下的治术,曾经是中华文明在人类处于农业文明时代对世界文明的最大贡献,是当时交易成本最低最不坏的制度文明。但是,进入工业文明后一直到今天,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的东西都是西方文明带来的,只有汉语是我们惟一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财富了。 我们应该写出什么样的汉语?”     ——“汉语江湖”书系出品人 王怜花 贫学儒,贵学玄,皇帝蹊跷之死,温润是君子的仁,最后的金色,“政治声望”是把柳叶刀,襄阳落日,四海一心梦。 把谢安的时代,当作一个娱乐的时代,用娱乐的方式,写不娱乐的故事。 本书以一个风流时代的风流人物——东晋名士谢安——为中心,讲述了一段微妙的历史。东晋皇权衰落,世家大族把持朝政,隐士谢安40岁出山,巧妙地周旋在权力的缝隙之间,维持了东晋政局的恐怖平衡,成为一时的政治明星。至主持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谢安的声望达到顶点。他既是一个宽袍大袖、携妓吟啸的风流名士,又是一个谈笑间强虏飞灰烟灭的超级政治家。本书以深具才情的笔调探测了汉人历史上曾经达到的人格深度。 “温润是一个君子的仁”,作者以温润如玉的笔调写出东晋一朝的风流俊逸,以极具娱乐性的手法写微妙而残酷的政治 斗争,深入描绘了谢安这个高级干部的政治秀。书中常用台湾政治实践为例,跟东晋政局相互印证,极富启发性。 本书是“汉语江湖”书系的第二本。正如“汉语江湖”书系的开山之作《江湖外史》一样,本书亦深具汉语神韵,才情横溢,写出了汉人历史中曾经有过的名士风流。 关于为什么选择写谢安,作者说: 李白极其推崇谢安,写了几十首相关的诗。谢安这个人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典型,琴棋书画不用说了,关键他还玩隐居,关键他还玩“济世”,关键他做了高官,关键他还做得不错,关键他还玩隐退,关键他还玩战争,而且是留名千古的大战,关键还他培养了一批人,带出了队伍来,这个队伍还是杰出的队伍。总之,我们所理解的知识分子的一切他都玩过了,而且玩得很好。 但是这个人也有很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因为他的影响太大了,遮蔽了问题,特别是后世的许多知识分子自认为可以奋斗成谢安,李白就是一例,小则误了自已的前程,大则误了国家。 不过究根问底,谢安只是一个文化人,是一个集大成的文化人。文化人的影响和问题,集于一身。
  • 簪缨世家

    作者:萧华荣

    与谢氏相比,王氏家族更重权位功名,所获得的政治权势使其成为中国第一豪族。王氏子弟玄礼双修,善于权变,不断适应政治形势。其家族历史不仅是一部两晋南朝的权力更迭史,而且是一部思想流变史。以“书圣”王羲之为代表的王氏世代书法家则标识着这个家族的另一种更为永恒的风流。
  • 大民小国

    作者:余世存

    本书是当代最重要的思想者之一、学者余世存长期研习中国近代史的最新思想成果。作者坚持个人的史观和对历史人物的同情、坚持人性人情高于一时一地的道理、坚持个人的独立判断,回溯了大变局时代中一代中国人的命运和抗争,如邵飘萍、陈寅恪、张作霖、黄侃、顾维钧等。 作者试图找出这些历史人物与当下人的联系,深刻触动到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历史情感,是我们自身心量的丰富增益,只有这样,我们现实疲惫的心灵才能获得静谧、安宁、正念正信而正精进。
  • 舍我其谁:胡适(第一部)

