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社会学
-
自由之路
这是抗战八年中我所写零星文字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属于人文生物学范围的,已先此辑成一本集子:《优生与抗战》,于三十二年秋印行。如今这一部分是涉及思想、文化、青年、教育、政治各个题目的,凡四十三稿,就其性质部署为五篇:一、《自由导论》,二、《思想各论》,三、《告语青年》,四、《(教育刍议》,五、《(民主理论的导演》;又比较次要的四稿,列作《附录》。抗战期间,印刷困难,各稿初次发表的时候,一切注释、西文名词、以至一部分的标点,皆从简省,如今全部补入,并随文添附注七十余条。。 这四十几篇文稿,不用说,都是一度在刊物上登载过的,计定期刊物有《今日评论》、《自由论坛》、《民主周刊》、《生活导报》、《评论报》、《大国民周报》、《国风》、《当代评论》、和《清华校友通讯》,日报有重庆《大公报》、昆明《益世报》、《扫荡报》、《云南日报》、《(中央日报》、和《民国曰报》。 第一篇 自由导论 一 类型与自由(一九四四) 二 散漫、放纵与“自由”(一九四三) 三 说“文以载道”(一九四三) 四 自由、民主与教育(一九四四) 五 政治与教育(书评) (一九四四) 六 外人评论与我之自省(一九四四) 七 沉着与自由(一九四五)——英美人性格的一斑 第二篇 思想各论 八 论青年与社会思想(一九三九) 九 再论青年与社会思想(一九三九) 一○ 一个思想习惯的改正(一九四三) 一一 德苏妥协的思想与其它背景(一九三九) 一二 异哉所谓教师的思想问题(一九四○) 一三 刊物与潮流风尚(一九四二) 一四 悠忽的罪过(一九四三) 一五 所谓“历史的巨轮” (一九四三) 一六 标准时间及其它(一九四五) 一七 从一个考题说起(一九四四) 一八 说同乡会(一九三九) 第三篇 告语青年 一九 青年志虑的问题——与他教(一九四一) 二○ 青年志虑的问题——与自教(一九四一) 二一 三论青年志虑的问题(一九四一) 二二 学生自治与学生自治会(一九三九) 二三 学生参加政党问题(一九四○) 二四 说有为有守(一九四三) 二五 论知识青年从军(一九四四) 第四篇 教育刍议 二六 论品格教育(一九四○) 二七 说训教合一(一九四一) 二八 说工读兼营(一九四一) 二九 宣传不是教育(一九四○) 三○ 再论宣传不是教育(一九四○) 三一 读二十七年度统一招生报告(一九三九) 三二 教师节的两篇文告(一九三九) 三三 工业教育与工业人才(一九四三) 三四 谈中国的社会学(一九四二) 第五篇 民主理论的导演 三五 民主政治与先秦思想(一九四四) 三六 民主的先决理论(一九四五) 三七 个人、社会与民治(一九四四) 三八 民主政治与民族健康(一九四四) 三九 一种精神两般适用(一九四五) 四○ 多党政治与团结的学习(一九四五) 四一 隐遁新解(一九四四) 四二 说学人论政(一九四四) 四三 说为政不在多言(一九三九) 附录 一 论大学设训导长(一九三九) 二 青年节寄语(一九三九) 三 女青年会应有的一个展望(代作) (一九四四) 四 为征募清华服务社股本 致清华大学校友书(一九四三) -
明尼苏达札记
《明尼苏达札记》作者既具有中国多年的直接经验观察,又具有多年的美国生活经验。全书所收文章涉及经济、教育、文化和政治等多个领域的主题。多数文章已经在国内的《读书》、《书屋》、《博览群书》、《二十一世纪》、《明日教育论坛》、《中国书评》、《茶座》系列以及《教育时报》等发表。全书以中美对照作为思考的纬度,以阅读为基础.从多学科的视角对中国的诸多社会现象、历史现象和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 媒体推荐 中国今日夫学的问题太多了。看一本刚刚集结的在美国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的思想历程,启发当不是三两句话所能概括的。 ——郑也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也夫史的高足,做过我的助教,心想痴迷于学术已久。读了这篇手稿才知道,他还有着广阔的社会视野,深厚的人文关怀。若想了解海外社会学学子对时事采取的视角,所作的分析,《明尼苏达札记》是开卷有益之作。 ——边燕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陈心想,传奇中的淡定之人。他是农民出身,是吃不饱饭的那种,是读中学还没有见过公共汽车的那种。如今,他已在美国获得社会学博士,就职于高级研究所,论文在国际知名的学刊上发表。饱学之士不难找,但懂得饿肚子是怎么回事的饱学之士则稀少得像个传奇。读陈心想的文章,先别忙着为其学识感叹。要看的,是他生活的跨度,是他怎么用人生酿造其学识。 ——薛涌(耶鲁大学博士,美国萨福克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著者阅世知世而不世故,博览群书然不书生意气,目光锐利但笔端温良理性。书中遍涉中美两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多热点问题,然观察思考均有坚实的学事基础,论理则又能联系现实,不凌空蹈虚。其“逍遥”于城乡、中西、古今之间的独特个人体验和心路历程亦足可见证时代的变迁轨迹。 ——伍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博士,美国阿勒格尼学院历史系助理教授) -
