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人文

  • 读库1204

    作者:张立宪 主编

    《读库1204》共包含十篇文章。《人穷智不短》展现的是宋冬在2005年和2011年分别做的两个展览:《物尽其用》和《穷人的智慧》。前一个展览所用的是宋冬母亲存了一辈子舍不得扔的旧物,共有一万多件,是一个母亲的实物日记,也是母亲那一代人的生活哲学。两个展览反映的是全人类的共同处境。宋冬说,各国穷人的智慧、穷人的美学都是息息相通的,这是共同人性,而不是专属中国的“国民性”。诗人王小妮在2011年继续她的“上课记”,记录这些九零后的“孩纸们”在学校和离开学校后的的生活学习状况。《庚子年的民族英雄》讲的是1900年,即清末庚子事变前后的人和事。“对这个国祚延续已近三百年的老大帝国来说,只有死亡,才能给它的子民带来重获自由与富强的机会。”1991年,诺贝尔委员会将和平奖授予缅甸民主运动领袖昂山素季女士,以表彰其通过非暴力斗争方式争取民主和人权。由于她遭到软禁而未能亲自前来领奖。二十一年以后,2012年6月16日,昂山素季终于来到挪威首都奥斯陆,发表了诺贝尔和平奖领奖演说。她说她为之奋斗的真正奖项,是一个自由、安全和公正的社会。在《抗战最后两年》里,傅惟慈先生回忆了自己当年在贵州浙大永兴分校继续学业后又参加青年军的往事。在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岁月,给许多年轻人制造出横冲直闯的机会,让他们过一段“迷茫莽撞”的日子。
  • 听哈佛教授讲经典

    作者:【美】威廉·艾伦·尼尔森

    《听哈佛教授讲经典》原名《哈佛经典讲座》,是哈佛大学专门组织本校著名学者对《哈佛经典》丛书所涉及的不同学科以通识讲座的形式作的权威讲解。在《哈佛经典》这部被胡适先生称之为“奇书”的多卷本丛书里,人类有史以来至19世纪最经典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文献被囊括其中,人类观察、记录、发明和思想演变的伟大进程被展现。作为《哈佛经典》的导读卷,本书囊括了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的大部分经典作品和代表性人物,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语言优美睿智,是广大青年学生加强人文素养、拓展知识、开阔视野不应错过的一道精神大餐。
  • 人类群星闪耀时

    作者:斯蒂芬·茨威格

    《人类群星闪耀时:决定人类历史的10个瞬间》内容简介:拜占庭的沦陷、亨德尔的重生、一个流星般的天才、玛丽恩巴德的挽歌……这10个历史瞬间神奇般地降临到10位人物的身上,他们或被命运高高举起,送入英雄的殿堂;或被命运狠狠嘲弄,抛入千秋遗恨的行列。正是这种强烈的个人意识与历史宿命的碰撞火花闪烁,这样的时刻,如星星般闪耀,照亮人类文明的天空。“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将这些历史瞬间演绎得绚烂多彩,充满了理想主义、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情绪。
  • 谈话的泥沼

    作者:陈丹青

    本书是陈丹青近年来接受采访或与人对谈所整理出的文字,精心挑选后结而成集,书名“谈话的泥沼”似乎暗喻了交流的不可能,书中的部分篇章也刻意保留了这种媒体狂欢与个人表达之间的谈话困境,这种陷入“泥沼”的状况本身值得深思,另一方面,书中的大部分篇章则反映了在去除媒体预设立场之后,交流的可能与必要,比如陈丹青与王安忆的对谈,两人的思想和学识互相激发与阐释,读来很有收获,这是一本有内容的对话录,同时也是对对话本身的思考。
  • 星云大师谈读书

    作者:星云大师

    有的人读地理名胜,可以遨游天下;有的人读历史掌故,可以和古人接心神交。有的人爱好文学,春花秋月,情境义理,妙味无穷;有的人喜欢理工,一个细胞,一粒分子,他也可以从中找出另外的一番天地。 一本本书,为人生打靡出一个个亮面。一个人肚子里有了书,这个人就有了华光。我们必须让自己成为发光体,才能与世界的灿亮接壤。读书会使一个人读得成功,也会使一个人读得失败;读书会使一个人读得有用,也会使一个人读得无用;读书会使一个人读得明理,也会使一个读得糊涂;读书会使一个人读得谦虚,也会使一个人读得傲慢。
  • 经史百家杂钞

