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人文

  • 读库0702

    作者:张立宪

    Mook《读库》为“京城著名文化名人”(圈内语)张立宪主编的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一般每两月推出一期。丛书侧重对当今社会影响很大的文化事件、人物做深入报道,回忆和挖掘文化热点,对文艺类图书、影视剧作品、流行音乐等进行趣味性分析和探究,为读者提供珍贵罕见的文字标本和趣味盎然的阅读快感,从内容、装帧方面,被业界称为当下“Mook出版潮流”中最具含金量的一本杂志书。 “摆事实不讲道理”是《读库》的编辑方针。其收入的作品从篇幅而言属于五千至五万字之间的中篇读本;内容而言,《读库》强调非学术,非虚构,追求趣味和品味的结合,探究人与事、细节与谈资,不探讨学术问题,不发表文学作品,所选书评影评等文体则强调趣味性,通过真实的表象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和思想深度。此书在编撰时奉行“三有三不”原则:有趣、有料、有种和不惜成本、不计篇幅、不留遗憾。
  • 大学人文讲义

    作者:陈婉莹 夏中义 主编

    《大学人文讲义》是著名的大学生“精神成人”导师夏中义及其团队所奉献的最新力作。是其主编《大学人文读本》、《大学人文教程》之后的又一姊妹篇。 在大学里,学生们除了学习技能,应该怎样在精神方面成长?六位名师——夏中义、尤西林、崔卫平、刘锋杰、徐方、刑小群用他们的深厚积累和人生智慧给出了解答——《大学人文讲义》。 一个人,一个现代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现代公民,在他们看来,最大的差异就是精神境界的不同。如果一个大学生能在社会中健康生活,不能不正视许多问题——人生境界、消费主义、青春•性爱•婚姻、自我实现、困境、人权、政治制度、宗教、科学精神等等,并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立场,这些在《大学人文讲义》中都能找到。 读一本好书,如同求教于一位大师,终身受益,《大学人文讲义》值得所有大学生阅读。从课程使用来说,该书适用于大学通用课程。
  • 圣血与圣杯

    作者:(英)亨利·林肯,(新)迈克尔·贝金特,

    这里展示的是两千年来最具颠覆性的秘密。 1982年首次出版的《圣血与圣杯》引发了世界暴风骤雨般的争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至今余波未平。 故事扣人心弦之处并非宝藏本身,而是宝藏背后隐藏了近两千年的秘密。这是一个具有爆炸性并将引发广泛争议的秘密。其影响已大大超出比利牛斯山脚下的小村庄,震撼着整个西方文明。它使当代世界政治乃至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信仰大厦受到冲击。其重要性绝不亚于圣杯本身。 作为《圣血与圣杯》的最新版本,本书增加了全新的引言,公开了许多从未发表的照片,结论非常有说服力。尽管结论对于许多人来说有些骇人听闻,甚至危言耸听,但无论读者观点如何,本书都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上佳之作。
  • 希腊的回声

    作者:(美)汉密尔顿

    这是一本你不忍心读完的书。在文明的起点,曙光初露,大地和人都那么明亮、那么自由,人人热爱理性、追求美德、崇尚勇敢、喜欢运动、落落大方、尽情尽兴,连粗俗也显得亲切,平凡里显露的智慧简单又深刻。 作为一个古典文学家,对历史事实和古典文学作品的熟稔让汉密尔顿的行文自由自在,她一边讲述希腊人的故事,一边引证了希腊伟大作家的大量文字,然后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对比我们的“进步”和“异化”,做出评论。她的有些观点,或许个人色彩浓了一些,那没有关系,由此而来的思考,正是我们读她的理由。
  • 看不见的城堡