知识人的黄昏
知识人用激烈的辞藻为受到侵犯的权利辩护,为被压制的真理和被延误的社会进步而奋斗。知识人的存在有赖于两点:一是拥有充分资讯、能够及时回应的公共领域;二是普世的价值体系。 知识人作为一个社会整体的主要社会责任,就是关怀超越日常生活的神圣事物,关怀社会的终极价值理想,从而以此为依据批判社会现实。个体知识人的责任在于,做一个从普通公民视角看问题的独立观察者。 精神的成长,需要心灵的流放,思想者需要有不同文化的经历。生活在世界两端的学者们,都要对自己生活的那个社会负责任,赞美对方要适度,都不要对“他者”做过度的想象。 -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梁文道、刘瑜、熊培云、许知远联袂主编——“理想国译丛”(MIRROR)系列之一(001)——保持开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看看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本书有熊培云专文导读,南非如何“修复未来”。 南非曾是一片种族隔离和种族压迫最为深重的土地,是一个“黑白分明”的世界,黑人与白人之间堆叠了数百年的压迫、仇恨和冤冤相报的杀戮。幸运的是,南非不仅有曼德拉这样的伟人,还有改变了南非甚至也改变了世界的“南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作为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主席,德斯蒙德•图图大主教以他的深邃智慧和无畏的精神,向世界解答了南非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何以在“纽伦堡审判”和“全民遗忘”之外,选择了第三条道路,即以赦免换取罪恶真相的完全披露,实现加害者与受害者的和解,走出以血还血的漩涡,走出撕裂的历史。书中有诸多怵目惊心的悲惨故事,以及因种族隔离制度造成的无处不在的不平等,但在揭露加害者的邪恶、凶残、麻木的同时,也展现了震撼人心的人性的闪光。 修复未来,南非的创举,为全世界提供了一个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新思维。无论国家或是个人,勇于揭开历史的疮疤,挤出淤积其中的脓血,才能真正康复,真正迎接全新的未来。 书中另配有14幅精选的图片。
-
中国的忧伤
《中国的忧伤》是国内知名学者、伦理学家何怀宏教授思考和评论中国社会道德现状与前景的一个记录和总结。《中国的忧伤》从生死、医疗、教育、法治、历史传统等方面出发,揭示出在盛世中国的当下,社会依然存在的伤疼,在分析批评社会中种种不公、暴力、腐败、偏见等不道德的现象的同时,呼吁坚守制度与个人的伦理底线,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 -
中国传统文化的陷阱
这是一本独特的书。首先是内容独特。比如清官文化、贪官文化也被作者归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其次是思想独特,有人说作者走的是吴思和十年砍柴的路子。这只是一种泛泛的界定,事实上,作者走的是个人主义之路。顺着她的笔迹,读者会走进一个独特清新的思想境界!它引你思考,让你震撼:传统竟可以这样解剖,文化竟可以这样解读! 这是一本好看的书。首先是文字。作者认为自己是拿幽默当武器的,她的文字俏皮、轻松、洒脱,嬉笑怒骂皆见功夫,会让读者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其次是作者的社会担当。作者任教于高校,五四运动中启蒙运动的缺憾和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公民的缺失,让她的心中有切肤之痛,这种痛使她产生了自觉的社会担当,于是,刻意让艰涩远离学术,让学术具有了情趣! -
厨房江湖
我们经常在饭店、酒楼吃饭,但是你了解厨房里面的机密吗?你知道厨师的故事和他们的喜怒哀乐吗? 这里讲述酒楼或酒店厨房里的幽默而有趣的故事,揭密了餐馆中厨师、老板与食客之间明争暗斗的故事。里面不仅揭露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幕,更是在教喜爱美食的人去餐馆吃饭该如何点菜,如何与厨师过招儿不吃亏,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等等。 本书展现给我们的是我们不了解但却又一直在我们身边的一个群体。这本书像妙趣横生的厨师教科书,立志做一个厨师的好青年可以通过这本书做一个入门级的学习和给你个模拟的想像空间。这本书也像个情景喜剧的剧本,让你进入到厨房的一个规定情景当中,去体会做厨师的内心潜台词感受他们真实生活和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本书更像个白皮书,不仅仅更正了我们觉得厨师就一定是个胖子的误解,更多的是希望大众对厨师有一个人性化的理解。 在现实生活里我们没有太多机会接触到厨师,但相信读了这本书,了解到真实的“伙夫”生活,那我们再吃菜,相信会别有一番风味。 我们爱美食,但也请记得隐藏在美食背后的艺术家。 -
