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人文
-
心有灵犀
《心有灵犀:欧美文学与信仰传统》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带着信仰的情怀放眼西方文学中“上帝之死”事件,深刻地透视了人类生存的困境和人性幽暗的意识,深情地讲述了伟大的信仰传统对大师们文学创作的巨大影响,热情地呼唤文学回归文学之为心学的灵性境界。 -
美的历程
本书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凝聚了作者李泽厚先生多年研究,他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如斯感性,如斯亲切。今配以精美的插图,本书就更具体地显现出中国这段波澜壮阔的美的历程。 《美的历程》是部大书(应该说是几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 ——冯友兰 这样的著作能有多少呢?凤毛麟角吧,以十几万字的篇幅来完成这样一个”美的历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且能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该细密处细密,该留连处留连,丝丝入扣,顺理成章,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巡礼中触摸到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诚非大手笔而不能为。 《美的历程》一书真是写得英姿勃发。才气逼人。单是标题,便气度不凡:龙飞凤舞。青铜饕餮。魏晋风度、盛唐之音,更不用说每过几页就有一段华彩乐章了。实际上,《美的历程》是可以当作艺术品来看待的。它充分地表现着李泽厚的艺术魁力。 ——易中天 -
无知的游历
从2009年到2011年,陈丹青应《华夏地理》之邀,每年赴一地,先后游历了土耳其、俄罗斯、德国和匈牙利四国,并写成长篇游记,极具个人特色地勾画出了彼时彼地的人文、自然景观,牵连出此时此地的所思所想,本书即为这四篇文字的结集。除游记本身外,本书还附有300余幅历史和现场图片,以及陈丹青旅途中所画速写手稿。 -
叩响命运的门
《叩响命运的门》内容简介:中国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带来精神的高扬,却陷入了物质主义、实利主义、消费主义、虚无主义、犬儒主义的泥坑,造成了精神的危机。中国社会已患上“人类文明缺乏症,人文素养缺乏症,公民素养缺乏症”。人们如果想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公民素养,该从哪里入手?当从阅读开始。《叩响命运的门》精选了古今中外最为著名的人文素养经典文本88篇。这些篇章充满生命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对经典的阅读,我们可以和无缘谋面的历史巨人或不相识的朋友进行精神的对话,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文化意义的交流与传承。人在精神上得到修养,并能从中体会到生命的欢乐和自由。 -
东写西读
本书是陆灏“近年杂览闲读所写的读书笔记”,里面充满了这类有趣的中西文史资料,甚至直接就是由“文化八卦”组成的小品,读来让人甚生愉悦——按照“知趣相得”的信条,读书就不妨像陆灏那样。 在本书中,你可以读到:钱钟书和杨绛曾怎样捉弄傅雷,潘光旦巧译希腊美臀爱神名字等谐谑故事,牛郎织女神话经过什么样的解构,赵孟頫代夫人写信到末尾,竟顺笔署了自己的名,《洛丽塔》电影中文译名“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出处,福尔摩斯是不是以王尔德为模特,西方不少著名文人学者如何不爱惜书籍甚至以毁书为乐,《花花公子》原来刊登过好些文学名家应约写的严肃作品……都是一些妙趣横生、幽趣别具的小文章。 -
忧郁的热带
《忧郁的热带》是结构人类学宗师列维-斯特劳斯的著名的思想自传,更是人类学历史上的经典著作之一。青年时代,列维-斯特劳斯亲访亚马逊河流域和巴西高地森林,在丛林深处寻找保持最原始形态的人类社会。本书记述了他在卡都卫欧、波洛洛、南比克瓦拉等几个最原始部落里情趣盎然、寓意深远的思考历程与生活体验。 列维-斯特劳斯以全新的路径、开放的眼光,根据敏锐的洞察力,辅以生动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将这些部落放在了整个人类发展的脉络之中,提出了引人入胜的相互印证和比较研究。 《忧郁的热带》是一部对促进人类自我了解具有罕见贡献的人类学、文学及人类思想的杰作。 -
八十年代访谈录