    作者:周双宁

    卡夫卡的作品没有生僻的遣词用字,却让人左拐右转绕不出迷宫,他的文笔简洁得近乎枯燥,但阅读起来绝不乏味。卡夫卡的人生也和他的文笔相似——外表简陋短暂,内里波澜迭起。当我们追随着他的作品线索一路走去,便可以一点一点地发现,其实卡夫卡的灵魂符号、人生密码,全部都完好无缺地封存进了一个神秘的殿堂——另一个读者所看不见的布拉格。可以看见的也都是可以消失的,而那些似乎已经消失的却在沉淀中丰盈。一百多年转瞬即逝,当我们打开历史的尘封,那些人、那些事离我们并不遥远…… 让我们走进今天的布拉格,会晤昨日的卡夫卡。追寻卡夫卡曾经的足迹和目光,去发现另一个看不见的布拉格。
  • 明报.出入山河

    作者:饶宗颐/李欧梵/吴冠中/张恨水/余光中/

    《明报:出入山河》将香港月报四十年间精华以及因时代局限而未能流布于内地的精彩篇章,首次结集出版。40年前的1966年,金庸在香港创办了《明报月刊》杂志。如今这本杂志已在海内外知识分子心目审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始终保持着独立自由的人文精神传统,其作者涵盖各文化领域的名家大师。但是由于发行区域的限制,这本杂志对于内地的大多数读者来说,却无缘见到。
  • 欧洲的另一种色彩

    作者:余泽民

    《欧洲的另一种色彩》是一本讲述欧洲别样风情的散文集。欧洲异域色彩的斑斓,人文情怀的多姿,无不体现出蕴藏在欧洲大陆深厚的文明积淀。探究这种文明的内在精髓,从另一种角度可能看得更清楚,理解得更透彻。
  • 这就是狗屎-摩登时代生活百科

    作者:斯蒂夫·洛

    《这就是"狗屎":摩登时代生活百科》对那些冒牌货、小儿痴呆者、废物产品以及不断支配我们生活的那些故弄玄虚的言词说"不"。从来没有哪书能像《这就是"狗屎":摩登时代生活百科》一样,通篇都是狗屎。专门为那些认为自己的灵魂被"载巷咖啡"误导的人量身订做,这是一本相当诙谐而消息灵通的概论,从侧面抨击了消费资本主义。
  • 牛津英美文化词典

    作者:克劳瑟

    《牛津英美文化词典》(英汉双解)共收文化词目10000余条,详细解说英美两国的历史、文学、艺术、传说、风俗等各个方面,以及国外报刊和文学作品所涉及的各种背景知识。将所有词目分成三个等级:一是普通词条,给出一般性解释;二是内容较长的词条,如足球、民歌、共济会等内涵丰富的条目,前后用黑体线标出;三是内容更为详尽的长词条,包括英美两国教育、时尚、电影、宗教等专项词条,页面用方框圈出。 全书英文解释浅显易懂,较难的单词后面附有简单的英文解释,以方便读者阅读欣赏。   书内配有丰富的插图和照片。
  • 中国文化对日韩越的影响

    作者:朱云影

    日韩越三国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完全在中国文化的笼罩之下,不仅使用汉文,采用中国的典章制度,其学术思想和宗教风俗,莫不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作者最早提出“中国文化圈”的概念,这是中外学者过去未曾从事过的研究工作,若有之,也仅限于中国文化对某一国交流或影响而已。 本书根据中日韩越各国的原始文献,条分缕析,广征博引,综合系统地研究,具体而清晰地呈现出“中国文化圈”在东亚地区的全貌。 《中国文化对日韩越的影响》一书,实为研究“中国文化圈”的开山之作:资料极其丰博,网罗中国、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绝大多数原始汉文文献——这些史料价值无法估量,堪称一部研究“中国文化圈”的学术指南和资料索引;论域相当广阔,涵盖中国对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在学术、思想、政治、产业、风俗、宗教方面的深远影响,这种全面、客观、综合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尚无人出于其右。
  • 旅行的历史

