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社会学

  • 大西洋的跨越

    作者:[美] 丹尼尔·T. 罗杰斯

    《大西洋的跨越:进步时代的社会政治》讲述了大西洋两岸在社会政策方面的相互联系、交流和竞争,反映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人们如何努力弥补过度放任的资本主义带来的破坏。从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到1942年伦敦《贝弗里奇报告》,从两次世界大战到罗斯福新政,生动描写各种关系民生的社会政策尝试,包括社会保险,城市规划、市政服务、农村合作社和住房改革等方面。视野不仅跨越大西洋,而且涉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始终把握国家间交流互动的脉络,打破了思想上固有边界的限制。
  • 中国人口史

    作者:葛剑雄

    本册为第一卷,论述了人口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定义,中国人口史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以及中国人口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探讨了研究中国人口史的意义,还对中国人口发展的周期和周期性、20世纪开始的人口转变、是否存在人口爆炸等问题提供了富有价值的看法。
  •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

    作者:杜赞奇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着重研究20世纪初期的中国,探讨了民族国家、民族主义与线性进化史之间的密切关系。《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共两章,论述民族作为启蒙历史主体的理论问题;第二部分包括五个倚重文本的个案研究,是杜赞奇撰写复线历史的一系列尝试的成果,目的是要在民族进化历史的范畴和框架笼罩的阴影下闪烁出一星亮光。《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视野宏阔而不失精深,既能以全球眼光审视近现代中国历史,又能从关键之点切入,洞察细微,把握要害,融世界与中国、历史与现实、思想文化与政治实践和政治制度筹诸多因素于一体,是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学术界“语言学转向”和美国汉学界“在中国发现历史”思潮出现以来较具代表性的学术著作之一。
  • 古罗马的性与权力

    作者:[法] 保罗·韦纳

    古罗马人享有哪些权利?他们与诸神有什么关联?古罗马的政治、社会关系是怎样的?他们如何看待结婚、离婚、同性恋与堕胎?对自杀、死亡又持何种态度? 《古罗马的性与权力》一书收录了著名的希腊—罗马史研究专家保罗•韦纳发表在《历史》杂志上的多篇访谈和文章,内容涉及政治、死亡、性等话题。在保罗•韦纳娓娓的叙述中,读者将会看到与电影中完全不同的另一个罗马,另一种文明。
  • 专制与民主的社会起源

    作者:(美)巴林顿·摩尔

    《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的作者是美国当代知名社会学和历史学专家巴林顿·摩尔,此书是一部视野宽广的史学论著。本书是对西方正统现代化理论的一个重大挑战,抨击资本主义和西方民主是进入现代工业社会的惟一道路和最终归宿的西方传统观点,并在揭示大量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指出,西方民主只是特定历史环境中结出的果实,而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道路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形态是形形式式的。此书1966年问世后,即在欧美文化思想界引起普遍反响,标志着当时美国社会思潮的重大转折,此书一经出版,即成为西方学术经典,被誉为"对人类社会和历史所进行的重大探索",作者也因此荣膺伍德罗·威尔逊奖和麦基弗奖。
  • 十八世纪中国社会

    作者:[美] 韩书瑞,罗友枝

    中国近300年的历史,18世纪相对来说不太受重视,学者们更关注的是19世纪的变革和20世纪的革命。另外学者们对18世纪中国社会的总体评价也不高,认为这是个腐败奢靡、文化停滞的时期。而这本由两位美国女学者撰写的著作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她们认为“18世纪在中国近代早期是最有活力的一个时期”。 本书的核心观点强调,18世纪中国社会的活力体现在向边远地区大量移民,对外贸易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商品化、城市化以及社会和物质流动的加强有助于松动原来固定的社会地位,并使社会分层更加多元化”。另外这一时期学术上的成就为中国近代的各门学术奠定了基础,商人的往来活动以及他们扶植培育的城市文化也有助于清帝国的统一和整合。
  • 私人生活史III

