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社会学
-
信任
本书是波兰著名社会学家彼得·什托姆普卡教授的一部重要的社会理论著作,它对作为人类行为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的信任做出了综合的理论说明。本书在参考大量信任研究的前沿成果的基础上,对信任观念本身——它的意义、基础、和功能——的概念和类型学给予了澄清和解释。他提出了信任文化出现的一个解释模型,并且通过考察1989年东欧居变及此后新的社会秩序的出现,把理论模型和历史发展联系起来。什托姆普卡用统计数据和他自己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波兰实施的给人印象深刻的关于信任的经验研究阐明并支持了他的断言。本书是一部在概念上有创造性的优秀著作,社会学、政治学和社会哲学的学者和研究者都会从中受益良多。 -
身体与社会
简介 《身体与社会》初版于1984年,你现在看到的是该书的第二个版本。此书的作者布莱恩.特纳把关于身体的研究从最基础的医学身体层面上升到精神身体的层面。正如作者在第二版序言里所述:“随着《身体与社会》第二版的出版,应该及时思考人文学科及社会学科中对人类身体与体现(embodiment)进行艺术再现这个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充分运用了其广博的知识,从梅洛.庞蒂的以身体为基础的存在现象学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从社会学到女性主义,都为作者提供了理论源泉。全书共分十章,从医学、社会学、宗教学、伦理学的观点讨论了包括厌食症和恐旷症的历史,对基督教对待人类性事的态度的批判以及人的身体在游戏和欲望中的作用等具体问题。除此之外,作者还提出了身体社会学家们在未来的研究课题以及应该优先考虑的一些主题。 序言 《身体与社会》一书综合了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精神分析学、女性主义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糅合了梅洛.庞蒂、费尔巴哈、青年马克思、福柯、弗洛伊德等大师的理论,力图把身体的研究从简单的肉体层次提高到更高的层面。 内容摘要 身体问题处于社会理论的重要问题的交接点上。自从新康德主义运动以来,社会学的认识论问题集中在人类在自然和文化中的双重成员身份(the dual membe hi)上。人的身体屈从于诞生、衰弱和死亡等过程,但是源于身体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的这些过程也是位于文化信仰、符号和实践世界中的“有意义的”事件。在个体层面上,我的身体是被体验的一种极限环境,但是我们的意识也表现我既拥有身体,又是身体。这种区分的部分内容可以通过疾病和病痛之间的差异加以说明。我们可能称一个患股骨头坏死的人患有股骨变性,在这种情况下,股骨生病(diseased)但未有病感(sick)。类似地我们可以说苹果生病,但不能说它感到病痛(ill)。“病痛”(illness)和“病感”(sickness)这样的概念是用于描述个人的状况的社会一文化范畴而不是描述人的肌肉、骨骼和神经。疾病不是一种社会角色,但它使得将“病感角色”看做带有适宜行为标准闭社会立场变得有意义(Parsons,1951)。由此可认为我不但感到病痛(illnes),而且我“做”怕(do)或表现出我的病痛,这似乎言之成理。对笛卡见主义进行的现象学批判的价值在于表明意识是体现的也是意向性的。 在社会学看来,现象学的局限性是由它对我的身体和他者的身体的排他性的关注所决定的。身体总是由社会形成并由社会定位的。如何做男人或女人是一种社会界定,因为生理学总是以文化为中介的。正如福柯(1980b)所表明的那样,拥有一个“真正”的性属是医学/文化实践的产物,就阴阳人而言,医学/文化实践排除了拥有两性身份的可能性。“畸形”也是由社会建构的(Howell and Ford,1980)。 尽管从真正的现象学意义上说,我们拥有对我们身体的统治权,但是在人口的社会再生产屈从于制度的约束(“乱伦禁忌”)。权力(父权制的形式)、意识形态(欲望与理性的对比)和经济(要求通过家庭、典型地以长子继承制形式稳定地分配财产)意义上而言,这绝不是在真正社会性的。在传统上,社会是在老人统治/父权制结合的情况下组织起来的,其中臣属门的性行为受到上帝、国王、教士和丈夫组成的集体的约束。因此,身体问题不仅仅是认识论和现象学问题,也是有关权幻、意识形态和经济学的争论的理论定位。 -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A study of human behavior in social situations and the way we appear to others. Dr. Goffman has employed as a framework the metaphor of theatrical performance. Discussions of social techniques are based upon detailed research and observation of social customs in many regions. -
