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社会学
-
正常与病态
一位哲学教授之所以对医学产生兴趣,并不一定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精神疾病,也更不必然是为了进行某项科学训练。我们明确地希望医学成为人类一些具体问题的导引。对我们来说,医学是且仍将是处于几种学科交界处的一种技术或者艺术,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在我们看来,为了精确定位和清楚阐发我们所关心的两个问题,即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标准与正常的关系问题,就必须从直接的医学文化那里得到帮助。 ——康吉莱姆 这个人(他的著作是严肃的)刻意而精心地固守在科学史的一个特定领域(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混同于任何一个特定的学科),却莫名其妙地发现自己出现在了自己一直留意着不要卷入的讨论中。然而,抛开康吉莱姆,你就无法更好地理解阿尔都塞、阿尔都塞主义,无法更好地理解在法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中所进行的一系列讨论;你也不可能领会像布尔迪厄、卡斯特、帕斯隆的独特之处以及让他们在社会学中引人注目的东西;你也会错过精神分析家的理论著作的整个方面,尤其是拉康的追随者们的著作。更有甚者,在有关1968年运动前后的思想的整个讨论中,我们很容易找到那些或近或远地受过康吉莱姆训练的人的位置。 ——福柯 -
迷失的范式
应该 停止将自然与文化割裂开来。实际上,文化的秘密存诸于自然中,而自然的秘密也存诸于文化中。应该停止将人简化为“工匠”和“智者”。人把神话和妄想带到了魔法世界中去,原本就既富理性,又富非理性。超越出对生活狭隘和封闭的理解(生物学主义),超越出对人的岛民和超自然的理解(人类学主义),超越出无视生活和个人的概念(社会学主义)。 -
自由·平等·博爱
时至今日,“自由·平等·博爱” 这三位一体的价值观,似已成为某种不容置辩的普世信条。1853年,约翰·密尔推出自由主义经典《论自由》,然而早在他辞世的前一年,已遭到斯蒂芬针锋相对的辩驳,这些反潮流的阐释1873年即结集为《自由·平等·博爱》:自由作为服务于社会福祉的要素之一,本身只具有工具性价值,因时因地而有利弊;平等与自由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因各人资质与所处环境不同,自由造成的结果恰恰是最大的不平等;人类因为不可避免的利益之争,及对社会前景与真善美的不同理解,也不可能达致博爱的境地。 信言不美,本书论点或许刺耳,所揭示的现实世界图景不甚美好,但也许更接近真实。对于身处娱乐时代的我们,这样一本特立独行的振聋发聩之作,再一次提醒了思考的价值。 -
自私的美德
本書的題目也許會引出下面的提問:「你為什麼要用『自私』一詞來表示性格中的善良品質?這個詞彙讓那麼多人反感,他們對該詞彙的理解並不是你想表達的意思。」對那些提出這個問題的人,作者的回答是:「為了讓你們害怕這個詞彙。」 人們對「自私」一詞的一般理解不僅是錯誤的,而且還代表一種具有毀滅性的知識,與其他任何單一因素相比,這種錯誤理解是造成人類道德發展停滯不前的更重要原因。 在一般的用法中,「自私」一詞是罪惡的同義詞,它喚起的形象是一個殘忍的惡棍踏著成堆的屍體來實現自己的目的,他關心的不是鮮活的生命,僅僅是想滿足一時衝動的、沒頭沒腦的奇想。 然而,詞典對「自私」一詞的定義是:「只關心自己的利益。」這才是「自私」的準確涵義。「自私」的概念並不包含道德評價,它並沒有告訴我們只關心自己的利益是善還是惡,也沒有告訴我們人的現實利益是由什麼構成。 我們一般的社會都強調所謂的利他主義聲稱,為他人的利益而採取任何行動都是善,為自己的利益而採取任何行動都是惡。因此,誰是行動的受益者就成為道德價值的唯一標準──只要受益者是除自己之外的任何人,任何事就都可以接受。 但是安.蘭德正是認為,就是在這樣形形色色的利他主義理論體系之下,駭人聽聞的道德敗壞、長期的不公、怪異的雙重標準以及無法解決的衝突和矛盾,便在整個歷史進程中成為人類關係和人類社會的特徵。 -
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和研究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学术专著。作者从总体上把后现代哲学思潮概括为一种开放、多元的思维方式。在此背景下,对作为后现代哲学思潮重要组成部分的非哲学、非中心主义、反基础主义、非理发玉义、后人道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解释学、多元主义方法论、后现代哲学史编纂学、后现代美学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评价。为了弥补初版的不足,使国内读者对今日西方正方兴未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此方正方兴未艾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此增补本中作者特意增加了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斯普瑞特奈克的生态后现代主义、怀特海的后现代哲学三间内容,以期读者对后现代哲学的全貌能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
马克思的复仇
