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心理学
-
为自己,敢不敢再活一次
这是个心灵导师盛行的年代,很多人给出了通向幸福和成功的方案,列出各种名人的例子,仿佛按着这些鸡汤走就能一路坦途,他们温情脉脉地告诉人们要“首先爱自己”,继而你会迈向成功。可世上有没有那么多的成功者呢?幸福,真的那么水到渠成吗? “作为心理学者,我听到、看到的常常是另一类故事。很多来访咨询的“成功人士”,他们的人生最后留下的只是悲伤的叹息。”韩国知名心理咨询师的李承旭如是说。“如果没有完全了解自己,盲目照搬社会成功人士或人生导师的话,当作自己人生的答案,那样势必会引起内心的矛盾。” 李承旭在这本书回忆了自己当初的取舍、坚持的选择,不无感慨地说起那狼狈不堪的十年,也讲了很多他在做心理咨询过程中那些别人哭着讲完的故事。他以此为案例,用十分直率,甚至有几分凌厉的笔锋,告诉大家,人为什么需要过自己选择的人生?原因很简单:一,你很难在不喜欢的事上获得成功;二,如果在不喜欢的事上获得了成功,你的人生会更痛苦。他鼓励大家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 -
意向立场
丹尼尔·C.丹尼特认为,心理内容(意向性)和意识是心灵哲学的两大课题,其中内容比意识更根本。本书是丹尼特的内容理论的集大成之作,涵盖了异己现象学、意向系统理论、工具主义、解释主义等在丹尼特心灵理论中居核心地位的概念和学说。本书充满轶闻趣事,文笔生动、机智风趣。丹尼特的论著不仅在哲学界有口皆碑,而且在普通民众中也流布甚广,他的多本著作已成为公众竞相阅读的畅销书。目前,《意向立场》已有法、西、意、日等多种译本。 -
心理学是什么
心理学有个漫长的过去,却只有短暂的历史。心理学看似令人望而却步,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社交有心理学,恋爱有心理学,教育有心理学,管理有心理学,消费有心理学,连犯罪自杀都牵扯到心理学。心理学是关于人的学问,是关于生活和社会的科学与技巧。本书用通俗的语言从心理学的各个流派、心理学家对个体心理过程的研究与解释、心理学家对社会人的研究、认知心理学等四个方面深入浅出的论述了心理学的相关原理。 -
拋開過去,做你喜歡的自己:阿德勒的「勇氣」心理學
《被討厭的勇氣》岸見一郎 經典長銷作 【阿德勒心理學】最佳解說應用讀本 重要的不是你有些什麼,而是如何運用你所擁有的東西。 你不需要變得特別,只要做好你喜歡的自己; 你不必被過去羈絆,因為人生永遠都有選擇的可能性。 當我們可以放下過去,以往的種種就不會再糾纏自己, 我們和某些人相處的時空才不會凝固在最糟的地方,而會重新開始流動, 今天的這段時間,也不再是昨天的重複及延長。 將此時此刻當成全新的開始,就會有許多新的發現,感受到不同的自己。 【放下過去→接受現在→選擇未來】 從信念到行動,阿德勒心理學指引出一條明確可行的路徑, 讓你獲得真正的獨立與自由,也能與世界保持和諧的聯繫。 誰都不能代替你過自己的人生,也不能代替你解決問題。 事情發生時,我們無法將責任推給他人和環境、或是經歷與才能。 但也因為這樣,我們才有活著的目的, 如果一切都已經被過去決定,我們就只能束手無策; 當我們知道人生是自己創造的,我們才是自己人生的主角, 就必須學習採取行動,讓改變就此發生。 生命中沒有敵人,就代表無時無刻都必須配合別人,自然活得很不自由。 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觀感,或許贏得了所有人的喜歡, 但這樣假裝或勉強自己,人生就會沒有方向,也會給人無法信任的感覺。 過你想過的生活,盡量不要被他人的想法干擾,也不必強求周遭的人認同你。 你不必為了滿足別人的期望而活,而是該為自己主動選擇的人生好好負責。 阿德勒心理學不談純粹的心理學,而是直接探討人際關係; 它不只是理論,更是「心的態度」。 阿德勒認為,我們不是由經驗所決定,而是由我們賦予經驗意義,再來決定自己。 所以,我們應該關注未來的目的,而不是過去的原因; 我們不需要改變自己,只要改變對自己的看法,從不同角度去發現新的亮點。 當我們有了接受自己、面對現實的勇氣,才能做出適合的選擇,創造想要的未來。 然而,做自己並非只是任性妄為,而是要理解彼此的差異、尊重個人的選擇, 將自己與他人的課題分離,不要互相操控干涉。 當我們有了不再勉強自己、寄望他人的勇氣, 才會擁有更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夠互相協助、彼此鼓勵。 日本阿德勒研究權威岸見一郎,以平實淺近的解說、穿插生活實例及哲學故事, 有系統地引介阿德勒心理學的精要論點,並提出明確有力的行動指標, 讓讀者得窺這項學說的概要面貌,了解如何將其應用於現世生活。 它將幫助你卸除生命的負擔,找到不受過去和他人支配的幸福之道。 【屬於所有人的心理學家 阿德勒 Alfred Adler】 卡內基的《溝通與人際關係》、史蒂芬.柯維的《與成功有約》、理察‧卡爾森的《別為小事抓狂》……這些經典作品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來自「阿德勒心理學」的啟發影響。 阿德勒與佛洛伊德、榮格並列為心理學三大巨擘,也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者。阿德勒主張人是不可分割的一個實體,所以他重視人格的整體觀、重視個體的社會及人際關係,認為脫離了人的脈絡就無法充分了解人。阿德勒心理學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學說,為健全的人格與生活制定了明確的藍圖,並提出具體的方法幫助我們達成目標。 阿德勒就如同其學說,是個不受他人看法影響的人,也一直被評價為「名氣與成就不成正比」、「世間少見完全不在乎自我成果被剽竊」的人格者。比起同行專家,他更傾向於和普通人對話,所以他不喜用專業術語、從不以高知識分子自居,而是努力以最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說明並不簡單的哲學、心理學或社會學思想。他說:「我的心理學並不是『屬於專家的理論』,而是屬於所有人的。」阿德勒心理學就像一座寶山,只要你願意親近、採掘,就能滿載而歸。 -
