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社会学

  • 科学在行动

    作者:布鲁诺·拉图尔

    本书作者布鲁诺·拉图尔是科学知识社会的领军人物之一、巴黎学派的代表者。在这部著作中,拉图尔试图发现科学实际上是怎样“工作”的。该书以重新理解科学实践以及它与社会的关系为目的,利用大量来自科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学科的轶闻趣味、案例研究和实际例证,向我们详细描述了那些能够在追随科学家左右、跟随科学家活动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规则。为了消除人们以往在自然和社会之间制造的分裂,以便形成一种新的联合,本书给予非人类因素以关键的位置。人们完全可以把本书当作一部有关科学的社会——文化研究的一般性入门读物和典型的研究实际来阅读。
  • The Modernist City : An Anthropological Critique of Brasilia

    作者:James Holston

    The utopian design and organization of Brasilia--the modernist new capital of Brazil--were meant to transform Brazilian society. In this sophisticated, pioneering study of Brasilia from its inception in 1957 to the present, James Holston analyzes this attempt to change society by building a new kind of city and the ways in which the paradoxes of constructing an imagined future subvert its utopian premises. Integrating anthropology with methods of analysis from architecture, urban studies, social history, and critical theory, Holston presents a critique of modernism based on a powerfully innovative ethnography of the city.
  • 社会性别研究导论

    作者:佟新

    本书是一部跨学科的大学本科教材,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分析影响两性不平等的社会机制。全书共分四编。第一编分析社会心理、社会文化、历史过程等文化因素,它们建构了男强女弱的性别气质。第二编分析社会通过对两性身体的控制建立不平等的性关系秩序,在亲密关系中,父权制以更为隐蔽的方式实施统治。借助这种方式,一方面男性统治的经验可以不断丰富;另一方面,它又隐藏了女性被统治的经历,使不平等的性别关系成为“看不见”的黑洞。第三编分析劳动性别分工作为生产和再生产性别不平等关系的重要机制,及经济因素影响两性的社会发展。第四编介绍了社会性别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 The Hipster Handbook

    作者:Robert Lanham

    hip•ster - \ hip -stur (s)\ n. One who possesses tastes, social attitudes, and opinions deemed cool by the cool. (Note: it is no longer recommended that one use the term "cool"; a Hipster would instead say "deck.") The Hipster walks among the masses in daily life but is not a part of them and shuns or reduces to kitsch anything held dear by the mainstream. A Hipster ideally possesses no more than 2% body fat. Clues You Are a Hipster 1. You graduated from a liberal arts school whose football team hasn't won a game since the Reagan administration. 2. You frequently use the term "postmodern" (or its commonly used variation"PoMo") as an adjective, noun, and verb. 3. You carry a shoulder-strap messenger bag and have at one time or another worn a pair of horn-rimmed or Elvis Costello-style glasses. 4. You have refined taste and consider yourself exceptionally cultured, but have one pop vice (ElimiDATE, Quiet Riot, and Entertainment Weekly are popular ones) that helps to define you as well-rounded. 5. You have kissed someone of the same gender and often bring this up in casual conversation. 6. You spend much of your leisure time in bars and restaurants with monosyllabic names like Plant, Bound, and Shine. 7. You bought your dishes and a checkered tablecloth at a thrift shop to be kitschy, and often throw vegetarian dinner parties. 8. You have one Republican friend whom you always describe as being your "one Republican friend." 9. You enjoy complaining about gentrification even though you are responsible for it yourself. 10. Your hair looks best unwashed and you position your head on your pillow at night in a way that will really maximize your cowlicks. 11. You own records put out by Matador, DFA, Definitive Jux, Dischord, Warp, Thrill Jockey, Smells Like Records, and Drag City.
  • 日常关系的社会心理学

    作者:(美)史蒂文・达克

    本书是作者史蒂文·达克(Steve Duck),他是美国衣阿华大学的传播学教授。本书的中文译名原是《人的关系——社会心理学导言》,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书的内容,我们将书名改译成《日常关系的社会心理学》。   本书以个人关第为出发点,首先介绍了生活在中常见的情绪、爱情、嫉妒、羞怯或窘迫以及孤独;接着是人际沟通,阐述了非言语和言语沟通在长期关系中的重要性;然后是家庭关系,与陌生人、熟人和朋友的关系;最后探讨了关系对健康的影响。   本书内容丰富,材料翔实,注重产用,书中穿插了大量专栏和图表。本书既可作为社会心理学的补充教材,又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使用,对政工人员和管理人员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

