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社会学
-
柬埔寨
普立茲新聞獎得主布林克里震撼人心力作 繼北韓之後,另一個你應該認識、卻從未深入了解的國家 吳哥窟,充滿神祕的文化韻味,迷人而富有情調 事實上,柬埔寨像是被施了魔咒的苦難國度 上千萬人民困在永無止盡的惡夢裡,早已失去掙扎的氣力…… 1970年代,赤柬統治柬埔寨,屠殺200萬人民,等同四分之一人口 1990年代,聯合國接管柬埔寨,各國捐贈巨款,卻進了政府官員口袋 喬‧布林克里的《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點明了柬埔寨的真實面貌,以及導致今日困境的深厚歷史根源。 閱讀這本書,我們得以了解一個國家何以走上歧途,成為現在的樣貌; 歷史又是如何埋下遠因與近果,使其人民沉默迎向苦難,喊不出求救的聲音。 柬埔寨在盜賊統治之下,官富民窮、貪汙腐敗,黑暗勢力籠罩全國, 半數人民患有創傷後症候群,出現極端暴力行為,並直接影響下一代, 潑酸、強暴、毆妻、虐殺等駭人案件,每天在社會各個角落例行上演。 在這裡,金錢比人命重要,只要有利可圖,殺人放火也在所不惜; 上學、考試、看病、打官司、運送貨物等,全都要支付賄金, 沒有錢,一律免談;付了錢,一切合法。 政府砍伐林木、販賣人口、侵占醫療資源、強奪土地,人民生計飽受威脅; 40%的兒童嚴重營養不良、80%的人民過著與千年前無異的原始生活, 這個看不到希望的國家,百姓卻也無力發出怒吼…… 微笑的吳哥窟眾神 與 受苦的柬埔寨人民 你給我天堂,也給我地獄 天堂與地獄,原來在這個地方,沒有差別! 血淚交織 真實存在的悲慘世界 不可思議 令人震撼、憤怒又心碎…… 吳哥窟是世界文化遺產,每年湧入數十萬各國觀光客;然而吳哥窟所在的國度柬埔寨,卻有全球數一數二的貪汙政府與貧窮人民。離開觀光景點,全國大多數土地低度開發,鄉間居民生活水準低落,無法享有道路、自來水、電力、學校、醫院等現代國家最底線的基礎設施。 在一片貧瘠景象的同時,柬埔寨卻年年接受數億美金外援,大大小小非政府組織都在首都金邊設有辦公室。有了這些錢、這些援助人員的努力,為什麼柬埔寨人的日常生活還是不見重大改善?答案是政治與金錢掛勾,掌權者以常人想像不到的方式,拿走原應屬於全國人民的大部分資源──是大部分,而不是一小部分。 作者布林克里曾赴柬埔寨撰寫赤柬下台後的報導,30年後,他回到柬埔寨,發現柬埔寨人民依舊是世界上最飽受摧殘、虐待的一群人。政府貪贓腐敗,人們身陷其中深深受苦,不賄賂政府,甚至連最基本的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都無法享有。多數柬埔寨人生活落後,與千年前無異;而政府官員轉手塞入自己口袋的公款,金額高到難以置信。同時,經歷赤柬時代得以倖存者中,半數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至今仍受折磨──且這份苦痛已傳到下一代,使整個國家偏向黑暗的負面人格。 布林克里以《紐約時報》資深記者經驗,訪談多方決策要角,包括柬埔寨政治人物和企業家、美國大使和參議員、非政府組織派駐當地工作者,以及身處苦難現場的柬埔寨人民,並爬梳大量新聞報導和調查報告資料,寫就20萬字著作,分別以17章詳述柬埔寨經濟掛勾、政治操弄、土地掠奪與開發、非法砍伐森林、醫療與教育貧乏收賄等各個面向。本書筆法引人入勝,描寫出柬埔寨領導人存心造成的國家管理不善;作者運用豐富且深入的報導,勾勒出柬埔寨的真實面貌。包括生存在這片貧瘠土地上的人民,以及導致今日困境的深厚歷史根源。 名人推薦 知名作家、資深記者 陳柔縉/專文推薦 深具批判力與解析力,並充滿了如小說般的片段。哀傷處,更加活生生;驚悚處,更加血淋淋。 國際媒體一致好評 柬埔寨名列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至少30%的柬埔寨人只靠不到一美元度過一日,約40%的兒童因為營養不良而發育遲緩……除了證實人民蒙受苦難的數據以外,《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徹底讓讀者認識到富裕國家在這場災難中扮演的角色。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閱讀本書令你憤怒,也令你黯然神傷。布林克里提出強而有力的資料佐證,不帶過度詮釋,多有犀利辛辣的軼聞。他嚴格監督,不對誰手下留情。