    作者:林英男

    本书分原始之旅、部族之旅、殖民之旅、物产之旅、精神之旅等。 100多年以前,人们主要乘坐马车出行,时速大约是8千米;今天我们广泛乘坐的喷气式飞机,平均时速已经超过800千米。技术进步使地球变小,使旅程变得舒坦,但也使行走变得庸常甚至轻佻。消费主义时代里的“旅行”,似乎不再具有文明史上的曾有的分量。   “旅行”曾经是人类文明的酵母之一。它的历史始于类人猿迁居地面,行走向广阔地表之际,与人类进化史同样古老。旅行的历史其实就是人类“流动性”的表现史。正是因为人类没完没了的流动,土地才得以开垦,疆域才得以伸展,物资才得以流通,物种才得以迁徙,技术才得以交流,信念才得以传播,自由才得以体现,文明才得以成熟与蜕变……   《旅行的历史》并不是要讲述人类的旅行史,而是围绕人类旅行的历史故事;不是史诗和演义,而是旅行文化的七彩拼图。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促使疆界的大扩张,结束了不同大陆与海洋之间的“隔绝”状态。商贸之旅对人类文明的交流,显然比兵戎之旅更有正面的推动力,一件商品和一种技能的传播往往会造成文明新时代的到来。为了灵魂的净化和宗教崇拜,为了追求智慧和艺术审美,人
  • 恒河

    作者:杜欣欣

    恒河,神性的河。它贯穿着南亚次大陆。古老的印度文明由之孕育,印度教、佛教、耆那教、伊斯兰教、锡克教等人多宗教在此共生,恒河入海口,在印度和孟加拉两个国家,作者访问了泰戈尔两处故居,参拜特蕾莎修女之墓。悟河平原,在印度的心脏地带,踏着法显,玄奘等行贤的足迹,作者寻访佛祖从诞生到入灭的印迹;盘桓于印度教的死亡福地瓦拉纳西,漫游于人神两界之间。恒河源头,在湿婆和毗湿奴的栖息地,作者行走两千多公里,倾听圣河灵魂的低语。朝圣路上,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怀抱里,在触摸印度的现世人生中,作者亲历古老文明的血脉传承,并思索着喜马拉雅山两面人群不同的生存价值,寻求生命的本真和人类天然的美好情怀,以及对自然、生命、历史和宇宙的即时感悟。 在首次旅行中,作者领略了印度灿烂的文化,所到之处多为古代文明遗址;而第二次旅行,则是探寻印度的灵魂,从恒河出海口走到源头。本书记录了两次旅行。 本书的文字顿得盛唐遗风,大雅大俗,清洁洗炼。让我们打开本书,和作者一起去恒河,行走在古今文明撞击、自然与宗教融合的新印度,一一见证恒河文明的人与神,历史与现实,今生与彼岸。
  • 读库0703

    作者:张立宪 主编

    《半世沧桑》为一位普通老人撰写的回忆录。他是一位国民党军官,经历了抗战和内战阶段,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个人视角,描绘了那段动荡不安的岁月。正如他的儿子杨运在《父亲的个人史》中所说:“站在民间的立场,争取民间的话语权,倾听普通人的声音,感受普通人的感情。这样的历史才是鲜活的,完整的,可亲的。” “黄皮书”是特殊年代的特殊出版物,供“内部参考”的文学类图书。这些每种只印大约九百册的书,并没有在设定的读者群中引起明显回应,反倒成为另外一代人的文学食粮和精神家园。本辑专题《有关“黄皮书”的不完全报告》打捞出关于“黄皮书”的一些史料。作者王晓说,“黄皮书”不单纯是一个出版现象,而是一个时代的果实。如果写史,如果形象生动地写史,“黄皮书”是一份很好的材料。 《说说画画上海老行当》是贺友直先生关于老上海巷弄风情的图文作品。他的《小街世相》被冯其庸先生誉为“《清明上河图》之亚”,前年曾在上海金茂中心展出,奈何该图篇幅太大,不能全貌展示在《读库》中,而《说说画画上海老行当》恰可视为《小街世相》的局部大特写,而贺先生的文字也是拙朴洗练,尽管他老是说自己“不识字”,写不好文章。 《〈盲山〉前的李杨》介绍的是李杨从一个话剧演员成为电影导演,从德国留学到海归中国,拍摄《盲井》与新作《盲山》的人生历程。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在中国如何拍出电影的个人标本。 《边缘•艺术》是一本民间刊物,在美术界传播,每辑的“编辑档案”短小精悍,颇有《艺林散叶》遗风,又生动泼辣得多。本辑《读库》以“边缘人语”为题,将已经出版的各辑“编辑档案”一并刊录出来,让大家了解一下美术界的怪现状和真面目。 标准收藏公司出品的CC版DVD一直为影迷追捧,其DVD封套设计也是别出一格。而CC公司发行的华语电影,却只有《花样年华》、《一一》、《辣手神探》和《喋血双雄》四部。于是有一个中国的民间设计师,自己设计了诸多中国电影的CC版封套。 ★ 本辑藏书票由王弘力先生绘制。老人家患椎间盘脱出,已经不能坐立,仍在病床上完成了这幅作品。
  • 人在时空之间

