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社会学

  • 信息批判

    作者:(英)斯各特·拉什

    《信息批判》的核心问题是:在一个没有什么时间去反思的年代里,批判理论的未来是什么?面对信息社会中信息的速度和瞬息即逝,信息批判真的有可能吗?《信息批判》前半部分说明全球信息秩序即将取代旧式的国家制造业社会。后半部分,针对无处不在的全球通信流将摧毁批判反思所必需的单独空间这一现象,作者聚焦于批判和批判理论问题,集中讨论“我们当如何重构批判理论以掌握此一信息秩序”。
  • Habermas

    作者:James Gordon Finlays

    Description * Provides a completely up to date and much-needed entry into the long and forbiddingly technical works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German philosopher alive today * Covers Habermas's influence on a wide variety of fields, including philosophy, political and social theory, cultural studies, sociology, and literary studies * Explains how Habermas's ideas are applied to present day social and political situations * Unlike other writings on Habermas, this explains his intellectual framework and technical vocabulary rather than simply adopting it This book gives a clear and readable overview of the philosophical work of Jurgen Habermas, the most influential German philosopher alive today, who has commented widely on subjects such as Marxism, the importa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communication, the reunification of Germany, and the European Union. Gordon Finlayson provides readers with a clear and readable overview of Habermas's forbiddingly complex philosophy using concrete examples and accessible language. He then goes on to analyse both the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of Habermas's social theory, and its more concrete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s of ethics, politics, and law; and concludes with an examination how Habermas's soci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forms his writing on contemporary, political, and social problems. =========================================== Contents Preface: Who is J?rgen Habermas 1. Habermas and Frankfurt School Critical Theory 2. Habermas's New Approach to Social Theory 3. The Pragmatic Meaning Programme 4. The Programme of Social Theory 5. Habermas's Theory of Modernity 6. Discourse Ethics I: The Discourse Theory of Morality 7. Discourse Ethics II: Ethical Discourse and the Political Turn 8. Politics, Democracy, and Law 9. Politics Beyond The Bounds Of The Nation Alone
  • 儒教与道教(最新修订版)

    作者:[德]马克斯•韦伯

    韦伯是历来登上学术舞台的角色中最有影响的一个。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 韦伯就像几乎和他同时代的迪尔凯姆一样,在任何一套论及重要社会学家的丛书中,都应占有一席之地。不论在哪里讲授社会学,他的名字总是跟迪尔凯姆和马克思结合在一起,被奉为社会学的三位现世神明。 ——英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弗兰克•帕金 从某个观点来说,韦伯是个历史主义者,韦伯开始的着眼点是把社会学视为史学,对他而言,所有人类的实相都可以在时间的向度里及史家的方法论中被理解。 ——英国学者麦克雷 韦伯的脑袋是一个能够容纳多种矛盾思想的神经系统。总的看来,韦伯既是一个激进的民族主义者,又是一个学术上的民主主义者;既是一个不受传统宗教观念束缚的自由学者,又是一个对宗教传统抱有浓厚兴趣的社会学家;既是一个批判社会主义的理论家,又是一个十分敬重马克思及其学说的思想家。 ——哈佛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休斯 本书收录了《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的前三篇:《导论》《儒教与道教》和《过渡研究》。《儒教与道教》是韦伯在宗教社会学上的第二本主要著作。韦伯专注于探索中国社会里那些和西欧不同的地方,尤其是与西方新教的相比较,并试图去寻找资本主义在中国为什么没能发展起来的原因。
  • 忠诚

