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社会学
-
中国乡村生活
上个世纪之交的中国人究竟过着什么样的生活?经历着怎样的动乱和变化?保持着哪些文化传统和陈规陋习?都市、乡村及社会各层面的具体状况如何?本套丛书将为你解答这些问题。 本套丛书的作者皆系一百年前在中国居留并深谙中国文化的西方人。他们以外人独有的视角和眼光打量、考察着这块神秘的土地,并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纪录下他们的观感和惊奇。每本书都保留了大量老照片,这使我们可以更直观和清晰地回眸清末民初那一段充满创伤的岁月…… -
知识的不确定性
今天,在现代世界体系中,存在着知识结构的危机。各种学科都被一种信念笼罩着:仿佛知识是确定的。但是近三十年的时间表明,知识真正是,并永远是不确定的。本书考察了不确定的知识(尤其是历史的社会科学知识)的存在方式,并提出了如何与这种不确定性相协调的建议。 -
Identity and Violence
Smashing such stereotypes as "the monolithic Middle East" or "the Western Mind," Amartya Sen examines the much-misunderstood concept of identity. The world may be more riven by murderous violence than ever before; yet Amartya Sen, the galvanizing Nobel Laureate, proposes in this sweeping philosophical work that the brutalities are driven as much by confusion as by inescapable hatred. Conflict and violence are sustained by the illusion of a unique identity, overlooking the need for reason and choice in deciding on bonds of class, gender, profession, scientific interests, moral beliefs, and even our shared identity as human beings. Challenging the reductionist view that people of the world can be partitioned into little boxes in terms of civilizational categories, Sen draws on history, economics, science, literature, and his own memories of difficult as well as easy times on three continents to present an inspiring vision of a world that can be made to move toward peace as firmly as it has spiraled in recent years toward violence and war. About the series: Issues of Our Time: "Aware of the competition for the attention of readers, W. W. Norton & Company and I have created the "Issues of Our Time" as a lucid series of highly readable books through which some of today's most thoughtful intellectuals seek to challenge the general reader to reexamine received truths and grapple with powerful trends that are shaping the world in which we live. The series launches with Anthony Appiah, Alan Dershowitz, and Nobel Laureate Amartya Sen as the first of an illustrious group who will tackle some of the most plangent and central issues defining our society today through books that deal with such issues as sexual and racial identities, the economics of the developing world, and the concept of citizenship in a truly globalized twenty-first-century world culture. Above all else, these books are designed to be read and enjoyed."Henry Louis Gates Jr., W. E. B. DuBois Professor of the Humanities, Harvard University -
藏族妇女口述史
《藏族妇女口述史》内容简介:西藏有文字的历史近两千年,然而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对于妇女贡献的记载却寥寥无几。可以说,其文字所记录的只是一部西藏男性的历史。这种事实相对于藏族妇女对历史所做的贡献是极大的不公正。藏族妇女占西藏人口的51%,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她们有过辉煌的从政史,同时又经历了地位低下的沦为男子奴隶的岁月。她们用自己独特的聪明才智,在社会的生产劳动、文化传承以及人类延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天,藏族妇女赢得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对于广大妇女,尤其是老年妇女来说,她们经历了西藏的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而其中的一些佼佼者,更是在从传统社会步人现代社会的同时,正在走向世界。把她们的生活经历、感受记录下来,不但可以使人们了解20世纪藏族妇女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一个侧面,同时对于传统的文字记录的历史也是一个重要的补充。 -
资本主义精神