    作者:葛剑雄

    作者站在当下,关注千年的时空转变。他,谈世界史中的中国,也谈王朝疆界、都城和行政区划的变迁。他,用随笔来说人论事,更有对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深思。他,从社会与自然来谈文化遗产,并用自由的双脚游览天下。他,深深追忆故去的师友,并在如烟的岁月中刻画出自己的过去与现在。这就是一个历史地理学者写在时空缝隙里的感悟。 口结集赘言:写在时空的缝隙里 第一章 疆域与版图 1.世界史中的中国——中国与世界 1.1中国的形成 1.2从天下到世界 1.3中国与世界 2.大一统王朝疆界的形成与变迁:秦汉唐元清 2.1六合归一统:秦朝的疆域 2.2大风扬四海:西汉的疆域 2.3“中兴”和动荡:东汉的疆界变迁 2.4舟车万里同:唐前期疆域图 2.5四海混一,远逾汉唐:元朝疆域的形成 2.6空前的疆域,空前的统一:清朝的疆域 3.王朝都城 3.1唐朝的长安和洛阳 3.2大汗之城,中国首都:大都 4.行政区划与历史疆域 4.1尊重历史,立足现实 4.2对中国历史疆域的叙述应该严格按照历史事实 5.地图浅谈一 5.1古地图何以绝迹 5.2地图是谁用的 5.3中国在地图上的位置 5.4来自外国的制图知识 第二章 历史随笔 1.得天下与治天下 2.杯酒释兵权之后 3.不可理解的赋税额度 4.科举制度:存废皆有理 5.“正史”也要创新 6.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以事实为依据 7.创造历史的人如何进入历史 8.“上海道台”不等于上海市长 9.关于家谱 第三章 传统节日与文化传承 1.传统节日与法定假日 1.1传统节日要有新的内容才会有生命力 1.2增列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应积极而慎重 2.从过“年”到保卫“春节” 2.1从“年”到“春节” 2.2春节,保卫什么,如何保卫? 3.清明节、端午节与中秋节 3.1如果清明节成为国定假 3.2端午节:传统与现实 3.3节日的创新和创新节日:我们如何过中秋 第四章 文化随想 1.繁简字与书法修养 1.1简化是大势所趋 1.2“字如其人”的疑惑:有感于“王义庆《世说新语》” 2.普通话与方言 2.1谁说了算 2.2上海人说上海话 3.姓名与称谓 3.1解决同姓名之难: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管理 3.2称谓的困惑 4.文物与国宝 4.1馆藏文物是否太多了 4.2确立文物的合法保管权 4.3对“国宝工程”的希望 4.4国宝如何回家 5.从历史地理看地域歧视 6.中国饮食的另一面 7.徐霞客、朱载士育与郦道元 第五章 社会与自然 1.有墙无墙皆为院 2.改善西部自然环境 3.荒原永恒的魅力 4.也谈“何时有了沙尘暴” 5.发展型移民的伟力 6.唐山地震三十年 第六章 文化遗产与旅游业 1.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利用、改造与普及 1.1为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1.2改造、利用、普及不能代替保护 1.3真正的遗产是无法普及的 1.4文化遗产靠大家保护,也靠大家创造 2.量力申遗与实事求是 2.1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应该量力而行 2.2申遗过程中也应提倡实事求是的作风 3.五岳的来历 4.大运河的“恢复”与长城的修复 4.1遗产应保护,“恢复”须慎重 4.2这也是历史的一部分:被刻画损坏的长城砖不必修复 5.圆明园的管理及其历史 5.1圆明园该由谁管 5.2圆明园之争,历史不能缺席 6.江南园林本姓私 7.水下古城的“发现”与宏泰坊的去留 7.1莫名其妙的炒作:所谓千岛湖水下古城的“发现” 7.2宏泰坊的去留:历史、文化与旅游的综合思考 8.保护老房子与古桥的命运 8.1保护老房子为什么那么不容易 8.2古桥的命运 9.开放老建筑与名人故居的利用 9.1世界博物馆日开放老建筑的意义 9.2关键存于合法、适度、规范:胡雪岩故居能否开餐饮 10.南京历史文化的流失与建设 11.传统工艺和能工巧匠留得住吗? 11.1传统工艺和能工巧匠留得住吗? 11.2苏州手艺的奥秘 第七章 人文游踪 1.江河源头,青藏文化 2.重走青藏路 3.神山和圣湖 4.赞美拉萨,祝福西藏 5.“新疆”不“新”,新疆常新 6.真正的归宿:访胡志明出生地 第八章 追忆故人 1.汪老远行感言 2.真正的学者 3.100岁老人,20岁青年: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 4.与“鸭”同“巢” 第九章 如烟岁月 1.殉葬品和掘墓人:“文革”期间的中学教师 2.当年“样板” 3.读这本书是我人生的转折 4.我当市人大代表 5.1982年的记忆:搬家 6.财富断想 7.我的新书房 8.我是“不拘一格”的受益者:首批获博士学位二十周年感言
  • 东方神话