大脑骗局
这是一本震撼十足而又充满机智与洞见的书,是所有希望自我探索的读者必读的绝妙好书,分为“看见”“思考”“存在感”三个单元,透过这三个单元,读者会发现为什么迷人的视觉幻想及有趣的实验会如此期满了我们的脑袋。本书整合了神经学.心理学.眼科学的专家,打造了一直破解团队,企图由他们“充沛”的脑力来破解大脑匪夷所思的各种现象;更首度揭露全球知名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阿波罗.罗宾斯以及色彩专家博洛多等人的“骗人把戏”,让“大脑骗局”的真相意义现行。 -
Criminology For Dummies
Your thorough guide to comprehending and combating crime Are you fascinated by criminology, forensics, and detective work? This you-are-there guide takes you deep into the world of crime, giving you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ark recesses of the criminal mind and how law enforcement officials investigate crime. You'll gain real-world knowledge of the reasons for and consequences of crime, the way society responds to it, and, most important, how crime can be prevented. Enter the world of crime — understand what crime is, how it is measured, and the various ways crime affects victims and society Identify different types of crime — from white-collar crime to organized crime to terrorism, examine the nature of crime and why certain criminals are attracted to specific crimes Know who commits crimes, and why — explore different theories that attempt to explain why people commit crimes Take it to the streets — follow law enforcement officials and federal agencies as they chase and apprehend the bad guys Seek justice — meet the key players in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and see why and how the guilty are punished Deal with juveniles — know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dult and juvenile systems, realize why youths are treated differently, and review modern methods for treatment Open the book and find: Common criminal traits The causes of violent crimes Recent efforts to secure victims' rights The processes used to solve crimes A step-by-step walkthrough of the criminal justice process Ways to recognize and fight back against crime Jobs in the criminal justice field Ten notorious, unsolved crimes -
哈佛经典沟通术
《哈佛经典沟通术》内容简介:情感,情绪,情面,情谊……威克斯道破了沟通的真相——沟通多是为“情”所困。这些人本层面的因素才是导致沟通失败的根源,只有把视角放在尊重、信任、情绪这些人本层面的因素上,才能找到扫平沟通障碍的技巧和策略。 点击链接进入英文版: Failure to Communicate: How Conversations Go Wrong and What You Can Do to Right Them -
接受与选择
《接受与选择》是对人的对象关系的系统考察。它以人的对象性的历史的演变对人的影响为逻辑起点,通过对人性根本、行为端倪的探索,提出了“人是其对象之所是”的庄严命题,为读者提供了认识个体的全方位的新视角。 《接受与选择》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如何成为心理咨询师
如何成为心理咨询师,ISBN:9787500477860,作者:杨慧,熊哲宏 主编 -
千萬別對躁鬱症的人說加油!