这是一本围绕“八十年代”情境及问题意识的对话录,主持者选取的谈话对象多为八十年代引领潮流的风云人物:北岛、阿城、刘索拉、李陀、陈丹青、栗宪庭、陈平原、甘阳、崔健、林旭东、田壮壮、分别属于诗歌、小说、音乐、美术、电影、哲学及文学研究等领域。对话抽取相关领域里在今天仍有讨论价值的当年热点内容作为话题,试图重视这个在中国二十世纪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年代的场景和氛围,并且在回顾八十年代社会思想面貌的同时也对其进行反思。 20世纪80年代是当代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脆弱却颇具特质、令人心动的年代。谈话者以个人的身份和角度,从各自从事的工作出发,既回忆反省过去的那个时代,也评论分析现在,并且眺望臆想未来。书中虽然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往事,却没有变成一个“怀旧项目”,大多数谈话者没有简单地将80年代浪漫化,尽管他们那时年轻气盛、出道成名。这些回忆者的态度不是一味怀旧或颂扬,而是尽可能坦率、客观地对自我和时代的局限,对不少当年轰动一时的现象、事件、人物及文化动因进行深入剖析、批评和反省。 -
多余的素材
本书内容:1968年,“文革”乱世,我满十五岁,趁乱学起油画来。在大墙面大铁皮上才画了几幅毛主席“红宝像”,我就认定自己已经是个法画家。冬季头一场雪,我约了两位大我几岁的工人画友,郑学明,李云晖,直奔淮海路西端襄阳公园,瞄准园外那座有五个圆顶的东正教教堂画写生。那年,教堂早已成了卢湾区抄家物资管理办公室,但圆顶不容易“抄”走,我们早就选定一下雪就画它:它多像苏联画册中的景象——什么是苏联,旧俄、东正教,我们全不懂,但那又怎样! -
传家
《傳家──中國人的生活智慧》是一本「美的百科全書」,任祥說:「祈望我們的心意,能融入善念的大海,永不枯竭,代代相傳。」這讓我想起佛經上有這麼一句話:「怎樣讓一滴水不乾涸?把它丟入大海裡。」文化大河因諸多善念與創意匯聚而成,而我們都是大河裡的一顆顆小水珠,因為大河,所以我們不乾涸。 《傳家》結合文字、影像與生活,分別以春、夏、秋、冬四冊呈現中國人的生活智慧,任祥以五年的時間完成了這一套生活鉅著,以創新的手法整理了我們的文化資產,以誠懇的心意宣揚家庭價值與環保養生,她描繪了一張嶄新的生活地圖送給中華兒女;任祥從女兒、妻子、母親的三重角度,串連全套書的內容架構;於是讓讀者明白「我們的精緻生活並不只留存於博物館」,於是「對自己所擁有的珍貴血液感到驕傲、對我們厚實的文化底蘊深深的嘆服」。 -
北京的味道
《北京的味道》是新周刊主笔胡赳赳的随笔集。《北京的味道》的作者是一位秉持独立精神的写作者,他以满身才情,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如果说《北京的味道》呈现的只是北漂的感悟,不免小看了胡赳赳;如果说《北京的味道》展现的只是在北京的生活和思索,又不免小看了北京。虽然这一切都打上了独特的北京烙印,但这其实是人类共同的漂泊、通有的困惑、感悟和喜悦。这些文字属于作者,属于某个圈子,属于一些群体,更属于每一个人是对人类处境的思考,是超越个体与地域的人生透视。我们都漂在这个世界,你能将世界看清多少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深度! 海报: -
替人读书
本书可看作英国文学专家吕大年先生的读书笔记,全书共八篇,介绍了大多数读者不能直接接触到的英国作品,如《第二只布谷》系英国《泰晤士报》历年读者来信汇编而成,在五花八门的信件中,既有对生活中各类琐事趣事的记录,也有文化含量相当高的对语言问题的讨论,甚至还有凯恩斯关于经济改革的来信,在二次大战的专题中既有战死士兵之父的来信,也有前德国军官、集中营主管对英美战俘的真诚问候与美好祝愿。《乔治时代的童年》则对各种18世纪画册和读物中的儿童形象及其所处的社会状况、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和思想作了深入的剖析。《理查逊和帕梅拉的隐私》对书信体小说、畅销书《帕梅拉》,从历史学家的角度对18世纪英国社会作了透彻的研究。《替人读书》是一篇别致的书评,不仅是书评人与原书作者加上书评读者的“三方通话”,更是“多方通话”——几位十八世纪的英国小说家也加入了进来。此外,《歧义相与析》、《〈罗马帝国衰亡史〉译文推敲》等则是作者对《帕梅拉》、《罗马帝国衰亡史》等中译本译文的商榷、探讨之作。作者知识渊博,文字清透利索,毫不拖泥带水,对英国文学作品的介绍、批评和研究,完全能让没有读过的人看明白,就像一个向导,解说它们跟十八世纪英国社会生活的关系以及历来学者对它们的研究,真正尽到“替人读书”的责任。 -
胡适全集(共44卷)
这是一套胡适著译全集。除包含曾发表、出版的胡适的论著、创作、书信、日记、译文以及用英文写作的文章外,还辑录多种未刊稿。共计42卷,后附胡适生平年表、胡适著译系年两卷。既有研究胡适的文献价值,又有独一无二的欣赏价值,是文学爱好者不可多得的收藏珍品! 全书用现代规范简体字横排。个别用简体字可能妨碍文章表达处,仍用繁体字。 -
文学与人生
吴先生是我国比较文学的开拓者、奠基者和著名学者。本书系他苦心经营十余年写成的讲义,于湮没五十年后首次面世。该书用中、英、法、拉丁等多种文字写成,代表了作者的哲学与文学艺术思想的核心与精华。作者凭借渊博的才识,汇通古今中外的智慧,对人生的意义、文人的道德、文学的本质、文学之功用、艺术创作的规律以及一些哲学上的本体论的问题作出了独特而新颖的阐释。这些论述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以及在现代化经济浪潮冲击下如何提高文人的品格极有启迪意义。书后附有吴宓先生的弟子周辅成、李赋宁、王氓源先生撰写的阐释性论文。 -