柬埔寨官員從貪汙腐敗、邪惡到病態的人都有;局外人和捐贈團體要不是漠不關心,就是天真過頭或淪為共謀──有一種是漫無目標、未善盡責任,另一種則是心照不宣。貪汙官員繼承赤柬惡行,為了利益虐殺人民。柬埔寨人困在永無止盡的惡夢裡,被動消極且逆來順受,幾乎要被世人所遺忘。布林克里以發自內心深處的同情與憤怒,再一次給了我們見證。 ──前美國駐中國大使暨外交關係理事會主席,洛德(Winston Lord) 《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一書歷經多個月的田野調查以及數百次訪談,沉著剖析今日柬埔寨權位和貪汙的運作方式,令人聞之心傷。布林克里從未忘記要站在受害者的角度,這本書尖銳深刻、發自真誠且具有說服力。 ──澳洲蒙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榮譽教授,錢德勒(David Chandler) 發人深省……布林克里1980年採訪柬埔寨難民的報導,贏得了普立茲新聞獎。他訪問握有權勢的國家要角與外交人員,談及政治、法庭審判、醫療、土地開發、森林與學校教育,剖開柬埔寨的底層,將細節一一梳理成扣人心弦的論證。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布林克里裁剪出清晰脈絡,描述這個名列世界上最為殘酷貧窮、亟待外界伸出援手的國家,其領導人自私自利、令人困惑的政治,以及充滿暴力的社會生活。 ──《外交期刊》(Foreign Affairs) 引人入勝……一個關於欺騙與貪汙,發人深省的故事,文句敘述別具動人風采。 ──《美國利益雜誌》(The American Interest) 布林克里以新進年輕記者之姿,在1980年憑著柬埔寨難民危機的報導贏得一座普立茲新聞獎。三十年後重返舊地,如今身為史丹佛大學新聞學教授的布林克里,慎選鑽研主題……極佳地展現洪森行政體系已釀成許多柬埔寨人的災難。 ──《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一本精采且富有文學性的報導文學作品。 ──《出版人週報》(Publisher’s Weekly) 關於柬埔寨的絕佳敘述,描寫其根源於歷史的貧窮,因越戰更加惡化,至今顯然如故。 ──《柯克斯書評》(Kirkus) 令人心碎卻至關緊要的現況報導,此地人民理應獲得更好的生活。 ──《書單》(Booklist) 覺醒才能終止詛咒/陳柔縉 這個國家的人不喜歡孔雀,千萬不要去那裡開工廠、做生意,設計個有孔雀的商標。 這個國家的人民多信仰佛教,所以,他們不喜歡大聲講話,爽朗的哈哈大笑到那裡會變得有點不太禮貌。 入了這個國境,看見無邪的可愛兒童,也別想摸他們的頭,否則就犯禁忌了。 這個國家有世界遺產,十二世紀留下的吳哥窟,巨大的岩石完美堆積,沒有一根釘子,任何人站在那裡,都要為七、八百年前王朝的能力和鼎盛,發出讚嘆。 以上是讀一般介紹柬埔寨的書,會得到的親切資訊,像從旅遊中心拿到的旅遊導覽一樣,總是有最漂亮的風景和最親切的國民笑顏。這類書會說,柬埔寨的政治體制是王國,已逝的老國王西哈努克「功勳卓著」,娶了法國和柬埔寨的混血美女,他「多才多藝」,喜歡體育、藝術,會創作歌曲;又會說,首相才握有實權,是真正的國家領導人,現任首相洪森在位快三十年,「愛讀書,鑽研理論」。 但是,這本《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不講這些味道偏甜的民俗風土,也不用社交辭藻去吹捧政治人物,反而形容洪森「沒受過什麼教育,既聰明又殘忍」,是「一位狡猾的前赤柬師長」。筆下對老國王西哈努克也不客氣,指他「喜歡在痛罵貪汙者的同時,過著難以想像的奢靡生活,而他的財富來源一直是個謎。」並引用九○年代美國國務卿貝克的助理親眼所睹,早上十點,僕役為西哈努克國王遞上香檳,「他彎腰倒了一杯給狗喝,行為跟路易十六沒有兩樣。」 作者布林克里是美國知名的國際記者,三十幾年前曾赴柬埔寨,揭露赤色高棉大屠殺後難民的苦境,獲得普立茲國際報導獎。相隔快三十年,他再度深入柬埔寨,花了兩年的時間,採訪了兩百多位國際組織派駐柬埔寨的外國人、柬埔寨官員和民眾。資深記者功力非凡,全書不似平板資料彙整的國情報告,而是深具批判力與解析力,並充滿了如小說般的片段。哀傷處,更加活生生;驚悚處,更加血淋淋。 一九五三年結束法國的殖民統治後,柬埔寨至今經過幾個戲劇般轉換的階段,以統治者來大略區分,先是老國王西哈努克,而後是龍諾將軍、紅色高棉的波布、韓桑林,到今天的洪森,他們背後各有不同的國家支持,包括中國、美國和越南;柬埔寨猶如虛弱的掌中布偶,其間的換手,無不經由無止盡的戰鬥、燒殺與政變,近代柬埔寨人民的苦難可想而知。