Being Mortal
In Being Mortal, bestselling author Atul Gawande tackles the hardest challenge of his profession: how medicine can not only improve life but also the process of its ending Medicine has triumphed in modern times, transforming birth, injury, and infectious disease from harrowing to manageable. But in the inevitable condition of aging and death, the goals of medicine seem too frequently to run counter to the interest of the human spirit. Nursing homes, preoccupied with safety, pin patients into railed beds and wheelchairs. Hospitals isolate the dying, checking for vital signs long after the goals of cure have become moot. Doctors, committed to extending life, continue to carry out devastating procedures that in the end extend suffering. Gawande, a practicing surgeon, addresses his profession’s ultimate limitation, arguing that quality of life is the desired goal for patients and families. Gawande offers examples of freer, more socially fulfilling models for assisting the infirm and dependent elderly, and he explores the varieties of hospice care to demonstrate that a person's last weeks or months may be rich and dignified. Full of eye-opening research and riveting storytelling, Being Mortal asserts that medicine can comfort and enhance our experience even to the end, providing not only a good life but also a good end. -
在世界边缘的沉思
者从极峰边缘的不丹,到赤道边缘的委内瑞拉,再到极地边缘的冰岛,漫游考察另类社会发展模式,反省西方主流模式面临的困境;在书中通过全球视野的观察与比较,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怎样才能使幸福与GDP增长共舞?如何处理“蛋糕”才能取得可持续的发展? 反对腐败的药方是什么?实现公正的方法是什么? 权力制衡和人民主权之间有没有矛盾,究竟哪个更民主,哪个更有利于民生? 人的自由和人类的自由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市场规范和道德规范各自的职能和利弊是什么? 温饱问题解决后,什么样的消费才是更理性的、更有利于人类进步的? 当人沦为消费奴隶的时候,应该到哪里去寻找救赎的钥匙? -
黑眼睛看世界
本书作者用最生活的眼光、最普通的事例,阐释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通过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分析评论,指出支撑民主制度得以建立、维持和运行的各种因素,以及使其得以生长的社会民情。 -
法治的细节
从貌似琐碎的细节出发,寻求制度建设的原理与途径,这是《法治的细节》作者周大伟的典型论证方式。《法治的细节》也启发我们反思一个问题:人类文明不同,就需要调整的关系和遭遇到的困难而言,相互之间并无多大分别,但是所形成的制度模式却差异甚大。这种分歧也许跟民族整体思维方式的不同有深切关联。 海报: -
言言斋性学札记
言言斋主周越然向以小说及词话类书籍的收藏闻名海上,其中尤以性学方面的各种资料为富,本书即是周先生发表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晶报》上的文章结集,其最大特色就是语涉香艳,凡西人书籍之涉及性爱者,作者浏览所及,必撷其精华为之彰显,除故事颇具秘闻性而离奇可读之外,尚有书林掌故、版本探源、购书趣闻、域外风情之类,内容之丰富可谓洋洋大观,而作者思想之通达亦同样可圈可点。 -