    作者:[法]阿利埃斯,[法]杜比

    《私人生活史3》由世界著名历史学家菲利浦?阿利埃斯与乔治?杜比主编,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的最终成果,共有包括法国、美国、英国、德国等国的72位著名史学家参与,被称为二十世纪下叶史学界一项"革命性的成果",革新了历史的观念,丰富了历史研究的方法与内容。译书具有很高的学术性,且文字富有激情,颇具震撼力,加上富有史学价值的三千余幅珍贵插图,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其影响已远远超越史学界,被广大历史研究爱好者所推崇。该书出版后,已译成20余种语言,在国际上广为传播。近代早期,随着以王室财政转化为公共财政为发端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野,以及印刷书写文化的普及,一个个人化的隐私世界得以形成,而所谓的宗教自由,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私人自律领域。这个以礼仪、规范、隐私、品位等组构而成的私人世界,是近代西方“公与私分权而立”的公民社会赖以形成的基础。
  • 汉代农业

    作者:许倬云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汉代农业的分析:政府解决人口与土地问题的措施,土地成为被追逐的财富,农民的生计,农业资源,耕种方法与技术,农作之外的选择等。第二部分,主要是汉代农业相关文献的辑录及其学术性注释、相关地图、数据和各种表格,并附有详尽的参考书目和索引等。 《汉代农业》虽研究之作,而实忧民之书也。全书充盈着作者对中国农民的深厚敬意,而对汉代遥远之农业的学理探究则折射出作者的赤子之心和入世之意。
  • 自杀的历史

    作者:乔治·米诺瓦

    目录 引论 第一部分 历史的沉淀 一个被压抑的问题 第一章 中世纪时自杀的细微区别 第二章 中世纪的遗产:在疯狂和绝望之间 第三章 古代遗产:学会及时脱身 第二部分:文艺复兴 形成后又被窒杀的一个问题 第四章 文艺复兴初期:自杀之谜的再发展 第五章 生存还是毁灭? 第六章 十七世纪的官方态度:抑制自杀 第七章 十七世纪自杀问题接连不断发生及其替代方式 第八章 “英国病”的诞生(1680-1720) 第九章 启蒙运动时期关于自杀的争论 第十章 精华选摘:从哲学主义式的自杀到浪漫主义式的自杀 第十一章 平民世界:日常自杀事件长期存在 跋 总结
  • 旧制度与大革命

    作者:托克维尔

    《旧制度与大革命》内容简介:一、大革命前的法国和当代中国有些地方很相似。大革命摧毁了旧制度,但法国人还是原来的法国人,所以大革命后建立的新制度和旧制度如出一辙;大革命摧毁了旧制度下的行政体系却保留了官员免责制;穷人免税、富人缴税的政策从根本上毁坏了旧制度;大承包商和官吏享有同样的待遇;公文风格千篇一律;政府的办事效率低到修缮某教堂神父的住所都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审批;法国人热爱做公务员,几乎到了痴狂的地步;所有农村人都涌向巴黎,于是地价飞涨;…… 二、内容充实,文风犀利,是良好的思想磨刀石。《旧制度与大革命》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原有的封建制度由于腐败和不得人心而崩溃,但社会动荡却并未带来革命党预期的结果,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民众,最后都被相互间的怒火所吞噬。《旧制度与大革命》写于1851年到1856年之间,当时的法国正处在拿破仑三世(拿破仑一世的侄子)统治的第二帝国的时代。信奉自由主义的托克维尔对拿破仑三世非常失望和悲观,《旧制度与大革命》就是在这段政治大变动时期酝酿成熟的,其中浸透着对法国命运的深沉思考,和对拿破仑三世的强烈不满。
  • 18世纪美洲和欧洲的革命

