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汪民安
-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
★ 知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汪民安,广受读者喜爱的经典作品。
★ 和《现代性》一样优美、晓畅,让人如痴如醉的学术著作。
汪民安教授对于理论的阐述深入浅出,阅读体验极佳,他具备一种国内罕见的本雅明气质,学术随笔流畅易读,酣畅漓淋,魅力十足。
★ 身体,是个人最后一份私有财产,它与欲望、社会、权力有着怎样的纠葛?它该如何突破重重遮蔽,发出自己的声音?
★ 疫情危机下的封锁、都市中家园概念的缺失、对居住空间的激烈争夺、大型商场中物的牢笼……种种空间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又如何困扰着我们每个人?
=======================
【内容简介】
本书是知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汪民安对身体、空间等论题所做研究的成果结集,分为“身体的技术”“空间的政治”“后现代性的谱系”三个部分,共十九篇文章。第一部分的六篇文章论述“身体”在西方学术史中的地位和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第二部分的六篇文章是作者对“空间”问题的研究成果,集中讨论了身体的社会学,以及权力如何把个人的身体局限在空间之中,第三部分收录的七篇文章是对后现代理论的各位大理论家德里达、罗兰•巴特、乔治•巴塔耶、福柯等的精彩评论,以及对后现代性理论的发展线索的整理回顾。
汪民安教授以后现代哲学的理论视角,考察个人身体、社会生活和现代政治的关联性,洞察细微,挖掘深入,表达精辟,会让读者对身体、对各类空间、对后现代哲学及其研究方法有更多的理解与启发。
=======================
汪民安老师关于身体、空间和后现代性这三个当代哲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的论文集,既有深入丰富的学理性,又贯穿着生动有趣的日常生活经验,无论是文笔还是分析能力都让人赞叹。个人认为,国内学者当中,汪老师是最具备本雅明般气质与作品风格的人。
—— 江海一蓑翁(豆瓣网友)
虽然我也认同学术写作不需要文笔这回事,但真的存在这种学者能把复杂的理论渗透在遣词造句的刻意制造中,比如汪老师。头发和家乐福的写作是完全的巴特式的效仿,汪老师对尼采和巴特两种断片式的、警句式的写作做了精准的譬喻,从此来看汪老师或许也是他所描述的那种巴特式学者:用一种闲情逸致征服对象(理论)。
—— 二级发呆员(豆瓣网友)
-
什么是批判
本卷结集的文章主题是关于批判,批判是在哲学周围不断成形、扩展、再生的,它指向一种未来哲学,或者暗示着取代所有哲学的可能。对福柯来说,批判的重要性在于:试图弄清在何种条件下,可以使启蒙这个问题——即权力、真理与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适用于任何历史时刻。 (本套福柯文选共有三本,编选的文章,横跨福柯思想的整个领域,自六十年代的文学研究到生前的最后一期访谈,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福柯思想全貌。其中,有些文章之前未有中文译本,更凸显了本文选内容上的独特性和价值。) 哲学大家谈福柯 福柯的思想的力量和影响是令人惊讶的,同时也将是永恒的。 ——爱德华·赛义德 福柯的方法既带有极端的科学辨别力,又保持有对“科学”的极端的距离;这是对我们的知识传统的第一次冲击。 ——罗兰·巴特 如果福柯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这是因为他出于历史之外的原因而利用了历史:就像尼采所言,因为人们希望一个时代将要来临,就反对这个时代,于是对这个时代产生影响。 ——吉尔·德勒兹 -