波布掌控的三年半,更有兩百萬人遭到屠殺,等於每四個國民就有一個被殺,結果,柬埔寨損失了八○%的老師和九五%的醫生。近代國家中,再沒有比柬埔寨更悲慘的了。 一九九三年,聯合國出馬了,給了柬埔寨民主選舉的制度,一切似乎要步上康莊大道,然而,民主空殼裡頭,卻包裹著暴力和獨裁,每次大選都有人要死於暗槍。作者多次提到一個典型的場景,兩個騎摩托車的人,戴著黑色頭盔安全帽,拿著槍,殺了揭弊的記者或反對黨的幹部。而國際懷著救贖心理的捐款,也往往提供貪汙溫床更滋養的肥料而已。柬埔寨人民仍在黑暗深淵裡。 一九九七年,台灣首次民選總統的第二年,金邊一場反政府的集會,被丟了幾枚手榴彈,有孩童的臉瞬間炸開,大人被炸成兩半。在場有一位美國共和黨的人也受傷了,聯邦調查局探員飛去追查。多人指證丟手榴彈的人從現場政府警衛隊伍中出來,又被開道掩飾躲回去。聯邦探員追到最後,跟現場指揮的少校對質。探員問少校當時人在何處,少校否認他在隊伍中,探員拿出照片,少校啞口無言,只剩忿怒,突然,房門開了,一列警衛隊轟然衝進來,一陣亂聲,他們身上全掛著手榴彈、機關槍、突擊步槍,護在少校的身後。 作者除了訪問聯邦幹員,得到如電影般的駭人情節,也到農村訪問老百姓,追查社會結構的弊病。有人幫軍官盜捕保育類動物穿山甲謀利,路上穿山甲抓破袋子逃走,軍官火大,找來爪牙把這個人淋了汽油、點了火。嚴重燒傷的男人被轉送進大醫院,醫生告訴家屬傷口需要清創,必須付醫生一百美金,傍晚又加到一百五十,男人的太太哭出來,說她沒錢,醫生說,那不必清傷口了,邊說邊脫掉手套,然後走人。家屬再沒看過這位醫生,他們把痛到哭不停的男人包起來帶回家,第二天他就離開人間了。 這本書講了很多悲哀的故事,解析近一、二十年來柬埔寨的政治暴力、司法黑暗、官商勾結、強奪人民土地,看醫生,被索紅包,連小孩子上學,老師也天天跟小學生要「贊助費」。 近代亞洲國家多被列強侵略殖民過,但也為千百年停滯的農鄉狀況注入現代文明的契機,最可貴的是帶來新式教育。明治初期,日本馬上覺悟,拚命學習西方,大興基礎教育。過了三十年,日本統治台灣,也鼓勵孩童入學。太多台灣學生都因為日本老師不厭其煩,再三到家裡勸說父母,才能受教育。第一代學生當上醫生和老師,扭轉身分地位和財富後,台灣人慢慢瞭解教育的價值。二○年代掀起的爭權抗日行動,也來自這樣的知識基礎。 日本給台灣人一個金字塔式的教育結構,文盲大幅下降,英國給殖民地印度的就不同了,反金字塔式,設很多大學,看似漂亮,卻只是培育了菁英階層。法國對於柬埔寨,則更糟糕了,如本書所說,一九三○年代,法國人才創辦第一批高中和初中,而且全數集中在金邊,「法國占領者對於為了更好的柬埔寨社會而教育下一代並不感興趣」。到今天,柬埔寨也未施行義務教育。 這個國家先天不足,後天失調,讓人嘆息,簡直不知道從哪一點救起,國家才能走上正常成長的路。 近一、兩年,財經新聞總把柬埔寨捧成投資致富的新天堂,但柬國裡,誰賺走了錢?中國元朝的周達觀在十三世紀末出使到柬埔寨,他看到人們以竹蓆為牆,棕櫚葉為屋頂,在戶外升火,用瓦鍋煮食,「就地埋三石為竈」,本書作者所見仍然一樣,千年真真如一長夜。柬埔寨政經社結構性的問題還待時機解決。 受苦的柬埔寨,必須人民先受教育,因教育而能覺醒,擺脫對外國的依賴心,自己推翻獨裁,才有可能從惡性循環的漩渦爬出來。去年夏天的選舉作弊,引發強烈抗議,年底並有工人大規模示威,逼迫當權者略有讓步,取消集會禁令。祈禱這不是一次性的火花,有一天,柬埔寨的人民終於掌握住了自己的命運。 -
日本论 日本人
《日本论》和《日本人》是戴季陶和蒋百里在长期身日观察了解日本的基础上,全面深入剖析日本社会、文化的作品,被认为是中国人研究日本的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内容包括了日本的历史、文化渊源、社会习俗、民族精神、政治人物等。 -
中国式家庭与社会
《中国式家庭与社会》从血缘(家庭家族及宗族)与地缘(邻里乡党)纵横两条线索分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构成,并阐述了几千年来居绝大多数的农民、知识分子以及妇女所发挥的社会能量。 本书的七个专题,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内容。如春秋战国以降的编户制度、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妇女,从世家大族、士人阶层到基层社会,其中村社结构及地方自卫力量、秘密社会等冷僻题目,更开了近年区域社会史研究及同类题材之先河。这正是这套三十年前出版、曾在读书界产生过重大反响的丛书的价值所在。 -
