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FrankMiller
-
罪恶都市
这里没有白天,只有倾盆大雨和恐怖的雪。这是一个现代都市,却奉行着丛林的生存准则。假如你是男的,那么如果没有野兽般的眼睛和随时准备杀人的神经,你不会活得太长;假如是女的,情况就更糟。这里没有道德,善良与邪恶不过是随时变化的东西。罪恶之城为黑暗所拥有,被黑暗所统治,因黑暗而存在。 经过了长久的积淀,这才是米勒真正想画的作品。用极端一点的话说,米勒其实只画过一部漫画,就是这部罪恶之城。无论是超胆侠还是蝙蝠侠,不过是罪恶之城的超级英雄版本。 一开始罪恶之城的故事只有13话完,剧情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一个典型的硬汉警察马弗跟一个妓女过夜之后,被冤枉杀了那个妓女。这桥段并不新鲜,而马弗的行动更加不算新鲜:找出冤枉自己的那个人。不过这可不是为自己复仇,而是为了那个死去的妓女。马弗是粗人一个,他的调查方式理所当然的只有一种。 一个死翘翘的妓女,值得你为之送命吗?值得去死。值得去杀人。值得下地狱。 拳头、鲜血、女人,刀锋与子弹。什么叫暴力美学,这才是暴力美学。不是在房间里面放鸽子,而是一枪把你丫暴头,然后走了出去,不再回头。 米勒虽然曾经做过电影编剧,但是他因为不满好莱坞对他的《机械战警》剧本的删改,一怒之下声称绝不再和好莱坞合作,所以当初创作《罪恶之城》的时候,故意把它画成一部“反电影”的漫画:《罪恶之城》的线条粗犷刚硬,不拘一格,有时候画格本身就是故事的一部分。黑白分明的画风,高光勾勒出人物的轮廓,留白叙述着千言万语。好像这个世界一点中间色都没有,只有黑和白,罪与罚,杀人或被杀。老米强迫读者的目光集中在他最强的笔触上,在一个充满暴力的黑白世界里追寻他的哲学。 画完这个故事,米勒当然不会善罢甘休,又接着画了好几部续集: 《平安夜》(SILENT NIGHT)还是马弗的故事,讲他寻找一个被绑架的小女孩。这故事不长,二十来页,强的是全篇几乎没有对白——虽然这在漫画界算不上特别希奇,然而这可是老美啊,出了名的喜欢白话的啊,他的漫画中总是充满了独白,人物几乎每分钟都在喃喃自语;这篇漫画对他来说倒是一种新的尝试。 到了《A DAME TO KILL FOR》,影片里有份的Dwight就登场啦,这哥们够衰的,专门吃女人的亏,被前一个女人耍得团团转还挨了枪子儿,不过这人有不死系的小强潜质,居然活下来了。而且不仅活下来,还在前女友Gail和女忍者Miho的帮助下恢复了。然后当然是报仇。不过这不算重要,重要的是出现在这个故事中的Miho。她和Dwight再次出现在接下来的《FAMILY VALUES》中,这次米勒更是尽情的挥洒,通栏白描和那些版画式的画格形成对比,光影对比比平时更加夸张N倍,大片大片的黑白色块,只能用淋漓尽致来形容。 尽管这个系列是黑白漫画,但偶尔也会使用颜色(比如《THAT YELLOW BASTARD》)——相信很多人都记得辛德勒名单里那个红衣小罗莉,一个作用——不过凡事都有例外。《TO HELL AND BACK》里就有这么一段场景: 故事讲的是一个叫Wallace的老兵,为了一个想自杀的女人惹上了N多麻烦(罪恶城市里女人就是不折不扣的祸水呀)。故事本身没啥好说,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拿整整一话来讲Wallace的幻觉——全彩!因为是药物造成的梦境,所以这一话中的视象一点逻辑没有,从日本武士到蓝博,甚至还有美国队长和神奇女侠……等到一切归于现实,世界又重新变成黑白,又回到了那个封闭的罪恶之城。 暴力、凌虐、绝望、歧视、迫害,在这个封闭的系统之中,一切都是允许的,只有善良除外。这是一个没有希望,没有尊严,也没有信仰的世界,也没有一条路可以逃离。Hartigan为了南茜而自杀,这并不表示南茜就获得了解救,她最后很可能依然逃不脱被强奸、被凌辱的命运;人们无法抗拒,只能保持生存,直到最糟的结局到来。 -