    作者:曾国藩

  • 于丹

    作者:于丹

    《于丹庄子心得(袖珍本掌上庄子)》在《百家讲坛》录完《<论语<心得》的那一天,制片人万卫老师问我下一个选题讲什么?我几乎没有犹豫地回答:“《庄子》。” 2006年有首歌唱得很红,叫《隐形的翅膀》。庄子这个名字藏在我心中很多很多年,蹁跹如蝶,每每在我滞重胶着的时候,透进天心一线亮光,给我摆脱地心引力的力量。 从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庄子》的一句话:“乘物以游心”,但是用了很长很长的时光也没有想得明白:我们的心究竟可以遨游到多远? 庄子自称写了一卷“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并且放言:“以为天下沉浊,不可与庄语”,所以我在床头放了好几年陈鼓应先生的《庄子今注今译》,却一直不敢以为读懂一二。天地大道,法乎自然,庄子于虚静中挥洒着他的放诞,于达观中流露出些狡黠,我情愿用一生的体温去焐热这个智慧的名字,渐行渐远,随着他去“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 私人阅读史1978~2008

    作者:胡洪侠,张清

    阅读在这30年中首先是以改变生活的面目出现,当财富和新的梦想向着每个普通人招手的时候,读书的首要目的就是寻找向新生活靠拢的最佳路径。高考制度的确立更是为功利阅读打开了一扇大门,而学位论文、职称评定等等事关房子与票子的世俗考量,又无不改写着“读书无用”的老话,读书大到使国家振兴,小到使生活富足,这些可爱的目的性,恰恰是阅读改变生活的最初动力。那些生于荒僻乡野的读书人,那些在底层挣扎的穷苦书生,正是在书本的召唤和知识的阳光照耀下走向城市,走向耀眼的人生。其实,讲读书改变人生,还有一层意思在于,通过读书,通过密密麻麻的语词的世界,国人的视野被最大限度地拓宽了。讲世界是平的,讲世界变小了,大约就源于知识与信息以书刊的形式在全球的空前的流通。通过阅读想象或体验那些遥远的世界,使平凡人生具有了无与伦比的丰富性。30年问中国人知道的一切也许超过了以往的世世代代。尤其是好奇心驱动下的阅读,使“知”与对“知”的谈论,获得休闲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愉悦与欣快。功利阅读极大地改变了人生,而休闲阅读又极大地丰富了生活。 这是中国在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中推出的第一本回顾阅读历史的图书,也是第一本关于书的书。该书收集了吴恩、李银河、沈冒文、周国平、吴晓波等34位国内一流的文化界专家的私人阅读史,回顾了30年中国出版的及在时代大背景下文化的变迁。该书有较深刻的阅读价值和文献参考价值。
  • 回归自我

    作者:茨威格

    《回归自我》主要内容:对每一个他自己说出的“不”断然说“是”,又对每一个“是”说“不”。他充分伸展着自身,以尽力拉开他本性中的两极,将这两极间的电压当作真正的精神生活来体察,一再逃离自己,又一再触及自己——“逃出自己的灵魂,又在更广阔的穹宇中赶上前来”。
  • 读库0802

