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社会学
-
我是医生不是人
《我是医生不是人:副主任医师口述实录》内容简介:我们无法回避一个现实:白衣天使也是人,也生活在柴米油盐大白菜之中。天使站在局促斗室的小窗下,看着高楼太厦把偌大个天空分割成几片碎块,愤愤不平。天使不快乐能给病人微笑吗?也许,有钱人最快乐,可有钱人瞧得起你吗?你也许会说我是来医疗消费的,我是上帝呀!可天使正烦着呢,医患关系能不紧张吗?天使穷愁潦倒内外交困,又面临下岗威胁,想起水泊梁山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路见不平还能一声吼,他决心要卸掉美丽而沉重的双翅,还原一个凡人的身份了。 在《我是医生不是人:副主任医师口述实录》稿,其实就是一位在民营门诊部的承包科室里工作5年的副主任医师的心灵自白,或者说良知忏悔。 -
社会关系
网络渗透在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每个角落,并且在解释众多的社会和经济现象方面,扮演着一个突出的角色。直至1990年代以前,网络在标准的经济学中并没有多少声誉,但从那时起,网络理论的研究蓬勃发展。这方面研究的核心思想,是理性的参与者个体之间的关系模式会影响其行动,并且决定其收益。这些关系的重要性,反过来又激发了对网络形成的过程进行研究。 在《社会关系》一书里,桑吉夫·戈伊尔把有关网络和经济活动的当代思维置于具体的场景里。他为这方面的研究开发出一个总体的架构。在本书的第一部分里,他展示了对于个体的收益,其在网络里所处的位置具有显著的效应,有鉴于此,每个个体自然都要采取行动建立关系,使得网络对自己有利。这个思想激发了本书的第二部分,由此发展出建立在个体动因基础上的网络形成的一般理论。戈伊尔评估了现有研究发现的坚固性,并且指出了尚未有解的实质性问题。《社会关系》把简单实例与正式模型和完整的数学证明结合在一起,是网络经济理论的一本简明扼要而又自成一体的著作,应该成为经济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生必备的参考资料。 http://www.ideobook.com/734/goyal-connections-introduction-economics-networks/ -
社会学与生活
社会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科学,它不但涵盖性别、种族、阶层、年龄等议题,更是许多生活化知识的融汇,是集合人类、环境、政策、时代等生活中所有方面的学问。社会学家试图解释,是什么因素使得工作机会从美国转移到中国,女性在公共场所具有什么样的地位,以及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普及对社会有怎样的影响等关系到您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问题。正如谢弗教授所建议的,要将你看到的材料与你的生活和经历联系起来。 本书简洁清晰地定义与分析社会学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注重功能理论、冲突理论和互动理论的平衡阐释,强调社会学家检验与质疑人们日常生活行为的独特方法,教导读者如何运用社会学的想像力来探讨自己生活情境中的社会议题。在全球化的视野下使用跨文化的实例说明性别、年龄、种族、族群和阶级等社会区隔及其影响,并提供最近几年来社会学重要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双语版是在英文最新版本的基础上,根据第9版中译本加入关键词汇的中文注释形成的。读者通过本书不仅能够一睹国外优秀教材的风采,更能在双语阅读中准确地把握社会学术语的含义,进一步开拓社会学的想象力。 -
全球药物
时至今日,个人的健康与安乐,日益与其获取药物的情况息息相关。 2003年,全球制药业的销售额达5000亿美元。这个利润率极高的产业,伴随着药物市场的加速发展和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并发,正在将个体的健康与幸福,重写为一种商品。于是,一些迎合生活方式的治疗市场被建立(如抗抑郁剂销量的急剧上升),同时,一些关系到基本生存的急需市场却刻意被忽略(如非洲艾滋病药物市场的发展缓慢)。 本书收录文章来源于哈佛大学第三届里弗斯年度研讨会,集结了医药学领域顶尖的人类学家和药学史家的最新田野工作成果。譬如:在低收入国家中人体试验群体的迅速增长;跨国制药公司在进入日本和阿根廷市场时的教化和监控策略;由于公共卫生服务的萎缩,印度德里贫民社区中形成的复杂的医患关系和网络;以及巴西在对抗艾滋病流行过程,国家、跨国机构和草根组织间的角力与互动,等等。 “健康是每个个体享有的权利,也是国家的责任”,对于药物全球化的民族志研究,不但构建了今日人类学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深深凸显了药物全球流通中出现的“价值鸿沟”:究竟是谁的疾病值得治疗?谁的生命值得拯救? -
精神病院