本书对马克思在20世纪的影响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做了全景式的考察。作者认为,20世纪存在着两种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一是资本主义之外独立的社会主义政权(指苏联),二是资本主义内部的议会社会主义,但它们在全球化下都失败了。究其原因,在于它们没有实践马克思的思想,只是借用了马克思的名义。因为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只有在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另外,从20世纪的历史发展看,虽然利润率下降趋势是一个根本要素,但全球化在抵制着这种下降趋势。市场与政府的较量成为推动全球化运动的根本力量。它既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斗争的结果,也是资本主义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的证明。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的应该是一种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主义。 -
马克思与福柯
本书是法国9位重量级思想家重新解读马克思思想的重要文本,主要论述马克思在法国的传统,特别是法国著名思想家福柯是如何理解马克思的。 -
宗教的七种理论
宗教学这个学科是19世纪中叶开始在欧洲建立起来的。经过泰勒和弗雷泽、弗洛伊德、马克思、伊利亚德、普里查德、格尔兹等学者的努力,其理论不断完善,方法不断更新,形成了一门系统的科学。 -
烛幽之光
格尔兹的学术历程可以分作三个阶段,即由初步显示对宗教生活和符号体验的兴趣,到对当时社会经济问题的兴趣,再到对符号和文化的重新关注;格尔兹在描述、地方性知识、文化理解等领域的研究方面都体现了“解释人类学”的基本意味,即肯定人类文化的基本特点是符号的和解释性的,并认为作为文化研究的人类学也是解释性的,由此他也被称为“反思人类学”的最早实践者。 -
哈耶克读本
《哈耶克读本》内容简介: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自由主义理论家”,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在其理论建构过程中从知与无知的知识观出发,充分论证了自生自发秩序及其型构条件、规则和法治理论、正义理论和宪政理论,系统性地建构了一个庞大而环环相扣的精妙理论体系。《哈耶克读本》以四部哈耶克著作,即《自由秩序原理》、《法律、立法与自由》、《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和《哈耶克论文集》为基础,根据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理路,抉取哈耶克理论中的若干重要的核心概念,编选了这本《哈耶克读本》,以帮助读者相对便利地进入到哈耶克的理论当中去。 全书分七个部分,分别讨论了哈耶克自由主义知识论、方法论个人主义、自生自发社会秩序观关于自由的论辨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法治下的自由观念、法律观与规则观、否定性正义观和“有限民主观”。 -
社会实在的建构
本书是当代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约翰·塞尔1995年出版的著作。本书围绕社会实在是如何可能的这一问题,从本体论角度展开研究。通过研究社会实在的三个基本构件,探讨制度性事实的逻辑结构,找寻人类制度构成性规则的解释力,证明制度性事实的形成离不开无情性事实,以此克服传统意义上生物学与文化之间的对立,也为作者力图维护的关于存在一个完全独立的实在提供了有力的辩护约翰·塞尔:美国加州大学伯克立分校哲学系教授,著名语言哲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总统奖获得者。著作有《心灵、语言和社会》、《意向性》、《言语行为》、《知觉和语言》等。 -
道德的谱系
《道德的谱系》囊括了所有著名的经典原著,但与此同时,它又扩展了传统的评价尺度,以便能够纳入范围广泛、不那么出名的作品。每一书都有一个评论性的导言,加上历史年表、生平梗概、进一步阅读指南,以及必要的词汇表和原文注解。 -
我们与他人
本书是托多罗夫的重要作品。分析了18、19世纪数位有影响力的法国学者的思想,包括蒙田、托克维尔、米什莱、戈比诺、巴雷斯、勒南、谢阁兰及列维-斯特劳斯等,讨论的重要议题包括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种族与民族,异域风情,人文主义,展现出对于人类多样性的观念如何受到西方殖民扩张实 利的影响,逐渐从启蒙运动初期的具有开放性的思想变为殖民的理论工具。 这本书讲述的主题是“我们”(所隶属的社会文化群体)与“他人”(这一群体之外的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多样性与统一性之间的关系。法国知识界刚刚掀起对这一话题的再度关注,我个人更是对此情有独钟。 不过,与其说我想借此书发表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不如说我是在向法国的先哲们提问,这些先哲早已对这些问题有过深入的思考:从孟德斯鸠到谢阁兰,从蒙田到列维-斯特劳斯。既然真理并非在握,我便要上下求索,与这些先哲们一起,有时同行,有时背道而驰。 要做到这一点,我就不得不放弃历史学家们的那一套做法。在整个写作的过程中,我的目的是求知,不光要知道事情原本是如何,还想要知道事情应该是如何。我不光想要了解,更要做出评判。因为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研究他人,我们是要和他人一起生活,时时、处处、在在。 茨维坦•托多罗夫 此书是一本兼顾了学术水准和趣味性的思想史著作,研究了欧洲中心主义思想,从法国的视角反思了“他人”这一问题。……这种研究的基础就是向托多罗夫所说的批判人文主义的重要转向,即人文学科从形式主义向历史主义和伦理道德评价的转向。……这本厚重而有趣味的书将长期作为博学多识与批判性研究的典范。 ——爱德华•W.萨义德(Edward W.Said) -
