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社会学
-
宗教能否解除我们的困惑
《宗教能否解除我们的困惑》比较集中地阐述了罗素对于宗教、人性和真理等的基本态度。罗素不是就宗教谈宗教,而是广泛涉猎理性、灵魂等诸多方面,肯定了勇于面对悲剧、勇于拥抱死亡的积极人生态度。 -
日本镜中行
《日本镜中行》是一次长达15年的研究的结果。艾伦·麦克法兰进入“镜中日本”之前,恰如漫游镜中世界的爱丽丝一样,也曾满怀西方人的预设,不料它们一一遭到了日本文化和习俗的挑战,因此他不得不放弃定见,屡次深入日本,重新估量这片奇异的国土。 在这部富于洞见、惊奇连连、幽默风趣的著作中,麦克法兰解索了日本的各种谜题,包括天皇、宗教、礼仪、教育、种族、战争、艺术、家庭、民族性格,乃至饮食、性、犯罪,等等,不仅使我们重新认识了日本,也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社会。 麦克法兰步履轻快地穿梭于古今之间,以学者的透视性目光洞察了日本的本质:一支又一支外来水系源源汇入一条奔腾长河,而它的底蕴永远是“变化的同一”一个自有其完美逻辑的整体。 -
仇富
至少我们这代人,没有创造出什么值得后辈阅读的中文。你要是听茅于轼、吴敬琏们用“只有富人得到保护,穷人才能变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类话谈市场经济.你就永远不可能懂市场经济,而且真到了市场经济的国家也会被人家笑话。我给你出个题目,把茅、吴这两句话翻译成英文,看看能否放在任何美国的媒体上。真翻译成英文,肯定是野蛮语言。在文明社会,这样的句子谁能找到呢?那些为这两位辩护的人,许多是出过国的。让他们举个例子吧。总而言之,我们的语言本身已经变得野蛮了。乃至这种话中文里可以有,还有许多人拥护,但英文里不能有。这简直就是处于两种进化阶段的语言。 中国的穷并不是仇富所致,而是贫富分化太严重、穷人缺乏保护的结果。这也是亚当·斯密的观点。主流经济学家和自由派至今对此也无法面对。《南方都市报》的编辑枪毙我的稿件,一个潜在的原因就是他们认为中国仇富情绪太危险。其实,这不过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看法。我从来不认为中国传统有严重的仇富倾向。相反,中国自明清以来经济非常市场化,社会对贫富分化的容忍力比其他社会恐怕更大。如今世界的发达地区,香港、新加坡等地贫富分化就属于最大的,社会也很稳定。这说明中国文化中并没有特别的仇富传统。同时,我们再看看世界上贫富分化最严重的三十几个国家,哪个国家的仇富情绪不威肋、社会稳定?人都是人。中国人未必是更好的人,但也不一定是比人家更坏的人。一个社会贫富分化到了这个地步,换谁当穷人都会仇富。中国的穷人相对还算厚道的。 -
你属哪座城
《你属哪座城?》内容讲述了:什么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上哪所大学?做哪一行?跟谁过一辈子?不,最重要的是我们把家安在哪儿!因为它其实决定了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幸福指数的高低,而这一点,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美国学者理查德·弗罗里达指出,居住地的选择将影响我们的收入、人际网络、伴侣以及子女和家庭能得到的机会。当我们听到"世界是平的",似乎意味着居住在任何地方都能和外界联系并高效工作,所以家住何处似乎也变得无关紧要。弗罗里达的研究证明,这个认识是完全错误的,全球化潮流导致的恰恰是地区差异进一步拉大,选择不同的居住地,意味着完全不同的人生。纽约、北京、上海、东京这样的超级经济区域日渐变成经济增长的真正引擎,但是生活在其中的成本和代价也超乎寻常。城市如同人一样,体现出了各不相同的气质和性格。我们选择了一个城市,不仅选择了它提供的机会,也选择了它的气质和它所提供的服务;只有找到跟自己需求和气质相符的城市,我们才可能幸福。理查德-弗罗里达被誉为美国"最杰出最睿智的知识分子",在《你属哪座城?》中,他回答了"为什么某些人特别适合居住在某些城市"这个至关重要却常常被忽略的问题,呈现了财富和智慧在全球分布的脉络及规律,为人们认识世界、做出选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作为他近。20年实证研究的结晶,弗罗里达制作的"居住地确定器"能为不同性格、不同需求和处于人生不同阶段的人提供居住地指南。 当我们看完这本书,最应该做的就是马上考虑应该如何制订我们这一生的安家计划。 -
