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社会学
-
气候变化的政治
《气候变化的政治》内容简介: 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比我们想象得都要快,而且气候变化对每一个国家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个人的利益都与气候密切相关,因此每一个国家都有责任和义务去遏止这种气候变化的趋势。吉登斯建议:首先要将气候变化纳入日常生活;其次要避免政治上的两极化,即支持与反对的严重对立:再次要给企业、消费者和政治领导人以激励.并做出行动导向和创新性等方面的努力:最后要将气候变化纳入地缘政治格局。 吉登斯以《气候变化的政治》为契机,引入了“气候变化的政治”方面一系列的新概念,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建议,深度考察了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之间的联系。《气候变化的政治》注定要成为这个领域的经典作品,并引起关心人类文明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气候变化危机的所有人的重视。 -
客厅即工厂
客厅即工厂,ISBN:9787562448860,作者:(加)熊秉纯 著,蔡一平,张玉萍,柳子剑 译 -
校长办公室的那个人
《校长办公室的那个人:一项民族志研究》内容简介:在我国,对中小学校长的工作职责和素质结构所做的研究比较多,而对这个群体真正地在做什么、怎样做和为什么这样做的研究还很少;对中小学校长的研究,思辨性的和探讨性的比较多,而真正的现场描述和行为分析的研究还几乎没有。 作为一部享誉国际学术界的对校长做民族志考察的经典,《校长办公室的那个人:一项民族志研究》则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从文化的角度描述并分析一位校长的日常生活,有选择性地记录其行为的特定层面,并对校长——这一特定个体(或群体)的行为进行解释。 因此,《校长办公室的那个人:一项民族志研究》中文版的出版,对于我国教育及社会科学的研究者来说,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校长办公室的那个人:一项民族志研究》将给我们提供一种考察中小学校长群体和个体行为的新角度。 2.作为民族志研究的经典范本,《校长办公室的那个人:一项民族志研究》对我们认识和学习使用这种方法将大有裨益。 -
创意城市
创意城市:如何打造都市创意生活圈,ISBN:9787302210047,作者:(英)兰德利 著,杨幼兰 译 -
理論旅人之涂爾幹自殺論之霧裡學
從「四種脈絡」與「四本主義」閱讀涂爾幹的《自殺論》 涂爾幹的《自殺論》雖被譽為理論與方法的雙重經典,然而中文世界裡卻少有作品詳細介紹與評析《自殺論》。本書作者從涂爾幹的「生平脈絡」、「思想脈絡」、「寫作脈絡」和「出版脈絡」等四種脈絡出發,以獨特的四本主義(「文本」、「版本」、「譯本」、「所本(立論根據)」),重新詮釋這部經典。同時仔細考察涂爾幹的每個論點與論證,告訴讀者這部方法學的經典,在方法上出了什麼問題。 閱讀此書,不僅可以了解涂爾幹如何做研究,也可以知道後人如何評論《自殺論》,最後還可以看到本書作者如何在眾多評論中,殺出一條血路,提出自己的見解與看法。 -
重新思考公民身份
《重新思考公民身份:现代社会中的福利、意识形态和变迁》主要内容简介:熟悉西方公民身份理论的读者对英国著名学者莫里斯·罗奇(Maurice Roche)的名字应该不会感到陌生,他对公民身份理论所作的深度思考自出版以来对公民身份的理论研究产生了持续的影响。 -
惩罚与法治
《惩罚与法治:当代法治的兴起(1976-1981)》基于对犯罪与惩罚所产生的话语实践和非话语实践的分析,探讨当代中国的法治是如何从政治的母体中孕育起来并逐步分离出来的。作者在书中对“法治”的理解不是关注宏观历史叙事或“法治”的外部政治与社会环境,而是“法治”自身的秘密,即“法律的统治”(themle of law)是通过何种技术建构起来的,“法律”究竟包含了怎样的秘密使得它竟然在现代国家治理中占据了权威地位。 -
俄罗斯社会的潜规则
《俄罗斯社会的潜规则:后苏联时代政治与商业领域中的寻租行为》主要内容简介:比较政治经济学不为人所知完全不是因为它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或边缘领域。比较政治经济学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的政府、利益集团和市场的关系来探讨国家怎样管理经济事务。其实这个领域所研究的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人每天的生活,也几乎是大众话题。 -
强社会与弱国家