    作者:(美)贝斯特,凯尔纳

    本书是一本系统介绍后现代理论的著作,作者以严谨的态度,系统地阐释了福柯、德里达、利奥塔、德勒兹.加塔利、博德里拉、杰姆逊、拉克劳以及墨菲等当代西方具有重大影响的后现代思想家的理论,特别是对他们的具有代表性的后现代历史理论、社会理论、文化理论与政治理论作了系统深入的介绍和分析。作者还探讨了后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与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 无论对想一般了解后现代理论大致内容的读者,还是对致力于后现代理论研究的学者来说,本书都是一部学术力作。
  • 大分裂

    作者:(美)福山

    本书是世界著名学者、《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人》的作者弗朗西斯・福山的最新著作,旨在探讨人类社会物质进步与人类道德发展的关系问题。作者认为,一切宗教、政治、法律等都无法解释人类物质进步与人类道德发展的不同步现象,如人类工业革命的直接后果是物质进步与人类道德的倒退,19世纪泛滥的殖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各种暴政等等都是这一现象的具体表现。而20世纪中叶的新科技革命及随之而来的后工业社会和信息时代又给西方带来了犯罪升级、家庭解体、信任危机等各种社会现象。之所以如此,福山认为根本原因是人类的生物学趋向使然,即随着人类生存条件的变化,人类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一个大的调运过程。只有根据人类物质进步的现实不断进行社会调适,才能建立较为健全的社会秩序。
  • 马克思的幽灵

    作者:[法]雅克*德里达

    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ISBN:9787300031712,作者:(法)雅克·德里达著;何一译
  • 生育与村落文化·一爷之孙

    作者:李银河

    本卷收入的两本书是我在家庭社会学领域的一点探索心得。《生育与村落文化》写于20世纪90年代初。该书以我国南方与北方各一个村庄中所搜集到的资料为依据,比较了生活在不同生活环境的人们在生育观念上的巨大差异,并探讨了这种差异所具备的理论上的意义。 《一爷之孙》是通过对北京一个大家庭(六代百余人漂自同一位祖先)的研究资料写作而成的。书里描述了这个典型的中国家庭的人际关系及其模式变迁。由于这项研究采用的是深入访谈的方法,当然就得到了不少有趣的故事。对于费孝通先生所说的社会学研究要“出故事”的教诲,我始终念念不忘,并且引以为研究的真谛和乐趣之所在。
  • The Trouble with Normal

    作者:Michael Warner

    Michael Warner, one of our most brilliant social critics, argues that gay marriage and other moves toward normalcy are bad not just for gays but for everyone. In place of sexual status quo, Warner offers a vision of true sexual autonomy that will forever change the way we think about sex, shame and identity.
  • 想像的共同體

    作者:班納迪克.安德森 Benedict An

    《想像的共同體》是一本在世紀末探討「民族主義」的經典鉅作。安德森教授突破各種研究上的困境,以「哥白尼精神」獨闢蹊徑,從民族情感與文化根源來探討不同民族屬性的、全球各地的「想像共同體」,值得一讀。
  • 伊托邦

    作者:威廉·J·米切尔

    当前正在全球兴起的数字网络是一种能极大改变城市面貌的基础设施。这一全新的基础设施将产生新型的社会关系,以此为基础,一种更加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将得以创建。本书深入探讨了数字网络对我们未来城市生活的影响,系统阐述了属于数字时代的新型城市——伊托邦——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内涵与意义。
  • 社会学原理

    作者:朱力

    本书由南京大学社会学资深教授朱力主持撰写。 本书作者具有浓厚的学术积累,学科发展的脉络和特点在本书中得以充分体现,从而显示出“原理”并非是静态的、凝固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又有其内部矛盾规律性可循,这与其他教材对原理的平行罗列介绍完全不同。 本书作者具有较深的理论素养,书中介绍的原理与各派理论及其相互关系结合紧密,且清晰可辨。 社会学乃泊来学科,天马行空易,脚踏实地难。本书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在于理论联系实际,而且是联系我国当前社会现实。本书把新近出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如网络、健康的社会学意义等及时纳入书中,不仅扩大了学科的外延,显示出学科的长远价值和现实活力,而且对引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也十分有益。 本书适用对象:高校社会学系、社会工作系及相关学系师生用作教材或教参。
  • 移民和城市

    作者:(日)广田康生

    从1991年冬季到1996年夏季这段时间里,我曾对“越境移民族群”及其“互动者”所形成的社会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和研究,并从城市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了他们所提出问题的意义。本书就是在此基础上由两者汇编而成的。书中所涉及的,主要是以横滨市鹤见区为中心所形成的日本血统南美人社会的情况,但是我考察的重点,与其说是其社会本身,倒不如说是在于其作为“新移民”所特有的“生活方式”,移民社会的形成以及研究他们及其“互动者”所形成的社会——我在书中称之为越境移民族群网络——在城市社会学上所具有的意义。
  • 媒体与民主