社會學大師高夫曼的寫作以公眾為對象,而不局限於學院人士。《精神病院》這本富含人性關懷的扛鼎之作,不僅蘊藏豐富的洞察力及深具啟發性的概念,更具體詮釋何謂「公共社會學」的力量——掀起全美去機構化的風潮,說服政府官僚們同意讓社區重新擁抱「精神病患」。《精神病院》出版迄今超過五十年,早已經跨出了社會學而進入其他各個領域,可說是歷久彌新。環視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各式各樣的全控機構不減反增,高夫曼的睿智揭露,將再次引領我們透視各種被遮蔽的隱藏世界。 本書由四篇論文組成。第一章〈論全控機構的特質〉,針對機構中的社會生活進行總體考察,大幅引用了兩個例子——精神病院和監獄。本章說明其餘章節將仔細發展的課題,也指出這些課題在整體討論中的位置。第二章〈精神病患的道德生涯〉,針對尚未成為被收容者的人,考察「機構化」對於他們所擁有的社會關係產生了哪些初步影響。第三章〈公共機構的地下生活〉,關注人們期待被收容者對一個銅牆鐵壁的「家」表現出什麼樣的依戀,也考察了被收容者透過什麼方式讓自己和這些期待保持某些距離。第四章〈醫療模式與精神收容〉,則回到機構人員身上,以精神病院為例,來考察醫療觀點在向被收容者呈現其處境時所扮演的角色。 -
男性特质论
《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男性特质论:中国的社会与性别》作为一部跨文化研究的专著,以“文”、“武”的独特视角对许多传统与当代文本进行了重读与诠释,打破了以往西方对中国乃至亚洲男性特质从阴阳二元对立出发的逼仄理解。书中对近年海外汉学研究的大量成果也广有涉猎。《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男性特质论:中国的社会与性别》所分析的文本从《三国演义》、《西厢记》到成龙、周润发的电影,不光时间跨度很大,更涵盖了文化思潮、经典文学、民间话本和电影作品等诸多体裁。《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男性特质论:中国的社会与性别》还对海外华人进行了分析,用以审视男性特质在中国内外的发展。这本书的理论构架综合了中西的研究方法,除了本土化的社会建构分析,作者还借鉴了西方的符号学和精神分析理论。因此,无论是西方读者还是中国读者,很多时候都可能觉得这本书是一部“颠覆”之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刷新了读者既有的阅读体会,使《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男性特质论:中国的社会与性别》成为这一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中的一部独到的精彩之作。 -
字母表效应
为什么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为回答这一难题,罗伯特·洛根耗费数十年心血写就此书。 洛根开宗明义:字母表乃发明之母。与中国象形文字不同的是,字母表和拼音文字培育了西方人分析和逻辑的抽象能力,西方文化中的独有特征一一典章化法律、一神教、抽象科学、逻辑和个人主义一一也与此息息相关。 本书用宏富的材料、严密的逻辑、清晰的语言极具说服力地展现了这一宏大主题。作为媒介环境学者和物理学家,洛根所呈现出的广阔视野和深刻洞见,在本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
社会网络分析
本书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社会网络分析在近几十年越来越受到公众和学界的青睐.本书采用实际的社会网络研究问题来解释相关的概念和方法,广泛引用例子,用简洁的语言精确介绍了这一应用广泛的研究方法.在介绍有关关系数据和网络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数据收集问题, -
發現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研究
本書提供獨特而具批判性的研究取徑,並強調LGBT(女同志、男同志、雙性、變性)研究的跨學科特質。全書分為四部分:歷史、政治、文學和藝術、以及媒體。在歷史部分,介紹情慾在從古希臘和羅馬文化到當代世界之多元的文化、科學、和心理學領域中如何以不同方式呈現。在政治部分,探討性和情慾如何在當代政治領域中持續成為熱門話題。 在文學與藝術部分,除將焦點擺在LGBT社群所熟知的純粹美學作品外,還包括政治和行動份子的藝術。並藉由二十世紀中期美國兩種相當受到同性歡迎的主要娛樂形式,來闡明通俗文化如何有助於鞏固酷兒的認同感。最後並探討與同性藝術相關的爭議,以及因恐同而引發審查的特殊案例。在媒體部分則討論大眾媒體以及另類的發表方式。探討利用電影與電視提高酷兒能見度的兩難,如何在提高主流的接受程度以及削弱地下社群的力量之間權衡。還有透過網際網路以及各種非主流媒體如何協助LGBT族群發展認同與社群。 近幾年來,《發現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台灣的同志或相關的性別運動日益興盛,大學開始開設同志研究、酷兒研究等主題通識課程,不僅大學,連數所知名高中業已籌設同志或LGBT社團,台灣同志大遊行也在二○○九年邁入第七屆。足見台灣社會對於LGBT的接受程度日漸增加,本書,則可以作為進一步深化LGBT文化的關鍵著作,本書從爬梳歷史出發,進而引用媒介、藝術與文學等跨學科概念,來以求確實掌握當代LGBT的樣貌。它詳細說明了歐美同志相關文化的過往今昔,對於理解國外LGBT論述、實踐等面向的轉折,有相當大的助益,並且足為台灣相關研究與學者的借鏡。 此外,其中最具特色之處,就是在每個章節中,都會附上與該主題相關的精選文獻,讓理解脈絡流變後,還有機會直接閱讀具深刻影響力的原典。好比在「第二章、建構當代同性戀」時,就附有重量級歷史學者代米留(John D’Emilio)闡述資本主義與同志文化的獨特論述。三位作者意圖以原典與二手闡釋並置的方式來保留經典的原義與易讀性,可見他們如何得匠心獨具,也因此,誠摯地認為此書有必要譯為中文,以饗讀者。 -