身体的文化政治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思想界急剧分化,乱云飞渡,思潮翻涌,思想的“新时期”真正来临。思想界不再是明朗的“左”与“右”,而呈现出思想作为一种精神活动的原生态,即使那些看起来不共戴天的学说如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自由主义与新左派也不再能够划出个左右,更兼以无从捉对厮杀的新儒学、全球化、知识分子、文化研究、身体注视、传媒哲学等等,一个问题甚至可能以其他所有的问题为语境。所有这一切都是现代化运动及当前的全球化与古老中国相遇的产物。本丛书是将九十年代以来的思想文本归档整理,它们是我们走过的或达到的一个个里程碑,是当今中国知识界的思想实录,他们作为历史资料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作为思想地图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
生产(第一辑)
有谁不曾亲历或目击过战争?有谁不知道战争的残酷?为什么战争从来没有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上消失--哪怕是片刻地消失。战争真的如同霍布斯所说,是人和人之间的基本关系?在阿奎那、霍布斯、克劳塞维茨、尼采和卡尔・施密特的启发下, 在这个就战事而言并非反常的历史时刻。《生产》推出了战争专辑。福柯、鲍德里亚、齐泽克、苏珊・桑塔格和迈克尔・瓦尔泽等,各自提出了他们的战争理论。当代的战争现实――无论是反恐战争还是伊拉克战争――在这些理论中得到了或明确或隐晦的反省。不错;战争是政治通过其他手段的继续,但是 反过来,更有可能的是.政治是战争通过其他手段的继续。 -
后身体
《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主要内容简介:自尼采和福柯以后,身体日渐成为当代理论的一个焦点。成为刻写历史痕迹的一个媒介,文化、权力、政治在这里展开了歧异的纷争。而身体也不仅仅是被动的刻写机器,它本身有时成为一股积极主动的爆发性力量。这种二重性使身体和包围它的社会语境存在着一种复杂的关系。《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收集的论文从各个方面对这一关系进行了探讨,德勒兹、鲍德里亚、齐泽克、朱迪丝。巴特勒等人的论述重新打开了身体的秘密。而且,福柯的论述或隐或现地几乎贯穿在每一篇论文中。 -
感官技术
感官技术,ISBN:9787301180433,作者:汪民安 著 -
生产(第四辑):新尼采主义
存在各种各样的尼采形象,有海德格尔的尼采,施特劳斯的尼采,德勒兹和福柯的尼采。但是,还有一种尼采形象同样至关重要,这就是巴塔耶的尼采和克罗索夫斯基的尼采。这两个人对法国的尼采形象的建构至关重要,他们不仅在政治上扭转了尼采的右派形象,在哲学上他们也扭转了回复希腊精神的尼采形象。正是经由他们,福柯和德勒兹的尼采才逐渐成形,尼采也成为当代法车哲学的开端。本辑中的尼采正是这样一个不为中国读者所熟悉的尼采,一个新的尼采。 -
后身体
自从尼采和福柯以后,身体日渐成为当代理论的一个焦点,成为刻写历史痕迹的一个媒介,文化、权力、政治在这里展开了歧异的纷争。而身体不仅仅是被动的刻写机器,它有时成为一股积极主动的爆发性力量。这种两重性使身体和包围它的社会语境存在着一种复杂的关系。本书收集的论文从各个方面对这一关系进行了探讨,在德勒兹、鲍德里亚、齐泽克、朱迪丝、巴特勒等人的论述中重新打开了身体的秘密。而且,福柯的论述或隐或现地几乎贯穿在每一篇论文中。 -
什么是当代
本书为作者近年来文章的最新结集,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启蒙运动的发生,以及由尼采开始的对启蒙运动的批判,这也是对启蒙运动批判的一个特殊的法国路径。第二部分从植物、动物和垃圾等别样的角度入手,对城市、空间和家政等现代现象展开了全新的解读。第三部分对当代文化、艺术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
生产(第二辑)
《生产》关注西方前沿思潮,旨在提供一种理论化的批判视角。“友谊之回归”作为本辑主题,追踪当代思想前沿;德里达去年逝世,本辑收录相关照片十张,略志哀悼。 -
生产(第3辑)
