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社会学

  • 反思社会学导引

    作者:[法] 布尔迪厄,[美] 华康德

    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诠释性的,它通过勾勒出布迪厄有关知识、实践和社会的理论结构及其学术图景的轮廓,向人们展示了布迪厄著作的广博体系和内在理路;第二部分是分析性的,主要是在芝加哥大学研讨班所展开的精心构思的对话内容,在这一部分,布迪厄澄清了他的理论研究实践和经验研究实践的全部重要之处,并对这两方面的实践进行了反思;第三部分以巴黎研讨班的讨论为基础,为1988年春天布迪厄在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中心为他的研究生讨论课所做的导论性质的发言。在这些讨论课上,布迪厄没有灌输某一组概念,而是强调一种产生社会学创造力的一般性倾向,他倡导并采纳了一种总体性的自我指涉教学法。
  • 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

    作者:[英] 安东尼·吉登斯

    《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当代著名思想家安东尼•吉登斯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吉登斯庞大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对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等经典思想家著作的反思,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重建,现代性理论体系,第三条道路理论等。 本书在吉登斯的思想体系中扮演着承前启后的角色。一方面,它秉承了反思三大思想家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又加入了对结构主义思潮的反思,从而对社会学理论传统进行了系统的检视。在此基础上,吉登斯系统提出了其对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理解。本书以能动与结构作为两个支点,沿着意识、权力、再生产、制度化和社会变迁等线索,系统建立起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本书在社会学理论领域具有崇高的地位。它不仅是了解吉登斯社会学理论思想的重要著作,而且是理解20世纪中后期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基本著作。它将20世纪中期有关能动与结构、个人与社会等社会学基本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推向深入。它超越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解释社会学在这些问题上形成的尖锐对立,从实践的角度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将社会学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 智慧社会

    作者:阿莱克斯·彭特兰 (Alex Pentl

    ●如果要在大数据领域推举出一个代表性的科学家,阿莱克斯·彭特兰是一个无法令人忽略的名字。经过数年极具开创性的研究,社会物理学这个全新科学领域的根基已足够深厚。社会物理学是关于想法流的科学,正是在想法流的帮助下,我们才得以提高集体智能,促进智慧社会的形成。 ● 通过研究数以百万计的人在智能手机、GPS设备、互联网等地方留下的“数字面包屑”,大数据的应用已成为一股无法被忽视的力量。在大数据的应用中,重要的是目睹人们实际做了什么,而不是听他们说自己做了什么。如果运用恰当的社会网络激励,我们将能够切实提高生产率,实现更高效的沟通。 ●彭特兰的研究发现,我们可以在不知道任何信息的具体内容的情况下,只通过研究社会网络中的信息交换模式获得惊人的生产力提升和预测准确率提高。不管是家庭、公司这样的小团体,还是城市、国家这样的大团体,都可以通过对社会网络的调整,大大提高思想流,让我们用一种全新的方式看待生活本身。
  • 社会理论研究

    作者:[奥] 阿尔弗雷德·许茨

    Collected paper II: studies in social theory 舒茨四卷本文集的第二卷,1964年初版(舒茨挂于1959),在舒茨生前的最后几周,他的确列出过关于本书目录的框架手稿,那也不过意味着他想把自己于1940-59用英文发表的论文收集成a book而已。因此,关于本书的简介中所谓“《社会理论研究》是许茨到美国后写的第二部学术著作”(http://xinhua.zxhsd.com/kgsm/ts/2011/10/21/2099641.shtml)何来??? 关于这方面的信息,读者可在“编者旁注”(editor‘s note)中找到。(文责:曳尾于涂)
  • 印度的宗教