自由与教育
王楠通过洛克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与洛克《人类理解论》中对人性的分析,《政府论》中对政治社会的考察有机地关联在一起,全面阐述了洛克通过教育培养现代社会中自由理性的人的基本思路。渠敬东集中深入地考察了卢梭的《爱弥尔》一书,社会理论以往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并没有充分考虑《爱弥尔》中的教育模式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影响,渠敬东的分析有力地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不仅和上篇对洛克的教育思想的考察构成了具有丰富理论张力的对照,同时也勾画出教育在构成现代社会的人心秩序方面所经历的一段重要历程。 ——李 猛 由王楠撰写的上篇并没有把视野局限在《教育思议》,而是将洛克的教育思想放在由《人类理解论》、《政府论》等著作构成的洛克总体思想体系中。由渠敬东撰写的下篇基于国内外对卢梭名著《爱弥尔》的大量研究成果,将《爱弥尔》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其主题是,如何培养一个“人”与如何培养一个“公民”。作者对附录中书柬的讨论也非常精彩,现代社会的复杂性使爱弥尔作为人的处境和作为公民的处境都遭到了巨大挑战,面对这些挑战的时候,爱弥尔对自由的理解反而更加深入,在奴役中获得了对自由的真正理解。 ——吴 飞 -
錢買不到的東西
全球媒體一致讚譽「當代不可或缺的理性聲音--邁可.桑德爾教授,《正義》之後再次發聲! 當每樣東西都能買賣,是否有錢,就有了天壤之別? 當生命中各種美好事物都被標上價格,事物的價值也跟著變質了? 金錢交易的市場機制,已經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各面向,大舉侵入了原本非屬市場的領域。從健康醫療、教育、法律、政治到人際關係,一旦事物變成了「商品」,就會失去某個很重要的「什麼」。過去我們不曾關注過這個問題,但也許這個「什麼」,正是建構一個美好社會所不可或缺的。 桑德爾教授提醒,我們應該自問:世上有什麼東西是無論如何都不該用錢去買的?我們也必須決定,應該以什麼樣的價值來管理社會及公民生活的各領域。當今的市場機制已與道德脫鉤,而我們需要將兩者重新連結起來--面對金錢的蔓延,我們必須選擇,如何劃定正義的防線,以守護我們都渴求實現的美好生活! 如果《正義》鍛練了你的思辨能力,那麼,《錢買不到的東西》將讓你看清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
Big Data
National Bestseller “No other book offers such an accessible and balanced tour of the many benefits and downsides of our continuing infatuation with data.”—Wall Street Journal “What I’m certain about is that Big Data will be the defining text in the discussion for some time to come.”—Forbes.com It seems like “big data” is in the news every day, with new examples of how powerful algorithms are teasing out the hidden connections between seemingly unrelated things. Whether it is used by the NSA to fight terrorism or by online retailers to predict customers’ buying patterns, big data is a revolution occurring around us, in the process of forever changing economics, science, culture, and the very way we think. But it also poses new threats, from the end of privacy as we know it to the prospect of being penalized for things we haven’t even done yet, based on big data’s ability to predict our future behavior. Big Data is the first big book about this earthshaking subject, with two leading experts explaining what big data is, how it will change our lives, and what we can do to protect ourselves from its hazards. -