《资本主义精神:民族主义与经济增长》意义重大,观点独到,灵感丰富,满足了当前之急需。在一个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世界中,人们很容易忘记民族的起源和遗产,忘记国际竞争的跌宕起伏。格林菲尔德利用有力的对比分析和历史学与社会学的双重视角,有效地提醒了人们,并且阐明了那段历史。 -
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
人民公社曾是一个时代的象征。现在,虽然时过境迁,但在中国农 村仍不时可见其忽隐忽现的踪影。那么,它究竟是怎样一种制度呢?本 书将对此作出解答。全书分“公社制度的导入”、“四清及‘文化大革命’ 中的村落政治”、“70年代中叶的公社制度模式”、“人民公社的终结”四 编18章,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多方面 对人民公社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察与研究,不仅重新展现了人民公社 的基本面目,而且提出了不少饶有创见的学术观点及值得认真思考的 社会问题。书末另附三个有关人民公社的重要文献,亦颇有参考价值。 -
进步与贫困
土地\经济\发展\进步\贫困 -
客家传统社会(上下编)(附光盘1张)
《客家传统社会》是一部对我国福建、广东、江西等省的多个客家聚居区域的历史渊源、传统社会结构、社会经济以及客家人的文化传承、宗教信仰 、民风民俗、岁时节庆等的调查研究之作,是一部全面而系统地记录客家地区社会生活传统的学术著作。 《客家传统社会》由法国著名人类学者劳格文(John Lagerwey)主编,所收22篇文章,作者除部分海内外专业研究人员外,大多数为客家当地老人。材料的来源,或者是对客家老人们的深入采访和充分的社会调查,或者就是作者自己所亲历的记忆,因此,文章内容丰富多彩,翔实厚重,可作信史。同时,文章的语言也颇具地方特色和口语性。 书中的两篇长“序”(劳格文撰),除就本书的学术框架作分析外,还特别阐述了对全球化冲击下保持文化多样性和民俗传统的理论意见;书后的长篇“后记”(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中心教授董晓萍撰),就本书所涉及的学术领域的学科建设和劳格文小组的研究方法等作了深入探讨。这几篇论文颇具分量,富于思辨性和创见性,无疑在正文原有基础上,更提高了本书的学术价值。 -
妇女与社会
本次所选十二篇论文,在时间上含括自两周至二十世纪上半叶,而半数则集中在明清以下,一方面编者尽量涵盖整个历史时期,尝试呈现各时代妇女史的成果,另方面近年来明清史学界著重新史料与新视野的气氛也表现在妇女史的研究上。这二十篇论文中,除两篇在1991年出版之外,其余皆为近十年内发表者,其中甚至有三篇是2003年的著作。这并非编者喜新厌旧,而是最近十年来台湾的妇女史研究蓬勃发展,视角新颖而佳作如林。十二篇之中,两篇出自《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三篇出自《新史学》杂志、三篇出自《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也大都反映了较常登载中国妇女史相关论文的刊物情况。 -
东亚三国志
韩国人喜欢表现、中国人性好含蓄、日本人性格被动,这种差异从何而来?跟三国的历史、地理、文化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日本人的棒球打得好,中国人乒乓球打得好,韩国人足球踢的好,这跟三国人的民族特性有什么关系? 中国是大陆,韩国是半岛,日本是岛国。这种地理上的区别,在民族性格方面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差异? …… 中、日、韩这东亚三国不仅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而且在历史上同属汉文化圈,不论是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都可以从另外两个东亚国家的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可惜的是,三国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亲如兄弟,敬如父兄,反而磨擦不断,殊为憾事。都说西方文化已经盛极而衰,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世纪,如果三国人不能互相了解,互相体谅,精诚团结,携手并进,又如何能顺应历史机遇,使东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本书作者金文学出生于中国,朝鲜族人,留学日本多年,专攻比较文学、比较文化及文化人类学。独一无二的经历和学术背景使作者能够深刻地理解中、日、韩三国的不同之处,敏锐地发现常人所不能看到的细节,在书中,作者对东亚三国的文化、历史、传统、习俗、观念、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了有趣的对比分析,言人所未言,道人所未道,诸多发现,读后给人以很大的触动和启发。 -
国家兴衰探源
《探源》是《集体行动的逻辑》的姐妹篇,前者是后者所阐明原理的具体应用。国家为什么会有兴衰?不同的国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经济增长速度?同一国家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什么发展有快有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遭受严重破坏的西德、日本为什么会如此迅速崛起?西欧共同体的建立为什么会使共同体各国获得较快的发展?英国为什么会衰落?印度半个多世纪以来奉行自由贸易政策,为什么未能给它带来繁荣与发展?为什么西方社会会有滞胀、失业和经济周期……对上述问题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们按传统的经济学、社会学的观点作出了种种不同的解释,然而在《探源》中作者认为所有这些解释都是肤浅的,它们没有找到问题的最终根源,因而难以令人信服。作者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这就是从分利集团及其影响的角度对上述问题作出解释。 奥尔森根据自己对不同历史时期世界各国发展状况的考察和研究得出结论:允许自由地建立各种组织而又长期没有动乱或入侵的国家,其经济增长受到分利集团的阻碍和危害也就更严重;极权主义政府或外来入侵者削弱或废除了分利集团的那些国家,在建立了稳定或自由的法律秩序之后,其经济就会相当迅速地增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衰落和日本、西德奇迹般的增长就是上述结论的有力例证。作者还指出,分利集团的数目及其成立时间的长短同经济增长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负相关。 