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诺曼·莱布雷希特

  • 永恒的日记

    作者:诺曼·莱布雷希特(Norman Lebr

    前言 音乐界和音乐家对所谓“周年纪念”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如痴如醉。各项音乐会的策划者们会反复不停地检索音乐历史资料,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从中寻找某某的百年庆、五十年庆或者诞辰庆等各类相关信息,并以此为由策划各种演出、音乐节或多媒体狂欢会。即使有些所谓“纪念”日模棱两可,或者根本微不足道,但只要“自……以来一百年”的神秘咒语一出现,立刻就能让音乐厅票房门口排上长队。 这种对于日历的狂热是音乐界的特别现象,在其他艺术中鲜少出现。尽管有人推测这种狂热的根源大概是因为人类大脑中分管音乐和数学的部分在同一区域, 但其真正原因仍然很难解释清楚。 《每一天的音乐》收集记载了一年中的每一天在历史上所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名人逸事,以满足音乐界这种无伤大雅的“狂热”。这本书收集的事迹跨越西方音乐中整整14个和声世纪,也偶有不和谐之时,并侧重于重要的演出时刻或是伟大音乐家私生活中的片断。无论这些日常事件是琐碎还是宏大、是高尚庄严还是低级庸俗,它们绘成了一幅音乐发展史的迷你画像。 尽管所有条目都经过了小心的求证,但百分之百的准确恐怕非人力所能及。如果您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任何错误,我会万分感激地接受您的指正,并会在本书的修订版中加以改正。 除非与基本史实有重大出入,本书中大部分音乐事件的发生日期都以《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Macmillan,1980) 和尼古拉斯•斯洛尼姆斯基(Nicolas Slonimsky,1894-1995)所编《1900年后的音乐》(Music since 1900,Scribners, 1937)的记载为准。1917年以前的俄国纪年在此以公元纪年表示,但英国1751年前的纪年并没有采用欧洲公历。最后,除非有特别说明,所有“首演”指的都是世界首演。 本书所包括的音乐家的死亡记录要远远超过出生记录,因为一个人的临终之言要比牙牙学语更重要;最终成就要比空口承诺更加让人印象深刻。 或者,我们可以引用所罗门寓言:“名誉强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胜过人生的日子。” 但相反的取向是,音乐家的初次登台要比告别演出更加受重视——除非“首演”恰好就是“绝唱”。
  • 被禁于大都会歌剧院

    作者:[英]诺曼·莱布雷希特

    1.继《谁杀了古典音乐》剑指古典音乐三大关键环节后,作者这次把视角延伸到了普通音乐爱好者。被大都会歌剧院封杀,参与排练歌剧等经历,展示了当代西方音乐界的丰富层次。其他艺术评论,也更加深入地阐释了古典音乐之魅。 2.作者是能够把音乐专栏开到《旗帜晚报》前三版的作家,本书系作者亲自选定8年来最满意的30篇文章组成,以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乐评为主,兼有其他艺术评论,完整呈现当代西方优秀艺术评论风貌,可以说是“最莱布雷希特的莱布雷希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