內容簡介 top 我是得了躁鬱症還是單純壓力大? 我的朋友有人得了躁鬱症該怎麼辦? 千萬別對躁鬱症的人說的7句話是什麼? 躁鬱症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用漫畫就能輕鬆了解! 醫療團及親友團都要看哦! 天啊,我得了躁鬱症! 醫生和護士的口氣真令我抓狂! 親朋好友的口氣太機車更讓我沮喪! 有時high上了天,有時low到破錶,我該怎麼辦? 旁人異樣的眼光讓我覺得好丟臉…… 1. 全台灣每100人就有1.7人罹患躁鬱症,是現代增長極快速的情感性疾病! 2. 上班族、學生、家庭主婦…,如果你覺得有壓力就應該讀!如果你周遭親友有情感障礙也應該讀! 3. 看本書,讓你快速輕鬆理解這個現代社會疾病! 簡明的短文配合輕鬆的漫畫,讓你學會如何與躁鬱症患者相處,並立刻具備所有關於躁鬱症的基礎知識。 詳細資料 top 叢書系列: About 規格: 平裝 / 200頁 / 14*20cm / 普級 / 部分彩頁 / 初版 出版地: 台灣 目錄 top 前言 VII. 第一章 跨出就醫的第一步……1 精神科一點都不可怕 2 鼓起勇氣就醫(一) 4 鼓起勇氣就醫(二) 6 偶爾還是有這種櫃檯小姐 8 醫療費的公費負擔 10 在候診室裡 13 第二章 認識躁鬱症?憂鬱症……15 何謂躁鬱症? 16 何謂憂鬱症? 19 躁鬱症?憂鬱症的成因與特徵為何? 22 主要的知名人士 25 P XII. 第三章 尋找合適的醫師......29 找到適合自己的醫師 30 慎選醫師(一) 33 慎選醫師(二) 36 慎選醫師(三) 39 慎選醫師(四) 41 慎選醫師(五) 44 不想進行心理諮商的時候 47 躁鬱症?憂鬱症絕非不治之症 50 短期住院(一) 53 第四章 關於藥物……61 如何看待服藥? 62 定時定量服藥 66 我服用的藥 68 感到不安就要說出來 70 懷孕與藥物 72 P XIII. 副作用──噁心想吐 74 副作用──昏昏欲睡 76 副作用──忘東忘西 78 副作用──手發抖 80 副作用?變胖了! 82 安眠藥的效果 84 主要的精神藥物 86 第五章 旁人對疾病的認知……89 和老公起衝突 90 和母親起衝突 92 家人對病情缺乏認識(一) 94 家人對病情缺乏認識(二) 96 鄰居對病情缺乏認識 98 完全不為病患設想的外科醫生 100 老公與我 102 沒資格批評別人 104 虐待狂媽媽 106 PXIV. 連飯都做不好 108 點頭之交 110 我的觀點 112 短期住院(二) 117 關於住院 125 第六章 我的各種症狀……129 躁鬱症 130 飲食障礙 132 輕度酒精成癮 134 強迫症──強迫思想 136 強迫症──強迫行為 138 輕度恐慌症(Panic Disorder) 140 割腕 142 藥物服食過量(Overdose) 144 我的現況 147 P XV. 第七章 附錄……153 紳士Y先生 154 繃帶人 156 小I 158 至今仍在後悔的事 160 小小的低潮對我來說剛剛好 162 缺乏運動 164 蒔花弄草 166 算命 168 絕對說不得的禁句 170 關於這本書中出現的疾病說明 175 後記 181 寫在本書發行之前 183 序 top 審定序 躁鬱症是一種以情緒變化為主之精神疾病,相對於精神分裂症以思考知覺障礙為主之精神病,其病因及機轉是不同的。近年來躁鬱症不再被認為是單純躁或鬱症兩種極端症狀交互出現,而是以輕、重不同程度的症狀或病程形成四種以上之型態。目前通稱為雙極性疾患(Bipolar Disorder)。其中以第一型、第二型(又稱輕躁症)、第三型(抗鬱藥物引導發生之躁症)以及無法分類的,又稱雙極性群譜型疾病(Bipolar Spectrum Disorder)。由於定義的範圍變廣,加上醫生對病史的小心查問,減少誤診以及新型藥物的快速發展,使得此疾病的病發率由過去保守的統計0.8%增加至5-6%,即一百人中有五至六人是雙極性疾患。且經實證醫學的研究,這些雙極性疾患之腦器質性的病因及發病機制逐漸被找出。例如,他們之神經認知功能與正常健康人相較有明顯的缺陷,即他們認知能力及適應對策之技巧較差。