    作者:[美]艾瑞克•费尔滕

    ●《忠诚》,继《公正》之后,中信出版社重磅推出又一部发人深省的力作 ●《华尔街日报》最负盛名的文化专栏的作家诠释忠诚的真正内涵 ● 直面忠诚的矛盾困境,针砭忠诚的缺失,重申忠诚的美德 ★★★★★ 没有忠诚,就没有爱;没有忠诚,就没有友谊;没有忠诚,也就没有对社会、国家的 奉献精神。而没有这些,人类社会也就不复存在。人人都渴望忠诚,但它又很难驾驭。它是给人带来最大满足感的基础,却也可能让人陷入痛苦的深渊。 在这本思想性和趣味性兼顾的书中,作者探讨了这种不可或缺又令人烦恼的美德——忠诚。它迫使我们选出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人和事,从对朋友的亲疏远近到偏爱自己的孩子,无一不要求我们作出选择。它迫使我们直面各种令人矛盾的忠诚誓言,对国家的、社会的、公司的、对亲朋好友的,甚至是对我们自己的。忠诚要求我们作出选择,从而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我。 当今,人类进入互联网社会,人际关系淡薄、岌岌可危;新时代的爱情观冲击着传统的家庭、婚姻;企业的商业信用遭受质疑;个人遭遇诚信危机,等等。在这样物化的时代,不论忠诚带给我们何种困扰,忠诚在当下仍然值得称道。聆听时代对忠诚的拷问,重申忠诚的美德,不论对个体、企业、部队、国家,还是对整个社会而言,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 ●名人推荐: ☆ 忠诚是一种源于人性的古老美德。无论它带来什么样的困境、痛苦和挣扎,人们最终都会发现忠诚始终存在在那里,并构成人类社会和个体生存的精神支柱。失去忠诚便失去了公正和关怀,割断了人们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人类社会也由此不复存在。因而,任何人都无法否认“忠诚”的意义。 ——肖巍 清华大学伦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忠诚是什么? 是美德?是必备的品质?是你评价别人抑或别人评价你的道德标准?它有时候弥足珍贵,有时候一文不值。受它的恩惠,你一生何求?受它的伤害,你悔恨终生!不管你认为忠诚是什么,它其实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绕不开,躲不开,避不开!我们必须面对忠诚,和作者一起去解读这个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灵魂附体的东西。《忠诚》一书告诉我们很多之前未曾有人这么认真说过的东西。 ——郭力群 凤凰都市传媒副总裁 ☆ 艾瑞克•费尔滕轻松愉悦的笔触和渊博的知识构成了本书独特的风格,他探究了一种美德的复杂特性。这是一种既值得赞扬但又很难实现的美德。费尔滕补充了丰富的资料来源,从圣保罗到唐•科莱奥内,他用自己的突出的聪明才智和敏锐的洞察力、创造力,诠释了各个领域的忠诚问题,而且也探讨了有关人性本身的首要问题。 ——戴维•马戈利克 《超越荣耀》的作者 ☆ 我们经常把忠诚看做一种纯粹的美德,但正如艾瑞克•费尔滕这本充满智慧和丰富内容的书中所显示的,忠诚要比我们想的复杂得多。独裁者奖励忠诚,自由的人在情况发生变化时,也会改变他们效忠的对象。忠诚从来就不是简单的黑与白,忠诚总是要求人们作出选择。事实上,这个令人烦恼的美德就是人类对爱和生活所作的一个又一个复杂的选择。费尔滕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值得拥有他自己的忠实读者。 ——理查德•斯坦格尔 《曼德拉的礼物:关于生命、爱与勇气的15堂课》、《奉承史》的作者
  • 恐怖主义的幽灵

    作者:白轻 编译

    本书编译鲍德里亚、齐泽克、罗蒂、阿甘本、巴迪欧、朗西埃、伊格尔顿和维利里奥等对911事件的思考,尽管此一事件已经过去十周年,却仿佛昨日。在这个世界上,恐怖主义究竟意味着什么?而现有的政治状态与恐怖主义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相信在阅读这本编译小集的时候,可以触及 关于恐怖主义的某些端倪。
  • 文化与上帝之死

    作者:[英]特里·伊格尔顿

    上帝死后,如何在假定无信仰的世界生存? 伊格尔顿在本书中研究了现代社会寻找上帝替代者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困难与意义,并通过启蒙运动至今众多思想、思想家与事件,探讨了9/11事件前后的宗教状态、围绕西方资本主义的反讽,以及在后启蒙时代所创造出的并不令人满意的一系列上帝代理人。 如果特里•伊格尔顿不存在,就有必要创造一个他。 ——西蒙•克里切利(《哲学家死亡录》作者)
  • 后现代的状况

    作者:[美]戴维·哈维

    本书是西方新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戴维·哈维新近的力作。全书力图从20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转变,即从大规模的流水线生产向小规模、灵活的生产方式转变,来探讨资本主义文化从现代性向后现代性转变的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这种转变所导致的文化上的表现,就是人们体验时间和空间方式的改变,是新一轮的“时空压缩”,造成了一个在文化特征上的“拼贴社会”。作者认为,这种变化只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文化的一种转移,而不是一个全新的社会的岀现。
  • Society of the Spectacle

