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網路與書
-
閱讀的所在
你在哪裡讀書,在何時讀書? 閱讀的進行,除了人和書之外,還要有一個空間作基礎。從浴室、書房等私密角落,到咖啡館、書店、公園、圖書館等公共空間;或是都市裡的一條街、一塊文化區域,乃至於在地鐵、飛機等移動工具上,不同形式的空間提供了不同的氛圍,讓閱讀產生了豐富的化學變化,進而帶來了多元的身心體驗。 本書內容包括:克莉絲蒂、艾西莫夫、海明威、胡適等人難得一見的閱讀停格;全球17個城市閱讀場面的同步連線;詹宏志對閱讀世界的看法;朱天心、韓良露、李欣頻的閱讀場所;張惠菁、阮慶岳等人難忘的閱讀體驗……共同組成了閱讀與各種環境的交響曲,那是一幅幅動人的閱讀風景,也體現了閱讀無所不在的精神。 藉此,幫助讀者體認並掌握,人、書及空間的三角關係。(摘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
閱讀的狩獵
把閱讀比作狩獵,有合理的地方,也有不合理的地方。譬如,就西方的說法而言,在書籍上用到「hunting」這個字的時候,主要是「for books」,換句話說,去搜尋書來珍藏。是否閱讀倒在其次。因此我們這次英文書名就定為「Hunting for Knowledge」,以作區別。至於Hunting for Books,是的,我們也會做的。另外一個不合理的地方,是真正的狩獵中,獵物應該是躲你猶恐不及。但是在閱讀的狩獵中,書和知識這個獵物卻是有靈的,只要你誠心找它們,它們會迎上你。 -
癖理由 Obsession <網路與書17>
這麼說,我們今天要注意「癖」,要談「癖」,有一個理由很清楚。 中文的「癖」,可以變化出太多面貌,有太多混合用途。 中文的「癖」,可以拿來說「癖好」,當成「習性」或「嗜好」用(甚至已經是正式解釋)。 可以放在「書畫癖」裡使用,解釋為比嗜好更強烈的一種堅持。 也可以拿來組合成「戀獸癖」,解釋為心理或生理異常的一種病症。 「癖」可以這麼變出這麼多分身與變身,我們會見癖不癖,絲毫不足為奇。 「人無癖不可與交」,癖其實就是每個人的獨特個性,也是嗜好的「極致」;癖到極至,就成為一種能力和能量。 今天「個人」與「富裕」的社會,提供了適合癖的環境;網路發達,使得癖的同好容易交流,但是這兩個條件的搭配,一不小心會使得「癖」只是一種流行。分不清「癖」與「習性」或「嗜好」,很嚴重。我們需要區別癖的本尊,不能錯認分身與變身。 本書把癖以四個部分來探討: 一,到底癖的本質是什麼?過去,「癖」之所以為「癖」,應該有三個特質:偏異、極致、隱密。隨著網際網路的使用,以及社會趨向個人化,今天我們如何認清「癖」的本尊? 二,癖反映了每個人的一種獨特個性。本書訪問及撰寫了一些把癖好鍛鍊到極致的人物(Mark Roberts、柯基生、William Burroughs、鄭振鐸……),他們的癖好也就是他們的一種主張,生命觀和生活模式,可說是一個有個性的、有才能的人對社會的一種反抗與鬥爭。 三,除了以上這種「我有理要講」的「明癖」外,本書還會談到「暗」一點的、一種無法言喻的癖好。例如,一些原本隱藏的癖好一族,在網路世界裡如何聚集成各種族群?本書還請了SM團體跟我們述說他們的特殊性癖好,他們成立這個團體背後的意義。 四,最後,透過三個「癖人」案例,跟讀者分享「養癖」的經驗。 (摘自誠品網路書店) -
記憶有一座宮殿
記憶究竟是神的恩賜,抑或是亙古的咒語? 之於人類,記憶就是藉由文字、歌謠等載體所構築的歷史所保存下來的集體意識; 之於個人,記憶是感知時間的維度,也是心智深處的秘密。 記憶之宮 你走進了一棟房子。 房子相當寬敞,但又沒有大到顯得空洞。房子裡的光線很充足,但又剛好不致於全無幽暗。所以你可以清楚地看到這棟房子的四角,各有一番光景。 東南角,有兩個人。一個高大壯碩的勇士手裡舉著一把長戈,作勢要攻擊。另一人則握著他的手腕制止他。 東北角,則是一個女人。很像畫裡的西夏回回女子的打扮。 西北角,有一個農夫。正在拿著鐮刀在割稻。 西南角,則是一個女人抱著一個孩子在戲耍。 1582年,耶穌會神父利瑪竇,為了把天主的福音傳到東方,來到澳門,次年進入廣東。