美国学生社会技能训练手册
《美国学生社会技能训练手册》的作者达林·曼尼克斯结合19年的从教经验,详细阐述了社会技能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供了180多种现成的社交技能训练方案,让父母和家长即时使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并运用这些技能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不同问题。《美国学生社会技能训练手册》内容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现代中学生必备基本社交技能。本部分详细介绍了20种基本社交技能,每一单元都包括对一种社交技能的详细阐述、学生练习、教师参考、家长参考以及相应的实践活动等五部分。 第二部分:实用社交技能训练。本部分假设了五种不同的环境:家庭、学校、工作、同伴相处,以及社区。让学生在各种不同情形下得到更好的训练。 《美国学生社会技能训练手册》将为你提供一个灵活即用的社交技能方案,帮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并转化为适合自身的方法。 -
越轨社会学
《越轨社会学(第10版)》是一本关于越轨社会学的畅销书,这次新版已是第10版,此外,《越轨社会学(第10版)》已被译成18种语言出版。偏差行为是一个社会学和法学交叉研究的领域,是越轨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也是一个发人深思的主题。《越轨社会学(第10版)》涉及面很广,包括偏差行为的各派理论。作者深入分析了大量具体的偏差行为案例,除关涉常规话题外,也分析了许多重要的、流行的话题以及最新被确认的偏差行为,例如自杀式爆炸。此外,作者用大量的调查数据,推翻了人们普遍认可的许多关于偏差行为的假设。在《越轨社会学(第10版)》中,读者不仅可以充分了解偏差行为的各种理论和数据,而且还将重新思考和评价传统社会的成见。 -
西方性学名著提要
本书采用了性反应周期的四阶段论作为基本的分析框架。这四个阶段包括:兴奋期、平台期、高潮期、消退期。作者突出了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等能较鲜明地表征性反应能力及其变化的指标。 性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直到19世纪末西方才出现了可以冠以性学之名的著作。虽然经过了一个世纪的发展,西方性学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其成熟程度还远不能同哲学、历史、社会学这样的学科相比。这就为本书的编选造成了先天的困难。本书所收录了有关西方性学名著,内容大例从生理学角度、心理学角度、人类学角度、社会学角度、性别研究等多方面、多领域进行探讨和研究。 -
非理性的时代
本书作者对明天的社会里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企业的组织形式等作了令人激动而震撼的描述。他指出,这是一个变化中的世界,一个新发现、新启示、新自由的时代,我们必须用一种全新的甚至是非理性的方式对变化作出反应,才不至于像“热水中的青蛙”一样由于对水温的逐渐升高缺乏反应而遭受灭亡的命运。 -
我愛偷窺