文化的表达
《文化的表達:人類學的視野》文化是一種表達,這體現在人類學家所研究的社會關係、象徵符號以及各種人造物品上。人類學家對文化的研究是把某種文化的表達再次呈現出來的一種文化翻譯。今天的人類學似乎更應該為社會營造出一種敞開的交流氛圍,讓文化像書一樣打開著,使得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和可能去閱讀與理解。西方人類學,特別是以社會與文化為核心關注點的人類學傳統在過去的三四十年之間發生了一些理論與方法上的轉變,其中一條明顯的轉變軌跡就是從最一開始的功能論的直觀描述轉變到了今天對於文化本身的解釋與理解,這促使了社會科學傳統的社會與文化人類學從以科學為模板的研究範式轉變到了大量接受人文學科,特別是歷史學和哲學解釋學的思考方式,由此文化被重新理解成為一種社會存在的表達方式。 在這個意義上,《文化的表達:人類學的視野》的全部內容是試圖在搜尋人類學既有傳統中的不同研究主題在向文化的理解轉變過程中的一些痕跡,這些痕跡體現在許多人類學家的作品中。而《文化的表達:人類學的視野》則從不同的人類學視角回顧了西方人類學的歷史,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國人類學家與相關學科的學者對於這些歷史的反思與推進。 -
数学家读报
《数学家读报》结构上类似早报,从数学的角度分析了新闻中的各种故事。全书共分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由很多节组成,每节都有一个大标题作为开始。这些章节会考虑一些相关的、隐含的数学,并且研究数学是如何帮助说明故事的。偶尔,《数学家读报》也会揭穿一些骗局。 -
超越左与右
《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为理解原教旨主义的崛起、民主的复兴、性别分工的持续以及暴力的规范政治理论问题提供了强大的解释力。对于任何一位希望找到一条崭新的路径来理解21世纪之初我们面临的政治挑战的人来说,《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都是不可或缺的案头著作。 应该怎样理解当今政治激进主义的本质和发展的可能?政治激进者通常被看作是偏左的人,反对留恋过去的保守主义。然而,在当今世界里,左翼已经转为守势,而右翼变得激进,倡导市场力量要打破阻挡其前进的传统与习俗的障碍。 怎样解释这两种观点如此奇怪的扭结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吉登斯建立一个新的激进政治框架。他从他所说的“哲学保守主义”那里汲取营养,但是把这种观点服务于通常属于左翼的价值。生态危机是其分析的核心,但是他用一种非常规的方式将危机理解为是对现代性作为社会和道德奇迹已经耗竭的世界的回应。自然作为独立于人类干预的实体已经终结了,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传统也终结了。这些是我们现在必须面对、利用以及应付的力量。 -
英人、法人、中国人
本书所集的四篇文字,有一个共同之点,就是都是论英国人的。最前的一篇和后面的三篇在体裁上很不调和,但本书既是论英国人的,《英国历史上的外族入侵》一文的目的在叙述英国人的来历,所以编入本书,并放在第一篇地位。第二篇《英人·法人·西班牙人》并不是一篇独立的论文,它是根据著者读Salvador De Madariaga所著Englishmen,Frenchmen,Spaniards一书所作的笔记写成的;笔记还是在伦敦时候记的。第四篇《中国人与英国人》是著者写完《英国采风录》一书以后写成的,这篇文字叙述著者多年以来关于中国社会的种种感想。 -
