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社会学

  • 身体之重

    作者:[美]朱迪斯·巴特勒

    《身体之重》聚焦于身体和性别的物质性和述行性。巴特勒在本书中引入“征” 、“复现”等重要概念,厘清了她首次在《性别麻烦》中提出并引起广泛争议的“性别述行”理论。通过解读柏拉图、伊瑞葛来、拉康、弗洛伊德、德里达等人的相关论述,以及威拉·凯瑟和詹妮·利文斯顿等人的文学文本和电影作品,本书详细考察了霸权话语如何形构了身体、性别和性属,揭示了在此过程中必然产生的排除、错综复杂的身份认同及其不确定性。巴特勒还在书中提出了诸多尚未解决的议题,这意味着身体政治将进入一个更具开放性的话语空间。 巴特勒认为性别的规制力是一种生产力,它具有生产它所控制的身体的力量。性别是被强行物质化了的理想建构——它不是身体的简单事实或静态状况,而是一个过程,通过对律法的反复征引和复现,管制规范强行对身体和性别加以物质化。而这种物质化从来不曾真正完成,事实上,规制性律法的权力可以被反戈一击,生成质疑这种霸权的再表述。
  • 孟德斯鸠与卢梭

    作者:[法]爱弥尔·涂尔干

    本卷的主题为政治哲学,共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篇文献为《孟德斯鸠与卢梭》;第二篇文献则是根据涂尔干专门讨论社会主义问题的讲义整理而成,为《社会主义与圣西门》;在最后一部分中,编选了涂尔干所发表的专论政治理论和政治问题的书评、笔记、论文和讨论等。 本书为《涂尔干文集》的第五卷,主题为政治哲学,第一篇文献为《孟德斯鸠与卢梭》,由两部分组成:《孟德斯鸠对社会科学兴起的贡献》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这两篇文献中,涂尔干的立论都试图暗示:社会学的肇端应该追溯到孟德斯鸠和卢梭有关“法”的理论。 第二篇《社会主义与圣西门》根据涂尔干的课程讲义整理而成,核心论题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基本差别,由这一差别可以引出两者在起源、样态、社会建构的形式和方向上的根本差别。 本书为研究涂尔干的政治哲学思想所不可或缺,通过考察他对卢梭和孟德斯鸠思想的诠释和对社会主义理论基础的检视得以更全面和透彻的理解涂尔干的思想,并且本书的翻译水准很高。
  • 合法化危机

    作者:哈贝马斯

    在《合法化危机》当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对当下现实的分析,而到了《包容他者》,历史的追溯和现实的批判开始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而且,在规范性上也更上了一层楼。规范意义上的民主概念、民族国家概念以及人权和人民主权概念,都是重建的重要对象。总之,一句话,到了《包容他者》,对现实资本主义的批判,逐步被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反思和对资本主义若干制度的重建所取代。哈贝马斯社会批判的激进特征到此有了很大的削弱。
  • 新纲常

    作者:何怀宏

    《沉思录》译者、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何怀宏忧国之作 为中国社会的平稳过渡进言 为未来长治久安的社会之道德根基提供设想 目前的中国,正处在较大变动的前夕,这一大变动的最终结果将会是什么?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中国是会陷入一种持久的激荡或者僵化的停滞,还是能够走向一个长治久安的社会?对此作者的忧虑与希望并存。 为了寻找出路,他对传统的三纲赋予新的涵义:民为政纲、义为人纲、生为物纲,又对五常重新定义,将之分为两部分:五常伦,即五种经常性的需要人来处理的社会关系;五常德,即人应当具有的五种持久性的德性。 通过这样的阐释,作者希望一种温和而坚定的中道力量能够兴起且成为稳固的主流,如此,观点的差异乃至比较极端的观点对立也就不足惧,而且是必要的。而他本人也希望本书的探讨能为中国社会的平稳过渡尽一点力量,甚至进而言之,成为未来长治久安的社会之道德根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设想。
  • 资本主义的未来