一本讓人忍不住想按讚、分享的「窺視心得報告」 本書作者霍爾.尼茲維奇(Hal Niedzviecki)以詼諧又尖銳的筆觸深入窺視世界;為了深入窺視世界一探究竟,在住家周圍裝設監視器、在老婆車上裝GPS定位系統、僱用私家偵探調查自己,加入各個社交網站、在聊天室貼文、開設部落格、窺探鄰居、應徵上真人秀節目、和在網路張貼裸照的空巢期夫婦一起喝酒、舉辦臉書「朋友」派對。本書內容包含一部分作者的網路世界遊記、一部分的日記、一部分的思索與社會史、加上多位比小說角色更離奇的真實世界人物的採訪。 本書反映了越來越多人的渴望與困惑,讓他們願意用私生活細節換取情感的宣洩、他人的注目、甚至遠播的臭名。人們開始費盡心思包裝自己的形象,甚至開始把自己想成是產品,會認真去想:「我現在要更新什麼,能讓我得到更多粉絲、點閱數,或是有人來邀我上電視?」 我們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跨越了分享的界線,最終變成過度分享? 世界各地興起的選秀節目,美國真人實境秀節目高達數百個;Justin.TV的創辦人賈斯汀在頭上裝置攝影機,將自己一天24小時的生活在網路上全程轉播,並公佈手機號碼隨時接受陌生人傳簡訊來給他建議;加拿大一位兼任家教的中年婦女每逢假日便和丈夫到全世界各地著名景點拍全裸照片,並放到色情網站Voyeurweb上,每天吸引全球超過五百萬人次點閱…… 這種過度分享的「窺視文化」(Peep Culture)是一種快速興起的現象,而「塑造一個適於被窺視的形象」與「窺視他人」則已成了全(地球公)民運動。 本書同時讓我們在滿足窺視欲望的同時反思:那永無止盡揭露個人資訊的自戀衝動究竟所為何來?從而呈現科技是如何戲劇性地改變我們對於隱私、個體、甚至人性的觀念。 如果你發現自己無法停止上臉書、推特、YouTube貼文,又覺得這種生活不太對勁;小心,「楚門的世界」或許正在你生活中即時上映! -
身体五态
本书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人的身体的五种形态,认为身体是一种拟人化制度,它们表达/关联着一套宇宙论体系,一种政治态身体,一个共餐性社会,一种生产/消费经济/系统,以及人体设计与器官移植方面的生物技术前沿,有助于现代人对自身与社会的深入了解。 -
越轨
死刑能够遏制凶杀吗?被父母虐待的儿童长大后会施虐吗?年迈的老人更会受谁的虐待?冬季会比春季的自杀率高吗?小偷喜欢找什么样的人下手? 我们为什么会有偏差行为?如何理解偏差? 这是一本关于偏差行为学的畅销书,如今这次新版已是第10版了,同时它已被译成18种语言出版。偏差行为是一个社会学和法学交叉研究的领域,本身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主题。 这本书涉及面很广,作者深入分析了大量、具体的偏差行为案例,分析了许多流行的劲爆话题以及最新被确认的越轨行为,例如自杀、家暴、强奸、同性恋、换妻、滥用麻醉品、网络偏差行为等。作者用大量的调查数据,推翻了人们普遍认可的许多关于偏差行为的假设。阅读此书后,你将重新思考和评价传统社会的成见和偏见。 -
心灵,自我与社会 (平装)
《心灵,自我与社会》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
美国社会学家彼得·M·布劳是最著名的现代社会交换理论家。他的交换理论被称为结构交换理论,以区别于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理论。《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是其最主要著作。他认为,人际之间的社会交换开始于社会吸引。他用对等性解释部分社会交换,用不对等性解释另外一些社会交换。不对等性交换产生社会的权力差异和社会分层现象。因而,他用交换理论解决了社会学中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之间的鸿沟。这是他对社会学的最突出贡献。 社会交换的概念 布劳认为,社会交换是人类行为的一部分。人类行为成为社会交换,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该行为的最终目标只有通过与他人互动才能达到;二是该行为必须采取有助于实现这些目的的手段。”所以,社会交换是当别人作出报答性反应就发生、当别人不再作出报答性反应就停止的一种自愿性行为,它是个体之间的关系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权力分化与伙伴群体关系、对抗力量之间的冲突与合作、社区成员之间间接的联系与亲密关系等的基础。人们之间之所以相互交往,是因为他们通过交往得到了某些东西。 正因为社会交换是一种以期待回报和换取回报为目的的行为,所以,社会交换活动的参与者同“经济人”有类似之处。“经济人”那种理性选择的特点同样会出现在社会交换领域,经济交易中的“边际效益递减”原理也同样适用于社会交换领域。但是,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还是有许多重大区别。第一,经济交换是根据明文规定的契约合同进行的,社会交换不作任何具体的规定和明文的承诺。第二,经济交换不会引起个人的责任、感激和信任感,而社会交换则会。