奢侈的概念
本书对奢侈的概念作了概念上的分析以及历史的考察。奢侈与人们的基本生活内容,即衣、食、住、行相关,与需要和欲望关系密切。作者将之视为政治学的基本主题,历经了从古典、中世纪到现代的社会变迁,其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书着重探讨了不同学派和学者从各自角度出发对奢侈的不同处理。其中成就尤其讨论了对奢侈“去道德化”的问题,解读了柏拉图、古罗马哲人、基督教早期以及现代思想家马克思、斯密、康德和休谟等人对奢侈概念的探讨。从而提示了奢侈与必需的区分,及其所代表的社会秩序和社会认同的变化。 -
思无涯,行有制
这本文集的内容涉及农业与农村问题、改革与社会公正以及历史文化等三个方面。作者穿越历史的时空隧道,从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视角,深入分析了当代中国农村面临的问题和农民的境遇,揭示了农村问题产生的历史根源和制度原因;探讨了中国转型期的改革和社会公正问题,作者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改革要高扬公正的旗帜,极力倡导一种自由主义的理念;作者还对中国历史进行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透视。无论是探讨农村问题,还是研究改革和社会公正以及历史问题,作者都不是就事论事,而是结合中国的历史、现实,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深入剖析问题的症结,为中国历史和现实把脉。书中的每篇文章都既流淌着人文精神的血液,又渗透着对世俗的关怀,作者既倡导自由主义的人文理念,又深切地关注着底层大众的生活——这就是作者所说的良心与常识基础上的学问。将人文关怀和世俗关怀统一于自由主义理念是秦晖同其他新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最大区别,也是该书的突出特点。 “思无涯”就是要解放思想,“行有制”则是要持守底线。成其是百姓之思应无涯,官员之行应有制。 -
“不死的中国人”
这本书原本是写给意大利人的,两位记者以数据为依据,以实地调查和访谈为佐证,澄清了西方人对中国移民的许多误解,将事实真相客观地展示给读者。中文版的出版可以让更多的中国人从欧洲人的视角了解生活在当地的中国人的真实生活——不可想象地辛勤劳作,最大限度地攒钱,然后自己当老板。他们在意大利生活、创业、做生意,开工厂,改变着意大利;他们在意大利做石匠、种水稻、捡垃圾、做沙发,他们还在意大利罢工…… 本书涉及大量中国的民族工业巨头,他们的欧洲据点有很多是在意大利,比如中国远洋、海尔、华为、钱江摩托、中联重科,还有香港李嘉诚的和记黄埔手机公司H3G。他们很富有同时又很谦虚,他们拯救了许多欧洲老字号。 这本书涉及中国人在意大利从事的各行各业,在山区开采大理石的石匠、稻田里的除草工、垃圾处理厂的工人、沙发加工、皮革作坊、服装工厂、酒吧、餐馆、理发店、中国产品的批发生意,等等;还有浙江人的民间信贷体系、海外华人的宗教信仰,还有意大利的工会组织带领中国工人进行的罢工活动。本书还以特别的关注对中国移民的后裔“第二代”做了多方面的调查。 -
跨国灰姑娘
来自印尼、菲律宾和越南的女性,来到陌生的国度从事家务劳动。雇用她们的台湾雇主,多数是青壮年的中产阶级,他们的父母辈少有在家雇用佣人的历史,这些“新富家庭”的经验,映现了台湾社会在阶级、族群、性别与代间关系的转变。 为了解台湾雇主和东南亚帮佣之间的互动关系,台湾大学社会系教授蓝佩嘉花了数年时间,访谈了超过百位的印菲帮佣和台湾雇主,了解劳雇双方在家庭屋檐下所面临的结构困境、生存策略与认同政治。 蓝佩嘉以“跨国灰姑娘”的比喻来彰显家务移工的处境:她们或为了逃离家乡的贫穷与压迫,或为了扩展人生视野及探索现代世界。跨越国界工作后,却发现自己坐困雇主家中,被视为“用完就丢”的劳动力,灰姑娘的美满结局仍如童话般梦幻。 相对于2006年的英文版,作者以返璞归真的母语和大量的生命故事,描绘了“跨国灰姑娘”的身影,并且透过社会学透视,展现了台湾雇主和东南亚移工,在全球化社会中相遇而生的种种面貌。 ———————————————————————————————— 这本具有开创性的研究,呈现了种族、阶级、性别和公民身份等等界限,如何在家务移工的生命中形成。蓝佩嘉经由划界工作的理论透镜,为萌芽发展中的女性迁移研究贡献了极为重要的成果。这是一本杰出的作品。 ——Rhacel Parreñas, 布朗大学美国文明学系教授 我们或许会以为,只要和世界上的其他人接触越多,我们和他们的社会关系就越亲密。但是蓝佩嘉指出我们错得有多严重。在某些状况下,台湾的女雇主和他们的菲佣很“亲密”,但在其他时候两方则非常疏远。的确,有时最接近的反面最为遥远。这本脉络清晰、掷地有声的重要著作,便是在讨论这些现象如何发生。 ——Arlie Hochschild,柏克莱大学社会学系荣誉教授 这是一本独一无二的学术作品,论述圆融、研究透彻、理论扎实,不但具有高度可读性,而且蕴含深度人文关怀。 ——Delias Davin,英国里兹大学中国学研究所荣誉教授 -
你不是个玩意儿
“你不是个玩意儿。” 这句话当然不是骂人,这是一个宣言。人当然不是玩意儿,不是机器,而是人。 在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有足够的理由,无限欣喜地拥抱互联网。然而,你有没有想过互联网那些不完美的设计却是某种潜在的威胁…… 为什么如此多的暴民在社交网站上争吵不休,很多骂人的脏话我们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可能从来不会使用,但在匿名网络环境中却漫天飞舞? 互联网的本质真的就是免费吗?为什么在宣扬免费与共享的互联网文化的笼罩下,苹果以及皮克斯这样的封闭“王国”能够取得极大的成功? 当科学家们疯狂地想让超级智能机器人统治整个地球时,人类是否应该接受被机器化的命运? 拉尼尔认为,博客以及社交网站个人主页的模式化设计,模糊了个体差异和多样性。他警告人们,类似维基百科、Facebook和Twitter之类的Web2.0网站正在提升“群体的智慧”,降低了个体在网络中的地位;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各种创意都失去了源头,商业机构会把各种匿名的创意碎片聚合成自己的产品,并对其进行炒作,但人们已无法知道这些创意的真正来源;网络的匿名性还会激发人性恶的一面,导致网站上经常充斥着网络暴民掀起的各种口水战…… -
最愚蠢的一代
《最愚蠢的一代》 美国大学教授的鲍尔莱恩认为,数码时代正在使美国的年轻一代成为知识最贫乏的一代人。 美国的青少年和年轻人正在被数码时代各种娱乐消遣性的工具所淹没。这些工具包括手机、社交网络和信息传送等等。他们通过这些工具传达的却是幼稚浮浅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正在妨碍他们同历史、公民义务、国际事务和美术等成年人的现实世界进行重要的接触。 我们想当然地以为,这些善于吸收新技术的美国年轻一代会利用他们对技术的掌握和理解成为新的数码时代的弄潮儿。但是事实完全不是这样。 对美国青少年和年轻人进行的种种调查结果使鲍尔莱恩教授做出这样的结论:“他们现在进行的所有这些因特网的活动,以及他们所拥有的数码领悟能力并没有转换成对过去和现在的世界事务的了解,或是他们的生存所需要的技能。” 令他更担忧的是,美国的年轻人对此并不以为然。 作者指出,年轻一代所暴露出来的这些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只不过在美国要更为普遍,原因是美国的青少年比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青少年有更大的支付能力。他们自己可以支配的零花钱达到每个星期100美元左右,超过了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代人。他怀疑,在一国公民拒绝长大的情况下,这个国家是否能够在世界上继续拥有政治和经济上的优势。 -
慈善资本主义