Batman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故事里的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曾几何时,这句话在美国漫画里时常出现,基本都是作者YY未来故事,内容无非布鲁斯年老退居二线,罗宾或者他儿子继承衣钵,将蝙蝠派发扬光大……好吧,这不是武侠。就算有悲剧结局的,也是英勇献身这一类的伟大主题。米勒版的不一样。罗宾已死。50岁的蝙蝠侠已经于十年前挂袍。警察局长戈登即将被迫退休。罪恶之城——我是说高登市,街头的暴力犯罪变本加厉。 换言之,蝙蝠侠从前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他重出江湖。而他也唤醒了昔日的敌人,并被新任局长视为法外凶徒。究竟是罪犯的存在造就了蝙蝠侠,还是蝙蝠侠的存在带动了犯罪? 米勒违背了之前所有漫画中的教条。没有阴谋诡计,没有衣着鲜亮的坏蛋,也没有华而不实的“死亡陷阱”和小道具。犯罪的理由很简单:金钱、权力、或是单纯的变态。这里没有帅哥美女,没有正义英雄,没有华丽的战斗,只有一个无情的现实世界,和一个试图挑战体制的人。 这部作品里的蝙蝠侠不是英雄,而是一个反英雄。但他的行为——特别是他早已不复当年的巅峰状态,就连强壮的心脏也无法承受接连不断的战斗,却依然毫无惧色的面对各种追兵——却无法不带有英雄色彩。他拒绝接受“老兵不死,只是凋谢”的结果。 蝙蝠侠收服街头的小混混,形成一支新的帮派——很难说他们究竟是罪犯还是受害者。他同绿箭(之前在漫画中就一贯是左派立场)的合作,则更具政治色彩:忠实听命于总统,以求换得超人类的生存空间的超人,沦为了当局的忠犬;反倒是身为凡人的他们,打出了决不妥协的信号。即使代价是死亡。 书中不可避免的带着冷战的烙印。一触即发的紧张感弥漫在全书中。显然,当时米勒已经在反省大众媒体的影响,广泛采用“电视播报”这一形式,不仅为主题推波助澜,也传达各方的观感:既不同于“超人归来”的万众欢呼,也不同于X战警们受到的歧视和排挤,一个地下的执法者引来的是怀疑与争议。公众在电视上辩论不休,对他的行为有褒有贬。这种手法后来被许多人模仿。而布鲁斯父母被枪杀时珍珠掉落的那一组慢镜头,也被无数画家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 本书成为了主流漫画的一座里程碑。它氢弹般的爆炸效应震动了整个产业,由此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蝙蝠女瘫痪,罗宾不久就被杀死;他和超人等其他英雄的关系,从前是好友,而接下来的作者们则遵循了米勒的脚步——他们必有一战。此后二十年的蝙蝠侠漫画,都因此定下了基调——黑暗、冷酷、孤僻、不择手段。 而这正是DKR最大的副作用。很多人对米勒的作品存在着误读,仅仅被他笔下那个黑暗的世界所震撼,却忘了他在黑暗中,同时还埋藏了一丝希望,以及对希望的追求。于是他们开始模仿所谓的“黑暗”路线,却只学得些皮毛。不是要孤僻么?便让人物命犯天煞孤星,众叛亲离;不是要冷酷么?便抹去他所有的人性,让他彻底的“爱无能”;至于黑暗——还没有人能模仿米勒的黑暗,连皮毛也不能。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