    作者:Guy Debord

  • 空间与政治

    作者:亨利·勒菲弗(Henri Lefebvr

    本书详细阐述了勒菲弗尔本人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模型”,深入地探讨了“空间”当中的“权力”关系和“权利/反抗”模式,对“空间关系”这一晚近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作全面考察。
  • 儒教与道教

    作者:马克斯·韦伯

    《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儒教与道教(最新修订版)》收录了韦伯生前设计的比较宗教社会学宏篇巨著《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前三篇:《导论》、《儒教与道教》和《过渡研究》。在书中,韦伯所研究的课题是: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西方那样的资本主义?韦伯以较大的篇幅分析研究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又重点研究了建立在这种社会结构基础之上的中国正统文化——儒教伦理,同时还顺便考察了被视为异端的道教。韦伯将儒教与西方的清教作了较为透彻的分析比较,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儒家伦理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论传统

    作者:爱德华·希尔斯

    作者希尔斯是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这部倾其25年心血的著作,成为整个西方世界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探讨传统的力作。作者从社会学角度着重探究了传统的含义、形成、变迁,传统与启蒙运动、与现代化的关系,社会制度、宗教、科学、文学作品中的不同传统,以及传统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不可或缺性等问题。
  • 男性统治

    作者:[法]皮埃尔·布尔迪厄

  • 现代性之隐忧

    作者:【加】查尔斯·泰勒

    关于我们称之为现代性的文化和社会的重大转变,有两极分化的观点。乐观的自由主义者将它们描绘为彻底的进步,悲观的保守主义者将之描绘为衰落、失却和健忘。双方都不正确。 在《现代性之隐忧》中,泰勒将注意力集中在自我实现这个关键的现代概念之上,它常常曹到攻击,说是给克里斯朵夫·拉西命名的“自恋文化”提供了主要支持。赛勒更谨慎地探讨了这个问题。他承认自我实现的冲动常常以自我中心的方式来表达,但他论证它并不只是一种对传统价值和社会承诺的背离——这个冲动也反映了现代文化中真实和有价值的东西。泰勒说,只有将这种现代奋斗中的好东西与社会和政治上危险的东西区别开来,我们的时代才能够实现其允诺。
  • 哈耶克自由理论研究

    作者:何信全

    哈耶克的自由理论,为西方当代最具代表性的自由主义论述之一。哈耶克溯源于古典自由主义之自由概念,并根据现代知识发展,重建自由主义理论,进而据为评估当代人在之政治生活。此一自由论述尽管受到经济学上市场机能概念之启示,然而哈耶克并不局限于人类经济生活领域,而是以全幅关照人生价值之开阔视野,来思考人类的自由前途。他根据哲学、政治学、法律学、经济学等广泛的知识向度,透视当代人类自由问题,形成独创性的自由理论。哈耶克的自由理论,特别强调人类社会内在自发形成的秩序,足以使自由、法治、市场机能在社会均衡之中不断创新,不断演展绵延,形成最能孕育深刻人文之长远的自由文明传统。此一自由论述,颇多精彩深邃之处。本书作者何信全,现任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长期研究西方自由主义发展,并进一步探索自由主义与东亚儒学传统之间复杂的理论关联,有相关论述发表。
  • 互助论

    作者:[俄] 克鲁泡特金

    克鲁泡特金并不是单纯地宣扬他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他对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进行激烈的攻击,特别是攻击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他写作《互助论》就是企图从理论上“驳倒”阶级斗争学说,为无政府主义建立一套“科学”理论体系。克鲁泡特金在逃亡西欧期间,接受了资产阶级一套伪科学思想,对他影响最深的是庸俗进化论和社会学中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这些就是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互助论》一书就是这一指导思想的集中创作。
  • 理论与实践

    作者:尤尔根·哈贝马斯

  • 福柯与性

    作者:李银河

    《福柯与性:解读福柯 》内容简介:刚一接触福柯的世界,我的心就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吸引,从此一发不可收。福柯人格与思想的魅力诱惑我冒昧地接受了这项我明知自己力有不逮的工作:解读福柯。 即使“解读”不出它真正的深度,也可以作为一种“代读”——代替那些想了解福柯又没有精力读他的书的人来读一读福柯,使他们通过我的阅读来了解福柯。或许他们也能像我一样感受到福柯思想的吸引。到那时,他们就会自己去阅读。这正是《福柯与性:解读福柯 》的目的之一。
  • 后殖民理性批判