波兰尼《大转型》与中国的大转型
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史家波兰尼所著《大转型》是现代西方的一本经典著作,描述了欧洲文明从前工业世界到工业化时代的大转变,以及伴随这个过程而发生的观念、意识形态、社会和经济政策上的转换,预言了自由市场经济自身逻辑的深刻悲剧性,及其必将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本书作者通过事例分析,介绍了《大转型》及波兰尼的主要观点:第一,自我调节的市场从未真正存在,其缺陷将给人类世界带来毁灭性灾难;第二,市场力量的扩张或早或晚会引发旨在保护人与自然的“反向运动”,其具体表现为保护性立法和政府干预。作者并以中国现当代的发展状况印证波兰尼的观点,认为在1990年代短暂经历了“市场社会”的梦魇之后,中国已出现蓬勃的“反向运动”,并正在催生一个“社会市场”。 作者王绍光是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主任、讲座讲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江讲座教授。国际学术刊物China Review主编。 关于“经典通识讲稿”:近年来,以甘阳为代表的一批学人着力推动中国大学通识教育,尤重“研读中外经典文本”,旨在重新树立认真读书、自由思考的风气,以抵抗整个社会以至大学校园的浮躁之气和急功近利心态。“经典通识讲稿”秉此理念,特邀各学科著名学者,以深入讲解中外经典文本的方式,引领读者进入对思想文化中根本问题的思考。 -
The Elephant in the Room
The fable of the Emperor's New Clothes is a classic example of a conspiracy of silence, a situation where everyone refuses to acknowledge an obvious truth. But the denial of social realities--whether incest, alcoholism, corruption, or even genocide--is no fairy tale. In The Elephant in the Room, Eviatar Zerubavel sheds new light on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underpinnings of silence and denial--the keeping of "open secrets." The author shows that conspiracies of silence exist at every level of society, ranging from small groups to large corporations, from personal friendships to politics. Drawing on examples from newspapers and comedy shows to novels, children's stories, and film, the book travels back and forth across different levels of social life, and from everyday moments to large-scale historical events. At its core, The Elephant in the Room helps us understand why we ignore truths that are known to all of us. Zerubavel shows how such conspiracies evolve, illuminating the social pressures that cause people to deny what is right before their eyes. We see how each conspirator's denial is symbiotically complemented by the others', and we learn that silence is usually more intense when there are more people conspiring--and especially when there are