    作者:张立宪

    本辑《读库》的彩页篇幅扩充为36页,是因为一位摄影师。 河南新野是一个密林之外的猴子之乡。如果你见到牵着猴子走江湖的耍猴人,那他多半就是这里的人。但如今已经没有多少人留心这些从你身边走过的人群了。 摄影师马宏杰从2001开始关注这一特殊群落。他跟随耍猴艺人扒火车,露宿街头,游走城市卖艺,记录下流浪艺人的家庭场景、生活演变,以及这个行业的逐渐消亡。 《诗人活在福利院》是一篇迟发的文章。2001年4月,食指获得前两届空缺的第三届《人民文学》诗歌奖。当时有媒体说“今年的《人民文学》诗歌奖一个给了自杀者,一个给了疯子”。 同为诗人的杨子辗转来到北京市第三福利院,找到这位已经有近三十年精神病病史的老病号。 “就我记忆所及,郭路生是自朱湘自杀以来所有诗人中唯一疯狂了的诗人。”这是诗人多多对于食指的评价。与食指的访谈结束后,杨子在文章中写道:“我没有必要去请教医学博士,请他告诉我为什么一个疯子在谈论诗歌时可以如此健康如此正确。” 李怀宇先生长期拜访百岁老人周有光,他为本期《读库》提供的周先生口述,尽述百年间的世事沧桑,人情世故,算是为我们难以理解的世界作出的别出心裁的脚注。 叶圣陶评价张氏四姐妹:“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本文也记录了周有光与张允和,以及张氏四姐妹各自不同的命运。 《六十年代清华生活琐忆》是余昌民先生所撰的个人生活史的一部分。“凡是经历过的事情,我都想从容地有个交待。” “随心写去,完了一读,真还有感于‘那个既单纯又无知、既热情又偏激、既阳光又冷酷、既清贫又富有的时代’。读过的同学(包括不同校的)都很兴奋,说我‘怎么记得’;我反而奇怪:‘怎么会忘记?’”他在给我的信中写道。 《邦德,邦邦的》写的是风流间谍007手中那支硬邦邦的家伙。本文是对所有007电影中所用的武器条分缕析的研究,并对其中几个疑点进行了终极探讨,以期武器发烧友一睹为快。 《非洲的碎片》是曾刊发于《读库0602》中《非洲,我的非洲》的续篇。上篇大受读者好评,当年的《读者》、《青年文摘》和《海外文摘》在同一期都做了转载。文稿却在出版商处屡屡碰壁。作者柳桦先生曾经写过,其中一位出版人发表了大意如此的意见,这个人写的非洲一点异国特色都没有,说他写的是通县也可以。 “真的是我写的那些不够非洲不够异国情调吗?如果真是,我不后悔,因为我写的是人不是情调。有个和我几乎同时在异国常驻又同时写异国的人出了本书,我的一个良心大大地坏了的朋友常拿此人刺激我,有一天我很认真地告诉他,别拿这个人跟我相提并论,我写的是异国的我,那人写的只是异国的异国,虽然我的书还没有出来,但跟他相比还是有着层次上的区别。如果只是写异国,我还不屑。”他说。 本辑藏书票由王增延先生绘制 耍猴人江湖行 马宏杰 诗人活在福利院 杨 子 附:食指诗三首 周有光与张允和 举杯齐眉 李怀宇 六十年代清华生活琐忆 余昌民 邦德,邦邦的 杜 嘉 渴望雄起的投影 花之静 非洲的碎片 柳 桦 姥姥 舒 泥 《中性》三题 黄昱宁 Ask姬十三 姬十三
  • 今日何日兮

    作者:胡兰成

    本書為胡蘭成思想論叢,作者以其一貫的筆法風格、思想體系,寫世界文明與劫毀大自然的基本法則。
  • 吾讲斯美

    作者:李雾

    《吾讲斯美》这题目并不是要讽剌什么,仅是觉得好玩,自己来谈谈美国。布什家族的人气,苏珊·桑塔格的微笑,美国大选中蕴藏着怎样的文化战争,为子女存学费与为自己存养老金哪个合算,领带的不同颜色代表了怎样的政治含义,以妮可·基德曼为代表的澳洲帮如何横扫好莱坞,“哈利·波特”的成功激起的童话与文学之争结果如何,等等。这一部闲时翻翻的随笔集,有娱乐之顽心,却无讲道之热忱。之所以无热忱,倒不是被国内“到处莺歌燕舞,形势一片大好”所感动,而是对知识分子以先知自居所推行的社会工程有哈耶克式的怀疑。 英谚曰,上帝在细节里。《吾讲斯美》很注意细节,盯着“美国宪法有个漏洞”,谈女男关系,论古典文学有否现实意义,写几篇影评,主要是比较电影和文学原著,这是所谓文化研究的一个热点,看看大众文化的电影如何把比较精英的小说庸俗化。因为不是讲道,《吾讲斯美》很少直接对读者说应该怎样怎样,而是把道理留给读者自己思考;如果实在有什么微言大义,通常也是以暗示的、隐喻的、谐趣的、反讽的、象征的、寓言的或类比的方式(好像卖了几个瓜)嵌进文章里,读者能理解最好,一时不理解就当故事看。《吾讲斯美》只是中立客观地介绍国外文化现象,并不是要宣传某种理论或某套理想。
  • 读库0605

    作者:张立宪(编)