    作者:(印)佳亚特里·C.斯皮瓦克

    世界顶尖文学理论家斯皮瓦克,为后殖民研究领域奉献的第一部全面探讨之作。本书由哲学、文学、历史、文化四部分构成,涵盖20世纪90年代的全球化、后殖民和跨文化研究,是集后殖民、解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等领域众多成果的重要著作。 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一位重要思想家审视这一领域的现状。在本书中,她将自己的批评视角转向了90年代的全球化、后殖民和跨文化研究。她的批评可分成四部分:哲学(对康德、黑格尔以及马克思的阅读),文学(重读吉普林、雪莱、库切,以及其他作家的作品),历史(对档案文献的思考,以及她对自己有关“殖民地人民能否言说”的一贯回答的修改与重写),文化(对全球纺织工业及其所体现出的矛盾的关注)。斯皮瓦克有力地质询了各种思想形态的实践、政治和托词,如先天论、精英后结构主义理论、大都市女权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等。
  • 政治文化的谱系

    作者:[美]迈克尔•布林特

    从孟德斯鸠到托克维尔的法国社会学传统 从康德到韦伯的德国文化哲学传统 从阿尔蒙德到维巴以来的美国科学/行为主义传统 在这本研究政治文化历史的生动且睿智的著作中,迈克尔•布林特讨论了从孟德斯鸠到托克维尔的法国社会学传统、从康德到韦伯的德国文化哲学传统、从阿尔蒙德和维巴以来的美国科学/行为主义传统这三种传统的区别。受惠于他自己翻译的一些经典著作,布林特证明了知识多元主义的价值,这一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当代对政治文化的研究之中,也体现在当代政治科学的文化之中。 【编辑推荐】 卢春龙、袁倩两位老师所译Minchael Brint所著《政治文化的谱系》是一部对于政治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专著,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国政治文化研究领域中的空白。 译者牢牢把握了作者关于政治文化多元化与多样性的学术主旨, 以此为主轴展开译介,自然得其要领,基本贯通了作者的原创学术思路。在第一部分中,译者紧扣六位法国政治学家的政治思想演进史,在政治文化的社会学基础等方面进行了突出的有效的发掘,使六位学者的政治思想中的“政治文化”色彩更加浓厚,更好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主题。在第二部分中,译者继续跟踪作者的德国政治思想演化历史,把政治文化的根基扎根于德国政治哲学的土壤之中,充分发挥揭示了政治文化的哲学根源,进一步体现了作者探索政治文化的逻辑思维,的确符合作者原创意图。在第三部分中,译者着重突出了作者的政治文化多元化与多样性之原创思想,把前述社会领域之政治文化与哲学领域之政治文化等两方面的学术归纳,进一步与美国政治学在行为主义与后行为主义思潮下越来越滑向实证经验甚至是数量统计分析学的时代趋势相结合,突出论述了政治文化在政治思想与政治科学两方面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跨越式发展思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颇具学术创新价值。
  • 身份与暴力

    作者:阿马蒂亚·森

    世界也许充斥着越来越多的暴力,但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在这部包罗万象的哲学著作中认为,驱使着这些暴行的,不仅仅是那些不可解脱的仇恨,还有人们的思想混乱。 在11岁那年,阿马蒂亚•森生平第一次亲历了杀戮。20世纪40年代在印度突然爆发的印度教徒—穆斯林骚乱的双方都受到了别人的有意挑唆。这场骚乱中的绝大多数受害者——包括印度教徒与穆斯林——都是同属一个阶级的劳动人民。而应当对这场血腥屠杀负责的,只有宗教身份这种单一划分的观念。 在这本新作中,森指出,与过去一样,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冲突与暴力都受这种单一身份的幻象影响。显然,越来越多的人们根据宗教立场(或者“文化”或“文明”)来划分世界,而忽略人们看待自身的其他方式——诸如阶级、性别、职业、语言、文学、科学、音乐、道德或政治立场,并且否定了合理选择的现实可能性。一旦根据这种观点来界定不同人之间的良好关系,人类就被严重地压缩并置于“小盒”之中。 在本书中,森颠覆了那种惯用的概念,诸如“整个中东”或“西方思想”。通过对文化多元主义、恐怖主义和全球化的精辟分析,他得出了结论,我们应当更为清晰地理解人类自由,并成为全球公民社会中富有建设性的公共表达者。森证明,尽管最近世界陷入了战争循环,但只要我们坚持这一理念,这个世界也同样能够稳定地迈向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