书读完了
金克木先生大家,其读书与治学自有独到幽微之处。惜其著作版广而且杂,况未经人整理,故今日学子得片羽易,而欲窥其全面则难。本书编者爬梳剔抉,参互考寻,从金克生前约30部已出著作中精选出有关读书治学方法的文章50余篇,分“书读完了”——读什么、福尔摩斯读书法—怎么读书·读书·读物·读人——读通书等3辑,其文说理叙事,皆清秀利,全无晦涩难懂之处,普通读者循序渐进,或可一窥大家通人治学读书之堂奥。 -
花间一壶酒
《花间一壶酒》收入了作者近年写作的杂文和随感,全部属于“凡人小史”,即作为一个普通百姓冷眼旁观,对身边的历史、书本上的历史,讲点个人的看法。这些看法,虽然也利用了一点专业知识和杂览偶得的读书感想,但作者关心的事在有如工业流水线的专业学术中没有位置,只能用业余的方式,另外找个地方说话。 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第一组文章,只有两篇,是个引子。第二组有六篇,是谈战争或与战争有关的事,属于“武”的话题。第三组有七篇,是讨论与读书人有关的事,则是“文”的话题。第四组有八篇,都是高雅话题,不是琴棋书画,而是酒色财气。 -
于丹《论语》心得
《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作者于丹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古典文化,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灰色的孔子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灰色提升着品位,而多彩保证了活力。这也就是和谐。 于丹为读者讲述的就是这样的孔子,一位链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链接是广泛的,东西南北,古今中外。主题却是单纯的,单纯到没有色彩,没有性别,没有时间和空间,只有温度。 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体悟经典的普适智慧。 -
谈文学
《谈文学》(朱光潜著)中所述皆为朱光潜先生多年“学习文艺的甘苦之言”,作者以文艺家和文学家的亲身体会,从文学趣味到布局安排,从内容风格到翻译技巧,将文学层层展开,一个例证、一个典故铺展开来,深入浅出,平易自然,引领读者不知不觉走进文学的殿堂。读朱先生的文章,“使我们快乐地发现我们的渺小的心灵和伟大心灵也有共通之点”。 -
野火集
《野火集:二十年纪念版》内容简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龙应台的这把野火,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直烧到了今天,已成燎原之势。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甚至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能见到野火的影响。二十多年来,野火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共同符号。 -
别处生活
本书是记者晏礼中积累数年的采访集,他视角独特,面向的不是名人,而是一个一个不为常人视角所及的平民,包括快递员、卖唱者、乡村医生、矿工、艾滋病人管理者、话剧演员、狱警、退伍军人、巡道工,等等。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二十副肖像,就是二十个人生。而二十个故事干净利落,最终成了一个故事。他用干净的语言、朴实真诚的叙事态度,自由游离的立场,不多的议论和情绪流露,复原出现实的微缩景观,展示给我们凡人的琐事陈录。 -
丑陋的中国人
1984年9月24日,柏杨在美国爱荷华大学演讲《丑陋的中国人》,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以及“不能团结”等,并将原因归结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滤过性病毒,使我们的子孙受到了感染,到今天都不能痊愈”。次年8月,此篇讲稿和另外两场演讲的记录《中国人与酱缸》、《人生文学与历史》,一篇访问稿《正视自己的丑陋面》,以及柏杨的三十几篇杂文、近二十篇的回应文章结集出版,是为轰动一时的《丑陋的中国人》。 柏杨曰: 脏、乱、吵,窝里斗!三个中国人加在一起,就成了一头猪! 死不认错;为了掩饰一个错,不得不用很大的努力再制造更多的错,来证明第一个错并不是错。 喜欢装腔作势,记仇,缺乏包容性,中国人打一架可是三代都报不完的仇恨! 自傲、自卑,就是没有自尊,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更恐惧独立思考。没有是非、没有标准,只会抽风发飙。最后大家一起和稀泥。 著名漫画家方成先生,以八十九岁的高龄特为八十八岁的柏杨先生绘制漫画插图。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