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社会学

  • 文化研究

    作者:陶东风,和磊

    《文化研究》探讨的“文化研究”不能顾名思义地理解为是“对文化的研究”。作为专门词组的“文化研究”具有更限定的含义,它特指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英国的知识—思想探求领域,其先驱人物是威廉斯(R.Williams)、汤普森(E.P.Thompson)、霍加特(R.Hoggart)。文化研究是一种新出现的、特定的研究文化的方式。
  • 话题2005

    作者:萨支山,杨早

    这不是一本“年度文化盘点”,我们无意、也无力讨论所有的热点,所有的“事件”。我们不应该摆出媒体大小通吃的贪婪姿态,也不必仿效蓝皮书提纲挈领的权威架势。笔有所及,前提当是心有所感。 从专业角度看,这册书中的大多话题,都不是身为文学博士的人应当置喙的,偏偏这群人要“越界发言”,偏又要说出不同于法学家、经济学家、国际关系学家的话来,这就要求发言者考量事态、评骘时论,仍要从我们熟悉的文化角度切八,秉持固有的人文立场,凸显独特的个性。 只有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新闻,才是重大的新闻,只有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并仍在持续发展中,并有可能酿成更大变动的事件,才具备“进入历史”的资格。正是因为本书成稿的滞后,热闹新闻沉淀成历史事件,浑水澄澈,泡沫散去,水落石出。 我们强调要引入“别的声音”,一家之言不掩多元话语,自说自话后接众声喧哗,即每篇评论,都附有他人对这篇文章。这个话题的评议或讨论。为此,我们不惜将本来已经显晚的出版时间一再后延。
  • 文化民粹主义

    作者:[英]麦克盖根

    本书提出了对通俗文化和传媒研究领域的当前思潮和探索的新颖见解。书中探究了深潜于文化研究之中的民粹主义情感和冲动及其后现代主义的变体,并作了同情的批评;指出了一种完全消费主义的分析潮流,并表明它是一种难以令人满意的描述成普通百姓的娱乐和个人与政治表达的复杂的物质环境和介体的方法。 通过对雷蒙德.威廉斯、斯图亚特.霍尔与“伯明翰学派”、约翰.菲斯克、青年亚文化分析、通俗电视研究以及总体上与公共传播相关的问题(包括广告、艺术与传播政策、少儿电视、小报新闻、女性主义与色情文学、拉仕迪事件)的慎思细析,吉姆.麦克盖根为在变化迅速、矛盾充斥的社会中恢复通俗文化的批判分析独树一帜。 本书是本科生的一本有关过去和现在的争论的入门介绍,它也为研究生、研究人员和讲师们提出了一些挑战性的主题。
  • 罪与耻

    作者:李涛

    《罪与耻:日本的岛国属性(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日本人内心深处潜藏着世人看来对立的两面,他既可以服从,又可以反叛。有时,他的性格是服从、克制、无私、自我牺牲,还有敏感和易怒。有时,他们也可以冲破人情的束缚,打破耻辱的压力,成为神一样自由的人。在那时,他们就会表现为自由、放纵、叛逆和傲慢。那是一种既可以绝对顺从家庭的安排走进婚姻,也可以自由恋爱的特性;既可以无私地享受极端的义务,也可以沉湎于享乐和安逸;既谨慎怯懦,又勇敢鲁莽;既温文有礼,又桀骜不驯;对上级有时盲目服从,又顽固反抗;既极端保守,又非常开放;既有菊的柔顺和伤感,又有刀的锋利和进攻性。
  • 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

    作者:Michel de Certeau

    In this incisive book, Michel de Certeau considers the uses to which social representation and modes of social behavior are put by individuals and groups, describing the tactics available to the common man for reclaiming his own autonomy from the all-pervasive forces of commerce, politics, and culture. In exploring the public meaning of ingeniously defended private meanings, de Certeau draws brilliantly on an immense theoretical literature to speak of an apposite use of imaginative literature.
  • Lens·视觉003:不需要安全感就是自由