不僅如此,他們腦內前額葉之白質及灰質的體積及完整性,亦較正常組來的不足,以至於他們在日常生活功能控制力、判斷力、人際關係,均有明顯的減弱。這些結果很清楚的告訴我們,雙極性情感症基本上是一種腦器質病變之疾病,只不過加上環境外在因素之引發,而表現出行為障礙。一般人對此疾病之觀點,仍被限制在其行為、情緒之異常來自於外界壓力的關係,而不太去考慮其原發性之器質性病因。 過去天下文化出版社曾經出版過《躁鬱之心》及《三種靈魂》躁鬱症個案的自述經驗。描述如何在生病過程中之認識自己和認識疾病,以及如何讓二者融合,進一步願意接受治療,包括藥物及心理之協助,達到自我健康的地步。此二本書出版後,獲得相當的迴響。也開始了人們對此疾病的視野及尋求醫療的管道。而本書作者為一日本躁鬱症患者,她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描寫自己的內在與四周圍人們在其生病期間之互動關係,特別是與醫院病房、醫師、護理人員。利用漫畫的方式來描述相互間的對話和溝通,其內容點出病患在看病及入院期間的種種過程與其自身的感覺。在情緒門診和認知起伏之情況下互動之狀況,十分真實。這是前兩本書與此書實際的相異之處,相信許多雙極性患者看了此書之後,定能心領神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病情的醫師,才能配合、合作而達到最好之醫療效果,作者描述自己在第五次才找到適合自己的醫師。此書另外的特點,就列出許多藥物,雖然這些藥物之日本商品名字,在台灣較少看見,然其原來英文名字,應是大同小異。日本有的抗憂鬱藥物,所謂的情緒穩定劑或稱抗躁劑及抗鬱劑,台灣全有之。 最後,本人仍要強調雙極性疾患基本上是一種腦部疾病,對外界壓力承受度比一般人稍差,發病時以亢奮或憂鬱狀態出現,其行為有時無法為一般人所接受。不過,由於神經科學的發展、新型藥物的陸續發明,對了解此病之病因、機轉及治療,提供了極大之協助,病患因而獲得了新生。此書不僅可以供給一般人對此病的了解,且可以使病患之家屬和朋友更加知道病人之需求,更使病患得到病識感,而願意聽從醫師及工作人員之指示、配合治療,進一步減低復發率,增進身心的健康。 陽明大學精神學科、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學科 主任教授 蘇東平 作者序 我是一個沒沒無聞的漫畫家兼躁鬱症病人,個性黑白分明,什麼事情都要非得要分得清清楚楚才罷休。因此我從以前開始,人際關係就因為情緒起伏太大而不順遂。起初我以為自己祇是情緒比較多變而已,沒想到大約三年半以前一次大幅度的情緒起伏,讓我連續好幾個月每天什麼也不能做,腦海裡面只剩下想要尋死的念頭而已。朋友看到我的生活步調變得一團混亂,提醒我說:「妳這樣是不是得了憂鬱症啊?」雖然我從以前就知道憂鬱症這個病名,不可卻壓根沒想過自己會實際得到憂鬱症。不過仔細一想,我經常性地失眠,不喝酒睡不著;而且還有嚴重的進食障礙。有時甚至會沒來由地心跳加速,並對事物有異常的執著,很可能真的得了憂鬱症(雖然事後證明是躁鬱症)。於是,我開始查詢各種資料,並且在稍稍接觸了這個領域的知識之後,開始覺得自己得的也許是邊緣性人格違常。我開始認真地為此感到煩惱,於是下定決心前往精神科求助。 起初醫生診斷我得的是憂鬱症,而非我自己所認定的邊緣性人格違常。不過我常常會表現出攻擊性的行為,或者心裡明明很難受,卻還是活蹦亂跳地。我開始懷疑起自己到底是不是躁鬱症,而也就在這時,醫生開給我的抗憂鬱藥Paxil讓我轉為躁症。我將這樣的病情告訴更專業的精神科醫生之後,才確定了自己確實是躁鬱症病患,從此除了精神藥物之外,還必須吃具有抗躁鬱效果的藥物。 就在同時進行藥物治療和心理諮商,且躁鬱和憂鬱症狀一起出現,讓我身心俱疲的時期,我發現週遭有許多「自稱」得了躁鬱症或憂鬱症的人。我很想對他們這樣說:「如果你們真的生病了,那去看過醫生了嗎?吃過精神藥物了嗎?」面對這類疾病時最不應該的,就是憑自己的判斷亂猜。如果懷疑自己真的生病了,就應該去精神科看醫生才對。 另外我也發現,還是有許多人對躁鬱症和憂鬱症缺乏認識。就是因為他們沒有關於這類疾病的知識,才會說出「只要轉換一下心情就會覺得好多了」這樣的話。