不安的生活
《不安的生活》是由《全球商业经典》杂志中精选出来的四十篇文章汇集而成,作者讲述了当今社会极具代表性的四十种生活状态,其中有在中国工作生活的外国人,有富二代,有民工,还有怀揣梦想的北漂一族,堪称“一幅当代中国都市生活的浮世绘。” 海报: -
此非日记
本书收入的是齐格蒙·鲍曼于2011-2012年里写下的日记式随笔,他在文中对快速流动的现代社会中民主、自由、信仰等理念所遭遇的困境作了清晰而深刻的阐述,指出它们未来衍变的可能性方向,同时他也对西方政治现实、社会学家的人文立场作了独到而令人深省的评论。 -
或许有用的思想
《或许有用的思想》呈现的,是一个你平时读不到的陈冠中。 “体悟两岸三地文化之集大成者”,文化产业的“跨界王”,“城市生活文化评论”的先行者……闪耀的光环之下,梁文道曾这样说:陈冠中的自省之深足以让同时代的人汗颜。 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陈冠中?究竟又是怎样一个陈冠中?《或许有用的思想》似乎可以 用文字为我们勾勒出这一问题的答案梗概。 《较幽的径》一章,所录文字皆是陈冠中笔下描摹的“人”:那些在文化上影响了作者、或曾引发作者思想共振的人;第二章《两岸三地一中文》,则透过文字呈现了一个“大时代“与其中的种种”小事件”,暗示我们造就作者的另一重影响力。如果说前两章剖白的是因,书中最后一章《走出负托邦》就是果。大时代中的人与事,为作者的思想打下烙印,思索之余,对着这个时代大声疾呼自己的见解与主张——这恐怕是一代代知识分子永恒的宿命。 《或许有用的思想》是当代著名文化学者陈冠中的作品集,书中文章大多曾发表在报刊上,有他在公开场合的演讲稿,有已出版图书的序言,有为别的书写的书评,有一些关注社会公共文化建设的一些建议等。这些文章大多从文化角度切入,对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种种人物、事物、事件做深入剖析,对于我们重新审视现代文明具有借鉴意义。 -
另一个欧洲
《另一个欧洲》是继《不安的生活》和《傻世界,笨生意》后,何力主编的另一新书。介绍了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希腊和波兰这些欧洲国家目前的经济、生活状态,以及经济危机对其的产生的影响。深陷欧债危机,慵懒的意大利人正在重新奋起,西班牙人也在中国人的影响下走上了转型之路,一枝独秀的德国中小企业在危机中仍旧持续增长,作为危机导火索和受其影响最严重的希腊依旧享受着度假,几乎没受到危机影响的波兰正勇敢地领导着欧盟走出经济泥潭……透过《另一个欧洲》你会看到一个完全颠覆你想象的欧洲。 海报: -
重新发现社会
《重新发现社会(修订版)》对身处“历史三峡”中的中国及其前途作了一次通盘思考,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历史、文化、互联网等领域。作者以“中国,重新发现社会”为大脉络,既条分缕析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又提纲挈领地记录了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的革命性成长。如何超越左右纷争,重建国家伦理底线;如何重新焕发社会的活力与创造、扶正个体的权益与价值,即在“自由即秩序”的条件下建设一个“新新中国”,是《重新发现社会(修订版)》探讨的重点。 至于作者为什么对中国未来有信心,读者当能从《重新发现社会(修订版)》中找到答案。 -
变革之道
本书分为14讲,收录了《第三部门的成长》、《对人权的多元文化认同》、《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从杰弗逊思想谈起》、《什么是经济民主》等文章。 -
一头自由主义的鹿
《一头自由主义的鹿》是青年思想家狄马继《我们热爱什么样的生活》之后又一本语言犀利、视角独特、勇敢无畏的思想性杂文集,文章关注底层、关注民间、关注人权及尊严。作者的文字善于在众所周知的历史事件和社会话题背后找寻另一种审视世界、社会及人性的视角,字字珠玑、发人深省。 -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是苏联时期拍摄的一部经典电影,而张锡模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当然不是一部文艺爱情小说,但是,它的确是一本细腻记录俄罗斯从共产体制的苏联过渡到资本主义时期这个最为激荡变化的时期中,当时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作者从历史、政治、体制、文学、鬼魅、民间传说到乡野逸事、价值观……包罗万象、无所不谈。本书表面看是作者俄罗斯留学时期的生活随笔与心情记录,然而读者在细读每则“小故事”的过程中,却又不自觉地坠入到一个更深层、更严肃的社会议题中而陷入沉思。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