    作者:[法]雅克•索雷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被一些西方史学家称为“民主革命的时代”、“大西洋革命”的时代,而法国大革命无疑是这个时代的核心事件。但是,上述说法虽然概括而凝练,但未免忽略了欧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革命运动的独特性。而雅克•索雷的《18世纪美洲和欧洲的革命》的一个主旨就是要揭示当时欧美历次革命运动的原创性和独特性。如果说民主革命的时代、大西洋革命之类的论点突出了各个革命之间的横向联系,那么索雷的论述则在关照横向联系的同时,又把每次革命运动置于其由以发生的独特的民族历史的纵向背景中。这样我们就清晰地看到普加乔夫起义的保守性抗议的本质,看到莱茵地区抵制法国大革命时宗教因素、民族情感所起的重要作用,看到拉美革命独特的宗教文化特质。 也许正是要突出其他革命的原创性,并表明自己摆脱“法国中心论”的意向,索雷没有以专章介绍法国大革命,但他并没有忽视法国大革命的影响,特别它是对英国激进运动、西欧革命运动和海地革命的推动。作为一个深受英国史学传统影响的史学家,索雷没有对这个革命时代作太多的宏观评论,而是注重对历次革命运动的各种维度作经验式的描写,通过事实引出评论,在为读者提供丰富的历史细节的同时引发读者去思考。 目录: 引言 北美的经验:一次成功的革命 英属殖民地的反叛及其与伦敦的决裂 1、 决裂的深层原因 2、 从政治冲突到战争爆发 3、 独立宣言之旅 独立战争及1783年美国被正式承认 1、 华盛顿军队最初的胜利以及法国参战 2、 爱国者的内外胜利 1787年宪法及其最初的实施 尼德兰的经验:巴达维亚共和国的兴起和失败 巴达维亚爱国者的反叛 尼德兰革命被扼杀 1795年巴达维亚革命者的再度崛起 巴达维亚共和国(1795-1802) 加勒比的经验及海地的诞生 1791年种植园社会的危机 1、法国大革命之前的安的列斯社会 2、1789-1791年法属安的列斯的社会和政治动荡 1794年之前的奴隶反叛 1、 1791年的圣多明各起义 2、 圣多明各起义的发展:1793年年初之前 3、 法国废除奴隶制和杜桑•卢维杜尔的入场 1804年之前奴隶捍卫自由的斗争 东欧和中欧的经验 俄国的经验 1、一次失败的革命? 1、 一场保守性的反叛 2、 知识分子的反抗 捷克、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经验 波兰的经验 西欧大陆的经验:对法国大革命的积极和消极抵制 比利时的经验 莱茵河地区的经验 革命的法国兼并莱茵河左岸地区 1、 莱茵居民对革命制度的抵制 2、 莱茵知识分子对法国政策的敌视 3、 对法国大革命的积极和消极抵抗 瑞士的经验218 意大利和希腊的经验 1、 1799年之前意大利的启蒙,法国的影响和革命 2、 意大利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后果 3、 希腊的希望和幻灭 不列颠的经验:民主的尝试 1773-1789年不列颠诸岛的政治和社会骚动 1、1780年之前的宪法之争 2、爱尔兰的骚动 3、1780年代大不列颠的骚动 法国大革命时代的英国民主运动 1、 起源 2、 阶段和形式 3、 遗产 法国大革命时代的爱尔兰起义 拉丁美洲的经验:抵抗的传统 发抗西班牙统治之传统的形成 西班牙开明专制主义的进攻和反抗精神的发展 西属美洲独立运动中的社会文化矛盾 巴西的状况 文献导读 简明大事年表
  • 现代国家的起源

    作者:约瑟夫·R.斯特雷耶

    《现代国家的起源》为新政治经济学译丛之一。《现代国家的起源》研究国家起源尤其是现代欧洲国家早期历史的学术小册子。《现代国家的起源》精彩刻画了自中世纪起,现代国家的兴起和发展轨迹。特别集中分析了法国和英国,因为作者认为,那些一直持续到我们现代的第一批欧洲国家制度,是在1100-1600年期间法国和英国形成的,正是这些制度的发展,才使得欧洲国家能够拥有用于组织、控制大规模人群的强有力的国家机器。而其他欧洲国家,都非常强烈地受到这些先行国家的影响。
  • 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

    作者:金观涛,刘青峰

    金觀濤、劉青峰是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曾合作出版《興盛與危機》(1984)、《開放中的變遷》(1993)等著作。作為該系列的第三本著作,本書從中國社會是一個超穩定系統假說出發,著重討論中國歷代政治文化特點及其演化機制。本書的切入點十分有趣,通過比較魏晉 南北朝時期佛教傳入及近代西方文明這兩次重大外來文化衝擊,探討中國文化融合消化外來文化具有的共同模式;並進而揭示二十世紀中國現代思想和共產革命起源。本書結構嚴謹,立足於中西比較,提出不少有創見的觀點,對中國歷史、思想史的研究者和學生,是一本具有啟發性 的重要參考書。
  • 人类的演变