这是一本论述慈善的历史、发展以及在当今社会中作用的书,兼述了慈善运作与国家、市场的关系,认为慈善在当今世界应当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但其所进入的领域也需要认真选择,因为慈善资本毕竟比不上国家、公司的资本。从事慈善以及社会公益事业的手段也需要不断创新,需要拥有理念和资本的人作出更多贡献。本书的写作和出版对于读者以及社会理解慈善的历程和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也可以澄清一些人对慈善的阴谋论的看法。 -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著名作家梁晓声10年力作 一部后毛泽东时代最深刻的社会分析 只有懂了这个社会,你才能无往不胜 当官的看了知道怎么当官,经商的看了知道怎么发财读懂30年来的中国,300年来的中国社会,3000年来的中国人 在中国无论你做什么,你都要了解这个社会 --------------------------------------------------------------------------------------------------------- 中国的资产者和买办者们,已经阶层化了。对于他们,实际上没有什么格外再加以分析的必要。因为他们的私有财产,主要是依赖于父辈权力的大小而聚敛的,其过程往往简单得令人咂舌,几乎完全没有什么商业意义可言。“中国特色”在这一点上具有极大的讽刺性。 《当代资产者阶层》 将上海人与广 州人、福建人相比,后者们即使已然是成功的“买办”了,可不知为什么,总使人感到他仍只不过是“打工仔”。而上海人,哪怕他明明只不过是境外商家的“打工仔”,却总企图以他后天不知从哪儿模仿来的所谓“儒商气质”——向你表明他是一位大“买办”。 《当代“买办”者阶层》 中国的中产者们,在中国近代历史中,几乎就从未形成过什么不可忽视的阶层,更几乎无任何社会影响力。而在中国当代社会中,这阶层由于是新生的,则还根本没有什么阶层的意识传统可言。好比一个三岁儿童,饿了哭、饱了笑、尿了闹,被一只温柔的手抚摸感到舒服,拍几下就会乖乖地睡着过去。它的阶层意识的本能,充其量作出如此平庸的反应罢了。 《当代中产者阶层》 中国的知识分子一旦做了官,哪怕仅仅是名义上的官,他往往希望世人首先视他为官员。如果竟不被那么看待,他心里就不免的有几分不痛快起来。如果他是他所从事的知识领域内的官,他将很在乎他在世人眼里,是否区别于他的同行,是否被认为比他的同行高一等。 《当代知识分子》 中国“农民工”,明摆着目前是享受“改革成果”最少最少的族群。并且其总体上,完全可能成为将来之中国另一为数庞大的贪穷族群。所以,我个人的观点是,既然大多数的他们并不在乎和计较叫他们“农民工”,社会无妨还那么暂且叫着。 《中国农民工》 邓小平生前也曾说过——中国要出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很可能出在共产党内部。邓小平担心的,是发生前苏联那样的事情。然而,中国共产党也可能在非常巩固地掌握着政权的情况之下,政权被某些官员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两面化了。一面做给自己的党和全社会看;而另一面隐蔽地、贪婪地、不断地左右结网,上下结网…… 《中国当代“黑社会”》 -
造文字的反
《造文字的反:一个草民的造字运动》简介:汉字的发明,应该是一个群体事件。没有强权的年代,人人都可以是仓颉。造字是形式,真正想说的是另外的东西。余少镭的造字,在《南方都市报》连载以来,被广泛转载,深受网友喜爱,原因就是通过造字,他对时政的批评,对社会乱象的揭示,对官僚和丑恶的嘲讽。他的一针见血,和睿智巧妙,可谓让人叹为观止。 《造文字的反:一个草民的造字运动》通过新造的100个汉字,无情嘲讽了明星诈捐、暴力拆迁、敏感字、钓鱼事件、面子工程、挟尸要价等新闻事件,也对房奴、洋节日、五毛党等社会现象给予犀利的剖析,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言:“正是这个伟大的国家,几乎天天为造字运动提供着灵感、创意及新闻源。有时专栏写到恍惚处,我甚至怀疑,这些“超现实”的新闻事件,会不会是为了催生一个新汉字而出现的?” 100篇专栏文章,几乎是100篇檄文,在网络中被广泛转载,因为绝大多数都是新鲜热辣的新闻事件作为底本,读者透过余少镭的专栏,对表现现象背后的东西有了更深的透视,感到酣畅淋漓。 -