    作者:Lens

    【内容简介】 《Lens·视觉003:不需要安全感就是自由》展现了一系列摄影家们对本土社会长达数十年的记录。 “二战”后,面对战争废墟和被美国占领并改造的状况,新一代日本摄影家,不仅记录了这一进程,也探索了绝望与希望、传统与破坏、溃烂与重建这些复杂主题;而英国摄影家延续了英国国民性中的自嘲与黑色幽默,也延续了对公正、自由和改变的信仰,对改变世界“仍怀有一丝愚蠢的幻想”。 此外,本书还有一群“逃离城市”行动派的故事,以及一个关于父母间隐藏之爱的感人故事。 历史、制度、风景总在不断变迁,其中凝固的人性坚韧、乐观、反省和希望,依然能源源不断地带来温暖和力量。 -------------------------------------------- 【编辑推荐】 ▶Lens杂志积蕴十年升级之作! ▶以多元视角介绍世界文化精粹和生活方式。 ▶最具性价比的画册品质,打动心扉的全新阅读体验。 ▶每一段文字都有温度,每一张图片都有故事。 ▶四色全彩印刷,高清图片,精良纸张和装帧工艺,每一册都是精致的收藏品。 ▶自2005年创刊以来,Lens一直定义影像之美、传递人性温暖,被公认为中国最有品质和品位的影像阅读品牌。《视觉》系列读物延续Lens成熟的内容架构,并升级阅读体验。这里有切近生活的重要人文话题、各种“美妙的人”、有温度的历史和艺术,平静、优雅,诚恳而有趣。 ▶ 基于Lens杂志10年的品牌积累,固定用户群和口碑影响力。Lens好友来自文化、艺术、经济等领域,均为意见领袖和影响力的人群,如吴敬琏、陈丹青、蔡澜、刘树勇(老树画画)、阿来、崔卫平、田溯宁、黄怒波、梁冬、吴念真、阿克曼、周迅、陈坤、姚晨、沈星、老狼、许巍、蔡康永、曹景行、杨宗纬、袁泉、田原等。 ▶读者:接受过良好教育、对世界有好奇心、对生活质量有高要求,在乎个人体验,追求精神与物质相合,有固定文化消费习惯的你,无论你是文艺青年、学者,还是高端白领、企业家,《视觉》都可以成为你的陪伴读物。 -------------------------------------------- 【评论】 这是中国最好的一本杂志。没有之一。 ——陈丹青(画家、作家) 我自己花钱订这本杂志, 其他杂志都是别人送的。 ——吴敬琏 (经济学家) 这是我唯一全本读完并收藏的杂志。 ——刘树勇(老树画画;文化学者) 世界观改变世界。Lens是一本推动世界观变革的杂志。 ——梁冬 我来大陆,有两个惊喜。一是看到一本报纸叫南方周末,另一个是遇见一本杂志叫 Lens。 ——吴念真(导演、作家) 一本帮助高端人群发现更大世界的读物。 ——张亮(知乎创始人) 我喜欢这本杂志,我是 Lens 的读者。 ——周迅(演员)
  • 大学

    作者:安德鲁·德尔班科 (Andrew Del

    美国高等教育在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令人瞩目的促进作用,为世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考。美国高等教育的成功,受到全球教育界的追捧,“美国范本”频频被引用作教改依据,各国赴美留学人数也屡创新高。以中国为例,根据美国“2012门户开放报告”,2011-2012年被美国 高等教育机构录取的中国学生数量从157,558名增加到194,029名,增长率为23.1%,继续稳坐全球最大留学生输出国的宝座。 在这样的“学美热”中,也不乏有理性观点,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安德鲁•德尔班科回顾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从殖民地时期的小型学院,到改革时代的研究型大学;学生从早期的单一男性白种人,到现在多性别、多种族;课程发展从早期要求所有的学生学习经典名著、数学和道德课,到现在可供学生选择的大量选修课…… 在诠释美国独特优势的同时,他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教育面对的危机:高等教育资助减少、学费增加;轻视本科教育、师资匮乏;高等教育的意义遭到质疑……未来只有进一步明确大学的使命,才能改变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大学的使命在于消除社会的不平等,点燃求学者的思想。
  • 科场现形记

    作者:郑也夫

    ※罗辑思维罗振宇力荐《吾国教育病理》的姊妹篇,呈现中国教育的种种怪象 ※北京大学教授、知名社会学者郑也夫愤懑之作,针砭时弊、痛快淋漓,为中国教育敲一记警钟! ※陈丹青 李公明 刘苏里 雷 颐 熊丙奇 杨东平 易中天 联合推荐! 郑也夫教授在北京大学开设《教育社会学》课程,指导选修该课的学生撰写教育现状调查报告,《科场现形记》正是选其中优秀者编辑而成。学生们以自己敏感的触角伸向教育领域中我们能想到的所有方面,呈现出我们想象不到的事实——奥林匹克竞赛班的记忆、高考加分门、高考移民自述、北京示范高中的借读生、复读班、高中招生大战、逃离重点班、一所中学教改中的导师制、寄宿教师家庭、乡村学校迎检过程、北大自主招生、高中生早恋、为奥数殉葬的北大人、台湾高校与北京大学对比、留学中介机构等等,林林总总,呈现出当前中国教育的种种怪相。
  • 记者与真相