    作者:马克斯.舍勒

    舍勒从现代性问题出发,完成他的哲学人类学的构想。他的思想最终集中地表现在对于现代人的动机结构的分析,面对它的问题,并试图提出解决之道。舍勒的人类学思想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协调精神与身体的冲突和张力。他提出的解决之道是:生命的精神化和精神的生命化,也就是精神和生命的互相渗透。 本书选录了舍勒的三组论文,第一组为讨论资本主义精神的三篇论文,其中提出了克服资本主义精神的构想;第二组为两篇讨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具体问题的论文,从中可以反映出舍勒处理社会学局部论域的能力和方法;第三组为讨论人的理念的的三篇论文,涉及的层面从清理生命哲学的命题开始,延伸到哲学批判和社会学-文化学建构。
  • 福柯的迷宫

    作者:〔德〕克拉达/〔德〕登博夫斯基编/朱毅

    这本书如它的标题一样,只是介绍福柯的一本入门书,而且它在从各个不同角度阐释福柯时内容文字都比较生动,应该能引起较多读者的兴趣。
  • 货币哲学

    作者:【德】格奥尔格·席美尔

    《货币哲学》主要阐述货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其中对货币物质性的描述,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对人类的价值观走向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货币哲学席美尔以一种独特的文化视角,对货币进行了深入、透彻的现代性分析。阐释了西方发达社会与货币相联系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
  • 动物权利

    作者:德格拉齐亚

    动物有权利吗?人类对动物负有义务吗?动物的精神生活是什么样的?我们应如何理解它们的福利?这些是当代关于动物权利争论的核心问题,它们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哲学思考,还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本书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结合各社会组织和个人对待动物的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呼吁人们对动物权利问题给予关注并进行反思。
  • 神话学:裸人

    作者:(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本书是列维-斯特劳斯文集系列之一。本书比较南美和北美的神话,并探讨各变型之间的对称关系。列维·斯特劳斯特别注意衣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所伴演的角色。最後,他演证了南美和北美区域之神话整体所具有的封闭性质。 作者在创造性地坚持在神话研究中把逻辑数学工具运用于结构分析之余,还把西方文明的“科学知识”放到文化史和民族文化的背景中去考量。他表明,一方面,神话的“深层逻辑”包括着产生各民族社会自己的“原本话语”的规则,而这正是“科学知识”的“绝对优越性”所系,也正是神话逻辑结构分析及其方法的根据所在,任何“文化相对主义”在此都无置喙之地。在这个范围里,其他社会和民族那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知识模式都难望“科学知识”之项背。而另一方面,不能因此把“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同科学以前的和其他民族的“知识类型”对立起来。恰恰相反,现在需要恢复当初为了知识进步而牺牲的极大丰富性,通过“倒退运动”回到曾力图回避的感觉世界,并找回曾被拒斥的“非理性思维形式”。
  • 意识形态论

    作者:俞吾金

    《意识形态论(修订版)》讲述了:培根论述的知识论的问题,这一问题后来被康德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和精确的思考。我们所认识的一切都是我们感觉的产物,而感觉材料又经过内在于人的知性范畴和直观形式的“加工”。这既表明了具有正确的认识方法的科学家之间在知识上的一致性,又限制了这种知识,因为我们只能达到“现象”的层面上,并不能知道其他的知识形式和居于现象背后的东西。
  • 男性统治

    作者:[法]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

    布尔迪厄一直致力于揭露所有社会领域中存在的统治关系:统治者将他们的价值观念强加给被统治者,被统治者不知不觉地参与了对自身的统治,这其中就包括潜藏在男性和女性无意识中的“性别统治”。《男性统治》正是布尔迪厄为从理论上颠覆表面上自然的、合法的性别等级,从实践上为妇女解放提供更大的可能性所作出的努力。
  • 论暴力

    作者:[法] 乔治·索雷尔

    乔治·索雷尔出生于19世纪中叶,作为政治思想家和哲学家,开始写作地比较晚,最先关注那些界定模糊的科学主题,后来转而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有为感兴趣,他是第一位把马克思主义视为科学的人。在本书中索雷尔着重对革命工团主义进行了阐述,尤其强调了社会神话的重要意义。总罢工的社会神话在索雷尔看来可以集中无产阶级每一位成员的力量,为他们的目标努力。暴力在索雷尔那里是积极的,虽然它赋予了工人阶级以枷锁,但同时也赋予了他们指向解放的强力。索雷尔并没有讨论神话的真实性,而是侧重于讨论深化的效果,这为我们提出了一些重要的问题,比如那些我们智力无法达到的东西,例如神话,我们究竟通过什么来判断它的合法性?
  • 八十年代文化意识