作者进一步指出,像行会、工会、卡特尔以及议会院外活动集团等这样一些分利集团之所以会阻碍经济增长,主要是由于这些特殊利益集团具有排他性,它们阻碍了技术进步、资源的流动与合理配置;它们降低了生产经营活动的报酬,而提高了利用法律、政治与官僚主义进行讨价还价等活动的报酬;它们提高了社会交易成本而降低了社会经济效益。作者认为,希望采取集体行动以增加其收入的分利集团不会关心社会总收益的下降或公共损失,因而分利集团的活动不是增加社会总收入而是减少社会总收入,与其说它们是“分蛋糕”不如说它们是有破坏性后果的“抢瓷器”。 西欧共同体的建立及其各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作者认为也可以从分利集团受到限制、管辖权统一和贸易自由的角度得到解释:管辖权统一取代了地方分割,使行会等分利集团失去了垄断和影响;贸易限制从社区上升到国家层次,会使关税壁垒长度减少许多倍,从而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然而作者又进一步指出,只有贸易自由和要素流动还不行,必须同限制分利集团等措施相结合,才能保证经济的快速发展。例如,半个多世纪印度一直奉行自由贸易政策,但并未由此获得繁荣与发展,这主要是由于以种姓等级制度为特征的分利集团在起抑制作用。再如,以自由贸易著称的英国,在获得一个多世纪的长足发展之后,现在开始衰落下来,其原因在于不断滋生起来的分利集团对经济增长起阻碍作用。 对传统经济学理论无法作出完满解释的“滞胀、失业和经济周期”也可从分利集团作用的角度得到合理的解释:分利集团决策缓慢,使决策日程愈益纷繁,从而引起工资和价格“黏性”,使社会垄断性增加,市场无法结清,从而导致失业增加,社会总收入减少,需求下降,最后导致经济的衰退和萧条。 考察分利集团对经济社会之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是贯穿《探源》全书的鲜明主线,奥尔森把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或根源聚焦到分利集团上,因此,合乎逻辑的结论是:为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限制分利集团。作者最后指出,采用限制分利集团的法规,不需耗费大量的资源,聪明而坚决的政策本身就能大大增进经济繁荣与社会效益。 奥尔森于本书所阐明的理论和方法是一种重要而独特的分析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它不仅适用于西方各国,而且对研究东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繁衍
《世界人口简史》一书是马西姆·利维巴茨的代表作之一,着力阐释自然、文化和人口的关系,也寻求防止未来环境恶化和人类大灾难产生的途径,同时探讨人口增长方式的改变,移民、战争、疾病、技术和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等问题。该书自1992年出版后,一直是世界人口史方面的权威著作。本书是《世界人口简史》的第三版,作者在原书的基础上增添了许多新的数据和内容,扩写了部分章节。 -
走在乡土上
本书是作者在1993年到2003年间的文选,包括论文、书评、随记等。作者探究了人类学和历史学在中国乡土研究中的异同和合作,以及中国人类学研究中乡土研究的发展过程和意义。作者阐明了人类学所关注的独特的历史范畴,并评介了中国田野研究中的诸多现象和观点,论述深刻又不失通俗易懂,是历史人类学及相关专业研究人员的良好参考书,并可作为一般读者的人类学知识读物。 -
中国秘密社会
《中国秘密社会》一书分为七卷,本书为第一卷《总论》。《总论》主要对有关中国秘密社会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和有争论的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这些问题包括中国秘密社会两大系统——秘密教门与秘密会党的定位问题,如秘密教门究竟应该定位为“宗教团体”还是定位为“民间秘密结社”?秘密教门究竟来源于东汉末年的太平道和五斗米道,还是来源于南北朝以来的佛教异端教派?从其发展趋势来看,秘密教门究竟是必然发展成为正宗宗教,还是作为民间秘密结社必然走向衰亡?秘密会党究竟是清初明朝遗老为了恢复明朝统治而创立的“反满”团体,还是下层群众为了互助、抗暴而结成的民间秘密结社?秘密教门与秘密会党究竟是代表下层群众利益和要求的“革命组织”,还是下层社会中一部分具有反抗思想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政治或经济目的而创立的原始形式的落后组织?两者在历史上起过何种正面和负面的作用,产生过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历代政权对于秘密社会采取过哪些治理措施?如何看待和评估这些措施等。这些问题涉及到研究者对中国秘密社会的基本看法,也是撰写本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
全八卷 -
欧洲近代生活
阐述村庄和城市的生活世界,形象生动德描述了农民和商人、手工业者和他们的同业公会、庆典、习俗、公众的生活和国家的权利。 -
中国人类学逸史
在中国人类学经过7多年的风风雨雨,进入了承上启下的时期。中国已经走向世界,世界比过去更加开放,社会文化人类学也在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发生或者正在发生一系列的重要变化。中国的社会文化人类学(民族学)自7年代恢复和重建以来,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的社会文化人类学和民族学,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没有得到一个从幼年到成年的自然生长过程,面对内部的需要和外来的影响,显得有些准备不足。虽然它们对国家的学 -
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文化史
阿尔弗雷德·韦伯的文化史解释各文化在其本身的成长和发展区域中的本质和真实情况。由此,我们也看清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里,一切都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历时已久的种种价值实际上是应当被质疑的。韦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世界文化图景,栩栩如生,思想丰富,为我们打开了认识人类历史的道路,这条道路引领我们从原始文化走向亚洲发达文化,到欧洲古文化,最后到近代。它的轨迹蜿蜒,追寻着作者的一句话:“以往是现在的明镜,而现在则是焚毁以往的木柴。二者相加,经过诠释,便为正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打开了认识的途径。”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