    作者:[美] 罗伊·J. 小哈里斯

    作为表彰新闻界的最高奖,普利策奖以其强大的公信力赢得了超越国界的影响力。每年4月份颁奖的这段时间,普利策奖都会成为全世界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被称为“普利策金奖”的公共服务奖。 作为世界上第一本专门讲述普利策金奖的著作,本书勾勒了一幅惊心动魄的普利策金奖报道史,跨度九十余年(1917—2009),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新闻报道故事,涉及一百多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们奋进不挠的故事见证了新闻媒体的良心和责任。
  • 丑陋的韩国人

    作者:金文学

    丑陋的韩国人,ISBN:9787221092120,作者:金文学 著
  • 天生购物狂

    作者:

    《天生购物狂:西方购物简史》探讨了这种亘古存在的人类活动的发展史和心理演变,令人读之爱不释手。过去,人们在拥挤的公共集市上讨价还价;现在,人们在易趣网上购买收藏品。购物的形式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发生着改变,人们疯狂购物的冲动是否依然如故?作者劳拉·伯恩·帕克特为我们深入描绘了购物习俗的变迁,从丝绸之路的香料贸易一直到现代社会规模庞大的食品杂货商店和大型商业区。她娓娓讲述了对现代零售业影响至深的一些人物的故事,比如查尔斯·C·博伊科特、杰奎琳·肯尼迪和德文郡公爵夫人等。她分析了商场设计背后的策略、婚礼礼品隐含的意义以及女人结伴购物的好处等。 也许你以为病态的购物行为和“时尚牺牲品”是近年来新生的概念,《天生购物狂:西方购物简史》会告诉你,你错了。购物的冲动自古就有,从人们在乡间生活使用铸币的时代起,这种欲望就不容抑制。现在,商业活动的形式也许发生了改变,可是,疯狂购物的冲动变了吗?
  • 论技术、技艺与文明

    作者:马塞尔·莫斯(Marcel Mauss)

    《论技术、技艺与文明》是由莫斯有关技术和技艺方面的论述所构成的一本真正的全集,是一项深入、全面且相当具有开创性的成就。《论技术、技艺与文明》内容几乎涉及社会学、人类学和历史学中有关技术的所有重要问题,从旧石器时代石器的制作与交换、殖民地田野点的调查,到物质文化(莫斯和他的同事都没有使用过“物质文化”一词)的社会和象征意义;小到吃饭、走路、坐姿,甚至是睡觉,都不能被看成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些在不同的社会、文化和文明中,成为他们相互区分的标识。
  • 旅游者

    作者:MacCannell

    《旅游者:休闲阶层新论》分析了中产阶级旅游者旅游的目的和行为,认为中产阶级旅游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一种文化经历,期间,他们将遭遇传统文化的真实性问题;旅游目的地为了吸引旅游者而设计了“舞台真实”,即旅游文化产品,以迎合各地游客。这种做法对传统文化究竟是一种破坏,还是一种保护?作者从社会、文化,经济的角度对此展开精到论述,基于此,并对景观吸引系统的符号意义进行社会学的阐释。
  • 少子化

    作者:法蘭克.荀馬赫 Schirrmacher

    孩子缺席的世界,比石油的匱乏更激烈、更絕望 不可不正視的「少子化」衝擊,挑戰未來社會容忍的底限 在家庭逐漸縮小的世界裡,越來越多人由於後代缺席,舉凡感覺、幸福、不幸,都無法再傳遞下去。家庭的互利與互助精神消逝,高齡化與少子化直接衝擊社會的未來發展,可能導致整個社會的滅亡? 我們擁有較少的小孩,較少的親戚,我們的小孩也比他們的上一代更少朋友。所以不僅個人的生活有根本性的改變,我們的社會也悄悄地改變設定程式;家庭會變成例外的現象。我們越來越依賴自己,但孤單一人卻活不下去。在社會資本變成最有價值的貨品的時代,我們將如何建造新的社群? 在19世紀美國早期移民開發西部的過程中,最終成功的往往是那些以家庭為單位的拓荒者,而非年輕力壯、單打獨鬥的孤膽英雄們。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想生孩子或只生一個孩子,這種觀念又會影響到下一代,如此惡性循環,那麽我們的未來會怎樣?未來的人們會越來越孤獨嗎?總有一天,我們將面臨血緣關係淡薄甚至根本沒有血緣關係的一代。然而血濃於水,家庭是維繫整個社會的原始核心力量。現在,這種關係網面臨逐漸消亡的窘境。福利社會終究代替不了友情和親情,更無法取代家庭的作用。孤獨的一代更需要無私和「利他」的精神。因此,我們必須重新組織起來,學會互助共存。其中,女性將扮演一個最為重要的角色,因為「如果教育男孩,你教育的只是一個人,而如果教育女孩,那你教育的將是一個家庭,乃至整個社會、一個民族。」(沃爾芬森,前世界銀行主席)。 作者指出,我們並沒有準備好面對社會關係的「極小化」。我們忽然面對社會的原始問題:什麼是家庭?信任從何而來?誰又幫助誰?作者通過淺顯明瞭的範例,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揭示出許多發人深省的話題。
  • 日本AV女優