    话剧《暗恋桃花源》刚刚在大陆上演,本辑《读库》也推出了该剧的一个专题,详细描摹了《暗恋桃花源》二十年间的传奇历程,钩沉出丰富的史料细节和背景花絮。有两张照片让我不胜唏嘘,一张是1986年,该剧主演金士杰和丁乃竺在赖声川家的客厅中排练,赖声川和丁乃竺五岁的女儿赖梵耘在沙发上酣然睡去。二十年后,赖梵耘在2006年台湾版和大陆版的《暗恋桃花源》中扮演小护士一角。书中还彩印了该剧的珍贵剧照和海报,以飨“暗”剧戏迷。再说句很个人的题外话,由于若干年前都是通过雪花画质的录象带看到的林青霞,并没觉得她有多么美,这次大家可以看看书中林青霞的照片。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读库》将陆续刊出与小人书有关的系列稿件,诸如上辑贺友直先生的《过时老话》,这辑是李斌先生的《连环画廊桥遗梦》,记录的是文革结束后,斜刺里杀出一彪人马,众多国画、油画、版画界的高手纷纷投身连环画创作。 2000年,作家徐星在法国南特受邀进入一个法国家庭,见到了一些古老的中国物件,还有若干张照片,是这个家庭的祖父摄于八国联军入侵时的北京,照片上有法国军人,还有中国百姓。徐星花钱将这些照片复制下来,时至如今,首发于本辑《读库》。 《伶人往事》已经出书,本辑《读库》转载程砚秋先生的《我的学艺经过》一文,原刊于1969年香港《明报月刊》,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对照着读一下。《伶人往事》一书已经有两岸三地的三个版本,我个人以为台湾时报文化版的装帧最为漂亮,封面是程先生《赚文娟》中苏小妹的扮相。遗憾的是,这张照片在香港版中没有收入,内地版我还没看到书,不知道有没有。特地从章诒和先生处求来此照,刊于《读库》中。 《欲采苹花不自由——一本周刊的封面明星故事》指的是香港《明报周刊》。作者写一本杂志的封面女郎,也是在描绘一座城市的浮世今生,这座城中的女性数十年间的沧海桑田。 本辑藏书票有台湾漫画家敖幼祥所绘。 ——张立宪 ---------------------------------------------- 图书目录 二十年暗恋桃花源 水 晶 悲喜,快乐,忘我 《暗恋桃花源》的二三事 赖声川 《暗恋桃花源》剧情大纲 赖声川 《暗恋桃花源》剧本节选 编剧/赖声川 一个多么经得起打岔的戏啊• 连环画廊桥遗梦 李 斌 打口 王小峰 邂逅一个八国联军后裔 徐 星 在民主下降线行进的民国政府 张 鸣 我的学艺经过 程砚秋 慢慢读,慢慢爱 杜 丽 沉睡之书 张传明 《故乡》三部曲本纪(下) 牟 森 王牌空战 杜 嘉 春天的十二个瞬间 张 钧 欲采苹花不自由 一本周刊的封面明星故事 程灵素 棋圣战的诅咒 杨 欢 石勒载记 刘 勃
  • 周国平人文讲演录

    作者:周国平

    大多数哲学家认为,理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为了解说方便, 我把理性(智力生活)归纳为以下三个要素: 第一,好奇心。好奇心是智力生活的开端和最基本要素。爱因斯坦称之 为“神圣的好奇心”。为什么好奇心是“神圣”的呢?也许是因为,好奇心 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特征,动物只注意与生存有关的事情,人超出生存而 对世界万物感兴趣;它甚至使人接近于神,受好奇心驱使,人仿佛想知道创 世的秘密,在自己的头脑中把世界重新创造一遍。无论在人类,还是在个人 ,好奇心都是理性能力觉醒的征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说,哲学开始于惊 疑。其实,科学也是这样,好奇心是科学探索的原动力。惊奇是一种伟大的 能力,表明一个人意识到了未知原因的存在,并且渴望把它找出来。爱因斯 坦谈到,他五岁时看见指南针在未被接触的情形下转动,便感到异常惊奇, 意识到在事物中藏着某种秘密。这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很可能是他日后 走上科学研究之路的最初动因。然而,“神圣的好奇心”有许多敌人,主要 敌人有二:一是习惯,所谓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孩子往往都有强烈的好 奇心,一般规律是随着年龄增长,好奇心递减。在一定意义上,科学家是那 种不受这个规律支配、始终保持着好奇心的人。二是功利心,凡事都问有没 有用,没有用就不再感兴趣。如果说好奇心是神圣的,那么,功利心恰恰是 最世俗的,它是好奇心的死敌,在它的支配下,科学探索的原动力必定枯竭 ,眼光必定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当今教育的最大弊病是受功利原则 支配,其中也包括家庭教育,急功近利的心态极其普遍,以马上能在市场上 卖个好价钱为教育和受教育的唯一目标。所以,我把现在的教育看作好奇心 的最大敌人。爱因斯坦早已发出惊叹:现代教育没有把好奇心完全扼杀掉, 这简直是一个奇迹。现在的所谓素质教育往往也只是着眼于增加课外知识, 扩大灌输范围,仍以有用和功利为目标,而不是鼓励和保护好奇心。依我看 ,要真正改变应试教育,就必须废除高考,把竞争和淘汰推迟到大学阶段, 在大学里也着重考查独立研究的能力而非书本知识。 第二,头脑的认真。好奇心是对未知之物的强烈兴趣,它理应引向把未 知变成已知的认真的求知过程。有的人似乎有广泛的好奇心,但事事不求甚 解,浅尝辄止,只能说明他的好奇心仍不够强烈,闪而缺乏推动的力量。
  • 傅雷文集