那個年代洋人要想進入中國取得定居、傳教的資格,艱難非常。利瑪竇為了入鄉隨俗,結交知識份子與官府,融入中國社會,使盡了辦法。早期他為了方便中國人理解與接納,不惜身披袈裟,以「番僧」的面貌出現,後來則改留髮蓄鬚,儒巾儒服,以更為中國人所接受的儒者而活動。 利瑪竇終於歷盡艱險,得以從廣東逐步往內陸轉進,最後定居北京,在中國前後居住27年而去世,完成他的使命與心願。他所憑藉結交中國社會各界的,除了從西方帶來的一些新奇事物(如「西洋鏡」)之外,就是各種知識。(尤其天文、數學與地圖。利瑪竇引入中國的世界地圖,讓一直以為自己是世界唯一中心的中國人大開眼界。)除此之外,利瑪竇還有一套獨特的方法幫他快速學習中國文字,進而與中國社會溝通,並了解中國的歷史與文化。中國人看一個洋人竟然可以讀中國書,已經夠神奇了,看他表演過目不忘的功夫就更覺不可思議。(利瑪竇可以匆匆看一眼四五百個字,就倒背如流。)於是利瑪竇乾脆寫了一本書來說明自己獨特的方法,送給他的中國朋友。 這本書就是《記法》。前面所說的走進那棟房子看到的四個角落的光景,則是利瑪竇在書中敘述他如何以空間結合心像來記憶中國文字的方法。 東南角,舉著長「戈」的勇士有人制「止」他,那是「武」。 東北角,「西」夏回回「女」子,那是「要」。 西北角,農夫拿著鐮刀(?)在割稻(禾),那是「利」。 西南角,「女」人抱著孩「子」在戲耍,那是「好」。 因此這樣一個空間裡的影像,讓他記住了「武要利好」四個字。 在《記法》這本書裡,利瑪竇還舉例說明如何以影像記住「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方法。在種種高科技記憶載體(如:隨身碟、PDA)推陳出新、功能日益強大,大腦可以隨時外掛的現代,我們該如何重新看待腦中儲存的記憶?當知識爆炸、各類資訊如潮水般湧至,記憶的本質又發生了什麼變化?本書指出,過去大腦所擔任的「倉庫」功能,現在可由許多外掛載體勝任,而我們應把大腦視為一座儲存珍貴事物的「宮殿」,每個人都可獨力打造專屬自己的記憶之宮。因此,我們需要記憶的是如何進一步收集宮殿裡珍品的脈絡,以及如何管理外掛記憶倉庫的訣竅。 書中也深入探討記憶的變形與遺忘和個人生命的深刻鏈結,以及記憶這個主題在文學、藝術、心理學等向度上所展現的萬千風貌,最後以歷史神話與文化集體記憶作結。全書亦如同一座儲存了五彩「記憶」寶物的宮殿,等待讀者入內參觀玩賞。 -
閱讀的風貌
從大英圖書館的下午談起 文/郝明義 2001年 3月底,我參加倫敦書展。書展之後,有一個下午在大英圖書館讀書。 倫敦固然以陰冷聞名,今年又特別。書展會場,一位莫斯科來的出版同業就說真不知道倫敦的三月可以冷到這種地步。 那天下午,卻是陽光明媚。所以到了大英圖書館外,沒有進去,先在廣場上曬著太陽小睡了片刻。 我去圖書館,一方面是慕名,一方面是想找一些書。 當時《網路與書》的試刊號已經出版,聽過各方意見後,想整理一下思緒,也想為自己要寫的一篇文章找一些資料,因此到大英圖書館去一趟,就成了心底很大的期待。 要進大英圖書館的研究室,需要申請。他們問我有什麼要研究的主題,我說讀了些西方印刷術與西方文明關係的書之後,想來找一些中國印刷術和東方文明相關的閱讀。 圖書館新擴建過,透著天光的大廳,泛著光亮的大理石地板,十分怡然。 http://www.netandbooks.com -
我的人生很希臘
有句英文說:「It's all Greek to me.」可以譯為:「我搞不懂這是什麼意思。」希臘文化可以說是西方文明的起始。但是演變到今天,卻成了連西方人也覺得深奧莫測的代名詞。對於東方人來說,那不是更加頭痛的一個代名詞? 但是,深奧難測的希臘,也是跟我們生活關係最密切的希臘.我們生活裡所想的,所用的,太多東西都是來自希臘的起源。(請參考本書第10頁〈你不可不知的40個希臘〉) 所以,「It's all Greek to me.」倒也可以從字面上直譯:「對我來說,這都是希臘來的。」 All Greek. 是很難懂,也是很希臘。 -
詩戀PI