第三,从经济交换中得到的利益可以精确计算和预测,货币是经济交换中衡量一切价值的媒介;从社会交换中得到的利益则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报酬的价值具有相对性和模糊性,比如爱、感激、社会赞赏等都无法用货币来衡量。 社会交换的形式 布劳是根据社会交换得到的社会报酬,来划分社会交换形式的。社会报酬有两类:一是内在性报酬,即从社会交换活动本身取得的报酬,比如乐趣、爱、感激和社会赞赏等;二是外在性报酬,即在社会交换关系以外所取得的报酬,比如金钱、商品、劝告、邀请、帮助和服从等。 社会交换有三种形式: 一是内在性报酬的社会交换。社会交换活动的参与者把交换活动本身作为目的,比如一个男孩与他所爱慕的女孩进行交往,所依据的就是内在性报酬。 二是外在性报酬的社会交换。社会交换活动的参与者把交换看作是实现更远目标的手段,它对人们合理选择交往伙伴提供了客观的独立标准。 三是混合型的社会交换。这种交换既有内在性报酬,也有外在性报酬。比如,一个人接受邀请赴宴,可能是为了享受饮食之乐,也可能是同时为了得到与老朋友相处的愉悦,甚至更可能是后者;工人参加某个工会,不仅仅是为了改善其雇用条件,也可能是他们内在地喜欢该工会中的伙伴关系,并能从帮助工会实现其目标中得到某种满足。 社会交换的基本过程 在确定了社会交换的概念之后,布劳把注意力集中于分析社会交换的基本过程。根据布劳的分析,社会交换的过程始于社会吸引。他所讲的社会吸引,是指与别人交往的倾向性。一个人期望与别人的交往会带来报酬,不论这些报酬是内在性的还是外在性的,他会受到能提供报酬的人的吸引。要使对方承认自己,愿意与自己交往,就必须向对方证明自己也是一个有吸引力的人,表明与自己交往也能从中得到报酬。如果他能够成功地做到这一点,对方接受了他,交往行为就会随之发生。如果双方都从交往中得到了期望的报酬,则会进一步加强双方的相互吸引。当不断的相互吸引使双方建立起稳定化的共同纽带时,便形成了某种社会群体。 在交换中,各交换主体都会尽力展示自己的报酬能力,以吸引其他人同自己交换。因此,在社会交换中必然发生竞争。但是,由于人们拥有的资源在数量、质量、种类、稀缺程度等方面是不均等的,那些拥有丰富资源或稀缺资源的人在群体中会获得较高的交换地位。他们作为为数不多的资源提供者,可以自由地选择交换对象。相反,那些没有多少资源的其他成员,只能处于较低的交换地位,没有或很少有自由选择其他交换对象的余地。当社会地位差距较大的双方进行社会交换时,处于弱势的一方会选择尊敬、服从等作为回报,这就使另一方获得了权力,群体中就出现了权力分化。 权力的分化会导致两个结果的产生。一方面,为了获得利益,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会甘居臣属地位,这就等于认可了权力。他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沟通并表达这种认可,权力就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合法化。权力的合法化使每个成员都有了固定的位置,只要按照自己的角色办事,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回报,从而减少了交换中的竞争和磨擦,有助于促进群体的整合。另一方面,如果权力的实施没有带来所期望的报酬,人们会产生被剥夺感。这种被剥夺感会逐渐瓦解合法权威赖以存在的基础,并导致对权力的反抗。人们为了有效地表达他们的反抗,会形成对抗性组织,比如社会运动、政党和工会等。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对原有权力结构进行调整,或者推翻现存权力结构并代之以新的权力结构。布劳以社会吸引、竞争、分化、整合和反抗等概念为核心,形成了分析社会交换过程的基本框架。 宏观社会结构中的间接交换 布劳不仅分析了社会生活中的微观交换过程,而且运用社会交换基本过程的分析框架,考察了宏观社会结构中更为复杂的交换过程。宏观社会结构中的交换不仅包括人际互动,还包括群体之间、组织之间的交换;不仅包括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还包括间接的、时空间隔较大的交换。尽管宏观社会结构中的交换也包含吸引、竞争、分化、整合和反抗等一般过程,但是,宏观社会结构中的交换与微观社会结构中的交换还是有重大区别的。首先,微观社会结构中的交换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交换双方能够提供彼此所期望的报酬是产生社会吸引的基础;宏观社会结构中的交换则主要是间接交往,共同价值成为间接交换的媒介。共同价值为宏观社会结构中复杂的间接交换提供了一套共有的标准,使交换各方能以同样的情景定义进行交换,因而共同价值在宏观社会结构的交换中也起着基础性作用。