significant power differences among them. He concludes by showing that the longer we ignore "elephants," the larger they loom in our minds, as each avoidance triggers an even greater spiral of denial. Social life in families, organizations, communities and even entire nations is full of situations where the emperor has no clothes. The Elephant in the Room illuminates the dynamics behind these situations, revealing why we ignore obvious and alarming realities. -
年龄论-社会空间中的社会时间
本文提出了时间的社会化这一概念,并从此概念入手,分析了时间社会化的两个基本内容:社会时间的分化与社会时间的资本化。并从平均人具有现实意义和普遍意义的三个方面——延续与断裂、周期性和相对性,讨论了社会空间中的社会时间的特点。 本书通过对社会时间的讨论和分析,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其中包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然时间已经社会化;并且社会时间可以分化为多个层次;在工作空间中,以人为载体的社会时间资本化,个人的价值被制度化为工作时间及其纪律;传承的社会空间导致社会时间的延续性,而断裂的社会空间则导致社会时间的断裂性与截断性;在不同的社会空间(个体生命空间、家庭空间和工作空间)下,社会时间具有周期意义;社会空间内容的多样性、丰富性以及社会空间的多层次性则会导致社会时间的相对性。这些结论对我们在统计描述的层次上分析时间变量,考察它对统计分析方法的发展可能具有的方向性的意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第5版)清晰、准确、及时地分析了社会变迁的主要理论视点、源泉、过程、模式和影响,探讨了多元文化背景下促进阻碍变迁认同的诸多因素,并着重强调了有计划或无预期情形下不同变选迁所导致的无法预料的后果与代价,对促成与评估变迁的方法或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不仅因为河流是流动的,同样,踏入河中的人也是流动的,而由无数独特个体组成的人类社会更是无时不在流动中变迁。社会变迁,在外部确立了现今跨越全球的联系方式,在内部则正在改变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也是最具个人色彩的领域。 -
礼物之谜
这是一本人类学著作,讲述礼物交换在人类多种社会形态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以及它在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中的作用。礼物和礼物赠与的理论,基本上就是研究那种其价值可以转移的物件交换,无论是其象征价值还是经济价值。在本书中,著名法国人类学家莫里斯·古德利尔对关于礼物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中重要性的各种观念进行了重新探讨,他着重研究的是那些神圣之物,它们具有价值,但从不交换。 本书的开头部分对马塞尔·莫斯和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在这一方面的开创性著作进行了仔细分析,然后介绍作者自己在美拉尼西亚的田野调查。古德利尔认为,那些传统的礼物理论都有缺陷,因为它们只考虑那些交换性的物件。他本人在神圣之物和与神圣之物相联系的权威授予这个领域中来解释礼物赠与,对当代和传统的礼物赠与理论都提出了挑战,为这个传统性的争辩课题注入了令人兴奋的活力。 在礼物理论方面,《礼物之谜》是当前一份重大的理论贡献,也是礼物理论史的一本精要指南。 -
媒体与社会
媒体与社会批判的视角,ISBN:9787302145448,作者:(英)伯顿 著,史安斌 主译 -
信任的道德基础
本书寻求解释为什么人们信任陌生人,为什么这样做是重要的。信任是一种价值,它不取决于个人经验,也不取决于人们在公民群体中与他人的交往和非正式的社会交往。我们是从父母那里学到信任的,信任在时间尺度上是稳定的。信任取决于乐观主义的世界观:世界是一个美好的地方,我们能使它更好。具有信任感的人更乐于从事慈善捐赠和志愿工作,更强有力地支持那些面临歧视的群体。具有信任感的社会更有可能对资源进行从富人向穷人的再分配,它的政府也会有更高的效率。在美国的最近三十年中,人们之间的信任在衰落,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乐观主义的衰落和经济不平等的加剧,作者记录了美国和其他市场经济体制中有代表性的数据随各种时间序列变化的趋势。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