    作者:江勇振

    胡适是中国近代史上著述最多、影响最大,自传材料最丰富的一个名人,同时也是最被人顾盼、窥伺、议论,却又最被人误解的一个名人。 《舍我其谁:胡适》立意重新诠释胡适的思想、全面改写胡适的一生。《璞玉成璧,1891—1917》,是这套全传的第一部。 不被胡适牵着鼻子走,用详实的材料和严谨的考证说话,澄清以往关于胡适的许多重大误会。通过比勘不同版本,阐释《四十自述》里脍炙人口的故事背后的真相;重新塑造上海时期胡适的思想状态,挖出被胡适淡出乃致完全湮灭的狭隘而狂热的民族主义,以及他修身进德的焦虑。 留美生涯是胡适一生思想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胡适一生中最不为人所知的一个阶段。作者孜孜矻矻,系统地描述并阐释胡适的留美生活及心路历程,言人所未言。举凡饮食起居,到他的思想履迹(从民族主义者到以爱国为基础的世界主义者,到绝对的不抵抗主义,再到国际仲裁主义;从无病呻吟到乐观主义;从宗教情怀到性别观念;从上课修习、转学哥大到博士学位问题,到新文学革命),指出胡适“实验主义其表,实证主义其实”的真身,创获极大极丰,诚乃胡适研究史上的一部扛鼎之作。
  •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上下)

    作者:[清] 曾国藩 原著,唐浩明 评点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介绍了曾国藩的家世、学养和人脉关系。举凡曾氏大家庭、小家庭的每位成员,与曾氏有较密切交往的亲戚朋友,《评点》中都将眉目清晰的予以介绍。读者将可以从中了解曾氏终生崇拜的偶像是他的祖父,而他的祖母却比祖父整整大7岁,母亲又比父亲整整大5岁。他的两个儿子都短命,五个女婿几乎都不争气,至于接续曾氏家庭的大功臣,却是他的二儿媳。 《评点》交代了所选家书的时代背景。曾氏所办的许多事都与当时的时代密切相关,勾勒出其时代背景,将有助于读者对家书及其本人的更深了解。如曾氏出山前夕太平军围攻长沙的情况,为什么团练最先会在湖南出现。又如慈禧太后为什么会特别重用曾氏。还有,十几年的战争给当时百姓带来的灾难:富庶的皖南居然公开卖人肉,每斤标价120文。 《评点》讲述了大量信中只是略微点到,而读者又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慈禧与恭王的矛盾,撤湘军的内幕,淮军崛起的原因,曾氏的身体状况,他最后死于什么病等等。 《评点》介绍了晚清的官场典章制度、社会习俗等等。比如九品十八级的官制、官员的月薪、年终奖、年终考核等。还有,一个教师当时可以赚多少钱,一个医生的出诊费多少,一个丫环值多少钱。当时的物价怎样,一两银子究竟是个什么概念等等。此外,针对家书中所常见的经史引文,《评点》将说明出处,笺释其义,帮助读者扫清阅读障碍,增加国学知识。 曾氏湘乡老家典藏的家书中在清末付刻时有的去掉不用,有的则删去某些段落。这里面有哪些外人或后人不知的原因?《评点》会在相关的家书后面告诉读者:有的是为了顾全曾氏本人的面子,有的是为了顾及李鸿章兄弟的面子等等。 曾氏的思想对中国近代政治、军事、外交极有影响,《评点》在相关章节中介绍了曾氏的言行对蔡锷、陈独秀、毛泽东、蒋介石等人有哪些具体的影响,并通过他们而影响中国近代政局。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视角来考察曾氏的思想,分析曾氏有哪些方面对今人仍有启益价值和借鉴价值,是《评点》作者用力最多的部分。比如作者将会细致地分析曾氏有关求缺的思想、惜福的思想、不留钱财给子孙的思想等等。 探索曾氏的内心世界,发表作者的读史领悟,是《评点》的最大特色。比如推动曾氏将湘军做大做强的第一动力究竟是什么?又如曾氏官越大、权越重、心里越恐惧、行动越谨慎。他为什么会这样?作者在评点曾氏为母亲办丧事时,提出了“孝道平衡了“三从四德”’的观点;在评点曾氏教子时,提出聪明并不是人的重要美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