但是事實上,光憑努力是治不好這種病的,這種話只會讓病人心裡難過而已。 比起其他病人,我似乎更早找到一位適合自已的醫生。即使如此,在過程中還是讓我吃了不少苦頭。但也正因如此,認識現在這位主治醫生之後,我才會這麼積極地面對病情。 現在市面上關於躁鬱症和憂鬱症的書籍雖然很多,但大多仍以介紹憂鬱症為主,與躁鬱症有關的內容事實上很少,或者就算有相關的內容,往往內容也太過艱深(這是聽家人說的)。就這樣,為了加深社會大眾對躁鬱症的認識,我決定寫一本內容簡單的書,使人輕輕鬆鬆讀完後,便能更加了解這種疾病。只是在我草率地作出這個決定之前,並沒有想到實際上這有多麼困難……也許當時我正處在狂躁期吧。 我自己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讓家人了解我所得的疾病。多虧我有一位願意理解我的丈夫,對我的病情有極大的幫助。再加上有幸遇見一位好醫生,更讓我的能換一個角度看待生病這件事情。 朋友曾經用看待「精神異常的人」、「精神病患」的方式看我,或是認為接近我「會被傳染那種病」。而家人也曾經對我說:「如果妳再這樣下去,我們都會被妳拖累而變得不幸的。」社會上也還是有很多人抱持著「精神病患中很多人都是罪犯」的負面印象(然而事實上躁鬱症和憂鬱症並非精神病患,而是屬於情緒障礙)。 對此,我除了感到不滿,心中也難免會有種受傷的感覺,畢竟沒有人願意變成這樣。為了這種病,我不知碰上多少不甘心的事情,不知歷經多少煩惱與悲傷,又不知掉過多少眼淚。 如果和我相同遭遇的人,看到像我這種人也能夠像雜草一樣大搖大擺地活著,想必能夠稍微打起精神來吧。至於那些正和疾病搏鬥的病患,我也希望他們身邊的人可以因為看了這本書,改變一些錯誤的觀念。我寫這本書,就是為了上述這樣的理由。只要有人因此而聽見我們身為病患的心聲,我就會感到很高興。 另外,在完成這本書的途中,我的病情時好時壞,或許因此在漫畫或文章內容方面有所疏失,這點還請各位讀者多多包涵。 田仲□流 内容连载 top 本书有数段内容连载供您试阅,由于淘宝对宝贝描述字数有限制,无法登载,请到淘台湾 www.taotw.cn 网站搜索本书阅读内文,谢谢 -
助人关系
《助人关系:过程与技能(第8版)》主要是为团体领导者,从事儿童看护工作、青少年工作以及教学、护理、康复、商业、警务工作、社团关系、心理健康、父母教育、危机中心和其他人类服务工作的非专业助人者而写的。《助人关系:过程与技能(第8版)》提供了可应用于工作环境当中的帮助原则和技术,包括高效助人者的特征,帮助过程,倾听、引导、反映、阐释、告知、总结等理解他人的帮助技能,关于丧失和危机的帮助技能,积极行动和行为改变的帮助技能,助人关系中的伦理问题等方面的内容。《助人关系:过程与技能(第8版)》关注的焦点在于帮助正常的个体以更高的水平来学习和工作。它强调自助和改进应对技能,强调基本的沟通技能的改进。我们的社会正在朝帮助型的社会发展,在帮助型社会里,我们所有人都有责任成为助人者,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
葡萄柠檬心理学
《葡萄柠檬心理学》内容简介:心理学隐藏在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背后,驾驭着人们的各种行为!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心理学是一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许多现象其实都是心理学规律支配的结果,只不过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思考;人们行为的背后也有很深层次的心理奥秘,只是当事人自己并不知道。 《葡萄柠檬心理学》精选了最经典、最好玩的心理学规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做事与为人,实现人际关系上的改善和事业上的全面突破。 -
Gut Feelings