哈贝马斯:关键概念
于尔根•哈贝马斯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是所谓后现代时期的“现代性问题”的思想巨擘。 《哈贝马斯:关键概念》,引领读者自由穿越由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律与文化理论共同构筑的庞大思想迷宫,为理解哈贝马斯这一当代最重要的社会理论家的主要思想提供了入门津梁。 -
进步的幻象
索雷尔在《进步的幻象》以及他的多数其他著作中的目的,是要表明道德的卓越很早就与政治的进步主义分离开来,并把本身系于独立生产者的社会主义。为了保持这种卓越性完好无缺,具有美德的新人必须始终与进步观念相关联的所有观念和制度互相独立——进步观念的目的正在于抹除这些区分的形成而导致的社会冲突。这是索雷尔不把马克思这位阐述阶级冲突和斗争的理论家看作进步主义思想家的另一理由。 -
最后的舞蹈
迈克尔杰克逊下世,卢武铉坠崖,郴州火车站站内事故,法国航班落海,H1N1引发的集体恐慌…… 煤矿事故、交通意外、校园自杀、医疗纠纷、问题奶粉、集体中毒、名流逝世1H1N1 等 死亡现象在我们身边频频发生。上述现实生活中的“死亡记录”充分说明,死亡是普遍的,必然的,是逃不掉的人生经历。 本书堪称国内第一本最全面的“死亡百科全书”,从死亡界定、死亡现象、死亡对人的影响以及了解死亡学的意义等多个方面进行介绍。它将回答你所有关于死亡的疑问,也将剔除你所有关于死亡的疑虑。 如果书名令你恐惧,那么你必须阅读本书 在睁眼闭眼的瞬间,在开门关门的瞬间,死亡发生着 关于死亡,我们必须知道些什么 孩子,我们如何让他们不被死亡伤害 老人,我们如何陪伴他们更好的老去 冲动的年轻人,请多多想死神的样子 未知死,焉知生 -
权威与个人
1948年,罗素以里斯讲座首讲人的身份,再次发挥其深刻的思想洞见——《权威与个人》。其中每一篇都是罗素在演讲前写成文字的讲稿。 -
福柯思想辞典
编辑推荐 • 福柯常说,概念的配备,在严格意义上就是提供一个“工具箱”。然而,概念被制造出来、被固定下来,尔后它们还可能被抛弃、被修改,或者其含义被进一步扩大。概念就这样始终处于一种不断修补和移位的运动之中。这给《福柯思想辞典》的撰写计划提出了艰巨的挑战。 • 作者朱迪特•勒薇尔选择接受这一挑战。她用一种独特的编排方式,让这本《福柯思想辞典》清晰地呈现出福柯一生持续“提问”的主要路径。 • 哲学的任务不是解决问题,而在于“提问”。《福柯思想辞典》能够对福柯表示的最大敬意,即是它恢复了其思想中的提问方面。因此,《福柯思想辞典》并不是一本简单地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术语汇编,它的目的在于试图重建其连续的或相互重叠的众多提问,这些提问才是福柯分析中极其宝贵的财富。 内容简介 《福柯思想辞典》由近60个术语组成的“术语篇”和13个人名组成的“人物篇”构成。 在“术语篇”,作者既介绍了福柯从其他思想家那里借来的哲学概念,还介绍了福柯自创的前所未闻的概念。作者试图通过这些概念梳理,系统地勾画福柯的思路,以便使其哲学历程变得容易理解,同时顾及其经历的复杂性,其众多的分支部分和变化。 在“人物篇”,作者介绍了一些在福柯思想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家,包括巴塔耶、布朗肖、德勒兹、德里达、康德、尼采、萨特等。作者指出了他们之间的交汇点、论战的分歧、争论的领域或概念的借用。正是这些因素,在福柯长达三十年的哲学和政治思考中,支配着其思想的既复杂又开放的过程。 最后,作者还加入了“福柯的著作目录”部分,以便读者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能够深入地追踪福柯思想中的某些线索。 -
必须保卫社会
《必须保卫社会》中福柯勾勒出“惩戒”权力的一般草图,即通过惩罚机关的监视技术、规范性的制裁等,个别地运用于肉体的权力,从而勾画出“生命权力”的轮廓。福柯随后对“政府性”进行了追问,这个权力通过国家理性和警察的装置与技术,从16世纪开始运转。《必须保卫社会》完全可以成为当时权力的政治问题和种族的历史问题的相交点、会合处和联接点。 -
社会中的理性
桑塔亚纳是哲学家,同时是诗人、剧作家和小说家。他的文字蕴藉雅丽,具有诗情和乐感而一时风靡欧美。《理性的生活》(The Life of Reason,1905—1906)是桑塔亚纳的成名作,早期代表作,集中体现了桑塔亚纳哲学的基本精髓,他以后的许多重要观点都是对该书思想的扬弃派生。全书共分五卷,分别是:《常识中的理性》、《社会中的理性》、《宗教中的理性》、《艺术中的理性》、《科学中的理性》。 《常识中的理性》内容包括全书导论。桑塔亚纳认为,自然是理想的完美花园,而情感则是诗歌、神话与思辨的永恒沃土。人生即处于运动中的理性;理性的生活指称人生中感知并追求理想的那个部分;就人类进步而言,理性的生活不是单纯的手段或一个偶发性事件,而是进步本身的全体呈现。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