    作者:(英)雷切尔・斯多姆

    《东方神话》汇集了伊斯兰、希伯来、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国、日本等东方诸国脍炙人口,以及鲜为人知的神话故事,带领我们进入包罗万象的神话世界,并从中领略东方不同文明和种族对宇宙、人类起源充满激情与想象的阐释。这里既有对神明的崇拜,对山川风物的赞美,也有对那些带有鲜明民族烙印的传世英雄的颂扬。古老的东方文明在各自的神话中折射出独特的光彩,并通过它们不断警世后人--请对上天保有一颗敬畏之心。 西亚神话:影响古埃及、波斯、小亚细亚、苏美尔及巴比伦等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诸神传说。 中亚和南亚神话:亚洲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其中以印度神话最为绚烂多姿。 东亚神话:以中日两国为代表,吸收了来自亚洲其他国家的宗教传说,并增添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新诠释。
  • 在民国

    作者:孙郁

    鲁迅博物馆馆长、著名作家、学者孙郁最新力作! 本书作者孙郁对民国文人们进行了一次有意味的梳理和回味。一群湮没在历史深处的狷介放诞的文人,在他儒雅温润的笔墨中重获生命;而在委婉深情的文字之中,饱含对斑斓多致的精神世界的痴迷与尊重。 荣获《十月》2006年度散文奖,摘得第八届十月文学奖桂冠! 民国不是一个好的时代,但却是有趣的人物众多的年月。在无聊的时光里,能有几个或一些让人感念的人和事,也就连带为那个时期带来了颜色。本书作者孙郁对民国文人们进行了一次有意味的梳理和回味。
  • 读库0800

    作者:张立宪

    大类目录为: 从0600到0706 相关人等 手记 佚稿 我们村里那些事
  • 美丽的京剧

    作者:吴钢

    本书以中国京剧为主,同时兼顾地方戏曲剧种。按生旦净丑四个行当分类,构图上兼顾演员特写和演出场面。突出老演员和已故的名演员,和一些名演员、名剧目的演出背景介绍。 全书以作者特有的摄影艺术表现手法,把舞台上的表演升华,再现到摄影作品之中。作品动静结合,表现演员的情绪和表演力度、速度。
  •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