Why is split second decision-making superior to deliberation? Gut Feelings delivers the science behind Malcolm Gladwell??s Blink Reflection and reason are overrated, according to renowned psychologist Gerd Gigerenzer. Much better qualified to help us make decisions is the cognitive, emotional, and social repertoire we call intuition??a suite of gut feelings that have evolved over the millennia specifically for making decisions. ??Gladwell drew heavily on Gigerenzer??s research. But Gigerenzer goes a step further by explaining just why our gut instincts are so often right. Intuition, it seems, is not some sort of mystical chemical reaction but a neurologically based behavior that evolved to ensure that we humans respond quickly when faced with a dilemma?? (BusinessWeek). -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诡计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诡计》内容简介:人际关系中的各种问题,都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掌握了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许多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就能迎刃而解。《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诡计》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以心攻心,吸引人脉;第二章——以心观心,洞察人性;第三章——用心揣摩,情感征服;第四章——能说会道,高效沟通;第五章——超越自我,赢在魅力,分别从不同方面揭示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诡计,语言生动,值得一读。 -
做情绪的小主人
《做情緒的小主人》:一位已经是两个孩子妈妈的心理咨询师,用自己细腻的心灵与儿女进行互动,用心理咨询师的知识和技巧引导孩子的行为,点滴的寻常生活经历中,将正确处理情绪的方法植根在孩子的心灵。作者通过这本书的细细讲述,让爸爸妈妈们恍然大悟,原来我还可以和宝宝这样沟通!面对宝宝的情绪时不再无措,宝宝接受妈妈的引导时也不再牵强。 本书讲述的是一对学心理咨询的父母将心理学、心理咨询技巧运用在教养上的真实故事!每个宝宝都有情绪,时而高兴、时而生气、时而悲伤、时而嫉妒,但是同样的情绪,却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怎样让宝宝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变化,怎样选择合适的方式将情绪释放出来,形成阳光、健康的人格,领悟和享受生活的美好,这就是理书将要为你讲述的...... 孩子的教育值得重视,孩子的情绪管理也是每一个现代父母的必修课!而一个高情商的孩子,学习将更好,更能活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