人和动物的关系,是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人的一大好奇心就是探讨人同动物的差异何在。正是在和动物的对照中,人才确立自身的独特性,黑格尔一科夫传统和尼采传统是对这个问题的两种对立的回答。晚近的大陆学家海德格尔,巴塔耶,德勒兹,福科,德里达和阿甘本在这两个传统的启示下,对人和动物的关系作了更加激进的表达。本辑力图呈现这些哲学家对人和动物关系所作的批判性思考。 -
福柯的界线
作 者:汪民安著 页数:339页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 简介:本书分为理性/疯癫、话语/知识、权力/身体、伦理学/美学四章,包括疯癫与空间,医学的语法,人的诞生和死亡,考古学和陈述,权力和理性,生活的艺术等内容。 -
生产(第7辑)
《生产(第7辑):生命政治:福柯、阿甘本与埃斯波西托》讲述了对于“生产”的关注,源自马克思主义传统,正是在生产环节,马克思发现了资本增殖的秘密。马克思之后,“生产”获得更丰富的内涵:文化领域是知识生产,精神领域是欲望生产,政治领域是权力生产,社会变成一个巨大的生产机器——而所谓“消费社会”不过是它的一个反讽性注释。“生产”,成为诊断当代社会的关键词。另一方面,“生产”这个词对于今日中国人而言似乎别具意味:我们曾经身陷“生产”之笼,如今,我们期待这个迷失在历史深处的词语重新获得活力。当然,词语自有其命运,我们所能做的也只是邀请。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生产”的内在语义,就是生成,流变,活力,它符合当代知识分子的气质:永不停息地思考和批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生产”是批判和思想的基本特征。 -
尼采与身体
本书是从身体的角度对尼采进行新的阐发。尼采将自己的哲学定位在 反柏拉图主义、反基督教、反启蒙理性的历史坐标中。柏拉图主义、基督 教和启蒙理性,都对权力意志构成了压抑,使得身体呈现出病态的症状。 尼采试图颠倒这个压抑,他为此特别突出了生成、偶然性、差异性和感性 。正是这些品质,才构成了强健身体的基本素质。尼采的权力意志和永恒 轮回思想,就是对形而上学造就的病态身体进行否定,对强健的身体及其 诸种特性进行肯定。 【本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酒神:无辜与健康 一 悲剧 二 三个对立 三 火、生成与道德 第二章 道德与疾病 一 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 二 道德战争 三 负罪和负债 四 惩罚和记忆 五 内疚 六 惩罚、正义和权力意志 七 负罪、内疚和疾病 八 禁欲主义 第三章 作为身体的权力意志 一 柏拉图主义 二 “真正的世界” 三 权力意志 四 力、权力意志及其表达 五 真理、解释、重估和思考 第四章 虚无主义和上帝之死 一 虚无主义 二 上帝之死 三 末人 第五章 永恒轮回和生育 一 潜能、自由精神和身体 二 超人 三 永恒轮回 结语 附录身体转向 参考文献 尼采著作英译本 尼采著作中译本 后记 -
谁是罗兰·巴特
《谁是罗兰·巴特》是一部重印之书。同第一版相比,它惟一的变化是书名——从1999年初版的《罗兰·巴特》改为现在的《谁是罗兰·巴特》。当初它被列入了一套丛书,现在,它从那套曾使它受益的丛书中解脱出来,它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重返它最初的语境——无论是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的语境,还是作为智识生活的语境。罗兰·巴特的著述是不朽之书。通常是,一本评论不朽之书的书往往是速朽之书。除了少数的不朽之书外,大部分书籍总有它固定的存活年龄,有的作者都力图延长它的生命。作者的《谁是罗兰·巴特》,如同大多数速朽之书一样,在初版之后,很快就如预料中的那样消失了,它被淹没得无影无踪。今天,它能够幸运地再生,并且能够重新的拥挤不堪的书店中挤占一个位置,这既让作者充满了喜悦,也让作者充满了感激--这份喜悦毋庸置疑;一旦《谁是罗兰·巴特》(不论《谁是罗兰·巴特》幼稚与否)的年轮得以意外地增加,它的作者就会如同它当年初版时那样获得极大的满足;而这份感激要送给所有成就了作者的喜悦的那些人。 -
现代性