《强社会与弱国家:第三世界的国家社会关系及国家能力》内容简介:为何即使拥有那么多资源和处置权,还是有那么多亚非拉国家在指导其国民行为时困难重重?为何同时又有为数甚少的几个国家成功地取得了这种控制能力?失效的法律和社会政策对国家本身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米格代尔采用了一个看待第三世界国家角色的新视角《强社会与弱国家》为研究国家社会关系及第三世界的经济政治改革的可能性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在亚非拉地区。国家机构在人群中——甚至是最偏远的山村——建立了其机构然而,近距离观察这些机构.却会发现它们往往按截然不同于其远在首都的创立者们设想的原则行事米格代尔对这个悖论提供的答案是一个强调国家和其他社会组织争夺社会控制的国家社会关系的模型,以及一个为何有的国家能成功战胜社会的理论。 -
缠足
作者跨越了国族主义、女性主义和东方主义的框架,明确地将缠足摆置在时尚史的范畴之中。透过巧妙的叙事策略——先从缠足在现代的消逝过程说起——她将前现代全盛时期的缠足史,设定为一部有关遮蔽的故事,埋藏其中的,是隐密化的源头、隐密化的身体,以及隐密化的意义。层层遮蔽的缠足,有如一道道幻影,当它被呈现为欲望客体的同时,其实也不经意地透露出妇女们的我群认同。 -
怎样做大国
大国经济、大国金融、大国人口、大国民生、大国未来……且看薛涌眼中的“怎样做大国”。 大国经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制造业的崛起?面对第二次“农业革命”的考验,中国人是不是该出国种地了? 大国金融,中国能够打造出世界金融中心吗?纷繁的大国金融历史能否为中国金融崛起指引出一条“康庄大道”?中国金融又如何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重新定位? 大国能源,能源消耗已经引发了可怕的生态危机,在这种背景下,大国需要一种什么样的能源战略?我们的汽车产业模式该何去何从? 大国人口,“人重物轻”成就了西欧和美国主宰世界的雄心,历史已经证明,大国崛起首先是人的崛起。面对全球老龄化的日趋迫近,中国的人口红利还能持续多久? 大国财富,福利国家是不是人人向往的美好远景?社会究竟是穷人的还是富人的。看来的确需要刺激健康的经济伦理了。 大国未来,中国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平等能否转变?如果能用土地换教育,让农民进大学,中国社会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巨大变革?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哪种类型的高考制度? 对中国发展模式感兴趣的读者,如果你想听听来自大洋彼岸“民间意见领袖”的声音,还是认真阅读一下这部书吧。 本书最具引爆性的观点: 1. 中国如果不在自己的国土上建立世界金融中心,就只能当美国的金融殖民地。 2. 通货膨胀并不仅仅是个民生问题,也是个制造业的生存问题。 3. 对于通货膨胀的挑战,中国必须设计一个结构性的而非周期性的对应之道。 4.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热望、发挥规模经济优势的理念,可能把中小企业边缘化。 5. 可以说,在整个18世纪,没有阿姆斯特丹的银行,哪个国家也打不起仗。 6. 工业革命之所以在英国发生,是因为英国掌握着足以使这些技术创造利润的市场。 7. 不借用荷兰的金融体制,美国怕是也没有资源独立,至少不可能那么顺利地独立。 8. 如果中国人不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得更加“值钱”的话,中国经济就会逐渐失去动力。 9. 鸦片贸易最初的目标是解决大英帝国的金融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鸦片战争也是一场金融战争。 10. 什么时候中国的企业家能把自己的财富看成是社会的信托,什么时候中国的市场经济就算成熟了。 11. 在经济刚刚崛起之时,最忌讳的就是对国力的泡沫式期待,更不能以这种泡沫式期待为基础而制定公共政策。 12. 任何市场都镶嵌在特定的政治框架和国际秩序之中。忽视了这一点,市场经济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13. 美国正用越来越少的工人,创造越来越高的产值。这怎么能说是制造业的死亡?这分明是一场制造业的革命! 14. 如今对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真正考验,恰恰是能否在降低劳动力投入的情况下继续维持高增长。 15. 中国经济不可能永远维持这种低价发展的模式,否则就会帮着人家抑制通货膨胀、自己则进口通货膨胀,伤害中国经济本身。 16. 由于拉美、亚洲移民的政治角色越来越重要,美国将更加注重与拉美和东亚的关系,与本是“同文同种”的欧洲则会变得疏远。 17. 美国在19世纪末之所以能够超越英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其能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经济体系为现代科技发明开拓了巨大的市场。 