    作者:约翰·基恩

        作者首次提出并探讨了一系列至关重要的问题:共和民主以及出版自由的现代理想源于哪里?二十世纪新型国家审查以及跨国媒体的出现、电子媒体的增长是否毁坏了这些现代理想?新的数字技术、卫星广播和电子传媒是有助于还是阻碍了这些理想的实现?到二十世纪末,公民通过媒体进行自由、平等沟通的理想是否可以实现?在出版与电子期刊世界,这些问题曾长期被忽视,约翰?基恩把它们重
  • 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

    作者:王铭铭

    编辑推荐:本书收入的五篇学术论文,表达了作者基于三个村落的实地考察素材而展开的理论思考,分别探讨了民族—国家与传统家庭社会组织之间关系、现代化过程中民间传统的地位,现代福利制度比较视野中的地方性互助制度,民间生活观念与现代幸福观的可比性,现代权威制度建设历程中民间权威的延续等问题。尽管这些论文探讨的主题和角度各有不同,但它们始终贯穿着通过理解民间文化来反思现代性的努力。力图把学术的视野延伸到民间去
  • 传播的观念

    作者:陈卫星

    传播学理论的力作
  • 游荡者的权力

    作者:包亚明

    《游荡者的权力》是一本都市游荡者的思想笔记。麦当劳、电视、地铁、渡轮、电影院、酒吧、工人阶级、现代性、科学技术、全球化、消费主义、文化研究、都市空间、文学影像等在此蜂拥而聚,游荡者在零乱的问题与文本中四处游荡。他的身体随着空间与意义的“文本”的厚薄而起落,他同时也书写着这个文本。游荡着寄生于空间、文字与影像之中,他的游荡和写作,与空间和文本既相关又无关,他只关心“表面”,但却能从“表面”中感受到他从不在意的力量和深意。
  • 民俗解析

    作者:(美)邓迪斯/户晓辉编

    在当代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研究界,邓迪斯大概是对理论和方法论述最多也颇有创新的一位学者。他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把描述民俗学推向了解释民俗学的新阶须,使传统的对民俗材料的确认和描述走向了深度分析和阐释。四十多年来,邓迪斯主要以精神分析学研究方法著称于同行之间,并引起褒贬不一的评价。有一次,他本人不无幽默地引述了一位民俗学家的话:“邓迪斯是这个没有任何追随者的领域的里的头儿”。 本书系美国著名民俗学家和人类学家阿兰·邓迪斯教授40余年来的著述精华,共收录不同时期的12篇文章,内容涉及现代民间文学、民俗学和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论、民间故事的母题和类型学研究以及对故事、童 话、谚语、谄媚语、传说、游戏等民间文化形式的精神分析学阐释,能够准确反映当代国际学术界相关领域的新成果。
  • 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

    作者:丁学良

    本书基于作者在国外多所著名大学研究、教学、学术交流的心得,从理念和操作的双重层次上,纵论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环节: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气质;一流大学的核心制度;一流大学如何聘请优秀教员;一流大学的“才源”和“财源”间的互动;一流大学与大国的兴衰;全球化对中国大学的挑战;中国大学改革的国际标准。作者的这些言论激发了、并且还在激发着热烈的讨论。本书的出版,将给所有关心中国大学的今天和未来的人,提供思考和行动的一个参照点。 本书提出:大学的兴衰和大国的兴衰密切相关。从公元十一世纪到现在,哪里有一流大学的兴起,哪里就有一个国家的崛起、一个民族的兴旺。大学兴起带来国家昌盛,这不仅是西方现象,也是世界现象。日本最著名的东京大学是明治维新的产物。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是维新变法的产物,北大的创办标志着中国迈入现代社会的门槛。现代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其精神气质就是普遍主义,体现在普天之下都是我探索的领地、各国人才为我所用的气魄之中。正因为如此,才有一所又一所不同的但都是群星灿烂的一流大学的涌现。世界一流大学的人员要来自五湖四海,学派要出于三教九流。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人才资源、财经资源、信息资源等都在世界范围内快速流动,如果你想成为一所卓越的大学,就必须在世界尺度上参与竞争;否则,你只能在慢车道上跑,然后从慢车道滑下去,下去以后想再上来就难了。在全球化时代,大学的竞争、产业的竞争、公司的竞争、个人的竞争、制度的竞争,都越来越变成跨国的竞争。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一流大学的智力支持,不能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的观念和知识,这样的国家就只能在世界分工体系里处于下等或中下等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