    作者:甘阳

    中国在八十年代展开思想解放运动之后,思想界、文化界和学术界空前活跃,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敏锐深思的青年学者和思想家。其中以探求西方实证精神和科学态度为目标的思潮,曾一度引起海内外的关注。随着对西方文化认识的拓展和深化,出现了以甘阳为首的一群青年学者,他们代表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思路,开启了中国思想界与西方人文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本书选编的是当时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文章,它们从多个侧面折射出八十年代文化反思的各种风貌。从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中,我们仍然依稀可以看到那场热情而不失理性的文化热潮;我们也或将通过它们唤醒我们正在失去的文化记忆和文化意识。 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反叛”主要是通过美术、电影、小说、诗歌、建筑这些最能见出文化情绪和前卫意识的感性文化领域来反映八十年代中国大陆的文化状况;下编“彷徨”则力图着重反映出当时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对现当代西方文化的研究和思考。
  • 弗洛姆著作精选:人性、社会、拯救

    作者:弗洛姆

    本书收有作者的《基督的教条》、《分社会心理学的方法和作用》等19部作品。
  • 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

    作者:[英] G. A. 柯亨

    本书作者出身于一个工人阶级的共产主义家庭,因此对平等的政治义务同时也是他个人的信条和信仰,书中阐述了作者的平等理念以及其他哲人所构思的平等的品格和实现模式,包括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罗尔斯的平等自由主义和基督教中的平等主义特性。经典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演进将引领我们实现平等,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条件下,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自我满足,社会里的每个人都能够实现自由发展。作者肯定马克思主义关于平等正义基本观点后,进一步认为,社会道义,作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因素,也是平等和分配正义发展中的重要动力。
  • 选择理论

    作者:阿林厄姆

    本书探讨了各种情境下的理性选择行为:与谁共度余生(确定状态下的选择);是否接受一次死亡率为25%的手术,在面临恐怖袭击之虞时是否搭乘飞机(不确定状态下的选择,前者概率已知,后者概率未知);以何种形式管理个人财产(特殊情形的不确定状态,涉及金钱);一个国家在得知其他国家同样踌躇于是否扩张核能力时,它自己该作何选择(战略选择);选举活动中“简单多数原则”与比例代表制各自的相对优势(集体选择)。
  • 乌托邦之死

    作者:[美]拉塞尔•雅各比

    在《乌托邦之死》中,著名历史学家兼社会批评家拉塞尔•雅各比清醒地审视了未来的政治,他根本不喜欢自己所看到的东西。雅各比揭示了人们对于曾经支持过异议与社会变革运动的乌托邦理想的抛弃;因此他号召作家和批评家矫正自己正在丧失的想像和骨气。 乌托邦精神,即相信未来能够超越现在的这种观念,已经消失了。甚少有人想像未来,它不过是今天的复制品而已,这复制品有时候比今天稍微好些,但是一般而言要比今天糟糕。出现了一种新的一致性看法:不存在其他选择。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个政治衰竭和退步的时代的智慧。 在本书中,我绘制出了文化倒退的曲线图:激进派已经丧失了其刺激性,自由主义者也丧失了其骨气。在历史的优势力量或历史的经验面前,倒退并非不光彩的事情。难题不在于传统的失败,而在于思想的疲倦与装聋作哑,即假装每向后或者朝边道退后一步就标志着前进十步。 1799年,柯勒律治写信给他的朋友华兹华斯,建议他同广泛的精神不振和顺从竞争:“我希望你能给如下这些人写一首诗,由于法国大革命的完全失败,他们已经抛弃了对人类改良的一切希望,正在堕入一种差不多是享乐主义的自私之中,在对家庭的依恋和对想像性哲学的蔑视这种软弱的名号之下,掩盖了同样的享乐主义的自私。”尽管我没有写过诗,但是我很乐意想像,就其对于想像冲动的捍卫而言,这本书能够部分地实现柯勒律治的请求。 ——拉塞尔•雅各比 赞语: 我们正在步入一个新世纪。这本书是对思想和文化环境的勇敢评价。 ——《伦敦书评》 在这样一个时代,任何愿意这个世界或许会变得更加相宜的希望很可能会遇上漠然的凝视或嘲笑,拉塞尔•雅各比是一名不可或缺的批评家。 ——托德•吉特林(Todd Gitlin) 《乌托邦之死》一书学识渊博、见解大胆、具有煽动性,对进入政治领域各方面的知识分子都给予了十分猛烈的批评,结尾部分充满了一种深刻的人道情感。 ——豪沃德•齐恩(Howard Zinn)
  • 天下的当代性