你對詩人的想像,是否還是弱不禁風、奄奄一息?你對詩的印象,是否還是高不可攀又乏人問津?《網路與書》第二期<詩戀Pi>,將顛覆你對詩的看法,揭開詩的神秘面紗。 詩戀「Pi」,是派,是癖,也可能是某種腹部氣體排放出來的聲音。不論你是否已經染上吟詩作對的惡癖,還是純粹 喜歡聊詩打屁,想在漫漫寒冬裡燒美麗的文字取暖,都少不了這本火辣的<詩戀Pi>。它將告訴你,你今天的心情適合讀哪一首詩?小說家筆下的詩人都是什麼德性?進入網路的盛世,有哪些人還在秘密寫詩?有哪些是發生在音樂中的詩?想要讀詩卻苦無門道,我們還精心推薦你50本重量詩集。還有畫家幾米、評論家楊照、南方朔等八位戀詩的狂熱分子,與你分享一首心目中的夢幻詩作。 -
一個人
無論是出於自願或不得不然,選擇單身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他(她)們有著情感、經濟與活動上的自由,但同時又必須面對無人分享與分憂、無聊與孤寂的問題。另一方面,不只是婚姻定義上的單身,「一個人」的狀態其實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處境,它以各種形式出現,是極為重要的生命情境或態度。本書的主要目的,是要在單身與個人化社會的趨勢裡,探討一個人的各種狀態、價值與難題,從而在其面對自我、親人、人群社會時,能有一種從容篤定的平衡關係。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部份 我們先搭建起一個人在都會中生活的種種場景。首先,藉由幾位藝術表演者的在台北獨奏、獨舞的畫面,呈現一個人在現代都會角落的各種氛圍。馮光遠則以黑白照片紀錄了八0年代的紐約,凝結了某個時代的一個人的感覺。接著,康旻杰以美國東西岸的洛麗及西雅圖兩個城市為例,探討適合一個人生活的城市,並回頭看台北。歐陽應霽則從個人化的產品設計,談它如何反映、影響一個人。 第二部份 我們討論型塑一個人的歷史、文化與心理狀態。孤獨是一個人的重要元素,葛兆光從皇帝以「寡人」自居,到文革時期行為思想一致的群眾,談他對孤獨與寂寞的理解。我們還從刺客及太空人身上,探討什麼是孤獨的力量、孤獨的自由及孤獨的徹悟。隨後,張惠菁從哲學家塞內卡、基督教隱士聖保羅、屈原、陶淵明這些歷史人物身上,分析他們如何面對自我、如何實踐一個人的價值。此外,我們從人物、愛情、物件、思想四條軸線,描繪關於一個人的歷史發展。 第三部份 本書的專輯,我們主要談的是單身的的各種狀態。首先,李康莉從失戀、網路交友、自慰等諸多有趣的角度,呈現一個人酸甜苦辣的感受。柯裕棻以這些年來留學、教書與情感路上的經歷,談她的人生路上的獨行感受。相對地,一個男人又是如何閱讀女人?那會有好幾種分法。如果大家都不結婚,這社會變成怎樣?劉維公從結構面分析了單身/個人化社會趨勢的成因及其影響。單身是自由自在的,我們提供了50種維持單身的方法。寵物是單身者重要的慰藉,從一隻貓開始,我們進而討論了個人與外界的種種關係。一個人睡是什麼滋味?只要重新檢視「床的一族」,就不用和孤枕難眠劃上等號。有了婚姻生活的人,仍應保有自己的主體性,這方面劉黎兒提供了她的看法。接著,我們請張惠菁、顏忠賢、深雪、李照興、尹麗川、石康等兩岸三地的作家,寫下她(他)們在10月11號這天的日記,從中勾勒了單身的各種心情。此外,還有紅膠囊與萬歲少女兩位男女獨居者,用圖文方式介紹他(她)們的家,並作一對照。 第四部份 談一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在頻繁的人際互動中,每個人都需要獨處的時間及私密的空間,莊慧秋為我們作了分析。劉永毅則從面具的意象,談一個人如何向外界呈現自己。此外,在高齡會社會中,我們也探討了老人獨居問題,並且從失業的人、墓場看守者等身上,看到社會上不同階層的人如何處於一個人的狀態。接著,分別從紫微斗數及心理測驗的角度,看看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第五部份,張大春寫了關於一個落魄的人,如何憑著一枝筆,最後脫胎換骨的故事。最後,我們整理了與一個人主題相關的50本書與網站。 -
夢想Dream