其次,宏观社会结构中的交换是以制度化为特征的,那些历史上业已确立的制度约束着群体之间、组织之间的吸引、竞争、分化、整合和反抗的基本交换过程。共同价值为宏观社会结构中交换关系的形成提供了可能,要使宏观交换关系得以维持、稳定和发展,必须有一个制度化的过程。制度化的核心是在共同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一整套涉及各种具体交换关系的、稳定和普遍的规范,以调整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之间的交换关系。社会规范禁止人们通过损害集体共同利益而获取个人利益的行为,集体成员也不能在缺少社会规范的情况下实现他们的个人利益。遵从规范的结果,使集体与它的成员之间的交换取代了个体之间的直接交换。比如,富人阶层的成员从事慈善性捐赠,是他们遵从其所属阶层的规范并因而获得人们的社会赞赏,而并不是为了赢得施舍对象的感激。 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字秀春)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764/77068/77069/5272483.html -
孤独的真相
你很容易就相信特异功能、另类疗法、秘传信仰、通灵占卜吗? 许多科学家研究这类玄奇之事,提出所谓的“科学根据”,可信度究竟如何? 谎言、骗局、伪科学,处处充斥着诱惑,处处上演着阴谋,真相究竟是什么? 轻松有趣、充满冷幽默的话语娓娓道来的,是一个个令人震惊的科学界的绝对大秘密! 本书精选人类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惊天骗局,以独特的视角、趣味横生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了非常时期非常人物炮制的重大骗局。这些骗局有的太过久远,渐渐变成了神话故事的一部分;有的曾经轰动全球,成为政治事件,引起外交冲突和全民大讨论;有的骗局,小人物居然能将一个国家玩弄于股掌之中而又全身而退;有的骗局,居然能欺骗芸芸众生达千年之久,而人们依然半信半疑;而有的骗局,无论是骗局的制造者还是当年的受害者,出于种种目的,至今都不肯承认当年的骗局…… -
三种文化
本书受斯诺的“两种文化”的启发,根据现实的发展情况,提出了三种文化的划分,并第一次系统地对这三种文化的特点及其关系加以讨论,有助我们了解现代社会的一些重要现象及其所造成的各种问题的症结所在。 -
质性资料的分析
本书厘清了质性研究的科学取向,强化了质性研究者的逻辑思考与实作能力,使得研究新手们更容易走进质性研究之门,顺利完成资料分析,进而提高研究者本人与读者对研究成果的信心。本书可以说为质性研究者构筑了一条为学的捷径,它能指引出资料分析的先后之道,从而帮助研究者掌握这个世界的先后之道。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1节 质性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第2节 本书的性质 第3节 我们的取向 第4节 质性研究的种类 第5节 质性资料的性质 第6节 我们对质性分析的观点 第7节 本书的运用方式 第2章 设定资料搜集的焦点与范围:实质的开始 第1节 建立一个概念架构 第2节 形成研究问题 第3节 界定个案:拟定研究范围 第4节 抽样:界定资料搜集的范围 第5节 研究方法 第3章 设定资料搜集的焦点与范围:研究设计的进阶议题 第1节 连结质性资料与量化资料 第2节 有关资料分析的管理问题 第4章 初步的资料分析 第1节 接触摘要单 第2节 代码与编码 第3节 模式编码 第4节 写备忘录 第5节 个案分析会议 第6节 暂时的个案摘要 第7节 精简短文 第8节 预建个案纲要法 第9节 持续分析的整体过程 第5章 个案内的资料展示:探究与描述 第1节 如何进行资料展示 第2节 部分排序图表 第3节 时间排序图表 第4节 角色排序图表 第5节 概念排序图表 第6章 个案内的资料呈现:解释与预测 第1节 解释与因果关系 第2节 解释性结果矩阵表 第3节 个案动因矩阵表 第4节 因果网络图 第5节 进行预测与检验预测 第7章 跨个案资料展示:探索与描述 第1节 跨个案分析:绪论 第2节 部分排序图表 第3节 概念排序图表 第4节 个案排序图表 第5节 时间排序图表 第6节 随时间发展的散点图 第8章 跨个案资料展示:排序与解释 第1节 经由比较分析作解释 第2节 个案排序的结果矩阵表 第3节 个案排序的预测项—结果矩阵表 第4节 变量×变量的矩阵表 第5节 因果模型图 第6节 因果网络——跨个案分析 第9章 矩阵表:基本原则 第1节 建立表格 第2节 填入资料 第3节 由表中资料引出结论 第10章 形塑良好的意义:引出结论与验证结论 第1节 产生意义的技术 第2节 检测与验证发现的技术 第3节 研究结论的质量之标准 第4节 实作记录 第11章 资料分析中的伦理议题 第1节 本章 架构 第2节 伦理理论 第3节 具体的伦理问题 第4节 冲突、两难与取舍 第5节 建议 第12章 撰写报告 第1节 基本问题 第2节 读者与成效 第3节 声调、文类与立场 第4节 风格 第5节 格式与结构 第6节 运用研究报告 第13章 最后的陈述 附录 为质性资料分析选择计算机程序 参考文献 -