    作者:伊恩·莫里斯

    作为当代人,该如何理解诸如民众加入纳粹组织、白人贩卖黑奴、原始社会的暴力残杀,亦或是其他现在看来不合理,但在当时确被社会普遍接受的历史事件?伊恩·莫里斯在他的新作《人类的演变》中,从宏观视角,选取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重要阶段:以狩猎觅食为生的采集者社会、以农耕为生的农业社会,以及使用化石燃料的工业社会。通过分析这三种社会形态,以及分别带来的人的生存状况与价值观念,结合考古学、人类学、生物学、历史学,从数万年历史中提炼出了一幅人类演变的大图景,并告诉我们为什么过去与现在的想法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去的历史。
  • 统治史(卷三):早期现代政府和西方的突破——从民族国家到工业革命

    作者:塞缪尔•E•芬纳

    20世纪西方政治学领军人物芬纳的传世巨著,芝加哥大学教授赵鼎新亲为中译本作序,甘阳、张维为、刘军宁、汪晖倾力推荐! 甘阳:一部《资治通鉴》式的政治史。 张维为:本书揭示了代议制民主成为当代政治神话的偶然性,也指出中国传统政治文明对人类社会的 巨大贡献。 汪晖:鉴前世政体之兴衰,考当今统治之得失。 刘军宁:《统治史》是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以来我首次读到如此详细研究古今中外政体的史书。 赵鼎新:《经济学家》杂志说如果政治学有诺贝尔奖的话,芬纳的三部曲就肯定会赢得此殊荣。我个人认为这一评价仍然低估了芬纳的卓越工作。 作为西方政治学领军人物塞缪尔•E•芬纳的三卷本《统治史》是20世纪西方政治学的传世巨著。《统治史》的主要关注点是世界历史中政府形态的发展,以各个国家的政府形态、统治方式和国家社会关系为核心,大致依照时间顺序,先把我们带入世界文明中最为古老的苏美尔城邦,述及萨尔贡、埃及、亚述、犹太、波斯、希腊、中国、罗马、印度、拜占庭、阿拉伯、中世纪欧洲、日本、奥斯曼帝国等地区和国家的政治史,然后把焦点转入文艺复兴和新教运动后的欧洲各国和美洲殖民地政治制度的突破性发展,最后,集中讨论影响当代世界的三大革命(美国革命、法国革命及工业革命)以及这些革命给世界政治、政府形态和国家社会关系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变化。 《统治史》第三卷《早期现代政府和西方的突破——从民族国家到工业革命》以日本德川时期为开端,接着评述中国清朝、奥斯曼帝国和莫卧儿帝国,以及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的民族国家和代议制的兴起,随后考察文艺复兴和新教运动后欧洲各国和美洲殖民地政治制度的突破性发展,最后对三大革命(美国革命、法国革命、工业革命)影响下的“现代国家路径”进行了概要性评述。
  • 肉体与石头

    作者:理查德·桑内特

    本书是部从城市形成和发展与人类生活互动视角切入的另类的文化史著作。作者打破传统史学研究框架,独辟蹊径,聚焦于人类身体和城市这两大要素,考察了人类文明演进,确立了复原人类文明史的架构。 在桑内特的架构中,人类自希腊以来的城市发展史被浓缩概括为三种身体形象,分别以身体的不同器官来命名,相应再现了三个重要时段的身体体验与城市形象的相互关系。第一种类型命名为“声音与眼睛的力量”:以具体社会生活的事例,向我们展示了希腊和罗马的古典时代人们如何以声音和眼睛来参与城市生活、塑造城市形象,以及城市的形态如何规训f着人们的身体行为;这些身体行为在城市空间的展示,从具体的角度反映了希腊和罗马的意识形态和文化风尚。第二种类型称作“心脏的运动”,主要是探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理念和身体的体验,以及这两对矛盾如何体现在城市空间方面。第三种类型称为“动脉与静脉”。作者认为,哈维对人类身体血液循环理论的发现,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理念的改变。四通八达、畅通无阻的道路犹如人身体中的血液的动脉和静脉,而循环系统成为城市结构中最中心的设计。强调畅通、迅速和舒适构成了迄今为止的现代城市设计的模式,而这种设计给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排斥了人的身体对城市的参与和在公共空间的停留。过去的公共空间不存在了,个人主义取代了集体意识,人们的感觉和感受的能力越来越弱,舒适和快速是以麻木人的心灵和同情心为代价的。 通过这三种类型的描述,桑内特试图告诉我们,文化在创建和利用城市空间方面曾经起到过重要的影响,但现在的城市理念却在造成文化的缺失和人们心灵的麻木。人类只有重新回归身体,回归感觉,才能真正恢复被现代城市文明所排挤掉的人的身体和文化,这是本书写作的目的,也是本书所得出的结论。 本书出于对现代文明的忧思,从另类视角阐述了历史和现代发展,涵盖历史学和社会学,视野开阔,观点新颖,颇具参考和借鉴价值。
  • 疾病的文化史