    作者:Max Weber

    《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内容简介:这一套《韦伯作品集》是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从台湾远流出版公司出版的《新桥译丛》中精选出来的十余种韦伯论著组成,即包括了韦伯“世界诸宗教的经济伦理观”以及“制度论与社会学”两大系列的全部著述,囊括了这位学术大师一生的思想与研究精髓。我细审本丛书的书目和编译计划,发现其中有三点特色,值得介绍给读者: 第一,选目的周详。韦伯的“世界诸宗教的经济伦理观”系列,即《宗教社会学论集》,包括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国的宗教》、《古犹太教》、《印度的宗教》和《宗教社会学宗教与世界》。其“度论与社会学”系列不仅包括《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经济行动与社会团体》,“济与社会”《经济与历史支配的类型》、《支配社会学》、《法律社会学非正当性的支配》,也包括《学术与政治》等。
  • 社会实在问题

    作者:[奥] 阿尔弗雷德·许茨

    《社会实在问题》包括三个部分:社会科学方法论;现象学与社会科学;符号,实在和社会。本书具体阐述了在采取韦伯意义上的“社会行动”过程中,个体的主观意义的产生和形成机制,对主体间际理解和沟通进行了系统深刻的学术探讨和说明,从而为当代社会哲学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学术参考框架。
  • 现代性的后果

    作者:[英]安东尼.吉登斯

    《现代性的后果》主要内容简介:在这本重要的理论著作中,作者从一种全新的、富有启发性的角度阐释了与现代性相联系的制度变革。他认为,在世纪终结之时,我们并没有进入后现代性时期,而是进入了“盛期现代性”时期。在这一时期,现代性的后果变得前所未有地激剧和普遍化。由此,他更现实地考察了许多人备加褒扬的现代性的各种严重后果,着重讨论了极权的增长、经济增长机制的崩溃、生态环境的破坏、核冲突与大规模战争等问题,并且探讨了人类在这些问题面前的出路。无论是对于专业学者,还是对于一般读者,《现代性的后果》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 时代精神

    作者:(法)埃德加•莫兰

    •本书是一本探讨现代娱乐和文化工业的学术经典。 •现代社会中,人类的精神生活主要分为三个大的领域:娱乐、艺术、休闲。现代人为什么崇拜影星、歌星、运动员?现代人为什么不听歌剧不懂现代派绘画但却敬畏这些东西?现代人为什么如此热衷于度假和旅游? •作者认为现代人的这些精神生活,其实和古代社会和近代社会有着深刻的关联。 •这种关联就是,从近代以来,人们的精神生活是通过巨大的文化工业和资本运作,转化成现代生活的,是大工业和大资本把近代人变成了现代人。这就解释了现代娱乐的产生,现代人精神生活的产生。 •该书是从哲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研究的角度对这一宏大主题进行研究的经典。
  • 瘋顛與文明

    作者:傅柯

    十八世紀末,當瘋顛被確定為一種精神病前,瘋顛與非瘋顛、理性與非理性,用一種躲躲閃閃的方式相互依存,相互交流;直到現代安謐的精神病世界建立,瘋顛與理性用以交流的一切期期艾艾、支離破碎的語詞被拋棄了,理性的靜默獨白成為精神病學闡述瘋顛的唯一語言,而深掘了兩者之間斷裂的鴻溝。傅柯在《瘋顛與文明》中所論述的正是「那種沈默(silence)的考古學」。
  • 全世界受苦的人

    作者:[法]法农

    这是法农在生命最后时期的著作。作者从社会经济政治状况、人的生理和心理等方面,揭露长期的殖民统治对于非洲社会结构的深远影响,对非洲人民生理和心理的伤害和摧残,从而指出,第三世界的人民在进行反殖民化斗争中和获得独立之后将面临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独立并不意味着真正的解放和自由。这本在四十年前秘密出版的政治小册子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天,更证明了本书的不朽预见性。
  • 少数的权利