伦敦的崛起
本书作者翻阅庞杂的历史资料,惊奇的发现伦敦重建史中有五个传奇的人物,他们成为了一个神奇的索引,使废墟中的伦敦涅槃重生。透过这五个人的经历,让我们重现这段充满力量的历史。看看十五世纪以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如何影响着一代知识分子,最后成就了一座伟大的城市。再也没有比这一段艰难而充满热血和辉煌的历史,更加适合解读英国的政治与文化。 -
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本书林毓生先生文集,台版原名《思想与人物》,大陆增订版改名为《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
北京的社会调查
《北京的社会调查(套装上下册)》是美国学者甘博《北京的社会调查》(Peking,A social survey,1921年在纽约出版)的中译本。甘博于20世纪初对中国城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用照片、电影胶片和第一手实地调查数据真实记录了当时迅速变化中的中国。《北京的社会调查(套装上下册)》附有甘博自拍的近50幅珍贵黑白照片及38张地图和图表,内容涉及政府、人口、教育、商业、贫穷、慈善业、娱乐、宗教、警察和社会弊病等各个社会层面,当时被誉为“首次对一座东方城市的社会调查”,“世界上唯一的一本关于中国一个大都市的实况调查”。读者可以通过这份既准确又极为有趣的调查报告,了解民国初北京城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全貌,伴随北京从古老走进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变迁。 -
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
Virtually all human societies were once organized tribally, yet over time most developed new political institutions which included a central state that could keep the peace and uniform laws that applied to all citizens. Some went on to create governments that were accountable to their citizens. We take these institutions for granted, but they are absent or are unable to perform in many of today’s developing countries—with often disastrous consequences for the rest of the world. In 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 Francis Fukuyama, author of the bestselling 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 provides a sweeping account of how today’s basic political institutions developed. The first of a major two-volume work begins with politics among our primate ancestors and follows the story through the emergence of tribal societies, the growth of the first modern state in China, the beginning of a rule of law in India and the Middle Eas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accountability