18. 我们迄今为止的经济发展,依赖的却是看似取之不尽的廉价劳动力。这就像是中东国家依赖开采便宜的石油一样。说白了,我们是靠原料吃饭,只不过这种原料是人而已,而这种原料的供应,会不断减少。 19. 美国有些人认为,购买SUV就是支持恐怖主义,因为美国人如果放弃SUV而改开普通的车,就基本可以不用进口石油。美元之所以滚滚流向中东购买石油,最终使恐怖组织资源充足,归根结底还是SUV所代表的这种浪费能源的生活方式。 20. 波旁王朝的财政破产,成了法国大革命的重要原因。哈布斯堡王朝因为美洲的白银而成为欧洲最有钱的王室,但钱堆不起金融市场,最后自己坐在银山上走向衰落之途。可见,一个大国必须有自己的金融市场,但这个市场不是想建就能建的。 21. 80年代初,中国的社会封闭,但心灵开放。如今则是社会开放,心灵锁闭。或者说,在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正在迅速融入当今的“世界体系”。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最依赖对外贸易的主要经济体。但是,面对自己正在进入的世界,中国在精神上却患了“自闭症”。 22. 中国过去历朝历代,仗着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应付战争不是依赖金融市场,而是用苛捐杂税对自己的老百姓敲骨吸髓,结果往往是即使应付了战争,自己的社会也从内部瓦解。所以,在中国建立世界金融中心,不仅是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之必需,也关乎国家的安全。 23. 美国学者研究中国,细致到一个县、一个村、甚至一个家庭。这样的著作在英文世界已经多如牛毛。中国学者什么时候写过美国一个小镇或者一个城市的研究?这种无知,也正是上述那些知识分子得以大胆放言的基础。这种自闭症不打破,中国就难以真正地走向世界。 24. 发生工业革命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发生了农业革命,因为18世纪时,西欧发达地区的农业已经能够养活大量的非农业人口,粮食的增长超过了人口增长,打破了那种因为人口增长率超过粮食而最终会被粮食供应所抑制的马尔萨斯定律。也只有在这种条件下,需要大量非农业的产业大军的现代大工厂才能开张。 25. 如果中国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世界金融中心,就必须摆脱“不高兴”式的廉价经济民族主义,根据金融市场的信号来确立自己的发展战略,而不要觉得金融市场是几个人或政府可以通过“国家利益”来操控的。克鲁格曼的中国之行所揭示的是:中国的经济学界和媒体在这方面还不及格。中国在营造世界金融中心的软环境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6. 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开发,仅仅“掠夺”二字是无法解释的。“掠夺”需要长期的经费来支持。美洲开发的成功,一大因素就在于有长期的金融信贷。否则,欧洲人就要等几年,等从美洲满载而归的船卸了货,出售完商品并获得利润后,再筹集下资金准备一次的航行。在这个期间,等米下锅的美洲殖民者不得不把他们的拓展停下来。美洲的发展就会如蜗牛一样缓慢。 -
理解中国
《理解中国》内容简介:1975年,施密特结识了毛泽东。1990年5月,他作为西方国家制裁中国后的第一个欧洲政治家访问了中国,并同邓小平进行了私下谈话。从毛泽东、邓小平,一直到今天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30多年来,施密特同北京领导人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政见交换。没有第二个德国人像施密特那样兴致勃勃、持续不断地跟踪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大国的进程。 施密特在同另一位德国顶尖的中国问题专家弗朗克·西伦的交谈中,讲述了他为什么对中国如此神往,以及他在多次访问中国时有过怎样的经历。 施密特以简明扼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中国是怎样改变世界的。他的分析以清晰的思想和敏锐的判断力令人信服。 -
官僚制社会学
通过马克斯·韦伯的理论和美国的社会学理论,从多种角度有机地分析现代组织的问题,以及如何看待官僚制和市民自由及人权关系问题。 -
泰利的街角
《泰利的街角:一项街角黑人的研究》内容简介:社会与人文科学领域的图书,销量超出一百万册的屈指可数,此书即为其中一种。自1987年间世以来,《泰利的街角:一项街角黑人的研究》一直广为众多关注城市贫民遭遇的学者、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大众所阅读,并对几代政策制定者、社会活动家、咖啡馆哲学家们的思想影响深远。藉此书,很多人了解到美国都市中经济上被边缘化的黑人的困窘境地。有的人甚至在他们还从未听说过(或听说过但已忘记)作者名或书名时,已听说过此书中讲述的故事。 正是因为《泰利的街角:一项街角黑人的研究》的经典性及其在研究方法上的规范性,我们也将此书作为质性研究的一个经典范例展示给大家。 -