    作者:(加)威尔・金里卡

    本书是一部论文集,是加拿大著名哲学教授威尔·金里卡近6年来对西方国家中族裔文化群体的地位和权利问题精心研究的成果,也是近几年在论述西方民族主义、多元文化主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的论文集。作者从政治、体制、教育、语言等方面对西方民族主义作了系统的研究,并从政治角度出发,在自由、公正、民主的自由主义价值体系内对其加以归纳和阐述。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少数群体权利辩论的演进”,总结了以往15年间族裔文化少数群体权利辩论的演进过程;第二部分“族裔文化公正”,讨论了一个自由民主国家中族裔文化公正的要求;第三部分“误解民族主义”,论述了自由主义者对民族主义通常抱有的错误解释和观念;第四部分“多民族国家中的民主公民”,探讨了民主公民的实践在多元化的时代如何得以保持和发展。   本书以资料翔实,分析精到,且有相当的前瞻性,反映了当下西方政治哲学中自由主义理论的最新动态,对我国读者了解西方国家如何处理少数民族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

    作者:乔姆斯基

    《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新世纪版)》揭示了美国的新自由主义是如何反市场经济,反自由、民主和人权的。美国的新自由主义是如何将国家与垄断企业一体化,成为一种压迫多数人、剥夺多数人利益的暴力机构等。
  • 福利

    作者:诺曼・巴里,储建国

    “福利”是社会科学中富有争议性的概念,它容易引发政治学和经济学中诸流派的激烈论战。诺曼·巴里的这本书主要探讨福利观念与各种政治哲学之间的关联,可以为关心福利问题的读者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福利哲学起源于19世纪的功利主义,那个时候的政治哲学主流是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主义,但各种福利观念也在旁边生长出来。尽管斯密认为市场可以让人们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促进公共利益,但他也披露了对市场失灵的担心,认为政府在法律和秩序之外,还有建立和维护某种公共工程和公共机构的责任。这可以理解为,福利不是通过纯粹交易而最大化的,因为存在不能由市场定价的可欲之物,它需要政府发挥作用。 边沁提出了某种集体形式的福利观念,他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可以成为政府福利政策的依据。但边沁的含糊之处在于,他既可以建构比《国富论》远为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也可以建构允许国家权力扩张的福利理论。后来的功利主义者在福利方向上发展着边沁的理论。边沁的秘书查德威克根据效率原则给国家行动发了执照,对政府改进福利的能力持乐观态度。而斯图亚特·穆勒则将社会正义概念引入古典自由主义的殿堂,他的机会平等正义观成为20世纪福利哲学的思想源泉。 现代福利理论的诞生依附于对自由、平等、社群等政治概念的重新解释。格林认为自由指的是一种积极的权力或能力,它让我们去做那种值得做和值得享受的事情,也是我们与他人一起做或一起享受的事情。霍布森和费边主义者则认为古典自由主义有着不可克服的弱点,没有约束的资本主义不会显示亚当·斯密式的均衡倾向,而会显示金融寡头的独裁主义。霍布豪斯认为自由不是仅仅没有限制,而必须包括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关心个性发展的自由需要一种合适的平等概念,因为“没有平等的自由是高贵声音和悲惨结果的代名词”。重大的不平等将个人自由转化为某些人位于他人之上的权力,国家有责任以集体善的名义对此加以校正。 积极自由主义者一般支持国家的积极作用,它的存在是为了弥补市场在供给福利方面的不足。他们的福利主张一般可以转化为某种权利理论,也就是积极权利理论,这种理论要求国家增加个人在社会中的机会和能力。这种权利是一种法律权利,它不重视那些对福利起支持作用的社群纽带,因而甚至可以证明物质财富向国外转移的有效性。 正是由于权利理论的不足,有的福利学者便将公民资格理论嫁接到权利观念之上。它将福利要求的适用范围只限于特定社群,人们根据社群成员的资格而享受某种福利。这便将普遍主义的福利观转化为特殊主义的福利观。马歇尔区分了三类公民资格:法律公民资格,它包括自由表达权利、财产权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等传统的权利;政治公民资格,它覆盖了一个民主政体中的政治权利;福利社会公民资格,它让人们拥有某种资源的权利资格。公民资格的道理在于它能够将所有个人整合进一个社会,但这种思想似乎太不明确,不能满足普遍的正义观念所意味着 那种严格性。有一种社会福利理论用“团结”观念来为福利进行证明,它认为,一个社会的福利不能简化为个人因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而有权享受的幸福体验,而是包括了理性和社群情感的复杂融合。生活在一个社会中的个人其实接受了经济“租金”,没有社会合作的存在,个人的收入会更少。因此,福利是来自集体资源一种“补偿”形式。 还有一种社会福利哲学强调平等本身,它不是为社会和经济意义上必要的不平等提供正当性证明,也不是识别和消除客观的需要,而是为了自身目的的平等主义。而平等取向的福利观念也有冲突:自由主义者就赞赏市场的平等主义,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其实是非常平等的,集体主义者则看重国家在促进平等方面的作用。 除了古典自由主义者之外,其他流派的福利主张都为福利国家理论做出了贡献,以致在20世纪中叶以后,福利概念几乎与福利国家概念融为一体。在很多人看来,促进福利的责任完全在于国家。 需要指出的是,作者批评了将福利与国家福利联系起来的观念。他认为福利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不仅可以来自自愿组织、教会等等,而且可以来自市场本身,而国家则是这里的后来者。很明显,作者尽管不反对国家提供某些福利,但他对国家持怀疑态度,希望进一步挖掘市场和社群的福利价值,不要过分依附于国家。在当代西方社会,这种福利观倾向于新右派观点,相信中国的读者会以批评性的眼光来看待。此外,作者对于福利理论的讨论是在西方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框架下进行的,文中罕有提及其他制度形态下的公共政策中福利实践,观点难免狭隘和 颇,这显然和作者的西方背景有关系。同时,文中还’存在着其他的和我们所持的观点不同的地方,凡此种种,还希望读者在阅读进行甄别和批评,秉持正确的原则,进行得当的取舍。
  • 官僚制