    作者:郑也夫

    上帝已死,天道隐遁。物欲横流的世人,正沉溺在消费主义的狂欢节里。也夫却也开始构思“后物欲时代的来临”了。本书不仅分析细密,而且行文畅达,颇饶趣味,兼具解释、批判与建构三重功能。特别是作者引入了社会生物学的视角,使该书的分析更擅胜场。或许一部书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但多少有助于人们在精神上获得超越与解放。 这是一本解释消费的理论著作。全书分12章,第一章重点在指出问题;第二章主要是简述消费的演进,简介对消费的两大解释。在以上两章的基础上,作者开始建立本书的解释系统,其基础是对消费机制的解释。先后有五章分别讨论它们。第七章讨论的是现今社会中已经和即将出现的趋势,作者预计它是“后消费时代”中人们生活的主要构成。这一章所以插入到消费机制的五个章节中,主要是因为它同第六章有过于紧密的逻辑关系,兼及还可以为第八章论及的时尚之非物质化做些铺垫。第九章继续第七章的怀疑逻辑,分析消费、收入与幸福的关系。第十章是在质疑工业时代中与消费观互为表里的工作观。深入阐述自凯恩斯以来不断光大的一个观点:生产问题解决了,工作将不是未来生活中的最主要内容。失业和半失业将成为未来社会中多数人的常态。第十一章指出,近现代教育是服务于生产,教人们如何工作的;而古典教育是服务于贵族,教他们过艺术化的生活。因为全民即将如古代贵族一般解决温饱,因为工作的重要性丧失,未来的教育显然要融合生产本领和生活艺术。第十二章论述了,温饱解决后,物质不再是满足炫耀与刺激的有力手段,游戏才是人类的归宿。
  • 读库0701

    作者:张立宪

    我一直对《读库》的各位智囊说,《读库》最需要的是写得有趣周密的科普文章。我还曾与担任《新发现》杂志主编的严锋先生探讨,问他有没有理想的作者。他负责任地告诉我,国内优秀的科普作家,根本没有。 收到周黎明的《太空看长城采访记》一文后,我的渴望得到了满足:让我比较满意的科普文章终于出现了。 长城是人类在太空中能看到的唯一人造建筑。对于这一说法,周黎明先生捋清了其源头,采访到了在太空中为自己设立专门课题的华裔科学家焦立中,拿到了焦拍到的第一手照片,就这个问题的细节,尽自己所能采访到了可以做出解答的人……他的文章,满足了我能想像到的一切疑问。 关于这一命题,用数学界的说法是,算是有了一个最后的证明。 《七十年代的斜阳》的传主是一代词人沈祖棻。当年与刘晖老师在SMN上聊天,就因为沈先生那句“有斜阳处有春愁”,我俩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说,可以为《读库》写他考证沈先生诗词和人生遭际的一些心得。半年后,他把稿子发给我。我对他说,你是用了写一本书的力气来写这篇文章。 《在人生的另一端》是杨浪先生继《地图的发现》之后推出的又一系列,这次求他首发于《读库》上。人生的另一端,是在北京西山的万安公墓。从故去的人身上,可以读出许多现世活的滋味。 将这一组稿子编发后,我突然有个想法,孤陋寡闻如我,不晓得有没有这样一个词:“墓园文化”。无论如何,能够抽空去墓地看看那些墓碑,也许就能能明白活着的意义。 《看,她们在跳舞》是甘露小姐拍摄纪录片《她们在跳舞》的一些手记。该片拍的是最美丽的一群女孩——芭蕾舞演员。 严锋先生写过《好书》、《好棋》、《好玩》、《好音》等系列,这次出山,写的是《好声》。《好音》写的是电影配音,《好声》写的是音响发烧友,里面重点写了神话般的叶立。看得我啊,馋得不得了。 本辑《读库》彩印的是王弘力老师绘制的《古代风俗图》中的部分精华,还配以他所配写的竹枝词。我个人最喜欢下面这张,将其贴在网上时,窗外正爆竹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