    作者:傅雷

    《傅雷文集》(书信卷)作者傅雷以翻译家见知于世,译文信、达、雅三美兼擅,传誉译林,卓然一家。所译皆世界名著,抉择谨严,影响巨大。傅氏学养精深,于美术及音乐理论与欣赏,尤具专长,而常为其翻译盛名所掩。特别重要的,是他的立身处世,耿介正直,劲节清操,一丝不苟,兼备中国知识分子传统品德与现代精神,堪称典范。文革殉难,举世景仰。《傅雷家书》问世,一时家弦户诵,纸贵洛阳,因为其中不但表达了亲情之温馨,还深刻体现了生活的真谛,社会的尊严,爱国的热情,对艺术家“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严格要求。书简部分,不但有傅雷夫妇与傅聪、傅敏的往来家书,更有傅雷致中外友人的公私信函,极为珍贵。更有傅雷自撰传略,详述其家世出身、学殖经历,文字生涯,社会活动。纵观《傅雷文集》一书,不但能于此理解傅雷全人,更足以知人论世,认识一代知识精英内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违合参差,其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都不容低估。是迄今为止收录家书最全的版本,是当代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
  • 白话的中国.2

    作者:严凌君

    为百年中国把脉。20世纪中国文学的魂魄,就是用白话表达的种种来自民间的声音。本书分为四大编,分别是“百年激荡”、“民间生活”、“学问精魂”、“汉语家园”。从思想史的角度纵向编排经典文本,意图浓缩重现百年中国的社会风云。把文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按平行的多个主题横向编排有原创意义的作品。汇集了见解独到的当代学者的文化随笔,辑录了台湾和海外中文名家的诗文,以利学生拓展视野,改造文风。
  • 当代中国人文观察

    作者:陈平原

    面对当代中国诸多让你或悲或喜、亦惊亦叹的文化现象,张大嘴巴的同时,也不由得睁圆了眼睛,观察、记录、分析、考量,甚至直接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从相当热门的学术史、民族主义、武侠小说,到近乎明日黄花的文化人与学院派的分工、文言与白话的对峙、政治与文学的纠葛,还有方兴未艾的“北京学”,以及大众传媒与现代学术的关系等,都被纳入本书考察的范围。
  • 容忍与自由—胡适演讲录

    作者:胡适

    胡适,“五四”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之一,曾被美国《展望》杂志列为当今世界有影响力的100个人物之一。胡适一生著述甚多,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等方面都有专门著述。胡适的思想,除了在他的著作,还在他的演讲中。在他的声音里,留下他清晰的思想脉络和精神轨迹。 在胡适大量的著作中,编者取他一生所做的演讲选编了此书。本书对于胡适这位中国现代思想巨匠的介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书中虽然有些表述方式和文字已经不适应今天的社会状况,但为了遵循历史的客观,编者力求使作者的演讲文章保持原貌,旨在使这些文章对于致力于文化思想研究和文化史的思考的学生、学者和普通读者有相当的价值,也便于他们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文化关怀。
  • 读库0602