夢想,是個遠在天邊,也近在眼前的東西。 說遠在天邊,是因為太多時候我們是把夢想拿來說的。永遠說說,永遠不會實現。 說近在眼前,是因為夢想也可能是想了就做,做了就可成的。 夢想,是個遠在天邊,也近在眼前的東西。本書集合了形形式式的夢想:探險、愛情、科學、和平、家庭、商業,甚至是性別。我們分享了古今中外的夢想家,如何成為理想的實踐者,以及如何在最不可能的情況下,還保有一個夢想。不論成敗,我們還是要快樂地享受夢想。本書的主題為「夢想」。內容重點包括:古往今來人類各式各樣的夢想(探險夢、愛情夢、科學夢、和平夢……)、如何在最不可能的情況下,還保有一個夢想。思考自己到底有什麼夢想。行動—現在就知道如何開始行動和把夢想落實。快樂地享受夢想,不論成敗。 本書重點內容包括: 《吉訶德先生》問世四百周年紀念 7到70歲的夢想大調查 著名平面設計師Akibo訪問 超級女聲滿足的商業及其他夢想 九夢:愛情之夢、財富之夢、和平之夢、自由之夢、玩樂之夢、理性之夢、科技之夢、革命之夢、生命之夢 -
音樂事情 Something about Music
從原始的歌到樂器的發明;從留聲機時代的爵士樂到錄音帶音樂;從隨身聽、MTV到數位化的iPod,聽音樂的模式一直在改變。本書談的是音樂的力量,如何感動人,以及在社會文化層面上產生影響力。經歷民歌、情歌、台語搖滾時代,今後的創作者又將面臨什麼情況? ◎本書內含《音與樂》CD -
少一點Less
今天是個「加法思想」當道的時代,不管針對什麼東西,好像只知道不斷的要。 但萬事萬物都有限度,過量的需求,對自己、對整體環境都會造成傷害。要自過量的迷惑中脫身,不難,一切就從「少一點」開始。「少一點」不是「少很多」的極簡,而是一個簡單可行的起步。 本書介紹了「少一點」的歷史、藝術之美及實行的方法——包括吃、消費、工作及城市的生活步調。同時,遍訪朱銘、張照堂、胡德夫、吳興國、張妙如等等各行各業的菁英,談工作中「少一點」的哲學,而資深廣告人鄭松茂也剖析了他的「微型人生」看法。此外,書中還策畫了問卷調查及徵文活動。想知道台北人希望台北市及自己本身什麼東西該少一點嗎?答案就在本書中。 相信讀者可以發現,「少一點」之後的減法生活,自己會更自由,世界也將更遼闊。 -
做愛情
知識性:「Love maps」回溯自古以來與愛情有關的藝術發展、社會文化的變遷,並兼及愛情事件對歷史的重大影響,此外特重發掘20世紀的愛情樣貌,蒐羅文學、音樂、電影等多種藝術型態在演繹愛情上的發展,以及二次世界大戰和新科技的萌發如何造成世界整體性的變動,並永久改變了兩性在愛與性上的關係,是對刻畫愛情演變史的首度挑戰。 文化性:從各種角度談論愛情,如愛情與文學、音樂、電影、科技、空間的關係,以及各種不同的思想對人們愛情觀的影響。除了界說東、西方愛情文化的異同,也以手法新穎的文學作品,來表達資訊科技的發展對愛情文化的重達影響。此外並佐以個人愛情關係的簡短訪談,是以有趣的迷你手法來製作21世紀初愛情關係的體檢。 工具性:推薦共計50本古今中外值得一讀的愛情相關書籍,從純文學作品到知識性專論、異性之戀到同性之戀、愛的精神面到愛的情慾面……讀者可按照個人閱讀習慣及喜好選讀。22個有關愛情的網站則是讀者上網閱讀、聽音樂、欣賞藝術作品或交友的指南,兼具吸收新知、上網休閒及實用。 娛樂性:大談做愛與享受性愛,為本書添加辛辣與流行感。大量的圖片、影像使本書活潑生動,「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更利用攝影作品體現多種不同年齡、形式、文化下的愛情關係,使本書具有高度的時代感,讀者可在閱讀之餘悠遊於影像所呈現的愛情多元樣貌。 -
癖理由
两岸三地50位尊荣读者的共同推荐! “人无癖不可与交”,癖其实就是每个人的独特个性,也是嗜好的“极致”;癖到极至,就成为一种能力和能量。今天“个人”与“富裕”的社会,提供了适合癖的环境;网络发达,使得癖的同好容易交流,但这两个条件的搭配,一不小心会使“癖”只是一种流行。分不清“癖”与“习性”或“嗜好”,很严重。我们需要区别癖的本尊,不能错认分身与变身。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