in Europe up until the eve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Drawing on a vast body of knowledge—history, evolutionary biology, archaeology, and economics—Fukuyama has produced a brilliant, provocative work that offers fresh insights on the origins of democratic societies and raises essential questions about the nature of politics. -
美国的弑母文化
以严肃的心情深究美国历史文化的惊人真相;以轻松的心情进行趣味盎然的美国文化之旅。 《美国的弑母文化》从构思到完稿,历史学者孙隆基耗时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作者从“弑母”这一新颖的角度,深度剖析美国20世纪的历史文化。 作者从百余部好莱坞影片以及美国上个世纪的众多小说、诗作、电视剧作等材料着手,运用历史学、影视学、心理学、社会学、性别研究、女性主义等相关理论,剖析并证明了“弑母”文化乃美国20世纪大众文化的主流。 本书分析了如达尔文、尼采、怀宁格、劳伦斯、弗洛伊德、苏理文、马尔库塞等人是如何影响美国的重要人物和作品的,还解答了美国文化史上一些重要话题,如原野理想、杀父娶母、大妈咪主义、边疆理论、世纪末思潮、白色愿望时代、杜鹃窝情结、性别教条、阳具型女人、多样相的变态等等。 -
宋朝阶级结构
《宋朝阶级结构(增订版)》系统而深入地论述了宋朝社会各阶级的经济状况,兼及它们的政治地位。唐宋都是以租佃制为主导的农业社会,乡村的雇佣制处于从属地位,但阶级状况有所变动,而宋朝的户口口分类制度则是研究宋朝阶级结构的突破口。在宋朝社会各阶级中占第一位的,是处于最底层的农民,他们却又是灿烂宋文明的基石。宋朝农民备受地租、高利贷和官府的苛重税役的压榨,大部分耕地被地主兼并,许多农民必须兼雇工或他业以维生。宋朝另一主体阶级是地主,其中包括皇室、官户、吏户、乡村上户、僧道户、斡人、坊郭上户等阶层。《宋朝阶级结构(增订版)》特别强调了官户在总体上是一个寄生和腐朽的阶层。宋朝的非主体阶级主要是城居的坊郭户,其中包括大、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大工商业实行合伙制或雇佣制,但并未成为这个以租佃制为主的农业社会走向解体或没落的因素。宋朝的私家奴婢大部分雇佣化,社会地位略有提高,法律上被称为“人力”和“女使”。 -
清季的立宪团体
清季推动宪政,以立宪团体为主要机关。当时热心推动立宪的领袖人物,无不以组织团体为进行之方。倡导立宪的领袖人物首推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时期的强学会、保国会、南学会实开组织团体、推动政治改革之先河。戊戌政变后,康梁于海外先后组保皇会、帝国宪政会、政闻社,鼓吹立宪;国内各派政治势力仿效而行,张謇组预备立宪会、杨度组宪政公会、张国溶组宪政筹备会,另有粤商组自治会。海内外立宪团体曾联合发动三次全国性的大请愿,迫使清廷缩短预备立宪的年限,并成立资政院以为国会的准备,成立谘议局以为省议会的预备,又建立内阁制度。民国建立之初的诸多民主措施,实奠基于晚清预备立宪时期,而预备立宪的主要推动力则为众多的立宪团体。 -
北平生活费之分析
《北平生活之分析》是基于1926年对北平手艺工人和小学教员家庭生活状况调查而撰写的研究报告,清晰地再现了当时北平工人及小学教员的生活情形。该报告是20世纪20年代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一个经典范本,主要体现在作者对严谨、系统调查研究方法的追求上。从该书第一章“绪论”到第三章的“名词之解释”,基本都是在介绍、陈述和解释调查研究的过程、步骤、方法和技术。作者不仅详细介绍了调查范围的确定以及具体调查步骤,并对调查中所涉及的关键概念也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报告用三分之一的篇幅来阐述调查研究的过程,表明作者非常重视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作者所呈现的调查数据分析,既简明又非常有效,既朴实又能切中要害。 -