没有哪个词比现代性这个词的解释更加纷繁多样的了。一般来说,现代性是16世纪以来首先出现在欧洲的社会事实和观念事实。但是,按照姚斯的考证,现代(modernus)一词在公元五世纪就出现了,这个词旨在将刚刚确定地位的基督教同旧的异教的罗马社会区别开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现代”一词就意味着现在和过去的断裂。它在欧洲的反复使用,就是为了表现出一种新的时间意识,就是要同过去拉开距离而面向未来。它“把自己理解为新旧交替的成果”。[1]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在历史上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现代――在查理大帝时代,在12世纪,在启蒙时期,都会出现这样急于摆脱过去而欣喜地拥抱当前和未来的现代。这样的现代为求新的意志所主宰。但是,现在通常说的现代,在时间断裂的意义上,只是针对中世纪。只是在同中世纪剧烈的对照中,只是在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观念同中世纪全面决裂的背景下,现代性才萌芽,它自身的独特性才斩露头角。 ……这本小书从现代性的各个层面着手――这毫无疑问是考虑到了叙述的方便。事实上,现代性必须被视作是一个历史化的复杂的内部矛盾重重的悖论系统,在其中,必定是牵一发而动千钧。它像一艘巨轮一样,从16世纪开始慢慢驶离了完全由上帝宰制的那个中世纪码头。 -
生产(第8辑)
由民生现代美术馆主办的《生产》第八辑即将于今年3月份与广大读者见面。这一辑的专题为“忧郁与哀悼”,文章涵盖弗洛伊德的《哀悼与忧郁症》、本雅明的《论悲悼剧与悲剧》等。这辑的重磅“人物”为雅克-朗西埃,将带领大家深入理解这位著名的法国哲学家的思想。 -
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
本书是后现代性是六十年代以来由福柯和德里达等人推动的思想潮流。它对西方的形而上学、本质主义、总体性持一种激进的批判态度,同时也动摇了主体、理性、真理、语言、历史等概念的稳固的现代性内涵。最终,后现代性表现为一种祛伪式的哲学形式和知识形式。本书收录的是后现代理论中堪称经典的文献,正是这些理论家及其著述,刻写了后现代进程中无法抹擦的痕迹。 -
生产(第六辑)
法国1968年爆发的“五月风暴”震惊了全世界。这场风暴过去了四十年,但是至今仍然有着巨大的事后影响。这是大学危机还是文化危机?是精神造反还是政治密谋?是诗意反抗还是阶级矛盾?是青年的本能宣泄还是革命的暴风骤雨?本辑的五月风暴专号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全面回顾和分析。五月风暴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仅没有退色,反而越来越突出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表面。 -
声名狼藉者的生活
本卷结集的文章主题是书写,对疯癫、文学、死亡……的书写。书写不仅是时间的耗费、死后的游荡,更是巨大的义务,在揭示的同时隐藏,在穷尽的同时设限,最终,在书写中,在书写与疯癫、文学、死亡的交汇处,生命获得某种继续增殖的快乐。 (本套福柯文选共有三本,编选的文章,横跨福柯思想的整个领域,自六十年代的文学研究到生前的最后一期访谈,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福柯思想全貌。其中,有些文章之前未有中文译本,更凸显了本文选内容上的独特性和价值。) 哲学大家谈福柯 福柯的思想的力量和影响是令人惊讶的,同时也将是永恒的。 ——爱德华·赛义德 福柯的方法既带有极端的科学辨别力,又保持有对“科学”的极端的距离;这是对我们的知识传统的第一次冲击。 ——罗兰·巴特 如果福柯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这是因为他出于历史之外的原因而利用了历史:就像尼采所言,因为人们希望一个时代将要来临,就反对这个时代,于是对这个时代产生影响。 ——吉尔·德勒兹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