    作者:张立宪 主编

    ※×※×※ 简介 ※×※×※ 本期主打《启蒙年代的歌声》、《故宫改造计划始末》。 《启蒙年代的歌声》 前溯那个大师辈出的年代,当沈从文还叫沈岳焕的时候,当胡适胡洪骍的时候,当冰心还叫谢婉莹的时候,当凌叔华还叫凌瑞棠的时候,当丁玲还叫蒋冰之的时候,当吴宓还叫吴陀曼的时候,当邹韬奋还叫邹恩润的时候,当曹禺还叫万家宝的时候,当茅盾还叫沈德鸿的时候,当沙汀还叫杨朝熙的时候,当郭沫若还叫郭开贞的时候……他们童年时学的歌,唱的歌,接受的教育。 《故宫改建计划始末》 四十多年前,一个改建故宫的计划在神秘地进行着。涉足其中者,有政治家,有读书人。故事以一些人的悲剧收场,使一些人的声名流传。故宫就这样与一个灭顶之灾擦肩而过。 《小话西游》 本文是对古典名著《西游记》的重新解读,而最有价值的是插图,收入了著名画家刘继卣先生的代表作品《闹天宫》。《闹天宫》创作于五十年代中期,共八幅,1956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以年画条屏形式出版,为刘继卣先生工笔重彩作品的代表作。本辑读库中的这八幅作品得以彩色原貌展现,印刷精美。 《十七年间的爱情》 十七年,用来指称从1949年到1966年的国产电影。那个年代的电影中爱情是稀罕物,惊鸿一瞥中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性感。相较而言,爱情在我们最近二三十年的电影中逐渐丧失了。 《享受优秀的好莱坞烂片》 美国电影“金酸莓奖”是与奥斯卡奖针锋相对的一个电影奖项,专门评选年度最差电影和各类单项奖,配以刻薄有趣的评论。《享受优秀的好莱坞烂片》是该奖创始人约翰•威尔逊去年写的一本书,本文对其精华部分进行了摘译,并补充了大量与中国观众有关的内容。 《非洲,我的非洲》 旅行文学逐渐兴起,但这类文章最不好写。罗列些掌故逸事,赞美一番大自然美景,再呼唤纯净心灵天人合一,大多文章都难脱窠臼。而柳桦先生的非洲系列,写出了人味和趣味,别有意致。 《戌年记忆》 大型专题片《甲子》已经在中央电视台春节黄金时间连续播出三年,为当代中国梳理出个人历史,留存下一些民生图景的切片,构成一幅时间跨度达六十年的清明上河图。《戌年记忆》今年春节在央视播出,本辑《读库》收录的是《戌年记忆》的文案,和总导演陈晓卿的创作谈《我们没有失忆》。 《读库》丛书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为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采用陆续出版的方式,每两月推出一辑,2006年六辑分别为《读库0601》、《读库0602》……《读库0606》。继第一本《读库0601》在3月出版后,第二本《读库0602》在5月出版。 “摆事实不讲道理”是《读库》的编辑方针。其收入的作品从篇幅上而言属于五千至五万字之间的中篇读本。内容上而言,《读库》强调非学术,非虚构,追求“有趣,有料,有种”,探究人与事、细节与谈资,不探讨学术问题,不发表文学作品,书评、影评等文体则强调趣味性,通过真实的表象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和思想深度。 ※×※×※ 目录 ※×※×※ 《读库0602》目录 特稿 启蒙年代的歌声 李太山 故宫改建计划始末 王 军 人类不可能再发生这等奇迹 写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展来华前夕 陈丹青 人物 一个人、一份报纸和一个时代 梁由之 附:张季鸾文两篇 蒋介石之人生观 张季鸾 我们在割稻子 张季鸾 书乡 小话西游 刘 勃 乐坛 几个女生的欢喜悲 台湾校园歌曲三十年(上) 公 路 影苑 十七年间的爱情 小 于 话外之音 魏君子 享受优秀的好莱坞烂片 赵 强/编译 对手戏 杜 嘉 札记 非洲,我的非洲 柳 桦 历史的短信息 程灵素 另一种翻译 老 六 语词笔记 隐秘的心酸 黄集伟 文本 戌年记忆 影像志 我们没有失忆 陈晓卿
  • 幸福的悖论

    作者:周国平

    本书是“当代散文大家精品文库”之一。收入周国平1983年至今散文精品六十三篇,其中有些篇章为第一次发表。 在这本书中,周国平用别致的文家方式谈哲学,谈生命与死亡,幸福与痛苦、性与爱、爱与孤独、信仰、艺术等等。用浅白却是不俗之笔写下对人生的理解和困惑,能明显感受到作者精辟而又有独特见解力的文学给人的心灵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