坏传统
本书是作者十多年来借鉴西方学界的心理-历史学派技术,以心理学方法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文章精选,是中国历史研究的一项全新成果。作者利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从秦始皇统一中国、项羽乌江自杀这样的经典历史入手,从孟姜女哭长城、白娘子传奇这样的神话传说入手,从孔融让梨、割肉饲亲这样的传统美德故事入手,从电影《天下无贼》《太极张三丰》《墨攻》等入手,以及从孔子、秦始皇这样的人物个案入手,对中国历史与文化传统中“较坏的”、“不健康的”那一部分作了深度剖析,对中华民族心灵从丰润到萎缩的发生史作了深入的探索。希望通过心理学的这种批判、析毒,让今天的人们生活得心灵舒展 ,不压抑、不焦虑。 -
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
这本著作的研究思路,不同于纯经济史,采取的是社会经济史的进路——将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结合起来考察,而后又加入赋税财政体制,三者互动,变迁的图景是立体的。 众所周知,讨论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老得不能再老的话题,然而很长一段时期,总找不到沟通两者关系的“中介”,成了勉强粘贴的两张皮。程念祺先生长期研究的结果,终于发现财政制度有联动两者的效应。执其两极而细究其中因缘,许多疑惑可以迎刃而解。例如财政由税人为主转向税地为主,误以为可以促进土地私有,实则在财政市场膨胀的作用下,小农乃至地主的负担有重无轻,产权更趋不稳定。地主逼不得已改行租佃,自主经营的地主遂日形减少,变为消极的食租者。小农经营规模日趋细小,资本投入仍极低。如此等等,都是值得注意的关节。 中国的国家力量是如此地强大,渗透一切,牵制一切,它对经济发展格局的影响怎么想像也不会过分。舍财政而论经济,只看经济积少成多的总量,迷惑于城镇表面的繁荣,将经济财政分配格局置之度外,就像走进雾区,一片迷茫。 序 疏通知远:中国经济史通识的获取 自序 中国古代国家规模及其组织形式 一、三代国家的形成 二、兼并战争与国家组织形式及社会经济的变化 三、从秦汉至隋唐的制度更替与专制集权制的发展 四、历代对唐制的修补 中国上古的统一趋势与王道政治 一、统一趋势形成于中原 二、王道政治的形式与原则 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几个问题 一、土地占有关系的非制度化 二、两种不同性质的市场 三、历代变法之类型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公有、私有与国有问题 一、中国早期社会的土地公有制与私有制 二、从西周末年至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国有制的兴起 三、国家实现土地国有制的两种特殊方式 中国古代土地国有制基础的不稳定性 一、兼并势力的养成 二、赋役负担之不均 三、法外私有土地的形成 四、自耕农经济的萎缩与佃农经济的普遍化 五、地权的不稳定性及模糊性 六、法理基础的魄失 七、有组织而无制度 先秦时期赋税制度的变革与土地国有制的形成 一、村社共同体经济与公田土地私有制的关系 二、履亩而税与小农经济 三、土地制度的变迁路线 两千年间国家财政体制的历史走一 一、秦汉时期赋税制度的基本特点 二、三国至中唐的赋税制度 三、中唐至明朝万历时期财政赋税制度的转型 四、明万历至清前期国家财税体制的变化特点 …… -
附庸国
在《附庸国》一书中,作者加万·麦科马克通过对战后日美关系的条分缕析认为,美国所施加的压力已经使日本逐渐按新自由主义的原则行事。布什政府要日本完全屈从美国,这是符合美国的而不是日本的国家利益的议事日程。作者的结论是,日本必须进行全面的制度改革,日本与美国的安全和防卫关系必须彻底改弦更张,停止追求自己的核武器的可怕念头。该书语言通俗,内容广泛,观察入微,是普通读者了解日美关系和日本外交的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该书作者自称是对2000年普利策奖获奖得主之一约翰·道尔1999年的著作《拥抱战败》的回应,其实是与道尔大唱反调。道尔认为美占期间日本仍是占领时代的主角,麦考马克则认为美国在向日本施加决定性的影响。 -