    作者:戴维・毕瑟姆,韩志明,张毅

    诚如作者在前言中提到的,几乎所有的现代政治派别都把官僚制作为其谴责的对象。然而,它却以惊人的生存能力证明自身的不可替代性。这个泰坦在现代行政制度中投下它巨大身影,但是对其进行准确的理论描述却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事情。而这恰恰是现代政治理论专家毕瑟姆试图在这部著作中要做到的。 在这部作品中,毕瑟姆的目的是试图从各个角度给官僚制一个全面的定义,并建立对其的系统的认识方式,从而最终构筑起完备的官僚制理论。这项困难的研究工作是要在对官僚制混乱的形态和繁复的权力运作模式的细致考查,以及对于先行存在的却又相互对峙的历史社会学和政治理论的观点和范式的探讨的基础上实现的。从某种程度看,作者已经很接近成功了。借助于韦伯和马克思的成就,毕瑟姆比较清晰地描述了西方官僚制的模式,以及它的权力运作流程、它的政治理论关联,等等。对于我们理解官僚制,乃至理解现代社会科学,都非常有帮助的。同时,对 完善中国公共行政管理的组织模式也是有启发价值的。 就西方知识界的角度而言,本书的理论观点是比较客观持中的。但是,仍然带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在书中,作者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管理模式缺乏了解,把其同西方的文官官僚制度等量齐观,在同一个尺度下进行分析和讨论,忽视了行政制度的社会文化依托的差异性。并进而得出错误的分析结论。同时,作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分析也不是很准确,这都导致了定义和结论的偏差。此外,在作品中,作者把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实践活动看作是向官僚制度的退化过程,显然是不正确的。对于这一切,希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保留清醒的态度和正确的判断标准,合理地进行取舍。
  • 公民与国家

    作者:菲利克斯·格罗斯

    公民与国家:民族、部族和族属身份,ISBN:9787501160457,作者:(美)菲利克斯·格罗斯(Feliks Gross)著;王建娥,魏强译
  • 科学知识与社会学理论