乡愁里的中国
十年阅读思考,七年田野考察,二十万字汇聚本书。 作者于2005年下半年开始筹划,并开始了第一篇文字的撰写,此后的7年多时间里,作为一个政经记者,一直用脚步和自己的思考,发现和记录着身边的中国故事,可谓是一部中国的政经记者用自己的文字所“拍摄”的一部关于真实中国的纪录片。 本书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思考,从“乡土中国”“城市中国”“城市化中国”“域外中国”等四个层面,来发现和讲述一个政经记者眼中的“真实中国”。试图通过对一个个真实中国的切片的近距离观察,在完成对基层中国故事化记录的同时,寻找到那些鲜活的原生态的制度变迁的印迹,以此来丰富对于宏观层面的国家转型命题的探讨。 用作者的话说,“这是一本写给所有身在城市却依然充满乡愁的‘城客’们的书,不过,这里关注城市的角度、层面,不是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家长里短,也不是专业的城市规划和系统的城市治理理论层面,而是从将城市作为当下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公共和制度性议题之一的角度出发,对城市本身和城市中国的关注”。 -
无国界医生手记
《无国界医生手记》描述了人道精神并非只是单纯的慷慨或善举。对无国界医生来说,“人道”不是口号,也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人道行动也不是为了竞争谁的手术做得最多、帐篷搭得最快。人道行动为的是救助危难中的人,减轻他们的痛苦,协助他们恢复自主能力,可以有尊严地活下去;无法挽救的,也使他们得以拥有着人的尊严离世。每个人都能够关怀不幸者并向危难中的人伸出援手,不论你是医护专业或者非医护人士。无国界医生香港办事处是一道门,方便亚洲地区的有志者参与这民间组织的国际人道救援工作。很高兴有机会与中国内地的读者分享这《无国界医生手记》。书中所有的作者都身体力行地参与了人道援助,他们的每一个故事,都是有关人道的故事。人道,也就体现在他们对生活的态度里。 是什么样的人明知危险,却自愿走进原不属于他们的天灾人祸?是什么驱使他们面对重重阻挠困乏,依然坚持? 从卢旺达种族屠杀到海地地震,从云南怒江到也门海岸,从受恐怖袭击的伊拉克市集到香港越南船民禁闭营,从安哥拉的围城到苏丹丛林到柬埔寨的五星级酒店,31位无国界医生的前线医务及后勤人员,执笔写出参与人道工作的见闻和感受。对实际行动中遇到的喜悦、冲击、挫败、困惑或惊惧,畅所欲言,实话实说。 《无国界医生手记》各作者,大都与中国有过一段渊源,或经无国界医生香港办事处招募远赴海外参与救援工作。他们所言种种,读者当可感同身受,又或记忆尤新。 这简体中文版本,是在香港初版的基础上修订内容,并增添全新文稿8篇。 海报: -
咖啡机中的间谍
我们正在进入一种新的、全球性的过度监视状态。这很可能会彻底颠覆我们对隐私的理解。当我们在工作和娱乐方面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的时候,我们的电子活动会留下可以用来追踪我们一举一动的数字脚印。在我们的汽车、电话甚至咖啡机中都可能隐藏着可以进行无线通讯的微型计算芯片。它们可以成为微型证人,并构成强大的监视网络,而这一网络的行为可能会非常复杂,具有智能和侵略性。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它们究竟在多大程度侵犯了我们的隐私?这些智能网络是否会被政府、罪犯或恐怖分子用来侵犯隐私或者实施犯罪?我们是否值得为获得这些新技术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而牺牲我们的隐私? 本书真实地揭示了从监视摄像头到博客的各种新技术在多大程度上侵犯了我们的隐私,并探讨了我们是否能够,以及如何才能够防止我们的隐私在数字时代的终结。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