    作者:赵汀阳

    《天下的当代性》的作者赵汀阳于2005年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体系”的原创理论框架,如今十年过去了,《天下的当代性》与天下体系的初步研究在基本观点上保持一致,但在问题的提出、论证和叙事上都有较大差异。 本书深入探寻了中国古代“天下”制度的内涵、外延和实践,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挖掘其在当前世界现实中的价值并对未来世界展开了预言式的构想。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作者在书中第二章着力于梳理和重建中国的历史性,提出了“旋涡模式”,将中国的生长方式解释为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旋涡,而天下体系是化解旋涡冲突而兼收并蓄的最优制度,两者配合而形成了百世不绝的基业。中国周朝创制的天下体系对于古代的经济和技术条件而言过于超前了,并不能充分发挥它的制度优势。而当今世界面对的是互联网技术主导的全球化趋势,这意味着人们正在经历某种意义上的开端时刻和条件——新的规则和制度正在形成,这正是讨论“天下的当代性”的意义和必要性。 ----------------------------------------------------------------------------------------------------- 中国是个故事,而天下是个理论。 天下固然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概念,却不是一个关于中国的特殊概念,它所指向的问题超越了中国,是一个关于世界的普遍问题。天下指的是一个具有世界性的世界。如果把天下理解为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则意味着世界的世界化。 世界史是一个可疑的概念。人类尚未做到“以世界为世界”,因此,作为世界之世界尚未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世界史是一种误导性的虚构。 真正的世界史必以世界秩序为开端去叙述人类共同生活。世界秩序不是某个霸权国家或列强联盟统治世界的秩序,而是以世界共同利益为准的世界主权秩序;不是一国为世界建立的游戏规则,而是世界为所有国家建立的游戏规则。世界至今尚未变成天下,真正的世界历史尚未开始。 未来虽不可知,却无法沉默,那么,一种具有普遍善意的世界秩序就是更值得想象的事情。 —— 赵汀阳
  • 权力

    作者:(德)尼克拉斯・卢曼

    《袖珍经典:权力》讲述了权力是针对可能的抵抗所引起的结果,或者,换句话说,是反向的因果关系。我们也在交换信纸和博弈论中发现当前的概念,这两种理论强调过程的可计算方面,过程仍是在因果关系范围内设想出来的,但富于选择性。
  • 国家的神话

    作者:恩斯特·卡西尔

    《国家的神话》可构成《人论》的姐妹篇或者说第三编。《人论》的上编论述人的符号功能或者说符号本质,下编论述人与文化的关系,《国家的神话》则论述的是人与政治的关系。该书是一部作为构成现代性去魅进程重要环节的政治去魅的经典文本,是符号形式哲学在政治思想史、政治史和政治学领域的一次经典应用。 “在人类的一切幻象中,政治幻象即市场幻象,是最危险有最持久的幻象。”“我们应该仔细地研究政治神话的来源、结构、方法和技巧。为了认识对手,战胜对手,我们必须面对面地考察对手。” 作者从人类整体意识中神话情结的分析入手,在回顾了国家理论的历史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现时代分析。作者特别深入地解剖了英国学者卡莱尔的英雄崇拜理论在种族与地域-地缘意义上新的崇拜观念的凸现。这一理论探讨,历久未衰,在多学科领域内均有较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