论社会人类学
这是一本言简意赅的人类学入门著作。 本书第一部分是1950年埃文思-普里查德为英国广播公司做系列讲座的讲稿,虽仅寥寥六讲,却令社会人类学的精髓跃然纸上,既不失概论的周全,又不乏作者的创见。第二部分收录了作者的多篇演讲稿和论文,与第一部分形成对照和补充。 埃文思-普里查德的笔锋一向明晰,从不卖弄,本书更是以此道著称。自本书出版后半个多世纪以来,英语界的同名教材层出不穷,然上乘佳作若此者,终究难得一见。 -
社会学的意蕴
《社会学的意蕴(第8版)》内容简介:社会学旨在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的本质、社会变迁以及社会问题。为什么我们是社会性的?在这个世界中我们是如何被社会化的?我们是如何被社会结构、文化与制度所塑造与控制的?社会是一个不平等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我们被安置在哪个位置?这种安排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秩序是如何建立在社会组织之上的?社会权力在其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为什么社会中会存在越轨?个体为什么会有变化?社会为什么会发生变迁?家庭是如何变化的?我们的社会是不是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了?现代生活是不是与传统宗教相对立的? 社会学试图让人们重新相信社会的神圣性,提醒我们反省自身的生活,理解我们所处情境的过去与当下。社会学不是事实的堆积和一系列定义,它是看待世界的一种方式。 社会学可以运用到一个人的生活之中。它帮助你理解为什么身边的人会以这种方式行事而不是以那种方式行事;它帮助你理解一个人的价值观、思想与行动;它帮助你理解各种组织的运作形式并且有助于达成组织的目标。 -
新疆民族混合家庭研究
本书通过对人口普查资料及婚姻登记、户口档案的数量分析,以及对民族混合家庭的实地调查,描述新疆民族混合家庭及族际婚姻的状况,探讨混合家庭的建立、维系、民族认同感的形成、社会身份的确立、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冲突等问题。本书提出的文化因素是影响、制约新疆族际通婚和混合家庭形成的最重要因素,不同民族的子女在民族成分的选择上具有实用主义倾向,国家采取的把族际通婚作为个人婚姻权利看待的不干预立场有利于社会稳定等创新观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
阅读不一定非得选择经典传世的名师大作,每位读者的知识储备和现实需求有所不同,也许选择适合的才是最为重要的,本书内容叙述全面、语言轻松易读,对于初学者来说,应属上乘之作。开启本书。您将获得:描述社会的能力,书中大量客观而忠实地记录、搜集和整理关于社会现象及其过程的信息会告诉你,社会“是什么”以及是“怎么样”运转的。 解释社会的能力,通过对身边社会现象的解释,告诉你社会“为什么”是这样,以及理解如“美国达人”、“超级女声”等特有社会现象背后的缘由。 洞悉社会的能力,在对社会科学描述和理论解释的基础之上,掌握了各变量之间相互关联程度,即可在一定程度预知未来的社会行为变化,从而更好优化社会和个人的行为决策,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自我。 -
现象学社会学
《现象学社会学》内容主要包括:绪论、现象学与社会学、第一部分阐释、第一章惊异、非凡的诞生与重生、第二章洞见、胡塞尔的经验阐释、第三章变形、现象学发展中的方法与主题、第四章对话、社会理论中的现象学、第二部分意涵、第五章经验、自然态度的历史社会学、第六章歧义、现代三位一体的谜题、第七章社会、社会学的还原、第八章淡漠、朝向当代非经验、结语、现象学社会学。 -
为谁保护城市
面对豪迈壮观的蓝图,面对千城一貌的现象,面对怀旧掩盖下的假古董,面对自自所在的日新月异的城市说:这变化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一位城市规划学者提出:为谁保护城市!城市是时间的艺术,城市是人们记忆的参照物,城市的魅力正在于人们心中活生生的记忆。因此,作者认为,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保护,都要从生于斯长于斯的“人”出发,“城市建设时,要把对人的关心放在首要位置上”,要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就要关注社区中那些细微的事物,生活环境中潜在的东西,或许这些东西并不亮丽、并不时髦,但这都是社区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人们的记忆和憧憬。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