爱欲与文明
赫伯特·马尔库塞(1898--1979),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主要代表,被西誉为“新左派哲学家”。本书是其主要著作之一,声称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补充”马克思主义。 西方今天文明已发展到极点,然而文明进步的加速也伴随着不自由的加剧。集中营、大屠杀、世界大战和核武器都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人对人最有效的统治和摧残恰恰发生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成就高度发达到仿佛能建立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的时刻。可见,高度文明的昂贵代价是人的不自由和对生命本能、对自我升华了的性欲--爱与的压抑。所以,反抗现代西方文明首先必须消除对人的本性的压抑,解放爱欲。 -
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 [第13版] (下册)
《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下册)(第13版)》(分为上、下两册)聚社会科学各学科大家于一堂,集方法论问题和各种重要研究方法之大成。既能深入浅出,准确清晰地介绍和解释不同的研究方法与取向,又能以反思的心态和目光对这些方法进行分析性阐述。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开阔视野、激发想象、启迪思考、以有系统的实证性研究方法获得对人类社会与行为的真知灼见,相信《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下册)(第13版)》能够成为广大社会科学研究者和学习者的良师益友和善其事的利器。 -
选择死亡
这是一本分析自杀原因的书,可以说是写给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看的。目的是让广大公众了解围绕自杀而存在的谜,从而正确对待自杀,关心和帮助那些打算轻生的人,进而介入自杀预防。 -
The Meme Machine
Humans are extraordinary creatures, with the unique ability among animals to imitate and so copy from one another ideas, habits, skills, behaviours, inventions, songs, and stories. These are all memes, a term first coined by Richard Dawkins in 1976 in his book The Selfish Gene. Memes, like genes, are replicators, and this enthralling book is an investigation of whether this link between genes and memes can lead to important discoveries about the nature of the inner self. Confronting the deepest questions about our inner selves, with all our emotions, memories, beliefs, and decisions, Susan Blackmore makes a compelling case for the theory that the inner self is merely an illusion created by the memes for the sake of replication.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