    作者:王向華,邱愷欣

    很多人對日本AV並不陌生,但是,相信沒有很多人曉得AV是如何製作的!本書的內容主要是描述AV的製作過程。然而,本書不是獵奇式的描述,也不是譁眾取寵的報導。本書的各位作者來自不同的背景,不同的世代,企圖通過對AV製作的現場觀察,深刻剖析女性在這過程中如何被物化,成為滿足男性觀眾扭曲的性慾望之工具,並為AV製作者帶來暴利。我們希望通過在AV製作過程中女性如何被商品化來揭露資本主義社會中人吃人的醜陋本質,試圖重新喚醒我們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最後,我們希望通過剖析日本資本主義社會中人吃人的醜惡來警示正在逐步邁向市場經濟的中國社會,不要重蹈日本資本主義社會的覆轍。
  • 文化记忆理论读本

    作者:阿斯特莉特•埃尔

    《文化记忆理论读本》内容简介:20世纪90年代起,文化学和历史人类学框架下的“文化记忆”(das kulturelle gedchtnis)研究在德国蓬勃展开。文化学对“记忆“的研究不是从神经学或者脑生理学的角度出发的,而是将记忆看成是一个和文化、历史等范畴紧密相连的概念,它以关于集体起源的神话以及与现在有绝对距离的历史事件为记忆对象,目的是要论证集体的现状的合理性,从而达到巩固集体的主体同一性的目的;它的传承遵循着特定而严格的形式,有自己的符号系统或者演示方式,如文字、图片和仪式等;由于其对集体的主体同一性起着极其重要作用,所以存储和传播都会受到严格控制,对这一控制权的掌握一方面意味着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权力。 《文化记忆理论读本》分三部分:第一编基础理论涉及“文化记忆”的学术演进和关联概念;第二编展示由记忆理论生发出的视角和问题,包括“记忆作为文化学的核心概念”、“什么是文化文本?”“回忆的真实性?”、“论回忆的隐喻”等;第三编讨论文学文本是如何作为文化记忆的媒介的。编选宗旨力图在展现发展脉络的同时又反映国外尤其是德国文化记忆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 地球村里的诸神

    作者:(美) 柯尔茨

    《地球村里的诸神:宗教社会学入门(第2版)》集中关注人类普遍危机的一个重要方面——各主要信仰传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信仰传统,为正在形成的全球社会秩序中的大多数人提供了思考和伦理标准。如果我再有25年时间来不断修订,这相书无疑会更加完善。然而,“使用社会学方法和研究工具来评估当前全球化的世界宗教状况”这一话题的急迫性,使我有理由立即展开这一探索性的研究工作,并将有关想法及时反馈给大家。在《地球村里的诸神:宗教社会学入门(第2版)》中,我法试对各类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并希望读者能在主旨精神上来理解《地球村里的诸神:宗教社会学入门(第2版)》的落脚点——作为一个探索性研究,仅仅是全部研究的第一步,后续研究和实践活动将会在此上继续推进。
  • 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

    作者:王志弘,夏鑄九

    在充滿了衝突的社會過程中,空間被結構了,政策被決定了,我們需要重新掌握理論,才能同時理解空間與社會,增進專業的分析、批判與實踐能力。 本書由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發展研究所夏鑄九教授主編,精選了二十八篇充滿思考辯證,內容豐富的專業論文。閱讀此書,對於理解空間與社會,增進專業的分析、批判與實踐能力,助益之大是不難想見的。
  • 野蛮人的性生活

    作者:(英)B. 马林诺夫斯基

  • 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

    作者:黄平

    “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作为一个问题,已有一百多年时间。它是几代中国知识分子站在本土历史文化传统与世界现实格局之上对中国道路的全局性的观照,也是几代中国读书人在现代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的习得与创造性地同中国社会实际结合起来思考中国问题的恰切的视角。 如何在这种观照与视角下进行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综合认知? ——立足自己的历史传统来夯实自己的发展道路,在这方面我们有一个值得骄傲的还没有被资本和权力侵蚀太多的山河; ——近观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并积极参与竞争为自己在发达国家主导的自由贸易规则中谋得生机保护自己不过分受这个规则的左右,从而有一个相对宽舒的调整空间; ——在国内的资源利用和法律、法规的创建上,以乡土中国的基业为社会契约管理的基准,以广大的乡土上所发育起来的政治经济权力体特效药来约束全球化的消费主义文化对资源的攫取和滥用,并以此掏资本与权力对这些资源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