    作者:(美) 西格里斯特

    《疾病的文化史》内容简介:对个人而言,疾病不仅仅是一个生物过程,而且还是一段经历,它很可能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对你的整个一生都有影响。疾病有时候不仅仅袭击单独的个人,而且还袭击整个群体;或是流行病的为害一时,或是地方病的长期肆虐。疾病不仅遍及整个文明史,而且早在人类出现很久之前就普遍存在。我们完全可以有把握地假设:疾病就像生命本身一样古老,因为一直以来就存在超出任何生物体的适应能力的刺激。既然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出现过疾病,那么,一切人类制度都必然受到它的影响,并且不得不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对付它。法律试图控制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因此不得不把病人考虑在内。如果不处理疾病和痛苦所带来的问题,那么,宗教和哲学就不可能解释世界,文学和艺术也不可能充分地再现世界。而且,人类一直在努力通过科学来掌控大自然,而征服疾病始终是这一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村庄审判史中的道德与政治

    作者:应星

    本书是对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新传统的一项研究。作者通过本书力图剖析中国乡村社会在改革开放前是如何去塑造新人的,以此重新理解中国建立社会伦理新秩序的努力以及这一努力所产生的复杂效果,进而深入理解中国社会在1978年后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 中国绅士

    作者:费孝通

    《中国绅士》是费孝通先生的英文著作China’s Gentry的中文译本。《中国绅士》于1953年在美国出版,以后又不断再版,在国外被当作教科书广为流传,费正清等著名学者曾多次引用《中国绅士》内容。《中国绅士》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知识分子问题和传统中国的绅士,二是乡村、城镇和都市。
  • 统治史(卷二):中世纪的帝国统治和代议制的兴起 ——从拜占庭到威尼斯

    作者:[英]塞缪尔•E•芬纳

    20世纪西方政治学领军人物芬纳的传世巨著,芝加哥大学教授赵鼎新亲为中译本作序,甘阳、张维为、刘军宁、汪晖倾力推荐! 甘阳:一部《资治通鉴》式的政治史。 张维为:本书揭示了代议制民主成为当代政治神话的偶然性,也指出中国传统政治文明对人类社会的 巨大贡献。 汪晖:鉴前世政体之兴衰,考当今统治之得失。 刘军宁:《统治史》是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以来我首次读到如此详细研究古今中外政体的史书。 赵鼎新:《经济学家》杂志说如果政治学有诺贝尔奖的话,芬纳的三部曲就肯定会赢得此殊荣。我个人认为这一评价仍然低估了芬纳的卓越工作。 作为西方政治学领军人物塞缪尔•E•芬纳的三卷本《统治史》是20世纪西方政治学的传世巨著。《统治史》的主要关注点是世界历史中政府形态的发展,以各个国家的政府形态、统治方式和国家社会关系为核心,大致依照时间顺序,先把我们带入世界文明中最为古老的苏美尔城邦,述及萨尔贡、埃及、亚述、犹太、波斯、希腊、中国、罗马、印度、拜占庭、阿拉伯、中世纪欧洲、日本、奥斯曼帝国等地区和国家的政治史,然后把焦点转入文艺复兴和新教运动后的欧洲各国和美洲殖民地政治制度的突破性发展,最后,集中讨论影响当代世界的三大革命(美国革命、法国革命及工业革命)以及这些革命给世界政治、政府形态和国家社会关系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变化。 《统治史》第二卷《中世纪的帝国统治和代议制的兴起——从拜占庭到威尼斯》讲述中世纪的历史,作者考察了拜占庭帝国、哈里发国家、唐朝与明朝的演变、封建制欧洲的特点,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共和制之被选择,代议制的兴起以及最后整个欧洲典型的国家建制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