欧洲的抗争与民主
本书是新政治经济学译丛系列。本书对民主化与纷争政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 前言 第1章 抗争与民主 第2章 政体及其抗争 第3章 欧洲的非民主抗争(1650-1850年) 第4章 法国 第5章 不列颠群岛 第6章 作为特例的瑞士 第7章 1815-2000年欧洲的民主与其他政体 第8章 欧洲与其他地方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十九世纪乌托邦共同体的生活
19世纪,无数乌托邦理想主义者在欧文、傅立叶等人的率领下,背井离乡,长途跋涉,历尽艰辛,只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创建美好家园。在欧洲和美洲,乌托邦共同体虽然昙花一现,但其激情足以彪炳史册。本书旨在将那段感人的历史重现,乌托邦人关于完美和谐社会的尝试、坚持和最终失败,是悲歌,更是赞歌。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篇 试验 第一章 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社团 新和谐村 伊卡里亚之旅 奥奈达社团 新澳大利亚社团 第二章 傅立叶派的试验 傅立叶和韦斯格尔河畔孔代社团 实践者 美国傅立叶分子 最后的试验 第三章 无政府主义社团 第一批极端自由主义社团 罗西和他的塞西利亚社团 自由派 第二篇 共同体的存亡 第一章 计划 号召 响应 资助 出发的组织工作 第二章 通往乌托邦之路 选址 先遣者 第三章 安置 抵达 建设 第四章 人员 招聘办公室 其他形式的宣传 人员的社会组成 游离人员 第五章 领导和行政管理 行政组成和改革 经济和社会组织 资金 第六章 平常的日子 日常活动 服装 食品 知识分子的娱乐和生活 宗教 第七章 妇女与家庭 妇女的要求 家庭还是共同体 第八章 外界反应 乌托邦还是革命 排斥 帮助和鼓励 第九章 争吵与分裂 社会竞争对手 争吵 分裂 第十章 社团的解体 原因 清算 结论 乌托邦的昨天与今天 书名译名对照表 附录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告别理想
人民公社是一个时代的象征。现在,虽然时过境迁,但在中国农村仍不时可见其忽隐忽现的踪影。那么,它究竟是怎样一种制度呢?本书对此作出了解答。全书分“公社制度的嵌入”、“‘四清’及‘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村落政治”、“70年代中叶的公社制度模式”、“人民公社的终结”四编14章,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多方面对人民公社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察与研究,不仅重新展现了人民公社的基本面目,而且提出了不少饶有创见的学术观点及值得认真思考的社会问题。书末另附三个有关人民公社的重要文献,亦颇有参考价值。 -
古代的地理学
《古代的地理学》内容: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古代的地理学》对于古代著作家的原文都弁以前言,其中提供关于这些著作家的略传和他们的地理观点。 -
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
亨利希·库诺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家,《马克思的历史、社社和国家学说》是他的一部主要的理论著作,是他对马克思学说的解读。他说早在马克思恩格斯在世之时就有人试图篡改、歪曲马克思的学说,法国幻想马克思主义者曾使马克思说出“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话来。再者库诺认为马克思的社会哲学抑或社会学的观点没有系统的表述,大多散见于各种著作、论文和报刊文章中。所以他说:“本书的任务便是:从马克思的著作中把各种各样的社会学论述剥离出来,按照其逻辑联系加以整理,并且追溯其确切的基本思想,然后用它们来系统地表述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