    作者:巴里·巴恩斯

    《科学知识与社会学理论:知识与社会译丛》作者巴里·巴恩斯教授是爱丁堡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社会学角度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作者认为,科学知识只是一种理论知识,是从理论而并非完全从经验中推导出来的。科学知识像其他知识一样,也是一种信念,也要受社会因素如环境、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没有任何一种关于自然的信念是惟一合理的或是惟一的真理。与经验相符、一致性、合逻辑性和有效性并不能把科学与其他知识区分开来。从这种意义上讲,科学知识并不具有比其他知识更优越的地位。《科学知识与社会学理论:知识与社会译丛》是知识社会学爱丁堡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自19世纪特别是20世纪以来,科学取得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巨大成就,因此,不少人对它产生了一种崇敬甚至崇拜之情,认为科学知识是人类理发不行牟最高成果,是永恒的真理,是其他学科的楷模。
  • 现代政治与自然

    作者:渠敬东 编

    本书分主题研讨、研究论文、书评三大部分,详细介绍了自然法传统中的霍布斯、卢梭社会理论的宗教渊源初深、伟大的界定者:霍布斯绝对主权论的一个新解释、《利维坦》导读、有朽者的不朽:现代政治哲学的历史意识、均值人与离散人的观念巴别塔:统计社会学的两个概念基石、谢林的自由概念、友爱的难题等。
  • 正义诸理论

    作者:(美)巴里/孙晓春

    本卷阐述和评析了在我看来最为主要的两种正义理论:其中一种我称之为作为相互有利的正义,另一种是作为公平的正义。第二卷将致力于作为公平的正义辩护,更为详尽地说明这一理论,从而使人们关注这一理论在一个社会里有关人们的利益与负担的分配方面的应用。第三卷将努力对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家间什么样的正义才是经济制度所需要的这一问题得出详尽的结论。
  • 社会达尔文主义

    作者:彼得・狄肯斯

    现代社会科学概念最受诟病的恐怕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了,它因为和优生学等这样的伪科学的纠缠,几乎是身败名裂。而且,在后现代主义所开列的现代性的罪状里,它也首当其冲。 社会达尔文主义虽然有着糟糕的名声。可是正如作者在《导言》里坦言的,作为一个社会科学概念本身,它本来是局限在一个有限层次内,可是在后来的延伸中,它被发展成一个神秘主义式的可怕的广泛适用原则,这种滥用其实只是一种荒唐的类比,并最终败坏了它。而且,即使发生了纳粹那样的种族清洗的可怕事件后,这类的滥用还在继续。尤其是在人们掌握了基因技术,而这类的资源往往又控制在有权力的人手里,情况显然更加严峻。所以,作者希望通过这部作品,为社会达尔文主义清理谱系,重新解决进化思想和社会思想之间的连接问题。对于流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混乱概念进行整理,希望得到恰当的结论。在书的结束部分,作者提出一些含义深远的问题:人类生物学如何和社会理论进行配合,社会科学面对基因技术的发展怎样进行调整,以为新的社会组织的运作模式提供理论前提,等等。 当然,由于本书作者的局限性,他在一些方面存在误解和偏见。例如,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化观点和庸俗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部分观点相提并论,这是作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缺乏深刻了解造成的。同时,作者对于社会组织强化对人类优生的控制持悲观的态度,并对进步理论也提出了一些不适当的指责。这些都是我们在阅读中需要注意的,总之,我们应该对于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保持一种理性态度,批评和拒绝错误的观点,吸收有价值的东西。
  • 妇女:最漫长的革命

    作者:李银河

    本书所收集是从西方当代著名女权主义理论家和学者最具代表性、最为深刻、影响最大的论述中精选出来的。所选文章有的是女权主义理论的经典,如《妇女:最漫长的革命》一文曾在西方女权主义思想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的是从某个学术领域,如哲学、历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论述妇女相关问题的精华之作。当此妇女理论研究热潮兴起之际,为提高我国妇女研究的总体水平,也为了促进中国妇女研究与世界学界的交流,编者从浩如烟海的女权主义文献中精选出十二篇翻译汇编成书。本书的出版,将为妇女研究领域的中国学者和关心当代西方社会状况与女性问题的读者开启一扇了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大门,了解她们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她们的研究正在何种层面上进行,以及我们同她们的差别或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